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史
论题:宋代妇女再嫁现象的研究
学院:
年级:
专业:历史学
姓名:
学号:
宋代妇女再嫁现象的研究
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社会的封建婚姻制度一般来说对女性是毫无公平可言的,在婚姻中带有强烈的男女不平等观念,妇女也因此受到各种束缚。在这种大背景,一般我们讨论到古代妇女再嫁问题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古代妇女是不能再嫁的,她们受到礼法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是一般之中又有特殊,在宋代,妇女再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她们不仅没有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更受到法律的保护。下文将详细探讨宋代妇女的再嫁现象,对于其原因、特点、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宋代妇女再嫁的原因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社会风气开放的传统,这一时期经过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汲取了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游牧民族的婚姻观,对妇女再嫁非常宽松。上至皇族下至百姓,当时男子娶了寡妇为妻也是正常之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政变成功之后,便将其弟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又如唐高宗李治,在父亲李世民去世后便将后母武则天纳为昭仪,后来还登上了皇后宝座。随后隋唐这种社会风气就被延续下来,到了宋代官宦妇女、平民妇女再嫁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且宋代士大夫大多并不反对妇女再嫁,甚至支持妇女再嫁。苏轼曾指出:“近世始立‘女居父母及夫丧,而贫乏不能自存,并听百日外嫁娶’之法,既已害礼伤教矣,然犹或可以从权而冒行者,以女弱不能自立,恐有流落不虞之患也。”可见他认为虽然百日再嫁不合乎礼教,但是因为寡妇生活清贫无法自食其力,为避免饿死而改嫁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宋代在官僚士大夫阶层中,妇女再嫁现象也较为流行,如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儿媳与丈夫离婚后再嫁他人,北宋著名政治文学家范仲淹的儿媳也在丈夫死后另入他门。
法律支持妇女再嫁。《宋刑统》是宋朝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典,《户婚律》 中对婚姻问题做了一系列的阐述,关于结婚、离婚都有相关的规定。首先,在一定情况下,夫妻可离婚,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也就是说,如果男方以欺骗的手段来娶妻,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男女双方也会离婚。另外,法律还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合离”,在夫妻不合的情况下法律也是允许离婚的。宋代法律中对于妇女合法离婚有相关规定,这就为宋代妇女再嫁创造了条件。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已成婚而移乡编管者,其妻愿离者,听。夫出外三年不归者,亦听改嫁。”此项法律规定,如果夫妻已经成婚而丈夫被移乡编管,准许妻子离婚。丈夫外出三年依然没有回家,那么也允许妻子再嫁。可见再嫁是被法律明文规定了的合法行为,虽说最初是因为当时存在丈夫携妻子财产逃走,导致妻子无以为生、不能自给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制定了允许改嫁的法律条文,但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宋代妇女合法改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也就有利于再嫁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二、宋代妇女再嫁的特点
宋代妇女再嫁可不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比较自由,强迫寡妇再嫁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当时有很多寡妇的亲族为了财产逼迫寡妇再嫁的事例发生,因而在官府判决时,一般不支持强迫寡妇再嫁的行为,寡妇是否再嫁由寡妇本人决定,而且寡妇再嫁的对象也基本由自己决定。因此一些宋代妇女在婚姻生活上不幸福的,大多在与丈夫离婚或是丈夫去世之后再嫁,追求由自己选择的新婚姻生活,这对古代妇女来说实为一种解放。
再婚妇女自从与前夫离婚后,双方关系断绝。离婚妇女在与前夫离异时,便与前夫家庭在财产方面分割完毕,所以不会再次谋求前夫财产。而寡妇只有为亡夫守节才能继承亡夫财产,“未去一日,则可以一日承夫之分,朝嫁则暮义绝矣”可见寡妇只有丈夫财产的使用权。再嫁妇女不能带走前夫财产,也不能因前夫而享受国家抚恤。宋代神宗朝对阵亡将士亲属进行抚恤,贫困者给予米粮,以确保其正常生活,而对于妻仅限未再嫁者,再嫁者立即停止发放米粮,不得享受因前夫阵亡而发放的物质抚恤。所以再婚妇女基本与前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再无瓜葛,这一点和现代的婚姻观念很像,但是宋代再嫁的妇女,并没有解除母亲与子女的天然关系,母亲与子女乃是血肉至亲,这是出于血缘关系而来的,因此宋代法律对于这种母子、母女关系也予以支持,妇女即便再嫁后依然是子嗣尽孝的对象。
三、宋代妇女再嫁的影响
有利于宋代妇女本身的婚姻幸福。相比于之前汉代儒学盛行时对妇女贞洁太过于看重而反对妇女再嫁来说,宋代妇女再嫁能够自己选择配偶对象与是否需要改嫁,其次与丈夫婚姻生活不合或是丈夫先行背离婚姻,妇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维权,这给了妇女很大的自主权,能让她们对于不太满意的婚姻生活能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促成宋代妇女再嫁的情况无论是在皇室、官宦还是平民家庭都比较常见,也促进了相应婚姻法律条文的规定,对于婚姻生活来说,法律虽比较倾向男子但也对妇女给予一定的关怀,在一些问题上体恤妇女的情感,是古代婚姻法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改善了以往男女在法律上完全不平等的情况,有利于法律体现公平正义。
宋代妇女再嫁从侧面体现的是妇女社会地位的一种提高,宋代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女性的教育大大普及,宋代女子可以去私塾上学,也可以上家学,很多富贵人家在家中生女儿的时候,便会请一位专门教导女子礼仪教养的老师,到家中来教导。女子在家便学习各种礼仪之道、为妇之道,便于将来嫁人掌管家事,由此涌现出了不少女性文学家、词人,比如婉约派代表人李清照、词坛双壁之一的朱淑真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宋代妇女思想上的解放,特别是婚姻观念。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工商业欣欣向荣,很多妇女在闲暇之余会出卖自己的手工制品,一定程度促进了她们在经济上的独立,也是一种社会地位提高的一种表现。
虽然宋代对于妇女再嫁的现象比较宽松,但其实宋代的贞节观念是在强化之中的,尤其南宋后期出现了诸多限制妇女再嫁的声音,对于妇女再嫁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北宋时期,妇女再嫁者此起彼伏。即便如此,当时社会也并无多少争议之声,而且当时士大夫们对妇女再嫁持鼓励态度,所以再嫁者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在南宋时期,妇女再嫁者仍然很多,再嫁也并不困难。但是,伴随着程朱理学的发展,尤其在天理人伦观念被大力推崇后,对妇女再嫁失节的指责大大增多,丈夫不愿自己身死后妻子再嫁者也在增多,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让很多想要再嫁的妇女望而却步。
总 结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不平等的社会,它具有封建性、等级性、不平等性等特征,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婚姻理所当然也具有很大的不平等性。然而从宋代的再嫁现象和相应法律规定中又体现出在森严的等级下,“贞洁” 观比较强烈的封建社会中,宋代丧夫或离婚的妇女仍然有追求人生幸福权和人身权的权力,这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也是宋代虽“积贫积弱”却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原因之一。
宋代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朝代,仍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之中,婚姻在大多数妇女的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再婚权是妇女权利的重要方面。这一时期,虽然妇女再嫁比较普遍,但也孕育出了压制女性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后,明清时期终于显示出了它在限制妇女再嫁方面的巨大威力,女子守节者越来越多。宋代虽然并非妇女地位急剧下降、妇女再嫁由易向难的转折点,但它确实构成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我们研究古代妇女婚姻制度、地位等发展变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