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20-02-17 07: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

第一篇: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

目 录

摘要I

关键词I

AbstractII

KeywordsII

一、长号的来源与发展1

二、长号演奏的技能特点1

(一)长号演奏的技巧和技能1

1.长号演奏的口型技巧1

2.长号演奏的气息技巧2

3.长号演奏的运舌技巧2

4.长号演奏的音准技巧2

(二)长号演奏技巧中各种器官的灵活运用2

三、长号演奏的音色特点3

四、长号演奏的节奏特点3

五、长号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4

六、结语4

参考文献4

一、长号的来源与发展

二、长号演奏的技能特点

(二)长号演奏技巧中各种器官的灵活运用

在长号演奏中,吐音是需要技巧的,如单吐音、双吐音和三吐音这三种最主要的形式,是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灵活配合才能完成的。双吐音因为具有均匀、干净断音的优势,应用非常广泛。双吐音是由两个动作交替产生的“le、te”等声。在吐音时,单吐要做到舌尖部分上下交替运动,并将舌根放松,双吐则要力求力度与速度的平均,同时要确保吐音位置正确。

在正常情况下,要自然展平舌头,然而在吹奏低音区的时候,舌根是不动的,可使上舌尖与牙尖接触,并由舌前半部动作;在吹奏中音区时,可使舌尖向下稍稍倾斜。在吹奏过程中,要依据吹奏音符的长短,合理处理尾音,且确保舌头回抽及时,动作快速。另外,还要保持舌头动作与右手把位、节奏等协调平衡。因为长号的七个把位的间距相对较长,把位间音程变化的跨度较大,从而使拉动时具有时滞性,这就要求吹奏时右手拉动把位要积极、果敢,使右手把位到位,使吐音、把位得以平衡与协调。

三、长号演奏的音色特点

构造上的独特性,使得长号在发音发面可能没有活塞乐器那样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有滑音造成发音不清晰,但也因此早就了长号独有的级进滑音效果,这种演奏效果是其他乐器不能实现的。在铜管乐器之中,长号的音色十分特别,它也有小号的明亮强劲与威严的气势,但更突显饱满宏亮的音色特点,弱奏时圆润柔美,强奏时强健有力。所以说,长号更适合演奏哪些壮丽伟岸、雄浑奔放、深沉肃穆的具有史诗般的旋律,也可以表现出险恶、恐怖和阴森的情绪或氛围。当然,长号还可以将抒情柔美、深邃意境、梦幻追忆等旋律演奏出来,长号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长号有着极富穿透力的音色,即使独奏,也能够较为容易的穿透浓厚的乐队织体。在演奏强有力的旋律时,同两支或三支长号同度齐奏,会收到异常丰满宏大的音响艺术效果。

四、长号演奏的节奏特点

在乐器吹奏上,圆滑(slurring)是一种音与音之间连间连结的技巧,长号的演奏者又将这种技巧称为legato。而相对于其它管乐器,圆滑的吹奏对于长号是较难做到的,因为从一个音符至下一个音符,可能需要换把位,而在把位的交换中必定有时间空隙的产生,且把位与把位之间会经过泛音列,必须避免滑音的产生。

要演奏出好的圆滑,就必须靠着演奏者的技巧。因此,这也是长号在演奏上具有特色的地方,光是长号演奏slur的技巧就有五种:(1)Lip Slurs(2)Cross-Grain Slurs(3)Tongued Slurs(4)Valve Slurs(5)Glissando。如第(1)和第(3)这两个方面的演奏技巧对于长号的节奏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掌握好这两方面的节奏对音乐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lip slurs即是长号演奏中,在嘴唇的帮助下,依靠气息的控制,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演奏方式,是长号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而Tongued slurs在长号演奏术语中称之为“软吐”,也有另一种说法叫“连奏运舌法”,即是在演奏时,气息持续不断的流动,同时运用舌头辅助发音的一种连音演奏法。所以,掌握好这两种演奏技巧对于提高长号的节奏能力和音乐表达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长号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长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在应用管乐、军乐中,也可以应用在交响乐队中。一支完整的交响乐队要有木管组、弦乐组打击月租以及管乐组,管乐组中所包含铜管乐器主要有,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等,长号是交响乐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例,在第一乐章中,音乐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副人民向黑暗势力发起进攻的斗争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人民的气势如排山倒海一般,宏大、壮观,而这种气势的展现离不开长号的支持,这种气势也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第四乐章展示的是欢呼胜利的场面,充满愉悦的气氛,主题更加辉煌明丽,气势也更加磅礴,尤其是第一部分凯旋进行曲,旋律积极向前、雄伟壮丽,纵跨四个八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长号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长号在军乐中的发展非常迅速,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和不可忽视的艺术作用,如今长号已经成为地域文化、企业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军乐队一般都是在外事接待、重大活动或者节日时进行表演,意义非常重大,而长号是军乐队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存在价值。此外,在管乐队中长号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与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以及英国管等共同组成吹奏乐器组,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也是非常独特的。

六、结语

长号是西洋铜管乐器中的一件重要乐器,又是一件演奏技巧复杂的乐器。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长号已成为铜管乐器中具有及其魅力的乐器之一,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使其在铜管乐、交响乐、爵士乐中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长号演奏者,必须苦练基本功,做到熟中生巧,才能演奏出长号美妙的音乐。

参考文献

[1]鞠传海.长号初级教程[M].同心出版社,2001.[2]孙进伟.长号短说[J].剧作家,2009(1).[3]杨晓东.长号演奏中唇颤音的演奏技巧[J].大家,2011(10).[4]师鲁嘉.长号与交响乐[J].音乐创作,2013(2).[5]徐磊.长号在交响乐队中的应用与演奏[J].大观,2014(6).

第二篇:大提琴演奏呼吸分析论文

摘要:呼吸在演奏大提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呼吸动作对演奏中的情绪变化、音乐表现也有着密切关系。正确的呼吸有助于肌肉和心理放松,对提高和发挥演奏技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大提琴演奏中只有做到正确划分乐句,合理运用呼吸,才能把音乐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 呼吸 音乐

我们知道呼吸是生命的基础,没有呼吸人类将无法生存。在音乐作品中,会有或长或短的乐句,在乐句中间会有停顿与相连的问题。这里的停顿与相连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呼吸。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着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它跟人类的呼吸一样,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也就没有了语调和结构,没有了生命。有些学生在大提琴演奏中出现不顾音乐的分句,演奏中缺少音乐的呼吸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忽略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致使学生对乐句的认识模糊,处理作品缺乏音乐的律动性和歌唱性,从而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缺乏层次感,也缺少了作品应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正确划分乐句是音乐呼吸的基础

划分乐句是为了理解乐句,理解乐句是为了理解乐曲。一篇文章,只有懂得了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理解全篇的意思。同样,一首乐曲,演奏者只有懂得了每个乐句的含义,才能领悟全曲的含义,分清了乐句,就能体会到各句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简单地分析一下怎样划分乐句。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作品要反复认真地体味、感受,从心理上接纳每一个音和每一个句子,了解每一个音和每一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培养这种良好的音乐感受力是正确划分乐句最可靠的途径。这一点在歌曲中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特别是那种结构方整性的歌曲,比如四句歌词对应着的四个乐句,句与句之间都有明显的呼吸。而器乐曲中乐句也有的类似歌曲,分句比较清楚,容易理解,但有的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这就是“器乐化”的乐句。但无论如何,所有旋律实际存在着乐句的构成。我们若细心研究分析,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到作品创作的风格特征,从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到作者的创作原因,再加上反复的聆听感悟,做到了这些再去理解乐曲便不再是难事了,这是正确划分乐句的第一步。

第二,与文章的句子不同,一个乐句有多种的划分方案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几种方案都有其道理,可以说是成立的。但客观地说,它们之中只会有一种是最能令听众满意的方案。这个时候就要演奏者细心比较这几种划分法,用心体会它们的细微差异,才能选择出在听觉和感觉上最满意的一种。

第三,要特别注意远距离的音以及顿音、跳音、被休止符隔开的音的划分。这些音都不相连,但不见得不是一个乐句,对此的感受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运动趋势及在表情达意上的连贯性。而有些乐句的划分方法却不总是在明显的停顿处,有时也会划分在连续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中间。所以说,重视作品中的每个音对于处理好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细心体会。

二、理解音乐作品,合理运用乐句之间的呼吸

要理解乐句,首先要理解它们的气质、性格、风格,以及乐音运动的趋势、逻辑关系,把理解到的内容与音色的选择、连弓与分弓的奏法、力度及其对比变化指法等各种演奏记号与表情术语结合起来。理解乐曲上的所有标记——这是最基本的一点。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作曲家对于其作品所做的处理都有其内在的道理,绝不允许演奏者轻视马虎。只有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尊重各种演奏记号,才能对作品进行较好的演绎。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天鹅》,作者基于对天鹅的艺术审美感受,将许多高贵的品性赋予它,使它拟人化地成为淳朴、优雅、高洁的象征。旋律流畅如歌,柔美舒展,加上力度的变化,听起来扣人心弦。但是希望发出什么样的音色?是深吸一口气从容的开头,还是急吸一口气灵巧的开始?这些都要根据演奏者对曲子的理解而定。只有演奏者有了准确地理解,才能恰当表达乐曲所描绘的意境。

其次,应注意的是呼吸的时间问题。我们知道,音乐本来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中展开又在时间中结束。笔者认为,演奏者对于呼吸时间的把握,应该考虑到音乐本身的节奏特征和律动特点。演奏者要善于体会这种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呼吸的时间。在演奏一句长达几十个小节的大起大落的旋律时就必须以舒缓而绵长的气息为根本。同样,在需演奏情绪高涨激昂,或者速度较快的一段乐句时,演奏者本人的呼吸也应该相应加快,到高潮音之前的呼吸可以较深一些。但不管怎样,演奏者本人的呼吸与乐句的呼吸在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与乐段乃至整首乐曲的呼吸也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此外,对于学生演奏中呼吸的掌握,应采用先让学生把乐曲演奏熟练完整的情况下,通过反复哼唱乐曲的旋律来深入体会乐曲的断句,然后将它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即将自身的呼吸与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进而才能做到“人琴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才能将音乐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结语

气息是大提琴的生命,呼吸方法掌握得是否得当,是演奏之根本。气息运用得正确与错误,对技艺表现、音乐感情的表现、优美音色的表现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从事大提琴的学习、演奏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呼吸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演奏及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宏.大提琴演奏与名曲诠释[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2]司徒志文.大提琴实用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3]佚名.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C].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第三篇:论文《演奏人与自然和谐交响》

演奏人与自然和谐交响

一、时代背景介绍

自古以来,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总是以征服自然来获得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资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片内容简介 福克斯公司2004年拍摄电影 影片信息

导演 : 罗兰·艾默里奇

演员 : 丹尼斯·奎德 杰克·吉伦希尔 艾美·罗萨姆 达什·米霍克 杰伊·山德斯 瑟拉·沃德 奥斯汀·尼可斯 剧情简介

《后天》[2]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败了派拉蒙、梦工场、环球和华纳兄弟等强敌,终于抢得《后天》的电影拍摄权,并邀得艾默里克(《独立日》、《哥斯拉》)这位擅长科幻灾难题材的导演,同时将1亿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但由于特技场面的制作难度太大,制作周期不得不延长,成为次年暑期的鸣锣大片。奎德扮演名为霍尔的古气候学教授,而他所要解决的难题比他以往面临的问题要困难得多:解救冰冻的地球。故事背景

冰河世纪的威胁 严重的温室效应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让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会在哪里?电影《后天》为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理论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纪威胁,针对全球著名地标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冰冻图像,显示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急迫性与全面性。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淹没后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将被冻成冰柱,横向的冰柱突显地球的急速降温与急冻。选择自由女神“湿身”和自由女神“雪糕”两款图像做为官方海报!

注意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恐怖后果,《后天》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决心让《后天》成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级制作:“拍片时大量使用的灯光、发电机和燃料,都让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我们努力让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来弥补地球Future Forests)合作,由未来森林计算拍摄这部电影将会制造的二氧化碳总量,然后在加州跟不丹种植森林!不仅如此,导演还出资购买省电灯泡到牙买加以及协助美国低收入户家庭省电计划!真正做到不恶化温室效应,证实卖座电影也能爱护地球。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后天》人物定妆照(10张)?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影片看点

《后天》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科幻巨片,投资1.25亿美元,由曾经执导《独立日》、《爱国者》等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艾米·罗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全片汇集了大量顶尖特效,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将被冻成冰柱,场面极为壮观。当然除了铺天盖地的自然威胁之外,也将细密交织父子及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动人情感。

三、观后感

“ The day after tomorrow”我们是否还有后天,看了这电影后,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以前,一直说自己喜欢白皑皑的一切,那么纯洁那么神圣,可是当看到电影中冰川瞬间断裂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有时候圣洁的白色也只不过是掩盖尘埃的表面而已。看着那一片冰冷的白色,我的心都寒了,内心感到一种不可抑制的压抑。大自然,是那么的强大,倒塌的那一刻似乎在嘲笑人类的无能。

人类有时是那么的愚蠢与无知,透支着自然,没有限制的索取,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美国气候学家杰克发现,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那样的劫难。当他把研究报告给副总统时说:“我们地球的环境已经脆弱到几乎要崩溃了,再不采取行动,一切就晚了。” 副总统却说“:我们的经济和环境一样脆弱,你们就只懂科学,根本就不懂政治。”并且到后来副总统不愿听杰克的解释不愿疏散民众,怕引起混乱。看到这里,我真是咬牙切齿,对这个副总统以及只考虑眼前利益的人深恶痛绝。然而,面对大自然索取无度的我们,不正是像那些人一样只顾眼前利益贪婪地把大自然的血抽光,把大自然的皮扒光,把大自然的肉啃光。为此,我们还洋洋得意到底人均GDP增长了多少,却从未考虑过,大自然到底被我们破坏了多少?在对他们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深思:“我们是否也在透支着自然,在对大自然进行无限制的索取。”

也许,人都是一样,总是在失去后才后悔,总是在错过后才悔悟。在影片中,当人们开始相信美国气象学家杰克的时候,是当飓风,洪水,冰雹一切大自然的灾难,席卷而来的时候,建筑倒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在飓风与洪水中摇摇欲坠,车子翻了,有的人被龙卷风卷走,有的人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冰雹砸死。剩下的只有支离破碎。当看到一位极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还在和妻子谈话,后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场面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恐慌。在那一刻,人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在灾难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残骸。这部电影何尝不是对现在的我们的一个警示呢?在破坏自然的同时,是否考虑到我们的明天也许就会像《后天》的情景一样?

在电影中,人类在大灾难面前,亲情 友情 爱情——人类的情感经受了重大的考验。当灾难发生的时候,纽约在一天之间变成了冰天雪地。白雪覆盖了一切。气象学家杰克的儿子也因此困于国家图书馆,当杰克知道儿子的消息的时候既感到庆幸又感到深深的担忧。并告诉儿子不要出学校,外面很冷,会被冻死的,他会来救他的。于是,在他明知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去救儿子,自己会有生命危险,却义无反顾。让人觉得感动的是杰克的两位两位朋友愿意冒着生死的危险陪同杰克前往纽约搭救他的儿子——山姆,在途中杰克一位朋友的死使整部剧蒙上了一丝感伤。同时也让我们被这种深深的友情所打动。记得在影片中,杰克的朋友问杰克:“你觉得我们能活下来的概率是多少?”杰克回答说:“我只知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的是山姆”是啊,他的话让我们感动,他说他欠儿子,自己忙于事业从未好好陪过儿子,他后悔了,他不希望自己再犯这样的错误,一定要补偿儿子,实现自己的诺言。这让我想到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为了儿子爬台买橘子,也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幸福,也庆幸自己的父亲不是像杰克一样不会因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忽略我。看到山姆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他述说自己最快乐的经历时,竟是与父亲去做考察,两人遇险被困十多天,罗拉问他这怎么算最快乐的经历呢?是的,对于我们来说,与父亲相处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又怎么会感觉到不一样呢,何况当时还遇险?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山姆脸上洋溢的幸福的表情,他说:“仅仅只有我和父亲相处了十多天。”而这种深切对父亲的爱,我们是无法切身体会的,我们比他幸福,可是我们往往会忘记了父亲对我们的给予。对于山姆的勇敢不得不让我们汗颜。当在与罗拉一起被困后,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并说:“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我相信!”于是,他靠烧书籍来取暖,等着父亲。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使他顽强的度过难关。在大自然面前,人道主义熠熠闪光。最终,父亲信守诺言,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儿子并且解救了儿子与其他人。

在影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也感到了大自然的强大,更是让我们开始反省对于大自然是否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索取,为了所谓的GDP就忘了地球是否还能负荷,是否要等到发生像《后天》里面一样的惨剧才知道后悔呢?本片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再不为大自然做点什么,如果我们再不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做点什么,或许几年、几百年、几千年以后,人类真的就会迎来另一次的冰河期,那个时候可能就是你我的末日。

四、结束语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从国内流行的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对生产力的定义及解释来看,大都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实,利用自然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不少高等动物甚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造自然。例如,水獭筑坝、蜜蜂筑巢,就其客观效果来说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改造。虽然这些动物改造自然的能力无法同人相比,以致被认为完全属于本能,但毕竟也在它们活动的范围内改变了自然的原貌,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它们所利用。因此,严格地说,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只有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只是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利用自然,包括采集野果,围捕猎物等,后来在劳动中逐步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当原始人捡起一块石头打击猎物时,还只是利用自然;当他把石头磨成特定的形状以便更好地使用时,已经改造了自然;至于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则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如果原始人停留在只是利用自然的状态,一点都不知道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那么同其他动物就没有本质区别。人所以能够从其他动物中分离出来,就是因为在长期劳动中逐步形成了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在近现代社会,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和污染。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有不少文献引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或多或少招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当年所分析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欧洲一些地方破坏自然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同现代社会的情况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量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和臭氧层破坏,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国际协议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一些杀虫剂和化学物质最初被研制成功时曾誉为重大发明,并大量使用,后来才发现最终却会严重危害人自身,不得不禁止使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各种污染物大大超过环境承载限度,不得不投入并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污染,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得不偿失;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所谓自然的报复,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自然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本来不存在什么恩赐和报复。但是因为我们人类宣称要征服和战胜自然,常常违反客观规律,结果遭受损失,在观念中被认为是自然的报复。不论怎样看,人类都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自然具有无限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最终会自食其果。现代人无需回到过去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状况,但在自然面前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向自然学习,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失为明智的态度。

第四篇: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内容摘要:琵琶演奏即演奏者以琵琶为媒介,运用琵琶的语言来抒发情感、表现音乐。琵琶演奏的最终目的是展示音乐美,但由于琵琶演奏技巧的复杂性,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因为要顾及演奏技巧或以演奏技巧为重而忽略了音乐美感,使得演奏虽然作品完整、技巧娴熟,却因缺乏音乐感染力而丧失了音乐作品的生命力。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并加强对音乐美感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琵琶演奏 音乐美感 培养基础 培养方法 美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评价时产生的一种积极、肯定、愉悦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感培养,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热情增强,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美感培养在任何教学范畴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美感培养的基础

“‘技’差而无‘情理’,为劣之劣者;‘技’佳而无‘情理’,为匠之劣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技术又以副之,为‘优’之优者。”刘德海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琵琶演奏技与艺的关系。琵琶演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法的繁多、技巧的丰富使得演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后才能准确表达乐曲,抒发情感,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也是一切器乐学习的基础。

1.加强基本功训练,减轻技术负担

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作品的质量,因此琵琶演奏者在初学阶段就应选择老师作为入门的引领者,为今后的顺利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学习年数的增加,演奏者练习曲目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时的演奏者不应以练习乐曲为主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必须每天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近些年在琵琶演奏家与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琵琶作品不断出新,这些新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积累,阐释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展示了新时代的脉搏气息。新音乐、新思想、新追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演奏技巧的更高要求。例如,中国香港作曲家罗永晖先生创作的《千章扫》,对扫弦技术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乐曲所要求的力度、耐力以及爆发力在以往的扫弦运用中是很少见的。演奏这首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扫弦技术上无障碍、无负担,才能较为自如地驾驭这首作品。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演奏者的每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不解地练习,才能为日后的乐曲学习作准备。

2.熟悉乐曲背景,准确理解音乐内涵

琵琶是一件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从《十面埋伏》《塞上曲》到《天鹅》《点》,从《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草原小姐妹》到《野蜂飞舞》《查尔达斯》,每一首风格、时代、国域不同的作品都被琵琶以强大的表现

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有中国的地域性乐曲,如潮州音乐《寒鸦戏水》、河南音乐《陈杏元和番》、以陕西秦腔为素材改编的《渭水清》等,这些作品都是我国琵琶艺术家们努力创造的智慧结晶。因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在演奏作品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内容。例如,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原本是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1972年尝试性地将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而创作的一首协奏曲,这首作品将常见的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写法结合起来,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和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后来由于众多演奏者并不具备演奏协奏曲的条件,为了普及这首优秀作品,作者又将其改为独奏版本。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独奏版本的同时,应首先了解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这对小姐妹的英雄故事,再参照协奏曲版本的音响,感受大乐队演奏作品的细腻与震撼,从而提高自身对独奏版本的更深理解。

二、美感培养的方法 1.把握形态美

任何乐器的学习都是从持琴开始的,琵琶也不例外。正确的坐姿、良好的仪态是学习琵琶演奏的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学习内容的简单化,演奏姿势只要做到正确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程度较高的演奏者来讲,演奏姿势除了要

求正确以外,具有美感的形态活动对于渲染音乐情绪、增强音乐表现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演奏《十面埋伏》这首作品时,仅有全面的技术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紧张的气氛、多变的节奏、模拟厮杀声的酣畅淋漓都需要演奏者肢体动作的合理配合。乐曲“呐喊”段是全曲最为高潮的段落,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右手持续扫弦及左右手高度协调配合展现出了一个气势激昂、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演奏者演奏此段时全身心要高度集中,扫弦时的肢体动作在不影响演奏的同时要尽量地夸张,整个身体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左右晃动,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当然,本文所讲的形态动作是基于基本功扎实、对乐曲理解准确的基础上,配合音乐变化以达到更佳演奏效果。对于那种没有声音只有动作的华而不实的演奏状态,笔者是不予支持的。

2.体会声音美

音乐是声音艺术,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音色分辨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由于琵琶形制较扁、发音孔较小,琵琶的自然音色就较为薄且硬,同时演奏技法的复杂以及需要借助指甲发声等问题,又使得演奏音色杂乱易出杂音,因此,音色控制在琵琶演奏中就极为重要,也是影响演奏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对音色美的追求意识和习惯。好的音色把握在于演奏者内心对声音美感的体会,教师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内心感受能力。通过内外双重培养,学生从认识琵琶之初就有一个美的声音概念的奠定,为以后继续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所不具有的具体性与客观性反而给予了聆听者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音乐想象力也是音乐作品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即常说的二度创作。“演奏家在二度创作时要尊重作品的历史特征,研究其产生时代的审美意识、思想特征、音乐创作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风格,再现作品的历史风貌;而演奏家又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研究作品,用更高的要求发展作品,不仅是再现,更需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挖掘未被前人发现的美的因素,给作品注入时代的气息,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审美主体获得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想象能力基于个人的成长经历、艺术素质、学习基础等多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拓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的能力,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4.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琵琶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艺术实践的锻炼对琵琶演奏

者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②现代音乐教育不是以前自娱自乐式的音乐传授,当前经营有序的演出市场、良好的演出环境都为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艺术实践是琵琶演奏教学的一面镜子,演出时产生的问题能折射出演奏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练习为基础、以艺术实践为检验,对于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来说都是最理想的互动方式。

“弦上之音在弦外”,一位优秀的演奏者除了具备全面的技巧以外,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自如的控制力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力全部是音乐美感的另一种形式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配合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再注重美感培养这一教育范畴中的核心力量,任何教学活动都会朝着蓬勃有序的方向前进、发展,琵琶教育也不例外。

注释:

①杨靖.琵琶演奏的理性把握及再创造[c].刘德海琵琶

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②音乐课程标准:实践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五篇: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的浅议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钢琴 音色 表现力 演奏技巧 [论文摘要]通过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音色特点,阐述如何表现、如何改变音色的方法,分析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

[论文关键词]钢琴 音色 表现力 演奏技巧

[论文摘要]通过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音色特点,阐述如何表现、如何改变音色的方法,分析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

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态以及其产生泛音数目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声音,即音的色彩和特征。优美的音色是音乐表演者必须持续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演奏出优美的音色才能打动听众的心,实现音乐感人肺腑之功能。着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钢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弹奏音色的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现出愤怒的狂号、疾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断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爱情等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声、高山流水、粼粼水波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以及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总之,所有称之为音乐的东西都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 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的表现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一、钢琴独特的音色美

在辽阔的音乐世界,乐器的品种类别数以千百,但人们却对钢琴情有独钟,那是因为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审美价值。钢琴的气势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它既有辽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钢琴音域广达6-7个八度,力度变化从最弱到最强,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通过弹奏等技术处理又可以使音乐变化多彩„„钢琴这种乐器在笔者的印象中是最理智的,弹奏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各种更感性的、更具体的声音形象,包括人声和世界上所有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因此钢琴演奏者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在钢琴上塑造出绝对完整的形象,创造出某种完整和完美的钢琴作品。

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无法与其他东西混淆。我们应当了解并喜爱钢琴独特的“自我”,从而彻底理解它、掌握它。音色美给人以官能上的快感,这种源于物理属性的生理反应,是一种初级的灵感。但从键盘上流淌出来的音乐,却蕴涵着丰富的音乐美的内涵,这种有旋律、和声、调式、调性、肢体、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音响美,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启迪智慧、完善品格的效应。只有当你在钢琴上弹出不可能的东西时,你才能弹出钢琴上一切可能表现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概念、想象、愿望是可以跑在实际的东西前面的。贝多芬耳聋后创作了他听不见的钢琴音响并且预示了钢琴在数十年后的发展。作曲家的创作精神为钢琴音响探索出了新的规律,而钢琴就逐渐地适应了这些规律。

从钢琴弹奏的原理上看,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弹跳音、弹连奏就特别能显示钢琴的优势。在弹奏运指的同时,自肩起贯通至臂腕部,力量从上至下,无阻隔的传递到指间,这需要学生上部身躯各个部位能够相互协调并运用自如。尤其是臂腕部尽量放松,整体投入、上通下点、手指站立,这样所发出的音响通透亮丽,松弛而有弹性,富有光泽。在节奏旋律上有脉动感,有活力,更有清澈的颗粒性。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弹奏的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所长是关键性的步骤。

二、正确的触键方式是获得良好音色的前提

一些业余钢琴爱好者,他们有良好的钢琴演奏技能,但由于他们只知道触感是演奏艺术完美的保证,而忽略了触键方式,致使强奏时声音生硬、死板,弱奏时声音“虚”。因此在技术方面,要弹出“好听的”声音,必须具备非常灵活柔顺的双手(但不是软弱无力)和“放松的重量”,即从肩部和背部起,直到接触键盘的指尖(全部的准确性都集中在指尖)为止,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还必须有把握地、合理地控制这种重量,从弹疾速轻巧的音所要求的飞掠而过的触键起,到弹宏大的音量而用大力度用力弹键为止,都必须如此。

下载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推荐5篇)

    摘要:优秀的钢琴演奏是一个让人陶醉的过程,钢琴演奏者通过按键把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传递到听众的耳中,激发听众无穷的想象。钢琴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基本功训练,只有具备过硬......

    浅谈小提琴演奏中的流畅性问题

    具有高度演奏技巧和丰富表现力的小提琴,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流畅性问题,牵涉到左右手的诸多演奏技巧。本文立足理论与实践,通过诠释、定义、举例、分类等方法......

    公共突发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特点分析(文献检索小论文)

    《公共突发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特点分析》 文献综述 095062120 王牧帆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能迅速了解事件的信息和重要性,从......

    游戏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游戏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接受事物的能力差的特点,设计组织游戏活动,可以使教学内......

    山水在园林造景中的特点

    山水在园林造景中的特点 《论语.雍也》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山水标志着人与自然......

    论文摘要的特点

    基本上,摘要为独立的单元,通常分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两部份。两者常出现于每篇论文题目之后、本文之前(但亦有置于文后者),其顺序是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后。摘要是整篇文章的......

    评职称论文撰写特点

    评职称论文撰写特点 本文编者:天津新坐标教育(辅导论文/发表论文)联系方式: 1、按照单位科研课题、上级主管部门的基金课题以及所在教研室研究方向撰写的论文,必须按照严谨的学......

    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心智研究

    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心智研究 王飞 (1980- ),男,艺术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四川成都 610021 摘要:本文是关于心智的研究,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搞清楚心智的概念。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