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合集五篇]

时间:2020-11-14 12: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

第一篇: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

浅谈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 【 关键词】主题背景

艺术教育 【 论文摘要】在主题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门类,这种艺术教育活动具备活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整合性、过程的整体性、形式的互动性几个特点。内容能够幼儿的生活、文学作品、单科内容等为切入点。在主题背景下实行艺术教育,会不同水准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使单一的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综合水平,比较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展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延伸到每个幼儿园;《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这样的形势下,探索性主题活动应运而生。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就面临着在主题背景下如何理解、实施艺术教育的新挑战。

我园自 2011 年开始实施探索性主题活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门类。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起伏的旋律恰似舞蹈动作的流动,给人以线条感;重叠复合的和声犹如错落有致的舞蹈动作、交织的线条、排列的色块,同具结构感和立体感;节奏要素使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浑然一体;情感和表现性更是所有艺术的共性……而不同门类的艺术间的相异性又产生了互补性,如: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是有形而无声,一个是有声而无形……正是艺术间的种种关联性,使幼儿的艺术思维在活动中得到迁移和整合,从而实现了《指南》中艺术教育的多元目标。下面作者谈谈近几年在主题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得到的几点理解,供幼教育同仁学习讨论。

一、主题活背景下的艺术活动具备的几个特点:

1、活动目标的多元性。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不但把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同时更注重培养幼儿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某种水准上,它降低了艺术表达的标准,重视的是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美、近距离地感受美、自主地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和鼓励幼儿多种表达和表现的行为方式。

2、活动内容的整合性。

主题活动中,不但把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种类交叉融合,而且让艺术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彼此融合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这样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活动过程的整体性。

主题背景下的每一次艺术活动过程中,强调幼儿感知、体验、创造、表现、反思的互相交叉、渗透,感知体验中有创造、创造与表现中有反思,评价与反思中又蕴涵着感知与创造,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活动过程。

4、活动形式的互动性。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在教学中强调师幼平等、和谐、尊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幼儿成为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它强调在开放环境、多元的价值观下幼儿、教师、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

二、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内容的创作来源。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利用活动线索将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以幼儿的生活为切入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艺术活动的主题既简便快捷,又贴近幼儿,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可为艺术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如瓶子是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林林总总,形态、用途各异,于是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瓶子总动员”,引领幼儿尝试实行音乐、工艺设计、手工创作等全方位的瓶子创意活动。音乐——歌曲《瓶子家族》和表演《汽水瓶》,让幼儿学习了京调的演唱风格和慢摇的表演风格;打击乐启发幼儿亲自动手使用各种瓶子制造不同的乐器实行合奏,体验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以及相同的瓶子装不同量的水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舞蹈《玻璃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工艺设计——通过欣赏艺术家的瓶子和工艺玻璃瓶,感受瓶子艺术的美,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继而自己动手设计装饰瓶子、实行瓶子彩绘,使幼儿对艺术的美由欣赏发展到了创造与表现。手工制作——请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的瓶盖、瓶子实行装饰创作出了瓶盖门帘、风铃、灯、花等漂亮的作品。通过这类活动,孩子们逐渐体悟到艺术要素间的关联性,慢慢学会了迁移和整合,培养了想象和

创造的水平。生活中蕴藏着很多与艺术相关的事物和现象,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浸透着艺术的心,用幼儿的眼睛去细心观察,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主题就会冒出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2、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事件、场景等可为主题内容的生成提供众多线索。如:我们中班教材里的主题“听不完的故事”中,由故事《彼得与狼》而衍生出系列艺术活动:手工制作、演奏、表演等,手工制作——根据故事的角色彼得、狼、小鸟、猎人而制作相对应的提琴、法国号、长笛、大鼓等各种乐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水平;演奏——利用制作的乐器实行交响乐的演奏,感受交响乐的和谐音响效果,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演——根据故事情节实行表演,锻炼幼儿的表现水平。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内容广泛,比较符合幼儿易于幻想的心理特点,是对幼儿生活经验最好的补充。

3、以单科内容为切入点。

幼儿艺术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一首歌、一幅画、一尊泥塑、一个舞蹈都有可能衍生出一些相关联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整合方法。从某一具体的艺术活动切入,确立主题,再逐一展开形式各异的艺术活动。如歌曲《蚂蚁搬豆》,那形象生动的歌词使幼儿在演唱时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了,接着又实行了文学和建筑的艺术活动,由此展开了“蚂蚁王国”的主题活动。文学——从幼儿观察蚂蚁的经验入手,启发幼儿根据蚂蚁的身体、一块搬运饼干、面包屑而编出儿歌,让幼儿在创编中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建筑构造活动——就地

取材,使用各类结构玩具、废旧材料、沙池、树叶、树枝、报纸、花布、吸管、纸箱、纽扣等,通过拼搭、制作、粘贴、剪纸等让幼儿构筑自己所了解的蚂蚁的家,从中学习分工与合作、交流与商榷,并渗透形体、节奏、色彩等相关建筑方面的粗浅知识。幼儿的表演和制作虽然很稚嫩,但是洋溢着童心、童趣,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孩子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蚂蚁王国的奇妙,虽然手法各异,但是有共通之处。

在主题背景下实行艺术教育,会不同水准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使单一的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支撑的生态链,在这样的活动中,空洞的“关爱”、“友谊”、“责任”“合作”“分享”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比较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或许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艺术教育理念把握还不足以体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是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很多。让我们携手在教改中大胆尝试、积极反思,愉快感受和孩子互动的一种欣喜体验吧!

参考文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二篇:论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有效教育活动

有效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和《纲要》精神一脉相承的,它也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全体教师以理性的教学实践,自觉地投入到了“有效教育”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为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有效教育的实践”活动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有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从推进段来看,随着有效教学推进年,重点是反思低效教学现象,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我个人通过从幼教杂志、网络等信息平台进行有效学习,加深自己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增强教学效益意识,通过对学习教学有效性,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预设,更要关注生成,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僵化的,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追求常态下的有效教育

“有效教学”指教师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经济投入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效益。曾经,有很多教师走进了误区,认为组织活动时教具越多,投入的经费越多就是精彩的活动,往往组织一次公开活动,需要大队人马配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属于常态课。我认为优质课、示范课,应该从常态课来,回到常态课中去,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成为精品课。

三、创设主题环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一)有效的主题环境与幼儿教育价值

今天的幼儿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这就要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二)幼儿与主题的有效互动

按照以往的经验,主题确定后,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装饰墙面,幼儿的参与只是象征性的,而一面真正有价值的墙饰,不仅应具有装饰美好环境的作用,更应具有教育价值,在确定主题后要实现幼儿兴趣和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融合,教师必须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围绕既定的主题,鼓励幼儿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大胆提出想法,观点和问题,共同收集和制作布置墙饰所需的材料。

(三)幼儿有效地参与主题环境创设

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悄悄话”中,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多彩的季节,这个主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可引导幼儿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认识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卉、秋天的农作物„„所以,我们我们一起开始从多方面收集资秋天的相关资料:图片、实物还和幼儿一起种植秋天植物等。把这些教育内容渗透在各个领域中,由于这个主题连续开展四周,为了防止幼儿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对秋天的认识没有完整性,我们围绕主题“秋天的悄悄话”创设了主题墙,把秋天的农作物、水果、蔬菜、花草树木的图片布置在主题墙上,于是,我们班的主题墙就是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它把零散的教育进行了再现和整合。另外,我们还在自然角里种植秋天的农作物,如小麦、青菜、大蒜„„在自然角陈列秋天的农作物,如棉花、水稻、芦花、玉米等,我们还在教室里悬挂秋天的枫叶,悬挂幼儿制作的葡萄、玉米、南瓜,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提高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我真切地体会到“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这句话,它能激发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思考整理,表达经验的“舞台”。

四、生成主题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参与性

为了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得到复习和巩固, 围绕主题活动生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游戏。如在主题“秋天的悄悄话”活动中,我们生成了角色游戏“菜场”、“水果店”、“花店”、“制作坊”等游戏区域。由于过去的角色游戏内容比较单一,现在,我们结合主题注入了新的内容,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菜场”游戏中幼儿学会有礼貌的与顾客打招呼,学会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欢迎光临”等,售货员通过游戏知道向顾客介绍菜场里各种新鲜的蔬菜及各种蔬菜对人体好处多多。为了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还学会推销自己的蔬菜,在游戏中售货员收钱的负责收钱而卖菜的负责拿菜和称重量他们分工有合作。在“鲜花店”里,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制作秋天的花卉;在“制作坊”里,幼儿利用各种秋天的落叶装饰相框„„在游戏中幼儿不但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体验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通过在区域游戏中认真开展主题游戏活动,孩子们做事的责任心增加了,组织能力及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互让、互爱、互助,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大大增强。通过在主题区域游戏中认真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孩子们做事的责任心增加了,组织能力及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互让、互爱、互助,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的提高。

有效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有品味的教师。

第三篇: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人类正在走向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重视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未来社会需要体格健壮,心智健全,情趣高雅,充满合作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先进的知识的技能,而且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旋律、节奏、和声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它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的特点,通过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的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

以往幼儿教育中存在着忽略音乐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注重语言、计算教学,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学,忽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的现象。即便是一些重视艺术教育的幼儿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工艺化”的倾向。这样,严重阻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二期课改全面展开的今天,怎样走出传统音乐课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音乐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和表现欲和欣赏力?努力优化组合各种音乐的(倾听、歌唱、舞蹈、奏乐)和非音乐的(文学、美术、游戏)活动经验,以深化和丰富儿童对音乐的听觉经验。这是新一代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园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本学期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下面我想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音乐来自于生活,音乐也回归于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当音乐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你才会最真实地去欣赏与发现它所表达的美。刚开学时,我们开展了迎新年的主题活动。当我看见孩子们穿着色彩斑斓,式样新颖的新衣时,常常会有孩子跑到我的面前问我:“饶老师,我的新衣服好看吗?”于是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何不举办一个新年时装秀,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去展示自己的新衣,满足他们对美的展示的欲望呢?于是,和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孩子们准确地踏着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他们自己的t型舞台上,尽情的扭动着身躯,摆着各种造型,表达他们对音乐和美的感受。由于这个活动贴近生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的表演也是自发的,具有创造力与表现力的。而另一个活动——“舞龙”更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中国的民俗活动。因此当幼儿舞着自己制作的长龙时,不仅能跟着音乐的节拍走,而且能根据音乐的高低变化来舞动长龙,音高则让龙腾跃飞翔,音低则让龙俯卧小憩。而这种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音乐活动,使幼儿在自发的活动中懂得了音乐,完全找不到教与学的痕迹。

二、在主题活动“水”中的音乐活动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在“水”的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把雨天用的小雨伞带到了音乐舞蹈中来,通过大伞中伞小伞衣小雨点之间的舞蹈动作,幼儿充分表现了小雨点的跳跃和小雨伞的美。而雨天用的美丽小伞使音乐的无形美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在欣赏“水族馆”的音乐旋律后,在音乐形象的音效感染下,幼儿结合春游时对水族馆的视觉经验,自编了舞蹈——水草与小鱼。用柔软的扣腰和扭动表现了水草的妖娆,用活泼的摆手和扭臀的动作表现了金鱼的活泼。而这充满创意的动作正是来自于幼儿的实际经验的感悟,使音乐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三、在深刻感受主题活动“春”的过程中幼儿也听懂了春天的旋律。

由于是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因此幼儿在已有了“春天”这个主题经验的前提下听赏音乐,就更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找春天的一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找蝴蝶、画蝴蝶、做蝴蝶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春天的美,也深深喜欢上了美丽的春天。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体验,在蝴蝶找花的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尝试闭上双眼边听音乐,我边进行配乐朗诵。让音乐的美和语言的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幼儿带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当听完了音乐,有的幼儿说:“心里感到毛茸茸的。”有的说:“心里感到暖洋洋的。”有的说:“心里感到很轻松的。”而这些感觉全是幼儿在自发的,丝毫没有成人的修饰,也没有机械的模仿。在听辨乐句时,我用ppt把无形的音乐变换成有形的美景和蝴蝶找花的优美动画,给幼儿以美的视觉冲击,使音乐的美和视觉的美有机的结合,这下幼儿的表现欲被心中的强烈的美的感受给激发出来了,因此在表现蝴蝶找花的同时,也准确地听辨了乐句,发现了乐句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丰富的非正式音乐活动使音乐更贴近了生活

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水、敲棒和玻璃杯。“会唱歌的水”让幼儿在敲敲打打的探索中懂得了音高与水的关系。总结出水越多,声音越高的经验。在自制小乐器的区角活动中,幼儿用自己收集的各种瓶盖子来制作圆舞板。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做到形似,更在制作与敲打的过程中发现了瓶盖的大小与声音的粗细之间的关系。

以上只是我在本学期二期课改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还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教。

第四篇:主题背景下的折纸教学

主题背景下的折纸教学

刘顺海

淄川实验幼儿园 E-mail:l6sh6h6@sina.com 内容提要:

随着幼儿园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幼儿教育中的折纸教学越来越少,孩子的动手能力、注意力越来越差。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传统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折纸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数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间知觉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劳动的观念、创造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主题教育、折纸、网络化 正文

一、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折纸教学

1、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人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发明了造纸。一纸在手,自然会将其折叠,由此我们推断中国人是最早从事折纸活动的,它主要被用于一些祭礼活动中,目前也流传下来一些经典的折纸作品,比如:元宝、方鼎、宝塔、官帽、纸船等等。现在就连折纸是发源于中国的说法,我们也找不到相关的更早期的文字与出土实物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了。但是在日本,他们早就在1797年就出版有《千羽鹤折形》及《冬之窗户》等折纸专著了。这不能不怪罪于我们的先人们没有把文化传承好啊。在日本,折纸被作为小学必修课,他们有最具影响的折纸组织,有专门发行的会刊、杂志,还有折纸博物馆,有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折纸比赛,他们把现代折纸艺术家吉泽章先生称为“折纸之父”。可以说,日本人已经把折纸开始象漫画、电玩一样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发展了。我想我们再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而成为别国的国粹了。

2.相对其他的艺术门类,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教学,显得更具优势

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我校美术工作的开展也曾经艰辛,但自从2005年我们把折纸活动引进课堂后,立即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因其材料简单、经济、易收集、收效快等特点,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目前它已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3、折纸能让儿童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1)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我教授折纸,一向反对全程示范,这种以死记硬背方式进行的教学法是缺乏教育作用和意义的。学生们除了机械性地追随教师的动作外,好像并未吸收到任何知识,并未培养到任何技能。向同学们解释各种折纸符号的含义,让他们从符号及图样的指示中学习基本折叠技巧,在按图学习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去尽量运用自己独立的“判断思维”—— 一种去“分析、归纳、从而作出结论”的学习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我想是可以被运用来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的。

(2)进行跨越课程教育。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让同学们创作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的折纸景观,他们会搜集有关资料,会从研究中学习到两千年前中国与中东各国通商的情况,以及当时中亚各国的生活状况等知识;为这个折纸景观撰写解说文字时,他们增进了写作技巧;在展出期间与参观者交谈时,训练了交际能力;把作品照片发布上网时,训练了同学们的电脑技巧。显而易见,折纸已不再是一门单学科的活动了。

(3)进行合作教育。很多的复合折纸作品单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材料与工序上做好分工,环环相扣,才能把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

(4)训练儿童阅读图样的能力。初学折纸是根据图表来完成的,所以训练学生学会阅读图表,对他们学好统计学、微积分、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科都有好处。随着科技的进展,知识的传播已不单止于依赖阅读文字,也要求阅读大量的图表。他们必须要适应从小阅读图表,这样有助于孩子们将来在自然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提高。

有句格言:“人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讲的就是多动手对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折纸就是这样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重新认识折纸,享受折纸。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种事情发生了兴趣,他们往往比成人更具有执著的精神,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成功了一半。我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精选折纸内容,通过内容本身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以形象性、趣味性为标准,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可以游戏玩耍的物体作为教学内容,如小猴上房、猪八戒吃西瓜、茶壶、茶碗、飞机、风车等。经过尝试实践,孩子们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孩子们眼里,一张纸成了他们手中的宝物,他们一有时间就向我要纸,一张彩纸对幼儿来说成了最好的奖品。有的幼儿还将自己折的作品放在家里的相框内保存着。冬冬的妈妈对我说,“刘老师,冬冬在家折了那么多东西,他奶奶没有一件不满意的。”

2、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日本的铃木镇一教授认为,孩子对什么都会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兴趣保持下去,这就要看他们能否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愉悦不仅可以强化兴趣的持久性,而且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我班有一个孩子叫星星,他的注意力极不集中,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从不主动和老师交流,只喜欢一个人摆弄玩具。有一天,他主动跑到我跟前,说:“刘老师,看,我折的盒子。”“这么漂亮,是你自己折的吗?能不能再折一个给我看一看。”我给了他一张正方形的纸,还别说,他不仅会折,而且折的很整齐,我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了他。以后,他对折纸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折纸时特认真,折的也非常好。

二、如何进行折纸教学 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教育离不开内容。传统折纸大多以动物、植物、容器等类别分类,它们的折法关联性不强,难易程度不一,教起来效率很低。我按纸型和基本折法对他们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正方形为例,基本折法分为对边折、对角折、对中线折、单菱形、双菱形、双正方形、双三角形等。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将同类折法的物体归类。如双三角形,我选择了热带鱼、仓库、桃子、气球、兔子、宝塔、花篮、火箭等。再对折纸内容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我将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具体如下: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一)折纸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内容的编排上,小班,我只选择了对边折、对角折和集中一角对边折三种折纸基本形,而将难度较大的双菱形放到了大班。另外,同属于一种折纸基本形,但难度也不一样,如对中心折,东西南北、上衣、房子、灯笼的难度较小,放在了中班,而将难度较大的飞机、裤子、炮船、青蛙、向日葵放在了大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2、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我将折纸内容按折纸基本形进行分类以后,折法相近的内容放在一块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中线折,将平顶房、风车、帆船、双槽船放在一起教,他们的折法相似,学会一种,其它的也不成问题。如图:

3、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创新素质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我在教会幼儿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炮船变成了高跟鞋,有的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蝙蝠„„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小班幼儿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根据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可以采取分步骤示范的方法,让孩子和老师一起用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对角折等。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只有10分钟。因此,我经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老师折好,将折好的玩具给孩子玩,可增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教孩子折纸时,可采用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4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

2、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已会用简单的技能折出一些简单的纸制品。喜欢反复折叠自己学会的物体形象。这时,老师应教幼儿掌握系列的折纸名称与折法,并培养幼儿良好的折纸习惯。首先让孩子记住角、边、中心线、中心点、对角线等基本名称,同时,教幼儿以下几种基本折法:集中一角对边折、对中心折、单菱形和双三角形。在教法上,简单的用整体示范,难度较大的用分步示范法。在折的过程中,让幼儿尽量折得整齐,压得平整。

3、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创作意向,试图用纸折出与别人不同的物体。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多欣赏、多观察一些成人的作品,从而激发孩子折纸的欲望。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基础,我采用逆向论证和看图折纸的方法。逆向论证即先折好样品,让幼儿自己看看、想想,仔细观察后,再动手拆样品。拆的过程中,让孩子记住第一、二、三的步骤。拆完后,把步骤倒过来,又变成了折的顺序。这样,孩子既感兴趣,又加深了印象。另外,我还将折纸的步骤示意图画出来,通过幻灯片,让幼儿学会看一些简单的折纸步骤示意图,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有的幼儿自己买了《宠物小精灵——益智折纸绘本》一书,自己能看着书上的图折出许多小宠物,实在折不出来的才向我求援。最后折好的玩具,我和孩子共同布置环境,或者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小朋友,使孩子时时体验制作玩具的喜悦。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我觉得,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开拓视野,引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王莉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新课程将数学学习渗透于主题活动中,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景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还要在区角环境和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幼儿在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数学教育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关键词:主题活动 幼儿 数学 生活 正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知识属于皮亚杰所说的逻辑数学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超出物质现实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纵人的对象本身,而是他们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为我们指明了幼儿数学教育必须生活化的方向。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一脉相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把原来抽象的数学内容,还原于幼儿所热爱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从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形形色色生活情境中,积累关于数、量、形、时、空等方面丰富的感情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和探究欲望。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经常在人为布置痕迹明显,而又比较狭隘的数学环境中进行,教师不断地重复着抽象的概念,幼儿机械地跟学。形式也只限于单一的室内集中活动中讲解,练习,甚至是表面化的游戏。这种与生活严重脱节的数学教学活动模式使幼儿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关注,难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将数学学习渗透在主题活动之中,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但由于教师长期习惯于以知识为主线开展教学,因而,对于如何与主题融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感到比较困惑,因此,我们开展了“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的探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积累幼儿的数学经验。

1、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

如在“有趣的植物”主题,引导幼儿在自然角、种植园地认识各种植物,将相同的植物归类,数数每种形状的叶子各有几种,在“动物”这个主题,引导幼儿看看饲养角里每种形态的鱼各有几条?每种颜色的鱼各有几条?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材料开展数学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创设。区角活动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展开探索的操作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材料,创设“娃娃家”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整理物品等活动,理解“1和许多”“一一对应”等数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 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情景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1、设计生活化的幼儿感兴趣的数学内容。

如在小班开展“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活动时,我们设计了《动物瓶》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我们将动物图标巧妙地贴在瓶盖上,首先给“动物”分类、送点卡,再请幼儿按瓶盖上贴的动物找到对应的动物瓶,盖上盖子,接下来,再给动物送食物,瓶子上贴了几个动物就送几个食物,最后按动物瓶上的动物数量把它送到相应数量的家里去,整个活动以“动物瓶”为线索,进行了瓶盖与瓶子的对应、实物和点卡的对应等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感知数量。

2、设计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开展数学活动。

如在“秋天的画报“这个主题,我们利用秋季农村收获的自然物——花生,设计了数学活动《剥花生》,使幼儿在剥花生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学习二维记录,统计在剥好的花生果里几粒花生仁的最多;我们还用蚕豆、芸豆、银杏等,设计了数学活动《装豆豆》,引导幼儿在一个容器里分别装入这几种豆豆并记录各自数量,从而发现体积大的豆豆占的空间大,装的数量就少,体积小的豆豆占的空间小,装的数量就多。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情景,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地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

(三)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元素,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对于幼儿而言,数学就是处理生活中切身相关的问题,而非记忆抽象符号构成的“天书”,数学不是不可理解的高深学问。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努力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1、一日活动。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体验。例如幼儿园盥洗室排队等候的脚印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都是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我是第几组”“我排第几个”等,既有数学中关于“序”的内容,又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材料、桌椅、门窗的形状等;在生活中整理玩具、图书,餐后分类放置碗筷等;在生活中知道何时游戏、何时午餐、何时午睡、何时离园等;还可利用户外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对拍球及跳绳进行计数,测量谁的小飞机飞得远;

2、散步和郊游。

散步和郊游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身心是轻松和愉悦的。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随机地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学,巧妙的利用数学,定会收益非浅。散步时,我带孩子去幼儿园的种植园地、花园和小区,与大自然中美丽的鲜花,鲜嫩的小草,可爱的动物,粗壮的树木亲密接触,让幼儿数数开了几朵花,有些什么颜色,比比树木的高矮粗细等等,发现孩子的思维的 积极性要比在教室里高得多。我还把散步活动采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秋天”这个主题中,“捡落叶”时,让孩子数数自己捡了几片,同伴捡了几片,谁多谁少,比比落叶的大小、厚薄等。在教师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了兴趣。

3、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受数学。

如我们在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的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中,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体上的单、双数,在数学活动《自然测量》中,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脚和手作测量工具量量小路的距离、树有多粗等,在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的数学活动《比高矮》中,引导幼儿互相比较高矮,找一个好朋友比比谁高谁矮,还可找两个好朋友,找一个比自己高的,再找一个比自己矮的朋友,从而使幼儿理解高与矮的相对性。

总之,教师要运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受到教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四)各领域渗透整合,引导幼儿感受数学。

所谓内容的整合,主要指充分挖掘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因素,使得幼儿可以在其他领域更好地习得和运用数学经验。数学不仅可以在数学领域体现,还还可以与其他活动紧紧相联系。因此,我们将它们两者有机地结合,可以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有趣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有关于健康教育的活动,教育幼儿爱吃蔬菜,是该领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方法调查统计哪种蔬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和幼儿讨论,为什么某种蔬菜欢迎,某些蔬菜不受欢迎?如果不 受欢迎的蔬菜很有营养,我们该怎么办?在《冬爷爷的礼物》这个主题,可利用户外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对拍球及跳绳进行计数,测量谁的小飞机飞得远。再如在主题活动《超市》中,结合社会活动《购物》,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这一模拟现实情景的教学形式,幼儿极感兴趣。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学习使用人民币,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组成和加减关系。当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叠游戏币,并示意他们每人购买一件物品,根据单价付款,同时要算算购买商品后还剩多少钱时,孩子们顿时忙开了,他们一个个拽着老师发的钱直奔超市,在和老师,同伴交谈中,在和营业员交往对话中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商品。他们以其各自独特的个体在体验着人民币的使用和换算,体验着各自不同的购物经验和乐趣,这样,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得了直接的经验,感悟了数学知识,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学科延伸,让社会融入数学教学,能使数学教学更加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在以上活动中,数学真正扮演了一个工具的角色,而幼儿则通过运用数学的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用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个领域教育活动时,不仅要有本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意识,也要学会从领域渗透的角度思考:这个活动内容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什么样的数学经验,据此,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渗透性教育,使数学教学更生动,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五)在家庭中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时,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声音与数字对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又如大班在三八妇女节向妈妈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为妈妈采购”“妈妈最喜欢的东西”等活动。既让幼儿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加减法的知识又将统计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情景帮助幼儿理解。再如“动物”主题中,在动物园里,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共有多少动物?其中鸟类有多少?水里的有多少?陆地动物有多少?看似有些简单,但是,这里有计数分类统计等数学的知识在里边,他们就在玩的过程中,在爸爸妈妈的一起参与指导下,很轻松地学到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赋予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

总之,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环境,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下载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背景下小班区角活动

    主题背景下小班美工区环境创设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

    主题《秋天》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主题《秋天》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小二班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表现秋天的美。 2.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和创作,遵守区域活动常规,并学会收放区域材料。 (一)美工区 1.......

    主题背景下的英语活动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主题背景下的英语活动(大班) 大班英语活动:水果店 (主题活动:逛街) 活动目标:1、在水果店购买情景中感知英语,将已有运算经验运用 至实际生活中。 2、在游戏中初步感......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生成到实施,来自于老师的预设或来自于幼儿中产生的许多热点问题,从而老师与幼儿一起共建整个主题,老师则思考哪些可以作为主题......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前准备、铺设轨道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我......

    日语学习者多样化背景下的日语教育

    日语学习者多样化背景下的日语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入国际的社会。因此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日语在我国......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

    “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背景下高师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反思[范文模版]

    “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背景下高师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反思 【内容摘要】文章根据教育部[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对照高师舞蹈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