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数下册期末考试题
-
高数二期末考试题
高数是我们比较难学的一个科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数二期末考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填空。(28分值)1、1米=( )厘米 45厘米-6厘米=( )厘米37厘米+5厘米=( )厘米 23米-8米=
-
西安工业大学高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试题
高等数学(Ⅱ)期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1
1.limlim11xxxyxyyy
xxyy
1lim1xxyy
xy
x
y
lim
1y
e0.
1yycoscosFyyzxz . esin0xz2xz2.函数zz(x,y)由方程确定,则
xyF -
期末高数复习
期末高数复习重点:
一. 求极限
1. 等价无穷小的代换;
2. 洛必达法则;
3. 两个重要极限;lim(1-1/x)^x=1/e
二.求导,求微分
1.复合函数;
2.隐函数;
3.参数函数;
4.求切线,法线方程;
5. -
高数期末复习题
重点:会求多元函数的定义域、极限、偏导数(注意复合函数链式法)、全微分;会判断二元函数的极限有不存在、多元函数的连续、可偏导、可微分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会求多元函数的极
-
高数下册总结
篇一:高数下册总结 高数(下)小结 一、微分方程复习要点 解微分方程时,先要判断一下方程是属于什么类型,然后按所属类型的相应解法 求出其通解. 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小结: 二阶
-
高数下册总结
第四讲 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理论要求 1.向量代数 理解向量的概念(单位向量、方向余弦、模) 了解两个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 向量计算的几何意义与坐标表
-
高数期末复习总结
高数期末复习定积分 1、 变上限定积分求导数dxf(t)dtdxa, 2、 定积分的计算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到不定积分主要公式tdt、1dt、edt、tt, sintdt、costdt,凑微分法)3、 对称区间
-
高财期末考试题 练习题[精选合集]
模块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务公司的最基本或最本质的功能是。 A.融资中心B.信贷中心C. 结算中心 D.投资中心 2.企业集团的目标是( )。 A. 集团总部价值最大化B. 集团中每个成
-
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题
一、是非题(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 ( F )1、对于35kv及以上的变电所,可以将避雷针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构架上。 ( F )2、为了防止反击,一般规程要求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在空气中的距离大
-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范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作单位。
2、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3、890的近似数是,960的近似数是。 4、长方 -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第Ⅰ部分 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惩罚(chéng) 烦燥(zào) 摩挲(sā) 中西合璧(bì)
B.新颖 (yǐn) 抉择(jué) 坐 -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7题,每小题2分,8题8分,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u ) B. -
高数下册总结(同济第六版)
高数同济版下 高数(下)小结 一、微分方程复习要点 解微分方程时,先要判断一下方程是属于什么类型,然后按所属类型的相应解法 求出其通解. 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小结: 高数同济版下
-
高数下册各类积分方法总结(合集)
综述:高数下册,共有如下几类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第一类线积分,第二类线积分,第一类面积分,第二类面积分。其中,除线积分外,个人认为,拿到题后,首先应用对称性把运算简化,线积分的对称
-
大学高数下册试题及答案
《高等数学》(下册)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分)(在括号中填上所选字母)1.设有直线及平面,则直线(A)A.平行于平面;B.在平面上;C.垂直于平面;D.与平面斜交.2.二元函数在点处(C)A.连
-
小学五年级下奥数期末考试题
五年级(下)奥数期末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实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有4个选项,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
-
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
题目:每2名同学组成一组,寻找策划对象,请你对策划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公共关系工作的四步:调查、策划、实施、评估撰写策划文案。
要求:
制定调 -
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其特点是明显的()和(),往往与社会上一定()相对应。
2、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的基础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