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宜春实验中学
唐小兰
二00八年元月六号
浅谈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一、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二、构建鼓励教育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三、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鼓励教育
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较为深入的接触和观察,我发现学生总体有这样的共性:赶时尚,个性张扬,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从整体上看,这些学生之间在个性,学习基础上的差距较大,其中隐含的问题和矛盾也相对多且复杂,这些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我作为班主任总结一下以构建班级管理鼓励教育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实质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我一当上这个班主任就发现初一(5)班学生总体凝聚力较强,表现良好。所以我想只要加强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建设成优秀班级。如何管理?我认为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鼓励教育方法,来激发本班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鼓励教育的构建,应该以学生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行为科学的研究揭示了学生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认为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引发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当目标实现以后,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新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我班确立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目标。显而易见,班级管理的鼓励教育,关键就是在有效地调控刺激变量既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一颗健康乐观自信心上做文章,也就是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且有效的鼓励要素及措施。如在平时加强“赏识教育”,让学生经常到讲台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生笔谈时积极向上的会心交流等等。
二、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意义
构建鼓励教育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班级各种建设,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鼓励教育,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鼓励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各学科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培养与发展等,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通过鼓励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本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
三、班级管理鼓励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一)需要鼓励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鼓励在鼓励教育中是第一个要素。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归属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要经过主观努力,这就具有了鼓励作用。在我班上开展的“文明之星” “进步之星” “学习标兵”等效果较好,从而激发了成员全方位努力的积极性。
2.情感需要。学生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唤发出积极性。我在班上要求学生在联系本上写日小结,开展师生间的笔谈,学生将想对老师说的话表达出来,让我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所想所做,十分有利进行情感交流。并进行师生,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带.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成为无穷的激励力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3.自尊需要。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敏感很强烈的。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要让他多表现他的特长,更不能轻易地批评指责他,伤害了学生自尊很容易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叛逆行为。
4.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因而推动力大小不同。心理学家洛厄尔以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的被试,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需要弱的被试进步就不明显。所以我让学生确定阶段性的可行性考试及发展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5.发展需要。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我班学生而言,还是称为“发展需要”为妥。因为他们尚未成人,其全部行为活动的意义在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正是班级管理者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根源。
(二)目标鼓励
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社会大学校,学校小社会”。初一(5)班形象现在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全班同学经历过长时期的共同努力,付出辛勤劳动,以事实、以行动、以成绩来证明的。正因为如此,班级同学深感来之不易、倍感珍惜,在良好的班级集体中,班级有良好的民主气氛,有共同的目标、同学才能以大局为重、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为维护这种形象,同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才能齐心合力。正因为这种合力,我们班的形象得以维护、进一步改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三)参与鼓励
中学时代正值人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参与意识尤为强烈。因而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消极的被管理者变成积极的管理者。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在好班就读的学生总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班级,这样的学生一般均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学生感到自豪,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树立信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方面尽最大可能让班级成员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如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我们初一(5)班在两个月期间以值日班长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当一天班长,很多同学都能很认真地履行职责,努力做得最好。组建各种班级工作活动小组等,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班级公约监督小组”、“班级一对一学习小组”等都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学生参与了班级管理,强化了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竞争鼓励
在班级管理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强调的是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中,要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更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应该“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群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化为激励要素,其中较突出的是把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化为重要的激励要素。从而,不仅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我在班级中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从而使班级管理有更高的效能。
(五)评价鼓励
有利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精神风貌
在学生行为日常管理这一块,我班主要以操行评分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优秀评比结果公布,鼓励学生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良好的班级形象与班级的正确舆论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经常以大会宣布的表扬方式评价一个班级,激发了学生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当个别学生做出或将做出有损集体形象的事时必受到其他学生的监督、制约、强大的舆论力量有助于压制不良行为,班级集体良好的风貌得以进一步改善。
总之,我在班级管理中用鼓励教育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人格尊严,甚至生活习惯传播给学生。
参考文献:鲁法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3年《闽候县学校获奖德育论文汇编》
殷禺著《智慧的力量》,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年2月版
美国 安东尼罗宾 《激发心灵潜力》1997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