第一篇:机制设计视角的信用风险论文
一、机制设计视角的“支付宝”科学性
阿里巴巴对现代网络经济中信用问题治理的关键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机制设计。传统的商品买卖与交换只有买卖两个主体,如果钱货不能同时交割,出现钱货在时空中的暂时分离,那么信用风险就存在了。阿里巴巴是典型的平台型电商,独立于商品买卖双方之外,阿里巴巴对商品买卖与交换过程中信用问题的治理关键是创设“支付宝”,阿里巴巴本身并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市场,并不直接介入商品的买卖、定价等环节,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的商品信息,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则由商家自行负责,并对厂商的商品信息与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收取平台服务费、广告、保证金等形式实现盈利,纯粹扮演中介者的角色。这样,它独立于商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厂商)和商品与服务的需求者(消费者)之外,与它们并不直接发生商品买卖与交换关系,这样从体制方面保障了阿里巴巴能够起到相对公正的“裁判员”的作用。从博弈论的机制设计角度分析,它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条件,这样的体制相对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是阿里巴巴企业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其他的独立型或者复合型电商,如京东商城、大众点评、亚马逊、满座网等,它们以商品进销差价、平台服务费、库存周转为主要的盈利模式,或多或少地与厂商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与消费者利益是对立的,从体制方面不能保障它们的公正性,目前这些电商企业仍然挣扎在盈亏的边缘就是很好地佐证。目前电商的盈利模式有:商品直销、活动回扣、商家展会、广告服务、分站加盟、增值服务等。作为平台型的阿里巴巴主要的运营模式特点有:
①做好信息流,汇聚各种市场供求信息。目前阿里巴巴主要的信息服务项目包含:商业机会、产品展示、公司全库、行业资讯、价格行情、以商会友、商业服务等,这些栏目为用户提供了充满现代商业气息,丰富实用的信息,构成了网上交易市场的主体;
②采用本土化的网站建设方式,针对不同国家采用当地的语言,简易可读,将网站便利性和亲和力与各国市场有机地融为一体;
③网站降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无限商机;
④阿里巴巴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服务,增值服务:一方面,加强了这个网上交易市场的服务项目功能;另一方面,又使网站能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赢利;
⑤适度但比较成功的市场运作,比如福布斯评选,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这些经营模式体现了阿里巴巴平台型网站的特点,以服务费与增值费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商品直销与活动回扣等盈利模式。这使得阿里巴巴从本质上撇开与买卖双方利益的直接瓜葛,从体制上保证了一个纯粹中介企业的性质。然而,这并不能说阿里巴巴目前的经营就是十分完美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特别是经营初期,或为聚集人气,或因监管不力,企业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网站企业共有的弊端:商家销售假货、消费者投诉处理不当、退(货)款难、商家欺诈、网站欺诈、网站倒闭或无法联系等现象。2015年1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工商总局会见马云,就阿里巴巴当前网络交易平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马云进行了交谈,指出需要创新网络监管方式、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更好地规范和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双方从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原有专业打假团队,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与执法部门共同联手,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
二、相关结论
本文认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电商企业自律的、倡导厂商诚实经营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及策略很有必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①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政府、电商与厂商等主体,构建相应的分析指标,对电商各经营环节情况进行精确描述与分析;
②监管机制。运用建立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电商、厂商企业的信用问题与监管能力进行多变量的综合评价,定期在政府相关网站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布,使得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在购物时,能够从政府外部监管与评价结果,选择诚信电商与厂商进行消费,并在电商企业对厂商欺诈、假货等现象处理不当或者不满意时向政府投诉,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③为消费者构建多层次维权机制。政府在电商企业对厂商的欺诈、侵权,或本身对消费者侵权行为投诉处理不当时,构建以电商交纳保证金、行政处罚为主要形式的消费者维权机制,多层次保障消费者权益,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推进整个社会网络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的概况,接着分析了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理,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银行业现状, 讨论了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的概述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过程的特殊性,自其产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而生、形影不离。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现代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由于借款者违约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不但在计量、管理等方面均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理
期权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期权是进行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理想工具。所谓期权实质是一种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便获得这种选择权。如果未来价格向不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期权购买者则可选择执行期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冲弥补这种不利的价格走势给其带来的损失。相反,如果未来价格向有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则期权购买者会选择放弃执行期权,他所损失的仅仅是当初为了获得这种选择权而支付的费用。因此,虽然期权购买者为了获得这一权力额外支付了一定费用,但却有效规避了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看,期权十分类似于汽车保险。车主为了在车辆出险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购买保险。如果车辆出险使车主遭受损失,由于购买了汽车保险,车主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以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相反,如果在此期间车辆没有出险,则车主的最大损失也不过是保险费。
商业银行同样可以利用期权的这种风险对冲机制进行信用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购买期权,这就相当于为其贷款购买了一份保险。一旦贷款违约事件发生,商业银行就可以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获得一定的补偿,以弥补借款者信用水平向不利于银行的方向变化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将信用风险转移给期权出售者。银行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期权所支付的费用。商业银行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贷款利率进行保值,另一类对贷款金额进行保值。
第一类方法利用期权对贷款利率进行保值,以达到防范信用风险。它的主要原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买进一个利率看涨期权。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任何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都可以看成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之和。因此,贷款利率水平作为贷款人的发放贷款的收益率也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中,风险溢价是对贷款人承担信用风险的补偿。当借款人信用等级下降时,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相应扩大,相应应提高风险溢价水平以及贷款利率水平。固定利率贷款由于在贷款存续期间内利率固定不变,银行无法通过对贷款利率的调整,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固定利率贷款既无法规避无风险利率的不利变化可能给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规避借款人信用风险扩大,进而风险溢价水平扩大可能造成的损失。当前为了防范利率风险,商业贷款特别是国际长期贷款往往被设计成浮动利率贷款,使得在贷款存续期间内,贷款利率能够随基准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无风险利率变化带来的损失,但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溢价则仍然是固定的,无法回避。
第二类方法利用期权对贷款金额进行保值,从而达到防范信用风险。其主要原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买进与该笔贷款金额相对应的贷款合约价格看跌期权。当借款者违约事件发生时,商业银行作为期权的购买者可以一个事先已经约定价格出售这笔贷款,从而弥补由于借款者违约而给其带来的损失。 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创造和信用中介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信用风险的集散地。因此,妥善地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包括贷款和各类投资在内的资产实现多样化、分散化,通过减小资产组合内各类资产的相关性,使组合内信用风险相互对冲抵消。然而,实践中的贷款分散化并非无懈可击。商业银行往往都有比较稳定的客户信用关系、经营领域、区域优势、行业优势、信息优势以及贷款规模经济效应等,这使得银行信用风险很难分散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国有专业银行,历史上有明显的业务分工,这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贷款分散化。此外,贷款分散化还有可能对银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期权克服了贷款分散化的缺陷,在允许贷款相对集中的同时,通过期权的非对称性风险收益机制将商业银行面对的信用不确定性进行拆分,对冲并转移对其不利的信用不确定性,而保留对其有利的信用不确定性。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由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
3.2 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及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使得社会信用风险逐渐集聚到了银行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正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资本重置和贷款出售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足以使银行彻底摆脱信用风险。使用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无疑为我国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新工具。
3.3 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及回报率
为了促进国际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也就是要求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8%,其中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是由银行各项资产与风险权重的乘积来确定。因此,风险权重越高,对银行资本金数量的要求也就越高。由于利用期权等衍生工具做套期保值可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已经采用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头寸的资本要求相对较低。如果能实现完全套期保值,则银行可以不必提取专项资本;如果无法实现完全套期保值,银行可以仅对其敞口头寸提取20%的专项资本。由此可见,通过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后,同样数量的贷款资产所要求的作为贷款保证金的资本金数量下降,意味着同样数量的资本金可以支持更多的贷款资产,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并有效地利用了财务杠杆,提高资本回报率,这对于资本充足率普遍比较低的我国商业银行是非常有利的。
3.4 有利于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由于我国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企业融资长期倚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往往被通过立法排斥在存放款业务之外。商业银行利用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间接涉足贷款市场提供了可能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期权交易在分散化解银行所承受的信用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自身投资组合的分散化,有助于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外经验,保险公司通常是此类期权的出售者。一方面,保险公司尤其人寿保险公司拥有稳定的长期性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运用其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进一步在不同领域进行信用风险的再分散化。可见,期权的应用有助于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实现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融合和优势互补,改善其资产组合结构,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伊斯雷尔·尼尔肯.实用信用衍生产品[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R].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第三篇:机制设计理论论文
机制设计理论与简单应用
2009级工商一班
学号 2009145916
刘策
利奥·赫尔维茨
利奥·赫尔维茨1917年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在波兰的华沙大学获法学硕士,这也是他获得的最高学位。他现在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讲授课程包括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机制与制度、数理经济学等。赫尔维茨曾于1990年因为“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前沿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他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了许多前沿性的探索,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组织和制度的比较分析、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在社会选择目标上的运用以及经济制度的模型化。赫尔维茨是多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成员,还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员。赫尔维茨以90岁的高龄喜获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谓是众望所归。近20年来,赫尔维茨就一直是诺奖的热门候选人。在关于制度的研究领域里,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的阿罗和森,给了从广泛意义上探讨制度问题的哈耶克、布坎南和诺斯,也给了为制度研究提供博弈论作为微观工具的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顿,以及研究委托-代理理论的米尔利斯和维克瑞,甚至是在他的门生麦克法登于2000年因“发展了分析离散选择的理论和方法”获奖之后,他还是长期无缘于此号称经济学殿堂最耀眼明珠的奖项。时间如流水般的逝去,赫尔维茨历经多年翘首期盼终于在耄耋之年获此殊荣,也算是应了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一句戏言—— 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你必须足够的长寿
所谓机制设计,就是把研究者置于全能上帝的位置,研究两组各有目的又必须合作的人群关系。一群是某任务的委托人,另一群则是任务的真正实施者,也叫代理人。上帝的工作是设计出一套有效机制,让双方都能尊重、了解和信任对方,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委托人想把一项工程托付给代理人,但他需要知道代理人的真实能力,还需要知道代理人的责任心,也就是说,委托人的最后目标依赖于代理者的私人信息。如果这个信息不准确,他的判断决策就会失误。他是如何可能知道这个关键信息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代理人对委托人如实相告,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但代理人有什么激励不说谎呢?于是委托者必须提供货币激励,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故而机制设计理论又称激励理论。任何激励是有成本的,而且付出激励不一定能获得真实信息,这才是困难所在。
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机制设计是一种典型的三阶段不完全信息贝叶斯博弈。在第一阶段,委托人提供一种机制安排,具体形式可能是规则、契约、最终分配方案等;第二阶段则由代理人行动决策。他决定是否接受这种机制;如果他拒绝,则什么都不会发生。而他若是接受机制,则进入第三阶段博弈:代理人在机制约束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动。这里的博弈均衡过于复杂,于是机制设计理论中最基本的原理――“显示性原理”在70年代被发现。
机制设计理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回过头从思想脉络上来看,这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分支。第一支不妨称为最优机制,机制设计的目标是最大化委托人(或者拍卖者)的预期收益,迈尔森于1981年提出的“最优拍卖设计”是这方面的基础工作。第二支可以称为效率机制,即设计者的目标不是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的效率最优,这方面的工作更丰富,维克瑞在1961年发表了题为《投机,拍卖和竞争封闭出售》的论文,莫里斯在1971年发表了《最优所得税理论的探索》的论文都堪称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已经分别为维克瑞和莫里斯赢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马斯金最出名的工作则是“纳什均衡可实施机制”。他在1977年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出了一个社会选择规则可以纳什实施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为我们寻找可行的规则提出一种标准。这项结果后来又被称为“马斯金定理”。
以上内容均为有关机制设计理论的背景资料,下面将联系现实中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机制设计的基本理念
首先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应用
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摄会目标的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他。
所谓机制,就是一个可执行的契约。
机制设计就是在一系列可行契约中选择一个满足目标的契约,即,由于信息是分散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存在一个中央计划者(也是机制设计者),该计划者收集其他参与者的私人信息,然后根据所收集的信息选择一个最优的契约,将契约中规定的行动反馈给拥有私人信息的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按照契约中规定的行动来行事
所罗门王断案
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 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
由此故事引出下面
机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所罗门王案例:所罗门王不知道哪个是真母亲,哪个是假母亲?这个信息是两个母亲的私有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
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机制设计就不存在了。
存在不对称信息时,参与者对信息的操纵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策略维度。
机制设计者(即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机制让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者真实地显示自己的信息(说真话)。显示原理(Revelation Principle):理性的私有信息的拥有者在决定是否说真话(即向机制设计者真实地显示自己的私有信息还是进行信息操纵)时,发现任何信息操纵带给自己的收益都不会比说真话带给自己的收益更高,因而会选择说真话。 参与者的机会成本与参与约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No Free Lunch!)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由于将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straint,也称为个体理性,Individual Rationality):机制设计者选择的机制首先要使得每一个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者都有最基本的动力接受该机制,即该机制给每个参与者提供的收益要不低于其机会成本。
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原则被称为“大锅饭”,大锅饭原则满足了所有参与者的参与约束,但是为什么计划经济还效率低下?——反激励(Counter-Incentive 激励机制不仅要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有动力接受该机制——即满足参与约束,还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即激励机制要区分不同的参与者,给不同的参与者提供不同的行动选择,并且使得高效率的参与者只愿意选择对应高效率的行动,不会冒充低效率的参与者,使得低效率的参与者也愿意选择对应低效率的行动,无法冒充高效率的参与者。
一个好的激励相容机制必须能够有效地区分开拥有不同类型私有信息的参与者。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事前机制设计:使其他参与者采取行动披露其信息的策略称为筛选,为了这一目的所使用的特定方法称为筛选机制,如企业的人员招聘。 事后机制设计:激励机制是基于行动的可观察结果进行奖惩,来影响其他参与者不可观察行动的一种策略,如企业内的考核制度与工资结构、奖励制度的设计。
筛选机制的例子:读书的价值
两类学生对一门难课的忍受力是不同的,或者说付出的成本(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本和无形成本)是不同的。
A类型的学生认为如此一门课的成本等价于6,000元年薪。
C类型的学生则认为等价于9,000元年薪。
雇主可以利用这一差别来筛选求职者并分辨出A类型和C类型吗?
考虑如下政策:任何一个人,只要修了某一数量 n 或更多的难课,将会被看成A类型获得150,000元年薪,反之如果少于 n,则会被看成C类型得到100,000元年薪。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产生自然激励,使得仅有A类型的选择修难课,而C类型不修
根据题意可知合适的的 n 值必须满足:
C类型偏好于不做努力并被认为是该类型,而不是花费额外的成本来模仿A类型的行为
100,000 150,000-9,000n, or n 6 A类型偏好于通过修n门难课来证明自己的类型 150,000-6,000n 100,000, or n 8
这些约束条件使得求职者的激励与雇主的意愿一致,因而被称为该问题的激励相容约束。
我们来看这些条件使得这两个条件均得以满足的条件是两种类型学生修难课的成本差:对于雇主希望识别的“好”类型来说,成本足够低
当这些约束条件得以满足时,雇主就能够利用一种政策使两种学生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显示他们的类型。这就是基于自选择的类型分离。
当修学难课的要求被用作筛选时,A类型的承担了成本,即
为了达到最低的分离要求,即 n = 6,每一A类型的成本为6*$6,000=$36,000。
如果学生的类型能够直接客观地识别出来,这一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就不会存在。
如果人群中只有A类型,成本也不会存在。可见,问题出在C类型对A类型造成了负外部性效应。
那我们可以想与其让A类型承受该成本,何不根本就不进行类型的分离? 如果雇主不使用筛选机制,就不得不将每个求职者看成是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并付给他们相同的薪水。这就是类型混同。
例如,如果总体中20%是A类型,80%是C类型,那么混同的共同工资为,0.2*$150,000+0.8*$100,000=$110,000 A类型的人将会偏好于分离的情形,因为所得为$114,000 但是,如果比例变为50-50,那么混同的共同工资就是$125,000,A类型在分离下比混同更差。C类型永远喜欢混同。
然而,即使两种类型的人都偏好混同结果,在许多雇主和工人在筛选或信号传递过程中相互竞争时,这一结果也不可能是一种均衡。
总结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无异于是在机制设计方面的一次大变革。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改革中所遇到的诸如国企改革、税收改制、产权制度等许多现实问题都有许多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所提供的新方法和新观点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机制转型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并可预测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什么后果。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能通过这一理论进行解释。依次这一理论对中国的现行改革(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有较大的帮助和启发。对各种经济机制的设计、比较和分析也都可以从这一理论中获有益的启示。
第四篇: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提纲(标题列到三级内容)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和内容
2.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基本理论
2.1 小企业的界定
2.2 小企业贷款特点
2.3 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含义和类型
3.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3.1组织架构管理
3.2授信流程管理
3.3风险控制管理
3.4信贷支持管理
4.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4.1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现状
4.1.1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4.1.2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主要特点
5.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信息不对称
5.1.1 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5.1.2 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
5.2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缺乏产品创新
5.3小企业信贷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6.商业银行其他对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改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6.1.1成立小企业事业部
6.1.2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6.1.3构建适合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6.2构建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6.3创新担保方式
6.4政府财政措施
6.5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
7.结论
8.致谢
第五篇:基于风险视角来研究石油定价机制研究
基于风险视角来研究石油定价机制
摘要:本文从风险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然后指出了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意义以及现行石油定价机制的主要弊端,最后提出了一些建立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石油; 定价机制; 风险
Abstract:From the risk point of view,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lain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on our economy.Then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a's oil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existing main disadvantages of oil pricing mechanism.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oil pricing mechanism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oil;pricing mechanism;risk
由于石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着广泛的用途,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而价格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关键与核心,油价波动必然导致各个经济体GDP增长率的变化,除了少数产油大国可以从中获益外,世界绝大多数工业国及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会面临挑战。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减少0.75个百分点。据相关统计显示,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GDP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足以可见,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一、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价格波动,推动物价上涨,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石油价格上涨势必对整个物价水平造成压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造成的压力,在物价指数中的权重还将会进一步变大。
(二)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
(三)石油价格上涨,用于石油的外汇支付增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自从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原油进口国,每年用于进口原油的外汇从2000年以后开始超出百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5%左右,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大户。可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定价机制,无法实现 1
在国际油价走低时多进口,国际油价走高时少进口。
(四)石油价格波动,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从而掩盖了石油行业存在的部分问题。在高油价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可能掩盖一些问题。
(五)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企业用油带来巨大风险。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2.9%,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资源不足引起用油企业的价格风险。如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逐步凸现,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不断加大。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入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六)国际油价波动,增加贸易磨擦,影响双边关系。第一,油价的上涨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加大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增加贸易磨擦;第二,我国石油进口来源比较单一,原油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是从中东地区进口,这样在油价攀升、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同样为中东石油进口大户的日本、西欧、美国等国家必定想方设法控制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以保证自己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在这种资源争夺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不可避免地遭受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正常的经贸关系,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此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二、石油定价机制的意义
在石油价格屡创新高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想尽办法制定有利于本国的石油价格,建立有效的石油定价机制,以控制国际油价,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是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石油定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为基础和依据,但又不仅仅只是对石油价格的制定,还包括了一整套的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石油定价机制对各国的意义在于:
(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预防油价高涨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石油价格的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建立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可以有效抑制 2
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掌握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和外交主动权。石油问题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石油领域的斗争包涵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鉴于石油在经济发展和军事国防上的重要地位,保障石油安全和稳定供应已经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石油定价机制,则根本无法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石油竞争,更不要说是利用石油作为外交谈判的砝码。
(三)促进各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石油市场早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型的市场,许多国家的石油市场都已经对外开放,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制定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不仅有利于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同时有利于培养母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有利于本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石油资源的可穷性,即使国际石油储量再丰富,也有开采用尽的一天。因此建立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来缓解日愈冲突的供需矛盾,保障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防止浪费,有利于保证全球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行石油定价机制的主要弊端
尽管中国石油定价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市场化改革,为未来石油价格完全放开后国内炼油企业应对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现有定价机制只是价格水平上的国际接轨,并未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接轨。由于受到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业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是仅有的几个保留垄断经营的行业之一。其市场体系仍然不健全,政企不分,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都不合理。与国际石油巨头相比,中国石油资源的加工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都很低。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价格水平大幅上升,现行石油定价机制的主要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1.调价时间滞后难以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及消费结构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做出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都不作调整。第一,这种情况导致国内石油价格被动跟踪国际石油价格,没有独立的报价体系,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消费结构变化,很容易造成国内调价与国际油价的真实走势不一致。第二,这种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还可能会引发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各界可以准确判断出国内油价调整趋 3
势。批发和零售环节可以据此采取“多买少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人为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
2.原成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石油企业间平等竞争。原油价格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形成了“原成油价倒挂”现象。原油直接接轨,成品油不实行直接接轨,势必带来三个恶果:一是国产原油多的石油企业出现暴利,进口原油多的石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二是同一石油集团内部的上游油田企业出现暴利,下游炼油企业出现全行业巨亏;三是造成三大石油公司对国家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反映程度、执行力度不同,油品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上下浮动幅度也是不同的。
3.缺乏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但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不能制定大宗石油交易的游戏规则,没有能力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到国际市场,从而参与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只能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购买石油。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不到千分之一,没有与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相应的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
(二)价格管理体制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
1.成品油的政府指导价格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冲突。由于成品油采取政府指导价格,使得成品油经营十分被动。面对利益驱动的供求双方,一方面造成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都不看市场而紧盯政府调价,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市场不好,价格不到位也无监管,而市场热销价格又受到限制,下游企业利益明显受损。
2.缺乏缓冲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避险体系。除了供需关系外,石油价格还受到很多供需之外的特殊因素的影响,因此石油价格极易出现剧烈波动,国际石油市场不仅是石油生产方和需求方的交易平台,更是短期投机者最佳的投机场所之一,因此国际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是频繁而难以避免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缺乏石油期货市场和各种套期保值的手段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以缓冲石油价格波动对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3.交易双方缺乏规范运作的管制,石油市场缺乏竞争。在我国石油市场无论是石油生产还是石油消费都主要由几家大的石油公司垄断,进口石油也由这几家大石油公司完成,企业规避风险动力不足,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不利于其提高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阻碍其与国际市场接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市场战略。
四、建立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配套推行。第一方面,4
在体制上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逐步放松市场准入,打破市场流通的垄断结构,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石油定价机制,改变滞后,提高市场化程度。第二方面,政府要转变其在石油市场中的作用,由价格制定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把监管的力量主要放在规范和监督市场行为上。
首先,明确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是缩短滞后期,建立与国际市场实时接轨的市场化石油定价机制,将参照国际价格制订指导价改为直接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实时调整。
其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与价格调控相结合,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与价格调控相结合。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由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实施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作为价格监管者要根据我预警机制。在价格正常波动范围内,政府只是行使监管者的职能,只有当石油价格超出规定的警戒界线时,政府才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有关管理办法。
再次,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形成。必须加快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逐步获得在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方面的话语权以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相应的地位,降低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消极影响。
最后,尽快建立缓冲石油价格波动的避险体系。应借鉴各国建立石油储备的经验,确定适当的石油储备规模,选择符合国情的石油储备模式,采取国家战略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模式。在加快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依。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发挥其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作用。
五、参考文献
[1] 武憬.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研究.2007.4.[2] 徐若然.中国石油定价机制研究.2006.4.[3] 夏令孜.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确立[J].甘肃石油和化工,2008.6.[4] 李仕婷,王欣.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战略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 李小地.中国石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03.7.[6] 侯建卫.油价高涨呼唤避险机制[J].对外经贸实务,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