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范文大全]

时间:2020-10-14 12: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民宿经营管理,提高民宿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民宿业快速发展,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广东省旅游条例》《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县民宿指导意见。

一、对象界定 民宿是指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开办的,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二、发展原则 民宿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注重品质、体现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等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开办条件 从事民宿经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经营用房 1.凡新建用于民宿即经营性用房的,均须完善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和按照建设报建程序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严禁以开办乡村民宿名义变相发展房地产。

2.对现有未完善房屋产权手续且正在从事食宿服务的农村房屋(含农村出租屋),以及拟改造为农村民宿的房屋,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房屋结构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和出具“相关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经营服务。

3.民宿单幢建筑的客房数量应当不超过 14 间(套)。单幢建筑客房数量超过前述规模的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场所,应当依照旅馆业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进行管理。

4.民宿选址应当符合空间规划的相关规定,且不能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严控区等生态红线内,并应当避开易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域。民宿建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房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5.每层楼面至少设一个通风采光的卫生间,地面应经防滑处理且有防滑标志,干湿分隔,卫生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配备洗漱台、淋浴装置、梳妆镜等设施。

(二)消防安全 1.不得采用金属夹心板材作为建筑材料。

2.休闲娱乐区、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饮区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 ㎡。

3.位于同一建筑内的不同民宿之间应采用不燃性实体墙进行分隔,并独立进行疏散。

4.应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每 25 ㎡应至少配备一具 2kg 灭火器,灭火器可采用水基型灭火器或 ABC 干粉灭火器,灭火器设置在各层的公共

部位及首层出口处。

6.每间客房均应按照住宿人数每人配备手电筒、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设施,并应在明显部位张贴疏散示意图。

7.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8.封闭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外的出口可以作为安全出口;当主体结构为可燃材料时,木质楼梯应经阻燃处理,楼梯的宽度、坡度应满足人员疏散要求。

9.

墙、柱、梁、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等均为不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5h。

(2)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3)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0.墙、柱、梁、楼板等均为不燃材料,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

(2)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

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0h。

(3)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2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4)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1.柱、梁、楼板等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3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200 ㎡;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2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300 ㎡。

(2)每一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 ㎡,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 1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12.除厨房外,不得使用明火。不应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确需存放的,应存放在独立的建筑内。厨房与其他部位应当采取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燃油、燃气锅炉等易燃易爆用品,需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妥善存放管理。

13.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区、零售区、厨房等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零售区、厨房宜设置在首层或其它

设有直接对外出口的楼层,且其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大于 200㎡。

14.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场所、厨房等应设有开向户外的窗户,确有困难时,可开向开敞的内天井。窗户不应设置金属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等遮挡物,确需设置防盗网时,防盗网和窗户应从内部易于开启。窗户净高度不宜小于 1.0m,净宽度不宜小于 0.8m,窗台下沿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m。

具体消防要求请看附件 1《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

(三)治安安全 1.安装治安主管部门认可的民宿住客信息采集系统,按照规定进行住客实名登记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并按照要求上报治安主管部门。

2.民宿接待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民宿集中的村庄和聚集地,在满足治安管理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在村庄和聚集区域的重要路口和关键部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点。

3.民宿内应设置用于住客寄存贵重物品的设施。民宿客房要安装防盗搭扣。一楼应安装防盗设施,设施要便于由内向外开启的装置。

(四)卫生安全 1.民宿应当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加强卫生管理,公共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一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

2.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持有效健康证明。

3.民宿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应当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规定,规范经营,保证食品安全。

四、办证程序 (一)民宿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商事登记,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将其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登记为“民宿服务”。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民宿,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二)开办民宿旅游经营实行登记制度。民宿登记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民宿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旅游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办理民宿登记工作。办理民宿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民宿登记信息应当与有关监管部门共享。

(三)民宿登记事项包括:1.民宿名称、地址、经营者姓名及联系方式;2.民宿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客房数量;3.民宿建筑权属及类别;4.营业执照。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还应当提供食品经营许可凭证。

(四)民宿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登记事项信息或者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

(五)民宿经营者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向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登记,提交民宿登记事项相关信息和材料,并承诺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民宿开办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六)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民宿登记申请后,对登记事

项相关信息、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登记,并提供登记回执;对信息、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正。

(七)民宿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民宿经营者应当在 30日内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

五、监督管理 (一)成立翁源县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由县政府办、农业农村、公安、消防、文广旅体、卫健、住管、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组成,负责民宿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翁源县民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负责牵头民宿的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的指导督查。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相关监督管理措施和服务政策。

(二)各镇(场)负责本行政管辖区域内民宿的审核、指导、培训、服务、规划、统计、安全和日常管理工作,各镇(场)要安排相关人员,负责民宿管理工作。

(三)加强行业自律。民宿发展规模较大的村或镇(场)要推动成立民宿协会(分会)等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六、政策扶持 (一)县设立 200 万元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投资需求大、综合效益好的民宿做大做强。

(二)经韶关市评定委员会评定为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

民宿,由县按照韶关市《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的补助标准给予同等奖励。评定为韶关市乡村旅游民宿的,三星级奖励 10 万元,四星级奖励 20 万元,五星级奖励 30万元。奖励金须专项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

(三)大力实施精品民宿规范提升工程,对符合《翁源县“兰韵民宿”评定的必备条件》,并根据《翁源县“兰韵民宿”划分与评定标准》总分不低于 700 分的民宿,颁发“兰韵民宿”牌匾,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具体标准为:每间客房补助 1000 元,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 10 万元。

(四)县文广旅体、工信、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引导规模经营民宿单位按照星级客栈民宿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大提升改造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民宿,引导其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公司化、规范化运营,提升其对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的贡献率。对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的民宿,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

七、附则 (一)本意见施行之前已开展民宿经营的,应当自本意见施行之日起 90 日内依照本意见有关规定申请民宿登记。

(二)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翁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解释。

附件:1.《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 2.《翁源县“兰韵民宿”划分与评定标准》 3.《翁源县“兰韵民宿”评定的必备条件》

第二篇: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炼化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炼化产业也遭遇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要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市场、调结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MTBE装置60万吨/年,重整装置80万吨/年,聚丙烯31万吨/年。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油365万吨、柴油640万吨,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49亿元、利润12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6%和-6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完成了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的战略重组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收购重组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地方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的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原料即原油问题。一是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二是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2、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销售渠道不畅。

3、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税改革,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4、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有的企业出现亏损。但在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存在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石化深加工产品短期需求虽然放缓,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

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增速19.5%,实现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优势,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集团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发展第四代汽油清净剂。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三烯产品。其中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德州和东营分别建设规模为6万吨/年和10万吨/年的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和东营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丙烯酸、36万吨/年丙烯酸酯、5万吨/年精丙烯酸、6万吨/年甲乙酮、6万吨/年丁二醇;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出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制取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经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

2、以重油混合少量石脑油、液化气为原料,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三苯产品,分别在东营和滨州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和30万吨/年的石脑油轻烃改质装置。以三苯为原料发展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产品;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苯二甲酸及其下游产品聚酯切片(PET)并向化纤延伸;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发展苯酐及其下游产品增塑剂。

3、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以剩余的混合碳四组分为原料发展用作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新兴化工产品,在东营建设一期规模为5万吨/年醋酸仲丁酯和10万吨/年甲缩醛装置。

4、积极发展产业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聚碳酸酯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油漆涂料行业用甲缩醛、醋酸仲丁酯等原料和溶剂;汽车机械产业用聚丙烯树脂、硅橡胶、硅树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轻工纺织产业用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

(三)加快石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

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滨州石化园区和滨化集团公司、京博石化,东明石化园区和东明石化集团公司,东营石化园区和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淄博桓台石化园区和金诚石化集团,潍坊石化园区和潍坊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寿光联盟石化,日照石化园区和石大科技集团等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五、政策措施

(一)增加原油配置计划和给予进口原油资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我省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二)理顺成品油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山东地炼成品油储运销售体系。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成品油销售网络,把地炼企业的成品油直接供应民营加油站,调控我省成品油市场供应,切实增强政府在市场供应趋紧时的调控力度。

(三)发展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的规划与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较为发达、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提高油品质量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一批有市场、水平高、效益好的石化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调度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第三篇:《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的精神,市教委《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的要求,继续增强幼儿园园长的课程管理意识,明确园长课程管理的基本职责,提升园长的课程管理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实效性,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

1、园长要充分认识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自觉地承担幼儿园课程的管理责任,并能依照法规实施幼儿园的课程管理。

2、园长要立足于本园的实际情况与课程发展的定位,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园课程的管理要求,对幼儿园所积累的课程建设经验、开发的课程资源等进行系统的管理,形成适合本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建立课程管理组织,健全与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3、园长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制定和完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与监控,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4、园长要根据《课程指南》的要求,建立课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定期进行课程质量的评价与分析,提升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5、园长要成为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指导者、支持者与服务者。为保障与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支持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具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尤其应该加强园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提供各种保障性的资源条件。

6、园长负有向教职员工、幼儿家长以及社区、上级领导部门解释、宣传课程理念与实施途径的责任,并充分调动与利用各种力量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为课程实施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园长在课程管理中须确立的基本理念

7、课程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园长在课程管理中要把握好课程的发展方向,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管理的基本依据。

8、课程管理是落实保教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园长管理工作的核心。园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课程管理、促进幼儿发展上。

9、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园长要加强对一日活动合理安排与有效管理,加强对一日活动的指导、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要注重课程的平衡性方面的常规管理,保证课程内容与方法、各类活动的全面与均衡。

10、课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园长要把握好课程的持续发展与相对稳定的关系。根据社会发展、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引领员工参与选择、重组、完善等方面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适合于本园的、相对稳定的、有结构体系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以保障课程的科学性和课程的后续发展。

11、幼儿园及其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的主体力量。园长要重视组织及其成员对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作用,激发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管理的参与度与执行度。

12、园长要具有自身学习与研究意识,不断提高课程管理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与调控能力,提升课程价值与课程质量。

13、课程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平台。园长要充分运用课程管理的各种要素,提供条件,创设机会,激励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既推动课程建设,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各有特点的发展。

三、园长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组织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14、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幼儿园要从园情出发,形成一个有完整结构体系、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据此实施课程管理。

15、课程实施方案编制应遵循《课程指南》的原则,并依据本园课程发展的现状,以教师为主体,对现有课程梳理、归并、整合,继而从课程目标、课 2 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保障等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形成课程方案。

16、在实施课程方案中,园长要注重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的有效互动,动态调整,使之不断完善。

(二)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管理

17、教材是指教师所用的教学指导用书,配套资料是相应的教学挂图、音像制品、幼儿辅助读物、操作材料等教育资源。教材及配套资料的选用要严格执行市教委课程教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与国家和本市课程改革的理念相一致。

18、教材及配套资料的选用,应首选经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和推荐的教材与配套资料,全面施行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体现课程的启蒙性和均衡化。

19、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与选用(含学具),必须符合课程定位与办学理念,避免学科化、随意性。对于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要有研究、规划、使用和修正的过程。对于选用社会相关专业团体和个人编制的教材,或选用国(境)外教材,务必要重视对教材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的理性判断,并注意教材与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要求、学前儿童学习方式的适应性。选用国(境)外教材要按照相关的申报、审核程序操作。

20、要建立与完善教材及配套资料选用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对教材及配套资料选用的适宜性、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研究,有调整、完善的意识与机制。严禁使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

21、幼儿园和教师不得统一组织或要求幼儿家长购买各类未经市中小学审查委员会审定或认可的学习资料;即使需购买已经审定或认可的相关资料,也必须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

(三)加强对保教过程的管理

22、对保教计划的管理

(1)园长要加强对保教计划制定的管理与领导,引导教师重视各类教育计划的制定,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益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要提倡与推广简洁、有意义的计划与记录,使之发挥教育实效。

3(2)园长指导教师制定保教计划时,要把握课程的理念、目标,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要组织教师研讨与制订符合实际需要的、操作性强的的各类计划;既要重视计划的预设性,以利于课程有序实施与协调运作,也要保持生成性,留给教师教、幼儿学的一定空间,以使课程更符合实际的需要。园长要提供不同活动的计划、记录样式,同时也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

(3)园长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类保教计划进行审阅。要将计划审阅的过程作为与保教人员共同管理计划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分享计划与记录中有效经验,并研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不断完善。

23、对“一日活动”实施过程管理

(1)园长要重视“一日活动“实施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使教师明确“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意义与作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协调各类活动的时间比例,保证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

(2)园长要把握课程实施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与课程之间的平衡性。深入教学第一线,引领教师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出发,开发、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带领教师共同探讨课程的平衡与协调,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有效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来实施活动。

(3)园长要组织保教相关人员制定符合实际的保教“一日活动”常规要求或操作细则,保障“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稳定感。重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流程管理,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自然过渡。

24、对保教效果的分析与指导

(1)园长要重视保教效果的分析与指导工作。帮助教师建立质量意识,营造民主的氛围、培育有特色的教育传统。

(2)定期组织保教人员进行保教效果分析。确定保教效果评价的目标与要求,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和把握幼儿发展的状况,并采用相宜的措施进行效果调控,实行有效管理。

(3)培训与指导保教人员提高保教效果分析与行为调节的能力。重点在于促进教师的教育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的行为策略,使教师有能力、经常性进行保 4 教效果的分析与反馈,施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四)加强对保教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25、提高保教质量是课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26、园长要采用合理、公平的方法实施幼儿园整体或局部的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主动汇总与分析信息,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与指导建议。注重对监控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

27、园长要对教师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培训,引导教师理解开展保教质量监控工作的意义,熟悉保教质量评价标准,帮助教师确定开展评价工作的操作方法,便于教师自主地开展日常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教师正确分析评价结果与信息,改进课程设计与实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8、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来源要全面、客观,除教师外,可根据需要,从幼儿家庭、幼儿园社区、小学校长与教师,甚至幼儿处获取保教质量评价信息,以多方采集的方式来确保信息的真实与有效。还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开全部或部分保教质量的评价结果。

29、园长要做到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常态化,避免大规模、集中性的评价工作对幼儿生活、教师日常工作及幼儿园常规管理等的干扰。

四、课程实施的支持保障系统

30、要建立课程领导与管理的组织与网络,包括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31、必须制定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保教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教师文本工作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及各类资源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等。

32、要改进和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总结保教经验,改善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生动、有效的教研机制,使得园本教研成为保教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33、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幼儿园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统筹与利用,保证资源 5 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保证主要经费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教育、设备配置与研讨交流等方面,支持课程管理的有序、有效的推进,促进幼儿园特色的形成。

34、树立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理念与机制,充分挖掘幼儿园地域、社区、幼儿家庭等资源优势,争取社会及企业的支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充实课程资源,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实现有效利用。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三权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维护农民权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用地流转、土地征收等各项重点工作挂钩。凡是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土地转用、征收审批暂停,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不予立项。

市(县)政府是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法定主体,各地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政府为主导,将该项工作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层层落实。相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及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权源资料、户籍资料和民政界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要全程参与此项工作。

二、农村地籍调查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利用全省统一制作的1:2000比例尺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进行调绘,实地界线不清的重要拐点要进行实测,完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新民居建成区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宗地地籍调查,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其他地区利用全省统一制作的1:2000村庄地籍数字线划图,实测界址点,成图比例尺不低于1: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全部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

城乡结合部、开发区、产业园区、农村土地整治区、增减挂钩项目区等急需发展地区,要优先开展农村地籍调查。

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已经打破的,土地应确认给村农民集体所有。未打破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的,由村民小组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给村民小组。否则,确认给村集体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为其集体经济组织或受本农民集体成员委托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能够证明土地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不能证明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或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给村农民集体所有。

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2009年12月31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前已经建成的农民住宅,宅基地未经依法批准,但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 准后,再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严格落实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农村村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非农村村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城镇居民擅自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的,不得登记发证。

五、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1996年10月31日(第一次土地调查)前,已建成且无法提供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 政府批准后,再确权登记发证。

1996年10月3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没有权属来源,认定违法的集体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处罚到位后,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确权登记发证。

六、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级政府要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保障人员、经费,配备必要车辆、装备,切实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要与司法部门密切沟通,充分发挥村委会及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主动服务,依法依规,及时将土地权属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期,避免纠纷升级,影响社会稳定。

各地要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制定重大土地权属纠纷争议调处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土地权属争议动态。对情况复杂,一时无法确权、解决的争议土地,要划定争议工作界线及区域,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并详细说明争议事由,单独统计造册,暂不确权登记发证。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严格按照宗地统一编码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实现全省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同时,加大成果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执法监察上的应用,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 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八、有关经费

省财政负责落实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底图生产、地籍测绘、省市县数据库建设等经费。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测绘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2000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地籍测绘补助标准为每平方公里5.69万元。

市、县两级负责权属调查、群众工作等经费,可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返回部分中列支。工作经费包括组织实施、宣传发动、权属调查、权属争议调处、有关档案资料数字化、地籍管理信息化以及土地登记证书购置等费用。其中:权属调查经费预算标准可参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每宗2000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每宗50元。

村镇地籍调查全部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的,可参照《河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向当地财政申请专项补助资金。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政策。

第五篇: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附件

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汽车维修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社会机动车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运行,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适应了汽车社会发展、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汽车维修需求,但是也存在市场结构不优、竞争不充分,市场消费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未来五至十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汽车维修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在服务人民群众快捷、舒适汽车生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汽车维修业在发展方式、服务能力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为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维修服务需求,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最大限度

-1-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汽车生活品质为宗旨,以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为主线,尊重市场规律,锐意改革创新,优化市场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汽车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满意的汽车维修服务。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布局和层次结构更趋合理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资源配置更加优质高效;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的维修服务。

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三)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升级。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对于开办连锁维修网点的,在经营场所所在的地级市主城区或者县、市行政区范围内,可以共享技术负责人和《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GB/T16739)规定的大型维修设施、设备。

(四)鼓励规模化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鼓励骨干、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市场运作等手段,积极开展重组、并购、扩张,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建立配件集中采购平台、钣喷中心等专业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鼓励中小企业组建企业联盟,在维修装备、技术信息共享和配件联合采购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壮大发展实力。

(五)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

鼓励发展事故汽车、变速器、轮胎、玻璃维修等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修企业,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加强液化天然气(LNG)、电动汽车等新型、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维修技术储备、推广力度,加快维修网点建设,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鼓励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拓展授权维修服务网点。要加强营运车辆维修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公交、大型客货运输企业建立专业化的维修机构或部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改造,推动技术能力升级。

要会同环保部门,建立实施汽车检测和维护(I/M)制度。要建立健全汽车检测和维护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开展I/M技术及装备研究,提升全社会汽车尾气排放治理能力;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扶持一批维修企业发展成为维护站(M站)网点。

(六)鼓励品牌化发展,充实行业发展内涵。

要围绕企业诚信经营,树立绿色维修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

-3-责任等主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创建、社会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和行业品牌建设。要建立健全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的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要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维修服务质量高、质量信誉优(AAA)的企业尽快成长为地方品牌,并逐步向区域、全国扩展。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创建内生动力;鼓励优质企业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鼓励维修企业积极开展维修技术骨干人员亮牌服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

要积极推进行业品牌建设,积极围绕营造诚信放心修车环境、加强社会公益公共服务等主题,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服务品牌,树立优良行风和文明形象。

(七)促进维修行业安全发展,筑牢行业发展基石。

维修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汽修”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依据相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等加强安全作业培训。要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在用汽车喷烤漆房、举升机等重点维修装备的维护管理,并依据相关标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价,对安全隐患较大的维修装备要限期整改或更新。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按照相关规定推进安全生产达标考评工作。

(八)树立绿色维修理念,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绿色汽车维修指南》要求,建立健全行业绿色汽修生产管理体系。企业要制定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规章制度。要

-4-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形成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少、资源利用率高的成套工艺规范。维修企业要做好废机油、制动液、制冷剂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力争3年内实现全国一、二类维修企业维修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要不断拓展绿色汽修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绿色汽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三、提升维修服务质量

(九)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修车环境。

要发挥消费者评价对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用市场信息透明和消费者口碑倒逼和推动市场诚信建设。要发挥专业机构对社会消费的指引作用,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维修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调查,促进市场服务更加规范、优质。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将消费者和授权的第三方评价作为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诚信企业评比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考核和评比结果的宣传和应用,积极协调政府用车主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制定鼓励性政策,推动公务车、事故车维修优先选择诚信企业。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下,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将企业经营失范、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会同社会征信、工商管理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违规情况,并依法严肃处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要积极树立、宣传各类行业服务的典型和标兵,总结推广企业经营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动行业整

-5-体进步,展示行业精神风貌。要会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曝光消费者权益侵害行为,宣传维权知识案例,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消费者理性消费。

(十)加强维修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升维修服务质量。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2014)标准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企业维修能力达标。维修企业要遵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等标准及汽车维修技术文件开展汽车维修服务,确保维修质量合格。要遵照《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 T816)开展规范化的维修服务,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一)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提升行业服务效能。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服务质量公约、服务质量承诺和阳光维修服务活动,加强行业自律,抵制市场不良风气。要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道路交通安全日、节能宣传周等公益主题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让汽车维修常识、消费者维权知识、汽车故障义诊及咨询等公益服务真正走进群众。维修企业要切实站在消费者角度,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便民服务能力。鼓励企业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广泛开展预约式修车服务,提升修车时效;通过提供代步汽车、上门接送车等延伸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十二)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

-6-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维修救援体系。要在“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中设置汽车救援服务功能,便于呼叫和施救;要合理布设救援网点,确保救援服务快速、高效。要建立部、省、市协调运行的信息服务平台,制定救援企业入网条件和服务标准。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救援企业积极加入救援网络,统一调配运行。救援企业要配备专业化的救援装备和技术人员,提升救援能力。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注重打造本地的汽车维修救援的社会公共服务品牌,并加强服务质量监督。

(十三)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各地要按照“渠道畅通、处理及时、技术权威、裁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投诉处理的工作平台和机制。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委托行业协会等机构成立第三方的公益性机构,开展汽车维修技术咨询,受理维修质量投诉和纠纷调解。要公布投诉电话、网站,设立接待服务场所,确保投诉渠道畅通。要公布投诉受理范围、处理流程及处理时效,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鉴定能力和纠纷调解水平,善于化解各类投诉和纠纷。要建立投诉举报处理与部门执法的联动机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依据线索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十四)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

鼓励汽车维修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识的独立售后配件;鼓励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转售、提供原厂配件;要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保障所有维修企业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流通模式,加深与维修业的融合。要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透明配件供应渠道,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可溯源、可追踪。全国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在维修车辆时,要优先使用可追溯配件。要制定实施汽车维修配件分类及编码规则技术标准。鼓励发展第三方的汽车维修配件认证机构,强化配件质量和信誉保证。鼓励发展配件共同品牌。

(十五)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

要完善维修从业人员考试内容,增加实际维修操作技能考核。要强化维修企业关键岗位和工种持证上岗制度,逐步提高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检验员等关键岗位持证上岗比例。要继续实施汽车维修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大专院校、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优化培养体系,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第三方机构举办社会化维修技术培训、举办各类维修技能大赛、开发汽车维修技术学习交流网络平台,促进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鼓励探索形成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与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

(十六)提高维修装备技术水平。

-8-鼓励汽车保修设备开展第三方认证。建立汽车保修设备推荐制度,组织对列入《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的汽车维修检测设备进行评价和推荐,为企业提升维修装备水平提供参照。鼓励维修装备生产企业积极研发、生产各类先进适用的汽车维修诊断检测设备,不断增强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维修企业采购、使用经认证和推荐的维修检测设备,保证维修质量和作业安全。

(十七)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作用的原则,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围绕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电子病历”系统;围绕加强行业监管能力,鼓励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网络平台。鼓励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维修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十八)依法加强维修市场监管。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维修企业经营资质监管,确保企业符合开业许可条件。要加强对维修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强化实施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汽车维修合同管理、“三检”管理、维修竣工合格证和质量保证期等制度,切实做到行业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依法查处各类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非法改装及承修报废汽车等行为,规范和净化市场环境。要加强对

-9-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行业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

(十九)加强部门联动和市场监管。

汽车维修业是民生服务业,事关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汽车生活品质,要积极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与发改、工商、质检、环保、工信、商务、城市建设及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和市场监管合力,共同推进汽车维修业和汽车后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满意修车、放心开车提供有利保障。

(二十)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积极作用。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行业自律、社会服务等功能和作用。各级行业协会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和消费者关切。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在诚信体系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装备推广、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增强行业凝聚力、弘扬行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在发布行业信息、提供便民服务、开展纠纷调解、创建放心修车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搭建有效的社会公益和公共服务平台。

下载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促进翁源县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