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

时间:2019-05-12 00: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

第一篇: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

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

内容摘要:板书要显工整之美;作图要有规整之美;语言表述尽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力求形象生动,讲究艺术美;教师要深挖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之美。

关键词:审美,数学美,艺术美,内容之美。

什么是数学美?数学的数美、式美、形美、比例之美、和谐的美„„无处不在,连美术上的比例美、节奏美都是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的应用。这些美好的形态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增强观察力,诱发丰富联想,提高思维能力。由美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是学生追求真知的支柱和动力。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去发现、体验美,激发美好的情感,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内容是美的。事实上,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可以通过讲解、剖析、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使数学内容动起来,活起来。用学生熟悉的生动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或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比如函数“y=f(x)”这一简单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f并且用符号连接到一起,深刻揭示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圆锥曲线图形的对称,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欧拉公式把常用对数底数e,圆周率π,基本的虚数单位i用一个简单的等式连接起来,反映了奇异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使学生从数学的显形美认识提高到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

2f(-x1)>f(-x2)„„(2),那么如何由(2)推出(1)?启发学生,有的学生立刻想到利用偶函数,f(-x1)=f(x2),f(-x2)=f(x2),从而得证。此题逐渐缩短已知和未知的距离,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接受,良好的板书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启示和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二. 作图要有规整之美。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时,要充分运用作图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线条要直曲得当,尽显美感。特别是在新授课讲解时,尤其要讲究,不能画草图,或信手涂鸦。例如在教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时,一定要讲究步骤,先列表取值,再描点连线。抛物线开口要自然,顶点处的线条要求圆滑。同时,老师的课堂管理也要有规整之美,切忌让学生只看老师作出漂亮的图形而不动手,即严格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使他们进入到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中来。

三.语言表述尽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力求形象生动,讲究艺术.美。数学知识本身就抽象,学习时颇显枯燥,所以在数学课中注重数学语言的形象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理论来自生产劳动,就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数学之美,用文学化的语言升华数学之美。我们在讲述函数的单调性时,结合图象,可把“增函数”比作人走“上坡路”,把“减函数”比作人走“下坡路”(从左至右看图)。我们在讲授函数的定义时,对于自变量、对应法则、函数值三者的关系可以打一个比喻:自变量比喻为豆子,对应法则比喻为豆浆机,函数值比喻为豆浆。这样就把异常抽象的函数定义比喻为把豆子放进豆浆机磨出的是豆浆。

在给学生纠错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运用比喻。如学生错误:5<X<3。老师可问:“有比爷爷大但又比孙子少的人吗?”此时,全体学生会开怀一笑,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犯错学生的印象。

在数学公式记忆中,也可渗透美的思想。如记忆三角函数知识中的积化和差公式:

1[sin(α+β)+sin(α-β)] 21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2sinαcosβ=1[cos(α+β)+cos(α-β)] 21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2时,其口诀为:(系数)有余取正,无余取负;(角)先和后差;(函数名)异名相乘皆正弦,同名相乘皆余弦;(函数和差规则)余后得和,正后得差。“有”与“无”、“正”与“负”、“和”与“差”、“先”与“后”等体现了数学公式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形式之美。

四. 教师要深挖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之美。cosαcosβ=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也都有其自身的美,几何中最简单的元素是点,点是造型结构中最小的单位,有相对的独立性,富有美的个性。“万物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点还可以组成各种复杂的图形,电脑设计出的千变万化的图案也都是由点组成的,当流星在夜晚星空划过时,给人留下一种什么印象呢?荷迦靳的解释是:“因为它能表现动作这一点在美学史上是很有名的,运动的曲线变了美,它那特有的动态给人一种美感,引导着眼睛作一种无赏的追逐,给予了心灵的快乐,三角函数的图像波浪滚滚,能不给我们一种美的感受吗?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互为反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圆锥曲线的图形具有对称性,这些图形都显示了对称美。

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内部结构整齐一体,秩序匀称,内容相似,显示统一美和相似美,立体几何中由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绕一条直线旋转形成各种美丽的立体图形,显示了运动美。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概念、定理、性质体现了相似美和联系美,在解题中有方法新颖巧妙之美,一题多解中美中求更美,繁琐的数学语言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体现了简单美,达.芬奇认为:“美感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小语教学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意识的。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仪态万象。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江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美到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真正了解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四、剖析形象,驾驭情境,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时刻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陶冶儿童的情操,进而追求美。例如:在出示董存瑞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图片时,分析品味董存瑞神态的刚毅、动作的果断、目光的坚毅、话语的激昂,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又如《田忌赛马》,故事简单,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形象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而同样的马给不同人物运用对比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中蕴涵着深深的做人哲理。因此,美的事物、人物、景物,不完全在表层,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美,其美的实质,往往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美。

五、启发想象,再现情境,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通过想象,再现情境,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落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进一步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人、物、事,大都是以美的语言表达蕴涵着美的故事,每一篇教材中都应该可以挖掘到各种审美因素。文中的例子仅是沧海一粟,而所归结的方法也是肤浅的。并且“教无定法”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不过,我觉得当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情境要美化,图形要美化,音乐要美化,板书要美化,更关键的是教师语言要美化。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柔和、鲜明、亲切,语言中渗透着对孩子们的爱,使人听了有一种美感。当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词汇,并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美”的一些基本技能。当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第三篇:比喻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审美功能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功能

摘要:比喻,被称作“语言艺术之花气”,是古今中外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审美价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语言学家沈谦在他的《修辞学》 “ 自序”中说:“研读奋修辞学,就是要探讨语言文辞之美,透过有意识的努力,有系统地归纳分析,享受寻获宝藏的欣喜和愉悦。只要能稍微下番功夫,能欣赏、运用修辞之美,一定可以净化心灵,拓展胸襟,提高精神生活的美境,享受无穷尽的美感经验,进而开创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比喻,文学作品,意象美,形象美,情感美,新奇美

比喻的审美功能,它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必须是美的,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巨大的艺术震撼;而具有这种艺术魅力的作品,它所拥有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比喻等,也应该是美的。美学家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 一书中写道“当艺术作品能从审美上被感受之时,它的物质材料就能相应地变成为一种给人以美感的东西,它足以构成为一种审美对象。”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还是创造意境、抒发感情等都派上了得天独厚的用场,显现出巨大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没有比喻就没有真正的文学,它的审美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象美

意象这个概念在中华大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法的总结,同时它也赋予我国审美、艺术构思和绘画表现的特色。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中,比喻提供新的意象,刺激欣赏者的想象,唤起人们丰富的感情。我们知道,比喻离不开语词符号,而语词符号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各自有着不同的品质。在非艺术语体中,比喻借助喻体与本体之间现象上的相似关系,去认知主体,喻体包含的内容,只是工具,是认知事理的桥梁。正如钱钟书所说“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喻体包含的内容只是人们熟知的经验信息,它并不需要被认知。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比喻的喻体提供的意象是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审美对象。文学是“有象之言 ”,“ 舍象忘言”,是无诗也。文学离不开形象,并且它要凭借形象来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想象和抒发感情,这就需要比喻等修辞手段创造新的意象。喻体提供的意象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的对象,是“虚象”,如水中月、镜中花,但它是饱含着艺术家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新意象,它可以同作品中与之相关的“ 实象” 结合,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第 51 页)

上面这段肖像描写,比喻提供了“娇花照水”、“弱柳扶风 ”等新意象,它们的作用不是帮助认知,而是扩展审美想象的天地。这些新意象并不直接代表描写对象林黛玉的外貌、性格等特征,只是人们经验意象,与直接描写的对象相比,它们是“虚象”,但又不是一般意义的虚象,它们渗透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应该说它比直接描写的对象更美,更饱含情感。正因为有了这些 “虚象”,艺术作品才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才真正具有审美价值。在艺术欣赏中,当把林黛玉娴静的性情同“ 娇花照水”,把她的行动同“弱柳扶风”等意象结合起来的时候,人们的想象就会从“ 娴静 ”、“行动”这些抽象语词中解放出来,在虚实幻化、多层次意象组合的艺术画面上飞扬。“艺术的存在正是由于要重新拾回生命的直接经验,真正去感觉事物,使描写的对象生动起来。可以这样说,比喻提供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经验意象,让人“ 重新拾回生命的直接经验”,让人深深地去感受美。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接接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乡愁》)这首诗,以巧妙、新颖的比喻,创造了一串蒙太奇效果的意象流,并把深沉的乡愁在貌似平淡地叙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诗中作者把 “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并由此推出四个情景、四组艺术画面,而每一组画面都是“我”产生“乡愁”的根源所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几个比喻,诗歌不仅缺乏形象,“乡愁 ”也无从产生,因为情感总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引所起的;没有比喻提供的形象,抽象的情感,“乡愁”便无以寄 托和表达。这里,比喻提供的四组画面不仅呼唤并表达了“乡愁 ”,而且它们本身就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空间,它们或许代表着抒情主人公“我”人生历程中的几个重要经历,或许是衬托“我’ 愁苦人生的几幕背景。它们被诗人着意地加以表现,这就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增强了作品的力度,使诗歌升人到新的境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首词反映了亡国之愁。词中,无形的“愁之多”被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巧妙至极。愁是一种情绪,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因而难以被人的感官捕捉。诗词中的比喻 “以实写虚”,创造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具体意象,把无形的愁绪形象化,这样,欣赏者的想象随着那泪泪东流的“一江春水”而奔涌开去。在想象中,“亡国之愁” 被幻化为更具典型性的绵绵愁绪,它震撼人们的心灵,把人们引向审美的境界。

“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孙犁《荷花淀》)这段环境描写,两个比喻是传神之笔,它们不仅写出了荷花淀中荷花叶的厚密、荷花箭的挺拔等实景,而且创造了“铜墙铁壁”、“哨兵” 等新的意象。这些意象渗透了艺术家的审美感情。在审美过程中,人们通过这些意象,凭借想象就能把握住艺术家的情感脉络,而仿佛置身于荷花淀充满战斗气氛的环境中,并领悟到作品暗含其中的深意——即一场激战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等。如果没有比喻提供的意象,人们的想象只会滞留在具体的描写环境中,不能超越那缺乏灵性的“自在”之物,作品也绝不可能产生景情并茂的艺术魅力。

二、形象美

文学创作中,要把生活的场景、事物、人物的性格或者抒情主体的心境等生动地浮雕般地描摹出来,常常借助比喻。比喻可以以实喻实,或使原有事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或者原有形象传神。如苏轼 《百步洪》写水波之冲泻 :“有如兔走鹰华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句连设七喻,七种形象纷至沓来,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又如 《红楼梦》第78回,贾母说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 用“没嘴的葫芦”比喻袭人非常具体形象,能很快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一个感性的形象——没嘴的葫芦,而这个形象又与袭人的性格非常吻合。比喻还可以以实写虚,把那些无形的事物、抽象的情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朱自清在散文《春》中,连续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花枝招展 ”的“小姑娘”、“有铁一般的腰脚和胳膊”的“健壮的青年 ”,形象生动,情趣盎然。而“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月》)“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青玉案》)例中用喻体呈现的形象把抽象的、不具形的“愁”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的心理状态描绘的形象可感、多姿多态。

“曲曲折折的荷塘一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级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拉杜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知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 《荷塘月色 》)作者接连运用比喻,仅仅二百来字,就把月下荷塘上面的静态与动态的荷叶、荷花以及荷花的清香,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使人如临其境,亲见其景。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 琵琶行 》)这是用比喻描写声音的千古绝唱!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琵琶的悠扬、幽咽、激烈等声调,使读者如闻其声。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枫拂过琴弦;像花飘零在水面上。”(鲁彦 《听潮》)大海沉吟的声音是听觉感受到的,例中通过比喻,使声音同 “ 朦胧的月亮 ”、“玫瑰的晨雾”、“ 情人的蜜语 ”、“ 拂过琴弦的微风 ”、“ 飘零在水面的花 ” 联系起来,感觉多次转移,这 自然很容易地就调动起了读者的想象力,从而加深理解和感受,受到感染。

三、情感美

文学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偏重于感情的,感情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所在,没有情感的作品决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越是清真意笃,越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去打动读者,生命就越长久。文学作品中,比喻不仅能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而且作家总是在这个形象中寄寓着主观情感的信息,以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岑参 《白雪歌送五判官归京》字里行间渗透着动人的感情。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洋溢着李白因惊异于庐山瀑布的壮美而产生的热爱祖国山川的感情。

实际上比喻这种修辞方式所能表达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应该说人的各种情感,都能在比喻中得到相应的表现。如 “ 我缩在这样一套棉衣棉裤里,如同一只蛹没有成熟就死在茧子里。”(张贤亮 《绿化树》)作家把缩在破棉衣棉裤里的“我”比作一只没有成熟就死在茧子里的蛹,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对自己处境的自怜与悲哀。

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本体,可以使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比如,“只有那个北招待所,那‘梁效’的黑窝子照耀得如同白昼,人影幢幢。这些缘槐的蚂蚁!撼树的毗虾!这些跳梁 的小丑!急于跳墙的狗子!似乎特别的紧张,在朗润园的湖水之畔其势汹汹。”(徐迟 《在湍急 的涡漩中》)例中连用四个近似的喻体,揭露梁效这个“ 四人帮” 的黑班子不自量力、倒行逆施的丑恶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憎恶之情。

文学作品中的 比喻还往往选用抽象的喻体。这种抽象比喻,因为经常运用“梦”、“情”、“愁” 等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喻体,所以更能抒发作家深切的情怀。如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院溪沙》)作者把有形的飞花 比喻成“梦幻”,把毛毛细雨比作“愁绪”,赋予飞花梦幻之美,赋予绵绵细雨以愁绪之感。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诗人用包含激情的想象,将奇丽的桂林山水喻之为虚幻 的“梦”和 “仙”,将人带入如诗如画,亦真亦幻的美境中。

四、新奇美

朱自清在其 《文学与语言》一文中指出 :“比喻是文学的重要一部分,诗人与文人必须常常制造比喻,改造比喻。”这些都指明了文学作品中比喻求新求异的特点。

远距、殊异的本体和喻体组织在一起构成的比喻,更容易出新出奇。这正是“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 ;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钱钟书 《七缀集》)越是那种放得开放得远的比喻,越具有迷人的魅力。在这一点上,屈原的《离骚》、但丁的《神曲》至今还是无法超越的典范。

钱钟书的 《围城》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将文凭的功用比喻为亚当.夏娃下身的那片树叶,新奇而又巧妙。

朱自清的散文也常常远譬而不用近譬,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塑造优美的意境。《荷塘月色》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 月光与树影参差相映,并不均匀,但浓抹淡妆总相宜。作者将小提琴演奏名曲时发出的和谐的旋律来比本来没有声音 的“光与影”,描绘出一个既具有色彩美,又具有音乐美的奇特的优美的境界。

比喻的新奇美还表现在喻体的现代化方面。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会在比喻的喻体中及时得到反映,使得比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都市的女人,永远追求着时尚,占据着东风第一枝。她们的裙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 ;她们的裤子一会儿变肥,一会儿变瘦 ;她们的风衣一会儿变成铁锈红,一会儿变成紫罗兰......她们大多是从电视、从广告、从橱窗、从旁人那里学到的。她们极易患这种比流行感冒还快的传染病。她们穿的其实永远都是“拷贝”。

(肖复兴 《都市的女人 》)这个例子中具有现代特征的喻体“拷贝”的使用,给人以生动新鲜的审美感受。

综上所述,我们论述了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四种审美功能 :意象美、形象美、情感美和新奇美。比喻的巧妙运用,能让读者从中感知到的不仅是她们沁人心脾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芬芳,而且作品 诗意的浓度和作者感情的浓度的叠加交融,更给人以醉人的芳馨!而不当的比喻可能使人更加得不知所云,并且破坏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比喻,唯其贴切,被描绘的事物才能得以准确的表现;唯其新鲜,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2]张光勤主编.文学与写作趣话[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 社,1998 [3]钱钟书.七缀集[M](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黄柏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查普曼: 《语言学与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第142页

[7]周中明: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236页

[8]徐炼等《人文科学导论》,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价值的数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价值的数学”

昆十二中云子中学:慕静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新教材的推广实施,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到新课程标准下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教育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着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价值数学”,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达到置身数学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目标?实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传统数学的教学过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繁、难、偏、旧的题型时常存在,带给学生的真实情感

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鉴于此,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并将指导着中小学

数学教学实践,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有价值数学”进行探究。“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理念下,就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下面我来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以爱为线 以情激趣,在爱与趣味中体会有价值数学 作为老师,只有心中有爱并释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是教与学、老师向学生要分的关系,而是家人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爱,只有让学生心中有爱,才能更好地将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更轻松的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积极化,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其次,兴趣可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大脑处于亢奋状态,灵活迅速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成功反过来又增强自信心,扩大对新问题更浓厚的兴趣;第三,兴趣可以使学生热爱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对象保持接触而产生愉悦感,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所以,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应该激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数学变得有情趣,学生能快乐的接受,真正做到“发展并快乐着”。

案例1: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自制小正方体,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动手裁剪,最后得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情况,这一活动,让学生参与的同时,使其热

情油然而生,提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的将抽象转化为实际模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联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在趣味中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有价值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归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有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

案例2:下面是甲、乙两人的对话,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

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问甲现在几岁,乙现在几岁?

此题是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就会积极的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

正如有位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运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性。3.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体会有价值数学的广泛性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可 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并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为数学 教学所用。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综合,让学生有机会综合地运用各种数学 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掌握信息的收集、调查、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的意识、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以及以问题解决、探究活动为主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正确看法,提高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横向体会有价值 数学,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案例3:(2001 北京西城区)一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四分之一。下底对桌面的压强是200帕,如果翻过来放,则上底对桌面的压强是()A、50 帕 B、80 帕 C、600 帕 D、800 帕

上述这道例子就是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题目。学生通过物理与数学知识结合,知压强与面积成反比,容易得出结果是D。在此过程中,学生感觉到了其他学科中必须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其他学科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4.创设不同角色,共同体会有价值数学

对任何一件事或物,对其“价值”理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的人 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学生对数学的“价值”也有各种不同理解和理解的层次不 同。我认为,当学生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时,社会对“价值”有一个较深层的 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社会情境,让学生扮演社会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案例4:某工厂现有原料甲360 千克,原料乙290 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 生产A、B 两种产品50 件。已知生产A 产品需原料9 千克,乙原料3 千克,获利 润700 元,生产一件B 产品需甲原料4 千克,乙原料10 千克,可获利润1200 元,如果你是这个厂长,你会如何安排生产? 初中)纳税问题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 过929 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929 元的部分为全月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 表1 累加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 率 不超过500 元的部分 5% 超过500 至2000 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 元至5000 元的部分 15% 某人本月纳税150.1 元,则他本月的工薪收入是多少?

案例5:小明的父亲,预计明年全家收入与支出还差2 万元计划包一口能放三 千尾鱼塘,包金每年一千元。据以往经验鱼苗成活率为70%,年尾收塘市面鱼价

为3.5/斤,你能否估计出小明的父亲鱼塘收入是否有2 万元?

上述两个例子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了厂长和家庭成员不同的角色。从 不同角色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社会责任越重的角色越能体会到数学是有价值。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不论自己今后干什么工作,都要使用数学,这样才能使有价值 数学深植于学生心间,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5.探索规律,在做数学中体会有价值数学

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 体验。“做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做数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从课堂教学角度看,学生数学学习是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从行为、情感、认知等多个方面投入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质。

《标准》理念下倡导的主要不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应让 学生“做数学”,即学生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自己动手做,因为“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征,总结数学的规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发展数学能力。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它强调“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案例6:观察下面两组式子: 1=12 1×3=22-1 1+3=22 2×4=32-1 1+3+5=32 3×5=42- 1 1+3+5+7=42 4×6=52-1 „„ „„

(2)试写出1+3+5+7+„„+99=___,99×___=___2 -1;(2)试用字母表示你探索得到的规律。

从以上例子,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归纳、分析、猜想等数学思 维方法,培养了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获得了积极的情感 体验,不仅能主动地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认 真探究,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其中学 生学到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6.科学的估算,从量中体会有价值数学

估算,实质是一种快速的近似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广泛的应 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对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数感则是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活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 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 本数学素质,估算有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估算 能力的培养,在数的计算中,让学生从量中体会有价值数学,在数中提高数学素 养。

一个小学或初中毕业生学习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但不会估计一个学校操场 大约有多大,不知道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向别人说明自己所在位置,这样的学生

数学素质高吗?这是他缺乏数感的表现,不会运用估算方法的表现,要从量中体 会有价值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的估算方 法,如:化整估算法,数位估算法,循规估算法,联系实际估算法。估算的方法 是灵活多样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从不同的角度 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案例7: 在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 人,33 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 张长凳?学生1: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在操作中得至少应准备7 张长凳;学生2: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 张长凳;学生3:用乘法,5×7=35,7×5>33,而5×6=30,30<33,因此至少要准备7 张长凳„„

不同的学生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而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正确的。科学 的估算,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学生也在估算 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 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综上论述,数学无论是对我们社会发展的历程还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都

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有价值数学的教育是形势所趋。在教 学中如何体现数学在学生眼中是有价值的,就必须在理论的基础上,教育者 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讨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之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数学 的价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对有价值数学的认识,真正喜 欢数学,乐意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学生学习数学后,能将数学的思想、数 学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的数学更是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1]许绍群.新课标·新数学·新理念[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3)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5 [3]张守江.正确认识数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3)

[4]陈健兴.情趣教学艺术[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7 [5]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__

第五篇:审美体验形态在当代文化中的体现

由于审美意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社会结构的日渐成熟与发展,人文意识的进步与强化,而表现出审美特性的丰富性及有序化,美的规律的进一步的生成与掌握,于是由口头的审美意识形式,自然地、历史地生成而为审美意识形态,进而过渡到人类的审美意识体验。根据教材,审美体验形态定位为对自我及世界的一种生存直觉,通过审美意识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的一种客体性的主观感悟与发掘!下面从当代环境这一客体 出发,浅析一下审美体验在当代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一、惊羡体验:从大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化的传递,审美意识不再囿于文字给以的想象的留白,而是选择更加直接的画面重构的传媒方式,比如影院的出现,人们会被恢弘场面的还原所折服,惊羡于电影通过各种艺术手法(比如配乐,音效,特技等)添加与组合,给人以一种更为直接及强烈的视觉冲突,从而达到完成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的目的。细化来看,中国经典爱情电影《庐山恋》首次把吻戏搬上了荧屏,以当时中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意识范畴,虽然对这开创性的一幕争议是要远大于接受,但还是有着惊鸿一瞥的,并为后来的影视尺度体验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再以电影《爱情麻辣烫》为例,五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串联成一部影片,在形式上首开先河,在内容上,每个观看者都从故事本身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身边的原型,这也是影片传递给我们的一种惊羡体验。

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

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 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物的微缩胶卷„„这是对中国屈辱历史再现以及中国文物流失现状的感愤,如果没有王圆箓这个历史罪人,可能也就没有今天敦煌的凄凉,那些曾经属于历史的辉煌,是再也回不来了,作者通过他愤怒的笔触,表达了他对中国历史遭遇的激切的感愤体验,并且告诫世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回瞥体验:金庸武侠小说的出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就因为其小说于传奇里面融合了古典传统神韵,做到了雅俗共赏。金庸总喜欢在他的小说中间体现人生之理,学问之理,历史之理,事物之理。比如你读郭靖的成长故事就难免想到一些智力与成材的道理,江南七怪的满堂灌让你联想到当下的应试教育问题,郭靖和黄蓉爱情故事里又能看到现代婚姻中男女性格互补问题,石破天在侠客岛破译武功秘籍可以让你想起在知识的创造和理解上“重要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无知的东西”,甚至想起“道”与“言”的问题„„不胜枚举。在这些情节中,你都可以看到古典神韵与现代思想的一些冲击与融合,从而进一步的回归到古典文学里,来提升对当代文化或生活的思考。

四、断零体验:文革并不缺乏文学,那就是“地下文学”。杨建在20世纪时文革的整个政治气候不相容的,这些作品的代表作有黄翔的《野兽》,食指的《疯狗》,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虽然他们与主流社会对立的层面和层度各不一样,但都具有对立的特质。这种对立的特质,不仅存在于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主流政治意志形态相对抗,而且还在于他们对文学作品美感和文学性的自觉的追求和实践,这种追求和实践使他们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如食指写于1968年的一首《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以一种简单的场面对一个大动荡时代做出了记录,宏大的公共场景与私人性生活空间的转换,个人心理幻觉和回忆的瞬间“入画”以及“真实瞬间”与“诗歌瞬间”,空间的切换与时间的错位,现实场景与人生舞台之间的转换,这些都更像是分镜头的蒙太奇画面组合,从瞬间过渡到永恒,把时代经验转向个人经验,时代主题的叙述变为带有亲情的记忆和生活细节的白描,诗人通过个体的生活感受记录下一场时代悲剧和一代人的命运绝唱。可以说食指的这首《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韵味,是作者本人自觉的艺术追求,用这种艺术和审美上的不同来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相对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展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的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线绳绷的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的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的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它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选至《今天》第二期,1979年2月26日

这就是文革时期的非主流文学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与疏离,抒写了一些个人飘零的境遇。在这些个人境遇里,这一群年轻的有思想的,有良知的诗人努力执著于自己的理想,探索自我,在与现实作着精神上的抗争。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做出了难得的个性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做出了更难得的文学的独立意识的觉醒。

下载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 美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体 现 之 心 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审美素养 沭阳县广州路小学彭洁 [内容摘要] 我国数学美的研究是在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下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有许多数学学者已经开展了数学美的多方面研究,......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我在音乐教学中,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

    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体现[小编推荐]

    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体现 哈尔滨剑桥学院 艺术系 乔芳 在摄影发展的一百多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摄影师为了寻找他们心中的塔希提而不懈的追求着,从各种摄影流派的形成......

    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共五篇)

    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 摘要: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是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它们是任何写作实践都不可回避和违背的。诗歌写作是无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江宁区江宁小学 陈海勇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的今天,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有关的计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 微笑阳光 发表于 2010-10-28 12:56:00 0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游戏化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游戏化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理科学科的基础,对他们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也必须重视小学数学的学习。如何让小学生学好数学呢!我们......

    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山东省文登市山马完小 姜雪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