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教材简析: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
[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
-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正方形、拼三角形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深入学习三角形
-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 (7)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
-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学反思(最终版)
今天对学生进行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单元检测,结果很不理想,两个班的平均分都只有81分多一点。看了学生的错误情况,发现失分最多的是判断题和选择题,而计算则相对而
-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5篇
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3、因为长方 -
小学二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合集]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能判断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1 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4条边 4个顶点 -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7教案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 -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3教案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对折正方形纸的过程中,折出三角形,再由得到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在
-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正方形、拼三角形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
-
小学四年级三角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
-
小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教案(精选五篇)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平信封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的同时学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 使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理解他们的关系
-
关于小学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一、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从平行四边形
-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与梯形基础题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
一填空题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剪开,可以将它拼成一个,转化后图形的和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和,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字母表示为。
2 -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5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今天,依照进度,我新授了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回忆我们昨天一起学习的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 -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2教学反思 苏教版(推荐)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有关认识图形的课,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