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推荐5篇)

时间:2019-11-03 12: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

第一篇: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

前言

服务业是我国发展较快的产业,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逐渐受到重视。服务业标准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是服务业标准化的基础。由于服务业涉及面广、结构复杂,导致服务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也相对困难。下面从产业社会功能的角度理清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服务业的结构,并结合标准体系的要求,研究服务标准体系。

1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服务业一般定义为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实际应用中常与第三产业等同。服务业是在农业和工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将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产业。

对我国行业的分类,属于服务业的有: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A农、林、牧、渔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中属于服务业的部分。可见服务业不是单独的某个行业,而是交织在各个行业中,在大部分行业中都能看到服务业的影子。

近年来,服务业的产值在GDP的比重也逐渐提升,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赶上了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做了近一半的贡献。

根据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到2008年末,在上海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单位41.7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31.3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75.1%;在湖南省共有产业活动单位33.15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25.44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76.7%,有个体经营户289.95万户,其中第三产业个体户235.16万户,占全部个体户数的比重的81.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产业活动单位13.97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12.61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90.2%,有个体经营户67.11万户,其中第三产业个体户63.06万户,占全部个体户数的比重的94%。从上面数据看出,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数量占所有单位总数的大部分,如果将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看成服务型单位,这个比例还将升高。

2服务业的功能分析和发展趋势

各个产业在社会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只是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是由于生产力、科技原因,食物的短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产业,因此农业等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那些简单的手工制造业、小商业已经存在,只是发展程度不高;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农业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存,生产生活物资的短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社会迎来了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产业的生产力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即生产出的产品够用、建造出的房子够住、修建出的公共设施趋于完善。为了保持社会功能的完整性和闭合性,这时社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运输、销售才能到达使用者手中;设施设备建造出来后,需要有专业的服务来维持其运行;房子修建好后,需要有水、电、煤气供给,物业管理,公共配套服务,才能正常居住;公共事业,如公交、教育、通信、广播、医疗、美容美发等需要持续服务,才能正常运转。这时需要服务业维持社会运行。

二是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节。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不是由于生产力正真过剩,而是由于社会生产的不协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而导致的经济现象。经济信息反馈与分析、经济调控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因此需要信息产业、咨询产业、金融产业等服务业对经济进行合理调节。

满足上述需求后,能够使社会的功能完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神经系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社会的循环系统,商务服务、以及各种公共服务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金融服务成为了社会内分泌调节系统。服务业是社会的“软”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社会在经济上的功能才具有系统性。

相对于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重要性常常被弱化,因为农业和工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农业和工业的落后,人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农业和工业上,以保证人们的生存需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转移。而发展服务业是完善社会功能必经途径,能够使得社会运转得更加顺畅,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将会逐渐提升。

3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

服务业随着其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

(1)服务业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业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生产服务已经成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物流服务、生产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服务已深入生活,如社区服务、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社会如果离开服务业,生产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服务业的项目趋于专业化。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事业也趋于专业,需要有相配套的专业服务进行支撑与保障。如电子商务、增值电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地理信息、动漫游戏、检验检测、气象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其专业性不断增强。

(3)服务业的整体趋于系统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越来越系统化。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涉及的售前服务、售后服务、物流服务、网络支付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是有机结合的,成为服务体系。服务业不是孤立的产业,其内部的结构将越来越明晰,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4)服务业的趋于产业化。随着服务业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其规模也日渐扩大,导致了服务业的产业化。某些服务行业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企业,大型的服务型公司也相继涌现,竞争也日趋激烈。例如金融服务业中,各大国有银行的业务量不断攀升,民资银行也逐步进入金融业,金融服务产业竞争规范化,发展区域完善;快递业出现了几大快递公司,用户量逐渐扩大,竞争也比较激烈,形成了快递产业。

服务业出现的这些特点,说明其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其社会功能也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迎来了服务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发展的重心向服务业倾斜,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下面就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4服务标准化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制约。

服务对象的感受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问题成为服务业中矛盾突出的点。很多顾客缴费后得不到相应的服务,或者由于服务效率不高,顾客排队等待时间长而导致服务体验下降,或者由于服务标准不明确导致现场混乱,或者由于服务态度问题发生矛盾。这些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机关行政单位的服务态度恶劣的问题,旅游行社和导游宰客现象,通信服务中骚扰信息问题,航班服务不达标等。服务质量问题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障碍。

服务效率低下是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规模不断增大,对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服务业的效率普遍达不到要求,各种排队等待服务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医疗卫生服务,银行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等,而且滋生了类似“黄牛党”的排队倒票等非法业务,服务效率不高是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之一。

服务标准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解决服务业中出现矛盾的新方法。服务业标准化的作用有:

(1)制定服务评价准则,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业通过制定服务评价体系,对服务提供者进行打分,衡量服务质量的好坏。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客观地判断服务好坏,从而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得服务业的竞争更加合理,以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服务标准化还有利于服务业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对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服务业良性发展。

(2)获得服务最佳秩序,提高服务效率。服务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流程,减小服务双方的沟通障碍,提高服务效率。

(3)建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奠定服务自动化的基础。如果一个行为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可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流水作业线,采用自动处理技术,以减小劳动强度。标准化是服务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

(4)提升服务业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功能的完善,标准化能提升服务业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于在服务业中的显著作用,标准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受到了政府、企业等部门的重视。在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服务标准化试点,例如旅游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等。通过标准化试点带动地区服务标准化的发展也成为了标准化的一种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服务标准化将会成为以后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5服务业的标准体系

根据功能建立不同的标准子体系,标准子体系应该涵盖服务业的各个子行业,如信息、运输、商务、公共服务、金融等各个服务行业,完善标准体系才能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标准体系一起构成闭环标准系统。

二是从服务业的微观企业角度。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以完成某项服务为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和流程,完成这项任务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应首先确定目标和任务,然后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设置好服务流程,最后引导消费者完成服务,例如医疗服务,以将病人治好为目标,以为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为任务,设置好各个科室,制定挂号、排队、门诊、治疗、结算、转院、出院等服务流程,由导诊机构或人员引导病人完成医疗服务。

服务标准体系应从系统的角度,覆盖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前准备、服务引导、服务流程、服务完成、服务质量、服务评价、服务改进等。应尽可能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差异,考虑到每个细节,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服务业标准体系是服务标准化的基础。完整、闭合的标准体系能够引导服务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是服务业的宏观社会角度。各个产业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发挥作用。社会的系统性就要求各个产业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以维持整个系统的存在。第一产业是农、林、牧、副、渔,是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的产业,即提供粮食、原始生产生活资料;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等,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产品,是形成社会硬件设施的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是维持和调节社会运转的产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应该适应服务业的社会功能,从完整性出发,服务业标准体系应该分类合理。

结语

本文认为服务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起到维持和调节社会运转的作用,能够与第一、第二产业一起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系统。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特点需要标准化,应根据服务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以促进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篇: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本文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建立现代城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O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2)一04—023—0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素产生相当大的聚集效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窗口行业的服务业,其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

设施和企业服务设施构成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的浪潮中,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建立服务业体系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服务业的增长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

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文化服务业不仅在提高消费者文化品位和欣赏

水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

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是加快转变芜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

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拓展了文化的传播路径。②

二、芜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培育经济增长亮点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

之间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服务业的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创新芜湖、和谐芜湖、优美芜湖、幸福芜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

体系,必然会对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性活动,许多行业对政

府的依赖性较强,亟待建立完善服务业的自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支撑。

发展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性较为明显。近年

来,芜湖市服务业总量虽呈逐年增加之势,但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转变,服务业

仍是流通主导型,服务业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业、商贸批发业、交通运输业仍占服务业增量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在于现

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社会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等

发展相对滞后。

(三)服务业行业垄断性强、政策性壁垒与

歧视并存。科教文卫体、金融保险、通信、网络传媒、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严格的市场准

人制度和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的保护下处于政

策性垄断经营状态,致使投资主体难以实现多元化。④垄断经营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内部缺 乏竞争意识,服务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由此形

成了服务水不高、服务价格较高、竞争力不强的不良局面。

(四)知识资源短缺、服务业人才不足。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知识型服务El渐成为

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创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而知识资源的短缺和 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芜湖现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只能满足通用人才的培育需求,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涉外法律、文博会展等专业,高精尖人才仍需大量引进。芜湖市大部分科研单位对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科研力量有待整合。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萌芽分散状态成为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

村服务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目标定位不明

确,档次不高、效率低下,龙头企业严重不足,辐射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乏力,尚未建立知名

农副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体系,企业经营运作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现有农村服务业经营项目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科技含量高、文化元素多的现代服务业缺乏

三、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编制芜湖市服务

业发展规划。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芜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服务

业发展规划,敲定体现芜湖地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争取多

渠道资金支持,打造重大服务业发展项目,以

项目助推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增强城市服务支撑能力。完善服务业市场运作机制,健全物流、商贸、金融、房地

产、中介等市场基本要素,发挥市场优势。坚

持“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提高服务

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

力度,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业运行效率。加快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和要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开发城市功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

软硬环境支持。⑨

(三)完善城市服务市场体系。实现物流业投资多元化,构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加快银行商业化改制步伐,推进金融创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增加信

息服务业投入,加快信息服务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宏

观引导。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引入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贸流通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加快培育房地产市

场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发展。

(四)提高城市服务保障强度。完善行业管

理、行为监管、质量管理和宏观调控措施,促

进服务业有序发展。建立服务企业诚信评价体

系,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为服务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增强行业协会的民

问色彩,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发展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五)升级城市服务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

政策,运用市场杠杆撬动服务业价格机制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

务业。抢占创新人才制高点,激活城市创新系

统。培育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主体,促

进服务企业创新。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

集团化、租赁化管理。鼓励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全面综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六)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商贸流通服务业:努力把芜湖建成皖江 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中心,实现流通现代化。重点规划建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

区物流园区、芜湖港物流园区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将芜湖打造成安徽省综合物流中心、长江流域最具产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中

心以及长三角大物流体系的中心之一。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

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

场。整合各类商品市场资源,打造一批辐射功

能强大的大型批发市场。

2、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改善金融环境,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融资机构。加快引进保险经营机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

化。大力发展担保业,不断完善金融电子化服务网络,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形成住房供应结构多元化局面,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扶持房地产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市

场,完善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和消费。

3、生产性服务业:拟定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

健康发展。利用芜湖高校园区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生产制造企业专业

分工精细化,创新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实现低碳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拓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建立“数字芜湖”框架体系,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构建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培育本土知名软件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

企业,建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

4、旅游业: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鼓励旅游企业重

组,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步伐。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高校科普旅游、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销芜湖山水、自然与人文精神。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将文化内涵渗透到旅游商品开发的每一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内驱力。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其文化品位,力争实现一景一特色、一地一产品。加强相关产业联动,推进区域旅游互动;优化旅游环境,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美化“芜湖十景”的自然人文

景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滨江山水园林城

市添加旅游经济推力。

5、教育和文化产业: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夯实职教基础,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支持在芜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音像出版、报业集团、铁画艺术、动漫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会

展业品牌化工程,推进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中国铁画博物馆、历史文物博物馆、星光灿烂

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音响软件数码城等项目品牌化建设,引导文化消费,形成芜湖特色

和城市气派的教育文化强市。

6、中介服务业:放宽中介服务业准入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法律

咨询、保险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行业

和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

务,形成运行规范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实现

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为其独立、客观、公正执

业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内引外联、购并重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介咨询机构向规模化、专

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促进中介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7、总部经济:在中心城区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

户芜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土

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投资

办厂、入股、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

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不

断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

8、农村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服务业

框架和运行机制。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县域发展支撑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

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9、现代会展业: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

动、市场介入,大力发展多层面、高档次、强

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努力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博览交易会办成具有国内影响的品牌会展。把

中国(芜湖)医药及医疗器械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中国(芜湖)青少年文体生

活用品博览交易会、安徽人才交流大会、高校

招生皖江地区咨询会、芜湖房地产博览交易会

等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精品会展。整合展馆资

源,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提高展览的组织策划水平,推动芜湖市会

展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10、家政服务业:成立专门机构,引领家 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家政服务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

老服务和病患陪护。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家政服务企业,培育家政服务市场。

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政服务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

和职业介绍服务。积极发展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四、结语

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芜湖经济社

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芜湖市服务业体

系建设、芜湖市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一轮城市开发

将促使城乡消费环境的改善,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展了芜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相信,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芜湖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市的服务业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芜湖市的服务业发展一定会有骄人的表现。

④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7.⑤T.Hill,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of Income andWealthSeries,1997,102.⑥Peter W.Daniels.Service industries:growth and location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3.⑦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

.London:Macmillian,1940,75.注释:

①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5.

②曹波.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

理学院,2006,56.

③韩卫民.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

学,2009,81.

Research Oil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

y System in Wuhu City

LU0 Xian.kui

(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hui Wuhu 24 1 00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

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ity.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under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thought,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problems in

service industry,points ou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

in Wuhu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m service industry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uhu

city S government in macroscopical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Wuhu city;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research

(责任编辑:王幡)

第三篇: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发挥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培育服务品牌,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国标委农联[2007]7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以建立和实施服务业标准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顾客满意度高为目标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 试点分为国家级试点和省级试点。国家级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和管理,并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省级试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和管理,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国家级试点原则上应在省级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建设。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业务指导,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相关工作的协调。

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试点申请的受理和推荐,开展服务性组织建立标准体系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与指导,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组织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复查。

第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积极争取所在地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并会同发展和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试点建设工作。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应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承担单位,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视情况可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五条 本细则适用于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建设工作,省级试点建设可参考执行。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六条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企业为主,有序实施”的模式进行推进。

第七条 推进试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标准的制定与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服务标准的制— 2 — 定过程和实际内容要体现行业特点,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内容及时更新。

(二)标准的实施与规范行业行为相结合。服务标准的实施过程要立足于规范服务业行为,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维护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相结合。推广实施服务标准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修订标准、改进实施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化效果。

(四)试点效果与创建服务品牌相结合。将创建服务品牌作为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引导服务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 试点的条件、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试点单位可以是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服务行业、服务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及区域性综合服务机构(以下分别简称试点企业、试点行业、试点区域)。

第九条 试点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诚信守法,企业三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事故,未受到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部门的通报、处分和媒体曝光。

(三)服务能够体现行业特色,对其他行业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排名位于本地区同行业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五)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设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最高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

第十条 试点行业和试点区域

(一)所在地政府重视标准化工作,能够为试点提供政策、资金及其他支持。

(二)开展试点的行业应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例。

(三)试点行业和试点区域应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作为组织实施部门。

(四)试点行业和试点区域内的主要服务企业应当自愿参与,参与试点的企业数不得少于本行业或本区域内服务企业总数的50%。

第十一条 试点申请由服务性组织/区域自愿提出,填写《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申请表》(见附件1)、《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见附件2)、实施方案,并经试点承担单位、保证单位、参加单位及管理单位盖章后上报。

第十二条 试点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4 — 负责受理。受理单位应在接到申请后的10日内完成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与第九条和第十条要求的符合性进行审核。

第十三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发展和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并汇总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后下达。

第四章 试点工作的实施

第十四条 试点工作主要目标:

(一)试点单位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应有标准可依,标准齐全。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与本行业、本单位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应得到有效实施,实施率达到90%;

(三)试点单位的服务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服务行为规范,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四)形成具有行业特点与优势的服务品牌。

第十五条 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试点单位应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试点工作的规划计划、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协调部门分工,分解目标和任务,督促任务落实;

— 5 — 组织标准的宣传培训,开展标准的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总结各阶段工作。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试点单位应根据服务提供的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应在组织内部有效运行;

2、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试点单位应围绕顾客需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定标准化对象。搜集并采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法律法规;若无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制定企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时,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试点单位应有计划地对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标准化基本理论和标准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服务业标准化意识;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相关标准的宣传与培训,使全员了解、熟悉并掌握标准要求,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4、组织标准实施。试点单位应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得到实施,尤其是服务提供过程每个环节的标准均应制定实施方法和措施,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5、开展标准实施评价。试点单位应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

6、制定持续改进措施。试点单位应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在不断完善标准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7、创建行业品牌。试点单位应积极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争创本行业服务品牌。

第五章 试点的评估

第十六条 试点的评估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试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省发展和改革委及相关部门参加。评估工作可适时邀请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并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十七条 试点工作一般为2年,标准体系应运行半年以上方可申请评估。试点期满前3个月,试点单位应按照试点任务书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计分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逐级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评估申请,并填报《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申请表》(见附件3)。

第十八条 试点单位试点期间如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或受过通报批评、处分、媒体曝光的,将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 根据需要,可成立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组由

— 7 — 标准化、有关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成员一般为3-5人。专家的选取应主要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的专家库。

第二十条 评估组依据评估计分表对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并根据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核评估程序:

(一)宣布评估组成员、评估程序及有关事宜;

(二)评估组听取试点单位工作汇报;

(三)查阅必备的文件、记录、标准文本等资料;

(四)考核服务现场;

(五)随机调查消费者满意程度;

(六)依据评估计分表进行测评;

(七)形成考核评估结论;

(八)评估组向试点单位通报评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评估组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试点评估报告(见附件4)。评估得分达到80分以上的试点为合格。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和申请材料,确定并公布对试点评估的结果。对未通过评估的试点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对通过评估的试点单位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 8 — 通过评估的国家级试点单位发放“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第六章 试点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试点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当地发展和改革委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指导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服务标准的实施,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发展和改革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总结服务业标准化成功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加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成果的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服务业标准化意识。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发展和改革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对试点合格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将限期整改或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可视情节作出书面警告、通报批评或撤销证书的处理。证书被撤销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专家库。专家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标准化工作5年

— 9 — 以上;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审能力。

第七章 试点的复查

第三十条 复查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复查对象为已获得“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证书且有效期届满的单位。

第三十二条 复查工作应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并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十三条 “服务标准化单位”证书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试点单位可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复查申请,并提交《服务标准化单位复查自检报告》(见附件5)和《服务标准化单位复查申请表》(见附件6)。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区域内提交申请的试点单位进行复查,并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个月内组织专家完成复查工作。

第三十五条 复查期间如申请单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标准化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则停止复查工作;如申请单位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则停止复查工作并通报批评。

第三十六条 参与复查工作的有关人员如有违规行为,将取— 10 — 消其参与复查工作资格,并通报相关单位。

第三十七条 复查工作在进行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复查专家组。复查专家组应由标准化、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成员人数一般为2~3名,在申请单位复查时间一般为1~2天。

(二)复查申请材料评价。专家组对申请单位复查申请材料依据相关标准和文件进行评价。

(三)现场复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专家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复查。主要包括对标准体系文件的审查及现场抽查两个方面内容。专家组对申请单位建立标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标准化工作情况予以审查。可采取查阅相关文件、记录、向相关人员提问等方式进行。对不合格项及有关问题做好现场记录,填写评分表。

(四)形成复查结论。专家组根据现场审核结果,集体讨论后,提出结论意见,并就有关问题与被复查单位沟通。

第三十八条 复查工作完成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将列入国家试点的《服务标准化单位复查自检报告》、《服务标准化单位复查申请表》和《服务标准化单位复查报告》(见附件7)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九条 经复查合格的试点单位,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换发“服务标准化单位”证书。

第四篇:萧山区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萧山区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本规划根据《杭州市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以及萧山区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实施为主线,明确萧山区今后五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优化服务市场、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区”,引领我区特色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标准和技术支撑。

一、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区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两轮驱动”的战略格局。在经济、城市、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萧山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地制造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强化等提供优越的内部条件;杭州跨江发展和举办休博会等带来良好的外部契机。在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初显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服务业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服务业标准推广实施率不高,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服务业标准化人才比较缺乏,各部门共同协调推进标准化的机制不够健全,全社会服务业标准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优化社会服务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快服务业标准推广实施,借力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规范服务业经营管理,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准,培育服务业品牌,引领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民生优先、统筹兼顾

坚持“人本”理念,优先推进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加快社会关注、行业急需的服务业标准化进程。同时兼顾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实现我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政府推动、企业主导

以政府宏观统筹为导向,引导公共财政支持服务业标准创新,包括人才培养、公共信息库建设、参与标准化工作相关活动等;标准化主管部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协调相关行业部门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促进以标准为纽带的高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3、典型引路、逐步推进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引导全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坚持循序渐进,为萧山的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制定稳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标准化战略推进工作的阶段性目标。根据萧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确定的服务业发展重点方向,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在旅游、商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重点服务业领域开展试点,积累经验,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落户我区,稳步推进全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三、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加快服务业地方标准的研制,深入开展服务业标准化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着力提升重点领域服务业标准化水平,逐步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服务标准体系。大力营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氛围,建立适应萧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体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以下目标:

基本建立覆盖全区重点发展领域的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市级以上试点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试点项目1个);开展服务业品牌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区级以上服务业名牌15个。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

充分利用萧山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将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扩大标准化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围绕旅游、商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收集、梳理与此相关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围绕我区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发展特点,提出地方标准的研制计划,逐步建立以国际标准为标杆、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与萧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

2、加快服务业标准推广实施

配合萧山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导向和集聚区建设,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率先在旅游、商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到其他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支持服务业标准化模式复制和连锁经营,充分发挥标准化试点示范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在标准化试点实施过程中,鼓励试点项目的承担单位在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管理全过程贯彻实施各级各类标准,探索服务标准实施的新机制、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应用,促进产业提升,引领产业发展。

3、借力省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借助省市完善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提升现有标准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提供全面快捷的标准信息技术支持。充分发挥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培育和发展标准中介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标准查询、标准研制、标准实施、标准推广等多位一体的咨询服务。探索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设立标准论坛讨论专区,专家答疑专区,形成信息互动、多渠道反馈及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标准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动态信息,提高服务业标准化整体水平。

4、加强标准自主创新

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立足我区实际,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和服务成果标准化的互动机制。建立有效的服务业创新与标准化信息沟通渠道,搭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多方参与的服务业专利成果标准化转移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引导标准化体系和服务业体系的有机融合,逐步实现标准化与服务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

5、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

加大对服务业品牌的培育,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服务业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不断夯实标准化基础,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服务业名牌培育发展的机制体制,整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名牌创建工作,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9〕6号)规定执行,逐步建立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市场评价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监督为保障的服务业名牌推进和评价机制。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业名牌,形成一批影响大、质量好、消费者认可的服务业品牌,促进我区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对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萧山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行业牵头主管部门为办公室成员,负责落实服务业标准化发展重点和项目实施,履行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职能。各镇(街)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将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分工负责和协调互动的工作模式,确保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

(二)优化政策扶持。按照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服务业标准化经费筹措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业各牵头主管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鼓励大型服务性企业集团开展国家、省、市、区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试点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国家、行业、地方和联盟标准的制修订,表彰在标准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委员会、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启动和深入开展。

(三)强化人才队伍。以培训宣贯为手段,以服务优先为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举办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国家标准宣贯培训、标准编写业务知识培训等,培养标准化专兼职基础人才。同时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标准化专业人才,充实标准化专家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智囊团”的作用。形成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又了解行业情况的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核心力量,有效地为提升服务质量标准水平,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四)开展宣传交流。加强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服务业标准化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广泛联系的、双向互动的服务业标准化交流学习传播平台;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活动,策划周期性、品牌性的服务业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推动标准化意识进入社会主流意识,营造重视标准化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殡葬服务业研究

殡葬服务业行业研究

一、殡葬服务产业链

目前,中国的殡葬服务业主要分为殡仪服务、火化服务、葬礼服务。其中,火化服务由政府机构提供,定价收到严格控制。殡仪服务包括遗体处理、搬运及化妆、灵堂出租等业务。葬礼服务包括墓地和纪念碑销售等。中国虽然没有严文规定殡仪馆不可以民营,但目前为止,殡仪馆基本以国营为主,特别是附带火化设施的殡仪馆。公墓市场虽然相对开放,经营者只要是合规取得土地,而且有资金与能力,就可以建造公墓,但目前公墓超过半数为国家经营。

二、收入增长前景可期

来自于Euromonitor 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殡葬市场金额估计已经达到 530 亿元。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收入增长而且墓地供应不足等因素推动下,2013-2017 年中国殡葬市场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7%。其中葬礼服务是殡葬价值链中最大的一部分,2012 年市场规模为 262亿元,占据 56.2%的市场份额。2008年至 2012 年,墓地服务复合增长率为 14%,预计未来五年,墓地服务将按照 17.9%复合增长率更快增长,2017 年将占据行业的 58.7%。殡仪服务子行业增长仅次于墓地服务,2012 年市场规模为 69 亿元,占 2012 年总产值的 14.9%,2008 至 2012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2.9%。

三、行业严格管制,进入壁垒高

国内殡葬行业受到民政部的严格管制。实施牌照制度、土地供应有限使得殡葬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另外,土地供应有限加上对地面墓址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剧了墓价的高涨,且预期墓价将继续上涨。

牌照制度:殡仪服务市场主要由与政府有关的机构所垄断,与存在政府背景的殡仪机构相比,私有企业在获得政府批准和注册方面的程序更为复杂。

土地供应有限:用于墓地的土地供应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使用申请必须得到多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民政部的批准。

四、重庆市场需求较高,但准入竞争更为激烈

重庆在殡仪服务分部方面是最发达的区域市场之一,2012年市场规模为2.6亿元。该地区有守灵三天的传统,与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对告别仪式服务及灵堂租赁的需求较高。

重庆市政府拟进一步开放市场,引进更多私营公司进入该行业,以增加竞争、推动规范化市场及提升服务质量。因此,私有企业在准入方面竞争将更激烈化。此外,由于墓地的土地供应限制,同时殡葬业市场分散,《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也规定就近治丧,所以区域性特征明显。在墓地建成后,外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五、政策法规

《殡葬管理条例》由中国国务院颁布,于1997年7月21日生效。于2012年11月9日作出部分修订,包括:国务院民政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民政局负责其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指定机关事先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殡仪服务单位应当加强对殡仪服务设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陈旧的火化设备,防止污染环境等。《殡葬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而制定的条例。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由民政部于1992年8月25日颁布并执行,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由建墓单位持批准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正式营业。

《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在城区办理丧事,应就近到殡仪馆、殡仪服务站或指定的地点进行。本市行政区域殡葬设施的数量、布局规划,由市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馆、社会公共墓地、骨灰堂由市民政部门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由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

下载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业标准化总结(推荐阅读)

    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实施 工作汇报 尊敬的考核组: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二师新联运公司检查指导工作,首先,在这里我代表在在座的各位同事对考核组的同志们说一声“辛苦了......

    家政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五篇范例]

    1广东省家政服务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1家政服务行业中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纵观广东省现如今的家政服务行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仅有的一些法律法规......

    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农村服务业为农业的生产化社会化经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而制造业、农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农业......

    标准化论文

    推广班组建设标准化,确保企业细胞健康化 摘要:归纳了电力企业班组标准化的功能与特色,分析了标准化建设对班组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对标准化与班组管理的有机结合点在实用化中应进......

    标准化论文

    推进电力企业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当前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进程中,......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专版文字稿

    科学谋划,补齐短板,全力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 精心组织,完善体系,致力塑造行政审批新品牌 3月23日,江苏省质监局、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2016年度江苏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

    开放型服务业论文_1_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的五年来,中国外经贸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广州进出口总值已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近两......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