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酵设备课程设计中抄袭现象研究论文大全
1.发酵设备课程设计中抄袭现象产生的解决方案
发酵设备是山东建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发酵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因此,笔者通过设置发酵设备课程设计,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这是山东建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区别于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的,是发酵设备教学内容的创新。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必须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1.1课程设置方面
(1)课程设置顺序方面。发酵设备课程设计与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物下游加工技术、发酵工厂设计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相关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全面,并将发酵设备课程设计设置在这些理论和实践课程后进行。
(2)教材方面。笔者选用了吴思方主编的《发酵工厂设计概论》,该教材具有全面、简明的特点,图文并茂,系统地介绍了发酵工厂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并列举了味精等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实例。并且以学生的设计题目为基础,配备有相关的《味精工业手册》《啤酒工业手册》。
(3)课程设计课程时间的设置。针对课程设计时间过短的情况,笔者将课程设计时间延长为2周,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查找资料;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对以往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避免了设计中存在的不会做现象。
(4)设计题目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力求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题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总的原则是,每个学生一个小题目,每5个学生一个大题目。这样不仅避免了抄袭现象,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形成学习小组,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沟通。在该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对该课程设计的热情,从而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核心。
1.2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是学生更好掌握该门课程的关键。首先,指导教师应该制作精美的课件,把关键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和结构简图表示出来,与此同时制作精美的动画视频;其次,在整个课程设计的选题、设计和答辩过程中,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安排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适应课程设计工作。
(3)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山东建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的带队教师就是课程设计中的指导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
1.3指导教师方面
(1)加强师德教育。课程设计一般设置为1名老师指导一个班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非常大,此时就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加强师德教育,将有利于课程设计课程的开展。
(2)提高专业素养。为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并指定具备高级职称的老教师负责培养;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走进企业,深入车间参观、考察,增强工程知识,提高工程素养,学习新工艺、了解新设备,并将所学所看用于教学当中。当今科学领域,每个行业技术都飞速创新,新产品、新设备层出不穷,生物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捕捉市场上变化万端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3)教学方法的改进。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工作本领。所以应转变传统以教学为主、教学实践为辅的观念,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强的人才。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密度,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的科技动态和技术成果,开阔视野。对于工厂设计的工艺流程和相关设备,单靠课堂讲授比较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要把车间的工艺过程及设备等内容,做成幻灯片和工艺流程图,穿插于课堂教学中。这种形象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工厂的实际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利于较好地开展课程设计工作。
(4)在设计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一个设计的完成,需要很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为学生贯穿整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启发引导,对学生设计中的每个闪光点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思路不正确,指导教师也不应全面否定,而是发掘里面创新的东西并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找出关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
(5)设立答辩环节。答辩环节的设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抄袭现象。笔者一般将答辩环节设置为10min:学生自述5min,教师提问3min,学生提问2min。
(6)成绩评定办法。发酵设备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所以更多的把它看做一次练习而不是考试,教师在批阅说明书和图纸时,以对错结合学生的认真度、创新性作为评分标准。
2.发酵设备课程设计中抄袭现象的解决效果
生物工程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与此相适应,对从事生物工程的人才培养也愈加迫切,发酵设备课程设计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开设的。2004年山东建筑大学环境学院成功申请获得“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发酵设备一直是生物工程系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生物工程教研室经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彻底杜绝了发酵设备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做到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结语
只有在课程设计中彻底杜绝抄袭现象,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合格的发酵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总之,发酵设备课程设计是发酵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容忽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感受到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该专业的重要作用,即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及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但这门课程设计开设时间不长,有些内容还需进一步充实,如何更好地完善发酵设备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第二篇:关于论文抄袭现象
关于论文抄袭现象
近年来,被曝光的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高校的教授学者,各种领导.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安得鲁〃菲舍尔〃雷斯卡诺在例行检查中偶然发现了古滕贝格“大胆的抄袭”行为,雷斯卡诺称,“抄袭贯穿了整篇论文和所有内容”。古滕贝格曾就读的拜伊罗特大学的学术监察专员对指控进行了核查,发现共有数页的抄袭文字。论文抄袭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存在的影子.在国内,这两年更是出现得极多.就在3月11号, 宣城第二小学网页上的一则来自宣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通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份名为《关于2010年第十届全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部分教师论文抄袭的通报》显示,2010年第十届全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396篇,共选出271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通报还表示,“发现有些参评论文存在抄袭或部分抄袭。少数教师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报送的论文都系抄袭或下载他人作品,极个别教师两年参评的论文甚至全文抄袭同一篇文章。”通报称“这些行为给宣州区的教科研氛围造成了不良影响。”论文抄袭现象不可谓不猖獗,在这背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到底论文抄袭触犯了什么,又如何去杜绝及惩处? 自从方舟子的“新语丝”将各种形态的学术论文、著作的抄袭丑闻在网上曝光起,长期存在于学术领域的抄袭之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被列入“腐败”的行列之中,此风对于以学术为根本的高校具有极大杀伤力。可是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引用到他人已有的成果.那么,论文的借鉴与抄袭的分界线与区别在那里?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学术论文是记载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方式,是《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文字作品之一。习惯上将“抄袭”看作是把别人的作品抄来当作自己的作品的一种行为,导致其作品内容的具体表达形式与被抄作品相同。其实质表现在:作品是作者自己独创的,还是照抄照搬他人的。如果使用了他人的作品,并且注明出处,就属于创作上的借鉴、引用。这种“名抄”是合法的。如果使用他们的作品,不注明,就是“暗抄”,等于将别人的学术成果变为自己的,属于偷、窃的范畴,因此称为剽窃。在原《著作权法》上所称的并列概念“抄袭、剽窃”,在2001年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只采用“剽窃”这一概念。抄袭只是剽窃的一种手段而已.常见的剽窃形式有: 最明显的就是直接照搬原文的语句、段落,甚至整篇文章;其次,将原文删节、顺序调整,重新组合成文;再次,将多篇文章组合成一篇;复次,仅对原文做叙述方式上的改变,仍然沿袭原文的写作思路、结构;最后,仿照一篇论文的写作方式,虽然改变了所要论述的对象,但是使用原文的论证方法、图表;等等.像前面所说的宣城的论文抄袭事件,少数老师2009,2010年连续两年报送的论文都系抄袭或下载他人作品.极个别教师两年参评的论文甚至全文抄袭同一篇文章.根据论文抄袭的评定常规,定是侵犯到了原著作作者的知识产权,对对方造成了损失.在对论文抄袭这一事实确定后,该对侵权人作出怎样的处罚呢? 由于剽窃的目的、社会影响、行为方式的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范围有所不同。而且可能除剽窃者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对构成侵权存在一定的过错,也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最普遍的形式是,权利人主张权利,提出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这类剽窃的特点是,侵权人不但剽窃了作品,而且自己署名发表,被权利人发现后依法向剽窃者主张权利。无论最终通过何种方式解决纠纷,基本依据是《著作权法》第46条的规定,要求剽窃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除了需追究剽窃者的侵权赔偿责任,还应当对剽窃者因剽窃所得的不当得利进行纠正。如果剽窃者并未发表,而是凭借因该论文获得了有效的考试成绩,或者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该论文对于权利人的侵权诉讼请求,只要求剽窃给予赔偿、赔礼道歉等的话,那么剽窃者基于剽窃行为的不当得利仍然存在,就使得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失并未得到有效抚慰,不能有效杜绝违法行为再次发生。所以,还应当取消学生因剽窃论文所获得的资格或荣誉以及其他的不当得利。在宣城的这次论文抄袭事件当中,最终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通报,并未对外公开通报.通报还抹去了抄袭者的姓名,只保留了学校名称和论文题目.可是这样的处理可谓不痛不痒.这样的惩处力度不足以震慑后来人.这种剽窃,抄袭的不端行为,一方面对原作者造成了损害,另一方面也是对公众和社会的欺骗.在这件事情中,抄袭者至少应对被抄袭者进行道歉与赔偿,而不是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处理.另外,今年东窗事发,但去年,前年的论文报送中是否也存在剽窃,抄袭的现象呢?如果存在,就应该取消抄袭者因抄袭得到的荣誉和奖励.不如此,不能有效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论文抄袭剽窃表现方式多样,无法建立一套具体的,唯一的认定标准.但是并非没有标准.我们要建立起一定的认定机制, 确定相对明确的判定著作权侵权的成立与否的标准,明确剽窃主体的责任.在确认抄袭,剽窃事件发生时,我们应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加大处理力度,达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在教育机构内,教师等人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为学校以及社会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思想深入人心,最终使安徽宣城这类论文抄袭的事件不再发生.新闻引用来自新浪网,腾讯网.部分引用来自<<学术论文剽窃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马治国,李晓鸣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第三篇:秘书学现象研究论文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在秘书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常有人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难以界定,以及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重复现象而困惑。如何解除这一困惑呢?笔者曾作过较长时间的思索,现将其结果整理成文,以就教于行家。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信访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 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的《秘书理论与实践》(1991年12月)、吕发成和方国雄编著的《秘书学基本原理》(1992年8月)、王熙梅和王景清主编的《现代秘书学通论》(1993年1月)、董继超主编的《秘书学教程》(1993年2月)、张岫莹主编的《当代秘书学》(1993年9月)、黄桐华和陆宏辉主编的《新编秘书学》(1994年2月),等等。
⑩[美]乔·A,比彻姆著:《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四篇:课程设计中教学法选择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中的教学法选择对最终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对常用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选择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旨在帮助教学设计者理性选择适合自身课程特点的教学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在课程设计中,对教学法的理性选择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效果。教师若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教学法是必需的。好的教学法应是高效低耗的,能够使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愉快地进行。但目前还没有哪种教学法能够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因此,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教学法概述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法是指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所谓教学法,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教学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教学法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法的直接动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强化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解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法的主要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法的分类也多种多样。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分类主要有五种类型: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法。按照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和任务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保证学生积极地感知和理解新知识的教学法、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的教学法、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法。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五种类型:图例讲解教学法、复现教学法、问题叙述教学法、局部探求教学法、研究教学法。
常用教学法的比较分析
教育学理论的创新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探索,先后总结提炼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法,都不能说哪种更先进,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不同的课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地选用某种或几种教学法。
(一)叙述式教学法
叙述式教学法把信息从源头单方向传送给学生,通常的信息源是教师。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信息。常见的叙述式教学有课堂讲授、讲座、演示、布置阅读任务及广播教学等形式。
叙述式教学法的优点是使用的教学资源有限,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最高。比如一个教师就可以同时给几百甚至几千个学生讲授学科内容,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接受的信息,应该是教师综合了各种材料和研究成果之后,把最好的内容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的东西。叙述式教学法中教学空间及技术程度是关键的控制因素。
尽管如此,叙述式教学法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采用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纯粹被动式的,学习的效果相对不佳,学生获得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后保有量会很低;从教师方面看,如果课堂讲授的方法不当,则教学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有时也叫提问—讨论式教学法,它既包含了叙述式教学法的成功要素,也包括了互动和反馈。互动式教学法的常见形式有课堂讲授、辅导、讲座和小组讨论等。
这种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师生互动因素,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给修正和扩展学习内容创造更多的机会,及时反馈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不过,互动式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有时需要多次重复讲授或演示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效率较低,但在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看来,这一点不足之处完全可以被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和师生间互动带来的益处抵消。
(三)小组研讨学习式教学法
小组研讨学习式教学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各自相对独立工作,完成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职责从传授知识转换成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协调,指导教学进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常见的有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可以在小组研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小组研讨学习式教学法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有时会很耗费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不高,如果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能力不强,还容易造成局面失控。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棘手的难题,要求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教师不再给学生提供所需材料或答案,也不再是知识的源头和判决对错的权威。
探索式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学生自身产生的渗透式学习特性,参与探索式学习、解决问题的学生容易与所学内容产生关联感,进而增强理解的深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求解的技能。
探索式教学法在教师中不是很受欢迎,这种教学法极其耗时,教学效率低,教师备课以及让学生熟悉整个过程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五)个性化教学法
个性化教学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按照自己的进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在培训教育中广泛采用,主要分为高度程序化的个体独立学习和非程序化的个体独立学习两大类。
这种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帮助那些有特别需要的学生。
个性化教学的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直接掌控,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控。
(六)现实模型教学法
现实模型教学法就是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场景与现实生活相似,让学生亲身感受其在真实生活里可能遇到的情况,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边学边做。常见的现实模型教学主要有仿真实验、生产性实训、工作实习、模拟游戏和角色表演等。
现实模型教学法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教学法,其优点不胜枚举。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全部学习过程,同时在现实场景中能够有效地、渐进地学习,对现实场景的感性认识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好。
现实模型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一样的教学环境,投入很大,学生操作失误造成的浪费也较大。
(七)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等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文是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开发的文字或声像教学材料,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过程性学习任务。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包括六个步骤: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计划→评价成果。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针对明确的学习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践。
引导文的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指导性纸质文档,教学成本相对较高。
(八)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项目教学一般分为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归纳或成果应用等五个教学阶段。
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从传统的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以课堂授课模式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到强调项目工作过程的顺序从而在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检查的逐步完成之中最终掌握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转变。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
项目教学的难点在于科学的分解和组合教学内容,找到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的项目。
(九)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和技能。
游戏教学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是将游戏教学法作为第一课堂的教学法显然不合适,因为该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大,规定的教学内容难以按计划实施。
教学法选择的一般方法
每一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存在着局限性。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案,全面分析学生的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地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应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法与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的关系
课程设计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课程特点、教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法。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取恰当的教学法,并合理地加以组合,才有可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反之,如果教师毫无选择地使用教学法或错误地选择教学法,就会给自己的教学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或不能实现自己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法的选择依据与选择程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综合考虑教学的各个相关因素,选取适当的教学法,并合理地加以组合来完成教学。选择教学法的依据主要有五个:一是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二是教学内容的特点;三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四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五是各种教学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要实现教学法的优化,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选择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有七步:第一步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第二步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第三步是选择归纳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教学法;第四步是关于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的结合问题;第五步是关于选择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问题;第六步是关于选择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第七步是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
教学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程设计中能否优选教法是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都有各自的特点,任何教学法的实施都不是孤立的,都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教学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某一种教学法,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刘兴宽.改革生物化学教学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9,(33).[2]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3]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27-31.[4]赵红.互动式教学法浅论[N].解放军报,2009-03-19:(10).[5]辛连宝.引导文教学法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08,(35).
第五篇:课程设计中教学法选择的分析与研究的论文
摘 要:学业辅导是高校学生发展性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学业辅导(Academic counseling)的英文字母从机构、课程、学业规划师、讨论、预警体系、方法、个别辅导、合作小组、队伍建设、纪律、利用、网络、工作室、评价体系、后勤服务、目标、需求、保障方面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开展学业辅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 学生事务工作 学业辅导
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学业辅导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业辅导的核心是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本文试就学业辅导(Academic counseling)的18个英文字母谈谈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开展学业辅导的有关事项。
1.机构(A:agency)
从实践来看,我国内地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主要倾向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角色定位较复杂。而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性辅导工作的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学业辅导又是发展性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管理体制下,要想使学业辅导工作有效、有序开展,首先要建立相关机构。譬如在学生事务工作门设立学业辅导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聘用专兼职学业导师,设立由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的学业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业辅导的理论研究,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学业辅导理论体系,建构大学学业辅导模式;设立辅导及研究工作所需的专项经费。
2.课程(C:course)
为了系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等知识,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适当开设有关学业辅导课程。高校学业辅导类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2.1一般性学习辅导课程。如《大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等,主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以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学生学习中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引导学生合理学习、科学学习和高效学习。
2.2对主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大学生的专业困境和专业疑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以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3实践课程学习辅导。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辅导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
3.学业规划师(A:academic planner)
学业规划师是指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策略思想指导求学者规划其学业生涯的专业人士。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高校应选送从事学业辅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导师专兼职人员考取学业规划师证书。严格资格准入制度,确保专业质量,保护当事人,避免非专业人员的伤害。
4.讨论(D:discuss)
组织讨论是为辅导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的方法之一。一方面,辅导教师在讨论中能够不断反思、净化自己: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讨论的过程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善于学习的辅导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定期组织学业辅导研讨会,并在各校学报上设立学业辅导专栏,分析、探讨案例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5.预警体系(E:Early warning system)
构建高校学生学业预警体系是一项契合我们国情、校情的手段。学生事务工作部门建立学生学业状况网络平台,既包括成绩查询、学业进度查询、培养方案、修课查询、政策咨询等教学管理信息,又包括奖学金、贫困生、奖罚、出勤、民族等学生管理信息,专职辅导教师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信息综合起来分析每个学生的状况,将需要帮助的学生排查出来,由专兼职辅导教师主动为其提供辅导。
6.方法(M:method)
学业辅导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面对身心发展水平较高的当代大学生,辅导教师要实现管理和育人目标,只靠机械和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做好学业辅导工作需要方法和技巧:首先高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法辅导。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方法论辅导,辅之以授课前后的研讨和答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来分享学习过程,增进合作。其次辅导教师应开展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一是根据学习风格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学习风格制订因材施教策略:或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或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二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7.个别辅导(I:individual counseling)
个别辅导即一对一,是学业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通常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的方式,“面对面”咨询通过预约等形式开展工作,包括现场咨询、在线解答、跟踪反馈等形式,为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背对背”辅导是针对存在学业困难,又不愿意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电话等形式为其提供建议和指导。此外团体辅导也是学业辅导的主要途径。
8.合作小组(C:collaboration group)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不会与别人合作就不能获得成功。大学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后阶段,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是辅导教师的重要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业辅导的根本目的。因此,扶持和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和学习型团体开展学业辅导来促进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更有机会将理论概念和实践运用能动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互相学习,同时在互相交流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9.队伍建设(C:construction)
学业辅导能否顺利开展及开展得效果如何,关键是学业辅导队伍的质量,因此加强团队建设非常重要。辅导教师应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良好的思想工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及学业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博得大学生的尊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辅导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校学业辅导队伍应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导师、学业辅导员等组成,高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应尽量做到辅导员专业与学生专业的对接,并通过举办学业辅导培训活动、构建学业辅导专题研究平台、选送专兼职学业辅导人员考取学业规划师证书等途径不断提高学业辅导队伍的水平。
10.纪律(O:Order)
完善制度建设,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保证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的严谨,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秩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中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风和诚实做人的品格。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及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造人的品格,还可以积淀一所高校长久不衰的文化底蕴,学生置身于优良学风的熏陶中,能够对学生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1.利用(U:utilization)
高校开展学业辅导要善于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学业辅导团队要整合在校内外优秀人才,并合理利用全校教学资源和后勤资源。
12.网络(N:network)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业辅导要有效地使用信息网络。特别是针对暂时不愿意公开自己身份的学生,网络联系也许是最好的方式。学业辅导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如在线解答、电子邮件、QQ交流等。
13.工作室(S:studio)
高校学业辅导可依托学业辅导工作室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辅导。工作室整合学校现有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优秀学长等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帮助学业困难的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14.评价体系(E:evaluation system)
高校的学业辅导是基于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辅导工作。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评价体系也可以为学业辅导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多元化的学习进程,应设计多元化的考评办法和机制。评价体系应包括纵向和横向评估,即一方面对参与学业辅导和未参与学业辅导的群体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参与学业辅导前后进行评估。只有这样,学业辅导工作的意义才能在比较中被恰当地评估出来。
15.后勤服务(L:logistics services)
学业辅导的后勤服务主要指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一方面高校要争取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维护图书室、阅览室及语音室等教学设施,多方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此外还要加强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在进行校园环境规划时,应当吸收学生事务工作部门参与校园环境规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建设和维护校园设施和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进行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在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楼等层面营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组织文化,如利用海报栏、横幅和名人录等隐性学习资源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实现学习。
16.目标(I:intent)
学业辅导的总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的基础。学业辅导就是要帮助每个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涯规划和目标;同时监督学生目标实现,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价和调节。辅导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不同特点、不同阶段做好分类指导。
17.需求、需要(N:need)
学业辅导的需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学业辅导是新时期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需要;二是学业辅导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学业辅导是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需要。
18.保障(G:guarantee)
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保证主要是指人财物保障。人即队伍建设,应建立一直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辅导队伍;财是指经费,可设立学业辅导专项经费,也可加大学生活动经费,并适当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投入;物是指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高校应加强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 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4[2] 王楠、张健.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现实特点与实践走向[J].科协论坛,2010(04)
[3] 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
[4] 何丽明.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其启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