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含五篇)

时间:2019-11-01 13: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第一篇: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1改善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特征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总结老年住宅户型设计的参考原则,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及外部空间环境,以延长老年人在住宅中生活自理的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品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社会调查和收集现有的资料基础上,找到目前老年住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老龄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审视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设计,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设计出切实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空间与环境,为相关设计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其次,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以及国家一级城市在居住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居住状况不容乐观,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本世纪初老年住区在杭州的落成,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中又有了新的选择。老年住区虽然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但是在我国出现仅仅几年时间,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对杭州市目前老年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议,不仅对杭州市老年住区开发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还能为其他城市老年住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外,老年住区在居住区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研究领域之前较少涉及,本研起到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养老居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2.1发达国家探索养老居住模式的历程

1)美国:在处理社会老龄化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社区养老。它们在规划养老社区时,一同考虑了社区的使用功能以及社会学、医学、美学等对老年人的影响。

2)德国:德国对于国家出现的老龄问题采取的姿态是积极的。德国处理养老问题是由政府、老年人利益维护协会以及德国的建筑界合作一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住宅照料护理养老模式——“照料护理式住宅”。这种养老理念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单位、集体为老年住宅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

3)亚洲:日本采取的方式是设计、规划并且建造名为“高龄者集和住宅”。在日本把老龄设施统称为高龄者设施,大致分为9大类:护理型老人福利设施、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院、养护老人之家、生活援助小规模老人之家、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认知症老人之家、面对高龄者的优良租赁住宅。

2.2国内外老年住宅户外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1)中国:首先中国老年住宅只仅仅针对室内活动空间进行了一些无障碍的设计,但大多数疏忽了老年住宅户外环境。在老年住宅的环境设计方面,不仅仅要强调环境的优美,更要创造便于老人与社会生活相融的、便于老人活动的室外空间环境。经过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老年住宅户外环境细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建筑的出入口缺少无障碍设计,休息座椅旁没有考虑轮椅停留的位置;视觉标志设置位置、字体的大小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要。这就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障碍。栽植的种类较少,植物配置层次单调,景观类型单一,可观性差。在路径设计上,步行路线过直、过长没有考虑中途休息的细部设计。道路广场铺装大,铺装材质缺少防滑处理,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无障碍设计缺乏栏杆扶手的考虑,连贯性差。健身器械种类尺度缺乏对老年人的考虑,座椅铺面、扶手等缺乏季节性特殊性的考虑,如北方的冬天铁制扶手较凉等。水体景观方面,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目前时髦的做法,导致浪费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预示这中国老年住宅外环境的严峻。

2)国外:美国加州莱克伍德的老年人独立住宅,距离洛杉矶市中心大约20公里。该住宅成功之处是主入口的位置靠近室内活动中心,并可从管理看见,增添了安全感。主入口处多样化的细部设计和非正式外观大大增加了人们的视觉兴趣。次入口直接靠近停车场,过往和上下都、很方便。不足之处是主入口和庭院没有与发生在停车场和上下客区的活动相联系。日本住宅的室外居住环境设计中,非常注重对老年人住区室外环境的布局。日本在设计上做了细致的规定,确保移动环境的连续性,各公共空间的综合一体化设计,街区空间及绿化景观在配置上确保多样性和易于老年人活动交流。首先,注重居住环境设施与地区特性的结合,室外及室内的环境设施都由使用者自主管理,并且以住宅的尺度来进行空间设计。其次,创造出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设计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而各个空间之间又存在着有机联系,能扩大使用者的行动范围、诱发其行动,增强老年人参与的欲望,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居住者的照应和居住者之间的交流。最后,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为了激活老年人的五感和记忆力,设计中考虑到了诸多让老年人与动物植物接触的机会,使老年人感知季节的变化,让小动物成为“护理成员”,给生活带来生机。

2.3杭州市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现状调研

杭州老龄化居住空间体系还未成熟,整体过于商业化,没有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居住空间。整个体系较为零散,没有结合杭州当地老龄人的特色,只是按照模式,复制黏贴。在外部环境的考虑上,杭州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可以完整体现。现有的老年居住空间缺乏外部空间的营造,与一般小区没有什么两样,浪费率极高,使用率低,没有更好地加强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中国普遍的模式是通过广场舞,但其噪音大等劣势值得设计师好好思考。

2.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筑功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中,根据老龄阶段的不同进行功能上的区分设计是十分符合老年人居住的特点的。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种功能划分的细节设计,很多设计仅仅考虑到“老人”这一简单而泛泛的群体,而并为根据使用的对象特点进行详细的推敲,这是在未来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个细节问题。设计中应该对待自理、介助、介护三种衰老程度的老年人在建筑空间功能的设计中体现出来不同对象的需求。比如在一个大的建筑空间内有一种、两种还是三种老人并存应该作为设计的对象来进行考虑。根据具体建筑的需求,对建筑功能从总体到细节全方位的考量是十分必要的。服务空间不能满足需求。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主要有老年人活动室及医护救助站等。这样的地方以往设计中仅仅是按照普通标准来进行设计,对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较少。应该设计无障碍座椅及公共休息室等服务设施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医疗救助站也该设计一些应急的智能设施来完善老年人服务。外部环境的设计常常被忽略。

第二篇: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内容摘要:空间艺术作为居住环境设计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当代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自然和谐是居住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空间是环境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王夫之《张子郑蒙注 ·太和》)此处以气喻空,乃是指一充实界面的内空体。“气”,亦即空间力,是由人的视觉心理要素所致。“空间”若以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要素为原点去理解,则是时间与空间、理性与感性、物质与意识的高度统一。空间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学的语言,空间艺术则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

在今天,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而居住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却亟待有一个合理解决, 以满足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没有合理规划的空间毫无艺术感可言,注定是苍白的,让人望而生畏。

一、空间对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特别是对居住的艺术性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说人类社会中,美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热爱,那么远古时代的巢穴就是居住功能与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特别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土木,派精于造型的工匠绘草图,皇帝审视后再建造,所以,现今才有了一座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宫殿宝阁。

居住环境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如果要使各种功能都得到体现就必须对仅有的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空间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美和丑,正是由于人参与到设计之中,才体现出其价值,人是构成设计标准的主要因素。空间的处理和众多设计一样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就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居住环境中功能就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但功能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空间小,显得拥挤,空间大,造价却增加;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之间孰多孰少等,或许等到各种功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争论后基本通过了,最后的方案却毫无艺术感可言,更别谈什么价值。其次就是设计师凭个人喜好,一味追求艺术性,造型大胆、诗情画意、细部装饰唯美……没有考虑实用性,完全看不到功能性。

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和客观自然环境建立起一种居住环境的新次序,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类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二、空间的类别与现状分析

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把空间分作几大类:共享空间、母子空间、私密空间、交错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虚拟空间和不定空间等。空间类别如此之多,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因时因地地设计出不同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要才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居住环境空间设计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日益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涌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设计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装饰,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其中人们对空间规划和功能利用的要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展现出空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环境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变,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处理在当今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在我国,“欧陆风”的狂吹,在影响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深深影响到了空间设计。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在研究、保护和延续文化名城特性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居住环境的多元化,所以空间设计的艺术风格也呈多元化。在我国,这种多元化

有越演越烈之势。如在某小区的规划中,有属于现代空间的设计观念,也有属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意境;在室内既出现了西方的壁炉、猩红色皮衣、摩登的卫生洁具、几何形的绿色植物及绘画 ;同样也有怡人的中国文化,如仿明式家具、竹子、木雕挂件等,在设计师的精心营造之下,它们不仅不会因冲突而产生不和谐,反而会在空间、色彩、照明设计的有效控制下,浑然而成一体。

三、追求自然和谐的空间艺术

艺术是远古以来就涌动于人类血脉之中的一种智慧、一种永远的激情。空间艺术在当代居住环境中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自然和谐是众多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传统空间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展,浸透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如江南的狮子林、留园等都或隐或现地展示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在建筑空间上,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居住环境空间设计则更为复杂一些。传统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对现代空间设计理念的否定,相反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养料。空间艺术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不能以单一的历史阶段或文化理念作定论。

空间的内在本质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空间设计的核心,以人的体量为基础,以促进人的交流为目的。空间设计根据需要不同,设计性质也不一样。如天安门广场是政府集会的广场,要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公园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地方,因此表现的是轻松、休闲。空间设计呈多元化的态势,形成以自然为主线,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空间艺术,创造出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将自然与人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居住环境设计的空间艺术必须发挥自然的引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用新技术去创造和改善、造就具有我们民族特色、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①牟跃:《现代居室环境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4。/②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③濮苏卫:《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表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杜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三篇: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

戴葭

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学院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更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和室内游戏空间一样,都给儿童提供成长的机会,很多幼儿园已经把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而问题的关键,户外活动虽然在理论上已被宣传成与室内活动同等重要,却很少将户外游戏区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落到实处,游戏空间开发适宜度和游戏设施匮乏等现状,满足不了高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因此,本研究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实例调查为基础,分析总结该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设计;户外游戏空间;幼儿园;

一、户外游戏空间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户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1;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户外游戏活动往往仅仅被人们看作是’身体的活动’,事实上,户外游戏活动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过运动学习’。”2其中“学习运动”是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学会运动的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而“通过运动学习”则强调的是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发展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基于刘焱教授对户外游戏活动的理解,笔者认为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幼儿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成长的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和留念的,许多作家和诗人都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对儿时自然环境的描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种带有自然趣味的环境我们已经再也感受不到了。因此,若要使儿童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游戏环境存在的意义就是环境也会发挥它本身的职能为幼儿服务。

(二)户外游戏环境应服务于幼儿教育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从幼儿户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规划既能贴近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通过游戏活动达到启发、激励和教育幼儿的作用,促进他们自觉、主动、轻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松活学习和玩耍。

首先,幼儿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所以户外环境的创设首先要得到幼儿的欢喜。幼儿园的空间规划,设施造型、器材的质感、色彩等,都必须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匹配,使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效果与幼儿全面健康成长联系密切。从专家的对幼儿心理和幼儿行为特点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幼儿具有好奇、好动和兴趣的稳定的特征,在富于变化和富于童趣的空间中有助于幼儿兴趣的提升,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游戏是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完成对身体的教育是其开展游戏活动的终极目标。鲁迅先生说得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高尔基也曾这样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3因此,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有趣、合理的游戏环境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快乐中运动、在快乐中学习。

再次,户外活动环境的创建还需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由于幼儿时期儿童的骨骼还处于不完全发育状态,他们行动较笨拙,防护意识差,因此游戏空间规划时应考虑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材料质地无毒、固定器械没有尖锐棱角、园舍绿化植物也应避免茎、叶无刺、无毒等。同时,幼儿活动区域划分注意避免彼此干扰,移民啊造成碰撞。4

二、案例研究: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现状分析 1.场地调查

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是武夷山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位于高校园区,依附武夷学院,303省道旁交通便利。

红色区域教学区,是教学主要建筑,开展一系列的室内活动以及班级的分配。绿色区域是器材的摆放,为孩子户外游戏的主要空间玩耍区域。紫色为操场,集体活动场所,如升旗、运动比赛等。总体地势有些起伏。

通过场地调查,笔者认为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虽

属于民办幼儿园,但总体面积较充裕,绿化面积较广,能够提供

较为宽敞的户外游戏空间,且幼儿教师对户外游戏的重要性普遍表示认同,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大多数老师能保证每天开展户外游戏等。2.该园幼儿户外活动概况

该园幼儿的户外活动通常在教师专门安排的户外活动时间里进行,以班级为单位,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幼儿的全天户外活动时间均为两个小时左右(除天气等特殊因素),符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活动时间不得低于两小时的规定。其中户外活动时间也分段进行,两次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分别是早上入园后进行的晨间活动和午休后的户外活动,其余的户外活动,如课间休息等时间较短。各种活动严格的按照活动时间表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空间一般由教师安排,并由全园统一调配,各班分块使用院内的空间区域。每班的活动区域里,通常又为不同的活动器材划分了一个个较小的活动区域。活动器材有计划提供、安排,幼儿可以在教师的计划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选择。

(二)存在问题

笔者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对该园户外游戏空间进行调研:首先,幼儿园户外环境功能空间是否满足要求?其次,游戏活动场地内容是否丰富?再次,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否满足儿童游乐需要?

通过实地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

1.户外活动环境现存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户外面积充裕,但没有充分利用。如场地划分模糊,闲置区域多。

2.场地设计内容空洞、器材器械单一等问题,并且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缺乏专业教师给予的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

3.院内户外游戏环境缺少自然元素。如沙地、动植物等。4.游戏空间规划对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不同需求略显匮乏; 5.游戏区域设置流于形式,玩具设施添置和更新的速度慢。

(三)问题分析

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不仅是他们嬉戏玩耍的地方,更是幼儿接受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对于提升幼儿智能、体能、创造力和社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户外游戏空间的规划所考虑的因素,不应只是在院内放置一些游戏器材,提供儿童跳跃、奔跑、嬉戏,就称之为户外游戏区,而是应该把它看做室内教学活动的延伸。小皮亚杰说:“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完善的户外游戏场地能培养和锻炼儿童各方面的能力。若配以创造性设计,就为儿童提供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机会,对儿童心智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一成不变或流于形式的游戏空间设计,只能抹杀儿童娱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户外游戏区是孩子们天性释放的场所,若玩具设施一成不变或更新速度缓慢,也会无法满足儿童对户外游戏环境的需要。

(四)该园户外游戏空间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的建设在提供一个学习休息的室内环境之外,还要考虑建设一个合理、适宜的

5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户外环境。通过实地考察该园和收集来的材料,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拟定改造方案。针对幼儿园户外空间类型提出了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化方案。1.场地划分

首先充分利用教学区外的场地资源,进行游戏区域的划分。如植物园区、迷宫区、种植区、操场、器材摆放区、沙石区等。

植物园区:栽种各种树木,包括果木、花木等,保留树林的土质地面。树木旁边要有标示植物名称的牌子,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植物的样式、用途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自然界(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认知自然。

迷宫区:方形植物墙建立迷宫,从中有提示可以通过自己思考穿越迷宫。孩子们在其中寻找出入口,提高自我判断的能力。

种植区:为每个班的幼儿开辟一块种植区和养殖区,孩子们亲手种植蔬菜、养殖鱼等,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每块区域采用“实名制”的方式,配以班级和姓名标牌,由孩子们自己栽种、养殖、管理。这种体验式的劳作方式,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作的不易。通过种植区的活动,孩子们还可以观察随季节变化的植物景观、小动物的活动以及各种蔬菜和动物的形状、颜色等,这些从劳动中获得知识的方式更有助于加深儿童的记忆,激发他们感受自然的变化,探索其中的奥秘。幼儿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会让他们更加的珍惜粮食和爱护小动物,还可以逐渐唤起他们客观看待事物的思维方法,军事场地区:建立障碍区,通过攀爬,提高身体素质。大多数幼儿园活动空间模式基本上是呈现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集。而现代幼儿园户外活动模式应打破这样的局面,实习开放式的模式。这样开放性的空间可以促进同年龄段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起一定的社会习惯和生活态度。

操场:即现有的操场位置,主要是进行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地,一起升旗做操,还有上体育课,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玩风车、玩沙包等。让幼儿经常开展户外活动,充分进行日光浴和空气浴,促进骨骼和运动技能的增长。在操场区域铺设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场地的四周种植高大的乔木树种,保证夏季提供绿荫。

器材摆放区:主要是指攀登架、滑梯这样的大型组合玩具和秋千、跷跷板、转椅这样的中型玩具区,设立在教学楼前,现有的器材区上,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并在幼儿出口着地处铺设软垫,周围种植草坪与灌木。

沙石区:边缘可以用轮胎等进行软化处理,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沙地玩耍,还可以利用沙石材料堆砌各种造型。

76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探析——以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为例

2.游戏设施的优化和游戏方式的升级

首先是游戏设施的造型要具备体验性、趣味性、知识性。如某国外幼儿园在活动区域的地面上摆放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交通指示牌,不仅使地面更丰富多彩,同时也教给幼儿交通法规知识。

其次,游戏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到让每个孩子主动、自发的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游戏设施必须具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注意力不持久的幼儿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传统游戏活动的升级,这种将游戏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动活泼的一种组织方式。幼儿与环境互动,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地位被凸显出来,提供给孩子自然发展的条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共享、交流、经验的分享等。老师在整个游戏中以“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笔者认为类似这样的活动区域在游戏空间规划中应重点考虑。8

三、结论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内容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游戏性质的活动区域,它是将娱乐、学习、体验三者合为一体的综合式的空间环境。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空间主要服务人群是儿童,是幼儿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场所,因此,户外游戏空间设计必须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未来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发展方向会更加重视对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而越来越多以“角色式”体验为主的游戏方式将成为开发重点。将儿童从游戏中获得的思想与实践感悟与课堂内的教育形成互补,引导儿童从非书本教条的途径中获得教育及认知等附加价值。当然,以目前现有条件来达到这个目标,绝非易事,但是为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和教师的付出和努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婷.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优化研究[D].辽宁:沈阳体育学院,2014.6 [4] 幼儿园设计 [EB/OL].(2009-12-17).道客巴巴网.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action-viewgroup-itemid-1003597486 [8]样芸.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EB/OL].(2012-05-16).安吉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4537

第四篇: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的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成都市为例,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美丽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同时它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能够经营成功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有的开发商在住宅建筑未完工,甚至是尚未开工时就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为客户展示真实的环境景观,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闻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对其开发项目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走到了“卖环境”市场营销阶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

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五篇:浅议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浅议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宋贞

该论文来自期刊天空征稿平台 http://

摘要:“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被人们简称为四大要素,人的一生都是围绕这这四方面进行着每天的生活。虽说是四大要素其实最受人们所关注的还是“住”。社会生活水平不大断提升,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简单的住房要求演变成现在多样化的形式住房,不仅要满足心理舒适度更要满足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样话的需求。建设者为了满足居住者的种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还要最大限度的服务小区居民,让小区环境不仅经济实用而且美观。

关键词:社会环境、居住行为、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basic neces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ing referred to as “four elements, human life is focus on the four aspects of this is a life every day.Although it is a four elements actually the most suffer people concern or ”live".Social life is not ascension level off, people on the residence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ly, from simple housing requirements evolved into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now housing, not only to satisfy more psychological comfort to meet occupant in daily life the needs of various words.In order to meet occupant of the builders need, and combining with actual situa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maximum service area residents, let district environment not only economic practical and beautiful.Keywords: social environment, live act, environment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心

活动是人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体验,它可演变为满意、厌恶、愉悦、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愉悦。行为活动是人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虽然动作行为首先与人们对环境的知觉、自身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有关,但设计也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可能对环境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要使设计面向大众,适合多年龄、多文化层次对象的需求,体现对使用者接纳程度上充分的开放性,就需要掌握他们在此环境下的行为特点、生活方式及各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与信息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如必须对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活动特性加以研究,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给予充分体现。注重环境设施与人的对话,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加强对公共环境中人的行为方式的尊重,才能唤起公众对环境设施的爱护与珍惜。

1.居住行为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意义

人可以使外界的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一些影响。建筑师设计创造了舒适、高雅、有序的居住环境,相应的在一些生活当中人们有着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加有效的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以前一些建筑师只是注重人类行为模式上,对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加重视。使原本美好的建筑设计变的空洞并且设计出来的实物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环境心理学只是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无视一直呼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没有注重行为与环境的双向组合。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么样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环境,都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化环境的几点要素

2.1注重与人的对话

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的活动范围亦日益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引起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环境设施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室外空间中的形态,它服务于人,方便于人。当人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表现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积极反应时,它才会成为公共环境中有效的要素,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

2.2注重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人是自然之子,他们被包围于自然之中,无法脱离整体的生态系统而又独立存在。一个城市,无论它的现代化程度多高,都必然依托于大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人工化,更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情结。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生存状态的关

注,更表现在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上。城市的地形地貌、物产物候、生态群落,都综合地加入到生态景观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环境设施,都要考虑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要求的有机结合。创造现代意义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创造适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绿色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居住环境控制

居住环境除了满足美观、舒适、自然通风外,还应重视建筑的声学、光学、热学等问题,以良好的隔声、防噪音能力以及充分的自然采光的应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效果来提升住宅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在设计上,尽可能优化设计、尽可能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布局。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遇树就砍的行为产生,以免环境遭到破坏,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2.4住区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主要涉及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生活废弃物的集中管理、污水废弃物的沼气利用,绿色住区设计在以上诸方面均大有可为,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强化住区的绿色概念,从前期方案到后期的物业管理策划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当今发达国家早已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的分类回收、处理。最

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地将其化害为利、循环利用。

2.5环境绿化

绿色世界,郁郁葱葱,充满诗情画意,这种意境不仅能陶冶心情,而且有益身心、可见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区环境质量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这里所讲的环境绿化,不应再是简单地栽树种草,而应尽可能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乔木、灌木、草坪高低参差交织在一起,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3.结语

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同、性质不同,现在又有各式各样的设计与表现方式,但都是围绕着一个要点既是“以人为本”符合人性。未来的住区环境是与绿色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取向与选择必然是生态化,使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与人居环境研究能够促进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师们必须重视当今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的发展趋势,洞察在居住空间环境创造过程中社会和人的需求,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表现居住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建立基于环境、生态、地域文化和建筑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正确设计理念,充分分析和了解环境心理学中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并将其当作指导进行设计的手段之一,合理运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为人们创造更多更加完美的居住空间设计,使人们的居住行为与居住化环境设计更为有效的结合在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宋家泰、崔功豪、张同海编著.《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2].奥古尼斯·布瑞汉特、艾德·弗兰科著.《城市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汇刊出版社.1996.5.该论文来自期刊天空征稿平台 http://

下载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郑州市居住小区实态研究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郑州市居住小区实态研究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姓名:王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陈红摘要: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创客教育”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创客教育视域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论文-空间太阳能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空间太阳能的研究 学院名称 : ******************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学生学号 :**************......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五篇]

    摘 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实践设计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部分,作为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后期应用效率。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实......

    “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刘旭红王尔周祥王宇飞 成 果 总 结 2006年2月王平) “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刘旭红王尔 周祥王宇飞王平) 成 果......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论文[精选5篇]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 作者:许琳 主题类号:C41/社会保障制度 【 文献号 】1-1742 【原文出处】宁夏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银川 【原刊期号】199906 【原刊页号】59~62 【......

    永福村农民集中居住情况调查与研究

    永福村农民集中居住情况调查与研究 调查与研究的目的: 1.了解目前村民集中居住的状况 2.了解村民对此的态度 3.讨论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调查前的准备: 1.准备好调查所要用的素材,如......

    空间与图形教学论文空间数据库论文

    空间与图形教学论文空间数据库论文 浅谈初一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入门教学 摘要: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