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西南联大观后感
-
《西南联大》观后感
10D班观后感 西南联大与我们 作为西南联大的学生,有幸观看西南联大不平凡的历史,感到无比欣慰。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学校。看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联大初建时下无寸土,上无片瓦,只能借用昆明一些学校的校舍。1939年建立的新校舍全是泥地土坯墙、木格窗的平
-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观后感——精神不足,大师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形形色色的诱惑,躁动难以安静的心使得中国的大学生难以走出大师。西南联大的学生没有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现在舒适的宿舍,也
-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
-
西南联大演讲稿(模版)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攻占北平、天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
-
西南联大碑文[五篇模版]
西南联大碑文 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
-
继续发扬西南联大精神
继续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李贵吾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5篇模版]
美文推荐: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作者: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
-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 利用周末,我们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旨在缅怀抗日战争时期,先进的知识文化分子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小组在一个周末休息
-
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日(2017)
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日(2017) 茅草为顶遮雨露,土泥作室听书声。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西南联大代表的中国大学和学人依旧弦歌不辍,保存学术实力,赓续文化命脉,培养急需人才
-
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
熔西南联大之精神,铸当代大学之脊梁
我想大家对于西南联大也许并不陌生,在略读了《联大八年》、《西南联大行思录》、《未央歌》等书籍之后,对于联大精神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 -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趣事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武汉、南京、上海相继失守,平津告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在战火中辗转迁徙,最后来到云南昆明黄土
-
西南联大:学术自由 民主堡垒
西南联大:学术自由 民主堡垒 作者:萧且行 来源:文史参考 来源日期:2010-9-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合并,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938年春,又
-
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范文大全
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作者:苏北 1987年,汪曾祺在美国。 人物简介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新中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
-
西南联大遗址社会实践报告与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刚到蒙自的时候,偶尔看到某一公交车的终点站是哥胪士洋行,当时还和朋友打趣了一下,说蒙自这小城市怎么会有那么“洋气”的地名。直到后面去了一
-
革命圣地西南联大旧址,讲武堂参观心得
追寻昆明红色足迹——党员发展对象重温历史之路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在学院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几人人,来到了革命圣地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我们 -
浅议西南联大的“通才教育”办学理念
浅议西南联大的“通才教育”办学理念 王苹 孙金梅 (云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摘要]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移植于美国的通识教育理论,形成
-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近年来,写文章赞扬西南联大者可谓多矣,例如说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9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