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教案
课题:连加 授课老师:李晓雪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时间: 2016年6月8日 星期 第三节 教材分析: “连加”是继“加法”、“减法”的认识之后的内容,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连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
-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
-
小学数学一年级 上册《连加连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第73-74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
-
一年级数学《连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公开课评课记录时间:20年月日上午第节课
《连加》一课,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准备充分,条理清晰。
1、能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复习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 -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 在具体的情境中并理解连
-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连加连减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连加连减练习题 100-28-35=23+47-28=28+24-16=19+19+24=22+28+21=81-32-18=21+19-8=39+36-66=65-39+26=28+28+28=34+47-15=91-19-56=33+27+18=15+55-3
-
西师版数学小学一年级连加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案 侯妮 一、教材分析 连加是对加法含义的一个拓展。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在计算过程上,即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部计算要用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知识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
-
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连加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2、理解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3、感受?笛в肷?活的联系 教学钟
-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教案
功在课前 精在课中 思在课后 南溪区钟灵街小学 2013—2014 ( 上 )语数教师教学设计表 执教案者: 一 年级 班 第 二 单元第 1 课 主备: 曹家伦 连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例1及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反思
《连加》教学反思 102班 汤琴 本节课我认为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教学时,我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
小学一年级数学12连加、连减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62页小鸡图、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6题。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2.学会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二)能力训练点 1.引
-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蹇术芳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
-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4连加连减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共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