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勾践灭吴教案教案
-
《勾践灭吴》(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3.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其说话艺术。 4. 引导学生用
-
《勾践灭吴》教案2
《勾践灭吴》教案2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
-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
一、相关背景资料
1、有关《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 -
勾践灭吴的教案(合集5篇)
《勾践灭吴》教案 初中阶段学生文言文阅读十分有限,仅限于初中所学的几篇,对古文学习兴趣一般。多数觉得文言文枯噪无味,晦涩难懂。对文言文语法和常用词知识,大多是死记硬背。
-
第一册勾践灭吴-教学教案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与学法]
-
勾践灭吴学案
《勾践灭吴》学案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补充材料: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
-
《勾践灭吴》的优秀教案(5篇)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一
-
《勾践灭吴》教学设计9-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2、 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其说话艺术。 3、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评价勾践等人物。 4、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想。
-
《勾践灭吴》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
-
《勾践灭吴》读后感(全文5篇)
《勾践灭吴》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勾践灭吴》读后感,仅供参考
-
《勾践灭吴》知识点总结
《勾践灭吴》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勾践灭吴》选自《国语》,《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年,记载西周、春秋时
-
《勾践灭吴》重点字词
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雪耻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是怎样记述这样一件复杂的历史大事,哪些详,哪些略,却是我们听故事的时候经常忽略的。一个故事之所以惊心动 -
《勾践灭吴》 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目的和要求: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3、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的艺术。重难点:1、积累本课要求的重点实词
-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法与
-
关于勾践灭吴的文言文翻译(推荐)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
-
《勾践灭吴》的读后感750字
身为吴越子孙,祖上的休戚情仇早已作古,然而合上书本,熟谙的历史又让我浮想联翩,遂觉不吐不快。其实,吴王夫差倒像个本分的庄稼汉,不少自己一分,也不图他人一文。而短浅的目光最终葬
-
秦灭六国教案
一、新课导入(3分钟)课件展示李白《古风》一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通过师生互动,设问探讨秦王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又怎样来巩固统一而导入新
-
吴门桥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写景的特色2.理解记叙文中说明成分的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体会,发表意见,避免“一统”地灌输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检查预习,订正生词拖拽(yè) 隋炀帝(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