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20-02-17 17: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

第一篇: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

一、翻译美学的具体内容

1.翻译美学的内容

一般来说,翻译美学指的是将美学对于美的基本要求同现代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并对翻译过程中的美学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和探究,从未使两种不同语言间的转化更加的顺畅和流利的过程。翻译美学对翻译者对翻译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的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对翻译者不同语言间转化能力的提升和对译文作品进行审美和欣赏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翻译美学,作为翻译学学科中的一个下属的学科,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其特点。翻译美学对如何表达出原文的艺术价值进行了研究,它所探究的问题也为翻译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而翻译的活动过程是将原文变化成译文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持续的主体包括原文,作者,译文以及译文作者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而“信”、“达”、“雅”作为翻译学中所信奉的基本原则,对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那么,按照翻译美学的标准,如何来优化对原文的翻译和再再创造呢?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标准,翻译的前提就是要忠于原文,所以在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坚持翻译学中的规律和方法,在合理的剖析原文的主要内容和对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准确把握下,将原文的主要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使原文和译文间具有“相像性”。

2.翻译美学审美的要求

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翻译美学,它绝不是简单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转变,而是要遵循翻译美学审美的具体要求。而翻译美学审美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点,翻译不单只是一门科学,它还是艺术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所有的翻译活动中都存在着翻译艺术所具备的特点。这也就要求从事翻译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不管接到什么样的翻译材料进行翻译的时候,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对原文的理解,对原文的语句进行加工和润色。所以说对文本进行翻译的过程也是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再创造的重要过程。一般来说,整个翻译的活动过程具有全程参与性和一般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翻译活动不只是单纯地被局限在翻译的范畴之中,也使它成为了一个审美的活动过程。原文的翻译是否成公,在某些方面是由翻译工作者文字审美的能力所决定的。

第二点,在对文本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对原著要做到尊重和忠实之外,还得对译文进行艺术的载创造,增加译文自身的艺术价值。一部翻译后的文学著作是否能得到文学批判学家和史学家的认同,以及读者的喜爱,这些都不仅仅取决于原文在艺术层面上的价值,还取决于译本所创造出的自身独特的价值。

第三点,译本中语言的组织形式,关系到译本是否能够达到翻译美学的审美要求。对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对照着原文逐字逐句地进行变化,而是要求翻译工作着所翻译的译本必须做到内容具有真实性,去译文的语言组织的形式必须优美,译文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会给读者一种拗口难以理解的感觉。这些要求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翻译的时候,对其译文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加工处理。

二、《简爱》译本的具体分析

1.《简爱》译本对翻译美学审美的体现

形式上的美和文章内容上美是原文中所要求的美的两个类型。内容上的美指的是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主要内容且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和润饰。而形式美则指对原文形式的传新和修饰。原文内容美可以依靠译文中优美的内容表现出来。所以,对原文的内容的美是否准确忠实地表达了出来,对译文翻译水平的评价起到了重要的衡量作用。翻译工作者在从事翻译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的把握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够精确地传达出原文主要内容所蕴含的美。准确而又多方面地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是精确而又完成传达出原文内容美的重要前提。虽然原文所运用的语言和译文中所运用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遵循原文的形式之美。

《简爱》译本不仅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之美,还对文本进行了合理的加工和再创造,做到了符合翻译美学审美的以下几个要求:

(1)相似性的原则,即对模仿艺术作品的原则。

译文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文学作品,而是对已有的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转化的过程。所以翻译出来的译本的基础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著的主要内容,即这里所说的坚持相似性的原则。例如《简爱》译本中最有名的一段简在得知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结过婚有妻子后,在后花园对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表达了简内心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渴望。她说他们在精神的层面上是平等的,上帝没有让他们有什么不同。这一段告白的话也是《简爱》中最经典的对白之一,正是这段话中简所流露出来的内心对于平等自由追求,充分展现了简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和高贵的品格。而这篇译文的作者对这句话的翻译,即做到了忠实于原文的基本要求,又利用我国文字的特点,合理地展现出了简的性格特征以及人格特点。文字是文学这门艺术的基础,如果说文学艺术是一栋高楼大厦的话,那么文字就是构成这栋大厦的一砖一瓦,对文学艺术价值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译文的翻译者逐字逐句的对照着这句话的原本和译本,其翻译的内容有原文既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同时又反应出来简内心的性格,完美的翻译也使得这句话升入人心,增加了译本本身特有的艺术价值。

(2)对原文进行合理创造的原则。

艺术是美的享受,而艺术的美在于创造。翻译作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其艺术创造的原则必然也会适合对文学的翻译。译文与原文间既有着相互间的联系,又有着各自的区别。一部好的译文作品不仅要和原文具有相似的地方,又要有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即译文本身就是一部上好的艺术作品。所以,好的译文绝不是对原文刻板的重生,而是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为译文增添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简爱》的译文中有一句的大致内容是说,有些鸟事关不住的,它们追求着自由。这句话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翻译者将樊笼。光辉等词语运用到译文当中,合理地表达出了主人公简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渴望。译文中在创造不仅丰富译了译文中的语句,使译文语言更加的优美,也更加符合我国言语对语境的要求。

还有一句译文的意思大致是说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着一种平衡的生活状态。这句话同样做到了遵循尊重原文的原则,对原文进行了加工,在这句话中运用了光辉等词语使得译文的语句更加的贴切,并且也更加符合我国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要求。

三、结束语

翻译美学翻指的是将美学对于美的基本要求同现代的语言特点相结对翻译过程中的美学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和探究,从未使两种不同语言间的转化更加的顺畅和流利。

《简爱》译本在遵循了翻译学所要求的与原文相似的原则)对原文进行合理创造的原则和对原文进行合理创造的原则,对原文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在忠实原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了润饰和再创作,使得译文不仅继承了原文的艺术价值,还具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是对翻译美学审美的完美再现。

第二篇:从翻译美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中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中的审美再现

摘 要:汉语散文与英语散文存在这很大的差异,因此汉语散文的英译具有一定的难度。张培基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研究,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散文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翻译可以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去研究,本文将运用刘宓庆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翻译美学;散文翻译;张培基;《匆匆》

一、引言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重的文学体裁,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以散文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而骄傲,中国现当代散文由“五四运动”以后初见雏形。《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著于1922年,正逢“五四运动”尾声,其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朱自清先生背负着当时作为文化人的历史责任,在《匆匆》一文中,他细致地描写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无奈,并揭示了当时年轻人对国家命运感到迷茫的现实。文中关于时间匆匆的思考不仅对当时的年轻人有所触动,对今天的读者也具有警醒作用[1]。张培基先生的译文把握住了原文的情感、风格、神韵,忠实凝练,用词具有美感。

二、翻译美学

西方美学思想具有很长的历史,然而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仅两百多年[2]。尽管中国的美学思想也具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现代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中国翻译美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是傅仲选先生的《实用翻译美学》、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导论》及毛荣贵先生的《翻译美学》。《实用翻译美学》是中国第一部独立、完整的翻译美学著作,标志着中国翻译美学的建立。《翻译美学导论》是中国翻译美学领域的另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该书对中英翻译进行了系统性的综合研究。《翻译美学》则对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及总结。本文将运用刘宓庆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进行分析和研究。

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中包含了三个重要术语: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再现。审美客体(Aesthetic object,AO)是指审美活动中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物质。翻译审美客体(Translation aesthetic object,TAO)顾名思义,是指翻译活动中具有美学价值并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审美客体,即原文。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分为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形式系统指语言的形式特征,是可以由人直观感受到的美学价值,即“形式美”。美学理论将其定义为包含审美客体外部特征的自然属性。语言的形式系统审美构成可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得以展现,即语音、词汇、句法等。相对形式系统的物质性、可感知等特性而言,非形式系统则是非物质性的、抽象的。非形式系统是模糊的,一般包含四个要素:“情”、“志”、“意”、“象”[3]。“情”与“志”通常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意”与“象”则是“情”与“志”的体现。审美主体(Aesthetic subject,AS)是指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因此翻译的审美主体简单而言就是译者。审美主体具有两个属性:

一、受制于审美客体;

二、审美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潜质的高度启动、激发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是指译者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审美再现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后一步,因此译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将原文的美学价值注入译文显得尤为重要。

三、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中的审美再现

张培基是中国散文翻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中国散文翻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将从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对《匆匆》译文进行分析。

(一)形式系统审美再现

1.音韵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叠词是汉语中的普遍现象,使用叠词可使得诗词等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此句中,朱自清先生(以下简称朱)将太阳拟人化,用“轻轻悄悄”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如少女般曼妙的步伐。张培基先生(以下简称张)则采用英语中常用的头韵和尾韵的方法译为“softly and stealthily”,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2)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what can I do but waver and wander...此句中,朱用了对称的句式表达了自己对时间匆匆的无奈,两个“只有...罢了”将作者的懊恼与感叹表达得淋漓尽致。译文中,为符合英文避免重复的表达习惯,张没有照搬原文的对称句式,而是采用了头韵和尾韵的方法译为“waver and wander”再现了原文的美学价值。

2.词汇

1.修辞手法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原文中,作者将流逝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流逝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形象生动。译文中,张采用了英文中相应的明喻修辞,将该句译为“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从而到达了相同审美效果。

(4)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此句中,作者将太阳拟人化,描写了时光流逝的难以察觉。译文中,张直译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译为“The sun has feet too”,使译文如原文一样形象具体从而实现了审美再现。

2.遣词

(5)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6)……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从挽着的手边过去,……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这两句中,朱描写了时间逝去的多种情况,例6)中朱采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式,节奏明快,将读者置身于时光匆匆的状态之中。译文中,张挑选恰当的英语动词及动词短语,用词多样如例5)中的“slipped away”例6)中将一系列时间逝去的动作“flows away”、“vanishes”、“passes away”、“bushing”、“strides”“flits”,不仅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且达到了与原文相同的美学效果。

3.句法

(7)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Aware of its fleeting presence,I reach out for it only to find it brushing past my out-stretched hands.In the evening,when I lie on my bed,it nimbly strides over my body and flits past my feet.汉语与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因此在句子表达习惯上有较大差异。汉语重意合,因此原文中,表达时间的状语通常置于主句之前从而为主题的表达做出铺垫。而英文则注重形合,通常将主句置于句首以突出主题。因此译文中,张将时间状语从句置于主句之后,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8)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此句中,朱采用了排比的句式,译文采用了相应的句式以达到形式的效果。同时,张采用了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的名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away,烘托了原文的韵味[4]。

(二)非形式系统审美再现

1.意象

意象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巧妙使用意象可烘托作者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如例8)中朱通过“燕子”“杨柳”“桃花”等意象描绘了实际的春景,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在情绪上收到感染,并让读者了解大自然的荣枯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译文中,张使用了相同的意象即“swallows”“willows”“peaches”再现了其美学价值。

2.情感

《匆匆》一文旨在表达作者对时光一去不返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与无奈,如例7)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阐述了时间的匆匆,形象表明了时光的转瞬即逝,也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能为力。译文中,利用“flows away”等一系列的动词短语也到达了同样的美学效果。

3.风格

纵览《匆匆》一文,作者通篇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如例7)中洗手、吃饭、躺在床上等动作,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流逝以及自己对这种状态的无奈之感,从而使得文章更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与接受。张在译文中合理地再现了此散文的风格特征,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翻译如“wash my hands”、“have my meal”、“lost in reverie”等,再现了原文风格。

四、结论

本文仅从审美客体的角度分析了张译《匆匆》的审美再现,日后的研究可从审美主体角度出发研究其审美再现,甚至可研究张译《匆匆》中的审美缺失。散文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散文翻译应受到同诗歌翻译、戏剧翻译、小说翻译一样的重视。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其选题自由、取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方法不拘泥、结构自由等,“神”即每篇散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由本文对《匆匆》英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译美学理论中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正好对应了散文的两大特征,因此翻译美学可以对散文翻译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以期散文翻译取得更大的成就。从美学角度研究散文的翻译,有助于推动中国散文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薛功平.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J].科教文汇,2008(07):229.[2]曾文雄.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6(1):44-48.[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41,168.[4]张培基.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辑)[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5-60.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其注重选文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特点,从整体安排的隐性序列上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

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1]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让学生在课内学得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在起始阶段就要强调胸中有全文,根据这一整体的直觉感受,再对文章精要部分作深入探讨。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高中三年,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2]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审美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培养的高三阶段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出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

还应看到,高三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目标。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要在高三结束时最终完成。而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弥补高

一、高二阅读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无论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都能具备必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独立评价事物的能力去满足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

高三的教材“是比较阅读,简明了解中国和外国文学的一般情况,初步具有对外国文学的鉴别能力”。[3]其中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征和任务非常适宜突出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表现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鉴赏评价的同时启发了思维,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于一连串原储存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虽不如原文意象丰富,却可能生发出新的认识。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逐渐地,作品里、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真福:《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说明》,《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2期,第7页。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3]庄文中:《新课程、新教材有怎样的新面貌》,《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6期,第3页。

第四篇:(英语毕业论文)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为例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创意中的影射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 论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 自然与自由之子--新女性戴茜米勒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话语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问题探析及对策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

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

《抄写员巴特比》, 充满个人符号的故事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中国老字号商标的翻译研究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从爱情三元素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爱情模式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以仪式理论阐释《宠儿》中的“宠儿”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多丽丝莱辛《第十九号房》的女主人公的心理特征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87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88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89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91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从拉尔夫·艾里森《隐形人》看美国妇女解放与黑人自由斗争的关系 94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95 从接受理论看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98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99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100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102 灵魂的真实——《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剖析 103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104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浅析中西饮食隐含的文化差异及其中式菜肴名称翻译策略 106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 107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 10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109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10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111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12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14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15 英汉谚语中文化因素对比研究 116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

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119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Dalloway 12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 121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12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25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126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127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 12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130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131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132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33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34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36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 138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140 从中西传统节日象征物看中西文化异同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 142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44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145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

女性发展的一路艰辛--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例 147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148 “去十九号房”中的自由观

爱米丽与曹七巧悲剧性的弗洛伊德解读 150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151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152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53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 154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155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156 《当幸福来敲门》和《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157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ethe in Beloved 158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59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16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161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62 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163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64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165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166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

167 从文学作品中继母形象变迁看社会文化认知的发展

168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69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70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171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72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 173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

174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175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76 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研究 17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8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

179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80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181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182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83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84 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185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186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187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188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189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190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语翻译策略

191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 192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 19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4 任务型教学过程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5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196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 197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198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 199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200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第五篇: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应运而生。它对物质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由原来的敬畏自然的极为消极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全球生存现状的一系列危机。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美学提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进行,最终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其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鉴于现...【英文摘要】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mode has been changed whi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Enterprise, a new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mode has rise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ince the social mode developed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It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labor efficienc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Meantime, it also changes the mode of human living.People changed from negative production mode to positive pr...【关键词】生态美学 企业文化 和谐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Aesthetics Enterprise Cultural Harmony

【目录】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3-

4Abstract4

摘要

第一节 研究

第一章 绪论7-1

1背景及意义7-87-8法8-11

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意义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

第一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8

第二章 生态观与生态美学的阐释11-27

节 生态观及其分裂性矛盾11-1611-1515-16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生态观的分裂性矛盾分析及美学的观照第二节 生态美学及其价值指向16-2

3一、国内

外生态美学研究状况17-2020-23义23-2

4二、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一、理论意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23-27

二、实践意义24-27

第三章 企业文化及相关

一、企

概念阐释27-35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27-30

32一、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30

二、企业文化的约

四、企业文

第三

一、束功能30-31化的激励功能

31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31五、企业文化的效益功能31-

32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2-35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3

二、原因分析33-3

5第四章 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度分析35-47生态美学与企业的契合点35-4035-37

第一节

一、建设优美的企业审美环境三、二、培养和谐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感37-38

科技发展促使企业注重生态38-40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0-45设的立足点40-42节点42-43突破点43-4

5第二节 生态美学对企业文

一、整体合一的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建

二、天人和谐的伦理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

三、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节 当前生态与企业关系分析45-47

二、生态状况与企业关系分析

一、当前生态状况4545-4747-

53第五章 基于生态建设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一节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47-49

二、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一、二、培养

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47-4848-49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的工作49-

53明确生态美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49-50企业家的生态意识50-51责任感51-53

三、端正企业宗旨,增强企业的社会

致谢55-57

注释

总结53-55

下载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简爱》译本在翻译美学下的审美再现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H.R.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以下是“美学视野下......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五篇范文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接受理论视角下《简爱》在当代中国的阐释

    接受理论视角下《简爱》在当代中国的阐释 一、革命视野下的《简爱》 1949年建国后,延安文艺的政策和实践从解放区推向全国,成为全国性的主导政策,对中国大陆文艺发展的影响持续......

    翻译目的论和阐释论在毛泽东诗词辜译本中的联姻

    翻译目的论和阐释论在毛泽东诗词辜译本中的联姻 摘要:毛泽东诗词一直以其磅礴豪迈的气势,广博恢弘的气魄,雄浑开阔的气概,刚劲不失柔情的气质,以古典的诗歌形式独步当代中国诗坛......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首先,语文美育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语文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情趣的,而有时我们的语文课却上得索然无味,这与语文教学中不能挖掘语文自身美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语文......

    试谈审美教育在认知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角度,结合美学,以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六方面去论述审美教育在认知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应......

    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声乐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表演的艺术,歌唱者在表演时的肢体形象、发声时的气息及嗓音有否杂质都直接影响着观看者对艺术的欣赏。大家都学过语文课,都知道一些诗歌写的美,也知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