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1-02 09:0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

第一篇: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

在高等院校的四大职能中,科学研究可对其它三项职能起到奠定基础与促进的作用,其发挥的功能已越来越大。近年来,为了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各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科研项目,提供研究经费,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基层科研秘书是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基层科技管理队伍尤其是科研秘书的素质建设,对提高高校科技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基层科研秘书也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与服务定位,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促进科研整体实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基层科研秘书队伍的现状

1.1 不够成熟的科研评价体制

目前,国内的科研评价体制仍然存在比较普遍的以针对人的考核评价来代替应有的针对科研活动本身评价的现象,针对不同的学科,科研考核的分类还不够明确。同时,对科研成果的评价重量轻质,不够严格,重复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职称、福利等一切均与科研工作挂钩,导致科研工作人员浮躁、功利,只在意成果的数量而不顾质量,进而造成科研工作成果难成大器。

1.2 科研管理权限过分集中

长期以来,高校的科研管理实行由科技处对学院、系的直接、集中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导致学院等缺乏必要的管理权限与管理责任,从而使其丧失了对科研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者跨学科大规模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与可能性。过于机械化的行政管理手段,使得科研管理秘书在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仅仅发挥着“传话筒”的作用,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在工作中过于重视管理而忽略服务,以至于难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3 科研管理秘书队伍不稳定,素质凾待提高

高校基层科研秘书队伍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科学基本训练与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规律不甚了解,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从管理到具体的工作,均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与制度。同时,由于基层科研管理秘书工作任务繁重,编制比较紧张,相对来说待遇又偏低,从而导致其队伍流动性较大,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稳定性不好。再者,各高校对基础科研管理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基础人员很难有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从而造成基层的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基层科研秘书的工作性质与工作职责

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工作是协助学院科研院长以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学院科研工作进行管理与服务,其工作的职责是在学校、学院相关领导的调控下,遵循相关的科研管理原则及管理手段,协调、组织各项科研工作,为顺利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提供保障与条件。由此,其工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协助科研院长安排、落实本院系的各项科研任务并具体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了解并掌握各项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给出意见及建议;完成各类项目及科研成果的收集、登记、统计、核定以及协助做好鉴定、成果奖申报等工作;做好学院各类科研管理文件、文档等材料的归档工作,负责科研统计及年度科研报表工作等。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

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秘书特性与科研特性。其中,前者是首要及核心的。秘书特性的角色定位要求科研秘书要服从科研院长的安排,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起到对领导的辅助作用。科研秘书的科研特性则要求其要推动学院的科研建设,为学院教师发展其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发挥好连接院系科研人员、学院以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纽带作用。鉴于基层科研秘书工作的两重特性,其角色与服务定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 院系基层科研管理秘书是学院科研院长的辅助者、参谋者

秘书特性决定了基层科研秘书需服从分管领导的任务安排,辅助其完成对学院科研工作的管理,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学院科研团队间的关系,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协助科研院长做好学院科研工作的决策,贯彻并落实决策工作的执行,及时收集、反馈决策执行的情况与效果,确保决策的时效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提高学院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3.2 院系基层科研管理秘书是学校、学院科研信息的传播者

基层科研秘书是学校各类科研信息的直接传播者。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院系科研秘书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多方面的科研信息以及学院的科研动态,并及时的完成对学校、学院以及从事科研教师的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任务,为学校乃至学院与基层科研工作者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通道,担当好信息传输纽带的作用。这是保障基础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保障科研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3.3 院系基层科研管理秘书是学校、学院科研政策的执行者

为提升学校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通常高校在科研管理等方面会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与管理制度,作为基层的科研管理工作者,科研秘书在角色上就成为了学校各项科研管理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这样一来,就要求其务必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并加以贯彻执行与灵活应用,及时、高效并真实地传递相关科研政策与信息,维护学院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利益,最大程度的调动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院系基层科研管理秘书要力争成为学科科研动态的知情人

作为基层的科研管理与服务人员,院系科研秘书由于长期直接与本学科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们联系,并掌握着他们详细的科研信息与科研动态。因此,科研秘书在提高自身思想、理论及政策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力争成为学科科研动态的知情人,辅助科研院长实现本学院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与层次。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增加,对科研管理工作尤其是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合理的政策作为保障并不断提高基层科研秘书的地位与待遇,加强培养,不断提升其专业性。同时,作为科研工作的组织者与具体执行者,院系基层科研秘书更需明确自己的工作角色与定位,积极发挥助手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知识结构,做好自己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促进学院、学校科研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第二篇: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与定位教学论文

一、幼儿教师角色面临的困难

幼儿教师担负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其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和相关规定对幼儿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1)工作被动。

由于受到自身素养、教学管理等因素影响,幼儿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导致幼儿教师陷入被动,使其工作压力加大。事实上,幼儿教师不仅要开展孩子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还要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确保孩子安全,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幼儿教师的每项工作不仅比较细致,而且责任重大,不少幼儿教师感觉疲惫,职业倦怠感越来越明显。部分教师甚至对这种高要求职业产生畏难情绪乃至存在抵触心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有一些教师出于自己责任重大方面考虑,为努力适应自己角色,忽视工作质量。因此,为更好履行自己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对幼儿辅导工作,幼儿教师进行正确职业定位,摆正自己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

二、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与定位

为更好地照顾幼儿日常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便利,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每一项工作。

(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与父母分开,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集体之中。一些幼儿在情感上容易发生不适应现象,出现哭闹、破坏东西、拒绝进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充当孩子第二个妈妈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孩子自然就降低了抵触情绪。

(2)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孩子言行举止,并从他们的行动中寻找孩子需求点和兴趣爱好。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孩子言行,并适当辅导他们的活动,给予鼓励,促进孩子更好地完成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兴趣,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幼儿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

幼儿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表演,在老鹰抓小鸡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角色,保护小朋友。这样既能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还能促进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另外,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获得孩子信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收获友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4)幼儿教学的探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固定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总结经验,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推动理论创新。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学习内容,应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总之,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和辅导。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每一项日常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篇: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体育场馆,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成为高等学校必须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设施社会服务管理

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会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体育设施,归根结底要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体现了“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公共政策。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大举措,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的形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闲暇增多,以及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的影响,促使城市居民步入体育健身行列。然而,社区体育设施条件无疑阻碍了他们体育活动积极性。虽然,现在社区建设也注意创造良好的城市社区环境,营造条件优越、设备齐全的公共活动场所,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健身活动需求。传统观念认为,高校投资修建的场地设施只应为学生服务,但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健身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部门应把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作为管理社会化的切入点,抓住机遇、大胆推进。通过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情况进行调查,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1 社区活动制

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区免费开放。高校体育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高校附近的居民可以在高校进行锻炼。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以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为前提,并且高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内容、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磋商,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商相应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协议规定高校的职责是:对开放的场馆设施实行专人管理,完善值班制度,登记人员出入情况,对免费开放的有关设施要有明显的标志。对免费开放的有关体育设施不得以出租、转租、转让以及其他方式变相开展经营活动。体育场馆设施若需收费的,收费标准应与本单位职工等同对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设施安全和卫生等条件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义务为社区服务,参加志愿活动;规定社区居委会职责是:了解居民需求,向高校反映居民的意见,协助高校对开放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保证高校体育资源开放有序、有效地进行。

1.2 委托管理制

部分体育活动中心以自身场(馆)管理人才为优势,与高校合作,高校体育场(馆)委托管理。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强调要求高校体育设施应对社会开放,但不少高校没有向社会开放。究其原因:一是怕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没有精力去做开放工作;二是怕对社会开放后,会损坏高校设施设备。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有个信得过、负责任的机构代为校方管理体育设施开放,对高校作出应有承诺,高校就愿意将自己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一般经协商,双方签订场(馆)委托管理协议或合同,作出可以使高校放心的承诺。部分体育活动中心逐步扩大跟其他高校的合作,实行管理连锁、资源共享,不断满足市民健身消费需求。这样一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体育俱乐部制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合肥工业大学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人才等资源,利用假日及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有计划地吸收周边高校青少年及社区居民,在双休日、节假日来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具体管理方法是适当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员及场地管理人员。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俱乐部通过目标管理等方法,对会员进行登记、制定活动计划、安排会员锻炼及日常比赛情况。并负责俱乐部广告宣传及专用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管理。俱乐部活动项目均对外有偿开放,并通过承办、协办体育竞赛和提升体育活动俱乐部形象,以增加自己会员数量,扩大俱乐部活动规模。

1.4 政府推动制

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确定将逐步在全国推行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该政策已经积极付诸实践,而且国家还要求试点区政府一次性对试点高校资助不低于2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首批“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被正式命名,并将北京、上海、长春等7个城市定为首批开放试点城市。

政府部门与高校建立体育设施开放与合作,实现政府推动。某些城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建立了促进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的激励、导向与惩罚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基金来实施体现。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场地管理体制,在各个层面上依然是管办不分的管理模式,改革高校体育场地管理体制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2.1 高校体育设施运营模式逐步向俱乐部模式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和服务是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为轴心。除了教学竞赛训练外,更主要的是完成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全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场馆开放都是以三种方式出现:控制式开放、自由式开放、收费式开放。

2.2 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健身是社区居民的普遍需求,体育设施建设与规划,是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前提与基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05m2,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场馆面积高达16m2。可见,我国群众用来健身的运动场馆还远远不够,这已成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瓶颈。

2.3 由行政管理向服务市场导向转化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旧的管理体制相应进行了改革,但新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不强、公共政策与法规不到位,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存在着“垄断”行为,需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单位“垄断”。

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深化社会组织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将体育设施管理工作从社会组织中分离出去,交给社会自治组织共同治理,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民主自治能力,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2)推进政府与社会合作,推进社会组织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的实践,谋求双赢发展。体育也是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高校体育设施为社会大众服务是应该的。2.4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需求

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也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因而,高校场(馆)和设施要承担人民群众锻炼健身的责任,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可以说,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是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作为高校,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强化公共服务为主线,把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作为各级政府则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力度。同时,要加大对高校体育设备设施的投入,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基本思路

3.1 组建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机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要敢做天下文章,努力扩大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对外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既要敢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更要力促扩大对外交往,努力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开放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新发展。

3.2 高校与社区的合作运营

高校与社区合作运营的目标,是以高校与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在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高校社区安全为原则前提下,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建立高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高校要同社区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放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创造出高校资源开放、整合的特色,提高高校体育资源使用效益。为维护广大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强化服务为主线,把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育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力度。

3.3 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机制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是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如何从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实现体育产业的社会化。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纯行政管理高校体育的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的共同努力。走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

3.4 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地经验表明,高校体育设施服务社会要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确立政策与法规框架。积极引导大众体育健身作为基点,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基金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展 望

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承担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师生锻炼尚有富余,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就成为高等学校必须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作的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作的研究 引言

教学秘书、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两支骨干队伍,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日常教学和事务管理,进而做好育人和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把教学秘书、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研究教学秘书、辅导员之间分工协作与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直接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院系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基层管理者。教学秘书的地位既是独立地位,又是从属地位。一方面要协助院系领导管理教学方面的常规性事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将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向部门领导及时汇报,供领导决策,成为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业务工作又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院系的教学院长,接受双重领导。

(一)、教学秘书的桥梁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单位的桥梁。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接收教务处发放的教学文件,接受工作任务。而对教学单位工作任务执行情况的督促,工作意见的和建议反馈和汇总,也由教学秘书负责上报教务处,以此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纽带桥梁作用。在院系内部,教师调停课、课表的编排、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和核算以及发放等,也都要由教学秘书直接实施完成。教学秘书有责任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存在的情况及时反映给院系领导,根据已有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把领导的决策向相关人传递,把教师或者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总之,教学秘书起到协调各部门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二)、教学秘书的服务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其最基本职能就是以综合性管理为基础,全面的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学秘书在业务中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学档案归档工作、教师工作量核算和发放工作、学籍异动工作、教材征订和发放工作、排课和调停课管理工作、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等,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体现了教学秘书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管理功能。

(三)、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学质量监控。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如平顶山学院建立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即学校、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纵向常态化监控系统。

在学校层面,校领导联系院(系),深入院(系)指导和督促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组织期初、中、末的三次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工作,推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院(系)层面,院(系)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综合衡量和评定。教研室层面,教研室主任通过制定和落实教师新进和准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研讨活动等,强调责任意识和责任管理。在教师层面,通过参与教学研讨、互听互评互助等,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自我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大众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辅导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是招生规模扩大,使学生生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二是辅导员数量并没有因学生增长而增长;三是教学对象复杂化和多变化;四是高校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改变,学生压力变大。一系列的问题仅靠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很难完成,而只有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服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

(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要求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进入大学以后,社会上传播的西方思潮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念很快就可以腐蚀掉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逐渐成熟的阶段,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工作的一线,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西方思潮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思想文化是值得吸收的,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也无孔不入,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的就会逐渐被蒙蔽。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带路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所以辅导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

三、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方法

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作为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要做到高效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教学过程同就业互动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有报告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尖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学教育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教育层次单

一、课程内容和设置滞后,培养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实际工作能力差,难以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而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但是多数大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从事加工制作业和服务业。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更是倾其所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的各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与专业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在找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涉及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能力培养方面,辅导员掌握着一手的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辅导员鲜有发言权,特别是在一些艺术类学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最能代表学生真实想法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分工协作,明确职责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分工协作。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所分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大,加之90后学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把学生到课、作业、成绩和学分情况与辅导员及时分享,辅导员可以根据教学秘书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个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教学秘书负责学业,辅导员负责育人。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分工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看重成绩,又不可轻视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求两者各司其职,在帮助学生学业稳步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公立意识。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好学校教学和育人的中心任务。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秘书及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让辅导员有职业归属感和公平感,切实感受到工作被认可,内心达到平衡。二要对优秀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付出总有回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要建立辅导员淘汰制。有奖必有罚,对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典型滥竽充数的考虑调离辅导员岗位。另外,还应该给予辅导员公平的职称晋升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前途充满向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其职责与高校的教学运行息息相关。只有给予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范围,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应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结构,是高校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的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思路和组织方式,并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服务模式。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6.075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 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 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 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2.2.3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 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结 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

下载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院系基层科研秘书的角色与服务定位研究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角色的定位研究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角色的定位研究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视障读者;角色定位摘要:文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分析了视障读者阅读的特点,对全民阅......

    对网络教育教师角色与定位的思考论文

    摘要:蓬勃发展的网络教育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要求教师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而不断完善教师的职能和作用,为适应网络教育,提......

    高校排球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指出了实现高校......

    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定位研究论文大全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 地位论文摘要:双语教学的定位是指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双语教学和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都属于二级学科教学,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自我定位与能力培养

    【摘 要】高校行政秘书作为一支新兴队伍,在高校管理工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管理的不断成熟对行政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行政秘书的自我定位及能力培养......

    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摘要: 本文通过外界对家庭教育的一些不正确认识进行分析,浅谈了幼儿教师如何......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构建体科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数学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论述了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并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积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