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有利于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又能使学习更为轻松。
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最终让学生明白: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的扩大;二战的转折;二战的性质;二战结束的事件;二战的结果。
第二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反思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之后,感慨很多。本节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备课非常仔细。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及内容的协调上就不是很好。
此部分是两课的内容,因为课时紧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课的内容,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课堂容量的增多增加了知识巩固的难度,也给课堂练习带来了麻烦。比如前面二战的开始、扩大及进一步扩大就讲的非常详细、充足,但在后面二战的转折和结束时,却显得有点局促,感觉进行的有点快,所以有的学生就反应的不是很快,使得我的讲课也有些被动。结果很显然,当堂检测时间很少,有的班甚至没来的及,这势必对下节课的内容带来了压力,细想想,应该跟分成两课讲的效果差不多。可以说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只能在下节课再次补充并强调了。
希望在以后的上课中,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使得自己的课能够得到改善。
反思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反思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理论,也真正作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下就是我对这节课所做的课后反思,这里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缺憾的地方。我首先来谈谈值得肯定的地方:
1、在讲新课之前,我先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能迅速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让他们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对二战进程中的全面爆发、扩大及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研讨与>总结,这都是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完成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
3、整节课总共是设计了四道动脑筋的思考题,比如,对二战爆发原因和战争性质的讨论,我都是尽可能发挥学生们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分组讨论、归纳与总结,作为教师的我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起到学生组织者、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这样的讨论题由师生共同探究来完成,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
4、整节课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真正作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参与意识。在课堂中对一些学生的大胆言论我也不妄加评判,而是由学生们自己去评论,这样形成了一种热烈积极、各抒己见的研讨气氛。另外我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兴趣。
5、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采用了情感化教学,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求异、求新与创新。比如对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的讨论,有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此我和其他学生都给予热烈的掌声予以赞赏,即使有些不合乎逻辑的观点,我也不立即予以否定,而是作为问题留给学生在下课继续讨论。
以上就是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我也有一些缺憾的地方:在课上对有些问题的探究、分析还不是很充分、很到位和很具体。这是我的一个值得缺憾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弥补这个遗憾。但通过练习可以看出我还是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节课的课后反思,它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教训,希望我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发扬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反思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天二战史的资料,比如莫斯科保卫战,不列颠之战等等,当真正接触这些资料之时,突然感觉历史是这样的生动,并非象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枯燥无味。我突然想,要是学生能亲自读读这些东西,或许能打动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我也感觉到,是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特别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史实做奠基,他们怎能对书上精辟的描述理解,进而产生兴趣呢?
上课了,首先在语调上较以往有了一些改变,有意识的让声音变得抑扬顿挫,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仿佛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别是几个男生,他们给随着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在逐步的回答,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调动起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心里有些高兴。以往的平铺直叙讲课所带来的不愉快,仿佛倾刻间消失。
当讲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之时,特别对之加以了润色,德国的海狮>计划,伦敦上空的轰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挫败德军的进攻、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莫斯科红场的阅兵、苏联人民为保卫莫斯科所做的英勇斗争等,感觉学生在和我一起回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感觉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在那一刻之间。
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没有以前的那样沉闷,但是又感觉,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之时,又怎样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呢?比如对二战原因的分析,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作用的分析认识,由于时间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都是考试所要考到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呢?
要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的改变,一步步提高,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北非战场的激战。
2、理解:通过对波兰、法国速亡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等史实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影响战争胜败的一系列因素,如态度、战略战术方针、军事装备等。
3、运用:分析英国对德国法西斯态度、政策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自主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教 材,自主归纳二战全面爆发的概况,并总结这一阶段二战在战 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材料,探究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史实的学习,深刻 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危害性树立积极态度的必要性。
2、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3、始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入侵波兰;不列颠之战。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有关史实;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分析处,冷静推理,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时,慷慨激昂,调动学生情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先请大家看两句名言:“有较大意志力和智力的人经常能够获胜。”“胜利在于意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他是谁呢?(展示图片)福煦——世界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三国元帅。正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指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其实,他还有一句名 言广为人知,“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休战也”。不过,这句话说得太不吉利,一语成谶,1939年——恰好时隔一战20年,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全面爆发。讲授新课
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归纳二战在全面爆发阶段的大概进程。结合形势图,学生作出回答。
一、德国入侵波兰(东线)
1、经过
(1)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3)9月底,华沙沦陷。
2、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 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 小的波兰找死!” 结合教材内容(包括“历史纵横”),分析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
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采用闪电战。链接:何谓“闪电战”? 概念:
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首先使用。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二、法 国的沦陷(西线)
1、经过
(1)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2)1940年5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3)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教材p62“学习延伸”,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解题关键:从材料中全面提取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思路引领:结合作者观点,参照本课内容,说明个人看法。
答案提示:作者观点: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个人观点: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惟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
三、不列颠之战(西线)(播放视频“不列颠之战”)
材料:对于这场人 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 年9月20日的演讲中以这样的名句来赞誉: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请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阅读教材【资料回放】,结合以下材料(展示图片),分析英国胜利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抗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奉献精神!
设问:英国不是实行绥靖政策 的吗?这个时候抗战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坚决了? 引导学生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四、北非战场的 激战
阅读教材,了解北非战场的激战情况。
第四篇: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试着回答二战爆发的原因,尽管教材没有涉及二战爆发原因这个内容,但任何事件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原因。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意在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第一部分,慕尼黑阴谋。
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34页第一段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个部分的内容将用一张动态地图来展示,在给出奥地利的地名后引出一则材料: 材料: 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
然后提问:通过阅读材料回答,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跟定并作出总结:英国、法国、美国这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对侵略采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和妥协,放纵侵略。希特勒则认为我一再挑战《凡尔塞和约》,挑战英国、法国控制的国联的权威,而英法竟然没有动静,使德国占领奥地利结果的合法化,让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顺利,于是之后他又于1938年9月将目光对准了哪一国家的哪一地区呢?学生回答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后引出下一个重要问题慕尼黑阴谋和绥靖政策。
这个部分我将给出一则材料并且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自己解答。
材料: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这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问:材料二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回答上述问题时讲解到捷克斯洛伐克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但是希特勒对捷克再次提出了侵略要求,要占领苏台德地区。捷克当时也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可是我们看到的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的态度。让学生阅读35页的第一段内容,使他们对绥靖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出示图片《慕尼黑会议》图片,解释这就是当年慕尼黑会议上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们无耻的导演了一场丑剧。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哀叹:我们被可耻的出卖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从那以后慕尼黑阴谋就成了帝国主义大国纵容侵略,出卖他国奸行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把这种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让学生理解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慕尼黑阴谋。
然后让学生思考35页的“动脑筋”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法国要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请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归纳出来。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结论一:一战使得英国、法国的力量削弱,存在畏战情绪。
材料二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
结论二:一战的惨痛教训使得战后人们谈战变色,和平主义思潮占了主导地位 材料三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结论三: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想要通过法西斯对付苏联
教师总结,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英法等国实行了纵容侵略,牺牲他国,保全自己的绥靖政策。解释绥的意思是安抚,靖的意思平安。他们认为经过此举,尤其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已经可以满足了,他们已经通过安抚希特勒获得了平安。于是张伯伦拿着慕尼黑协定乘飞机凯旋而归。(展示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向欢迎人群炫耀的图片)张伯伦得意的说:我将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了我们的祖国。他还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和平的时代,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觉去吧。
然后提问,难道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从此真能够安心睡觉么?教师回答,并过渡到第二个部分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的内容。第二部分,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总体上说讲西线战役时,用图示和直观作战图及影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在英法等国纵容下,势力的迅速发展,在这里着重了解德国对英法的战争,然后让学生知道法国较早的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很快灭亡,英国也遭到了德国的空中轰炸,再让同学们分析出英法两国是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却较早的遭到了进攻。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新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抵抗,最终德国没有占领英国。在快速讲解的同时,特殊的强调关于英国前后任首相对德国态度的变化,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具体就是首先讲解希特勒占领整个捷克之后,英法开始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并与德国的东线邻国波兰签订了盟约,宣布给波兰军事保障,而德国马上就闪击波兰,这无疑沉重打击了英法两国的政策,于是英法再也无法后退,只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重要的一点就是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法西斯的侵略以及英法的态度的转变分析说明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二战的全面爆发?
教师解答,在1939年9月之前战争已经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但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力量的中心对之采取绥靖政策。而此时英法的参战就标志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投入到了战争中,战争具有了世界性。所以,我们说这是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战争全面爆发了,英法对德宣战了,表明他们一直推行的牺牲他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破产了。接下来让同学阅读36页最上边的小字部分,然后扩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尽管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他们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按兵不动数月之久,这场战争因此也被称为“静坐战争”。波兰人民孤军奋战,以骑兵、大刀、长矛对德国的飞机、坦克、机枪。其结果可向而知,在德国闪击战的打击下,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英法希望波兰灭亡后,德国能进攻苏联,消灭共产主义。
接下来过渡到下边的正文部分德国进攻法国、英国的内容。英法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是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1940年4、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向同学提问,欧洲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么政策推行的影响呢?通过回答和解释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在英法等国纵容下,势力的迅速发展,法国较早的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很快灭亡,英国也遭到了德国的空中轰炸。英法两国是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却较早的遭到了进攻,无疑是“养虎为患”。
法国就是因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导致自己灭亡的典型国家。法兰西灭亡了,英国人民面对法西斯每天疯狂的空袭,在新任主战派领袖丘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勇敢的反击。给出丘吉尔演说的材料: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然后提问,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总结,英国坚持抵抗,争取胜利使我们知道面对暴政只有抵抗才有出路。同邪恶的角逐中只有斗争到底,没有妥协。
过渡讲解,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战的不屈精神的支撑下,希特勒妄图占领英国的狂妄计划破灭,希特勒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之后他掉头东进,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而对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所以他们称之为卫国战争。希特勒为了避免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候因为天气寒冷而导致战争失利的覆辙重演,他把时间定在了夏天,出动了190个师55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500多辆,飞机5000多架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妄想用闪电战在六个星期至两个月内击败苏联。战争初期德军不可一世,长驱直入,占领了苏联的大片国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苏联人民和军队的顽强抵抗下,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计划没有得逞,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所有被法西斯侵略国家人民斗争的勇气。
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不断扩大,从西欧扩大到东欧,而亚洲战场日本也不甘示弱。日本想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囊括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大帝国。日本的这一计划对有赖于东南亚战略物资供应和在东南亚建立许多军事基地的美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害,对此美国对日本实行了贸易禁运,这对战略物质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日本决定乘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珍珠港。(播放电影《珍珠港》的片段)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到此为止,我们说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疯狂地侵略,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共同抵抗。
引出下一课要讲的内容,于是世界各国联手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三部分,巩固小结
课堂小结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在欧洲扩军备战。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课后习题
【探究延伸】不列颠之战什么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板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五篇: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学难点: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育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二、教学过程:(一)善习:
1、复习面对经济危机的两条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巩固了法西斯专政。
2、德、意、日形成了一个侵略集团叫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影响?(二)善导: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三)善学:
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
2、慕尼黑阴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什么是绥靖政策?它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
4、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5、归纳出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四)善研: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解疑。(五)善导:
1、慕尼黑阴谋
教师出示参加慕尼黑会议的人物图,让学生先了解会议的内容。教师提问:西方国家为什么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这种政策叫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方国家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叫绥靖政策。
为什么会采取绥靖政策?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中去探究原因: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同时,想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回顾旧知:让学生回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利益的损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3、学生回答绥靖政策的危害,教师总结: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教师出示两个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归纳总结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学生回忆中国的七七事变,学生区分七七事变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的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六)善结:
学生小结本课知识。(七)善用:
学生做练习,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学生回忆中国的七七事变,学生区分七七事变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的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课后习题
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板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