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三者之间位置关系变化产生的一个现象月相,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日月食打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共有一个课时,主要任务包括月相的变化的形成、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一些空间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对于宇宙空间的学习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难的是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宇宙空间概念,所以本节课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理性的引导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月相的变化的形成、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月相的变化的形成、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学会画不同时间月相的变化图。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月相变化与生活的关系来改善生活
五、教学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流程
1、设置情景问题,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在此之后向学生提问月亮有圆缺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段视频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通过一个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的学习
(1)
带着前面的问题,将学生分组,通过引导让每组同学分别进行课本108页图3-32的月相实验,并做好记录。
(2)
在此之后,通过学生记录的结果向学生渗透月相的概念即月球的各种圆缺状态。
(3)
接着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月相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他们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展示的图片的对应关系,通过此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月球的圆缺变化
(4)
通过上面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提醒实验过程中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在做进一步的强调。
解释:通过小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的精神。通过总结月相变化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
3、月相变化的规律的学习
(1)、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月相的变化,此时向学生展示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完成课本109页的活动。
(2)、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已经感性的了解了月相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来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做进一步的明确。
(3)、由于视频展示的月相变化结合了不同的时间,并标有不同月相的名称,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月相名称与其图像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再次观看视频并总结各个月相之间的变化情况,并联系此时对应农历的时间。
4、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前面学生已经对月相和农历时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通过进一步明确几个特殊的农历节日和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拓展:通过课本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及月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形成性练习及课堂小结
形成性练习:让学生尝试完成不同时间月相的变化,并标出此时月相的名称及对应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板书设计
一、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满月:十五、十六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三、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1、月相变化周期
2、朔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