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
浦江县 张智强
乡镇联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通过加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加强对乡镇干部及联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台了乡镇干部驻村联户制度、“村民考乡官”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很多乡镇实行了对联村干部的月末考核、季度考核;有的乡镇建立了联村工作督查组,定期对联村干部驻村工作进行明查暗访;有的在村级建立了便民服务站,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大多数联村干部除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和自己线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所联系村工作中去,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重点实事、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联村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乡镇联村干部的作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联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各乡镇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联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
(二)联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联村干部中,联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联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联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一部分联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班制”,平时多数时间待在乡镇机关,联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乡镇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联系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个别联村干部“走在有权人家,吃在有钱人家,难得走进普通群众家”。三是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不力。一些联村干部联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很少考虑。四是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联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五是综治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联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联村干部主观上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 2 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乡镇对联村干部队伍管理有所放松。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后,特别是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大量的重点工程建设牵涉了乡镇很大的工作精力,有的乡镇因此削弱了联村干部的工作力量,放松了对联村工作的要求,甚至使驻村联户制度形同虚设。
(二)对联村干部的工作要求不明确。乡镇对联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联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联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联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联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联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有的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联村干部线上工作量不同,联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对“村民考乡官”制度,也只是应付工作检查,组织几次书面考试或简单的现场考核走过场,起不到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作用。
(四)联村干部的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联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工作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 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三、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联村干部要做好联村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联村干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联村工作落到实处,着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联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就是要当好“六大员”,即当好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助”八个字。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监督和规范村务、财务和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的执行;督促创业承诺项目和实事的确定、公开、组织实施,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村级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帮助。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 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接受有关规划、土地、征地后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建房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咨询,为村民提供服务。协助乡镇、村党组织选拔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要使联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建立健全驻村工作日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联户帮扶制度等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联村不联户,联村不联心”的状况。
1、要保证足够的驻村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村与山区乡村,自然村多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少行政村,近郊乡村和边远乡村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联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2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5天的驻村时间。联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2、要提高驻村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 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要增强驻村工作的有效性。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联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三)强化考核监督,解决“如何坚持”的问题。
1、要建立联村干部监督制度。各乡镇、管理处都要建立有效的联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联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联村干安排专人对联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联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公开联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2、要建立联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或管理处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联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3、要完善联村工作考核制度。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以“村民考 乡官”为重点,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联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会上进行述职,由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同时,乡镇对联村干部要从村级创业承诺、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联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要探索建立一般干部交流和培训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联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组织联村干部集中“充电”,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乡镇干部的本质要求,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帮助乡镇干部全面理解掌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新政策、新法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新技术、新知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
第二篇: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联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通过加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对乡镇干部及联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台了乡镇干部驻村联户制度、“村民考乡官”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很多乡镇实行了对联村干部的月末考核、季度考核;有的乡镇建立了联村工作督查组,定期对联村干部驻村工作进行明查暗访;有的在村级建立了“===”便民服务站,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大多数联村干部除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和自己线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所联系村工作中去,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重点实事、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联村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乡镇联村干部的作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联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各乡镇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联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全区各乡镇共有联村干部===人,其中一人联系=个村的===人,占总人数的==.=%;联系两个村的有===人,占==%;联系=至=个村的==人,占=.=%。由两个人共同联系一个村的有==人,占总人数的=.=%。不联村的乡镇干部===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人,党政办工作人员==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会计核算中心==人,有关部门借用==人,其他为计生、土管、财政、企办等各线人员及开发区(园区)工作人员。
(二)联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联村干部中,==岁到==岁的达==%,联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专科学历的占==%,中专学历的占==%,高中及以下的占==%。联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联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一部分联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班制”,平时多数时间待在乡镇机关,联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乡镇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联系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某乡镇一位村主任反映,联村干部新调整已有=个多月,而联系该村的干部只见到一次,连姓名都不知道,联村干部来的很少,来了也只和村书记一人接触。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少数村反映,联村干部“走在有权人家,吃在有钱人家,难得走进普通群众家”。有个村的村民为吃水问题向联村干部反映了几次,要求乡镇督促村两委抓好集资和管道修理工作,但每次都得不到解决。三是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不力。一些联村干部联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很少考虑。在调研中,很多群众反映对科技干部、科技特派员非常欢迎,但现在的联村干部懂得农技知识的很少,即使群众有需求,也不会主动去做联系科技人员等穿针引线工作,使群众非常失望。如某农户由于技术问题,绿化苗木在移栽过程中不能成活,而联村干部看见了却无动于衷,以“该农户是外地来的”为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四是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联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例如,区里、镇里强调了多次的财务公开问题,有的联村干部照样不予过问,在=月下旬的一次村务公开情况检查中,某村在====年==月公布的内容都还没有更换。五是综治*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联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联村干部主观上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园区开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观因素是问题存在的主要方面:
一是部分乡镇对联村干部队伍管理有所放松。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后,特别是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大量的重点工程建设牵涉了乡镇很大的工作精力,有的乡镇因此削弱了联村干部的工作力量,放松了对联村工作的要求,甚至使驻村联户制度形同虚设。
二是对联村干部的工作要求不明确。乡镇对联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
够明确,联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联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联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联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是对联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有的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联村干部线上工作量不同,联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对“村民考乡官”制度,个别乡镇也只是应付工作检查,组织几次书面考试或简单的现场考核走过场,起不到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作用。
四是联村干部的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联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工作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三、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联村干部要做好联村工作,必须按照省、市委提出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联村工作落到实处,着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联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就是要当好“六大员”,即当好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助”八个字。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监督和规范村务、财务和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的执行;督促创业承诺项目和实事的确定、公开、组织实施,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村级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帮助。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接受有关规划、土地、征地后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建房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咨询,为村民提供服务。协助乡镇、村党组织选拔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要使联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建立健全驻村工作日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联户帮扶制度等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联村不联户,联村不联心”的状况。
一要保证足够的驻村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联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天的驻村时间。联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提高驻村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增强驻村工作的有效性。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联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三)强化考核监督,解决“如何坚持”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联村干部监督制度。各乡镇、管理处都要建立有效的联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联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联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联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公开联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二是要建立联村
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或管理处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联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是要完善联村工作考核制度。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以“村民考乡官”为重点,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联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会上进行述职,由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同时,乡镇对联村干部要从村级创业承诺、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联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要探索建立一般干部交流和培训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联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组织联村干部集中“充电”,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乡镇干部的本质要求,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帮助乡镇干部全面理解掌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新政策、新法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新技术、新知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篇: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
农业税全免后,乡镇工作从繁重的税收工作中解脱出来,加之计生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惩罚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乡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似乎乡镇干部的春天到了,有人开玩笑的说:农民不睡(税)了,现在该我们睡了。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盲目无知的代表,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盲区,是没有充分认识新形势的表现,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笔者以管窥豹,从自身了解的情况,作如下思考:
一、当前乡镇工作现状和特点
一是乡镇富余人员增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乡镇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其一是存在一批无事可
干的人,表现在妇联、综治、团委、纪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和农机、畜牧、农税员等,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干起,呈现出“清闲”的状态;其二是存在一批不得不干的办事员,表现在三大办公室、财政所和有直补项目的人员,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为业务所迫,自诩命苦,心态较不平衡;其三是乡镇副职干部,这是乡镇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所分管的工作积极主动;最后是风险最大的主要领导。他们带领这样参差不齐的队伍,许多人身心憔悴,只想找个路子进城了事。
二是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农业税全免后,乡镇不再向农民摊款收费,更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使乡镇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大部分乡财政实际就成了“吃饭财政”。机构运转相当困难,干部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乡镇为群众办实事也常常是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三是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虽然税改后乡镇工作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乡镇干部从税收工作中得到解脱,但并不是说乡镇干部的“春天就到了”,乡镇干部就没事可干了,总体上来说当前农村工作仍然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形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然封闭的状态,农民长期固守田土,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彻底打破这种传统格局,号召农民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潮,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发展过程,加之税改后,政府的职能已由单纯的行政指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就使得许多乡镇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外,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并没有减少,乡镇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加大,这些新的形势对乡镇工作也增添了新的压力。
二、问题和困难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存在断层现象。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不多,且这部分人中有80%已接近30岁;30-40岁的人,占40%左右;40-50岁以上的人,占50%左右。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大专、本科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此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后继乏人。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县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突破口,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传统农业格局。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结构调整不力的方法和能力欠缺,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
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的新形势极不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目前乡镇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进出口不畅。干部本地化和在同一地方长期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让一些干部工作惰性增大;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招聘了一大批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乡镇人员编制的限
定,除了少数公招人员到乡镇工作外,乡镇进人渠道已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离、退休年龄和自然死亡外,其它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 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由行政命令指挥管理型向服务引导管理型转变,将新的职能定位为贯彻法律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五大职能。
二是调整干部考核内容,转变考核方式。考核由以人为主的干部岗位管理向以事为主的目标管理方式转变,即以税费征收和出勤考核为主向以发展产业和群众考核为主转变。围绕发展农民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解决群众具体困难、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对干部实行分线分片定岗,由群众定期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考核和民意测验,重点考评干部包抓项目
进展情况、走访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召开村民会学习政策及宣传科技知识、个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解决“天天上班一事无成评优秀,累死累活得罪众人惹人恨”的怪现象。
三是调整工作运行机制,转变工作作风。由分线、划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确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公共事务管理和技术服务,使干部由政治型、指挥型向经济型、技能型转变,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
四是调整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转变培训方式。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驻村干部双向选择、乡镇干部联片驻村工作责任制、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和优秀、末位考评制,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奖惩分明。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考核。积极
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制度。继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担任领导职务。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打破领导干部身份终身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中长期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五是开展乡镇改革试点,实事求是地探索农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行政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新路。在全县按山区、中心镇两个类型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和推广其经验,不宜在全县搞 “一刀切”改革。
六是开展形势教育,提升干部人气,让全县乡镇干部认识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现在不是形势喜人,而是形势逼人。发展的大气候不允许乡镇干部懈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允许乡
镇干部懈怠。
第四篇:浅谈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谈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册亨县自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后,一批年富力强的乡镇党政副职走上了人大主席岗位,从对人大工作不熟悉、经费无保障、身兼多职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中不断摸索总结,到能基本胜任人大工作,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推动乡镇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职权运作程序不规范,思想认识不高。第一,会议时间短,成效不高。乡镇人代会是乡镇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乡镇人代会安排时间短,一般只有一到二天,代表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部分代表只是来参加会议,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致使行使管理地方事务的民主权力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第二,监督体系不完善,效果不明显。法律虽然已赋予了乡镇人大的监督职权,但乡镇人大监督权不能得到体现,监督体系除了大会期间能行使监督职能外,闭会后缺乏严格的运行程序,时常会出现监督的随意性、非规范性现象,影响监督效能。第三,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存在一些随意性、形式化等现象。审议深度不够,建议质量不高。这不仅影响了乡镇人大主席团作用的发挥,也降低了乡镇人大作为一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第四,闭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的活动不够正常。随意性大,内容单一,形式不灵活,效果不够好。少数乡镇对闭会期间的人大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实质性地解决本乡镇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第五,部分领导对人大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过问不多,没有把乡镇人大的机构建设、物质保障提高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来对待。一些乡镇干部对人大工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形式,认为人大是乡镇的一个工作部门,认为乡镇人大干部是二线岗位,把人大岗位当作解决待遇、养老、休息的最后一站。第六,对人大工作认识浅显,不理解工作实质。刚参加工作的同志不愿从事人大工作岗位,认为人大工作没有奔头,没有地位,对工作缺乏钻研,缺少敬业的精神,不知道乡镇人大工作该干些什么,怎样干好,年初无计划,阶段无检查,年终无总结。这种精神状态和模糊认识,严重影响了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形象,阻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二)机构人员少,专职人员不“专”。目前我县乡镇人大只有主席一人,且还兼任其他职务,既担当党委委员又担当人大主席,工作也是以党委工作为主,造成人大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没有专职的人大工作人员,一般事务性工作由其他工作部门的人员兼任,缺乏精力承办人大工作的具体事宜,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财力紧张,经费难于保障。我县财源基础薄弱,财源规模小,收入少,乡镇财政几乎没有收入,且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有的尽管纳入了预算也是流于形式,统支统用,没有专款专用,致使开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宣传不深入,代表履职不充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乡镇人大工作缺乏深入、有效、持久的宣传,没有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乡镇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人大是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的、对乡镇人大作为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地方事务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了解,这造成乡镇人大建设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工作模式欠妥。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集体行权、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等基本工作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人大工作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性质不了解,仍习惯按行政工作的思维模式来思考人大工作。有的把监督当成领导,把本应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职权直接代替了;有的既监督又参与,在开展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中,直接去处理具体事项。
(六)工作支持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没有将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过问不够,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工作局面。
二、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广大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人大建设,着力解决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合法化。
(一)增强工作意识,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乡镇人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树立起宪法赋予乡镇人大的形象和权威,使乡镇人大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因地制宜开展人大工作,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人大主席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人大工作上,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人大作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工作实效,努力为乡镇各项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逐步设立专职人大主席、副主席、专职工作人员,有利于开展经常性的人大工作,更多地联系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更好地监督乡镇政府工作。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对于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乡镇政府要努力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便利条件,年初把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人大经费到位。
(三)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把好代表候选“进口关”。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科学合理确定代表结构。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代表的比例,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防止把乡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行使职权的方式和工作程序,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为选民服务,为群众服务。
(四)加强指导,推进人大建设。上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之间工作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上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指导,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乡镇人大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指导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开好乡镇人代会和人大主席团工作会议;围绕党委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搞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扎实搞好对乡镇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和选举出的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促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册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李锦德)
第五篇: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和权力机关,最贴近广大农民。近年来,乡镇人大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其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挥,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政府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乡镇人大主席在工作中也感到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为了切实加强改进乡镇人大工作,各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做好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认为乡镇人大工作在创新的基础上需要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乡镇人大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都明确提出了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积极,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我县乡镇人大工作面临四大挑战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乡镇人大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从乡镇机构设置来看,全国各地乡镇人大主席有的是党委书记兼任,有的是党委副书记兼任,有的是专职,有的是兼职;有的增设人大副主席,有的增设了一名人大干事。从我县来看,一乡(镇)只设一名专职人大主席,既没有人大副主席,也没有专职干事。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人大主席一名,可设立也不设立副主席。人大工作是集体行使权力的机构,乡镇人大主席没有单独行使职权的工作机制,所以只能通过乡镇代表大会来进行,至于闭会期间的各项工作,由于乡镇人大机构设置不统一,人员少,力量薄弱,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
二是乡镇人大所处地位不够合理。乡镇人大是乡镇一级的权力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是对政府实行监督,乡镇人大主席应该是排在乡镇党委书记之后,乡镇长之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按照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的顺序来排名。特别是人大主席的待遇和干部使用上更是如此,这样在人们心目中就形成了先党委后政府,再人大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弱了乡镇人大的权威和法定职能,影响其工作的开展。
三是乡镇人大制度程序不够规范。乡镇人大除在每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工作程序外,闭会期间大部分乡镇人大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规范的、明确的制度和程序人大主席团在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都要选举产生,在开会期间有明确的职权,闭会期间法律也没有明确的职权规定,法律规定,人大主席团不作为乡镇人大的常设机构,人大主席团不作为乡镇人大的常设机构。那么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主席怎么开展工作,如何行使职权,这些问题,各地乡镇人大主席都是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工作,这种不明确、不规范的工作程序也影响着工作的开展。
四是乡镇人大工作责职不够明晰。乡镇机关有党委班子和政府班子,但工作中是党政不分的,“一揽子”工作时候多,党委既是领导和决策者,又是落实者,党委成员也分管着政府工作,人大主席不但要做党委分配的工作,也要做政府的工作,因为乡镇工作是以包片包村落实工作任务的,这样就形成了多数人认为乡镇的工作就是党委书记说了算。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序上也影响了人大工作的开展。
另外,乡镇人大代表自身素质较低,活动经费落实不到位等等,也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乡镇人大代表除乡镇党政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外,多数代表是农民,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都比较低,农民代表参加活动需要补贴,需要经费给予保障,但多数乡镇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各地乡镇人大为了创新人大工作,积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了履职的工作平台。如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集中调查、视察、评议,创建代表活动室,为代表进行活动提供了地,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组织代表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等等,从形式和内容上,提高了乡镇人大的履职能务和水平。在工作中大家也逐步形成了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些共识:
一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必须处理好与党委的关系。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乡镇人大工作只能争取党委的支持,才能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权。在工作中,人大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行使人大的监督权,保证党委的决策落到实处。
二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必须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乡镇人大法律上没有明确对乡镇政府的监督权,对政府的工作,目前开展了组织代表进行视察、调查、评议,做到了勇于监督,善于监督,即不失职,又不越权,在监督中支持,在督办中帮办,真诚地帮助政府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把监督的立足点放在了支持和促进政府的工作上。
三是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必须处理好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乡镇人大主席是人大代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其法律地位和各项权利与代表是平等的,乡镇人大主席在服从党委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的基础上,人大日常工作需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好各项工作制度,安排好代表的活动,为代表活动提供好服务,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好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加强代表的自身素质建设。
四是做好乡镇人大必须处理好的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关系。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和关怀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加强同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与沟通,经常向常委会汇报工作,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权,引起常委会的重视,才能提高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
三、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
一是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县级以上党委要重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研究解决乡镇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管干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乡镇干部的管理权在县级以上党委。上级党委要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联系本地实际,对乡镇人大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编制,干部的使用上给予高度的重视,配齐、配好乡镇人大工作队伍,便于乡镇人大更好地开展工作,行使权力。其次是乡镇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理顺党委决策,人大决定和监督政府执行的关系,年初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听取人大工作汇报,特别是乡镇人大工作的经费问题,乡镇人大干部的待遇问题要落实到位。
二是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人大所面临的困难和所处的地位,对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精心的指导,从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设置来看,人大主席团是每次人大代会会议期间选举产生的,为了人代会的需要,组成人员一般是党、人大及代表团团长成员组成。如果闭会期间,主席团成员继续作为镇人大日常工作行使权力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县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不一样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有13项职权,如果有利于乡镇人大主席团更好地发挥作用,上级人大常委会是否可以从法律法规上考虑产生闭会期间的乡镇人大主席团。从工作制度来看,法律没有赋予乡镇人大主席闭会期间日常工作职权,主席团的职责和程序尚不明确,上级人大常委会要从规范化上给予精心指导,帮助乡镇人大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避免乡镇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三是乡镇人大要努力做好人大代表的工作。人大工作离不开代表,人大代表是工作的基础,代表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如何,关系着人大工作的好坏,首先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是基础。在把好代表“入口关”的基础上,要抓好代表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人大代表真正具备政治素质强、懂法律知识,会履行职责的“有为”代表;其次是组织开展好代表活动,在抓好建章立制的前提下,努力为代表行使职权提供服务。第三是要办理好代表的意见,批评和建议,保障代表的权力落到实处。
四是乡镇人大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前提下,要增强“五个意识”:责任意识:对党对人民负责,热爱人大工作;中心意识: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顾全大局,把握重点;监督意识:充分发扬民主,突出工作重点,抓到点上,促进工作;法律意识: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坚持依法办事;团结意识:努力做到依靠不依赖,自立不独立,有威不越位,谋政不扰政。总之,乡镇人大干部要紧紧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制度上不断开拓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