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5篇

时间:2019-12-04 07: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

第一篇: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

一、引言

随着网络和聊天工具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词凭借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聊天方式,快速地在网上蔓延开来,成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是人们交际需求的产物,一定有其认知理据。本文试图从意象图示和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所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特点。

二、网络流行词的特点

词汇是网络语言最直观的特点,网络流行词这种语言变体因交流媒介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常规人际交流相异的特点。

(一)形象传神,诙谐有趣

网络的自由決定了语言的自由,网络的语言就是网民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扩散[1]。网络流行语张扬个性,形象生动,创意丰富,幽默风趣。如2016年网络流行词“吃瓜群众”“套路”“蓝瘦香菇”“也是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这些表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一旦产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网络迅速蔓延,营造出轻松、随意的交际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被广大年轻网民所青睐。

(二)使用叠词、儿语较多

儿童语言比较可爱,一般在微信等聊天工具中使用较多,儿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语的重叠,达到撒娇耍赖的效果。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棒棒哒”这些表达在年轻情侣或女性中较多地使用,显示了交际过程中人们对单纯本真的回归和渴望。好多成年人也喜欢用“宝宝心里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虚拟的网络聊天世界,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三)谐音构词,语码混搭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2]。在网络流行词中,谐音构词很常见,可能是由于拼音输入法造成的,也因为其简短、新奇,更方便快捷。在网络谐音词中,有汉字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等。如“我方了”是“我慌了”的汉字谐音,表达更形象传神;“蛇精病”是“神经病”的谐音,让人浮想联翩。“3Q”是“thank you”的简写,书写更快捷;“图雷特”是“too late”的谐音;“搜噶”是日语“そうか”的谐音等。这些谐音构词输入快捷,也不影响意思的传达,显得更加时髦。同样,“555”是“呜呜呜”的意思,“666”是“溜溜溜”的谐音,表示玩游戏很牛的意思,后来被广泛用到了网络聊天中,表示及时地赞扬别人。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

Sapir-Whorf理论认为,语言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说话者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6]。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了满足新的表意功能的需要,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结构并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这样就形成了语言变异。但语言变异不是任意的,而是受交际者心理因素和人类认知机制制约的,网络流行词是词汇的变异,是交际者在虚拟世界中故意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来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而产生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图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从意象图示和隐喻理论两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本质。

(一)意象图示理论

意象图示理论是由Mark Johnson在198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3]。意象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加工任何一种新信息时,我们总是凭借直觉反应来进行理解,甚至没有意识到其他可能的解释。Johnson一共列出了20多种意象图示,如:容器模式、中心-边缘模式、循环模式、力道模式、连接模式、部分-整体模式、标量模式、垂直模式等。下面主要列举三种常见的容器模式、循环模式和力道模式对概念的结构识解过程。

1.容器图示(A containment schema)

该图示主要包含有形或无形的边缘与容器内物体的关系。其中,有对内部物体的保护和限制,也有容器内外物体的交流和转换。人们往往把自己一些抽象的情绪、思维或状态等这些无形的概念视作有形的实体,并对它们进行量化,这样就形成了容器。

2.循环图示(A cycle schema)

该图示涉及反复出现的事件。循环结构模式包含:初始点--不受阻碍的事件过程--回到初始状态。四季的循环、日夜的更迭、呼吸的进行以及情绪的增加与释放等都属于这一模式。

3.力道模式(A force schema)

该图示包含身体或心理上力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图示、平衡图示、阻碍图示、反作用图示、抑制移动图示等。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情绪或事态当做一种力量,以此来形容力量的此消彼长。

(二)隐喻理论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隐喻强调的是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目标域是通过隐喻要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为了描述经验所使用的手段。强调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源域是理解目标域的基础[4] [5]。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感知的同时总是把身体体验或经历的具体感受映射到十分抽象的思维上,通过这种具体的隐喻映射,我们的语言现象变得更加生动而多彩。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词的理据所在。

四、从认知语言学看网络流行词成因

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变异现象反映了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人类认知心理需求和认知方式的转变。但是,语言变异看似具有任意性,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人们认知图示和认知隐喻这两大无形的工具,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网络流行语中的意象图示

人们在反复的體验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即连接客观世界与感知行为之间的意向图示。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新兴语言,但人们利用现有的图示很快就能对其进行识解,映射到最佳关联的意象图示,从而快速理解新词语的内涵。例如,(1)“无力吐槽”:“槽”让人联想到的是牛或马匹吃粮食的容器,“吐槽”字面意思是“往人家碗里吐呕吐物”,引申为不给人家面子,或表示不满。“无力吐槽”就表示很无奈的感受。我们在读到这个词时,并没有觉得意思很难理解,相反觉得诙谐有趣,这就是“容器模式”很形象地帮助我们进行了加工。

(2)“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同样是“容器模式”,只是这个容器是抽象的人的“内心”,让人们联想到的是满肚子苦水,但无处倾倒的画面。同时,成人以“宝宝”这个儿语自称,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还不会说话但是受尽委屈的小宝宝的形象。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们渴望受到关爱的心情,同时也是逃避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3)“洪荒之力”:这是游泳队员傅园慧在奥运赛上接受采访时所用的一个词,这个词之所以很快在网上爆红,是因为“洪荒之力”是“力道图示”在起作用,带给人的是如洪水一般涌来,势不可挡的气势,如果人们想表达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这个词再合适不过。

(4)“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是“力道图示”里面的平衡模式。这个词的有趣之处在于将“friendship”拆成了“friend”和“ship”这两个意象,两个朋友坐在同一艘船的两端,一开始是平稳的,但是,如果双方出现了分歧,或者有一些矛盾不能及时化解,那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表达,带给网民的是新奇的体验,达到诙谐地表达不满情绪的效果。

(5)“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个词表达的是一个单纯的人很容易被小诡计或圈套欺骗的意味。这个短语体现的是“循环图示”,因为我们的联想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让人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都走不出去,仍然困在起点的画面。这个短语委婉地表达希望对方多一些真诚的愿望。

(6)“666”:三个重复的数字“6”让人读得停不下来,这也是“循环图示”的魅力所在。“666”谐音“溜溜溜”,因为输入数字比打字快,在游戏中表示对方游戏很赞。在网络聊天中,这个词也被普遍用在夸赞别人很厉害时,有调侃之意。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相似性,以实体比喻抽象的概念。网络流行词的语义与其字面意义也存在某种关联性,因此网络流行词可以用隐喻理论加以解释。例如:(1)“吃瓜群众”表示不明真相的旁观者,但是“吃瓜”这个形象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无知和冷漠,这恰恰是旁观者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因此把这种抽象的心理形象地比喻成吃瓜的人,讽刺幽默。(2)“也是醉了”形容一种无奈的心情,和“无力吐槽”有点类似。这两个词都把无奈的心情外化成“吐槽”和“醉酒”的状态,更生动有趣。(3)“洪荒之力”是把无形的力量比喻成洪水,更有气势。(4)“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把两人突然有隔阂造成的友谊破裂这种状态比喻成翻了的小船,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大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意象图示理论和隐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正是人类认知的根本所在,意象图示正是将抽象的经验具体化,而同一种意象图示也反复服务于人类运用隐喻认识世界的需要。因此,面对丰富多彩、充满隐喻的网络语言,人们可以运用经验直观地进行理解。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为了满足交际需要,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的重新排列组合的结果。这些语言有其认知理据,主要是通过意象图示加工和隐喻性思维实现的,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规律,也为我们研究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社科版,2002(3).[2] 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3] 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4]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 Sapir,E.1921.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第二篇:网络流行词

网络流行词

1.后喻时代 :是在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给前辈(或教师)传授知识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孩子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当下家庭中出现了一种“后喻”现象,即孩子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 现象。

2.双核家庭: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双方在婚前都是各自家庭中的核心,在两人建立的新家庭中,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以“非核心”的方式行为处事,于是家里就出现了两个“核心”,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走入婚姻殿堂,双核家庭的数量不断攀升。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在婚姻生活中忍让性、宽容度都不够,对平淡生活不满,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一些有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就越来越多。

3.白领腔:在白领圈中流行的一种依托于商务气氛的礼节性措辞方式,如沟通、音向、定位、互动、合作等,可能还时不时来几句英语。很多人却把它带进了生活,怎么听怎么别扭,就像演员浓重的舞台妆突然见了自然光。公式化的用语无意中疏远了原本亲密的关系,造成人际障碍;还有一部分人把白领腔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想寻求社会的认同,但这恰恰反映了自身的不自信。

4.冰淇淋文学:像冰淇淋一样包装精美、色调灿烂、很受青少年喜爱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文笔清新流畅,幽默轻松,情节引人入胜,情感表达以温馨欢乐为主调,喜剧结局。故事总是简单而温暖,语言总是活泼而俏皮,女主角总是美貌而智慧,男主角总是帅气而温暖。于是读者就轻易地被这些故事及制造故事的人感动。冰淇淋文学定位只在于“好看”的休闲功能,是能满足读者娱乐需求的文化商品,如同冰淇淋一样,既缺乏营养也进不了美食殿堂。

5.奈特尔家庭:由于生活成本增加、工作压力变大,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家庭收入,牺牲节假日消遣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去工作,虽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却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机会,这就是奈特尔家庭。不过“奈特尔家庭”的父母对此并没有感到不满,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十分热衷这样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成功。

6.公家男人:由于应酬很多,与家用庭成员在一起时间极少,基本上不属于家庭的男人。他们不需要在家吃饭,基本上天天有人请吃;不会按时下班回家,基本上天天需要“加班”„„公家男人一般都有一官半职,大到高官,小到股级,时常穿梭于酒桌与各个圈子。

7.鲇鱼路径:鲇鱼被视为近些年最为诡异无常的台风。于是,“鲇鱼路径”就成了新的一个网络流行词,用以形容人生无常、人心莫测、风云变化以及一切出乎意料。你不知道明天,甚至是下一分钟,你的人生将会发生什么改变。你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尽量做好每一件事。人们希望生命是条直线,今天就可以看到明天的趋向。这是一种对不确定的恐惧,亦是一种试图把控未来和世界的欲望。

8.山寨婚姻:中国女人往往不嫁自己想嫁的男人,只嫁大家希望她嫁的男人。大家都说那个男人好她便认同。嫁人往往是“只选好的,不选合适的”,别人的婚姻看起来幸福,她只需照搬即可,拷贝别人的幸福,复制于自己的婚姻,这就叫“山寨婚姻”。不过,不根据自身的性格喜好,只简单按照物质条件来决定婚姻伴侣,往往有两种结果:一是维持表面的婚姻幸福,私下承受痛苦;二是以离婚结束。

9.富福利现象:眼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提供房补、半价专用房等。高端人才往往拥有更高的谋生本领,收入方面已经处于社会的中高端或者高端行列,这一富有者拥有更多福利的政策偏向引发网友质疑。有学者认为此举是将大量的公共资源向高端人士倾斜,甚至是变相的利益输送。况且,吸引企业及人才的重点在于优越的创业环境,比如政府机构的高效率、政策透明、优越的城市环境等等,而不是着眼于狭隘的个人利益。

10.办公室祥林嫂:她们的服装色调沉重单一,以黑灰蓝为主;她们似乎少年老成,饱尝人世的沧桑,眉头总是拧着;在她们眼中,公司的一切待遇都是不公平的,公司的领导都是对立的,工作中的同事都是愚蠢无能的„„她们对快乐不屑一顾,却从不吝啬使用尖酸刻薄的词语来指责他人,牢骚满腹,怒气冲天,是办公室祥林嫂们最显著的特征。

11.亚快乐:由“亚健康”衍生而来,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点麻木、不敏感,谈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你可能正在进入“亚快乐”状态。“亚快乐”的人多为都市白领,尤以女性居多。她们在职场上担着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压力,敏感柔弱的内心却更加缺乏安全感,在追求更高工作目标和渴望浪漫生活的矛盾中,身不由己,最终走进“亚快乐”的灰色地带。“亚快乐”是一种慢性焦虑情绪,是压力的变形表达,它不痛不痒,但也不可任其发展。最好的解 决方法就是培养多种兴趣,多点娱乐活动。

第三篇:认知语言学文化差异推理分析论文

一、语义联想的文化差异如:hebecameengagedtoIsabel。ThiswasnosurprisetoMrs。Bradeley,sincetheyhadbeeninseparableforyearsandoneknewthatIs—abelwasinlovewithhim。译成:他和伊沙贝尔订了婚,这件事布莱德蕾太太倒不诧异,因为两人耳鬓厮磨已有许多年,而且人们都知道伊沙贝尔爱他。(原文、译文引自张今的《文学翻译原理》P161)。文中inseparable译成“耳鬓厮磨”,首先是由主体认知的结构词汇部分提供inseparable的语义内涵:不可分离的。然后再由主体认知的结构逻辑部分按照原文

(1)他已同伊沙贝尔订婚,(2)他们俩在一起已多年,(3)人们知道伊沙贝尔爱他,这些前提来确定inseparable的语义引申和外延所指,从而达到对inseparable的正确的、透彻的理解:两人关系已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并将之作为推论汉译表达的前提,再由主体认知结构的百科知识:汉文化所描绘的“两人之耳与鬓互相接触比喻相爱之久”,如《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推论出inseparable的汉译表达为“耳鬓厮磨”比较传神。对于同一词汇的理解,不同民族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语义联想与推理,这种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中的障碍可以借助认知理论得以解决。

二、词汇空缺的英汉差异

这里谈的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如:hip—pie一词的翻译吧,因文化差异,汉语中无与之对等的词语,后定译为“嬉皮士”,其实是因为hippie是60年代美国独特产物,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头蓄披肩长发,身着奇装异服,沉湎于酗酒吸毒,根据这一文化语境,汉译时联系到汉语中的“嬉皮笑脸”,推论到“嬉皮”,然后产生“嬉皮士”。

三、词义冲突的文化差异

这里的冲突是指原语词语所的文化信息,与译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或相反。如“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短语的英译,就不能简单地译为“bourgeoisliberalization”这样一个对等语,而应先由主体认知的结构词汇部分提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语义内涵:“bourgeoisliberalization”,然后由主体认知的结构逻辑部分来确定它的语义引申和外延,再由主体认知结构的百科知识部分,即: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指一种背离正确思想的行为,有贬义;而西方文化中,“bourgeoisliberalization”是在反封建斗争起过积极作用的一种政治主张,是褒义的,由此推论出这一短语的英译表达应为“bourgeoisliberal—izationaimingatcapitalistrestoration”,这也是一个认知主体推理的过程。

四、语用涵义的文化差异

词汇的涵义是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表层的指称意义与深层的言内意义“表里不一”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一。如在译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时,有人将之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从字面上看,译句与原文形式对应,词义贴切,似乎无可挑剔,但由于译者没有从认知角度来进行思考推理,这种译法仅译出了句子的表层语义。其实根据主体认知的结构词汇部分和逻辑部分应推理出eatnofish和playsthegame应有更丰富的语义引申和外延所指,这是进一步推论汉译表达的前提,而后由主体结构的百科知识部分:“英国历史上新就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忠与新政。”可推理出eatnofish表示“忠诚”之意,而playsthegame汉译应为“为人正直”,所以此句的汉译该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五、民族心理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漫长的衍变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性格、情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心理模式和心理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差异会产生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的障碍。认知理论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有一例句: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如何翻译该句中的“胖了”是关键,依据认知理论和方法,当然可以如下推论得出最佳译文。首先由主题认知的结构词汇部分提供“胖了”的英文语义内涵“fatter”然后再由主体认知结构逻辑部分和百科知识部分的结合来确定:如果将此直译“fatter”,容易引起西方读者的误会和不解。中国人对于“说我胖了”容易理解因为这是中国人重逢时常用的寒暄语之一,“胖了”意思是“发福了”。而美国人不仅无此礼仪习惯,更担心害怕或是非常忌讳肥胖,很自然会把“说我胖了”误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一种提醒或告诫,由此推论出在英译时应增加一些释语,以求准确向西方人传达原句语义:Afterexchangingafewpoliteremarkswhenwemet,heobservedthatIlooked“fat”,andhavingmadethatcom—plimentaryremark,hestartedaviolentattackontherevolutionaries。由此可见,针对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的空白、冲突、寓意和联想的不一致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推理理论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帮助实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准确正常的交流沟通和语言移植活动。

第四篇:2013十大网络流行词英文版

2013十大网络流行词英文版,你会吗?

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说闹觉余、累觉不爱、火钳刘明、细思恐极、男默女泪、不约而同,这一串在2013年频繁出现的网络流行词用英语怎么说?来看看网友整理出来的中文以及英 文释义及例句:

2013十大网络流行词英文版:

1.不明觉厉

中文释义: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干什么,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英文:

1.I don't quite get it, but I think you are really terrific.2.I don't know what you said, but it seems you are great.2.十动然拒

中文释义:十分感动,然后拒绝。

英文:She was deeply moved but still rejected him.3.喜大普奔

中文释义: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英文:The news is so exhilarating that everyone is celebrating and spreading it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示例:告诉你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滨河路大塞车啊。Example: Here is the news for celebration: Binhe Road is completely jammed up.4.人艰不拆

中文释义: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英文:

1.Life is so hard that some lies are better not to be exposed.2.Life is so hard.Don't hurt me with the truth.5.说闹觉余

中文释义: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

英文:While the other people are having a good time taking and frolicking, I fell myself an unwelcome outsider.示例:她都没请我,听说请的都是高富帅、白富美,我自己去了,不是说闹觉余?Example: She didn't invite me.I hear that all those she invited are rich, pretty and posh.If I go uninvited, wouldn't I feel unwelcome?

6.累觉不爱

中文释义: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

英文:Too tired to love.示例:我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Example: I'm very tired.I don't think I can love again.7.火钳刘明

中文释义:“火前留名”,在这个帖子火之前,留下自己的名字。

英文:Leave a message/comment before it becomes a top/hot tweet.8.细思恐极

中文释义: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

英文:

1.When you think it over, you will feel horrible.2.When you think it over, it is horrible.9.男默女泪

中文释义: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

英文:

1.Men would stop talking and women would shed tears when they see this.2.This term is used in various contexts to express feelings of sympathy, sadness, surprise or awkwardness.示例:

A:昨天逛街看上了一件衣服,店员看了我几眼然后说,对不起,本店没有你可以穿的尺码。

I went shopping yesterday.When I wanted to buy a dress, the shop assistant looked me up and down, then said: “Sorry, we don't have your size in the shop.”

B:男默女泪。

My sympathy goes out to you.10.不约而同

中文释义:很久没有人约,而变成了同性恋。

英文:He becomes a gay(lesbian)after such a long time without dating.

第五篇: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监督

中国网络舆论的分析与引导

近期发生的众多社会事件中,我们总能听到来自网络的声音。从小悦悦事件里谴责路人,责问良知到郭美美事件中捍卫正义,探求真相,网络舆论似乎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事件的当事人,捍卫社会的良知与伦理。然而八毛钱事件和公务员打骂父母事件又充分暴露了网络舆论存在的集体理性缺失,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轻易做出与现实不符的评判,结果对事件当事双方都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因而初步看来,网络舆论的影响好坏不一,绝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其是非利弊,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舆论的定义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自古以来始终指人们对某些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与看法。而作为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重要分支,网络舆论相比传统舆论又因其形式而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三点:一是由于互联网实现了全国覆盖,网络舆论突破地域限制,事件中的舆论来源范围大幅增加,发生在广东某县城的事件可能会引发全国的关注与评论;二是由于网络的非接触性和非真实性,使人们参与评论无须对当事人承担道德责任,因而道德伦理制约束缚减弱,个人主观好恶影响增强,舆论导向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容易出现偏差;三是由于网络舆论主要依赖于网站或贴吧提供平台,而其规模又直接决定了对整体网络舆论导向的影响比重,故而主要网站或贴吧管理者掌握的审核权直接决定了网络舆论展现出来的最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左右网络舆论的方向,从而使网络舆论存在发表非公平性和主流导向的可控制性,使实际公众舆论与所谓的网络舆论间存在不一致。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这里我们做如下定义,将来源群众自发的言论或看法定义为民间舆论,而将政府出于有目的引导而发表的言论定义为官方舆论,并且我们所探讨的网络舆论是指针对社会问题的而非一般娱乐八卦之类的,并且主要由民间舆论和官方舆论两者构成,在后面我们会就两者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

诚然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技术支持,然而网络舆论内容和影响的形成却有着更多的社会学主因,为此我们首先将就网络中的民间舆论和官方舆论起因和现状从社会学角度分别进行探讨。

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是社会互动论,其突出强调了人是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生物,社会秩序和发展是人们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试图用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过程去解释社会现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去理解网络舆论中纷繁复杂的个人看法和态度。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自然会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思维和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而看到事件的不同侧面,形成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中,我们既能看到有网友对事件中死难者的同情与关注,也能看到有网友对事故起因和责任人的追问,对政府处理态度既有肯定赞赏的,也有质疑不满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思维方式决定了网络舆论中每个人都有自

己对事件的评判和看法,同时网络舆论特有的非接触性和虚拟性又有利于人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多样的网络舆论形成提供了丰富的个体看法作为来源。

社会学另一个重要视角社会冲突论则从宏观的角度给官方舆论的形成和主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释。社会冲突论强调社会不是一个均衡、和谐的有机体,各个部分就其基本关系来说是相互冲突的,社会秩序来源于强制与妥协。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一种,同样反映了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而历史上不乏有人运用舆论造成有利于已而不利于对方的形势,使舆论常常成为革命或**的先导。18世纪席卷欧洲的启蒙思想运动,19世纪和20世纪初输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以及其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是舆论对社会秩序和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故而统治阶层为了维护政治统治,保持社会稳定,必然需要对舆论进行控制,把握其发展方向。网络舆论中官方舆论很大程度上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利用其专政特权操控主流网站贴吧获取主导权,增加正面报道规避负面效应,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汶川地震事件中网络基调是为逝者祈福为灾区加油,从而有效地凝聚全国人心,减少天灾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恐慌。而对抗灾中地方政府作为的网络报道也多是亲临一线指挥,为抗灾不顾家的正面典型,而对玩忽职守、遇灾自保的官员讳莫如深,从而使网络舆论整体向有利于巩固政府在群众中的正面形象的方向发展,避免激起民愤引发**。故而网络舆论中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的地位不平等性恰在一定程度上恰是各个部分强制与妥协造成的。

然而我们也能看到呈现在网上的民间舆论和官方舆论并不总是格格不入,相去甚远的,在很多时候还是相一致的,这一点恰好能佐证社会功能论的看法。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秩序来源于各社会部分功能上的耦合。同样是汶川地震事件,尽管民间舆论中存在批评政府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和揭露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的声音,但主流的还是与官方舆论相一致,很多网友都是自发地在个人空间和博客上以各种方式表示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褒多于贬。因为从互动论来说,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并不总是对抗,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官方舆论能够及时权威地发布损失程度和救灾进展,而民间舆论也能使政府了解人民的疑虑,及时给出解释、消除误解,从而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减少灾难影响,保持社会稳定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网络中民间舆论和官方舆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两者都是网络舆论不可偏废的部分。

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好的方面必然也会有不良的一面。网络舆论也是如此,它的存在自然也会对社会的运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社会学的同学考虑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尽量实现正面效益最大化和负面效益的最小化。当然在此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下网络舆论对社会究竟存在哪些影响。

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网络舆论使公众对事件的看法更加自主多元,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舆论力量。在网络舆论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事件的信息渠道非常有限,从最早的口耳相传,到近代报纸和广播的出现,人们始终无法直击事件本身而只能从他人或有关媒体处了解事件的概况。而这些媒介要么存在先入为主的主观倾向,要么容易被人操控歪曲真相。再加上传统舆论传播渠道在空间上的局限,人们要么难以了解事件真相要么甚至根本不知道事件的发生,因而传统舆论存在参与度小、单向灌输以及易于操控等局限。这样的局面直到网络舆论的出现才被打破。网络舆论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使评论来源大大扩展,通过比较各方对事件的描述有利于所有人都可以对事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传统舆论中,分散在各地的人们往往只能被动选择接受舆论看法或不接受,却很难对主流舆论产生影响。而网络舆论真正实现了个体与舆论之间的双向互动,人们既可以认同主流舆论,也可以向全体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找共鸣,从而对主流舆论发起挑战。当然最具意义的一点是传统媒介对舆论的绝对操控被打破,尽管官方舆论仍在主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然而其始终无法完全覆盖其他不同的声音。尽管应该承认这些舆论中有些是错误反动的,但不一样的舆论至少有利于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对主流舆论持理性批判态度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从而使网络舆论成为相对独立的力量而存在。从对三鹿事件持续关注使真相水落石出到最近对保障校车安全的舆论呼声促成校车安全条例的制订,从我爸是李刚中一边倒的舆论迫使其道歉到对山西公务员第一名被拒事件的关注促成当地领导被追责……众多事件说明了相对独立的网络舆论对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必须认真对待并正确引导鼓励的。

正如网络舆论对众多事件产生越发重要的影响,其为政府同样提供了新机遇来促成其更好地保持与群众的有效联系。首先网络舆论因其非接触、非实名和覆盖广等特点,使其舆论最大程度上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关注方向,从而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很好地了解群众真实想法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不少中央机构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建立门户网站,设立社情论坛,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听取百姓呼声,了解人民愿望,从而及时作出相关决策处置在前,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其次网络舆论对政府作为往往也会格外关注,直接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前不久三公经费的公开过程中,网上公众对各部委公布数字的质疑以及对迟迟未公开部门的不满都在无意中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这表明网络舆论相比传统的上访和写信往往更加方便可行,从而使监督权有了更可操作的方式,从而能对政府提高效率、廉洁奉公进行有效鞭策,从财政收支公开到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等政府举动都是对这种监督的回应。最后网络舆论中形成的官方舆论也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在过去,官方言论总是给人以严肃刻板、不近人情的印象,虽然保证了言论的准确性但难免使群众与政府间产生距离感。网络舆论相对宽松的文字格式要求则为政府摆脱公文束缚,以更加家常亲民的方式进行交流提供了可能,在不少的政府官方网站的论坛中,“大叔”、“小伙子”等日常称呼已经屡见不鲜,而“我们会很快答复,谢谢你的意见”也已取代了

“请联系XX部门代为答复”的固定模板。正是通过这样网络提供的这种更为自由随意的方式,官方舆论才能更加自然地引导整个社会舆论走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也才能更好地由对立走向亲密,由猜疑走向理解,大大减少维稳成本,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

社会上认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而参与网络舆论对人的社会化尤其是政治社会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我们广大学生,通过浏览网上评论可以认识他人是如何看待某一事件,在批判比较众人的看法过程中,他们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会被我们尝试模仿并付诸实践,并在多次与实际情况和大众舆论相参照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有助于政治参与能力的养成。并且网络的虚拟性又保证了我们在锻炼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身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从社会互动论的微观视角来说,一个个具备基本政治修养的公民正是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参与一定的网络舆论实践,我们或许才能更好地正确行使我们的政治权力,履行政治义务,推动自身社会化的完成。

当然以上诸多正面影响都是建立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的前提下。然而事实也证明,网络舆论也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的导火索。例如在新疆七五事件中,某位未被玩具厂录用的员工捏造了一篇名为《旭日真垃圾》的帖子杜撰出了旭日玩具厂五名新疆人强暴两名少女的事件,而正是这篇帖子,激起了厂内对于新疆人的敌视情绪,最终导致了斗殴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说韶关旭日玩具厂的斗殴事件是一篇不负责任的帖子引起的,而随后该事件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和引发的争论则直接导致了远在西北新疆地区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一篇帖子以及其背后的网络舆论威力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这便是网络的虚拟身份和全面覆盖带来的不良影响。尽管虚拟身份对于我们学生有利于大胆参与事件评论锻炼能力,但同样也会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传播虚假消息误导群众,操控网络舆论走向,激发社会各种矛盾,对社会造成直接现实性的破坏。然而网络舆论走向错误除了一些不法分子的阴谋利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与广大群众在网络上表现出的集体无意识有关,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人云亦云。因为目前拥有独立理性思维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某些所谓“权威”面前往往会放弃自我判断而选择依附。在日本3·11大地震后,网上突然有人称吃加碘食盐可以有效避免核辐射,成功利用了人们对核泄漏的恐惧操纵舆论走向,引发了荒诞的抢盐**,最后还是在政府请核专家出面澄清并作出承诺后方才制止。然而学生发现,在这次抢盐大军中并不缺乏高教育水平的人群,然而在强大的网络舆论面前他们也失去了起码的判断盲从了主流,可见网络舆论中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之大。由此可知,当网络舆论失去理性判断能力后必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其重大的危害。

正是出于对网络舆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顾虑,政府往往会加强官方舆论引导而对民间舆论多少加以限制。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分寸失当,操控

过严,结果事与愿违,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比如在网站留言和论坛帖子审核中只通过正面歌颂的言论而对反应负面问题的言论则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由予以屏蔽,给人营造一种政府受群众热烈拥护,完美无缺的假象。更有甚者,有的政府官员甚至向媒体记者提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质问,直接导致了群众与政府的对立。上述粗暴的引导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而只是会最终被人披露揭发,使政府处境更为尴尬。创新社会管理,绝不是对网络舆论加以这种不分良莠的粗暴管理。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而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也正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通过对社会学的浅显涉及,学生心中认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关社会群体和组织共同努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也绝不仅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的义务。为此,学生认为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实为一项多方参与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学生认为政府在这过程中需要始终发挥主导作用,但绝不仅是指被动监管,而更多是要主动引导。以往动辄查封论坛、追查来源的措施显然不可取,这样既会侵犯群众的言论自由权和批评监督权属违法行为,又容易显得政府心中有鬼加剧信任危机。为此,学生认为政府应转变传统刁民思维,适当放宽对网络舆论的限制,将其视为反思自身行政得失的一面镜子,从而有效地提升政府形象、化解信任危机。例如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上直面广大网友,回答有关问题的举动在网络舆论中就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为政府形象加分不少。其次政府也必须利用其掌握的主流网站和论坛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运用官方舆论来回应有关质疑,反驳各种谣言,而不要等到网上质疑声一片时才出面解释。从一系列矿难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网上官方舆论发布越是及时,人们对其就相对越是信任,反之则越发失去引导作用。当然我们也需要加强有关网络舆论的立法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公民合理权利,同时另一方面也能为打击意图破坏、故意滋事的不法分子提供法律依据。总之,对于网络舆论政府是宜导不宜堵。

同时作为网络舆论兴起的直接受益者,广大群众同样需要以实际行动来维持其正常的秩序。一方面群众需要保持理性,在众多舆论中注意比较甄别,在难以判断时要倾向于官方舆论的说法;另一方面群众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出现个人主观臆造和言论受情绪冲动影响的情况。而要站在客观立场依托事实发表看法。除此之外,一个比较成功的做法就是由非政府的相关人士组成辟谣小组参与帖子留言的审核。新浪微博辟谣小组就是不带官方色彩,对网络上流传较广的帖子进行审核,对发现的谣言及时考证并予以揭示真相。由第三方出面辟谣实现了民间舆论和官方舆论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及时遏制谣言的传播,纠正网络舆论的错误走向,同时又使政府监督退居二线,减少直接干预可能带来的猜忌,也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辨别谣言,提升甄别

能力。当然目前这种形式的辟谣小组规模尚小,但学生认为这应当成为群众自发维护网络舆论秩序的有效办法加以推广。因而,在推动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中,广大群众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说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主要媒介对舆论操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像电视、广播、报纸等不在对人们的看法产生影响。因而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我们虚拟网络中采取措施,同样也可以借助这些传统媒体在现实世界里加以影响。虽然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较广播、电视更快更广,但人们往往还是会习惯关注报纸电视上的看法作为参考。为此,官方舆论不仅应当出现在门户网站上,同时也应当在报纸和电视中有所体现。例如在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中,政府除了在网络上第一时间通报损失情况,确定事件性质外,还在电视和报纸上及时跟进,深度报道:在报纸上我们能看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对事件的态度,而电视上则专门播放事件纪录片以真实的镜头给人以直观的印象。随后在网络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舆论的主流都一致谴责暴力事件的发生,而这种正确的走向正是有着来自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全面客观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实现网络舆论的良性运行,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中的作用与影响。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启迪民智、交流看法、督促政府,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用得不好同样也会导致思想混乱、谣言四起、政局不稳,造成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破坏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路线。然而尽管仍然处于初期尚不成熟,网络舆论毕竟是时代孕育的新事物。为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对其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决不是如何加以控制并遏制。或许唯有摆正这种心态,网络舆论才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良性发展吧。以上是我对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的一点分析和看法,学生不才,文中多有偏颇之处,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指正。

下载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道德问题探析论文

    在互联网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网络道德问题也受到了高度关注。网络道德问题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产物,对人、社会都有着重大影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网络道德问题会给人们的......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 肖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 忻州034000)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

    辩论:网络流行词不该进入高考

    实在是找不到支持你们的帖子了,一下是给你们的一些注意要点(仅是个人观点) 1. 不要说因为阅卷老师因年龄过大读不懂网络流行词而禁止网络流行词进入作文,因为他们会说这是老师与......

    2014网络流行热词汇集1

    2014网络流行热词汇集 1、人艰不拆 表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其中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

    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厌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厌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目前,厌学问题一直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难题之一。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针对青少年厌......

    教学管理视角下大学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一、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本科教学管理体制缺陷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作为协调高校本部同学院关系之间的准则,在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制......

    食品安全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处置探究

    食品安全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处置探究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由网络媒体、网民等主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转载和评论,并在民众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食......

    慎独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范文合集

    慎独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慎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而流长,古老而风韵犹存。本文以“慎独”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