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

时间:2019-05-11 23:2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

第一篇: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

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

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画画是儿童的另一种语言,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神秘如童话般的,绘画能够创造出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在儿童文字语言还不完善时,应通过形象进行交流,绘画就成了儿童的另一种交流语言,儿童的绘画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成年人在儿童的稚拙、天真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

绘画随笔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容易掌握,富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爱画、爱想像、爱倾吐的性格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绘画随笔”与语文课里的看图写作文形式相同,但这是一种再创造。首先这幅图是学生自己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想法、体会、感受非常真切。用自己的手将神奇的童心世界用画笔描绘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将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用言语、文字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画、写结合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及手、脑协调能力的锻炼。

一、绘画随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①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想象的能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绘画随笔要求学生不仅要画出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所画写出来,可以写写画画,亦可画画写写。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明白,就要努力去想办法。学习《菜园里》一课时,孩子们在课上高高兴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课下,有的小孩竟画出了他们心中的“蔬菜”。“紫色的菜花上长着红色的辣椒,一群五颜六色的小西红柿围在辣椒周围„„”真的很难估计他们的想象力呀!在惊讶的同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涌现,何不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用手将所想描绘出来,再将所感表述出来呢?而学生交上

来的作业也表明,他们喜欢绘画随笔,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②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学生怕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感到“没话可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他们没养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多彩的世界丰富的生活需要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认识,需要用情感去感受。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更仔细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生活会回赠孩子们更多的东西,孩子们的“绘画随笔”记下了好多好多新奇的事物,他们用无拘无束的彩笔,充满童趣的语言,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③ 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独立的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培养出人的独立个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这次课题的任务之一。“绘画随笔”就是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绘画随笔”是没有限制的,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一句话“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从孩子们的习作来看,真是各色各样,有用彩笔浓妆艳抹的,有的用铅笔淡淡素描;有大手笔勾画轮廓的,有用心细细刻画的。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这就是他们的喜好。给孩子自由,是老师对孩子的理解,也是对孩子们最大的帮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孩子独特个性的发展。

④ 为学生今后习作积累素材

如果把小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看做植物的“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那么低年级的习作学习过程便是整个小学作文的“发芽”阶段,因此很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机会进行生活积累、情愿积累、思维和语言积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章是感情的产物。人的情感从哪里来?是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人在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引起了不同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反过来又推动人对

客观事物的记忆和理解。孩子们在“绘画随笔”中无拘无束,单幅图、多幅图,句子长也可,短也可,写成流水账亦未尝不可,因为他写的每一句话对于他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积累。

二、绘画随笔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①绘画随笔有利于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人的大脑每半球主管着不同的智力和技能活动。左半球主管人的数学、语言、逻辑、分析、写字等能力;右半球主管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以及所谓的无拘束的“胡思乱想”等能力,而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在于训练其左右脑协同发展。从事绘画活动能促进儿童大脑右半球的开发,而习作应该是从属于大脑左半球的功能,绘画随笔要求儿童的左右脑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在不断地锤炼过程中儿童大脑的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有望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②绘画随笔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迹。

对于孩子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绘画这种活动能够把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很自然的通过绘画抒发、发泄出来。绘画随笔能够试图迁移儿童的绘画快感,成为快乐作文,因此绘画随笔对孩子心理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从儿童的涂鸦期开始,我们都能发现孩子的涂鸦正是他们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习作本身就讲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老师从绘画随笔中观察,理解孩子的情感,及时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③绘画随笔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

绘画随笔是要通过手、脑、眼的配合的表现来提升儿童作文水平,从而达到促进他们表达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外,绘画的过程丰富了儿童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可见,绘画随笔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地通过视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去进行感知,增强感知能力。

④绘画随笔是儿童表象语言与抽象语言的创造性融合。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神秘的、童话般的。绘画随笔能够创造出单纯的画画与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在儿童绘画、文字语言能力都还不完善时,画与文字相互依托,相映成辉。

⑤绘画不仅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儿童积累大量的生活信息。绘画随笔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在活动中儿童借助观察、探讨、记忆、想象、表述、欣赏、创作等手段进行审美提升的历程。体验审美活动中允许儿童自由自主地表达对生活原初、真实的直觉感知,在此基础上,儿童进行多方面的自主探究以寻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他们个性化地解读生活,形成个性化的表达语言与方式表述。坚持绘画随笔,日久天长,就会增强记忆、丰富形象、积累素材、激活思维、提高创作能力。另外启发孩子应从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画起,提高他们的观察生活,敏锐地感受周遭的细微变化,并加以筛选、提炼习作的素材,在这种有意与无意观察中,儿童在他们的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信息,并成为他们后续发展的资源库,取之不绝,用之不尽。

“文画结合”是我国古代文人表情言志时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段。文与画相辅相成,是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不朽文化瑰宝。审视作文教学现状,注重儿童作文的布局谋篇,用词精练等作文技巧技法的传授,讲究字数来定优劣之要求,儿童内在真实情感的表达被严重的忽视,命题作文,看图作文充斥期间,机械的摹仿性作文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临摹这一狭窄的范围内。小学阶段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最关键阶段。小学时代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获得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培养,对其一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其它人生阶段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作文启蒙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我们认为学生通过“自画自写”,参加实际的创作活动,不仅易于理解自己所创作的绘画作品,而且可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创作的喜悦。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叙说或评价及相互评价等。这样学生通过创作来

表现的行为及欣赏画的行为就与小学生的言语表达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联系,不仅有知识性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达到体验性的欣赏。这些对学生审美素质发展及其文化知识积淀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检验。这种审美素质与综合能力将在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对体育选修课的思考与尝试

选项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选项教学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它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高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还感到十分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对体育课选项教学的认识还不深,对它并不十分重视。怎样认识选项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指导教师的教学,顺利的实施选项教学,对高中新教材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从事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阐述了体育选项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根据实践中的体会谈了自己在实施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

选项教学 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育新教材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产物——选项教学诞生了。体育课选项教学——无论对高中体育,还是对高中学生来讲,似乎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可他毕竟悄然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要全面发展,又要有特长,体育选项教学应运而生,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体育选修课到底有什么益处?为什么要在高中阶段开设体育选修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专项体育的欲望。

尽管体育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变化,但不可否认,体育课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习内容庞杂,这很难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比较准确熟练的掌握一种体育专项技术。学生都有对某种体育项目的爱好,如果体育课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兴趣,无论怎样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很难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能机械的随课堂进度敷衍塞责。经调查,9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几乎100%的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一项或两项运动。但现在的体育课远远满足不了这些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他们喜爱的体育项目的渴望。我曾经对我校2005级20个班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运动项目掌握情况

单位:人

较好

一般

较差

基本不会

喜欢的项目

田径(跑、跳、投)

478

678

体操

128

256

804

篮球

223

245

707

458 足球

179

489

502

432 排球

367

796

391 乒乓球

297

852

378 羽毛球

145

367

682

453 表2

认为现在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能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单位:人

能满足

一般

不能满足

127

115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而几乎全部学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是通过调查了解,98%的学生都认为体育课上学习的时间有限,不能对所学的运动项目和自己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掌握得较好,总有吃不饱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育课学习的时间短,学习内容杂,每个教材的课时安排又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的欲望。因此,他们对选项教学的出现都持欢迎的态度,对新教材的改革也是积极响应的,认为满足了他们学习的需要。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也是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水平达到了学习专项体育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学习专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要,经过9年的学习他们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对运动项目的理解也较之初中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也是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和时代需要的,它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结果。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课外活动和群体活动水平的提高 众所周知,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体活动是丰富学生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氛围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体现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而且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试想一下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沉寂的景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在一种压抑窒息的环境里生活,整个学校气氛沉闷。有了群体活动,但是由于学生体育水平不高,对一些基础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没有较为系统的培养、训练,因而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时,常常会造成了比赛场上学生的参与率较低,尽管场面比较热烈,而在场上体现出的技战术水平会让人大失所望。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群体活动的热情降低,不利于学校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体育选项教学的实施恰好弥补这一点,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有所长,在不同的体育项目竞赛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场子锻炼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多项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也推动了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而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的学习不能达到这个标准,由于相当多的高中生不能进入大学深造,所以他们走出校园以后,很难有一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而一般人的体育基础是和学校体育教育分不开的,学校体育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参加工人作后,不可能再有时间对一个运动项目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因为专项运动是有技术要求的。如果技术不好,在与其他人的活动参与中,别人会排挤你,自己也有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了,这对自己的健康十分不利,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选项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必须的,也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关键。体育课选项教学是对学校运动的补充和提高。

过去的学校运动队选材面窄,很难找到合适人选,只能课上观察、学生推荐、初中校老师推荐等三种渠道选拔运动员,而这种选拔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优秀的体育苗子不能及时被发现,这既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整体体育运动竞技水平。而体育选修课的开展,使得各个项目的体育苗子都能展其才华。这样,教练员选材面宽了,学校的整体运动水平也获得了较大地提高,还能发现一些好的苗子送到高一级的运动队或体育院校,不仅提高了学校的运动水平,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体育人才。学生对学习体育选项教学的模式产生很大兴趣

经过九年的体育课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体育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渴望接受系统的学习,使专项技术获得较大的提高,因此体育课上那种对一个项目间断性的教学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学习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知识信息的广泛,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途经越来越多,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项特长,而传统的体育课对某个项目的学习并不十分系统,体育选修课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能够较为系统的学习,这就大大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选项教学是如此重要,但在对选项教学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那么在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实施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呢?通过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仅供参考。

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选项教学的开设情况,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纸上谈兵。因为体育课选项教学开展的好坏对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体育的整体工作上台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应深入理解开设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不可代替性。我校领导对待体育选项教学这一问题上十分重视,定期开展专题研究会,及时了解和布置体育选项教学的准备开展的情况,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使学校体育选项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体育教师要精心备课,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

因为体育课选项教学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没有经验可循的,所以在课的准备上要做精心细致的安排,它不同于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专项性。因为开设选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意识,要尽可能掌握一项可以终身锻炼的健身方法,所以教材的安排要以专项为主,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备教材和备学生都是关键,因为选修课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项目,在上课之初学生积极性椒高,学生的情绪不好控制,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所以在课前对学生的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把体育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讲明白,避免课上出现问题。另外在课的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素质基础采取针对性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发生,这样可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特点。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项技术水平,因为专项教学和普通教学有着不同,专项教学的专项性强,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不然学生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对教师的发展也极为不利,3、要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的作用。

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集中了学校全部体育教师的智慧。体育选修课的开展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更需要依靠集体智慧来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总结教学经验。教研组要在校领导、教务长研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学习和领会开展体育选修课的目的性及其重要性,制定出选修课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依靠集体的力量将问题解决,将选修课教学引上一个正确的轨道。教研组定期开展研讨会,学期末要求每个教师写出一篇关于体育选修课开展的经验总结,作为教学第一手资料,为以后选修课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4、根据本学校自身条件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因为地域特点和学校本身的条件所限,在体育选修课项目的选择上要根据自身条件尽量科学合理,既要避免资源的浪费,也要避免不切合实际的盲从。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可行性,是否脱离了本地域或本校的实际能力和经济条件。在选择前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哪几项,然后根据本校的具体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运动项目,在落实上即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5、课程安排要考虑周全。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在具体操作起来有如下几点困难。

⑴选项的人数不能固定,有的多有的少,不容易开课。⑵容易出现不是选项而是选教师的情况。⑶排课有很大的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具体实施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认为完全按照学生意志和选择也不可能,但不考虑学生的选择也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调查统计了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后,在课程选择上一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需求,我们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几个项目。每个年级选修两个项目,半学期交换项目,上课时四个班同时上课,年级四个体育教师同时上课,将学生按能力分为四组,进行分层教学。每个教师要备两个项目的课程,在课的安排上不同年级之间选择同一项目的要把课错开,以免同时利用场地,造成场地的不足。

5、场地器材建设要规范。

因为选项教学所需场地器材较多,如果场地器材建设跟不上,也会制约课程改革的开展,所以各个学校要在场地器材的建设上力所以及的多投资,在场地器材的配备上要充分一些,上级单位也要为学校的体育器材配备尽可能多的投资,因为场地器材的建设有时不是一个学校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如果得不到支持,也不利于选修课的开展。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的准备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场地器材的准备上要因地制宜,使现有的场地器材能得到更合理的、更充分的应用,如果实在没有条件的学校也不要随波逐流,可以稍微延后开展选项教学,不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建议,体育课选项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关键之一,对推进学生素质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课选项教学对高中体育教学来讲还是很陌生的,如何使其在发展中茁壮成长,需要大家的共同探讨。虽然我们在实施中有了一点心得体会,但我们由于水平有限,认识可能不很全面,只想抛砖引玉,使体育课选项教学能够得到重视,让其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尝试论文

【摘要】

李四光说过“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师常有的一种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此处的“亲身经历”其实就是科学“实验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们要明确:实验不等于探究,实验只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已。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作用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教材中那些实验探究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在探究中勇于创新,使“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标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以“实验”引路,以“探究”护航,演绎精彩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实验;探究;课堂;高效提出问题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科学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涉及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在试验中直接获取知识,体验实验的快乐,这是新课标下最常用的,也是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分析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照要求去做实验,学生的探究被抹杀,学生的创新被扼制。《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试验”。可见,我们的实验要以探究为主。

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的殿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卷入科学发现的过程,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能,启发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索科学的奥秘。我们过去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几乎都是按“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发现现象──教师归纳”的教学程序进行,甚至有些教师步步示范,学生被动跟随,依赖性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做以其组织简单、结论统一、秩序井然而被广泛采用,但他却极大束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能否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交往、在动中求知、在动中发展、在动中创新。结合近几年的科学课探究性实验教学,我认为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以“实验”引路,以“探究”护航,才能演绎精彩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问题

3.1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是他们新接触的学科,如果不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没有动力,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兴味索然,味同嚼蜡。而科学实验则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讲新课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前面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边看,而且坐在后边的学生有的还看不见,看不清,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没有亲身参与其中,长期下去,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演变为学生探究实验,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一些器材并根据需要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动手参与探究,不再作旁观者,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让他们体会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摩擦力》这一课,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出“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把学习的过程真正交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再如教学《有趣的磁现象》时,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教学,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于是我准备好实验材料并分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为此,我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张实验记录表,便于他们记录、分析、思考、验证。变传统的演示实验为新颖的探究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既动手又动脑的实验才是有效的实验。

第四篇:德育导师制的尝试与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尝试与思考

小佳河镇中学

丁慎成

“德育导师制”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仍然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导师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助手,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具体操作者按上面的叙述,在目前施行德育导师的学校中,德育导师更多的作为班主任的助手开展工作,其工作内容存在着过于宽泛的问题,难以更好地发挥德育导师的特殊作用。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的总体要求,在符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备高尚的品德素养、博学广识、身心健康”的素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导师的类别予以细化,在不同的场所或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类别的德育导师,分别进行考核,使各类导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魅力等方面的优势,以自身优秀的素质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观念、人格意志、个性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导”的内容各有侧重,“导”的技巧也各显神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育人的效果。

一、德育导师的类型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是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根据上述要求,以及目前学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德育导师可以暂时粗分为学生个别德育导师、班级导师、社区德育导师等几类。

(一)学生个别德育导师:

此类导师最好由该班级的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担任。根据所指导的学生的具有情况,还可以细分为党员对子型、科目薄弱型、后进生自律管理型、问题学生转化型等不同的类别,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一个老师可以兼任几种导师身份,如衢州市柯城区兴华中学在每个班级配备2名固定非班主任德育导师,这2位非班主任德育导师一方面分块承担相应班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承担个别学生导师职责.其中一名承担班级卫生工作,一名负责生活指导工作。目前人们常说的德育导师大多数是指学生个别德育导师,此类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在相关资料上披露较多,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

(二)班级导师:

由校中层干部担任,与具体的一个班级取得联系。这项制度与目前一些学校的领导与班级的挂联制度相类似。一些学校为班级导师制定的具体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①主要职责

a.指导、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及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b.指导、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②工作要求

a. 及时掌握班级思想动态,积极指导、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b.每月不少于一次参加班级班会活动或给全班学生讲话。c.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

d.每周不少于二次与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情况。e.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

f.协助班主任解决偶发事件及流生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g.指导、协助班主任完成其他与班级有关的工作。

(三)社区德育导师:

为了更好地完善导师制,有必要拓宽导师的选聘范围。现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因而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对于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些资源有时候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和行知中学联手成立社区德育导师委员会,导师们将通过了解、关注学校放学后和节假日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将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进家庭、入校园等方式与学生沟通,每月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掌握受导学生家庭结构和本人近况;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互动、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成为学生倾心交流的益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特聘周宁芝、裴逸平、唐飞云等来自服务、机械行业的3名全国劳模和另外7名省、市级劳动模范为“德育导师”,这些都给我们在拓宽导师的选聘范围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各校都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这正好可以与德育导师制整合起来,除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以外,我们还可以聘请一些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教育能力的专家,来担任我们的德育导师,利用他们的专长,辅导并矫治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也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职责具体化。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为关键,家庭教育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但是从学生家庭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家庭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的家庭采用放任式的教育,似乎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学校中留守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如在江山市石门初中,就有近一半学生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所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管理作用,聘请部分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成效的的家长担任德育导师,发挥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特长,既有益于学生,又培训了家长,同时也有助于家长学校的建设,实在是一举多得。

通过学生个别德育导师、班级导师和社区导师等组成的导师网络,遍布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尽量杜绝了德育工作的盲区,真正实现了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提高了导师制的工作效率。

二、德育导师工作的评估与考核:

许多开展德育导师活动的学校,都将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评先、评优、评职的重要条件。在外出学习、培训、研修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利,并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所以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对德育导师工作的评估与考核,对于德育导师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学生个别德育导师的评估与考核

与学生个别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与《主要职责》一样,对学生个别德育导师工作的评估与考核也目前人们研究的比较多的,有一些评估考核办法值得我们借鉴。实行德育导师制的学校,都建立了“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汇报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导师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交流或辅导活动,每月至少一次与受导学生家长沟通,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受导学生个案分析,一学期中家访不少于一次等,并做好相关纪录,使学校检查有依据。

相关的检查还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以使检查更具客观真实性;可以通过对受导学生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导师在辅导过程中的方法和成效;可以通过对受导学生思想、行为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化的跟踪,从侧面来了解导师工作的成果;还可以通过向家长调查和访谈来了解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将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最后形成对导师的评价。

有些学校,还通过具体的量化的办法,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如浙江省海宁市南苑中学将工作档案考核进行量分,规定每个德育导师的评价对象3名,每份材料满分2分,每位导师满分为6分;具体一个指导对象的量分,按德育导师工作对象表、学生基本情况表、谈心情况记载表、家校联系情况记载表、学生每周成长情况记录表、学生成长情况阶段性总结表、“德育导师”工作总结表、转化效果、字迹清楚端正等几项按不同的分值进行评分,使得评估显得严肃认真,要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对班级导师评估与考核

班级导师的工作考核除硬性规定以外,与班级考核挂钩,班主任考核的奖级即为班级导师的奖级,如导师未能完成导师任务,则按任务完成情况由考核组决定当月奖金额。校级领导全面管理指导并分管年段为主,班主任仍担任班级各方面工作的主要责任。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

由于探索的时间短,认识还较肤浅,在研究过程中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引起今后的注意。

1、德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评价是一个难题。目前对导师工作的评价还缺乏有力的依据,许多活生生的工作实例,难以量化评价,条文式的评价细则缺乏生气而显得有些呆板,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理论指导,工作大多停留在操作层面,对理论的研究缺乏深度。因此,除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外,需要横向交流,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取长补短。

4、其他问题:比如学生课程多,导师时间紧,如何提高导师制的工作效果,扩大导师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掘学生现有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扩展导师的外延,创造更优越的育人环境,都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目标。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新一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随着初高中教改新方案的出台,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退步更是惊人。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迷茫期,实现新时期的新发展,成了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转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谁能更快地适应新形势,就会率先取得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进行改革实践,牢牢地将学生的心“拴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另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适度调整,促进师生的共生发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几个维度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一、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具体地讲,就是太宽泛,一味追求目标呈现时的好看,没有细致地抓住侧重点,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双边活动。这种目标宽泛,训练单一粗糙,导致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2、好高骛远,缺少层次感。课标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因此,在学习方式要求变化的过程中,有时过分拔高目标,虽然精彩极了,但是训练的层递性堡垒就被打破了,久而久之,各年级的训练就得不到完整的链接,能力提高自然是空话,效率何以提高。

3、形式大于实效。很多时候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动不动就是讨论,而又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的内容缺少必要的梯度,最终讨论变成了教师救场的法宝。也有一些教师希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活动的设计仅仅只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不能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导致课堂热闹非凡,成绩差得离谱。

4、学生的课外阅读落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班级图书角的藏书少,书籍比例不够合理,流动也缺乏条理;②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作支撑;③不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没有系统的阅读指导,致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④其他形式的学习任务重,阅读时间不足。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1.认知共享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运用自己个性体验解读文本,并通过文本媒介,使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相融相生。

教师要结合文本,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预设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重难点以及准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形成导学案。要善于通过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认真梳理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的、典型的和共性的问题以及一些富有个性化的解读,甚至要针对学生在完成自主导航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及时对自己预设的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才能够确保这节课的高效。

2.思维共振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认知同步、思维共振的效果。

(1)交流释疑。首先,学生就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内进行初步交流,分享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一些存在问题进行相互交流释疑,对典型收获和仍未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产生的问题、释疑的策略和学生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预设。其次,对典型收获由学生在组间进行展示,对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在组与组之间展开互动释疑。最后,由教师协助解决互动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点拨强调。本环节,教师要对难点和需要强调的重点进行预设,对点拨方式、学生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达到相融相生的境界。教师要从学生存在疑点或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交流合作中有所领悟,并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预设的重难点加以强调,以保证课堂达标率。

(3)巩固拓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累,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在拓展中运用习得的方法,加以巩固提高。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适当检查,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形成更好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当然,这三个环节不是完全僵化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可以根据“交流释疑”环节提炼生成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微调。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生成精彩的教育智慧。

3.智慧共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学习收获、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新的生成,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反思过程中要同步跟进,始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反思情况,以及自己重难点的预设、教学策略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反思,触类旁通,以便更好地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这个环节一般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并且各位教师要将自己最终的反思情况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这样的组内协同反思能够起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回到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源——在教学改革中要强化人文气息。

4、人文培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严重偏向于它的工具性,片面追求实用,把语文当成纯粹的语文来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说些什么。”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体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缺少了人文气息。

如何挖掘其中的人文气息呢?

(1)要挖掘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层次。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她都不仅仅是一种记事符号,她还有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积淀。以平淡讲解来诠释课文势必会忽视语文学科内在的价值。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更新观念,挖掘教材选文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文学艺术的学习,依靠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由品文而拓展,由教书而育人。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气息,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审美人生观,即对生命的感悟、肯定与热爱,树立自信。现代人文教育实际上就是要通过现代生活的教育,契合阅读中的做人启示,达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一项在阅读的实施中通过周末的阅读,和阅读交流分享会,来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人文气息的培养。

曾经有学生向我提出了他的困惑:“语文学了有什么用?学来学去就那样,分数就在那个段里。”那语文学了到底有什么用?除了掌握一种语言文字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替学生解除这个疑惑。语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树立一个人,要具有做人的基本素养,就得学好自己的母语,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不断的改进中发展、提高,更需要教学工作者以新课改为指针,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使新课改卓有成效。

下载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绘画随笔的尝试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作文的尝试与思考[模版]

    把作文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高中学生作文自主学习的困惑与反思 余洋洲 一、两次值得深思的课堂师生对话 第一次对话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江山中学多媒体教室 听......

    对学校+公司办学模式尝试的思考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亮点,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办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

    对与错杂文随笔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与后果。此一时,彼一时,人生对与错,因时间会有改变。出身农门的我,初中毕业时,拒绝了班主任,三次夜访规劝,固执选择了中师,跳出龙门,成为国家人,长大后我真的成为......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湖南省汝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菊球 【摘要】单一的数学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数学过于枯燥,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有条有理,学生对数学学习还......

    创建和谐校园的尝试与思考

    创建和谐校园的尝试与思考 和谐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谐不是强调一律,保持一致,并非完美无缺,没有矛盾差异。矛盾差异是绝对的,平衡和谐是......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 西川中学教师 雒东平摘要: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机融合为一体,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英语语音、单词、语法、情景对话、......

    跨村任职的尝试与思考

    [胥口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案例一]葛溪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工作的尝试与思考 [案例起因] 葛溪村位于胥口镇东部,2007年底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原胥口镇邦坎村和原新登镇七板桥......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思考与尝试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思考与尝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经费保障机制使义务教育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但农村幼儿园投入资金少、师资力量弱、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管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