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也应咬文嚼“字”
语文教学也应咬文嚼“字”
叙州区安边镇朝阳学校:夏劲松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古人读书识字就是从“一撇一捺”的写字开始的。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手机、电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脑的普及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担忧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现代人们已经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不会写字了,甚至偶尔会出现很多字不会写的尴尬。另一方面,现在好多孩子受网络“新文化”的影响,不但写不好字还用不好字,出现并使用了一些网络上所流行的什么“火星文字”、等生僻怪字,影响了对汉字的正确使用和推广。而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让他们对于“写好字”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认识,是文化传承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写好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的需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之所以能够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延续至今的汉字文化,让我们能完整地传承古代文明。从最初的甲骨文,再到后来的行书、隶书、草书,以及现在我们所推崇的楷书,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我认为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重视写字课,要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要让中国的汉字继续得到传承并让其发扬光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绝不能抛弃。
二、写好字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郭沫若先生曾说:“我们从低段开始加强写字指导,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横平竖直,字正腔圆,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一些不良的书写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
三、写好字是打开成功的一块“敲门砖”。俗话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对以后的工作求职,考试升学都有好处,有时候机会就会这样轻易的垂青给那些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的人。考试中,一份被漂亮的字填充满的试卷比卷面字迹潦草塞责,歪七倒八要更容易得高分。职场里,一份笔记清晰、工整的简历会让老板觉得这个职工有着良好的内涵和耐心,更容易打动老板获得机会。这些都在警示给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写好字”很重要。因此,“写好字”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因为他们还刚刚起步,打好坚固的基石很重要,用“一手好字”为自己以后的考试乃至工作先打好基础,绝不能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四、写好字能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写完十八大缸水的故事,这就是意志的磨练,在不厌其烦的练习中宁心明智,成就盛名。练字的过程,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曾有人说过,对待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性格急躁的人,让他练练字或许能让他们改掉这些坏毛病。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还非常差,审美意识也十分欠缺,汉字结构复杂,形式优美,方方正正,小学生们在写起来会有些难度,因此在练字的过程中,可以磨练他们的耐心,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大有好处,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写好字,也可以让他们体会我们汉字的优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体会到“美”给予人的感受,从小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渴望,提高他们对“美”的艺术追求。
第二篇:2017十大语文差错:咬的是文字 嚼的是文化
12月19日,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十大语文差错,其中,热播剧和电视名栏目成了语文差错的“重灾区”。
这十大差错与本各类文化、时政事件和日常生活有关,有一些是冷知识,有一些是日常生活经常会误用的词。看看这些年你都用错了哪些字?
1电视中人名误读
今年2月份央视开播的节目《朗读者》中,濮存昕和董卿强调老舍的“舍”应该读作shè,在观众中产生很大影响。其实,正确读法是shě。“舍”有shě和shè两个读音。读shě,义为舍弃;读shè,义为房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舍予是舍我、无我的意思,“舍”即舍弃,应读第三声。老舍的“舍”和舍予的“舍”同音。根据亲友回忆,老舍生前自己也读shě。如果读shè,“老舍”便成了老房子,显然不是这个笔名的寓意。
2“双十一”宣传中用字错误
马云和王菲合唱《风清扬》将“青蘋之末”的“蘋”误成了“萍”。
“青蘋之末”出自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青蘋,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茎横卧在浅水泥中,叶柄伸出水面,只要水面有风,青蘋就像测风仪一样轻轻摇动。“青蘋之末”即青蘋的叶尖。后世以“青蘋之末”比喻事物处于萌芽状态。“萍”指水生植物浮萍,其叶片贴在水面上,不会随风而起。“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合常理。
3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
2017年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句台词“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剧中人将“参”读成了cān,正确读法是shēn。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杜甫诗《赠卫八处士》,“参”“商”指参星和商星,均是二十八宿之一。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二星此出彼没,不会同时在天空中出现。人们常用“参商”比喻亲友分离后不得再见。“参”读cān时有加入、参加、参考等义,与上述台词无关。
4“虐童”事件报道中用词错误
报道中提到有关涉事单位时称之为“非盈利组织”,正确表述应是“非营利组织”。“营利”即谋求利润。“营利组织”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而“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通常指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等等。
“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经营目的是否是获取利润。“盈利”指扣除成本后的利润,“非盈利”即不产生利润,显然不符合“非营利组织”的属性。
5灾害报道中概念混淆
2017年8月哈维飓风登陆美国,带来了巨大自然灾害。不少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把“哈维”误称为“台风”。
何为“飓风”?何为“台风”?气象学上是按地理位置进行区别的: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称“台风”。被命名为“哈维”的热带气旋产生于大西洋,显然是飓风而不是台风。
社会新闻报道中法律词语误用
曾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宝强离婚事件,因法院公布了新的相关调查结果,2017年再次引起热议。有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把王宝强当时递交法院起诉离婚的“起诉状”误成了“起诉书”。
“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了向人民法院起诉而递交的法律文书。“起诉书”则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又称“公诉书”。“起诉状”和“起诉书”的发起人有别,属两种不同法律文书。
影视演职员表中词语误用
影视剧演职员表中,多有“领衔主演”一项,一般都是多人并列。这是不合“领衔”一词本义。
所谓“领衔”,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人。后来也指在艺术表演者的名单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演员。不管用于什么场合,“领衔”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一群人。
不得体的礼貌用语
社会礼貌用语中,“敬请期待”呈流行趋势。商店即将开张,商家总会挂出横幅:“开业在即,敬请期待。”电视剧即将播出,电视台也会推出预告:“开播在即,敬请期待。”谦恭的“敬请”和自负的“期待”,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组合。
所谓“期待”,是充满期望的等待,这是一种主观感情的显示;强行要别人“期待”,至少是有背于传统礼仪的。正确用法是“敬请赐候”。
原来小编被欺骗了二十多年,有种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无力感!
社会管理报道中用词错误
“接合”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结合”则是人和事物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凝结为一个整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区域在区划管理上往往比较复杂,通常兼具了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鉴于“城”和“乡”只是地理上的邻接关系,不是组织上的结合关系,是不宜写成“城乡结合部”的。
商业广告中用词错误
装潢公司在电视上承诺十九天完成家装工程,拖一天罚一千元;又在报纸上连续刊登巨幅广告,主题词是“一言九鼎十九天”。类似差错也见于其他商业宣传,如“当天发货,一言九鼎”。这些“一言九鼎”都应改作“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典出《史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用“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九鼎”相传为夏禹铸造的九个鼎,后成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物;“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重、威力大。商家用“一诺千金”意在表示信守承诺,用“一言九鼎”则成了自我吹嘘。
看完以上的十大差错,小编有种想要回炉重修的冲动!
同时也让人深深的反思:如今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和搜索引擎,很多人在知识更新上变得懒惰起来,而错误知识也就传播得更加广泛,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它们当成是正确的来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语言、知识的使用更应该与时俱进。传播对的文字和文化,才能让我们认识汉语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历史的丰沛厚重。
第三篇:教学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教学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总被学生冠以枯燥乏味,老旧陈腐的帽子,我认为,只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与时俱进,汲取时代最新鲜的营养,思想品德课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下面我结合今年代九年级毕业班的实际教学体验谈一下教学设计中的与时俱进,和老师们共勉。
一、课前延伸阶段的与时俱进。
在讲述《春天的故事》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注意搜集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赴深圳视察的有关图片,讲话资料。同时,我也注意搜集到一个细节:考察期间,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先生代表腾讯员工,向总书记赠送了精心准备的QQ号码。上课时,当我一上来谈起QQ聊天时,同学们都眉飞色舞,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QQ号,我问:“当你聊天时,说不定你的网友就可能是胡锦涛总书记。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什么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自然而然的回答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讲课时我们共同分享学生自己搜集的新鲜资料,由此开始新的一课,学生们兴致盎然。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明明白白消费”章节,课前既可以让学生搜集今年315晚会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身边的假冒伪劣的商品,甚至可以让他们把假冒伪劣的商品带到课堂上展示,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学生当然不觉得枯燥。
二、课中探究阶段的与时俱进。
在九年级最后一轮复习阶段,还有几天学生就离校了,学生忙于写留言簿,上课根本不怎么理老师,我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有关酒驾的热点内容,上课时我在开场白中就讲:“看同学们都忙于'生离死别',我啥也别说了,献歌一曲,希望同学们喜欢,谢谢!”当我稍带调侃的讲完,学生们来了兴致,紧接着我把一首高晓松的《同桌的你》唱给了即将离校的同学,“明天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趁学生掌声雷动之际,我便把五一后音乐才子高晓松酒驾和酒驾的危害以及酒驾入刑的热点时政内容讲述给大家,同学们自然听得津津有味。老师讲课时如果多与时政时事,身边的趣事新鲜事相结合,思想品德课同样可以永葆青春,长盛不衰。
三、课后提升阶段的与时俱进。
讲述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对关水龙头,拾方便袋这样的老生常谈的活动提不起兴趣。今年的3月26日,我曾经给学生们布臵过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颖作业:“地球一小时”活动,所谓“地球一小时”就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问题行动的支持。作业布臵后,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回到家后活动的一小时里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了,节约用电。可到了周一一问活动情况,完成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出去玩了一小时,有的早睡了一小时,有的家长不让关,有的关了二十分钟忍不住又开灯了,有的家长抨击布臵作业的老师神经病--不一而足。尽管如此,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认识到保护环境有自己参与的自豪感,也意识到环境问题在农村和农民眼中并不被重视的严峻性。
教学设计如夏花般缤纷绚烂,但无论怎样设计,都希望老师们多注入一些时代的新鲜血液,犹如盼雨的枝头撒播上最及时的雨露,如此方可开出最娇艳的花朵。2011年山东省初中教师全员研修专家推荐作业 作者微山马坡镇第一中学 刘健 推荐人: 仲继美
推荐理由: 思品课时代性非常强,无论选择资料,还是设置情境以及学生活动,都要贴近社会实际。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相符合。刘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设计的认识比较深刻,观点鲜明。本文所谈教学设计紧扣教学实际,有感而发,层次清楚,体现了思品课新课改理念,可操作性强,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四篇:《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及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用具:白板
展台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教学难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主题是文从字顺。
(二)初步了解
明确概念
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指的就是写文章时要思路清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文意连贯,表意明确。
(三)探究思考
明确方法
提出问题: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三个例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得出方法。
1、例句:(1)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2)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方法一: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2、例句:(修改前)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修改后)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刻苦勤奋,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方法二: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鲁迅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五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70多处。
方法三:写完后要修改。凡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
(四)小试牛刀
写作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注意文从字顺。不少于200字。
提示:
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
由学生自己概括这节作文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要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相互交往中,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注意积累,注意锤炼,注意运用,注意规范,这样我们的语言功力就不不断提高,我们的作文就能做到文从字顺了。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应渗透字理教学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渗透字理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字理教学是其为重要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渗透字理教学,给学生养成看到生就想到字理的思维,这样不仅传承了中国的汉字文化,更重要的是从汉字的美学到了文化知识。
关键词:字理教学,渗透,激发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稿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着社会多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字理教学,尤其对于低年级更为重要。
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多少年来,对汉字的认识与研究是不合理的,人们或无意或有意地把汉字的定义限制在脱离了意义的一串声音或符号的范围内。一些教师只研究汉字的音和形,轻视或拒绝研究汉字的义,忽略了汉字音、形、义合一。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改,中国必亡”。1951年,毛主席说:“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大量的事实证明,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因为它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每一个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拼音只是三者之一。要使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就要把它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渗透字理。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字理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字理为本,挖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贴小红旗、分小苹果,不能否认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的阶段对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绝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
低年级老师要深知,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生字“育”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首先,我给学生猜一猜,“育”的上半部分是什么字,不如我所料,学生大部分都猜成了“云”,我再给他们猜猜下半部分时,学生更是说成了“月”。当我跟他们说:“你们都猜错了”时,学生都用惊讶而又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都在问:“那是什么?”我才解开谜团:“育”的上半部分是表示倒的“子”,下半部分是肉月旁,是说孩子出生时是倒着头先出来的,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就有了“生育”的说法。学生听了恍然大悟,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的汉字竟然有这么有趣的文化内涵。“教学“育”字,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热爱祖国文化。
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就运用字理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汉字的演变规律。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很快记住了这几个字。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多元识字,渗透字理知识,培养识字能力。
佟乐泉先生指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因此,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理知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这样
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
如在教学“珍”一字时,我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找找朋友,学生讲了许多,如“珍珠”、“珍贵、“奇珍异宝”、“珍藏”等等,这时我话锋一转说:“你们找的朋友都非常正确,这‘珍’字呀是形声字,右边表音,‘王’字表义,想想这里的‘王’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字的本意与现在孩子们脑海中理解的都是“国王”或“王者”之类的意思,当他们的回答一一被否认后,求知兴趣空前高涨,不用老师说要认真听,他们的小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当老师说这个“王”在古时候是表示“玉”,的意思时,他们都睁大了眼睛,一幅不可思义的样子,我再加以解释:我出示了“王”的象形字,然后跟学生说,它的甲骨文像一条绳子串了许多片玉,后来加了一点,这一点表示玉的光泽,玉做偏旁表示玉或与玉相关的事物。它常常省去一点,写作“王”,但不要与“国王”的“王”混淆哦。我又给学生说了一些与“王”字旁有关的字,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所以,古人造字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多多去想,你会发现里边藏着许多学问呢!
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关注汉字的字理后,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来解读汉字,如在学到“影”一字时,他们会说,因为日晒着物体,就会出现了影子,后面的“彡”就是表示影子。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字理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形声字“飘浮”的“飘”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漂”字,在水面上漂动的,学生也自然而然的知道“飘”是风中飘动的。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渗透字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识字步伐,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蕴。
2、探究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表示“页”字旁时,我先告诉学生,“页”的独体字,紧接着说“页”表示人头,凡是有“页”字旁的字都是头面的意思,如“领”、“颈”“颊“项”等汉字都和头有关系。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三、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在教学“请、睛、情、晴”时,我在给学生熟悉声旁“青”的情况下,让他们观察这几个字和什么有关时,学生都会说:”请”和说话有关;“睛”和眼睛有关;“情”和心情有关;“晴”和太阳有关,然后我大胆地给学生自己编顺口溜来记住这几个字,如“今天天气晴,有个好心情,睁开大眼睛,户外真风清”
当然,字理内容有很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虽然我进入学习和教学阶段不算很久,但是我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知识交给学生,让他们也发现其中的乐趣,发现汉字的奇妙之处,变得爱学习,主动学习,增加学习兴趣。也让自己真正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9-130.
[3][汉]班固.汉书艺文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