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青少年表达性艺术治疗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青少年艺术治疗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
郭托娅
青少年处于转变迅速的成长期,又易受影响和暗示,如果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足够多的发展资产,会让增加他们对自我的掌控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更容易成功。所以,积极心理学倡导教育者关注孩子们所拥有的发展资产,包括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以及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的能力。以上五部分内容具体包括:自身的认知、学习、创造优势,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积极的人际关系,应对逆境的韧性,自决和行动的能力。
我们的文化习惯于找缺陷和找毛病,所以,想让孩子们跳脱开习惯性的批判思维进行自我发现和认同,我们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一种尽量少使用思维的左脑,而使用具有创造力的主管情绪的右脑,来更多地开发个体未知的资源,更多地积累积极情绪的体验的活动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国外已广泛流行的艺术治疗。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青少年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真实最直接的意象与情感,这些创作中蕴含着孩子们的自身优势,对情感的体验,对人际的感受,以及对于可能存在的挑战的态度和对未来自我的设计。如果在活动中先设主题进行创作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便有可能发现自己个性和潜力中的积极因素,发现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的发展资源。
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通过心象思考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使个体减少防卫,无拘无束地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而对青少年实施的艺术治疗,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形式可以开展。以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的形式举例,借鉴一些美术教育者对于实用性美术材料的开发,可以让孩子们用牙刷在纸上涂抹作画,可以让孩子们轮流在长轴画布上集体作画,可以绘制面具展现内外两面的自我,可以用一次性纸碟创作艺术品,可以用彩泥集体创作,可以用纺织颜料绘制衣衫鞋帽,可以用玻璃颜料装饰玻璃杯,可以用石膏绷带创作雕塑作品,可以用丙烯颜料进行墙绘,可以用废弃纸箱创作集体作品,可以用铁丝雕塑……形式可以被开发得极其多样,材料也很容易得到,而且形式和作品往往很新奇,会特别地吸引孩子们。
鉴于艺术治疗的丰富张力以及对青少年积极心理潜在的巨大影响力,本研究准备将艺术治疗置于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针对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各个维度设置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活动,对活动期间青少年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记录,完成现场实验研究。
一、研究实施的条件:
1.各种绘画的材料:孩子需要各种各类的材料,才很成功地、很尽性地图画、塑造和建构他们心中的意象和情感,因为各种类的材料将提供孩子可能发现和发展他们自己唯一的风格、喜爱和表达模式。
2.舒适的空闲:将团体活动室扩大,保证设置的舒适、坚固,同时允许孩子弄脏弄乱。在活动进行中,孩子需要一个令其满意,没有干扰,且有独处的空间。
3.安全感:不管是奇异的或写实的、退步的或进步的、消极否定的或积极肯定的艺术表达活动,都需被给予接纳。所谓的安全是防止其涂抹其他人或对物品的破坏行为,总之保护孩子面对任何来自外在或心理上的危险,在活动进行中是很重要的。
6.尊重感:允许孩子有自由的选择其所受或不爱的活动、材料和主题、独处或合作的自由。尊重孩于如艺术家一样,且协助他著手目标的完成,尊重其任何作品的呈现和成就。
7.感兴趣的:老师感性的气质,如非干扰的观察、诚挚的倾听和温馨的关怀,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而诱导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创造表现。
8.充满快乐喜悦:让孩子对于其表达和作品都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感觉,真正地热爱其作品和活动就是一种快乐和喜悦。
9.被支持感:时时刻刻给以心神领会与支持性的态度,来了解孩子透过艺术活动的任何创作和挣扎,适时的给以沟通更可以加强其表达上的发展。
二、研究的实施:
艺术治疗的实施分为暖身、创作活动、分享、讨论四个阶段。
(一)活动名称:心灵成长课程
(二)活动目标:提供学生自我探索之机会、增进学生对自我积极心理资源的发现,协助学生情绪觉察与宣泄,以促进心理健康与成长。
(三)活动时间:每周一节课,45分钟。
(四)活动地点:本校团体活动室
(五)对象:初
二、高二各一学期课时,不需任何绘画基础。
(六)研究理念:
1. 艺术治疗的实施,在于透过成员对作品的陈述与老师对作品的观察,以辅导方式帮助成员作进一步自我觉察、统整内在意念与情绪,发现内心积极力量,协助其心理成长。但有些成员并不擅长用语言分享作品与内在世界,老师会以艺术治疗的理念来协助该成员。
2.在心理治疗学派中,目前常采用的是当事人中心、存在主义与完形学派。3.对作品的解读取向多为心理分析治疗学派,而在这部分仍须有更深入的研究。
(七)团体的结构:经常是结构式,偶尔视成员情形决定适合的主题。
(八)团体课程中的伦理与规范:
团体规范:除保密原则之外,亦需告知成员对待他人作品的正确态度(不分析批评、不刺探隐私)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在过程中询问他人有关正在创作的东西、不立即分析评断、在不打扰他人创作的情形下欣赏他人作品)。
(九)艺术治疗活动设计:(部分设计)
第一课
澄清团体目标、团体形成、凝聚团体向心力、熟悉媒材
内容:涂鸦创作
家庭图
讨论与分享
材料:全开书面纸两张、蜡笔一盒
第二课
促进团体动力、加深自我认识、增进自我概念,学习在团体中分享。内容:自由拼贴:“我”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杂志、报纸、胶水、剪刀、刀片、一开牛皮纸、色纸
第三课
探索身体与心灵 内容:画下我的身体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一开牛皮纸、广告颜料、水彩笔、调色盘
第四课
觉察内在自我的不同面貌,探索各种不同面向的自己。
内容:我的俄罗斯娃娃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黏土、色纸
第五课
正视内在追求与渴望的爱。内容:爱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第六课
探索情绪、表达情绪,并学习如何与情绪和平相处、培养基础同理心
内容:情绪你我他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黏土、色纸
第七课
觉察并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成长与启示
内容:放映视频圆的联想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幻灯片、色纸、浆糊、一开牛皮纸、粉彩 第八课
正视心中的焦虑与恐惧,移开绊脚石,化阻力为助力。
内容:我最讨厌的负面事物的正面意义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一开图画纸、水彩笔、综合媒材
第九课
回应在团体中的学习与改变 内容:集体创作--曼陀罗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广告颜料、水彩笔、全开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第十课
将所学内化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内容:色彩魔法画展
准备材料:音乐CD、回馈表
(十)艺术创作媒材
1.在课程中,所选用的媒材与其考量如下:
1)广告原料、粉彩、粉蜡笔
材料属於流动性高的媒材,可以协助心灵意像的捕捉并呈现情绪的流动本质。2)黏土
黏土可以直接与成员的手做接触,让情绪与能量直接表现在作品上。黏土的柔软与可塑性,可以承受较多种类、强度不同的情绪。3)色纸
色纸除了本身的颜色可作为黏土作品的衬底之用外,其本身可以撕、贴、做立体造型呈现,尤其在撕的动作上可以满足较强烈的情绪发泄。
2.媒材的使用上,可以鼓励成员突破固定使用方法的限制,直接用肢体接触媒材,例如用手直接沾颜料作涂抹等,可以将情绪与作品作更亲密、直接的接触与表达。
(十一)活动流程:
1.团体活动室环境布置:每次上课前需将环境作整理,确定成员有足够且舒适的空间可活动,包括场地内的杂物清理、灯光、窗户,准备好音乐。
2.准备材料:本次课程内容需要的媒材、纸张预先准备号。为保持环境整洁,需准备抹布、旧报纸、卫生纸等。
3.气氛营造:课程开始前五分钟开始播放音乐,让先来的同学可以放松身心。4.check-in:主要目的为凝聚团体。利用约十分钟时间让成员聊聊近况与对上次团体的再回馈,一方面了解成员的准备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引到成员进入今天的主题。(在团体初期时,可再提醒成员团体规范)
5.主题活动:进行创作活动,进行时间可视成员进行之速度弹性调整。过程中,成员可以只是完全投入在创作活动中,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与自己的创作情形下进行简单的闲聊与对话。
6. 讨论与分享:在进行讨论与分享前,请成员将场地做简单的整理与复原,以清出一适合进行讨论的空间。一开始以自愿方式请一位成员将作品呈现给团体,给一点点时间给团体欣赏其作品,接着开始分享这次的创作过程、内容与对自己的发现,之后,其他成员可以询问有关此作品的疑问,作品的作者可以选择回答与否。团体领导者也适时适当地以问句协助该作品作者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
7.结束:当所有成员都分享完后,团体领导者与成员可针对本次课程做统整与回馈,并鼓励成员将心得做一记录。
(十二)个人思考
1.由于团体课程有不同的主题,可协助个体对做多向度的自我探索。
2.借助艺术媒材可协助个体安全尽兴地发泄情绪。
3.个体透过团体互动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觉察与学习。
4.通过以往的经验,建议使用以下的问句,在成员分享完自己的作品后,团体领导者.0 5..6..7.8.9.10.协助成员进一步自我探索。
“请你跳出来看一看:假设你今天是第一次看到个作品,你觉得这个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假设你的作品会说话,你觉得他会说什么?或想跟你说什么?” “你觉得你的作品想透露给你的讯息是什么?”
“是否可以请你将你的作品与你的生活作联结?说说看你的发现或启示。” “从作品中你是否你是否看到自己积极的优势?” “你感觉到在人群中你会体现出怎样与众不同的品质?” ……
11.此活动可以在过程中让成员运用人际、自省、艺术、肢体、语言、音乐……等多项能力的表达,落实了多元智慧的精神,提供学生一个与一般传统课堂不同的学习与体验环境。
第二篇: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介绍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是包含了很多技术,同时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以下来介绍下: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原始且直接的情感与意念。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发现自身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艺术创作或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也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借助音乐、绘画、舞动、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
【概念】
表达性心理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心象思考,这种心象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
在心理学上,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且可以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被记忆扭曲,可以让个案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可再完整地回顾或比较它,从中产生新的发现及洞察,触动更深一层的感觉。
【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案例分析】
心理专家给我们讲了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四岁的小男孩,不习惯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另一个是职场女性,觉察到自己有点强迫行为,需要解决。
第一个案例中的四岁小男孩上幼儿园一年,非常害怕去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医生便用让他在白纸上涂鸦的方式或者陪他一起玩沙盘游戏,通过这些媒介为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绘画,来访者在表达些什么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那些看似凌乱没有章法的涂鸦中,有可能是当事人情绪流露的一种方式,随着那些线条与色彩在纸上的展开,情绪也一点一滴地宣泄在纸上。绘画表达没有威胁,属于自然而然地流露当事人的潜意识,将复杂甚至是奇怪的感受表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当事人发现自我改变的能力。同时,涂鸦也是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表达,可以促进绘画者的自由联想,这种积极的想象可以提高心理自愈能力。即便是四岁的小男孩,在他的涂鸦当中也包含了以上的内容。绘画疗法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画线条、画颜色、画图形,可以一个人单独画,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完成一幅画,还可以把从画册上剪下来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新画,叫“拼贴画”。可以自己任意涂鸦,也可以按照心理咨询师提示的主题要求去画,比如画“我的家”。绘画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会和当事人有一个对于作品的分享,通过这种绘画创作过程以及结果的分享,达到当事人对自身心理困境的理解和疏通,而让其达到相应的改变。
京师博仁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特邀吴明富老师到此授课,讲授儿童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敬请期待。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作为一股新兴的世界性心理**流,积极心理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有着天然的适合性。积极心理学理念融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会促进教师的心理和谐,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198-01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正式确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的影响却存在于各个方面。在激发个体优势与潜力,促进个体发展,积极实现整个社会繁荣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要以研究个人身上积极品质等方面,强调心理学要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是要研究人类自身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等,具体研究内容为积极认知、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积极关系以及积极的组织系统。
一、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了解校园文化的基本知识,寻求当代校园文化所具有的传统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特性,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界广泛采用的是借鉴文化学研究方法,以文化现象的存在形态对校园文化进行分类,即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类。在我国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印象,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移、国家及学校投入力度不够。通过对校园文化现状的了解及分析,预测出校园文化发展的趋势,对于今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校园文化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从经营文化到大众文化;由封闭的本校校园文化向开放的多校校园文化资源共享发展;由娱乐与教育向传播、审美与创造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一)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中国式教育,可以用一句古话概括为“十年寒窗苦读”。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关注面甚至延展到小学生,并对其采用传统的诊疗作用,但也使得人们对师生的心理问题忧心忡忡,这种暗示在心理学上是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出了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首先倡导我们要关注人的心理积极的一面,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恢复了心理学应有的使命和功能,消解了传统心理学偏重于问题的片面性。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转变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限制、约束的作用,强调人善的一面,将教师、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节教师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加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更能够增加师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得大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平衡心态,从而拥有健康的身心。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环境的形成
从发展进化论的理论来看,积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因为积极的品质总是会使得人们对待人和事物更加的主动,而这种主动性更能够培养人们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更有利于促进人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但事物发展都是辩证的。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让各社会成员相互逃避、争斗,从而产生离散趋向,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形成。
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特别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外在的社会环境和特定行为对个人的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结构、功能等。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外部行为和内在因素三者是交互作用的,而人格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积极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指导并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环境的建设,培养人们积极主动接受环境因素中对个人发展良好的因素。
(三)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的主导思想,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际关系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普通教师与领导之间等,这些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校园文化中,这些复杂关系之间并不能真正和谐相处,存在许多异化的现象。积极心理学的主导思想给予我们启示,能够更好的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首先,积极心理学理念利于我们找到有效解决途径,促使我们主动面对并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所以,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可以完善校园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其次,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会正向作用于学校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人本身积极品质被激发以后,自身的情绪及行为会形成良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人们性格中的优点,注重培养个人的优秀品质。因此,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不仅对家庭教育有所帮助,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之,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理念的转变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翟媛媛.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70-73.[2]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2010.责任编辑:杨柳
第四篇:浅谈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
浅谈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 【 关键词】主题背景
艺术教育 【 论文摘要】在主题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门类,这种艺术教育活动具备活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整合性、过程的整体性、形式的互动性几个特点。内容能够幼儿的生活、文学作品、单科内容等为切入点。在主题背景下实行艺术教育,会不同水准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使单一的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综合水平,比较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展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延伸到每个幼儿园;《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这样的形势下,探索性主题活动应运而生。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就面临着在主题背景下如何理解、实施艺术教育的新挑战。
我园自 2011 年开始实施探索性主题活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门类。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起伏的旋律恰似舞蹈动作的流动,给人以线条感;重叠复合的和声犹如错落有致的舞蹈动作、交织的线条、排列的色块,同具结构感和立体感;节奏要素使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浑然一体;情感和表现性更是所有艺术的共性……而不同门类的艺术间的相异性又产生了互补性,如: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是有形而无声,一个是有声而无形……正是艺术间的种种关联性,使幼儿的艺术思维在活动中得到迁移和整合,从而实现了《指南》中艺术教育的多元目标。下面作者谈谈近几年在主题背景下实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得到的几点理解,供幼教育同仁学习讨论。
一、主题活背景下的艺术活动具备的几个特点:
1、活动目标的多元性。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不但把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同时更注重培养幼儿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某种水准上,它降低了艺术表达的标准,重视的是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美、近距离地感受美、自主地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和鼓励幼儿多种表达和表现的行为方式。
2、活动内容的整合性。
主题活动中,不但把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种类交叉融合,而且让艺术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彼此融合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这样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活动过程的整体性。
主题背景下的每一次艺术活动过程中,强调幼儿感知、体验、创造、表现、反思的互相交叉、渗透,感知体验中有创造、创造与表现中有反思,评价与反思中又蕴涵着感知与创造,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活动过程。
4、活动形式的互动性。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在教学中强调师幼平等、和谐、尊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幼儿成为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它强调在开放环境、多元的价值观下幼儿、教师、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
二、主题背景下艺术教育内容的创作来源。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利用活动线索将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以幼儿的生活为切入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艺术活动的主题既简便快捷,又贴近幼儿,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可为艺术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如瓶子是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林林总总,形态、用途各异,于是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瓶子总动员”,引领幼儿尝试实行音乐、工艺设计、手工创作等全方位的瓶子创意活动。音乐——歌曲《瓶子家族》和表演《汽水瓶》,让幼儿学习了京调的演唱风格和慢摇的表演风格;打击乐启发幼儿亲自动手使用各种瓶子制造不同的乐器实行合奏,体验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以及相同的瓶子装不同量的水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舞蹈《玻璃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工艺设计——通过欣赏艺术家的瓶子和工艺玻璃瓶,感受瓶子艺术的美,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继而自己动手设计装饰瓶子、实行瓶子彩绘,使幼儿对艺术的美由欣赏发展到了创造与表现。手工制作——请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的瓶盖、瓶子实行装饰创作出了瓶盖门帘、风铃、灯、花等漂亮的作品。通过这类活动,孩子们逐渐体悟到艺术要素间的关联性,慢慢学会了迁移和整合,培养了想象和
创造的水平。生活中蕴藏着很多与艺术相关的事物和现象,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浸透着艺术的心,用幼儿的眼睛去细心观察,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主题就会冒出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2、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事件、场景等可为主题内容的生成提供众多线索。如:我们中班教材里的主题“听不完的故事”中,由故事《彼得与狼》而衍生出系列艺术活动:手工制作、演奏、表演等,手工制作——根据故事的角色彼得、狼、小鸟、猎人而制作相对应的提琴、法国号、长笛、大鼓等各种乐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水平;演奏——利用制作的乐器实行交响乐的演奏,感受交响乐的和谐音响效果,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演——根据故事情节实行表演,锻炼幼儿的表现水平。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内容广泛,比较符合幼儿易于幻想的心理特点,是对幼儿生活经验最好的补充。
3、以单科内容为切入点。
幼儿艺术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一首歌、一幅画、一尊泥塑、一个舞蹈都有可能衍生出一些相关联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整合方法。从某一具体的艺术活动切入,确立主题,再逐一展开形式各异的艺术活动。如歌曲《蚂蚁搬豆》,那形象生动的歌词使幼儿在演唱时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了,接着又实行了文学和建筑的艺术活动,由此展开了“蚂蚁王国”的主题活动。文学——从幼儿观察蚂蚁的经验入手,启发幼儿根据蚂蚁的身体、一块搬运饼干、面包屑而编出儿歌,让幼儿在创编中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建筑构造活动——就地
取材,使用各类结构玩具、废旧材料、沙池、树叶、树枝、报纸、花布、吸管、纸箱、纽扣等,通过拼搭、制作、粘贴、剪纸等让幼儿构筑自己所了解的蚂蚁的家,从中学习分工与合作、交流与商榷,并渗透形体、节奏、色彩等相关建筑方面的粗浅知识。幼儿的表演和制作虽然很稚嫩,但是洋溢着童心、童趣,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孩子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蚂蚁王国的奇妙,虽然手法各异,但是有共通之处。
在主题背景下实行艺术教育,会不同水准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使单一的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支撑的生态链,在这样的活动中,空洞的“关爱”、“友谊”、“责任”“合作”“分享”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比较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或许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艺术教育理念把握还不足以体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是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很多。让我们携手在教改中大胆尝试、积极反思,愉快感受和孩子互动的一种欣喜体验吧!
参考文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五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模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当前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传达积极信号、构建和谐关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品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英语;教学途径
【分类号】G623.31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逐渐完善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积极心理学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培养积极情感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孩子的好奇心和英语学习的难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自信、愉悦、满足等积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胆怯、担忧、逃避等消极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给学习效率带来阻碍。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学习“服装和颜色”时,可将不同颜色的卡片剪成不同的服装,让学生为“纸片小人”穿上衣服,并说出相应的句子,如“a white shirt”、“a pink shirt”等,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和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经验,培养学生面对英语学习时的积极情感和心态。
二、传达积极信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十分崇拜老师,教师的情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除使用正能量的口语外,还应合理运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传递积极的情感、能量和精神,使学生能够接受积极的信息,形成积极的情感。如教学中可使用丰富的表情配合口语,学生发表见解后,用肯定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在传达积极信号时,还应注意语言的音调,抑扬顿挫的音调往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同时英语口语有轻重分明的语调,发音所需的长短取决于重读音节的多少,而不是句子的长短。如“I buy a car”、“It is a car I buy”、“But it is a car that I buy”,三个句子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只有“buy”、“car”两个重音节,读每个句子的时间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念出抑扬顿挫的节奏,为学生做好示范,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
三、构建和谐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师的支持,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担忧等消极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感,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积极品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儿童都有着其个性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接纳个性,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不同的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同时,师生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英语自身的价值在于沟通与交流,课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英语基本的礼貌用语进行对话。从而使得英语走出课堂,早上遇到教师可说一声“good moring”;进入到教师前说一声“Excuse me”;与教师交流时,友好且日常的问候一句“how are you”,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英语的实际应用。
四、注意激发潜能
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知识的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产生退缩、逃避的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传授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背单词时,可运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如学习“cold”时,可运用其谐音“扣”,天气寒冷时,人们要把衣服“扣”上,使学生更容易记住“cold”是“寒冷”。心理学认为内隐记忆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隐记忆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增加信息量是增强内隐记忆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中,可适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挑选适合小学生的英文绘本,如《Fish and Toad are Friends》、《Prince Cinder》、《The Jolly Postman》、《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series》等,开展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内隐记忆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外英语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接收英文元素,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积极心理学强调利用自身的积极能量促进个人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人格,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1]李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32):182-183.[2]於陆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1):39-40.[3]向倩倩.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