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贺小莉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贺小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 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熟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清楚名人成功的真理及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讨论分析进行学习.
3.启示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事上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这样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持之以恒,起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法设计:启发,引导,小组交流,读文分析。学法指导:读文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二..授新课。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指名说)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师生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例你所熟知的名人事例。要求:
(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绳锯()
精卫()
只要工夫深()四.练习:
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五、作业
1、写出六个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2、抓住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领悟到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能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持之以恒去奋斗?
第二篇:贺莉捷《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七道河中心小学 贺莉捷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图片 教法:合作探究,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今天,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通过大屏幕资料袋了解橡树。
二、初读课文,领悟道理。1.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
2.认读本节课重点词语:哨兵、楔子、责备、沥青、射箭。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学习课文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
3.学习课文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情感。4.学习八——九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2)“在一个地方”指的在哪里?(3)“高尚的心”指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
四、写作,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1.你想对工人叔叔们说些什么? 2.你想对工程师们说些什么?
五、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干净的环境中,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要学习工人叔叔和工程师们这样高尚的品格,要有一颗高尚的心。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六、作业 完成课时练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起因:将要修路 经过:(1)发现橡树
(2)改变计划 热爱大自然
(3)保护橡树
结果:受到赞美,有一颗高尚的心。
第三篇:瑜伽说课稿贺智莉
少儿瑜伽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力求通过形体教学渠道,让学生在校园内便可以了解瑜伽这一古老的健身方法。通过系统、实用的学习,在达到强身健体的同时,将课程的收获上升到心灵层面,教会学生在安静中学会与外界相应和,锻炼耐力和静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瑜伽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柔韧,对以后学习其他动作有很大帮助。
1、教学重点:
逐步掌握瑜伽呼吸、冥想、休息与动作的配合
2、教学难点:
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友谊花”动作的方法、要领及练习注意事项等。
三、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2、小部分学生柔韧性较好,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初期有一定的困难。
3、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于瑜伽运动十分喜爱,学习态度端正。
四、教学目标
1、能逐步掌握“友谊花”的动作方法、要领及练习功效。
2、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专注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及敢于吃苦的优良品德。
3、认真体会瑜伽的呼吸、冥想的练习效果。
4、通过对瑜伽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达到对瑜伽兴趣的提升。
五、教学方法
瑜伽选项课教学中将采取观摩教学法、示范讲解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练习。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贯彻教学的精讲多练原则;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启发、引导、比较、使学生增强信心并产生积极主劝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六、教学内容
1、热身(呼吸、冥想、头颈肩部运动)
在课程的热身部分学生将盘腿坐于垫子上进行呼吸练习,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五次的呼吸调整;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调整好自身的身体姿态,逐渐进入冥想练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瑜伽学习氛围,排除杂念,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以头、颈、肩的热身运动作为最后的热身练习。
2、复习知识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加升学生对动作的印象,更加规范性的完成此动作,并考察学生们是否掌握。
3、新课讲授
对于瑜伽课程最主要的体位动作教学中,学生首先看教师进行多角度的动作示范,然后听教师讲解动作功效;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首次动作练习;而后看教师做进一步的动作难度示范,学生再做2-3组的练习。其余练习也均先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认真地看和听,再转化为自主的练习。
七、小结(整理运动)
该项练习在课程基本部分的最后出现,学生采取仰卧或侧卧的身体姿态,听着舒缓音乐并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逐渐进入浅显的睡眠状态。但瑜伽的休息术又与一般意义上的睡眠有着根本的不同。练习中,学生可以用意识去控制身体和呼吸,使精神和身体充分放松,舒缓压力,将积极的精神与意识辐射到全身。
七、效果预测
通过学习,80%至95%的学生能正确完成本次学习。
第四篇:谢莉教学设计1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
教 学 设 计
清河小学谢莉
教材解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线索,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深入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使孩子们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设计理念
在本课中,“爱”至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抓住“感受父母之爱——回报父母之爱”是本文的主线、关键,而“故事导入、激起爱潮;朗读、感悟、唤发爱意;拓展延伸、掀起爱浪”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拔动学生爱的心弦,使真爱渗透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资源整合的方法,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所以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材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生自由谈)
3、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找出描述两幅图的段落,比较两幅图。
三、探究体现
(一)、研读热闹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生练读
2、师生表演读,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爱他们。
(二)、体会“沉默”的可贵
1、学习描述第二幅图的相关内容(1)、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寂然无声了呢?请找出描写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再看图说说孩子们此时在想什么。(2)、点拨句子 “沉默了…….神色之中”
让学生们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学习第二次热闹的场面
(1)找出描写第二次热闹的句子读一读,你从同学们的反应能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
(3)不一样的热闹,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15、16自然段
从家长会上可看出孩子们知道回报父母了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为亲人制作爱心卡。
五、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感受
回报
父母的爱
第五篇:二年级教学设计 邹莉范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