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5篇)

时间:2019-11-06 13: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

第一篇: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解决水害带来的诸多问题,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可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为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递增,也逐步意识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强化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研究,可以找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活环境协调的有效措施。城市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也逐年加剧,因而现代化的水利功能建设需要尝试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现代化城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本着全面规划、综合开发、统筹兼顾的特点。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处理好生态与水利之间的关系,做好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有机结合,进而让水利功能在确保防洪、防涝的同时,更重视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整体的功能性和景观性要求。

水作为生命之源,生命之基,水在水作为生命之源,生命之基,水也是城市生存的灵魂所在,更是城市进行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城市范围内修建水利工程不但能起到传统的防洪排涝,更能起到灌溉和供水的要求。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以为居住者营造绿色的空间,进而为其提供休闲场地,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满足其传统功能的要求,也要做好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建设,进而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故此,城市水利工程的规划,要符合绿色、环保、温馨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河流与湖泊的护岸和平台上建立多类生态环境,配合当地亮点工程,丰富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所以城市建设中,要体现出城市水利功能,并要求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能满足防灾减灾的要求,做到蓄水,生态建设和景观设计的功能性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产生的影响

2.1 水利工程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多建在天然河道上,影响河流的走向。河流经过长时间的演化能够形成较好的生态格局。且河流的冲击必然会破坏生态格局,如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等,但最终能对河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构成的。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所有的影响都具有延展性,如果堤坝修筑在河流上游会让工程的下游水流发生变化,导致河流上游的工程水文出现变化。比如三峡工程的修筑,就会导致长江下游的泥沙量产生变化。

2.2 影响局部气候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局部的气候变化情况,如果严重会改变当地的区域间气候状况。具体的表现是影响当地的蒸发量,并影响该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另外,水库的建设尤其是大型的水库建设,期间由于要聚集着大量的水体,周边地域或者地壳出现结构变化是常有的,这不但能增加地震的发生可能性,也能在水库蓄水位提升以后,降低水库周边的土质剪力状况,进而增加山体崩塌出现的塌方和滑坡出现。

2.3 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先要建造水库,并加固堤坝;第二,疏通河道水利工程。由于这些工程能够保护农田,改善现有的土壤水分和营养成分。但另外一个作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会损毁下游的肥沃平原,缩小下游淤泥肥源面积,且受到架内水的渗透作用,导致当地的土壤出现沼泽化和盐碱化的情况。

2.4 破坏陆地的农田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破坏陆地的农田和草丛,并对树林和植被造成破坏。且这种破坏多由施工方引发的。如建筑设备以及材料会占有大量的农田和植被,其车辆运输中的碾压等,都可能在建设中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染,其中关于工业废水、废气和污染中没经处理就被排放到陆地的污染物,破坏河流周边陆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污染饮用水源。

2.5 影响周边社会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建设过程中需要迁徙走当地的居民,然后拆除基础交通设施。特别是部分文化古迹也要转移,这些转移安置的工程不但会影响当地的环境,其整个转移过程工程负担较大,基础设施建筑在任务紧和时间短的情况下,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二次破坏,这不但会引发当地区域内生物疾病传播的扩散风险,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继而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获悉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生态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事。需要从大局着眼和出发,让水利功能建设的作用发挥出来。目前,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并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让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推进两者的和谐。

3.1 完善环境评价制度

完善环境评价制度可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为更好的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先应该在正式施工开展前,要求水利专家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评估中,用以预测未来的工作。特别是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度推算出来,结合预算的中的结果调整具体的施工方案。如果施工方案可选,应尽量选择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的方案。

3.2 水利建设中融入生态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很重视效益、质量和安全等理念的构建,但却没能足够重视环境保护。故此,现在针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各个环节,要落实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首先,建设和设计阶段,先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和前提,并将周边的环境、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等要求纳入到设计管理方案内。其次,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对环保技术的应用,需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保障材料的可靠性。监控和管理建筑行业的运输环节,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工程收尾阶段,需设立环境检测设备,建立环境影响的反馈机制。当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建设出现异常后,要进行及时的补救,用以减轻破坏程度。

3.3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

关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应有赖于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金支持,因而在水利建设中,施工方需要在预算中加设生态环境补偿这一项目支出。且预备相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当发生严重的环境破坏以后,先要保保护环境,进而调拨资金,对人员进行补偿处理。设立这种生活环境补偿金的方式,可以利用工程建设部门的环保条例为标志,主动履行环保责任意识,保障人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活动开设以后,需要做好生态的补偿工作,本着“谁破坏、水来修”的原则。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会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当地的生态遭到破坏后,单纯的依靠当地力量恢复很难维系生态的平衡与发展。故此,实施生态补偿措施,不但能缓解水利功能建设中生态环境遭遇到的破坏,更能保障水利工程处于可发展态势。

3.4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保护工程施工环境,先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中表明,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污染物的种类,然后将各类污染物都排放到制定场地,让污染物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排放;其次,强化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督机制,并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大气和噪音等。若遭遇不合理的情况,先要及时的制止住噪音,并且对于污染物不达标的现状,也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保障污染物在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让施工单位继续施工;最后,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需做好前期的卫生防疫工作,并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避免疫病的出现和传播。工程建设进程中,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特别是在建设完成后,先要恢复遭到破坏的植被。结 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能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的项目,但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且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破坏这两方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两者会长期共存,故此建设人员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继而让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总之,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与发展,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第二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建设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建设

摘要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一、国家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范围来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陈旧落后。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三、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应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选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有材料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震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4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规范,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工作,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

作者:中共靖江市委党校王纪顺 来源:《江苏建设》 添加日期:11年08月15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然而,由于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的决策者缺乏科学发展观,致使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忽略城市水系建设、城市绿化缺乏实效、城市生活污水被随意排放等严重问题,给环境已经并将继续造成巨大的破坏,危及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

1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水系建设被大大忽略。水是万物之源,城市水系是城市的一大动脉。一个城市如果仅仅有陆路交通,而没有一定数量的水系,就像人缺少眼睛,这个城市必然缺少灵性。并且通畅的水系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大大减少城市陆路交通的压力,又便于百姓休闲旅游,增添市民的生活情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全国许多地方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往往都忽略了水系建设,不仅如此,有些城市甚至还出现了破坏固有城市水系的现象。从表面看,忽视城市水系建设涉及的仅仅是城市面貌、城市形象的问题,其实不仅如此,忽视城市水系建设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更殃及子孙后代。因此,可以确切地说,忽视城市水系建设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愚昧行为。

城市绿化缺乏实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地各级政府也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相继采取行动开展环境整治,城市绿化就是被普遍采用的治理和改善环境的一种手段。观察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城市绿化仅仅体现在栽种些花草树木方面,至于是否

科学合理几乎没被考虑。因此,现在的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在绿化格局方面,许多城市的绿化缺乏整体格局,城市内各区各片各个单位在绿化时各自为阵,随心所欲。其次也是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进行具体绿化时违背科学。主要表现如下:其一,绿化形式比较单调。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的绿化大都显得千篇一律,往往是种一片草坪,其中间植些以灌木为主的花木,而草坪与低矮灌木占据了绿化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二,绿化品种缺乏科学配比。目前许多城市的绿化,在绿化品种方面都存在一个普遍缺陷,即只偏重于观赏品种的种植,如桂花、月季、腊梅等,而忽略了用材树种特别是乡土用材树种的种植。其三,种植的树木有的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近些年来,有不少城市在进行绿化时不切实际地引种一些与本地土壤气候不相适应的树种,结果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致使树木大量死亡。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人力财力,尤其是移植数十数百年的大树更是严重破坏了原生长地的自然环境。其四,绿化中盲目攀比。现在一些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在进行城市绿化时往往凭个人喜好和一时热情,致使城市绿化出现了严重攀比的错误现象。一方面造成绿化市场的不正当交易,而主要危害是致使一些树种在一个地方的枯竭。其五,城市绿化重栽不重管。若干年来,不少城市每年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绿化,然而绿化的成效甚微,其根源在于重栽轻管。一些领导喜欢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其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而且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伴之而来的工业废水废气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各级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对工业污染进行治

理。然而,长期以来很少有领导重视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在今后几十年里,我国城市人口必定会迅猛增加。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自然会产生数量更庞大的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仍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注入江河,其造成的污染必将更为严重。有朝一日,江河将不堪重负。那时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将会受到更大损害,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我认为从现在起各级党和政府应该立即清醒认识、转变观念,应认真学习和领会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恢复并开通城市水系。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把城市水系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把陆路交通建设与水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抓好陆路交通建设,又做好水系布局,达到水路陆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进行城市水系布局时,尽量营造一个沟渠通河港,河港通大河、大江、大海的纵横交错的水系网。就目前情况看,各个城市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首先,对现有河道进行全面疏浚整治,确保现有河道的畅通。其次,严禁封堵现有河道的错误做法,对已被填埋封塞的河道要追查缘由、问责到人,并尽力尽快恢复其原貌。第三,对已经断流的河道要尽快疏通并开挖延伸使其与整个城市水系网连接。第四,各个城市还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周密论证,在必要情况下新开若干纵横交错的河道,丰富充实现有水系网。密布畅达的水系不仅是对城市面貌城

市形象的改观,而且改善了空气质量,有益于百姓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又适于休闲旅游,还能应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由此看来,恢复并开通城市水系确实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城市绿化应重实效。城市绿化是一门科学,它绝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栽点草坪、植几株花木那么简单。从严格意义上说,城市绿化不只要注重美的观感,更要注重综合的实际效果,要将城市绿化与美化环境、经济效益科学结合起来。为了让城市绿化真正成为造福社会造福子孙的有益之举,我们的城市绿化一定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绿化要有大局意识。就一个城市来说,绿化应该是一盘棋,整个城市的绿化格局要完整统一,绿化场地的具体分配布臵要均匀合理,各个绿化场地之间要彼此协调、相互映衬。其次,绿化形式要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绿化形式是更接近于自然的表现,因此,城市绿化形式必须呈现出多样性。目前,尤其要摒弃那种以草坪或低矮灌木丛唱绿化主角的城市绿化格局,而代之以优良乔木唱绿化主角的城市绿化新格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营造出一片片葱郁的城市森林,使我们的国家处处呈现出一座座清新自然的绿色城市家园。那种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环境更适宜人居,人和自然的关系将会更亲近更和谐。第三,绿化品种要科学搭配。城市绿化既要重视观赏花木的种植,更要重视用材树种的种植,尤其要多栽形态好、具观赏价值又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用材树种,特别是乡土用材树种中的优质树种。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不少优质树种像香橼、榉树、香椿、银杏等。这些名贵乔木不仅树形美,而且材质上乘,很适宜这一地区各个城市广泛种植。除了优质乔木外,各地还可根据实际在城市绿化时选种些形

态好材质佳的果木,如枣树、枇杷、橘树等。科学搭配绿化品种既遵循了植物多样性原则,又使整个城市的绿化回归自然;既令人赏心悦目,又能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既造福当代,又惠及子孙后代。何乐而不为?第四,选种的绿化品种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城市绿化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选种相应的树种,尤其要广栽优良的乡土树种。如江苏中部城市绿化可以大力栽种香橼、榉树、银杏、香椿、楝树、梧桐、枣树、枇杷等。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选种适宜的绿化树种进行城市绿化,既使树木的成活率有了保障,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浪费,节约了成本。这种顺应自然的绿化手段极其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科学发展观。第五,不应盲目攀比。城市绿化绝不应盲目攀比,因为那样的绿化很显得单调,并且由于攀比往往造成大家对某个树种的竞相追逐而造成一些地方这一树种的枯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且在攀比移植中,一些树龄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大树往往很难成活,这又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在停止盲目攀比的同时,各个城市应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选用相应的合适树种进行绿化,张扬各自的个性,彰显各自的特色,使我国的城市绿化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争齐斗艳的繁荣局面。第六,城市绿化要注重管理。实际上,多年来城市绿化年年搞,栽种的树木并不少,可就是成活率低、长势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重栽种轻管理。因此,各地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把科学进行绿化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管理的方式可以多样,但以达到最佳效果为目的。例如可以对绿化场地实行包干,责任到人。如街道两旁的绿化可以谁家门前谁家管,小区绿化可以实行自愿或招标方式落实到专人负责。管理不支付费用,但可由政府与管理者签定协议,明确将来的经济效益由双方按比例分成。政府要加强对绿化管理的监督。对管理不符要求的,应对相应的责任人予以处罚。城市绿化注重了管理,无疑确保了树木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益,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处理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将成倍成倍地猛增。科学处理这些污水也就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前面曾提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由各落水管进入下水道汇入总下水管道后流入江河湖海。这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必然对所注入水系的水质造成污染,危害百姓健康。因此,当务之急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如何考虑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科学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际上,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分为洗涤污水和粪便污水两类,因此可以把这两种污水分别进行处理。首先将城区各家各户的马桶下水道以及公共厕所的下水道单独成线通过各个小管道汇集到大管道,再把大管道直接通到城外农村,在农村砌上大的沼气池把这些粪水聚集起来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供给居民作生活燃气,经过无公害处理的粪肥可以提供给农民种植蔬菜和谷类。这样对于农民来说,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过多使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农田使用得到了良性循环。同时沼气的使用还可节约社会大量能源。其次将洗涤用水通过另一支管线汇集到另一总管通到城外固定的排污池进行严格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科学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大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节约了资源,造福了百姓,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论文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1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2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2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2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3

二、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3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3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3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3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4

三、原因分析-------------------------4 1.缺乏系统管理,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4 2.对水利工程修建意义认识程度不深----4 3.缺乏工程维护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5 4.缺乏科学建设理念------------------5

四、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5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5 2.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6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6 4.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7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8 参考文献-----------------------------9 对习水县水利工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加快发展习水县水利事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水利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水利科学发展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水利机制体制,更好履行水利职能,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习水县水利为实例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关键词]习水县;水利建设;现状;建议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现在充分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2011年,中央专门就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相关问题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科学勘测与设计,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防洪除涝能力不高,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何谓水利?其实,水利就是为了解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但事实表明,“工程易建 管理不易”似乎成了一个农村水利设施甚至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通病,许多工程在建成后,并不能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变相的浪费,还是对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一种阻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先从问题本身入手。在此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实地查看、人员问询等方法,着力分析如何切实做好科学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利用效率的问题。本文研究方向主要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人饮工程则做简要讨论。

一、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习水县水利局是主管全县水行政工作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是拟定水利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组织拟定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组织水行政法律法规、水利发展战略方针的宣传贯彻执行,协调辖区内 水事纠纷,统一管理全县水资源(含地下水、地表水),统一组织全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承担全县防汛抗旱日常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2010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

相继投入5782万元,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

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

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2010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 2 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

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回顾“十一五”,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

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

习水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 3 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原因分析

1.缺乏系统管理,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水利行业整体来看,只重工程的建设,但忽略建成之后,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环节,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日趋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工程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增大,水利项目逐年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前提下,为适应更多、更重的工作,水利行业的工作人员这支队伍也随之不断庞大起来,机构不断丰富,人员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之中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基层技术人员缺乏问题凸显,并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工程管护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工程有效管护的效率低下。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同样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更不利于实施科学化的监控与管理 2.对水利工程修建意义认识程度不深

一方面,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得到了较强且充分的发展,然而群众的集体观念淡薄,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更是认 4 识不足,群众水法制意识淡薄,普遍存在“只要有水用,其余不用管”的思想,产了“有用无管”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村基本水利工程设施,绝大部分是由国家投资进行建设,农民本身不用负担任何的工程建设费用,仅在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负担相应的水费。这种自身不用出钱,但有能享受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水效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众对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缺乏一种可以成为“资产”的概念,觉得反正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坏了有国家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存在的一些垮塌、渗漏、堵塞现象视而不见。3.缺乏工程维护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虽然国家对水利行业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大,但从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及验收,既定工程项目不能及时的完成,这就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依靠地(市)、区县本级财政的配套,小部分资金还需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总体来看,工程资金主要还是靠国家投入,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对社会力量的发挥与利用。4.缺乏科学建设理念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投资、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已经水资源本身等诸多问题,而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往往会出现“顾一头而不顾另一头”的情况,考虑了投资,而忽略了环境影响,考虑了水资源本身而忽略了水资源本身。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首要考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四、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习水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10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2.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应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同时要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国家将在水里方面的投入总数将在4万亿左右,水利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此外,各级财政也应加大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同时,拓宽来源渠道,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

习水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6 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4.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

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 7 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

[1]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8 [2]王晓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J].河北工业科技,2006.[3] 何俊仕 ,孙博, 温福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沈阳市农村水利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邓可颂.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型水利市场化改革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5] 罗兴佐,贺雪峰.论乡村水利的社会基础——以荆门农田水利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09年02期

第五篇:雾霾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生态环境

与 雾霾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四班

李斐 20130420411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 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 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但是,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分析其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雾霾

正文:

一、城市生态环境

1.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是一个人工形成的动态系统。它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建筑物、园林及其他物质设施,为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通过人类、技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其内在与外部空间的动态平衡。

然而,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急剧膨胀的人口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不恰当的人工活动造成生态的失调与破坏;过度集聚的工厂、过分密集的建筑、过于集中的人口、拥挤的交通、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不足,导致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结构功能变异等的多重危机,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因此,不管从全球的尺度还是从区域的尺度来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缓解和预防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由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不但与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上是自然和人类因素的综合,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完全。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产生的大量废物只能输出,所以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二、雾霾天气

1.雾霾天气现状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雾霾的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实它的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2.雾霾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3.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4.雾霾的防治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从能源消耗不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通过对本学期课程——《工业催化》的学习,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

三、结语

城市,是我们经济文明的基础,没有了城市为依托什么经济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环境,是我们生态文明的根基,没有了良好的环境人在其中不能幸福的生活,经济发展的再好人民的幸福感也无从谈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寻找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与方法,不单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是生态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需要。采用何种修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当今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情况,雾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为了解决中问题,或者减缓这种问题的发展态势,城市化的推进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在进行城市建设之前,必须做好城市规划,规划应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布局,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融合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和学以致用,在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通过市民共同的努力,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下载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1前言结合安全管理机制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逆向保险激励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资金;如果发生事故,施工企业支付赔偿金。......

    中特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论文

    1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现状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而水利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增加,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基于此,讨论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1小型水利工程......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

    试析我国城市水务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 摘要:我国虽然水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的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

    城市的生态环境探析与发展摘要 现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生态失衡,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

    建设森林化城市 优化太原生态环境

    建设森林化城市 优化太原生态环境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太原市目前园林绿化现状的分析,提出系统地全面推进全市森林化建设的主旨,并在操作层面予以具体阐述。 关键词:太原市;系统;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