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合集]

时间:2019-05-11 23: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

第一篇: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

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

通常认为一堂课好就好在:教师亲切的教态,有感情地范读,连贯的语言,巧妙的过渡,规范的板书,等等。听了王文丽老师的课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现在我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否是看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否宽松、民主,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在此,我就以王文丽老师执教的《风筝》来说明这些。

一、整个《风筝》教学活动过程中,气氛宽松、民主,学生积极、主动。

王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体验,教学过程民主化。她创设的学习氛围是民主、宽松、和谐的,她重视面向全体学生,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体验。忽视了个体差异,就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为全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一位地求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民主。

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大面积的群体自由读,同时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一句话中能听出不同的意思来。她注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允许、支持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提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请看教学片断:

师: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文字投影,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生:我觉得孩子们那么执著地寻找着这只风筝,一定可以找到的。

师:有没有人认为可能找不到。(很多同学举手)

师: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的是——(指板书)

生: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老师提的问题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除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她还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加深了对风筝对于作者的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以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

王老师的阅读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朗读、默读、语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比如:师:(指板书小结:同学们,我们从贾平凹的风筝中,感受到了童真和乡情;从张老师,也就是我的朋友小青的风筝中感受到了纯真的友情,从鲁迅的这只风筝上体验到了亲情。看来,每个人对风筝都有着独特的感受,有着独特的解读。那么,属于你自己的风筝上又书写着什么呢?接下来请你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对风筝的理解。黑板上的词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喜欢像张老师那样写诗的同学也可以写诗。(学生配乐写话,,大约1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生:春风吹过飘落叶,我家池头做风筝。蓝蓝的天上飘着云,美丽的风筝载着我们的童年向上飞……

师:谢谢你用语言给我们营造出了这样一幅春景图,我想帮助你修改一下前两句:“春风吹过叶儿青,我家池头做风筝。”你看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生: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留下的是我的快乐,带走的是我的悲伤。

生:风筝是那样普通的玩具,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可是当我把它拿在手里时,却是那样沉甸甸。当风筝凌空腾起的那一刻,那种愉悦的感觉随风拂过,沁人心脾,仿佛带走了我所有的烦恼。风筝在天空中翩翩飞舞,那是我会飞的化身,尽情在天地间翱翔……

(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为你们自己的精彩鼓鼓掌吧!生:风筝是我童年的理想,风筝是我童年的快乐。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掀起我对风筝的记忆,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打开我尘封的记忆。那一根细细的麻绳,是一种温暖的友情;那一个个风轮,是一种亲情。

师:我不知不觉地受到她文字的感染,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可能个别地方会有一点变化,请你认真听。风筝是我童年的理想,风筝是我童年的快乐。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掀起我对风筝的回忆,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打开我尘封的记忆。那一根根细细的麻绳,承系的是一种纯洁的的友情;那一个个小小的风轮,转起的是扯不断的亲情。

生:(有感情地)一只小小的风筝,一只普通的风筝,载着我的憧憬和希望,飞向远方……飞到首都北京,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个队礼,向毛主席的故居鞠个躬;飞到那千年古城南京,向孙中山遗像献朵花,在玄武湖旁吹着湖风,心如洁玉……最后飞到西藏,向藏族人民送上一份真挚的友谊,置身布达拉宫享受佛教的神圣……一只小小的风筝,一只普通的风筝,带着我对祖国的热爱,飞向远方……(热烈的掌声)

师:(激动地)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风筝上,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情,譬如:乡情、友情、亲情。你们从这位同学的风筝上又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板书:爱国情)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独特,很了不起。不过我告诉你,天安门不是毛主席的故居,你可以把它改成“毛主席工作或者生活过的地方”。生:(深情地)哥哥,你还记得吗?在小时候,风筝一直是我们的最爱。年年一开春,我们就扯着风筝,往田埂上跑。我在一旁叫,你在一边跑,放得那么高!现在,你已经不在我身边,但风筝依然是我俩的最爱,依然是我们互相思念的象征。如今,看着挂在墙上一年的风筝,我就不由地在想:哥哥,等你毕业了,等燕子飞回来了,等花儿重开了,等草儿再绿了,我们再一起扯着风筝放飞,放飞我们的希望,好吗?(热烈的掌声)

师:(眼里含着感动的泪)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

课堂上,学生创作充满个性,写满憧憬。当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自己的理解时,他们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在自然而然中学生写出了优秀的习作。

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王老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为目的。在教学中,王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王老师在整体感知课文后,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需求出发,这样引导:“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王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教学,极大地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充当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风筝》一课,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那是因为教师心中有数,教学目的明确,对教材把握、理解准确,突出重难点,改变了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对教材很熟悉,教态自然可亲,声音亲切悦耳,教学游刃有余,随机应变,教师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等,也是致使这课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我对王文丽老师执教的《风筝》的学习心得。我知道王老师是很有灵性、悟性的老师,她有很好的教学基本功,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可以让她脱颖而出。我也知道,她的虚心谦和,勤奋刻苦,更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二篇:王文丽先进事迹

用爱书写人生

——王文丽同志先进事迹 在永清县里澜城镇闸口村,一提起王文丽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人不挑起大拇指称赞——她可是我们村的好媳妇,中学的好老师。20多年的教学生涯,渗透了她人生的真谛。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更是在她身上得以彰显。

十五年前她嫁到了闸口村。她和丈夫都是教师,工资不高,公婆种着几亩地,生活并不富裕。看到公婆每天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忙,她下班后便主动干些地里的农活,对于从未干过农活的她而言,身体有些吃不消,十分疲惫。尽管如此,她年事已高、头脑糊涂的婆奶还总是挑剔。对于老人的指责,她从未抱怨,而是将这些转化为她做好妻、做孝媳的最大动力。

1999年到2000年对于她来说如同噩梦一般。娘家父亲因病去世,侄子不幸溺死,公公身患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有高血压,经常晕倒,孩子刚刚一周半,还有年近八旬的婆奶要人照料。所有的一切压得她难以喘息,生活极度艰难。她便和丈夫决定承包几亩耕地,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同时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年下来,她将辛勤劳动换来的钱,一部分还了债,一部分给老人治病,自己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

随着2003年教师工资问题得到解决,王文丽和丈夫省吃俭用,将破烂不堪的院子进行了简单的修整。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2004年3月,公公过逝了。临终前,老人不能和家人用言语表达,只是用两行泪水告别了家人。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到老人身上痛哭了一场,以告老人在天之灵。

四年间她失去三位亲人,只剩下婆婆和婆奶两位老人了。为了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一些,2007年的春天,她装修了房子,屋子里顿时宽敞明亮了许多。同时又购置了几件电器,安装了暖气,让她们舒舒服服的渡过每一天。

善待自己的老人,情理之中,但对待毫不相干的人亦是如此,令人感动至深。

王文丽家西邻,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无儿无女,老伴也过早去逝,孤苦伶仃。老人有什么为难事,她都义不容辞的主动去帮助,平时做了新鲜饭菜都要给老人端过去一些。闲暇之时,还不忘跟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

2003年正是“非典”盛行之时,每天在忙着给家里、学校进行消毒的同时,王文丽还忘不了去老人家帮忙消毒,直到“非典”结束。

有一天晚上,瓢泼大雨,突然有人敲门,出去一看正是这位邻居大娘。老人满身泥水,她忙把老人扶进屋里,问明情况。原来老人头痛难忍,她便冒雨找来医生,后来确诊为脑中风前兆,必须马上输液治疗。为了让老人安心养病,她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家输液,以便可以随时照顾。老人感动地将她视为自己的亲人。如今老人住进了里澜城敬老院,王文丽仍不忘抽出时间去看望她。

生活的压力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将王文丽压倒,相反的,她变得更加坚强了。生活上是这样,工作中更是如此。

眨眼间,王文丽在这三尺讲台已经奋斗了20几个春夏秋冬。这期间她有过辛酸,也有过快乐。自1997年调到里澜城镇中学任教后,她一直负责数学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多次外出参加各种专家报告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武装了自己,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有一年,由于老师紧缺,校领导决定安排她初

一、初三不同年级的教学任

务,在紧抓毕业班教学的同时还要稳抓初一教学。

她始终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初一班里有几名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为了转化他们,她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及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他们进步了,成绩逐渐跟了上来。

初三班里一个学生名叫邵继东,数学基础很差,他主动找到王老师让帮其补课,决心考上县一中。看到学生那种充满求知的眼神,她便抽出下班时间给他补课,还自己出钱为他买课外辅导资料,一直到中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顺利地考上了县一中,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近几年来,学生受社会影响,上网成风。有一次,她班上三个学生晚自习旷课偷偷去网吧上网,被值班老师发现告知了她。她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向学生非常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学生们用内疚而又诚挚的眼光看着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老师,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旷课去上网了。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

还有一次,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为了逃课,竟然去卫生院买来红药水和绷带,将自己的脑袋包扎起来,假装受伤来逃避上课,由于“演技”不佳被她看穿了。王文丽没有在教室直接揭穿他,而是摸摸他的头,语重心长的说:“既然不愿意在教室上课,那老师就到宿舍里帮助你学习。”在宿舍里她给他讲了很多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学生被她的言行感动得无地自容,毅然立下誓言,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番教诲。

“润物细无声”。王文丽在工作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们毕业后对她依依不舍。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都来找她谈心,凡事都愿意跟她说说,她仍然一如既往的鼓励学生要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她家连续被镇、村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光荣称号,她个人被评为“好媳妇标兵”,2002年2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04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5月,她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8年9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同年12月,被全县人民推选为“感动永清”道德模范;凭着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她更是被推选为永清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她还荣获“明珠杯”廊坊市第四届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她总说:“作为女人,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师,我所做的都是份内的事,我要继续发扬孝老爱亲、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孝敬老人的行列中,争做高尚公民。我想让人人都明白: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关爱身边的老人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付出诚意,才能懂得人间的真爱”。

里澜城中学 王金越整理

2012.3

第三篇:王文丽升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15Q12班的学生王文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学会怎样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种多样化的东西,它包含了喜怒哀乐,有的人喜怒无常,易怒易爆,最终导致自己后悔终生。

例如,13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一条忠实而凶猛的狗,名字叫盖勒特。有一天王子出列,留狗在家中看护,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地毯,却不见婴儿。而狗一边舔着嘴角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熟睡在血迹斑斑地毯下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只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了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

这是一则悲伤的故事,如果当时王子能够理智一点,仔细分析始末,就不会错杀自己心爱的狗,而导致自己懊悔一生。这则故事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易怒易躁,要冷静思考,沉着面对,以免让自己后悔终生。那么作为青春期的我们,相聚在皖江这个大家庭中,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以下几点建议不妨可以试试:

1.自我暗示。当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暗示自己“不能再继续了”并深深呼吸,告诉自己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找个台阶。跟同学或者家长发生争执时,情绪不能控制,有时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一点面子,觉得这个时候自己下不了台阶。这时我们而已借助他人前来劝阻的机会,体面下台。

3.转移注意力,当你情绪激动伤感时,你可以不用想眼前发生的事情,看看远处的风景,听听音乐,这样激动的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缓冲。

4.换位思考,在和同学闹矛盾的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把对方看做自己,就会觉得对方也是很有理由的,换位思考后,我们的情绪也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沮丧时,你引吭高歌。悲伤时,你开怀大笑。恐惧时,你勇往直前。自卑时,你换套新装。不安时,你提高嗓音。穷困潦倒时,你想象未来的财富。力不从心时,你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贱时,你注视自己的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都成为强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四篇:听王文丽老师观摩课有感

听王文丽老师观摩课有感

平安堡学区实验小学 冯海艳

2011年12月29日,我在兴隆县一中礼堂聆听了由王文丽老师执教的词《渔歌子》和她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什么”的阐述,对于这一节课感触良多。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在这一节课上,王老师采用“读”、“说”、“写”、“想”、“听”等形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氛围浓郁。

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教学难点。品悟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引导很精彩,徐老师采取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理解诗中词语:先让学生读词,读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意。

二、然后再欣赏歌曲《渔歌子》,学生听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描述的同时学生掌握了词的意思。

三、学习新课,由教师归纳,教师用语言描绘学生读出相应的词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学生读词的理解。整节课上没有一句词意思的讲解,但是通过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这首词的含义。

四、反复读词,理解体会“这是什么样的江南”。在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适当引导再让学生读词读出依依不舍的感受。

五、欣赏古人吟唱的《渔歌子》,了解古人吟唱的特点。这样的层次安排,让学生在深入品悟、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既让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使学生学到了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整堂课清新而又舒适,词美,音乐美,歌声美。

这节课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老师对教材的挖掘,理解的深入,设计的巧妙,更多的是名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魅力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和不尽的风采。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无愧于这份光荣的职业。

第五篇: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感受(王素丽)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感受

正阳县兰青乡兰青村小学 王素丽 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百家争鸣”的阅读教学方法,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名语文教师,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知道了“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儿童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感受”。阅读教学,不但需要关注儿童的感受,还应当珍视儿童的感受。

感受教学由来已久,追溯历史,它是传统教学中 “自得”(孔孟)、“隅反”、“切己体察”(朱熹)、“沉潜涵泳”等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心理学认为: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受到客观事物剌激而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整体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课文的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指一种情感反应,是心灵对语言刺激的一种回应和观照。《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为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儿童自己的行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很难落到实处,总会出现偏差:或教师牢牢的掌控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施展才华”中浪费;或不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或过于随意,致使课堂上学生放任自流„„

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然后,利用儿童语文学习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按语言发展的规律引领他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在语言的不断地、大量地冲击之下习得的,更重视对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冲动、情感 1 共鸣。所以,更应该让学生去感受,在感受中获得关于语言的鲜明经验,在感受中体验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善美,在感受中焕发自己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儿童语言?下面,就以教学中的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准确把握感受文本的重心——“掌声”送出的仅仅是同情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在自己进行准确地解读之后,才能引领学生正确地走入文本,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激起学生的阅读感受。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那就无法与学生一起“入乎其中”,无法接近文本,融入文本,体会文本中包含的万千情致。

默默坐在角落里的英子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疾而变得自卑,或许她认为自己是个被世界遗忘了的孩子!于是,她不曾在阳光下踢过足球,不曾与同学踢过毽子,甚至连放学时也总是等到同学们都走了,自己才悄悄地离开座位。对于一个小女孩而言,这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可怜。许多老师在解读《掌声》这篇文章时,头脑中都会浮现出这么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形象。于是,我曾经听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1)学生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2)划划找找,哪些句子看出英子很可怜?

(3)呈现句子,研读感受英子的可怜、痛苦与内心的挣扎(4)想象说话,如果此时你就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5)文字资料和课件出示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桑兰、汶川地震伤残群众等残疾人,说说感受

(6)把掌声送给英子,我们都是她的好朋友于是,一节课中回荡的 2 是哀戚的音乐和凄凉的气氛,营造出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凄风苦雨,英子那可怜、痛苦的形象深植于学生的内心。学生们沉浸在英子痛苦的世界中难以自拔,把英子内心的痛苦放大了岂止一百倍。与课教师和学生都很感动,但是,细回想,这位教师对文本的定位取向是否出现了偏差,这掌声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每次都一样吗?本文仅仅只是要学生去同情英子吗?我们是要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而另一位老师的设计简练清晰:

初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1)读全文,划划找找,“掌声”在文章响起了几次(2)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的

(3)这掌声中,我们放佛听见了同学们在说

。(4)课件出示一些残疾人的例子,你愿意把掌声送给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你曾经收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心情怎么样?

两位老师的设计有些相似,但是文本的重心却不一样。第一位教师更关注“英子”这个主人公,设计虽精致,却总感觉像是油浮于水面,只是表面的一层,又如隔靴搔痒,切入不了文本的基点。阅读就是对话、就是理解、就是与阅读对象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当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指向性的偏差时,这个阅读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第二位教师的设计更关注“掌声”,以掌声切入,以掌声收尾,条理清楚,重点明确,中心突出,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鼓励。正确地选择文本的重心,一开始就确定整个文本的基调,这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正如王菘舟老师在《文本解读三人谈》中提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段的处理,“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天怎么蓝,空气怎么清新。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把基调定在很美好的感觉上。但是你如果去细读就会发现,这样处理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有四个字被忽略掉了——“早先有过”。这一个词其实把整个文本的基调都定下了。它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些东西 3 是过去的,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们再来读天蓝水清,产生的就是一种悲凉的怀念,而不是享受。

二、正确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伽利略”真的胆大妄为吗? “一千个观众眼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特点而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解读文本既可以走理性之路,也可以走感性之路。不过如果过于强调理性之路,儿童很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很难实现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对话。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一篇晦涩难懂的说明文,篇幅也长,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说“畏如虎”,那么师生如何“拿”下这拦路虎?在对文章进行初读之后,我提问:“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生板书勇敢、敢于追求真理、固执、胆大妄为„„)“那么伽利略胆大吗?妄为吗?”课堂上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接着让他们去文中划找句子,用文中的依据来反驳对方。再在学生找到的语句中去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去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去体会说明文遣词用句的准确性。

将“胆大妄为”这个词语一分为二进行提问,这样的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讨论辩驳中自由地阅读;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视野的融合”(伽达默尔),没有读者自身经验的调动、投入与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与交流发生。进入文本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有取舍的能力,要有甄选的眼光,用恰当的途径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再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阶梯推进语言感受的层次——周总理办公室的摆设极其简单!叶圣陶曾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 4 把它的滋味辨出来。”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像嚼口香糖那样反复品味词句,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按儿童语言感受的特点慢慢地把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感人肺腑的情,品出个中情味和意蕴。这个过程形同梯阶,回旋往复,层层推进,一次次撞击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迸发出更为强烈的体验与共鸣。

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层:他的主人可能是谁?这里曾经有过哪些摆设?现在呢?(如此而已)

第二层:“极其简单”到底有多简单? 第三层:这里应该有些什么摆设?

第四层:现在呢?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简单的是陈设,不简单的是?

首先通过这“高达的宫殿式的房子”曾经有过些什么?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通过“清朝摄政王载亨”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这宫殿曾经多么富丽堂皇,装饰品多么价值连城。接着回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极其简单”,一个总理的办公怎么能如此简单呢?“这里还应该有哪些摆设?”无论怎样的摆设都是理所应当的啊。可是这儿却“极其简单”!通过这巧妙的阶梯式的教学设计,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上教师的几次追问,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层层深入,周总理那艰苦朴素、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从字里行间蹦入了学生的心房。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般从语言的形式开始,从形式感知内容,从内容通达情感。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促使他们只能先粗浅地认识这一段文字,王老师的设计先带领他们解读句中的词语,再解读文字背后的讯息,进而感受语言所表现的情感。这么一个阶梯式的设计,加深学生对语 5 言的感受性,是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是灵动的,随着情感变化闪现着不同的光芒。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和想象说话中,孩子们走进了中南海,走到了轻轻咳嗽着的周总理的身边。

四、有效选择语言感受的策略——“风光”“人情”之美在词句间流淌!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1)在语义矛盾中感受。

“矛盾冲突”的价值,首先要从文本的意义角度来考虑。老师设置的“冲突”应该利于“文本的意义”的揭示。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句话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2)在语义比较中感受

一般来说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主要表现在能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和句子中,选择自认为最准确、最生动、表达效果最好的词语和句子,从而创造出美的言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可以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去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情感,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比照词语和句子的差异引导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

(3)在想象体验中感受

要体验蕴含文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 6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比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想想,此时蒙古族人民和藏族客人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放飞学生的思绪,于笔尖流泻下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4)在感情朗读中感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客观地说,感受性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沃土,我们不但要关注儿童的感受,还应该珍视儿童的阅读感受。但是,感受性阅读仅仅是儿童阅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和整个阅读教学有机地联系和整合,要符合儿童语言发展和语文教育的规律,这样最终才能让儿童的感受在课堂中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7月。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沈大安 藤春友王菘舟,《文本解读三人谈》,《语文新天地》网站2007年8月30日。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版。

下载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名师王文丽的《风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丽丽观后感doc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优秀 课展示网络直播观后感 铜矿峪学校文丽丽 5月8日早8:30这个时间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

    《我们的中国》读书心得 王文丽

    《我们的中国》读书心得 身为一个中国人,于此著作前,羞愧之情溢于言表,似乎对中国来说,我竟还是个局外人,从未真正融入这片大地,从未如此深刻的洞悉过我们的国度。我所谓的访问名......

    王文丽《时代广场的蟋蟀》心得体会

    观王文丽《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 申丽丽 有幸聆听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院的王文丽老师执教的童书导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一课。听了王老师的课后,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百合花开课堂 王文丽教学实录

    《百合花开》课堂教学实录 溪桥 学生:北京大兴五小六年级1班 执教时间:2007年11月11日下午执教地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礼堂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

    论文==王丽

    【教学论文·中学语文】 浅谈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姓 名:王 丽 学 校:振兴初级中学 区 县:阎良区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710089 【摘要】:为了引导初一学生......

    心得体会(王丽)(模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余大亮《毕节试验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心得体会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教师王丽2012年4月21日下午,有幸在毕节一中“PPTS”讲坛......

    经典名师文著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缅怀、学习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日和平年......

    感受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魅力—— 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有感 2010年4月18日 在深圳市金盾电影院举办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这次研讨会聚集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