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类别:()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软科学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申
请
书
申
报
类
别:
申
报
领
域:
所
在学
校:
团队带头人:
研
究
方
向:
通
讯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申
请
日
期:
000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二〇一八年
填
写
说
明
一、该申请书是评审创新团队的主要依据,编写前要仔细阅读《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当年关于受理申请的工作通知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类别”包括: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C软科学。每份申请书选填且仅填其中之一。请在申请书、申请人清单上注明申报类别,如“申报类别:A基础研究”。四、“申报领域”包括数理、化学化工、农业生物、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
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请在申请书上注明申报领域的具体类别,如“申报领域:材料”。
五、申请书页面用A4纸,内文用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4号黑体字打印,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六、如无特殊说明,本表各栏不够填写时,可自行加页。
七、此申请书上报一份。
附件和申请书一起装订,申请材料(包括附件)双面打印,不得超过100个页码。一、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所在学校
申请经费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依托研究
平台基地
团
队
带
头
人
姓
名
性
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
专业技术
职
务
行政职务
专家类别
办公电话
手
机
传
真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及邮编
最终学位及学校、时间
所在工作单位(院、系、所、实验室、中心)
摘要
关键字
二、创新团队构成情况
总人数
高级职称
副高职称
中级职称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学位
研究方向
在团队中的作用
电
话
身份证号
签
名
研究骨干
团队成员
三、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
(限2000字)四、本团队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同研究领域所处的地位及今后两年的总体建设目标
五、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2015年以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3000字以内)
六、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2015年以来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七、研究骨干(4~6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八、代表性成果(2015年1月1日以来)
(一)知识贡献(总量限15项)
1、论文(限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类团队填写)
编号
论文名称
期刊名称
年、卷(期)、页
他引次数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发表时间
作者姓名
收录(SCI/EI/南大核心/北大核心)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第一或是通讯作者的论文,团队带头人必须为论文作者之一。
2、学术著作(限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类团队填写)
编号
著作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
姓名
是否为“国家一级出版社”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第一的著作,团队带头人必须为著作作者之一。
3、专利(限应用研究类团队填写)
编号
专利名称
成员署名
获授时间
带头人排名
专利类型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前两位且第一权利人为本团队成员的专利
4、成果鉴定(限应用研究类团队填写)
编号
鉴定成果名称
鉴定编号
鉴定时间
带头人排名
第一
完成人
鉴定级别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前3位且第一完成人为本团队成员的鉴定成果
(二)科技贡献(限10项)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资助经费
(万元)
带头人排名
立项时间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分值
注:团队带头人为项目主持人,或项目前3参与人并且主持人必须为本团队成员
(三)标志成果(限10项)
编号
奖励名称
授予时间
奖励等级
带头人排名
获奖人
奖励类别
分值
注:团队带头人为奖励获得者前3名并且第一完成人必须为本团队成员
(四)服务贡献(限10项)
1、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情况(限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团队填写)
编号
新成果名称
授予单位
第一完成人
年份
带头人排名
成果级别
分值
注:只核算团队带头人为成果所有者前5名且第一完成人必须为本团队成员的成果
2、科普作品(限软科学类团队填写)
编号
作品名称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带头人
排
名
第一完成人
作品类别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前3位且第一完成人为本团队成员的成果
3、政府采纳的成果情况(限软科学类团队填写)
编号
成果名称
采纳单位
采纳时间
带头人排
名
第一完成人
采纳政府类别
分值
注:仅填写团队成员署名前3位且第一完成人为本团队成员的成果
九、科教结合成果(2015年1月1日以来)
(一)精品课程及规划教材(限5项,填写第一完成人为团队成员的课程和教材)
编号
课程或规划教材名称
依托单位、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第一完成人
课程或教材类别
分值
(二)指导学生获奖(限5项,仅填写指导教师为团队成员且署名前三位的成果)
编号
奖励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教师排名
教师姓名
获奖类别
分值
注:硕士生由学校研究生处出具指导证明,本科及以下学生由学校教务处出具指导证明。
(三)指导学生产出成果(限5项,仅填写指导教师为团队成员且署名前三位的成果、专利、调研报告)
编号
成果名称
授权单位
发表时间
教师排名
学生排名
教师姓名
档次
收录
分值
注:硕士生由学校研究生处出具指导证明,本科及以下学生由学校教务处出具指导证明。
十、本团队现有工作条件
科研机构、场所
主要设备
图书资料
信息资源
其他条件
十一、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限2000字)
预期成果应撰写明确、切实可行并具有可考核性(重点突出团队在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学科发展、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推动行业进步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贡献)。
十二:两年建设期内的目标任务及保证措施
年度
目标任务(包括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科研经费,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
措施保证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十三:本团队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四、经费预算(金额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省财政资助经费
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
1.科研业务费
①测试/计算/分析费
②能源动力费
③会议费/差旅费
④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
⑤其它
2.实验材料费
①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
②其它
3.仪器设备费
①购置费
②试制费
4.国际合作经费
5.劳务费
6.管理费
7.其他(不含财务规定不能支出的科目)
合计
有关的其他经费来源
学校配套
自
筹
其它来源
其他经费合计
十五、所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对创新团队的科研业绩、创新潜力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评价)
校(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日
十六、所在高等学校意见(对是否同意申报,对创新团队匹配资助经费的承诺,对所需人力、物力条件保障以及在创新团队获资助后将提供的支持等签署具体意见)
校(院)长签名:
(公
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