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风采老师先进事迹篇
名师风采老师先进事迹篇
副校长,82 年参加教育工作,99 年参加南师思想政治(学校德育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已结业。一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任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十余年,教书育人成绩显着。连年获镇政府、镇教育基金会嘉奖,并被市教委、教研室领导指定在全市会议上介绍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经验。担任长桥片政治学科片长,市教研室政治中心组成员,吴中区教育学会吴中政治教学学会秘书长,甪中兼职教科研员,积极开展工作。
承担了苏州市级课题《农村普高女生情感意志的培养研究》,既是该课题的主要组织者,也是该课题的具体实施人员,执笔完成了课题的研究方案和课题报告。课题报告被评为吴县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苏州市三等奖。课题报告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增刊),并在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印发交流,“其研究情况和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参与了学校综合课题江苏省立项课题《以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普通高中综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教科研工作,负责课题的筹划、组织、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工作。
名师风采老师先进事迹(二)
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99 年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甪直中学教务处主任。
1989 年参加工作,任教高中历史教育。教过 8 届毕业班。97 年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教改论文获全国一等奖、98 年撰写论文获陕西师大历史系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中学历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 年学科论文获江苏省历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0—2004年撰写论文苏州市级获奖4次;2003年苏州市中学历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1 次;在吴县市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4 次、二等奖 3 次。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历史大奖赛中获全国高中组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97 年全国“中华历史文化巡礼”征文比赛中获全国二等奖 2次;三等奖 2 次;辅导学生在“江苏省中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评比中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在吴县市首届环保小论文评比中获高中组一等奖。
开始教科工作以来承担区级“高中历史诱思互动整体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参与省级课题“以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高中综合课程实践研究”二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省级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14 篇,其中省级 7 篇。参与编写教辅用书《高考一本通》、《高考考霸系列一历史分册》、《名师导学高一、二分册》等九本。98 年被吴县市人事局、教育局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 年获吴中区首届“教坛新秀”称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03 年被吴中区教育局授予“高中历史中青年教改带头人”,2004 年吴中区优秀教务主任。
名师风采老师先进事迹(三)
男,大学本科、高级教师。03 年南京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研究生课程结业。现攻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先后任甪直中学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
自 89 年工作以来,多年任教毕业班教学工作,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培养了苏州市文科状元和吴中区文科外语类状元,在教学中能循循善诱,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分管 04 届高三毕业班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又狠抓课外辅导,任教学生多次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先后在省级、全国刊物上发表。98年被评为吴中区优秀班主任,01 年被评为吴中区优秀德育工作者,03 年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04 年被吴中区教育局授予“吴中区英语学科教改带头人”。
名师风采老师先进事迹(四)
男,1971 年 3 月出生,大学本科。教务处副主任。在教育一线工作了 13 年,多年来连任初、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中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始终以教育事业高于一切的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经验,撰写了《素质教育的一方阵地——点击阅读材料》、《课题研究的实践及其体会》等十几篇经验总结或论文在省、市级刊物、杂志发表或获奖。参加江苏省级课题《以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普通高中综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参加编写了《名师导学丛书——物理》、《新课程导学训练》等书籍。01 参加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基础教育计算机示范网培训、01 获吴中区评课选优二等奖、03 获江苏省奥林匹克中级教练员、03 年获吴中区物理学科评课选优一等奖、03 年获苏州市物理学科评课选优二等奖、03 年获吴中区教育技术选进个人、04 年被吴中区教育局授予“高中物理中青年教改带头人”。
第二篇:名师风采
名师风采
——听名师讲课小记
时刚
接到通知,说明天去中心校听课,而且说是名师来讲课。这时我就想名师会是什么样呢?他们讲课又会是什么样呢?因为我是偏远农村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没见过名师,所以对于名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更让我所感兴趣的是想听听名师是怎样讲课的。
2012年11月28日这一天比以往起来得更早一些,烧好水,把头发洗一洗——我是个很注意形象的人,别让客人们笑话,虽然人家不可能注意我。吃罢早饭,便起程去往中心校。在路上还带着几分激动与焦急,激动的是今天能一睹名师的风采,这也是我多年的夙愿。焦急的是路太难走了,滑得很,再加上天下着大雪,我骑着自行车,什么时候能到啊,这要是迟到了,多遗憾。想到这,我加大了力量,脚下也舞动起来。说来也怪,这回路也不滑了,车子也轻了,但顿时就觉得浑身发热,气体从衣服丝线间升腾起来。就这样很快就来到了我们的首府——黄河中心校。
来到校门口放眼望去,嗬!轿车还真不少。只见在教学楼下面停放着很多辆豪华轿车,这场面好似气派。我从旁边清雪的老师那听到,今天局长也来了,外校的老师也来了不少。看来,今天是我从教以来,听课规模最大的一次了。我紧走了几步,来到会议大厅。果不其然,下面的座席上已经坐满了老师,后面还放着几排塑料凳,也坐上了人。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可以看得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来虚心向名师学习的。我来到后排,找了个属于我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拿出听课笔记,在那静静地等待着名师们的精彩表演。
时间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很快,这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拉开了帷幕。首先,由主持会议的领导讲解这次“名师送课下乡”的目的和意义,简单讲解过后便是正课。
第一个上来讲课的是县实验小学的周岩老师,讲的是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小伙子不光长得帅气,嗓音也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疏缓得当。台下的老师无不被他的语音所折服。在课堂上,他能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交流、讨论、汇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来面目。能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第二节课主讲是进修小学袁义芳老师,讲的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雨点儿》。上课伊始,袁老师就利用猜谜语、出示课件等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问题再读课文,这回就
是有目的地读,学生读的兴趣依然是那样浓,真佩服老师的方法,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牵动着学生们的心,使学生们甘心情愿地跟着她走。这节课的重点是识字词教学,袁老师利用生字卡片、课件等形式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不紧掌握了字音、字形,同时用找反义词、组词、说句子来掌握字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课堂气氛好,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袁老师的板书很漂亮,正如她人长得一样,清晰、工整、简洁,整节课的内容都容纳其中。不难看出老师的功底之厚重,经验之丰富。
正在玩味着袁老师的精彩之处,第三节课又开始了,是一实验陈云香老师讲的四年级语文课《给予是快乐的》。这节课,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再通过字义理解课题。由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老师又传授给学生一套读书方法——读、思、圈、注、问。学生就遵循这套读书方法来学习课文,来挖掘深藏在课文中令人感动之处。课程快要结束时,陈老师还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实际,完成《给予是快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节课很快地结束了,稍息片刻,接下来是与名师互动。台下老师们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台上的名师们都能一一做出满意的应答,老师们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个个竖起赞许的大拇指,大家发出共同的心声:名师不亏为名师。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从名师身上不仅学习到了教学方法与经验,更是目睹了名师在课堂上的风范。在回家的路上,眼前闪现着名师们的一幕幕,这时从脑海中突然迸发出一个惊人的想法,我要向名师学习,我也要当一名名师,我认为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想到这儿,我往名师们存在的方向看了看。哦,今天路上的雪真白,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闪亮的银光。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踏着闪着银光的道路,使出我全身的力气,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驶去。
第三篇: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河北省平泉县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 王淑双
此次北京之行,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几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尽管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理念各有侧重,但他们对语文教学深挚的爱和孜孜以求‚本真小语课堂‛的精神很令我感动。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讲座中汲取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仍觉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二天吉春亚老师展示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课例和她之后关于《根、标、线、梯》的讲座,让我深深折服,才半个小时很有意犹未尽之感。唯一欣慰的是‚抢‛到了她的散文集和《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两本书籍,使我能进一步地走近吉老师,吸纳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并通过认真阅读梳理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语文教学之路应是不懈追求之路。
语文学科由于独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之路既充满了愉悦,又不乏艰辛。语文课堂的弹性很强,一节课可以教的很多,也可以教的很少;可以引领得浅尝辄止,也可以引领得扎实深入。一位语文教师若没有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很难不断进步。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感觉她之所以能从一名农村教师成长为语文界的精英,很大程度缘于她对语文教学深沉的爱,不懈的追求。正因这份执著,她才能与学生共情语文教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回想起自己前些年的执教,觉得很对不起那些弟子们。‛多么真诚的执教态度啊,多么的真挚爱生情怀啊!听到这句话,我也很有同感,只有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语文教学的研究才会发出这份真诚的感叹;同时更道出了一个真谛:语文教学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的潜心研究,才会不断历练、成长。名师之说以成为名师,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始终与‚热爱、执著、虚心‛相伴,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反思成败,而这正是我们很多还不成熟的语文教师最应该学习的。
二、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硬功夫。
吉老师的课之所以上的成功,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是原因之一,而百分之九十则归功于她精心预设每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谓下了很深的硬功夫,主要体现在:
(一)在定位教学目标上下功夫。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达成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准确性、具体性、可行性、可测性。而通常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依赖于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不去就每一条目标从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而导致课堂上因目标定位不准确致使设计思路混乱、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不高。听了吉老师的讲座,却感觉她她更注重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从不拿来就用别人给好的目标,而总是在教参目标基础上逐条研究,进行再定夺,最终确定出严谨的、准确的、清晰的课时目标,真正让目标为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增强了可操作性。首先她把每一节课堂目标准确定位在立足语文学科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大目标的统领下来完成,也正因对大目标的准确定位所以在制定每一节小目标时才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培养。其次,她认为确定的目标应是学生看得到的目标,应是真正体现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培养积极情感的双向目标理念;不仅如此,她在定位每一篇文章教学目标时,还总结出一系列定位教学目标的策略,如,看编路,从单元导读中寻目标;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这些方法对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很有启示作用。
(二)在教学设计下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听吉老师的课,学习她的课例,深感她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进行研究,力争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尤其贯穿于她整个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八个字‚线清点明,主线串珠‛对正迷惘于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们很有指引作用。《自己家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思想内涵较深奥,不太好驾驭的文章,同为语文教育行家里手的李卫东老师执教完此课后效果都不是很好,让听课教师都慨叹语文课真的很难把握;但就在第二天恰巧吉老师介绍了她对于本课教学思路的探究,设计出了紧紧抓住‚奇‛字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路后,真令人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随后又倾听了她介绍的一系列如‚学法入手,体现主线;单元话题入手,显现主线;文本课题入手,再现主线;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文本主旨入手,清晰主线;疑难处入手,凸显主线;随文披情,把握主线等几种‚主线串珠‛的方法,更深深折服她对语文教学深刻地解读。再对比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什么上得不实,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缺少的也许正是吉老师这种心无旁骛,一心只钻研语文书的面壁精神!
(四)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每每在听教师的课后,都会有教师们抱怨学生不配合,上不出预想的效果,没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其实究其原因,教师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反思在上一节课前你又精心准备了哪些教学策略呢?是以一变应万变,还是设计了以多变应万变呢?学习了几十节吉老师设计的语文教学课例,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她为实现语文教学‚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这一教学‚根‛目标而研究的不拘一格、灵动巧妙的多种教学策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鹅有趣的吃饭方法,她和学生在打四四拍中感悟词语教学的‘三眼一板’‛;为了能让学生深化对‚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她引导学生为其写颁奖词以升华感动;为了让学生与‚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她精心设计了‚代言恩来‛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与文本间搭建了一架感应之桥,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学生充分构筑的言语心声成了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
(五)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有句经典的话语——‚细节决定成败‛,而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催生精彩、创造精彩关键还取决于教师对细节的处理。我们不妨拿‚范读‚这一教学环节来说吧,有的老师总认为我是老师,只要我随口读一读,就会比学生高好多,所以往往不肯在范读这一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作用重大的教学细节上下功夫,从而导致课堂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而很多名师他们却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追求教学的精致,一片文章的范读往往要课前练上几十遍甚至更多,吉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对于本就难读的古文篇目可谓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虽然寥寥数语,但人物性格特征各异,不太容易揣摩,再通过声音再现出来更不好驾驭,但听了吉老师入木三分的范读后,在场的教师无不叹服,无不称绝,更可想会激荡起学生心灵深处多少倍读的欲望啊!学习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练读一下此文,好难!几遍、十几遍恐怕远远不够啊!真遗憾当时没有把吉老师的朗读录下来让我校的教师们听一听,也许这将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有力的证明吧!
吉老师的课不仅注重自身榜样的影响,更注重追求词句教学的细节处理,精于捕捉文本中最细微的词语,认真挖掘其言语和情感价值,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从而为打造‚本真‛的语文味课堂涂抹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他所设计的《长城》一文,一个很容易被众多教者忽略的词汇‚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一句中的‚单看‛一词,吉老师却利用它生成了语言训练点,把它改成‚单看‛,并补充省略的内容,然后和原句进行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没有像我们补充的这样写这么多的内容,而只用了一个‚单看‛呢?引导学生挖掘言语内涵与言语情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正是只用了这个‚单看‛便激发了作者无尽的想象,更足以表达游人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精彩的细节处理在吉老师的课例中比比皆是,难怪北京大兴分校的王校长介绍说‚听过吉老师课的很多教师都评价吉老师的课‘百听不厌’‛啊!因为,她的课堂洋溢的是本色的、醇厚的语文味儿课堂,是真正滋养学生言语和情感发展的鸡汤!
第四篇: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河北省平泉县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王淑双
此次北京之行,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几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尽管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理念各有侧重,但他们对语文教学深挚的爱和孜孜以求‚本真小语课堂‛的精神很令我感动。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讲座中汲取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仍觉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二天吉春亚老师展示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课例和她之后关于《根、标、线、梯》的讲座,让我深深折服,才半个小时很有意犹未尽之感。唯一欣慰的是‚抢‛到了她的散文集和《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两本书籍,使我能进一步地走近吉老师,吸纳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并通过认真阅读梳理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语文教学之路应是不懈追求之路。
语文学科由于独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之路既充满了愉悦,又不乏艰辛。语文课堂的弹性很强,一节课可以教的很多,也可以教的很少;可以引领得浅尝辄止,也可以引领得扎实深入。一位语文教师若没有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很难不断进步。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感觉她之所以能从一名农村教师成长为语文界的精英,很大程度缘于她对语文教学深沉的爱,不懈的追求。正因这份执著,她才能与学生共情语文教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回想起自己前些年的执教,觉得很对不起那些弟子们。‛多么真诚的执教态度啊,多么的真挚爱生情怀啊!听到这句话,我也很有同感,只有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语文教学的研究才会发出这份真诚的感叹;同时更道出了一个真谛:语文教学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的潜心研究,才会不断历练、成长。名师之说以成为名师,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始终与‚热爱、执著、虚心‛相伴,不断地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反思成败,而这正是我们很多还不成熟的语文教师最应该学习的。
二、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硬功夫。
吉老师的课之所以上的成功,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是原因之一,而百分之九十则归功于她精心预设每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谓下了很深的硬功夫,主要体现在:
(一)在定位教学目标上下功夫。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达成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准确性、具体性、可行性、可测性。而通常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依赖于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不去就每一条目标从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而导致课堂上因目标定位不准确致使设计思路混乱、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不高。听了吉老师的讲座,却感觉她她更注重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从不拿来就用别人给好的目标,而总是在教参目标基础上逐条研究,进行再定夺,最终确定出严谨的、准确的、清晰的课时目标,真正让目标为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增强了可操作性。首先她把每一节课堂目标准确定位在立足语文学科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大目标的统领下来完成,也正因对大目标的准确定位所以在制定每一节小目标时才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培养。其次,她认为确定的目标应是学生看得到的目标,应是真正体现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培养积极情感的双向目标理念;不仅如此,她在定位每一篇文章教学目标时,还总结出一系列定位教学目标的策略,如,看编路,从单元导读中寻目标;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这些方法对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
标很有启示作用。
(二)在教学设计下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听吉老师的课,学习她的课例,深感她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进行研究,力争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尤其贯穿于她整个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八个字‚线清点明,主线串珠‛对正迷惘于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们很有指引作用。《自己家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思想内涵较深奥,不太好驾驭的文章,同为语文教育行家里手的李卫东老师执教完此课后效果都不是很好,让听课教师都慨叹语文课真的很难把握;但就在第二天恰巧吉老师介绍了她对于本课教学思路的探究,设计出了紧紧抓住‚奇‛字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路后,真令人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随后又倾听了她介绍的一系列如‚学法入手,体现主线;单元话题入手,显现主线;文本课题入手,再现主线;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文本主旨入手,清晰主线;疑难处入手,凸显主线;随文披情,把握主线等几种‚主线串珠‛的方法,更深深折服她对语文教学深刻地解读。再对比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什么上得不实,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缺少的也许正是吉老师这种心无旁骛,一心只钻研语文书的面壁精神!
(四)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每每在听教师的课后,都会有教师们抱怨学生不配合,上不出预想的效果,没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其实究其原因,教师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反思在上一节课前你又精心准备了哪些教学策略呢?是以一变应万变,还是设计了以多变应万变呢?学习了几十节吉老师设计的语文教学课例,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她为实现语文教学
‚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这一教学‚根‛目标而研究的不拘一格、灵动巧妙的多种教学策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鹅有趣的吃饭方法,她和学生在打四四拍中感悟词语教学的‘三眼一板’‛;为了能让学生深化对‚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她引导学生为其写颁奖词以升华感动;为了让学生与‚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她精心设计了‚代言恩来‛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与文本间搭建了一架感应之桥,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学生充分构筑的言语心声成了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
(五)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有句经典的话语——‚细节决定成败‛,而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催生精彩、创造精彩关键还取决于教师对细节的处理。我们不妨拿‚范读‚这一教学环节来说吧,有的老师总认为我是老师,只要我随口读一读,就会比学生高好多,所以往往不肯在范读这一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作用重大的教学细节上下功夫,从而导致课堂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而很多名师他们却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追求教学的精致,一片文章的范读往往要课前练上几十遍甚至更多,吉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对于本就难读的古文篇目可谓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虽然寥寥数语,但人物性格特征各异,不太容易揣摩,再通过声音再现出来更不好驾驭,但听了吉老师入木三分的范读后,在场的教师无不叹服,无不称绝,更可想会激荡起学生心灵深处多少倍读的欲望啊!学习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练读一下此文,好难!几遍、十几遍恐怕远远不够啊!真遗憾当时没有把吉老师的朗读录下来让我校的教师们听一听,也许这将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有力的证明吧!
吉老师的课不仅注重自身榜样的影响,更注重追求词句教学的细节处理,精于捕捉文本中最细微的词语,认真挖掘其言语和情感价值,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从而为打造‚本真‛的语文味课堂涂抹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他所设计的《长城》一文,一个很容易被众多教者忽略的词汇‚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一句中的‚单看‛一词,吉老师却利用它生成了语言训练点,把它改成‚单看‛,并补充省略的内容,然后和原句进行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没有像我们补充的这样写这么多的内容,而只用了一个‚单看‛呢?引导学生挖掘言语内涵与言语情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正是只用了这个‚单看‛便激发了作者无尽的想象,更足以表达游人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精彩的细节处理在吉老师的课例中比比皆是,难怪北京大兴分校的王校长介绍说‚听过吉老师课的很多教师都评价吉老师的课‘百听不厌’‛啊!因为,她的课堂洋溢的是本色的、醇厚的语文味儿课堂,是真正滋养学生言语和情感发展的鸡汤!
第五篇:领略名师风采
领略名师风采 品味经典课堂
在这秋高气爽的10月,我与同事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心情自是无比的激动与渴盼。因为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场里座无虚席,台上,大师们展示着自己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和各具风格的教学技巧,台下,我竖起耳朵、目光逡巡,手不停笔,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一个课堂细节。
两天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风,精神舒畅,目彻心明。感慨之余,赶快记下我的听课心得,以便吸取宝贵经验,有助自我提升。
这些年,教改如日中天,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专家们的课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褚向阳老师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做引,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从本词的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学生的反复情感诵读中分别抓住一“笑”、一“愁”,结合当时各自写作背景,来体会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然后,诸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微课程《梅花三弄》,分别为: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三个模块,带领学生一起深情地、忘我地吟诵这些流传千古美词佳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我国古典诗词文化;让看似会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得灵动亲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诗词文化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储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的魅力妙不可言。储老师还为我们做了讲座,鼓励我们要有课程意识,要敢于尝试从课文走向课程。
还有张祖庆老师带来的习作教学《微电影.微辩论.创意写作》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习作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却是很少有人愿意去上一节观摩课的。张老师却另辟蹊径,没有选材于课本,没有选材于小说,没有选材于游戏,而是选材于“电影”,课伊始,他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电影里一段画面,是关于两个父亲怎样对待争执,看后让学生就两个父亲的表现进行正反方辩论,然后写出观点及原因。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的研究课《陪伴—温暖与需要》,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二年级学生在一课时中学习了八篇短小精悍的童话,赖老师并没有拘泥于字词的学习,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她只是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温暖,朴实无华却扣人心弦。从她的报告里,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群文阅读中,我们要摒弃按部就班的学习、面面俱到的学习、思想感情至上的学习,我们要真语文,真阅读。一组文章,就抓住那一个切入点学习。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如今阅读教学的热点。吟诵专家邓锦芸给我们带来一堂全新的国学经典吟诵课,她把文言文,古诗当做歌来诵读,吟唱,一节课不仅把所教的文言文《马说》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会读、会意,甚至会背,而且还带着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和文章,感谢这位“草根”又富有博学的邓老师。
孙双金、赵志祥、管建刚等老师的课毋庸置疑是经典课堂了,他们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又有突破,对于我来说同样是受益匪浅,望尘莫及的。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春联》,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春联的特点,还通过讲故事对对联,让孩子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爱上了春联这一种语言形式。孙老师轻松幽默的课堂,真实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力无穷,当然正是因为孙老师的文化底蕴丰厚,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管老师的《黄山奇松》是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与巧妙,从而给以写作典范。我觉得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赵志祥执教的是《赵州桥》一课,初观摩,觉得跟我们平时教学无异,一般的流程。但是我们越听越上瘾,他的课是由浅入深,平淡中见高潮。他的第一大高招是听写。小小的听写居然让学生喜爱上听写,当然他的听写可不是一般的听写,而是老师讲述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要根据意思写出这个词语。老师描述词语的意思并不简单地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而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在解释这些词语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课文的内容讲解了一遍。这个讲解学生还真得认真听,因为他们要听清楚了然后写出这个词语。“设置悬念”是赵老师教授课文的第二大高招。比如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于是,赵老师就水到渠成地跟学生讲了“中心句”和“过渡句”的知识。通过欣赏各种美丽而雄伟的现代大桥,对比古老朴素的赵州桥,及时出示一些名家对赵州桥的赞美之言辞。赵老师带着学生尽情地诵读这些诗文,甚至背诵。赵老师顺势把话题一转:“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的赵州桥,作家赞它,诗人诵它,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答案: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因为赵州桥坚固美观,因为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最后,赵老师带给我们课后分享,他说:“我就这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对课文的处理我更主张要有课程观而不是课文观,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语文。语文就该姓‘小’,比如要坚持积累字词,„„”
南京之行给我留下的收获不是笔墨就能表达得完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的脑海中还在回荡着会场上播放的歌曲“我要飞得更高„„”我希冀自己尽可能克服一切惰性,坚忍在我的岗位,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开出自己的一片“小语”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