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句子,想象画面》教学设计
关于“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一要素,部编版教材在一到六年级的体系中,进行了系统地螺旋上升地编排。从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再到中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纵观相关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下
第二单元
读句子,想象画面。
二下
第四单元
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二下
第八单元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三上
第三单元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下
第一单元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下
第五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上
第四单元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六上
第一单元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六上
第七单元
借助语文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该阅读训练要素在部编教材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在中、低段课文安排出现如此之密,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读句子,想象画面”,指向图像化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中年级的重要能力训练点。
具体到二年级下册这一阶段,“想象画面”需要达到何种程度?
在新版语文课标的任务群3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明确提出:在阅读绘本、儿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中,感受文学阅读的乐趣,初步体会联想和想象得奇妙。根据怀特海的界定,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发展的浪漫阶段,我们对二年级学生想象画面的质量不需特别苛求。学生想象到的事物数量越多,对画面中事物的外形、状态、细节的描述越丰富细致,越能有层次描述这些想象的事物,则其想象能力越强。对二年级学生只需做第一个层次的要求,可以拓展到第二个层次,对想象画面描述的层次性可不做要求。因此,语文任务群中“初步”的程度是让学生在读完相关词句后,脑海中出现与之相关的图画,能简单描述即可。
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大脑中的图像?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途径是什么?
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尚浅,对事物的认知存于表象。但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更具有广度,不被现实因素所局限。因此,对其想象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读”入手,反复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的重要途径;其次需要借助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对未知画面的联结,在生活经验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丰富其想象素材。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入手,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想象”的训练: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从词语入手引导想象
课后题引导学生先听老师讲故事,再朗读这首诗歌,在了解雷锋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再借助课本上的插图共同帮助学生形成画面感。文中使用了许多词组,例如“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荆棘”等,可以先从词语开始想象,由小溪到细雨,或者由小路再想到小路上布满荆棘,降低对长句子直接进行想象的难度。
2.《千人糕》——借助图画串联文章,根据想象表达
该篇课文故事具有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插图强调的是局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活中未知的画面,但学生还需要通过朗读将文章与插图进行对比,获得相关情节发展的依据,以丰富自己想象的内容,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一匹出色的马》——借助画面和句子,提高想象质量:
在反复读文章的基础上,借助图、文等表象累积,引导学生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等方面的大胆想象,使所想到的情景等更具有画面感。
4.语文园地二中的“字词句运用”第一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这便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语文要素的尝试运用,也跟本册书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联结。
综上所述,“读句子,想象画面”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条:
1.通过朗读句子和文章,理解句意和故事大意,感受到朗读和阅读的乐趣。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简单的词语开始,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丰富自己想象的画面。
3.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在脑海中形成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能够运用口头言语描述其中所包含的事物。
4.能够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