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写法。
3.阅读课文,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故事。
二、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1)
(2)
(3)
(4)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
五、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二)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反复出现的作用是:a暗示战争让老人失去了三个儿子;b表现老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c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2.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5)
(7)
(8)
(17-29)
(9-12)
(13)
(14)
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六、总结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勇气》《生命的签证》。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老妇人引来嗤笑
老兵说明原因
车厢一片寂静
厌恶战争
渴望和平
在柏林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