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案)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学详案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要求: 1、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
-
高中历史 教案 人民版必修3(共五则范文)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维较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以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社会状况作为切入
-
必修3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201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
-
高中历史 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
-
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
-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
-
高中历史必修总结
分封制内容: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
高中历史必修一
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付泽承 历史必修一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说明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一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
-
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 学习目标 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教案(自己)范文合集
一、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 教材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
-
高中数学必修3经典教案全集(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 目 录 第一章 算法初步 ..................................................................................................................
-
高中历史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期?历史背景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其中,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是哪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学生之前的音乐和历史课程中,对十九世纪以来的杰出音乐家及其
-
高中历史必修一填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__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分别举例)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