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四制人教版语文
-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方程式现象及简单应用全集
八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C+O2====CO22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与自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
鲁教版五四制第四册语文第七单元词语
想象喇叭糟糕很糟脏乱心脏肯定宁肯玲珑 电铃山岭楼梯数学电梯滑梯脑筋电脑钢筋 采用采摘莫非莫斯科斯文爱莫能助莫明其妙派人派出所委派蜜蜂附近附加附件远近近处 惊讶引路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语文目录大全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语文目录大全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2 生命 生命/杏林子3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4 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5 童趣/沈复6 《论
-
人教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语文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
-
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
-
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8《马》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马》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
-
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5《珍珠鸟》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珍珠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3.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苏州园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推荐)
《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3)把握本文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 化学的概念 2、 化学研究的范畴 3、 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
-
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曛xūn祈祷 qǐ延绵mián 潜心贯注qián B.含蓄 xù鞠躬 jū亘古 gèn义愤填膺yīng C.嗥鸣h -
【金识源】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冬日看海人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冬日看海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积累并运用语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入境悟情,体会关键句的含义。 3、感受并掌握本文的写
-
七年级语文下册 17 说“屏”练习鲁教版五四制
《说“屏”》 一、给加粗字注音 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曲屏( ) 锦屏( )(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
-
六年级语文下册 6 为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合集五篇)
六课 为学 【教材分析】 《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删节。原来曾入选过初中语文教材。文章用意在于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建树。本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言知识,课文要能够熟练翻译直至准确默写。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3)学会运
-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下)《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赏析后再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
-
六年级语文下册 5 紫罗兰之死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紫罗兰之死 【教材分析】 选材方面: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作者独具匠心选用童话故事来讲述人生哲理,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种从独特的角度选材的方式. 情节方面: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册 17 说“屏”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说“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让学生掌握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