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是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增设的职能部门, 它是人民银行自律机制的重要基础, 是促进人民银行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加强金融监管、改进金融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内审监督工作, 已经成为当前深化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
一、当前人行内审工作的五大制约因素
1、组织体制欠科学, 内审目标难落实。一是内审职能界限不明确。人民银行内部监督工作现在是由内审、纪检监察、条法等部门共同承担的, 各职能部门之间界限不明, 职责不清, 导致了职能交叉、职能失调和监督真空等现象。二是内审缺乏相对独立性。目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主要分为三级, 即内审科、内审处、内审司。除内审司由总行设置外,其他各级内审部门由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设置。这种内审组织结构体系虽然促进了内审工作的展开,但也带来内审监督力量散、层次低、效果差等弊端。一方面, 内审部门的组织关系、人事管理、经费、物资装备等方面, 均由所在行负责, 内审部门的自身
利益和所在行的利益结成了相互依附的 碗与锅!的关系, 就难以摆脱自我保护的本能要求及其与所在行的感情纠葛。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主义。另一方面, 一些分支行领导干部怕揭露问题、怕影响政绩, 经常干扰内审监督工作, 致使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如实反映, 难以及时查处。
2、运行机制待完善, 内审监督难奏效。一是内审业务领导工作薄弱。虽然规定下级内审部门的业务工作受上级内审部门领导, 但在与人、财、物三权分离的情况下, 往往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 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现在还没有被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考评工作还不合理;另一方面, 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的工作业绩不与提薪、升迁等激励措施挂钩, 内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三是内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由于信息渠道不畅, 人行内审部门目前既未开展非现场检查, 又未对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传送, 不但风险预警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影响到内审计划、实施和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内审的监督层次较低。现在内审监督中二多二少!的现象比较普遍, 即: 微观监督较多,宏观监督较少!。监督往往重视操作和合规性, 忽视事关全局的决策监督和政策监督, 对单位监督较多, 对个人监督较少!, 对单位的监督因有 组织决定!、集体负责!做挡箭牌, 很难追究个人责任。
3、整体素质比较低, 内审质量难保证。内审工作需要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内审部门既不能直接为本级行行长创造政绩, 又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就成了 养人!的地方, 使内审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内审目标的高标准和内审任务的艰巨性相比,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技术方法档次低, 内审效率难提高。虽然现代审计方法发展到广泛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及抽样审计等技术方法, 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但人行内审的方法由于受内审环境、人员素质、业务培训、技术装备等因素的限制, 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事后查帐技术阶段, 缺乏可靠性、精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越来越难以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
5、工作环境不如意, 内审效应难发挥。一是人行内部控制仍有缺陷。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以来, 人民银行从总行到分支机构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对规范人民银行的办事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如规章制度不统一、部分行员的制度观念淡薄、对违章违规行为处理不严等, 增加了人行内审工作的难度。二是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内审工作中难以协调一致, 弱化了内审监督的有效性。
二、改进人行内审工作的七条对策
1、界定内审部门职能, 明确内审监督责任。科学确定内审部门职能, 是建立健全内审体制的核心问题。必须从人民银行内部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内审职能的内容和范围, 搞好内部监督职能的转移、分解、衔接、配套。当前, 突出的问题是要把人民银行内部的再检查职能由监察、条法等多个部门履行, 归并到内审部门来履行, 使内审部门
职能与职责和谐, 职能与权限统一。
2、形成垂直管理体制, 强化内审监督功能。一是实行内审派驻制。人民银行实行内审派驻制, 内审监督系统由总行内审司垂直领导, 直接向总行行长负责, 从管理体制和监督权力上强化内审监督的功能和权威。二是建立垂直式内审财务管理体制。从总行内审司到基层各级内审部门, 其内审事业经费由总行直接编列, 然后由内审司逐级核拨到基层各级内审部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基层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加大基层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有利于上下级内审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业务指导关系, 增强整个内审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建立控制式内部机构模式。内审部门内部应建立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调节等职能机构彼此联结的控制式结构体制和职能流程网络,以克服官僚主义、徇私舞弊等弊端, 激发内审系统的多元化活力;合理减少一系列请示、汇报、批复、传递所造成的信息漏损、失真和时间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内审运行机制, 加大内审监督力度。一是在纵向上, 要通过书面授权制度, 严格落实内审责任制, 形成 控制宏观、搞活微观!的内审运行机制。二是在运行方式上, 要建立健全信息监控制度, 开展内审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监测环境与帮助决策的功能, 逐步形成开放的、运行高效的工作模式。三是在激励机制上, 要实行二个措施, 即制定必要的政策, 在收入、荣誉及相关地位方面, 充分肯定和体现内审
人员的工作价值和贡献;通过完善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四是在监督重点上, 要实现二个转移, 即向决策监督和政策监督转移, 向个人监督转移。特别是要强化对人民银行分支行 一把手!和 一班人!的监督, 使 一把手!和 一班人!在权力运作中得到必要的制衡。
4、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保证内审监督质量。内审事业的发展要靠高素质的内审队伍作保证。为此, 一要改革内审人事管理制度。在总行内审司设立内审人员考试与选拔中心, 由其根据内审工作对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需要, 通过考试考核任命高级内审人员, 充实专业人才, 清除不合格、不称职的内审人员, 使内审部门从人事上脱离分行、中心支行的束缚, 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现代型的内审干部队伍。二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从内审工作需要出发, 加强内审人员在职业务培训和离岗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要切实加强内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内审人员的头脑, 增强内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 努力使内审人员自律。
5、推进内审制度建设, 规范内审监督行为。完善内审制度建设是内审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 一要进一步加强内审监督制度建设。加快内审制度建设步伐, 制定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执法标准, 健全内审监督活动的具体制度, 构建完备的内审监督制度体系, 把内审监督纳入制度化轨道。二要完善内审部门的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审人员监督机制, 使每个内审人员的行为都能置于严密有效的监督之下, 确保内审监督的规范化、科学化。三要以严格公正监督为重点, 切实解决内审监督的随意性和执法中的保护主义问题。人民银行要针对内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迅速扭转内审监督软弱的局面。
6、改进内审技术方法, 提高内审监督效率。实行内审工作
手段和技术方法现代化是内审事业发展的关键。为此, 一要建立健全内审技术创新机制。要瞄准时代发展的前沿, 设法克服经费缺口较大的制约因素, 优先发展最重要的、最急需的技术,实施跨越式发展, 加快实现内审方法现代化。二要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机辅助软件, 探索计算机辅助内审的新路子。三要大力推进内审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推广先进科学的内审方法, 推进内审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7、改善内审工作环境, 发挥内审监督效应。一是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督促有关部门清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兑现奖惩, 增强各职能部门办事行为的自律约束。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应经常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 交流和讨论内审工作中遇到的障碍, 调和相互的矛盾和冲突。赢得他们对内审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与被审单位的交流与联系。要与内审对象进行有效的双向对称交流, 既及时了解内审对象依法履行公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又宣传介绍内审的目标、方针和思想, 增进内审对象对内审的了解和信任, 降低内审监督的运行成本。币业务上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权利, 允许设立分行。如果银行不加快改革步伐, 将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银行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尽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改革措施, 加快改革步伐, 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在 入世!前和 入世!后的过渡时期, 认真积极地去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1、人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入WTO 是我国第二次大的开放, 人才匮乏和面对外资银行人才的竞争的问题令人堪忧。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加, 对中国雇员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多, 高薪、出国培训机会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将吸引大量国内的优秀人才, 从而在人才竞争方面占据有利位置。培养金融人才是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应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培训。
2、改善金融服务, 加快银行业电子化建设步伐, 注重金融新品种的开发和使用。国有商业银行应强化服务观念, 增加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金融服务项目以及在加强管理方面寻求突破。加快速度推出新的金融品种, 国有银行将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走向中介业务和其他低风险金融服务业, 如信用卡和私人理财业务等, 国有银行业务方向应逐渐调整为以房屋、汽车等贷款为主的消费信贷, 另外针对教育而设的教育贷款也应逐渐普及,同时还要建立征信制度, 降低银行风险。金融电子化水平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电子服务体系, 完善电子网络, 研究国际电子领域的发展。
3、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障机制。加入WTO 后, 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银行的竞争, 国家应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规, 使银行的退出、兼并重组等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促进我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推动我国金融业素质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金融调控体系, 加大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形成一个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品种多样化, 依法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还要建立保障金融安全的机制, 只有在金融安全的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对外开放。
第二篇: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与建议
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与建议
县级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工作主要由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行政调查三方面组成,以此评估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合规情况以及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行为。反洗钱工作涉及面广,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各项制度初步建立。随着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洗钱的手段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给反洗钱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银行机构改革后,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亟需关注。
县级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工作主要由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行政调查三方面组成,以此评估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合规情况以及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行为。反洗钱工作涉及面广,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各项制度初步建立。随着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洗钱的手段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给反洗钱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银行机构改革后,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亟需关注。
一、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
(一)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认识程度有限,观念陈旧。一方面作为处在反洗钱第一线的金融机构,有反洗钱意识,但主动性不足,尤其是开展反洗钱工作时间不长的证券期货和保险业金融机构,认为抓客户、促绩效是“主业”,而反洗钱更多是人民银行的事,反洗钱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为开展反洗钱工作,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成本,但并不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与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相背离,金融机构缺乏反洗钱工作动力。同时,开展反洗钱工作必然要求加强对客户的审查力度,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极有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客户的流失。
(二)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专业人员不足,反洗钱手段较为落后。当前,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县级人民银行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在县支行改革后原有的反洗钱工作人员大部分脱离了此岗位,而新的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业务知识一无所有,给反洗钱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县级人民银行的反洗钱手段较为缺乏,面对金融机构日益采用的电子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具体操作时,也只能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搜集、检查,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监管的时间跨度和检查面也较狭小,时效性较差,难以有效防范洗钱行为。
(三)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落实难到位。一是客户身份识别手段未充分运用,客户信息核查有难度,如:客户职业、实际控制人等信息难识别,影响风险状况的判断;二是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未全面落实,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不尽完善,等级更新不及时;三是金融创新业务风险控制措施滞后,未与金融产品同时跟进,控制措施存在漏洞。
(四)监管的绩效激励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普遍以避免处罚的自我防卫为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合规为本的监管制度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内在动力未被激发出来。
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行业规定。现有的反洗钱“一法四规”是框架性规定,不能满足如证券、期货、贵金属、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和金融创新业务的需要。因此应充分调动“一行三会”的监管职能,按照行业特点制定反洗钱工作的指引或实施意见,促进各行业行为自律。
(二)建立反洗钱监管风险评估体系。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和完善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为此,制定好实施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分类监管制度,成为防范洗钱风险发展的必然和现实需要。
(三)加强反洗钱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反洗钱意识。县级人民银行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大众广播、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宣传反洗钱法规,扩大社会影响面,全面提升民众的反洗钱意识。
(四)加大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提高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工作水平。一是选拔一批既懂金融、管理,又懂法律、计算机、外语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中,建立定期业务培训和人才交流机制;二是加强网络前沿技术,增加电子支付、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以实现对可疑交易数据的精辟分析和准确判断;三是要完善反洗钱软硬件设施建设;四是要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推进管理创新,规范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流程。
第三篇:县级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的难点及对策
县级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的难点及对策
县级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监管机构的基层单位,处在反洗钱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县级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的重要职能,反洗钱现场检查是反洗钱监管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一、工作难点
1、监管意识不强
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在对反洗钱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到县级人民银行在履行反洗钱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督促和检查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由于反洗钱监管理念的缺失,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时往往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程序不合法,形式较随意,措施不得力,方法较简单,致使反洗钱现场检查不深入,走过场,难以达到现场检查的目的,影响了县级人民银行履行反洗钱监管职能,弱化了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工作的主导地位。
2、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基层央行增加了反洗钱监管职能后,没有及时配备反洗钱专职人员,在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时,达不到现场检查不得少于2人的规定,只好东拉西凑,成立检查组时,人员组成捉襟见肘,由于缺少专职的反洗钱人员,难以组织开展有效的反洗钱现场检查。
3、业务知识不精。
反洗钱现场检查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直接体现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队伍的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检查人员具备较全面的法律、金融业务知识,熟悉被检查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掌握相应的检查技能,才能保证现场检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反洗钱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反洗钱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不严,工作程序不规范,尤其对证券、保险业务知识陌生、内控制度不清、业务流程不熟,现场检查总感到无从下手,心里没底,难以保证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4、执法检查不严
反洗钱现场检查是一个严肃的执法过程,要提高到执行法律的层面来认识,要确保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存在着现场检查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开展反洗钱检查时,未能严格遵守《反洗钱现场检查管理办法》规定,检查没有立项审批、实施方案、工作底稿,检查时没有提交现场检查通知书,超越权限向被查机构下发现场检查意见书等法律文书,影响了反洗钱现场检查程序的合法性。另外由于县域圈子小,人缘关系重,检查组在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时,往往受到拉关系、说情风的干扰,不能坚持严格公正执法,使现场检查大事化小,即使查出问题也不了了之,严重的影响了反洗钱执法检查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对策建议
1、建全组织架构 调整充实人员
反洗钱是人民银行一项重要的监管职能,也是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主要抓手,为树立人民银行反洗钱主导地位,不断扩大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有效性,县级人民银行要从工作需要和实际出发,组建反洗钱专业部门,壮大反洗钱队伍。深挖内部潜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积极调整内部力量,配备反洗钱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缓解反洗钱业务繁重和人员紧张的矛盾,为依法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保证。
2、提高队伍素质 强化能力建设
结合人员调整实际,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反洗钱人员的综合素质,系统性的开展反洗钱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逐步加大法律、金融知识以及与反洗钱相关的证券﹑期货和保险知识的比重,扩大反洗钱人员的知识面。在培训方式上,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实务技能训练相结合,增强工作的实用性,坚持培训方式多样化,切实增强反洗钱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的分析处理能力,尽快适应现场检查工作,使反洗钱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3、县际联手检查 增强检查实效
针对县级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人员不足的实际,可以采取由上级行牵头统筹安排,县际协作、相互支援、联手检查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反洗钱检查级别,克服县域圈子小、人缘熟,难以公正执法的弊端,引起被查金融机构的充分重视。二是联手检查可以弥补人员上的不足,县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统一执法尺度,减少执法风险,提高反洗钱现场检查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在上级行指导下,统筹各县反洗钱人员组成联合检查小组,规范开展现场检查,切实改善人员不足的状况,不断提高反洗钱现场检查的实效性。
第四篇: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
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
灾害应急救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时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践行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救灾工作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性地开展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基层的民政救灾工作人员,我在工作中有一些工作感悟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㈠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中,有些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分散,相互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以各自业务为主管,影响了救助的时效性。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掌握的灾情数据与民政部门不统一,在报灾、查灾、核灾过程中时间久,效率低,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导致在上报时间内无法完成。
㈡灾害数据核实困难,灾情评估没有统一标准。灾情统计数据是救灾、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灾情统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资金分配的准确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灾害评估系统,灾情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实地查看,灾情数据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受灾的具体情况,随意性很大。
㈢救灾工作法规不健全。救灾工作基本处于有政策规定,缺乏法律保障的状态,以致干部、群众对救灾工作的法律意识不强,社会法律责任不清,造成损失难以法律制裁。有的单位以及个人,以种种借口,拒绝承担救灾任务和义务。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由于我们防灾、抗灾的能力还很有限,自然灾害的损失不能避免,因而在同灾害斗争中,加强救灾工作尤为重要。针对救灾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重救灾轻防灾。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防灾、减灾意识,把主要力量都用在救灾工作上,缺乏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救灾工作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即使救灾工作做的很好,但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㈡救灾工作方式老化。救灾工作还是国家包办,民政部门封闭管理,还没有实现救灾救济工作社会化。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抗灾救灾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害救助的整体效能,共同参与到救灾救济工作中来,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
㈢救灾工作管理落后。救灾工作还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法制化建设,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救灾业务,完善救灾体系,处理好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政策措施。旧的救灾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救灾工作的需要,出台新的综合性救灾法规已迫在眉睫。
㈣救灾业务建设滞后。这项工作还仅限于“发钱、发物”的简单劳动。如果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灾区,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倒塌房屋重建的选址、规划,使复建房屋远离林缘地带或低洼处,避免火灾和洪涝的侵袭,防止出现二次灾害的发生,并在初次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上,考虑防灾工作的重要性,如在避难场所建设上,在初建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时把避难灾民需要的水、电等生活用品相关设施考虑进去,以硬性文件要求,确保防灾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
三、几点建议
㈠加大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正确宣传我国的抗灾救灾和自然灾害情况、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增强自救和互救能力。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小抓起,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减灾素质。
㈡加大救灾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救灾工作水平。随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对救灾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基层救灾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多,甚至不会应用。为此,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工作。
㈢新的《自然灾害统计制度》要求,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查、核、报要突出一个“快”字,规定县民政部门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尽快到达灾区现场,在2个小时内基本查清灾情并上报,工作难度较大。如
3我县基层乡(镇、场)民政办人员少,计算机落后老化、录像、摄像及交通工具数量少,具体从事救灾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网络化装备的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普遍存在,如遇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应付。建议自治区救灾系统拨出专项经费,更新救灾装备,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㈣基层乡镇民政办人员少,任务重,待遇低,变动快。随着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救助的范围愈来愈大,各项制度愈来愈来规范,乡(镇)民政工作任务愈来愈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人员与其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且大部分乡(镇)干部多为兼职,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含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的乡镇经常对干部进行调整,导致基层民政队伍(主要是民政所负责人员)不稳定,建议对乡镇民政机构的设臵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机构、人员隶属于县民政局,由县民政部门直接指导开展工作。
第五篇: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2013年03月04日 16:10 来源: 金融时报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内审部门高效履职、规范操作,进而提升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外生因素。本文分析了人民银行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对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内审质量评估实效的几点建议。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内审质量评估对于人民银行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是顺应国际内审质量评估主流的理性选择。2004年,国际内审协会出台了国际内审准则,明确了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内容,内审质量评估已在发达国家付诸实践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012年,中国内审协会发布了内审质量评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内审质量评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另一方面,是深化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人民银行把“改进审计质量”作为内审转型“四个改进”之一予以明确。分支机构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被评估单位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实效,进而推进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另外,还是促进人民银行内审规范化运作的催化剂。部门管理水平评估、内审项目质量评估是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两大内容。定期开展内审质量评估,能够让被评估部门知晓部门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完善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责任追究机制等内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审工作质量。
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模式探索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具有浓郁的央行特色。为确保内审质量评估有效实施,应探索适合人民银行内审业务特点的质量评估模式,灵活选择评估方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有机融合,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全面、客观、公平。
(一)评估方式及方法
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与此相适应,人民银行的内审质量评估应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下评一级的方式。
1.自我评估的实施。自我评估由各级行内审质量评估小组组织实施,重点对本行内审部门的组织管理水平、内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和自我评价。内部评估小组组长应由分管内审的行级领导担任,成员由内审部门负责人、熟悉内审业务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骨干以及部分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方式可单独进行,也可与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履行监督职责、日常审计项目管理控制相结合。单独实施的自我评估,可采用组长听取内审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与部门其他负责人及部分内审人员座谈方式,了解内审部门的内部管理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主要采取审核法,通过查看内审档案资料,客观评价内审项目质量以及内审计划的完成程度;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人员可采取与部分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谈话方式,了解内审项目取得的成效及满意度。非单独实施的自我评估,可与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相结合,重点关注内审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状况及内审项目取得的实效;也可与审计项目实施同步进行,如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成员逐一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项目完成后通过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审计项目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2.下评一级的实施。下评一级由上一级人民银行或内审协会等独立的内审质量评估组织实施,重点对下级行内审部门的管理水平、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估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现场评估模式。评估小组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人民银行内审质量的诸多因素按照结构层、要素层、要点层逐层进行分析,构建内审质量影响因素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对结构层(U)、要素层(u)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打分,构建评价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打分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评估总分值。为降低计算难度,简化评估操作,也可对诸评估要素进行赋值、对同一评估要素下的具体评估要点设定权重,运用抽样法,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逐一进行评价。如部门管理评估可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评估技术以及现场测试、实地察看等评估方法,获取信息和线索;项目质量评估可采取查阅法、抽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检查项目的效果、规范性、创新性,多个项目的要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估分值。另一种是报送评估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模式。报送评估主要适用于项目质量评估。上级行可根据辖区项目开展情况,指定下级行报送项目及资料,如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等,上级行通过优秀内审项目评选、转型项目竞赛等方式对辖内分支行报送资料进行集中评估;现场评估既适用于项目质量评估,也适用于部门管理评估,侧重于部门管理评估。评估小组进驻被评估单位,调查、了解被评估内审部门的工作环境、管理水平、审计实效以及各层级满意度。下评一级评估小组组长应由上级行内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内审人员组成,必要时也可聘请IT审计、统计抽样等相关领域专家。评估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二)评估程序及步骤
根据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特点,按照《内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中国内审质量评估手册》有关规定,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无论采取自我评估还是下查一级,其程序及步骤一般都应包括“前期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出具报告阶段”、“档案整理阶段”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组建评估组、编制评估方案、发出评估通知三个环节;“现场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进点会、现场评估、汇总评估结果、出点会四个环节;“出具报告阶段”系现场评估结束后,在一定时间内向被评估单位出具质量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档案整理阶段”系评估结束后,评估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对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另外,如果采用报送评估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还需增加“确定报送项目”、“收集报送资料”、“评估项目质量”等环节。
(三)评估内容及等级
《中国内审质量评估手册》明确了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审环境类,对被评估单位内审环境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内审业务类,对被评估单位审计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估。人民银行内审业务带有浓郁的央行特色,为有效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应对评估内容、评估要素及评估要点进行调整,调整后评估要素共计12个、评估要点41个。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部门管理、项目质量两大类。其中部门管理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内审部门地位及资源配备、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及总结、内审队伍管理、内部沟通及内外协调、内部管理水平等;项目质量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审前准备质量、现场实施质量、审计报告质量、项目档案质量、项目创新、项目成效等内容。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结果应分为三个等级:A级,总分在80-100分,该类机构总体遵循准则;B级,总分在61-79分,该类机构部分遵循准则;C级,总分低于60分,该类机构未能遵循准则。
(三)评估内容及等级
《中国内审质量评估手册》明确了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审环境类,对被评估单位内审环境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内审业务类,对被评估单位审计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估。人民银行内审业务带有浓郁的央行特色,为有效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应对评估内容、评估要素及评估要点进行调整,调整后评估要素共计12个、评估要点41个。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部门管理、项目质量两大类。其中部门管理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内审部门地位及资源配备、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及总结、内审队伍管理、内部沟通及内外协调、内部管理水平等;项目质量类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审前准备质量、现场实施质量、审计报告质量、项目档案质量、项目创新、项目成效等内容。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结果应分为三个等级:A级,总分在80-100分,该类机构总体遵循准则;B级,总分在61-79分,该类机构部分遵循准则;C级,总分低于60分,该类机构未能遵循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