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视角下的语法教学研究优秀论文
一、借助图式建构理论开展语法教学
图式建构理论是语言认知规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图示理论具有体验性、形象性与动态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适时借助图式建构理论,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他们建立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3《Askingtheway》的语法板块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所处地方的邮局、超市、银行以及书店的位置关系,绘制家到学校的路线。然后教师借助学生出示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目标话题“HowcanIgetto...”展开交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本单元出现的目标句型“Goalong...Turn...atthetrafficlights.Get...at...”。最后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帮助教师设计一条到邮局寄信、去书店借书、去超市购物、去学生家家访的最佳路线。这里,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设计示意图,在课上展示最佳路线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目标语与图式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实现了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内化,更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借助意形结合理论开展语法教学
在认知语言的知识理论中,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就是语言的意义是占据中心地位的,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语言符号都是具有意义的。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语言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追求语法形式的机械操练,更不能忽视语法知识的语言意义。例如,在教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ChineseNewYear》的语法板块时,文中提供的内容是有关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为接下来的一周安排自己的周计划,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周计划在小组内进行汇报,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目标句型对别人的计划进行提问并确定本小组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与内容。设计这样的活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让原本枯燥的一般将来时的知识教学有了实际操作的意义,进而实现了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目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的欲望,实现了语法教学的重要目标,即学生内化语法规则和习得语法技能。
三、借助情境创设理论开展语法教学
语言学家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以使用为基础的,语法也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对语言抽象规则的掌握情况,则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使用语法知识。
因此,在教学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创设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情境活动,引导他们在语言学习与互动活动中掌握语法知识。例如,在教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Atweekends》的语法板块时,教材中提供的内容是关于频率副词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的使用。教师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了解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日常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从教师布置的作业量、给予学生的奖励、生气的频率、微笑的频率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调查表的填写,然后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借助句型“Whoisagoodteacher?He/She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进行交流汇报。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得知,这样的情景活动学生是乐于接受的,不仅激发了他们想学习的欲望,还让他们有了换位思考的空间,点燃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在这样有趣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本节课的语法知识
。总之,语法的学习过程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教师应从语言视角出发,借助图式建构理论开展语法教学,借助意形结合理论开展语法教学,借助情境创设理论开展语法教学,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法知识。
第二篇:输入输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输入输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近几年高职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本文基于输入输出互动模型,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利用微信平台、微课、手机报等信息化渠道灵活选用学习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有效输入,促进语言输出,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输入输出;高职;英语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79-03
现有的输入输出互动假说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一个假说应用在某单项英语技能的训练,如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等。二是输入输出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研究的是本科段大学英语教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比较少。本科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各位高职老师面临的难题。
一、输入输出互动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提出的监察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如果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接触大量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但是他的可理解性输入是针对目的语环境进行的,而我们的学习者没有使用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另外,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比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高多少的语言知识很难界定。过难的语言学习资料使学习者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过于简单的材料会导致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由于每个学习者个体差异很大,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最佳的语言输入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也很难把握。最后,外部语言输入固然重要,可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语言输入的吸收也起着关键作用,语言知识只有被学习者吸收并转化成相应的语言能力,才是学习者习得了该语言。
(二)输出假说
Swain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目的语正确的表达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更正自己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言能力。Swain将可理解性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功能归纳为三类: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元语言反思功能。
(三)互动理论
Wagner-Gough&Hatch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会话互动是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形式和获得语言输出的机会。Gass&Mackey在2007年整合语言输人、互动、反馈和输出提出新的互动假说,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也包含在内,因此被称为“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新的互动假说描述了学习者从语言输入、参加互动、得到反馈到语言输出的过程,它是一种语言习得的模式。
(四)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不
语言输入和输出不是孤立的,应该通过课堂互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输出性活动,引导学生在意义的互动交流中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输入输出互动假说为诸如交际法、任务法等大学英语教学法提供理论依据,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将三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输入输出互动,从而提高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输入输出互动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测试成?与任课教师访谈,了解到学生英语水平差别很大,如果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老师按中等难度授课,差生仍觉得难、听不懂,而程度稍好的学生又觉得容易,这两类学生都不愿意听。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的难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匹配,造成这两类学生消极应付英语课,甚至上课故意忘记带课本,只拿手机进教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与取舍,大胆地舍弃较难又缺乏趣味性的内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而难度适中的材料。例如教师把课本作为基础教学内容,搭配使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时事性强,双语手机报每天有早晚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趣闻怪事、名人名言、有声新闻,还提供常用的口语表达及分类提供热门词汇,难度有难中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吸收。双语手机报的内容贴近生活、时事性强,大部分内容学生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中文背景知识学习起英文表达相对容易些,不会觉得内容离自己远、枯燥。另外,内容以中英双语呈现,利于学生对照吸收,由于早晚报内容丰富,难易不等,各层次学生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难度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如2015-12-11的晚报,内容包括Tobacco tax tobe raised我国拟提高烟税及价格HK occupy sitescleared香港警方全面清障;self employment encour.aged大学在校生可休学创业;sick wife freezes meals老太为老伴备余生菜肴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现有水平选择阅读,一天只要学习一条,吸收正确的表达并能用英文表述出来,长期积累也会有很大提高。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可以不要求他们吸收一条完整的内容而只选择手机报中专门列出的每日热词学习即可。
除了基本教材、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活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大胆舍弃、合理补充将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新鲜感、趣味性、职业性与实用性,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学习兴趣又不高,教师应采取传统讲授法、结合促进学生互动、输出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相对有限,教师在课堂中还必须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和单词基本用法。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了讲授还需要适时地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促进学生互动、输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人CECE训练法、Toastmaster模式、微课、微信答题和百度问卷星等方式方法。
CECE训练法就是用中英双语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或读中文材料,思考对应的英语表达,之后听英文录音,跟读模仿,纠正语音语调,并学习好的英文表达和他们不会说的词句(学生程度不好,或听不明白时可改为阅读的方式)。然后再听中文录音或看中文篇章,利用学到的地道表达把它译成英文。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首先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使他们积累一些词汇、地道地表达,才能提及听力口语的训练。练习材料不可太难,应根据语言输入理论,给学生使用略高于他们水平的资料。
Toastmaster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输入互动输出模型的语言提高方式。爱好英语,想练习表达能力,公众演说能力的会员可以利用toastmaster clubs这种形式提高自己。Toastmaster每次活动有指定演讲训练、即席问答训练和讲评员训练等几个阶段。整个活动中,会员会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计时员和讲评员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时可采用toastmaster的形式。练习材料同样采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上的内容,学生有中英文的内容作参考,先进行学习后自己表达。指定演讲者根据事先准备的内容进行演讲,讲评者就演讲者的讲解及肢体语言的使用进行评论并给予建议。没被指定发言者也可参与到讲评和即席问答训练中,彼此分享经验。利用toastmaster的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可理解性输入、促进学生主动互动和输出,并能提高学生公众面前流利自然讲话的能力及有效沟通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完成?y易程度适当、并自己感兴趣的CECE篇章练习及进行定期toastmas―ter模式的会议,促进学生互动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可理解性输入,在互动与输出中及时得到反馈、之后引起注意、验证假说、调整输出,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三)提高课堂纠错技巧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正面情感会促进语言习得,负面情感会阻碍语言习得。如果课堂中学习者的错误频繁被纠正,会严重影响他们思维与表达的流畅性,还会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虽然及时的反馈能引起学习者注意,调整语言输出,但课堂中对学生不断地纠错还是应该避免,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无法完成表达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在最后进行总体讲评或总结时再进行集中纠错,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减少挫败感,不至于失去学习信心。
(四)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
大部分学生只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堂外没有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推荐学生利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听到或看到与手机报中内容相对的中文信息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联系到英文表达,日积月累英文水平无形中会得到提高。这种学习过程本身无压力,不规定学习时间及任务量,学生不会觉得乏味。另外,我们要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灌输B2A(believe to achieve相信到成功)理念,让学生看到学习效果,获得成就感,产生B2A思想。让学生相信只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英语并不可怕,一定能学好。
(五)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针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进行。无论分数高低都无法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用学生平时课堂的互动、输出参与表现+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听说写测试,这样更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注重应用和自觉英语学习意识的养成。
三、结语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2020年将达1480万人。这就意味着今后职业教育规模更加庞大,层次更加多元化,学生基础可能更加薄弱。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每位高职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基于输入输出互动假说,本文针对多元生源的高职英语课堂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们从语法教学历程、语法教学现状、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研究面广而不深、研究方法缺乏新意、研究的结果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今后应更加注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语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注重对一线语法教学情况的分析等。
中学语文;语法;语法教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界发出了“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在2018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明确规定“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自此开始语法教学就远离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直至后来基本退出了中学语文课堂。语法教学退出中学语文课堂,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现代人特别是中学生汉语水平迅速下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学好汉语言的基础,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概述
近年来,对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为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7篇。其中期刊论文52篇,博硕士论文12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全文1篇。具体如下
1期刊论文方面有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期刊论文很多。包括李晓宏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处境与归趋》、耿淑荣;卢伟浅的《论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孟德腾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等。
2博硕士论文方面郑学莲的《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的批判与探索》、陈巍的《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马光伟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钱芳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王雪梅的《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应用研究》等。
此外,会议论文、报纸全文还有若干篇。李海茹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语法教学》、罗爱萍的《中学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之我见》等。
二、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内容简述
对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笔者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概括如下
钱芳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则从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入手回顾中国语法教学的历程,认为《马氏文通》为中国的语法教学指明了方向。而张志公先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公布则标志着我国教学语法体系的正式建立。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一文中介绍了教育界对语法教学的看法
1、语法不需专门教学。理由是语法太束缚人的思想。所以,不如让学生大量诵读古今中外优秀名篇,在自然习得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感悟、熏陶而培养语感。
2、将“淡化”语法理解为“简化”语法。这是一种较为折中的观点。曹甲楠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规定模糊,难以把握;
2、教材中语法知识分散,体系陈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4、评价体系欠完善。李晓航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则从反面分析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他认为淡化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影响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语言水平的整体下降;影响汉语国际化进程。
三、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的缺憾
由上可知,研究人员对我国的语法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从研究的内容上看,面广却不深 当前对语法教学的研究分布在语法教学历程、语法教学现状、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可以说涉及的内容很多,面很广。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是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停留于文献的搜集,已有经验的梳理、概括,缺乏深刻性。需要指出的是,在语法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切入点窄,大多数的研究者是从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的角度来探讨语法教学的方法。我们或许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语法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
2.从研究的方法上看,缺乏新意 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大部分研究者的思路是首先梳理我国语文语法教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其萌芽开始,或从近代开始;然后分析当前我国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的研究思路虽然层次分明,却缺乏新意。且对于具体问题的研究缺乏实践基?A。如对当然我国语文语法教学现状的分析,多数研究者只是泛泛而谈,缺乏一线情况的支持,鲜有研究者对一线语法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3.从研究的结果上看,缺乏操作性 对于语法教学的方法,众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或从学生的角度、或从教师的角度、或从语法本身的角度。然后笔者发现这些策略往往浮于空中,缺乏可操作性。
四、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发展展望
目前,研究者在语法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也给笔者带来了启发。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对语法教学的研究也有一些展望。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一线语法教学情况的分析,综合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语法教学现状进行更加深入、深刻的分析。其次,对于如何筛选、编排语法知识,如何在教材上呈现出来,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最后,我们应得出更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语法教学方法。
[1]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上海上海教育,1959.[2]张志公.语法和语法教学.北京人民教育,1956(7)
[3]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北京人民教育,1956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1980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8
[6]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山东教育,1987
[7]芦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 [D].扬州大学.2018.[8]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州广东教育,201815
(赣南师范大学 341000)
第四篇:分析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才子城社会科学毕业论文
分析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针对方法和
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从而正确使用汉语,并快速而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但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对外汉语语法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学科理论体系,是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的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迥异于一般的语法教学,吕叔湘先生说:“汉人教汉语,往往有些彼此都知道,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也不去深究。可教外国学生就是个问题了,就得逼着我们去研究。”
本文旨在从现实出发去认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结合语法教学现状,说明问题
通过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了解,我觉得在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语法教学包罗了一些在交际中不用或少用的语法项目,因而语法项目繁多、语法教学量大,从而也导致了语法教学与实用的结合度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界吸收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但在教学过程中照搬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方法、体系来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行不通的,只会让留学生只学了一些基本语法规则,一旦运用到交际中,则错误百出。
才子城社会科学毕业论文
2、语法教学分布不均。对外汉语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现行的语法教学在初级阶段较多,而“进入中高级阶段后,语言水平提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但对初级阶段已出现过的词语或语法现象则一般都作为旧知识处理。尽管同一语法点在形式上复杂了,或表意和用法有所变化了,但也不再作为新知识处理。其结果是使学生对许多语法现象不能形成全面、完整的印象,也不能通过循环反复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生学过的语法规律又普遍回生。”
3、语法点的安排不够合理。相比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较少,大量的语法点不问难易都集中出现在初级阶段,使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知识点分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语法教学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不符合学习者习得汉语的过程,使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孙瑞珍在分析《高级汉语教程》后认为,该课本中“‘词语例解’中星星点点地也出现一些语法点,如:‘„„,之所以„„’,‘不是„„,就„„’,‘要是„„还不„„’等,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复句,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再让他们反复练习,有时会产生厌烦之感。相反,一些他们急需掌握的语法点却都舍弃了。”
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的思考与探索
1、明确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又称‘学校语法’,它是利用理论语法科学研究的成果,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我认为,教学语法有理论语法的基础,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1)强调实用性,让学习者在具体交际中运用;(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服务于教学和二语习得者;(3)具有可操作性,并非纸上谈兵,使其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2、语法教学应贯穿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同时将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使用语法术语,努力提高语法的应
才子城社会科学毕业论文
用性。这里所强调的语法教学的连续性是应随着习得者汉语水平的逐步提高由浅入深进行的。要重视语法点的重现与深入,这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满足学习者高水平交际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的讲解和重复”,即语法点的循环渐进,避免过多细节的重复。
3、通过比较来教学语法,不仅能凸显汉语语法特色,同时也能让语法点更加清晰的留在学习者头脑中。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其母语影响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即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在学习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拿汉语和其母语相比较。既然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汉语和其母语进行对比分析,有系统的去教学,以突出汉语的特点,并了解学习的难点所在,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语法教学的研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对外汉语教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教学中发现许多汉族人习焉不察、外国人学习起来又比较困难的语言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推动了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故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促进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吕文华.关于中高级阶段汉语语法教学的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 1993,(2).[2] 孙瑞珍.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5,(2).此文来自才子城网毕业论文网
第五篇: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研究1
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研究
愉群翁回族乡中学
马玉芳
摘 要:本文以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分别从借助语言、文字和图片等媒介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组织开展语文游戏这四方面,对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语文学习而言,它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积极创设出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依赖学习到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并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对蕴藏于这种教学过程中的欢乐与愉悦进行充分感受,从而促进并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具体而言,可实施以下策略。借助语言、文字和图片等媒介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多种媒介,例如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图片媒介以及视频媒介等。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设置学习情境时,由于语言描绘不仅能够较为直接地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感知程度,而且还具有易操作性、灵活性等优势,此外,还能在语言表达中带有教师的感情色彩来直接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引导作用,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语言媒介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可由此对学生们的初中语文认知过程进行带动。再如,阅读初中语文文字资料同样也是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原有的语文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通过结合文字的阅读来展开想象空间,由此对知识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生的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字和自身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将两者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加工后的图像,当学生对此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之后,就能通过比较,从而获得这种转变的原因,从而对阅读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此外,图片和视频能够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直接起到刺激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主观感受不断得到强化,并由此促进自己不知不觉融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和运用“问题串”,例如,教师可通过开展时事点评、小辩论等活动,以其中一个相对宏观的问题作为引子,并由此逐渐向较为微观的问题过渡,即通过形成“问题串”的方式,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目的在于使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课堂知识的体验之中,从而对整个阅读理解的内容做出更好的理解。
第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重现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可以开展诸如“品读经典”等活动,在活动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参与讨论,设置的问题不能让学生通过语文教科书或者参考资料就能轻易找到标准答案,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因人而异,创设的情景要适合不同的学生类型。例如,一般而言,中、低年级的学生相对会关注一些新奇、生动、多变的知觉性事物,而高年级学生由于相对成熟,因此其理性思维程度加重,更愿意偏向于关注一些具有逻辑性、相对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物。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情境创设要符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程度。合理分组是建立语文学习小组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设置语文学习小组时,关键在于精心安排和设计探究小组的成员职责,具体而言,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首先要在分组之前,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并按照“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针对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搭配,在人数安排上,过多会出现反复争论的现象,过少则难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由于一个班的人数大约为30人左右,因此,整个班级可分为5组,每个小组可设置6名学生。
其次,在每个小组内部的职责设置方面,总体而言,可以在每个小组内安排一名组长、一名组织委员和一名记录员。教师在选拔组长时,要尽量选择具备组织能力强、语文综合能力相对较好,能够在关键时刻鼓舞士气等性格特质的学生。在组织委员的选择上,可考虑那些具有人际关系好、协调能力强、善于处理和平衡小组内部矛盾的学生。记录员则要能够尊重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对所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并通过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不同意见忠实记录,再把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结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从而通过文字使整个小组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体现。组织开展语文游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往往需要教师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从而引导他们主动而乐于接受知识的熏陶,由此可知,语文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一般来说,语文游戏主要包含故事会、谜语、社会角色扮演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上述不同的游戏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让学生从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得出的结果或结论中领悟到初中语文内容中知识要点的特征和规律;二是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相处,从而能够在游戏中很自然地加深自己的内心体验,以亲历者的姿态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三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以扮演角色所处的立场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今后进行针对性解决。
参考文献
1.林立、王之江.任务型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高慎英.体验学习论[M],广西: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008 3.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