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6.4探究滑动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摩擦现象,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⒉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探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具:木板、重木块、毛巾、钩码、弹簧称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难点
情境引入(3分钟)
多媒体展示抓鱼传鱼规则:
8位同学分A、B两队,第一位同学从桶中抓住一条鱼后,依次传给后面的同学。最后一位同学接到鱼后,再放入水槽中。共传两条,用时最少者为胜。
学生朗读规则,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感知摩擦。
直接引入新课。
达成目标:
游戏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农村学生,物理意识差,不能从物理角度去思考捉鱼游戏实际上是摩擦现象。
生
活
中的摩
擦(5分钟)
PPT展示三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现象的动态图片。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滑动摩擦概念,有难度可看活动卡上思维提示,或利用桌面器材体验摩擦现象。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工具书写滑动摩擦概念关键词
教师评价。
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利用电子白板工具书写滑动摩擦力概念关键词
教师评价。
过渡:力有三要素,滑动摩擦力属于力,利用6.1知识用类比法思考滑动摩擦力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利用电子白板工具书写滑动摩擦力概念关键词。
教师评价
达成目标: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产生摩擦。
2.经历观察和体验,建立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认识摩擦现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建构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相对运动严格的概念第七章才学,但我们班学生在前面6.1练习中曾涉及到此概念,能浅显的用动作表达出来,所以本节课不特别引申。
学生知道“阻碍”即可。
通过已经学过的力的三要素的类比,引出本节课教学难点:测量滑动摩擦力。
农村学生科学词汇贫乏,经常用口语表达物理规律,不知如何用科学、严谨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理解。如可能把滑动摩擦力说成阻力等,所以这里采用填关键词表达概念,强制学生规范用语。
难点
测
量
水
平
运
动
物
体
所
受的滑
动
摩
擦
力
大
小
(8分钟)
过渡: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
明确实验目的。对四组有铁架台的同学提出特殊任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木块不动,下面摩擦面滑动。
学生分组阅读活动卡上活动要求。讨论测量方案,选择器材进行测量,并同步用手机录像,在课本或活动卡上记录测量数据。
小组之间互换视频,并在活动卡上记录观后评价。
教师对学生活动总评。
过渡:各组的测量数据为什么不一样?
师生回忆思考各组的测量数据为什么不一样原因。
达成目标: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通过录像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和反思,推进学生从学科知识习得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转变。
沪粤版教材先学力的知识,然后才学力和运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二力平衡知识,所以本节课不对比两种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方法的优劣,留在第七章再比较。
用手机录像,同学们就必须合作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为视频必须给其他组观看并在活动卡上写下观看后的评价,促使学生用心操作,积极交流和反思。
学生用手机自录互看,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但也可能出现教学失控、教学时间过长等不可控情况。
探究过程中蕴含了很多后面才学的知识,教学生成性内容中容易过多、过深,不易控制一个合适的“度”。
重点
探
究
滑
动
摩
擦
力
大
小
跟
哪
些
因
素
有
关(12分钟)
体验.将木板竖直,分别用大小的不同力压着板面从上端移到下端。
引导提问:手给木板的力是不是重力?
进一步提问:根据体验,手给木板的力应该叫什么力?
学生思考,很容易回答:不是重力,是压力。
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测量方案。
选择器材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并用手机同步录像,记录实验结论。
小组之间互换视频,对操作过程作相应的评价。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几组手机录像,作相应的评点。
利用电子白板归纳实验结论。
达成目标:
1.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3.通过录像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和反思,推进学生从学科知识习得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转变。
物理核心素养对实验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了重新概括,增加了: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在此理念指导下安排学生用手机录像,通过录像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和反思,推进学生从学科知识习得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转变。
沪粤版第八章才学习压力,所以这一猜想需在老师引导下才能完成。
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虽然不全面但却有一定的道理,老师易“热心指导”,束缚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相互评价易出现意气相争,不能客观公正。
增
大
和
减
小
摩
擦
有
哪
些
方
法
?(5分钟)
过渡:改变影响因素,可以改变摩擦力大小,生活中就可以根据需要有意识的增大或减小摩擦。
分组阅读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有哪些方法?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任意两组归纳成果。并给予评价。
PPT展示完整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汽车急刹车)。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珠轴承);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学生对照答案找自己的差距。
过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中出现“滚动”这一关键词,是什么意思呢?
达成目标:
1.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阅读也是理科教学最重要的,这关乎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甚至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
易出现过分依赖资料,而不是自己分析归纳。
知
识
拓
展
知
识
应
用
课堂小结
课
后
作
业
(7
分钟)
1.PPt动画展示:红球和篮球运动.
学生思考红球和篮球是滑动摩擦吗?
学生个人阅读教材P21信息浏览,画出重要的知识点。
实物展示:学生在教材上找出的知识点。
学生仔细观察牙刷刷毛的方向,尝试画出牙刷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再次观看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动态图。
提问:游戏时,抓鱼感觉鱼很滑,老是从手里往外跑.学了本节知识,你们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或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办法。
3.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本节所学知识。
4.作业1.开拓视野:上网查找关于静摩擦的知识。
作业2.找一找:家里哪些生活用品结构设计和
工作原理运用了摩擦的知识。
达成目标:
1.能举一反三利用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科知识习得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转变。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有助于分析知识点逻辑关系。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测评没有采用常规的试题形式。
物理检测不能丢了生活之根。
学生直觉圆形的物体只会滚动不会滑动。
学生习惯做试题,对生活中问题不知如何运用物理观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