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成内化(推荐)

时间:2019-05-12 11: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生成内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生成内化(推荐)》。

第一篇:体验生成内化(推荐)

体验 生成 内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体验式教学

诸暨市枫桥镇中

周丽娟

浙江诸暨

311800 所谓情境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客观、正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实践证明,情境体验式教学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的弊端,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成知识,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达成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界都非常推重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体验式教学方式。

一、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运用体验式教学是由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学的主渠道,它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学。其中,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些情感目标,如单靠教师外在的说教和灌输往往收效甚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才能使外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能。正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所说,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因而教材的编排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了一系列的特定情境,设置了能反映代表性学生的感想、疑惑的个性化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教课书进行自主的解读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人本精神。同时,教材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链接和补充,使学生扩大了知识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查找差距,弥补不足。因此,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体验生成知识,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并进一步内化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教育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2.运用体验式教学是由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的特定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对形象、直观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并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显而易见,作为外部条件的现存教学,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从根本上规划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自然也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认知也必然千差万别,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外部的经验只有通过个体内在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促使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转化为个体的“精神食粮”,外化为个体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也才能达成教育的目的。那么,怎样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个体经验,生成知识,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呢?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体会

1、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情境体验有效形式

既是情境体验教学,设置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就是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需要,生活和思想等实际,抓往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诸如小品表演、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形式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原形和过程,使学生通过对形象事物的实际感受,联系自己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从而在丰富而逼真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1)小品表演。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娱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小品表演,把学生感兴趣受困惑的现实问题摆出来,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正确面对在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分析自信、自卑、自负三者区别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期终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小王、小张、小陈三位学生是好朋友,针对这次考试,三个人的情绪出现明显有差异。小王说: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考好;平时成绩较好的小张则表示,他不考第一则没人能得第一;而平时成绩一般的小陈则非常悲观,也很焦虑,说这次考试非考砸不可了。根据这一情境,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有关方面的台词,推荐有表演能力的人给来分别表演自信、自卑、自负这三个角色,小组间展开竞赛,表演后给予评价。学生的热情很高,个个踊跃参加,积极出谋划策,学生诙谐的表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不仅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懂得了做人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自负的道理,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图画再现。图画作为一种实物形式可以直观地再现某种情境,也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除了教材中有许多图片可以运用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其它实物图片、漫画、书画作品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学中用图片来展示“法轮功”的危害,吸烟吸毒的后果,使学生从内心感悟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在“丰富多彩的情绪”中运用漫画来展示情绪的种类,不同情绪的结果,使学生真切懂得在生活中学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减少不良情绪的积极意义;在“品味生活——追寻高雅生活”教学中,用书画作品引导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高雅的情趣,践行高雅的生活。

(3)音乐渲染。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如在“唱响自信之歌”一课中采用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在“少年能自强”一课中采用电视剧《黄飞鸿》中《男儿当自强》;在“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中采用台湾歌曲《爱拚才会赢》等等,能很好地地辅助教学,融入情感的体验,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的目的。

(4)角色体验。这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或体验角色的行为或心理,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教学“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笔者引入了一则古人问路的故事,通过扮演 “问路人”和“指路人”两个角色,体验不同感受,从而领悟“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彼此尊重才能赢得他人尊重”的道理。

(5)多媒体演示。多媒体能演示各种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文声并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人生当自强”一课中,笔者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的人生传奇和顽强拚博的自强者的风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即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自尊自信,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执著追求。它是我们健康成长,成就事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学生从小努力树立自强自立精神。

2、课外生活实践中的情境体验

体验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而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故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笔者让学生观看了美国影片《小鬼当家》,然后再让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星期六当一天家,用平常一天的钱买好一天吃的菜和必需品,帮妈妈做好一天的家务如洗衣服、搞卫生、烧饭、洗碗等,然后让父母评分,最后写一篇体会在班上交流。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在情感上获得劳动艰辛和劳动光荣的体验,也体验了做父母的辛劳,从而进一步理解“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道理。家长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外,思想品德课还应该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象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思想品德课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需要出发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因为教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而只有真正地动情,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2.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要有启发性,情境的设置不能过于直露,也不能过于隐晦,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真正发挥情境体验式教学特有的启发作用。

3.情境教学要为教学目的服务,设置何种情境,用何种方式设置情境,所用方法是“单兵作战”还是“联合行动”,都必须服从于教学的目的,绝不能仅仅为了刺激学生的感官而盲目设置。

总之,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到实处,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值得我们用心尝试。

第二篇:情境中体验论文:情境中体验体验中生成

情境中体验论文:情境中体验体验中生成 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以达到知、情、行最佳统一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模式的目的在于以通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的一些体会。

1.以问题引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以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进入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享受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我在讲“做有责任感”的时候,采用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公交司机不负责任出交通事故。另一个是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出心脏病,在生命垂危之际,他

完成了三件事,让学生看完案例后探究下面的问题:1.责任感会人带来什么?而不负责任又会带来什么?学生对两个案例很感兴趣,问题一出,学生讨论热烈,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做公交车上学、回家,当然对于公交车司机的行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谈到,公交车司机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他的车上坐着许多乘客,关乎乘客的生命安全,前一个公交车司机没有责任感,结果出了事故,违背公交车司机的职业道德,接着学生又予了我们昆明一位公交车司机开车时一直在打电话,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与之相比较的另一位公交车司机,学生谈到这位司机太有责任感了,而且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司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同埋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负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懂得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样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根据材料分析,探究问题的方法。

2.以表演体验情境,凸显教学的实践性

在教学中,情境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跨越障碍 正确选择”的内容时,针对同学中并非全无是非观念,但有时应同学之邀,不知怎样选择,我请同学们进行小品表演,小品的题目是《选择》,剧情讲的是八年级(2)班和(3)班在足球赛时发生了冲突。(2)班的小昆被(3)班的小钢一拳打在脸上,鼻子出了血,小钢向小昆道了歉,小昆心里

不平衡,他把这事告诉了他表哥。第二天,小昆的表哥来找小林约他一起去教训小钢和(3)班的人,而小昆和小林是好朋友。我让学生模拟表演了小林的选择。(小林的选择有几个,一是为了朋友义气,不分是非去帮着打架;二是考虑到后果拒绝去,这样一定得罪朋友,还有一个办法,说服小昆不去打架,再进一步做调解工作。)指导学生设想更多的想法和细节,使小林有多个选择,学生可分成几组进行表演。几组同学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表演,其他同学好像也被带入了创设的情境当中。通过剧中的精彩对白,学生知道了哪种选择是正确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生活中出现了情感与原则冲突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经过讨论,学生们更明确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无数个正与误、善与恶的岔路口,这时正确的是非观将给你勇气和指引,使你不至于失踪懊悔。我们在采用情境表演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一是表演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表演不能仅仅为表演而过于形式化,应有精神内涵。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防止“笑场”,使表演成为闹剧。最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去体验、去感悟,不仅掌握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二是表演时间要短,否则,就会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合作以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全班相互点评,既能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生生互动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互动的着力点。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感受中进行主体体验,以主体的自主建构获得道德认识,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体验的深化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尊重父母——化解爱的冲突”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师生对话的平台,在让学生畅谈自己和父母发生冲突之后,没有马上让学生寻求化解的方法,而老师谈谈当年自己和父母的冲突以及现在的感受,还谈了老师和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情景,通过与老师的对话来感受自己的不成熟或者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周后的调查发现,同学们都开始主动地和父母进行真诚的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和父母冲突的办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所创设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也是符合学生情感实际的。老师、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通过这种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心灵互动,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以故事推演情境,增强内容的趣味性

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感悟道理,寓教于乐,也是品德教育的一种好方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

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在讲“正确面对竞争”时,我讲了《西班牙与沙丁鱼》的故事,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中运到码头时,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沙丁鱼不好卖,倘若抵港时间时沙丁鱼还是活的,活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在学生津津有味地倾听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提高沙丁存活率,为了帮助渔民在获得更多的收入,请你为渔民出个“金点子”学生七嘴八舌地想出了一些办法,可能有的同学听琮这个故事,为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了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讲到这里,有的同学问老师,那沙丁鱼还不被鲶鱼给吃了,同学们,你们觉得沙丁鱼会被吃掉吗?让学生讨论后,我接着讲,沙丁鱼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只有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让学生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感悟到引进鲶鱼就是引入竞争,为了生存而竞争,这是动物的本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竞争可以催人奋进,可以促进发展。这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能更深刻理解

竞争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竞争。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设置情境,把握情境,升华情境,让情境真实化、情感化、艺术化,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较好地回归生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内化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内化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对生活好像越来越冷漠了,对人对事不善于从热心、怜悯、关怀的角度去思考,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对社会缺少一种责任意识。于是乎有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有年轻人围观欲跳楼轻生者,却不加阻止,反而讽刺挖苦的,这些现象都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的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回归生活”——主要是力求使新课程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的理念为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洞开了新的天地。新课程教学中更加重视增进人与人的交流,促进人与人的合作,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上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在已往的课堂上很难做到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价值不只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而更应当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滋润情感、端正态度,从中感悟,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此,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必须着眼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将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体验性教学就是其中的优选策略之一。

一、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性教学的必要性

1、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体验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恰逢“5·12汶川”地震,让学生利用新闻,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感受生命的坚强;为坚强喝彩。生动的实例,感人的场景,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进行直观的再现,更深切的情感体验,感动了每一个学生,令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真正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坚强的力量,感悟生命的奇迹;既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坚强的意志品质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努力去做意志坚强的人。

思品课采用体验性教学,符合思品课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有利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改变了唯有教师的话语霸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显然与新课程的标准、宗旨等是一脉相承。

2、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体验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 1 “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通过体验性教学,不再局限于教者于学者的格局,而是真正发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探究者的学习氛围,不再局限于教者说这是什么,学生理不理解都现认知为是什么,而根本没有进行自我的思考于体验的过程与空间。只有真正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真正让他们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到这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体验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1、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

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融入体验性教学,教师就应在日常教学法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音乐作品、故事、问题、诗歌、小品、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统一和谐,获得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运用音乐、诗歌、图片、视频等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视听情境。如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课教学中,我出示了刘翔在奥运会比赛前自信的讲话和他在比赛时精彩的场面,引起学生共鸣,确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将让我们更快获得成功。在“走进法律”感受身边的故则的教学中,我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小调查,感受身边的规则,让喜欢运动的学生,为大家介绍关于竞技场上的诸多规则,教师搜集网络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规则,没有规则的生活又会是怎样,自然引发了学生认识到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使呆板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类似的视听教学情境对学生起到暗示的作用,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学习“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以学校,家庭,公共场所为模拟场景,进行小品表演,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换位分析、思考、体会,在活动中使“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主题得到内化、深化。角色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哑剧表演,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是角色的互换。如在学习“我能行”这课时,我请三位平时性格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自卑、自信、自负,与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性格截然当反,三种不同的性格体验,通过表演使表演者体验不同态度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变。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会渲染整个学习环境,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2(3)运用想象创设情境,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当学生没有相应的经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进而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进行体验学习。如学习“自立与自主”这课,我假设了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了班主任的管理,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假设父母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学生在这虚拟环境中的体验、感悟,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主”主题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行为准则。

(4)运用心理测试,加深学习心理体验。如我们在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干”时,我出示了一组测试题,检测学生的日常的自理能力。这组测试题共有15题,每题分ABC三类,每类又有不同的比分,测试结果以分数为界分四类,我在课内请学生自我判定。面对测试结果,有些学生激动不已,自豪地宣布“我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我将继续保持”;有些学生被测试为自理能力较差,低头不语感到羞愧,决心增强自理能力,做生活的小主人。这组测试,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自我自理水平,为学生培养自理自立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通过类似的测试,加深了自己的体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振奋了学生的精神。

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习“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校园,来到大自然,亲身感受生命的多彩,世界的美丽。这是一种别致的学习体验,同学们在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激发了融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不仅达到了本课原来的教学要求,还帮助学生形成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这种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承担或扮演一定社会角色,体验者更容易理解、感悟那些实际角色承担者的生存处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形成该角色所需的道德境界。如学习了“走向自立人生”后,我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去做一件你以前没做过的自立的事情。有些学生选择了学习烹饪、有些学生选择周末帮父母当一天家;有些学生选择去在这一周中学会做大米饭,洗衣服,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们的学生自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艰辛,劳动的辛苦,激发了他们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热情,也使他们更有社会责任感。

3、教师主导,课堂情趣盎然

开展体验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仍要起主导作用。教师是体验性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组织体验性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秩序,要注意课堂中的随机变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

(1)教师可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带入体验性教学中。例如学习“面对挫折也从容”时,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挫折,但面对挫折要学会从容面对。学习“我能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因自信而成功的事例,现身说法,更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2)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成为体验性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示范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自尊、自爱、自信、乐观、勤奋、自强,以及对生活的态度等都将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思想品德课要求通过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思想品德课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体验性教学,能促进学生对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重新组合、选择与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日渐形成。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开拓,学会创新的同时,更让他们学会做人,用不断改造和推进的经验建构成自己真正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生活。

第四篇:内化师德

内化师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都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要上学了,我们多么希望把孩子交到一个优秀老师手里。”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的呢?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从做老师那一天开始,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就是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位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可是有一个孩子犯错误了,这个老师就发了脾气,把这个学生的书包扔到了操场上,然后说:“滚出去,给我找家长。”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孩子自杀了。还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孩子啊,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回答得不那么正确,有一天,他又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说:“把你的手放下,什么都不会,你还有脸举手。”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四年级的 孩子也自杀了。那么,有人说这是偶然的现象,那么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却能导致孩子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就是因为有些老师没有真正的去意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不断被提及。老师的师德,国家也做了许多的明文规定,确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很多的外在规范或准则,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我们老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这些都是科学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叫热爱事业,怎么热爱学生呢?我觉得一个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规范”或“准则”的约束,而更应该把他视为是自身应有的内在意识和品质,也就是将这些外在规范准则转化为我们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就是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外化的结果,而恰恰是内化的

过程,所以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就是(PPT)《内化师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也就是说,师德一定要是在不断的内化的过程当中才能使你的职业道德更加高尚,你的师德全部的内涵都是在于不断的内化的过程。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来内化师德?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呢?我们可以“三力合一”那么什么叫“三力合一”呢(PPT)?

第一就是,内在有张力。学物理学的老师都知道什么叫“张力”,拉不断的叫张力,那就是说一个教师的内心应该有无限宽广的张力。几千年前,老子就有一句话说“大象无形”。意思是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万象谁能找到他的边界呢?找不到,那么如今现在的国家社会里,教育就像“大象无形”一样无边无际,所以我们教师内心的张力也应该是没有边界的,要能兼容天下、兼容百态。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眼里,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不可爱的学生。我们大多数老师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冷眼相向,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被武断地分为“优生”“差生”,“优生”们成了老师眼里的宠儿,“差生”则好像小媳妇,课堂上有的连头都不敢抬。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切的认识到学生总会存在差异,不论成绩好坏,只要从适当的角度看,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孔子说:“有教无类。”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对学生应当理性一些,应当充满爱心,应当

宽容大度,应当更加大气,不能只会盯着所谓的成绩,像那些斤斤计较的小贩盯着毛票子一样。这就叫内在的张力。

第二个是,潜在有魅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主观体验。既然教师的魅力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那么作为感受和体验者的学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学生才能决定一位教师是否有魅力。是学生基于教师的工作而对他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有时还寄托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希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学识、个性、形象等因素对学生发生综合性影响,如果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就形成了教师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啊我们教师过去有一句话,传统的一句话叫:“师道尊严。”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这样一种文化似乎就认为,老师就是老师,站在前面说话就好使,我说的,大家就得去做,这就叫师道尊严,但是昨天我们说了,那说权利教育的年代。那么,今天,我就想,如何做一个有“师道”的教师,怎么能得到孩子们的尊敬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首先学会尊重自己,我觉得一个老师全身上下不是只会教育学生的理论,而应该是全身上下都有着魅力、吸引力,那么这种吸引力我觉得一个就是我们要把中国古代那个“见贤思齐”一定要发展到换位思考,怎么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全身上下才有魅力。我们老师应该记住:“有魅力的教师往往是称职的,但称职的教师未必就有魅力。”

第三个是外在有活力。我听一个专家说过一句话,说“一个教师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要去谈师德。”也就是一个大夫天天都对患

者微笑,满面春光,那不是最好的医德,最好的医德是你手到病除。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呢?那就是说他具备着培养孩子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看着是一种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能力,也就谈不上师德,我觉得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去思考的,将他们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去运用,你一定会在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岗位上充分表现你的师德。让学生们都把你看做是朋友、老师、师长。

那么我们明白了三力合一,那“三力合一”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可能我把这几点说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会疑问,没有一个“爱”字啊!是,但我觉得我们“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一个爱字,但是每字每行他都渗透着大爱。“三力合一”的内涵大致有这样几点(PPT),第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学会“启迪自我的心灵”。可能老师们就要疑问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启迪孩子的心灵吗?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爱心、诚心、责任心。启迪孩子的心灵,首先是要启迪自己的心灵。

第二是完善人格素质,我觉得教师一定要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人民教师啊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职责是启迪孩子的心灵,那么你能不能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我觉得最重要还有你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定是符合社会的发展的。

第三是一定要学会追求人性的完美,在这个方面,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更加理性的去思考。什么叫人性呢?人性就是人的感情一定需要理性来控制,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老师,比如刚才我指出的那位老师,他就缺乏了一种理性的思考,特别当今社会,我更加强调人文教育,人文思想,那么这个方面真的就需要我们加强自己人性的完美。

那么(PPT)第四是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的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的任务是干什么,一定给孩子传播真善美,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孩子把这些都能够分辨好之后,然后在他的品行、情操、境界、行为当中去表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三力合一”加强教师师德非常重要的内容。

师德的不断内化,这个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他是我们现代化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将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他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时代?那就是文明的时代,马克思对于文明的时代做过阐述,说是什么是文明的时代呢?(PPT)那就是公正而和谐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文明一定要朝着“教会学生什么叫公正?一定让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是和谐的。”这些理念,现代的思想,我觉得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我们的老师,时代就发展到了今天。这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过去我们曾经搞教育的人说,以谁为主导?以谁为主

体?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新型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除了传达知识、传授知识的职责以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要和孩子一同成长,那么这个一同成长的过程就叫“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过程。我们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学生他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孩子们学,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该学的东西。孩子们的身上有很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朝气,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那么在培养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和孩子是相互共同和谐发展的。

(PPT)第三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中有许多传统中的负面影响,使我们现在的教育本体职能有些异化。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应该怎么去理解呢?打高分儿?排名次在前?书本知识学得好?就认为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学而优则仕。错了,社会如此的开放,各种知识要求我们多元化接受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这种“学而优则仕”应该是全面的,是各种素质的综合,特别是各种能力的增强,只有这样我们的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列在世界名族之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如何对待发扬传统的优秀的一面,同时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都要对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比如说:到底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比如说我们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喜欢用过去的经验来培养未来的孩子,其实老师们难道这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更新观念吗?我们怎么让我们的思想能够看到孩子们的未来,解决孩子们未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的师德不是靠外化、约束、要求而能达到的。就像我们自身就是一架机器,只有我们内在都把他协调好,能正常的运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我们的师德问题。

那么在这样一种传统、现代的撞击之下,内化师德的理念是有支撑的点,(PPT)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共同走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创造的、建设的、独立的、和谐的、完善的人生,就是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去成长。那么现代的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视和对教师劳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到了现在,教师劳动的价值不仅被认为是“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而且还因为他对整个社会的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正是因此而被视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重点的。比如:现在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我们不做“教书匠”,那么前边讲的教师的传道、解惑,那只是我们教师的一部分的职责,我们更多的职责是“育人”,是心灵的启迪,是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一代人,(PPT)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的老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深刻的、潜在的、前瞻的、理性化认识上的成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人成为现代的人师。那么什么叫人师?(PPT)我们大致的可以概括为既要做教育家,又要做心理学家,还要做思想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一个具有强烈内化师德的老师,成为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那么刚才咱们交流了很多的理论,下面呢我们来结合工作实际来交流一下这“三力合一”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到底怎么样去运用。(PPT)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锤炼自我”,前面我们讲了老师的胸怀一定是很宽广的(PPT),要胸有韬略,有人认为教师胸有韬略可是大了,狂了。为不这么认为,我们过去说,一个人的胸怀啊要有多大啊,要胸中能够装船,叫“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觉得其实这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教师胸中所藏的应该不次于将帅英才,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刺手的问题,小至学生矛盾大到公开课上突发的事件,都需要的教师的大智大慧沉着老练,此时的胸有韬略会让问题成为亮点,让小事件成为照亮学生前途的灯塔!那么这种张力到底从哪里来呢?那还是从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中来,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仔细的去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前边我们说了:“孩子是发育不完整的人。”既然他发育不完整,他就会犯错。那么其实孩子们呐都是在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长大的,那么人人都要犯错误,那么我们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讲得太多了,就是我们一定要宽容孩子,从内心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犯错误的孩子。

有一名男生,性格顽劣,喜欢恶作剧,极易和同学产生冲突,为此,校领导、科任老师轮番给他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开始逃学,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连家长都准备放弃了。但是,班主任并没有放弃,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经过长时间对他的观察和真诚的交流,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由于大家对他的行为一直抱有偏见、嗤之以鼻,又加以

家长无度的娇纵,使他的内心充满叛逆,造成了“恶性循环”。经过一次次真心实意与他的促膝长谈,面对班主任暖暖的关心和爱护,他终于被感化,在自我反省之后,这名学生开始对自己有要求,并很快地展现他积极纯真的另一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儿童都是向往美好的,越是性格怪僻的学生越要求班主任有极大的责任心和包容心,用满腔的爱心来关怀,对他的成长进行正确的指引,也正因为这样,被教育成功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信赖老师。老师的爱就像催化剂,促成学生内在的化学反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进行自我反省,实现自我成长。

有一次我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中国讲学,他有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在中国,什么样是好孩子啊?听话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淘气的孩子,不犯错误的孩子,经常得高分儿的孩子,这都是大家喜欢的乖孩子、好孩子。可是在美国,往往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他会告诉家长,你的 孩子是有问题的孩子。”为什么?因为这个专家说:“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儿,孩子们的天性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摆出的是什么?是一个花园,是一个天堂,让他们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天性都在这个花园里得以展示。”可是这在中国要是调皮小子,贪玩儿的孩子,我们会认为他是问题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理论上的差异,观念的差异啊,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吗?我们一定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误。我不记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面对面》那个节目,采访了中国第一例抑郁症患者,当主持人问道这个抑郁症患者说:“这么多的人,你没找找你为什么得抑

郁症的原因吗?”这个人说:“因为我小时候太在意自己做好孩子、乖孩子了。在学校里我力争做好学生,唯恐自己犯一点儿错误,天天就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我就想当好孩子,唯恐自己做错了被妈妈爸爸批评,我什么都不敢做,久而久之,我认为我的内向性格生成了,我不敢越雷池半步。”老师们,这个例子难道还不典型吗?难道不能引起我们做教师我深思吗?所以说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内心都有宽度,都有广度,都有深度,宽容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内心的宽度才能得以增长,我们的爱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我想和大家有三个方面交流(PPT),第一个是“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人性,我曾经听过一节课叫《教师要在人性化上不断修养自己》,什么叫教师的人性化教育,刚才我们讲了我们一定把很多感性的东西,变成自己很理性的东西来教育孩子,我们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感性的,他只会看到孩子的一些表面的问题。有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非常的活泼,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经常给我们老师惹事。有一天老师不在,班里大扫除,里边的女同学们在扫地,外面的男同学要往里进。恰巧这个淘气的孩子走在最前面,把门打开,后边一个同学突然把门关上,是后边一个同学关上的,结果一个女孩子的手被撵出了大血泡。这个时候无论走在前面的这个淘气孩子怎么辩解说:“老师,不是我关的门。”老师说:“凭我平时对你的印象,就你那个淘气劲儿,这事肯定跑不出去你。”这个男孩回到家里,趴到床上放声大哭说:“妈妈,我今天才懂得什么叫难过。”孩子失去

了自尊,打死不再到这间学校来读书。似乎这个例子听起来,有人感觉太小题大做了。不是,我一直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果我们自己不从理论上,不从自身人性的角度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很难做一个非常公正、公平的老师。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不是我的原意。”所以我们要讲什么是人性化修养,这种人性化一定是你的感官的问题经过大脑的判断和调整。

第二个就是完美,实际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没有,但是恰恰我们的教师必须去追求这种完美。如果你觉得世界上根本被没有完美,我干嘛要去追求。如果你这样想,那你怎么去培养一批优秀的孩子呢?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叫《无言的谴责》,讲了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孩子叫小川,这个小川呢平时不勤奋,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这个老师的苦言相劝对小川来说是耳旁风。于是这个老师就感到心烦了,他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包袱”,他们班的成绩肯定会更棒。这个老师就非常的渴望这个小川不是他们班的学生!机会终于来了,这个老师做出了令自己一生不安的举动。有一天,校领导说因为他们班人数太多同意留级一人。这个老师当时兴奋不已,千方百计的找这个小川的家长谈话。就这样,终于让这个“包袱”“成功”地离开了他的班级。这个老师回忆说:“我记得,他十分沮丧地离开自己当作“家”的地方,眼里满是留恋。当她的目光扫过我的脸时,我的心猛地一阵刺痛。那双眼睛里满是让我心碎的冷漠与谴责。是我夺去了他的快乐,是我让他陷入灰暗的没有自信的生活,是我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后来这个老师被派出去进修,回来后重新接班。他研究了很多教育理论,也反思里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最使她感到惭愧的就是小川这个孩子。他常忆起那双眼睛,时刻在告诉他:教师即使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也绝不熄灭火种!他在心里诚恳说了无数声“对不起”,也说了无数声“谢谢”。!这个老师常想,如果当年他少一点自私,真正为孩子着想,让小川生活在亲密的伙伴中间,生活在视为“神圣”的老师身边,小川肯定会努力的。

这个实例叙述的教育事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给人一种震撼。这位老师当时做了一个轻率的决定,使一个不经事的孩子伤感地离开了 “自己当成家”的集体,造成了这位老师一生的自责和永久的遗憾。虽然事件发生在一个学生和一位教师之间,但他反映的却是当时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普遍对教育观和教师观认识的严重不足。现今,基础教育改革已实施多年,取得显著成效,新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学生的智元是多元的,要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平等育人的教师责任意识。正像张艺谋一部电影中所叙说的,在教师心里,学生“一个都能少”。只有这样,教师走下讲台后,感到岁月的痕迹不是“谴责”,而是更多的欣慰和喜悦。当然,这位教师在后来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了反思,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教师责任感认识的升华,更体会到了他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领悟和内心的自我诠释,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在人性化上的不断完美。

第二句话就是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胸能不能宽阔,我们要学会容纳各种孩子,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就是外边的树叶,永远没有两片儿是一样的,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在一个班级里说:“同在一个班级上课,你为什么就不如他?”人的差异是不一样的,个性是绝对存在的,你能不能爱所有的孩子?这不是表面的一说就爱,而是我们昨天讲到的从内心里去接纳不同的个性。比如对他们的个性要采取优化他们,比如这个同学好动一点,可能在体育活动要好一些,发挥它的长处。这个同学性格细腻一点,你可能让他做个生活委员。还有就是,当她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个性的时候,他潜在的东西被你发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有一回我出去学习,一个专家给我们讲他为什么能当老师,就是因为他小时候他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有一次他们的老师不在,他去老师办公室就发现办公桌上放了一张报纸,他拿起一看,很适合他们班。他就拿起报纸回到班级跟其他同学说:“今天老师让我给大家读报纸,大家肃静。”老师上班来了,其他很多同事就告诉他说:“你别急了,你们小班长在那组织班里开班会呢。”他们老师很惊奇,因为那是个冬天,老师来晚了老师很焦急,走到门口,他对老师说:“你不用急,我看到报纸了,我读给大家听。|”老师说:“这正是我早晨要想办的事儿。“后来老师摸着她的头说:“你将来什么都不用做了,你就当老师,我看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那么就是老师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在他的心里给他深深的埋下了一颗种子,所以他下决心当老师。所以我们要

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长处。

第三句话叫做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德不厚,心不正,无以为教。没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必然导致教学水平的低下。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师一个要厚德,要有美丽的品行,这个“懿“,他的意思是”美好,你天天的行为都那么美好,就能去感染学生。比如说老师们,你是不是每每走进教室的时候,你都满怀激情?无论教室里发生了什么。比如有时候你走进教室,班级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整洁,你是否可以说:“孩子们,你们学习累了,那么这次劳动的机会留给我。”那么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是真诚的、美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用最美好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用最美好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所以我们经常说老师、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的影子。

所以我们说一个教师什么是最美的?(PPT)我觉得你应该不断的去追求道德的“上线”,那么道德他既然有“上线”,那么他肯定就有“下线”,什么是道德的“上线”?那就是“厚德懿行”,是道德的上线,什么是道德是“下线”?那就是遵纪守法,我认为所有的老师,如果都按照道德的下线要求自己,那我觉得太低了,所有的教师的水准都应该是道德的“上线”,比如说,教师要不要有奉献精神?这个我们前边讲过,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们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千八百块,看看那些大腕儿,看看那些歌星,出一场,唱一首歌,一次演出就上万块,几十万,几百万,那么我们的老师还有意思吗?那么我想说的是,教师有很多的精神应该是无私的,奉献的。有一个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歌星好,那么你去当歌星。但是我自己当教师三十多年,每每我的生日,我自己都忘记的时候,都是学生们给我过得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富有。”这是一个教师从教三十多年以后的总结。他的富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老师们,如果你的内心没有这样一种美德,你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有很大的宽度呢?有为觉得有三个途径(PPT),第一个方面是以书养清心。书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书中能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力量,在书中,能够陶冶自己。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学会读书,就很难修养自己。比如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体会,有一次我读了一篇小文章,这篇小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旅行家,他走遍了祖国的高山大川,他走过的地方有一些是我们人类都没有到过的深山老林,这个旅行家曾经埋怨过,说:“大自然这么美好都没有人来看过他们。”他遗憾,他自己曾经也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展示而懊悔过。又一次他走到一个似乎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没有人去过的深山老林,他看到哪里的蜜蜂在酿蜜,那个蜜已经酿得洒了满地。没有人享用,没有人欣赏,可是这些蜜蜂们仍然在精心的采蜜,他突然感悟到说:“啊!原来蜜蜂的勤劳,蜜蜂的快乐都在他的劳动之中。”所以,在读书中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人就是那蜜蜂在采蜜。我们辛勤的劳动一定给社会、给孩子们带来甜美,我觉得这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个方面是以情育德行。我们老师对孩子充满的应该是什么?不要老是说教,而应该是情感,是我们的感情,我们传递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小霸王伤心地哭了!

李波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因为无人管束,在学校是人见人恨的霸王,经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低年级同学,不接受教育,同老师严重对立。在班级里称王称霸,班里的同学都很不喜欢他。他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各科教师都感到头痛。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引导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并说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老师发现李×神态有些细微的变化,与平时极不驯服的神态判若两人。于是鼓励他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孩子开始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忍不住扑在老师的怀里,嚎淘大哭,倾诉了对母亲遗弃自己、父亲不关心自己的极度怨恨,常想用极端的表现来引起别人的重视。孩子这时才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称的一面。了解了这些,同学、老师都加倍关心他,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母亲般的眼睛必定需要深厚的感情来支撑,说发自于心的,这才能孕育教师更高尚的德行。

第三个方面是以诚导人生。我们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就会回报你。人真的很奇怪,情愿把钱交给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比如银行以及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大把钞票换回来一张小纸条,但心里比把钱拿在自己手上还要踏实;但如果让你把一大把钞票借给别人,哪怕是你最喜欢的朋友,一旦你把钱交给他,虽然他也明确告诉了你还钱的日期,但你心理还是觉得不踏实。情愿相信陌生的机构但不相信熟悉的人,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更相信书本,但却不相信讲解书本的人;也就是说,学生更相信教材,但却不怎么相信教师。之所以学生相信教材,是因为学生不会觉得教材有自己的目的;之所以学生不相信教师,是因为学生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有自己的目的;一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如果和学生的目的不一致,那学生就成了实现教师自己教学目的的工具。

每一位去银行存钱的人都知道,银行是要赢利的;之所以在知道的情况下还要去银行存钱,是因为银行比较真诚,在存钱之前就告诉我们,你的钱存多长的时间,就给你多大比例的利息。对于老师来说,相信想通过学生来实现个人目的的人还是少的,可正是这个比较无私的群体,似乎赢得学生的信任也越来越少,虽然不能说现在师生关系有多么不好,但说师生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好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或者交易,最怕的还不是在交往或者交易中有所损失,而是害怕碰到不诚实的人,把交往或者交易变成了一场骗局。当然,学生肯定不会把老师想象成骗子那样的不真诚,但如果老师在课堂生活中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真诚,那就很难保证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很真诚地向老师学习学科知识了。

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并不是说让老师去讨好学生,而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不管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让学生觉得,老师这样的做法是真的为自己好。同时也意味着,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前提是老师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可能因为学生的良好表现而高兴,也可能因为学生的调皮而沮丧;但老师的高兴与沮丧,一定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把高兴用来鼓励学生做老师希望学生做的事,也不是把沮丧用来阻止学生调皮的手段。高兴就是高兴,沮丧就是沮丧,当这种情感是自然流露时,学生看到了老师作为真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以诚相待的一面,于是学生更容易以自己的行动来回应老师的真诚,那就是多做让教师高兴的事,少做让老师沮丧的事。有意思的是,正是在老师高兴与沮丧的自然流露过程中,很容易地达到了

教育的目的;而这远比老师想方设法地通过表现出高兴与沮丧来实现教育目的更为有效。

我说什么样的教师是有师德的呢?(PPT)八个字,“鞭策自己,心策他人”,把鞭子打在自己身上,不断鞭策自己奋进,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多用心交流,多给他美好,用我们的心去和他交流,我觉得这就是师德。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修养自我。有一个专家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就是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严厉的老师,有魅力的老师,只会教知识的老师,还有会心灵换位的老师,同学们大多划在了有魅力的老师,会心灵换位的老师。从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昨天说过“时代不同了,教育变了”,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人人都要做有魅力的老师。这种魅力从哪儿来呢?(PPT)这种魅力就从这八个字中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完善自己。其实我们老师不是完人,我们也有缺点,怎么办?不断学会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记得有一个老师他犯了错误,他在班里公开的做检讨。不仅没有丢掉老师的面子,反而老师的威信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说老师一定要学会完善自己。

在这个方面呢,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法(PPT):第一个就是: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首先要求我们老师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不要老犯职业病,什么是教师?训斥别人就是教师,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态很健康的老师。很多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把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感情随便表露给学生,我觉得那是不健康的

表现。什么样是健康的老师呢?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把你对人生的那种快乐的体验不断的传递给孩子。第二个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出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处理学生的故事。有两个学生啊有一天发生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呢经过老师、经过学校保卫科都解决不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因为生活委员和班长闹起了矛盾,什么矛盾那呢?班里买水,班长负责查水数,生活委员负责付钱,由于班长和生活委员闹出点小矛盾,当班长向生活委员要伍佰元钱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三天之后,班长接着问说:“给我伍佰元,交水费。”生活委员说给了,班长说没收到,班长说有证明人吗?没有,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两个人都各不相让,解决不了。最后交给了学校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接到这件事的时候,内心就在想,有两个结果,他们两中间一真一假,这是肯定的。那么真的人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不可以怀疑的,假的人已经犯了错误,已经走上这条路,经过了那么多人的教育,他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那么到了这个老师面前之后,这个老师经过一番教育之后,最后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今天这件事,我们不揪出谁对谁错,老师给你们时间,一天、十天、一年、十年,如果你们有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错的时候,耐心喊一声老师,我错了。老师对学生说:“到那天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有人可能说,为什么在这里不找出是非观念呢?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损害一个人的心灵来实现教育成功的话,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最后这个矛盾没有到十年,在很多的时间里这个

学生就给老师发了短信,说“老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一次做人的机会,不然我就会辍学了,老师我现在已经真正的明白,我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老师,谢谢你。”这难道不是教育吗?这才是我们教育最本来的功能。同时,我们要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学会放飞,就像放风筝,手里攥着线,放出去又要适当的收回来,这是我们老师的任务。

第二个是(PPT),健全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那么人格呀健不健全我说是人在这个社会上能不能生存出质量最关键的问题,同一个事物,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天天看黑暗,看不到光明。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所谓学校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人格、言行去影响学生,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就是让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是说一定塑造一个家长需要的人,老师需要的人,让他们真的能让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那么这个健全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你影响的过程,你来影响孩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老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的肯定孩子,让孩子懂得创造人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第三个问题(PPT),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遍,那么这里我们

还要说“人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师呢?那就是她的人格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才是一个“人师”,而我们说人师他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老师们,你就是一本儿书,你把你这本书让孩子们读懂了,这就是你当教师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成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十大名师,他是一个小学教师,在四年级刚接一个班的时候,因为孩子们不愿意接纳他,和以前的老师有感情了。当她一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不喜欢她,都跟着原来的老师跑了。后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孩子们就非常喜欢她了,你们觉得他是怎么做的?这个老师每当班里取得成绩的时候,他都会和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班为什么有这样的好成绩啊,那都是过去的老师给你们打下的基础。”所以说这个老师每每的把以前的老师的好的做法传下来了。特别我在网上听了他的一堂课,讲的是老师的眼睛,他讲到这一课,本来想让孩子们讲讲,他们中间的老师谁的眼睛会说话,我以为都会说他会说话,没有,所有的孩子举起手对他说,我们原来的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我们不要觉得这是个小事情,这是一个老师有没有修养的表现。童叟无欺,孩子们的话是最真实的,只有他不断的对孩子们原来的老师表示崇敬,孩子们才会懂得崇敬别人的老师。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人师非常高的境界。

那么做老师,怎么样能做一个人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很重要(PPT),第一个方面就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似乎内向到与别人不敢交流,后来家长们领他走了多少个医院都没有治好他的病,最后还是他的初中老师。

这个老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治好了孩子的病呢?他说他就一个经验,那就是每一天他都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理,每一天他都会和他面对面的进行内心的对白和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人师最关键的。

第二就是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的老师如果你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那么你的教育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第三就是我们要学会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很多优秀的老师,实际你让他们总结,大致他们都是这三个方面的忠实的执行者,他们真的和孩子做朋友。那么这种做人师的过程一定就是通过教化学生心灵的职业对自己心灵的教化的深入过程。

所以说每一个教师除了要内心有张力,潜在有魅力之外,我讲第三个问题(PPT),那就是超越自我——外在有活力。刚才我讲了,什么叫活力呀(PPT),就是指教师通过内化而产生的各种能力叫活力。那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反面的教材。比如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呢天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打篮球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儿在一起,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可是这个班里乱成团了,谁的课都上不进去了。最后这个别人问他,你这班纪律怎么这么差?这老师自己就奇怪了,上面不是号召我们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嘛,我天天做他们朋友了,怎么他们现在都不听我的了?后来领导找他们班的班长,问她:“同学们,你们老师这么和你们做朋友,你们班里为什么这么乱呢?”孩子们一句话就有原因了,孩子说:“老师,我们老师真是我们的朋友,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因为老师是讲英语的,“我们老师那课讲的呀就是那鸟语呀。”原来他的课讲得孩子们听不懂。从

这个案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讲师德吗?没有能力,不要讲师德。我觉得传授知识这是我们职业的天性,我们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教学能力。让孩子们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孩子们怎么去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一种做人的能力,我们只有有这种能力,孩子们才能接纳我们的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失败?就是再好的理论,孩子没接受,就是失败。

那么要超越自我(PPT),我想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师你要超出自然,但是又融在自然当中的这样一种完美的人生,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你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比如说我们曾经和孩子们在搞活动的时候,往往我想的是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其实超越自然绝不是多么难的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曾经说过:“我的这双手经常摸学生的头,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差生,我喜欢摸她的头。我的眼睛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缺点,我看孩子们都是看他闪光的地方,我在批评孩子之前都要让他们说自己的优点,我从不让学生写检查,我认为最好的检查莫不如心灵的沟通,我每每这样对待孩子,孩子们也就更加热爱我。”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说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PPT),不断的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老师们,我们的责任不完全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我们是要培养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成就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我觉得对于解决孩子未来的问题就会形成矛盾。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比如我们现在在教育工作当中,有一句话的传播我是不赞同的,就是说:“5+2=0,”何谓“5+2=0”呢?就是说,就是“孩子每周五天在学校接受规范教育的成果,仅在双休日两天就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浊浪冲刷得所剩无几”,令人担忧。又说,“五天学校教育抵不上两天社会影响”还有就是“我们五天的教育不如家长两天在家里对学生的教育。就没有体现出我们教育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就失效了。实际上我们大家想想,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专门训练的,而家长有吗?没有,从时间上5天多于两天,如果我们教育都赶不上别人两天的教育,岂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反思吗?我们应该反思怎么样才可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呢?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你比如说我们的这种理念定位在:“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为实现价值理想的创造与追求上。”那么这种超前的理念他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学习中来的。

昨天我们交流了怎么去读一本书。那么今天我还想从大的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感受(PPT),就是学习我们可以这样学,第一个就是有准备而不是偏差的,第二个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第三个是自觉而不是盲目的。我们要常常在书本上乃至于实践中不断的去学习。另外我们老师应该每一天都做好一种准备(PPT),就是奋斗前的准备,你要让自己处在一种还有激情,还有热情这样一种阶段,一个教师你没有激情、没有理性,你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教育需要一种情感的投入。这种情感,要强烈、持久、澎湃激荡,有爱教育、爱学生的激情,就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呢我们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我们一个是思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生本体论的诠释,我们每每

要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孩子一种解答。然后还要帮助孩子确立人生,有理想、有创造、有超越、有作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到第三个问题(PPT),就是我们一定要成为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的人格教师。能不能成为能力型教师,一个字我想和老师们进行一个探讨,什么是爱?爱不是简单的理论概述,也不是简单的行为的一般表现,爱到深处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爱,为什么我们有些老师的爱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呢?因为他没有上升到理论上,那么这种爱是需要力量的,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教师把你内在的精神资源、你的博才多学、你的优秀品质全部传递给你的学生。比如说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种爱,什么爱,让孩子懂得自己去追求卓越的精神(PPT)。我记得某一学校,有一个初中班级,毕业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有人问这老师,说你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都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他说:“我就培养孩子卓越的精神。”这种卓越的精神是指: 在学生心里不断的去埋下一颗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天天激励孩子让他自己去努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爱的第一个能力。

第二个,你要学会启发、暗示、激发、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天天都有一种求上进、有目标。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班的时候,班长告诉我本班的刘某有爱抄作业的坏习惯。于是第一次评讲作业的时候,我就说:“我今天要表扬刘某,他今天的作业有三点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字迹工整。第二,正确率高。第三,他有上进心,不会做的也借鉴别人写完整了。”我接着又说:“刘某,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作业中遇到 的问题,老师很乐意讲给你听,你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刘某点了点头。为了改变刘某抄作业的坏习惯,我不仅没有批评惩罚,相反却故意予以夸奖,从主观上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的内驱力,比一味地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说自身的一种上进的欲望。

第三个是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培养优秀个性。人的视域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人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里人认识具有片面性,人的理解能力具有有限性。对学生及其言行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分析,需要教师全面认识学生。唯此,才能公正。哲学家黑格尔的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话: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多,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道士。语言智慧丰富,哲学十分努力。这段话,总揽其人,体察入微,从表及里,有决有断,既有否定又有褒奖,读后我们如见其人。这说明了黑格尔的老师对学生了解透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个性特长。黑格尔后来说,他当年从神学院毕业后,没有顺理成章地以牧师为职业,而说搞哲学研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启示于师长为他写的这段评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帮助者,全面仔细地观察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张扬之,是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基础,它不仅反映着学生的天分,也蕴含着教师的爱和期待,是对学生生命的珍视和希望的前瞻,为学生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地自我发

展提供了参考和努力方向。

那么具体的方法有四个,第一个就是用“心”不用手段的教育。尽可能多用心,人和人教育用手段用三次他就会过时的,用心你的智慧就无穷无尽。第二要学会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有没有求知欲,不要老看着他,而是要激发他自己自觉。第三,你要不断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领航员,引领者很重要,教师就是引领者。最后一定要懂得回答学生盲昧不解的问题,孩子没不懂的东西需要解答,需要我们的老师。

所以这样,我讲到这里,我说内化师德最后的终极目标就是(PPT)用教师独有的魅力、人格、风韵、感染、启迪、凝聚、塑造我们的学生,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讲师德最终的目标。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PPT),就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绵。”你的为人能量的储藏,知识量的储藏,你人格的储藏,你健全心灵的储藏,永远是一块海绵,孩子们握到手里的时候永远都挤不干,你永远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的源泉。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重视内在师德的建设。我觉得有三句话值得我们去推敲(PPT),第一句话叫以美养德 德美并重,什么叫师德的不断内化?用自己心灵的美,无形的美,别人都看不到的美,把他转化为你的道德,你的师德,你的美和道德同时并重。

第二句话,有美还不够,还必须有才,我们这种才华不仅仅是工作需要,学生需要,而是我们的事业需要,是人类未来的生存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才华来充实我们的道德,让我们的师德和才华同时演绎。

第三句话叫以智养德,德智并重,那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你给孩子传授的是什么,人类最美好的智慧,如果你是有智慧的教师,同时又在你的 师德中不断的渗透,我觉得你的美,你的才,你的智全部变成你生命的延续,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我们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PPT)?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每一个教师,用你自己的人格去唤醒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有魅力、最优秀、最值得信赖的教师。

谢谢大家!

第五篇:内化演讲稿

内化爱与责任教育 做文明守纪xx人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学生专题教育 2015.3.11 老师们、同学们: 春意蔼然,春色满园。在这春色宜人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学期总结大会,标志着我们踏着胜利的步伐又开始了新的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安全返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耕耘的全体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教师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压力和成就并存。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负重奋进、努力拼搏,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高位切入,精细化管理深度运行,内涵发展成效凸显,教育教学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向好发展态势。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勤政务实、无私奉献;全体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为人梯;三百多名学生刻苦好学、积极向上、勇于登攀。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奋斗目标,以“德爱润心、学思增智、以文化人、多维发展”为办学理念,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秉持“重发展,善管理,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完成双高双普县的创建任务,获得县局先进单位,2014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四,获县局2014年教育质量目标完成奖和中考总评优胜单位。县级学科竞赛:八年级学科竞赛获得全县第8名.在2014年扶风县第五届环城越野赛中,我校教师杨艳华、薛桂兰、刘宁侠获奖。

讲两点点:做文明一中人 做爱与责任的传承者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已经不在是一个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断多了,甚至已超过了一些大人。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礼仪。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在校园,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礼仪。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而一个不讲文明礼仪的人,也将跟不上潮流,被社会所淘汰。在学校,我们应该做到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回到家应该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场所应该讲秩序、举止文明、轻声细语。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文明礼仪深深地刻在心中,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成为一个新世纪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同学们,我们的校训就有“责任”一要求,今天我和大家谈谈责任。责任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必须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无价的珍宝——人格的伟大。1 20世纪初,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多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到抢劫,导致了他非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流芳百世。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家住乌鲁木齐达丰社区的吴兰玉以“拾荒9年还清债务”的感人故事入选,老人入选的理由是:责任与诚信。吴兰玉今年74岁,26岁时从成都到乌鲁木齐,上世纪90年代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给她留下了为治病欠下的债务——5.4万余元。当债主们纷纷上门准备讨要欠款时,她的境况却让他们难以张口,但吴兰玉给他们的却是坚定的回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管有多难,都会还清欠款。从1999年儿子去世后的9年时间里,吴兰玉用拾废品赚的钱还了近5万元的外债。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谁也没想到,为了践行“春节前给民工发薪”承诺,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武汉,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

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

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多名民工手上。“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们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孙东林说。“无论多困难,绝不拖欠一分钱”,在哥哥一家遭难后,弟弟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信义兄弟”的道德魅力。这样的信义举动,源于20年来的承诺与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严平安,男,1945年4月出生,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严家庄村民。2000年,严平安儿子因车祸不幸身亡。此前,严平安儿子东挪西凑,借下17万元买回一辆大货车,梦想着“车轮一转,一月上万”。可上路才8个月,就在广州与一辆刹车失灵的大货车迎头相撞,从此与家人阴阳两隔。噩耗传来,儿媳妇抱着不谙世事的孙子哭成了泪人,不久后带着孙子离开家再也没回来。交警的裁定书没有强制执行力,最终只讨回来4000元赔偿款。为还清儿子欠下的17万元巨额债务,严平安在亲友指点下开始养奶牛。壮年奶牛太贵,严平安就从养牛犊开始。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夜深人静才爬上土炕;外出割草,回家剁草,半夜喂草,把牛圈打扫得像场院,把牛洗刷得像被面。2004年他又借钱买回3头牛犊。牛多了,他的活更重了。割草,镰刀划破手掌,找块破布缠缠;清圈,累得直不起身子,只好俯下身用铲子铲。

天道酬勤。从2006年起,严平安开始给乡亲们还钱了。攒满一抽屉卖牛奶的 2 块块钱,就拿到镇上换成百元大钞,“体面”地还给债主。2013年8月,他终于还清了债务,证明了这一生活人没有昧良心。当选2014年宝鸡道德模范。责任,让即将沉沦的浪子回头;责任,让弱不禁风的幼苗逐渐承受风吹雨打。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爱家、爱校、团结同学都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苦涩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种爱,甚至是一种最为崇高的爱。我们学校的校训提出“责任”的要求就是这个道理。

提起“责任’这个话题。大家都说,爱与责任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必需,好比左膀右臂,两者缺一不可。而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说,有了爱才有责任;也有人说,有责任才有爱。而我要说,爱源于责任。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主体倾向于客体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态度。而什么又是责任呢?责任是主体应当为客体承担起的相应职责和任务。我这里讲“爱源于责任”,准确地讲是指责任感。所谓责任感,是指主体对自己应当承担起地相应职责和义务地认同和主动践行的愿望。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而言,首先就得有责任感。如果先就来谈爱,那好比去追天上漂浮不定的云彩,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易见文字激扬却难见行动落实。说半天,一个人还没品尝这桌菜,他能给你回答这桌菜的味道吗?一个人还不会走,他能给你跑吗?离开了责任感的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一座!教师们为了培养接班人满腔热情,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请仔细聆听他们一句句心声:要用知识去唤醒学生;要实现他们祖祖辈辈翘首企盼的愿望;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要让我的学生成才。试问,这一句句话语里所饱含的不是他们自觉践行教书育人天职的高度责任感吗?再请认真观察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吧:帮助学生的苦口婆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事无巨细的样样关心等等。试问,这里面所饱含的不是他们渴望学生成才的责任感吗?毫无疑问,正是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比热爱。事实无可雄辩地证明了我的观点:爱源于责任。看看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下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记好每一次笔记,实习时,操作好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孝敬父母、报效祖国,这就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

责任是社会赋予一门职业应当履行的义务,责任是第一位的,爱是第二位的。责任是内核,爱是外化。有了责任才有爱,爱源于责任。这时的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态度,而更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好下一代,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家长的责任是把孩子抚育成人。学生的责任是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从小就要学习好知识,掌握好本领,等等,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也告诉我们必须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相信大家,我们一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发奋努力,勤奋学习,不辜负祖国、不辜负领导、不辜负长辈、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殷切的教诲、辛勤的抚育我们要牢记在心上。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做人,耕耘好自己的那片自留地,并把它管理的天晴日朗。

“爱拼才会赢”。九年级的同学们,“季节总是如期而至,雏鹰总要凌空翱翔”。今天距离2015年中考不到110天时间,此时的你们,为了父母心中那份殷切的期盼,为了老师心中的那道绚丽彩虹,更为了你们心生的那个美好梦想,你们将别无选择地开始最后一年的终点冲刺。人生能有几回搏。希望你们:牢记“有志者事竟成”的至理名言;树立“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信心;学习“孙敬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借光”“杨时程门 3 立雪”“李白铁杵磨针”“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求学精神;以崭新饱满的激情,矫健执着的姿态,穿越人生的这段风雨之程,跨越学习生涯这段浩瀚厚重的青春岁月。我们愿做你们的航标,做你们的后盾,为你们遮风挡雨,陪大家挑灯夜读。让我们共同期待:六月的阳光染红你们的金榜题名!我深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你们!

老师们,你们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了一批批一中学子的心灵,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和灿烂付出了心血,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自豪。今天的一中教育工作,往小里说,就是给上级政府、给扶风人民一个满意的回答;往大里说,我们的教育有可能在孕育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成就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希望:我们教师的目光不要单放在一中的发展上,更要放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上,每个教师都应有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自己的职业幸福追求,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担当的情怀,为自己的发展加力,为学生的成长引航。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惕励自省、积极作为,负重谋质量、埋头搞教育,聚力学校内涵发展,深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县学校创建工作,把法门一中真正建设成为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学诸多领域优秀人才的发源地,炼金炉。老师们,同学们,蓝图已经绘就,航船已经起锚,让我们迎着新学期的召唤,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和“敢上九天揽月”的勇气向着更高的目标坚定前行!用激情豪迈的壮志书写一中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全体同学学习进步,梦想成真!2015年3月 11日 4篇二:演讲稿汇编 2014年4月4日下午,某市中院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学习暨“良知道德公正廉洁”演讲活动。党组书记、罗朝峰院长以“党建带队建,全面提升法院队伍素质,确保公正司法”主题为全院干警讲授了一堂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的党课。党课结束后,我院四位法官分别以“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为主题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精彩的演讲。现将他们的演讲稿汇编如下: 恪守司法良知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很感谢院党组能为我们法官干警的交流构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能充分地阐述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于我而言,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和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交流、学习也感到十分的荣幸。藉此机会,我想谈一谈我最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活动中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围绕司法良知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仁批评指正。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恪守司法良知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对“良知”和“司法良知”的认识 在谈及法官司法良知时,应先对什么是良知有所了解。我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三重涵义,一是是非之心,二是天理,三是明德。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是主体自觉的道德意识,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结果。目前,我国主流学说认为,良知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是每个人应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理性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内在的道德情感之上的,也是在同外部事物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的。总之,良知的产生源自于人性的不完善,是人的本性的自我立法,是建立在对世俗人情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深入洞察基础上,对人们生活中普遍认可的“常识、常理、常情”的一种认同,是人们对生活的经验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是非、善恶的理性判断。相较于良知而言,司法良知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模型进行示范和引导,是一个漫长的人性与制度互动的进化过程。总之,司法良知是基于法官对法律规则正当性、合法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所经历的法律生活的反思而产生的理性判断。法官的司法活动自始自终都贯穿着道义责任,从尊重群众的诉讼权利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都必须体现出法官对是非、正邪、善恶的价值取向。法官肩负着主持公道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职责,法官进行的一切司法行为都必须以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把握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通过裁判的手段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法官所具有的优秀品格是一副完美的图画,那么司法良知就是这幅图画中最基础的底色。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其有两面性。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不良风气、不正之风甚至消极腐败的思想或多或少对法官队伍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甚至使个别法官内心的司法良知缺失。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型、专家型法官的落马,更揭示了只一味追求司法职业化并不能必然带来司法公正的道理。这些被誉为“司法精英”的“专家型人才”,利用自己娴熟的法律知识及技术,打着依法办案的旗号借机大肆索贿受贿,获取非法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和法院的形象,严重背离了司法为民的宗旨。

二、对司法良知重要性的认识 如何认识司法良知的重要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司法良知是司法公正的人性基础。古语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最终还是要依靠法官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法良知决定着法官对待司法的态度。法官只有具有司法良知,才能够凭借对法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自己的人生阅历、法律经验和自我反思,主动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难处,进而对案件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积极主动地维护司法公正。所以说,司法良知是司法公正的人性基础,也是法官忠实于司法职业的一种道德品质。其次,司法良知是司法权力的内在制约。司法权力直接决定着生杀予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与放纵。美国法学家斯坦因说:“良知不是法律,而是自我立法,是人的本性的自我立法”。司法良知的价值就在于培养法官的公正司法信念和自觉意识,强调法官职业道德、司法情感和社

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强化法官审慎运用司法权力的意识。第三,司法良知是司法智慧的重要体现。司法良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有融汇在具体的司法运作当中,与司法技术理性相互作用,才能推动司法目的的有效实现。法官司法活动不是简单的适用法律,机械地就案办案的过程。法官职业的特点要求法官不仅要能够准确的理解、正确的适用法律,对案件作出正确裁判,更要能通过案件审判释法析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明,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排解纠纷。以自己的智慧和法律素养,将法律精神融化于案件事实之中,进而发展法律才真正体现了司法的智慧,也体现了司法的能动性。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司法裁判结果是法律规则和司法良知相互发挥作用的产物。

三、对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恪守司法良知的几点认识 第一,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滋养司法良知。综观古今中外杰出的法官,绝不是一个个冷酷无情、专横臆断的判官,而是法、理、情并重的司法良善者。“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这是长辈的谆谆教导,也是我多年的坚持。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却应该是温暖的。诉到法院的每一件案件,当事人的内心都寄托着一份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有的甚至是唯一的希望。对此,法官应以最真诚善良的情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去对待当事人,努力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案件,不断寻求情、理、法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让他们在司法的过程中感受到案件裁判的公正,也真切地 体会到裁判过程中法律应有的人文关怀,从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司法的认同和信任。第二,要经常保持对职业的反思、反省。法官司法良知的养成和坚守并非一时一事,需要在长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形成成熟的稳定的法官人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沉淀、法律经验予以总结,并不断地反思、反省,真正地提高法律素养、完善法官人格。当法官人格形成,法官也才能地感受到这一职业所具有的真正涵义,也才能将对司法良知的感性认识,具体落实到司法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这也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对我们法官职业提出的历史使命。第三,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消极等不良情绪。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项工作,疲惫、烦躁会逐渐占据我们的内心,久而久之就会不可避免产生职业倦怠。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情绪。如果在工作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不仅会引发当事人的无端猜疑,还会影响案件的处理,甚至可能会损害法院、法官的司法形象和司法的公信力。心态是一种选择,作为一名法官,要克服职业倦怠,不仅需要良好的心态,更需要智慧。刘墉说过:“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他可以使你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在任何时候抬起头都能看到希望”。当我们疲惫和倦怠的时候,不妨抬头望望星空,仰望一下心中那座山,它会重新点燃我们的工作激情,激发我们篇三:去极端化演讲稿

发挥青春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早上好!

我叫xxx是xxx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这次演讲活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挥青春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我们没有重视各民族相互团结这一问题,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会遭受挫折。

从小我就听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高于一切”等等的宣传口号。那时候我还小,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民族团结这一问题。心中也从没有弄懂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就感觉别人说了,我也跟着一起说,具体是什么心里还不是很明白。后来在学校,老师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就是与各民族同学、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团结友爱,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现在我长大了,慢慢的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在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拥有不同的民族同胞47个,其中世代居住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创建新疆美丽多彩、特色风俗的异域文化。自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着新疆的繁荣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我们的日子,也因为大家的努力得到了飞速的改善,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请大家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吧,马路变宽了,高楼也多了。以前的日子谁想过周末和朋友们在外面餐厅一起吃饭,又有谁想过自己能买小轿车,方便出行?谁敢想象孩子上学不愁学费了,生病住院不怕没钱了呢?这一切的变化不是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起创造的么?没有大家一起的努力我们能过上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么?所以,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各民族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无限源泉。

但是,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歪曲历史,妄图残害我们民族团结之花,用歪曲的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这也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

面对破坏分子的丑恶本质和分裂分子的蓄意挑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做为我们青年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积极发挥青春的无限力量,时刻保护着我们民族团结之花,让分裂分子无机可乘。

兄弟姐妹们,朋友同事们:面对如此挑战,我们要开始行动了。作为拥有青春力量的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党民族宗教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用知识武装头脑,认清分裂分子的丑恶本质;在朋友和邻里之间当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宣传员,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要向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着我们大家的团结,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对于暴力恐怖分子的行为,我感到愤怒,我想大声说“新疆是个好地方,请你们不要败坏新疆”我相信只有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新疆才能发展。只有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才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世界卫生部门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学习,工作中,都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谢谢大家。2014-11-24日篇四:去极端化演讲稿1 去极端化,人人争当践行者

当前,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反分裂斗争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大肆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异端邪说,通过各种方式,从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法律规范、文化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对信教群众进行全方位的腐蚀、煽动和蛊惑,甚至把黑手伸向校园,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腐蚀青少年,成为宗教和谐的最大威胁。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旗号,在信仰上极端化、行为上狂热化,它已不再是宗教本身,而是宗教蜕变的异化现象。从今年所发生的多起暴力恐怖案件看,暴恐分子杀害无辜群众,制造社会恐怖和民族分裂,破坏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破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宗教极端势力已成为新疆社会稳定最现实、直接的严重危害,必须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维吾尔族是爱美的民族,传统的艾德莱斯绸服装和小花帽是多么漂亮,还有现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服装时尚又好看、又得体,但是有的人非要去穿又黑又长又难看的吉里巴甫服,在夏天时,厚厚的黑袍子热得透不过气来。这种穿着打扮完全扼杀了我们女人的爱美天性和人生自由。”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允许有

人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要加强自身免疫、提高鉴别力,提高思想警惕,保持清醒健康的头脑,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用好去极端化的“十大处方”。

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每一步、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照顾,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和引导。我将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带头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努力净化育人环境,教育好广大青年学生。更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好学生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及危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维护好新疆的和谐稳定局面。一起携手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好、维护好,让每个人身心健康,充分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我们要果断向宗教极端势力发声亮剑,就是认清了当前形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必要性,因此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在以后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去极端化”专项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在工作中的渗透,专项活动循循善诱,把“去极端化“教育做实、做细,并且点面结合,用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力压缩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空间。篇五:在实践中感悟,在反思中内化

在实践中感悟,在反思中内化 实验小学 曹小慧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不是让学生如何识记大量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具有战性的学习机会面前,不断尝试,经历成功与失败,顺遂与挫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网络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的愿景。以下我侧重于,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收获。1.1 小组合作,构建“学生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该理念与我们平时组织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活动异曲同工。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于他人的实践和理念有所了解后,从而细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将理论为指导,将创新的小学英语活动小组的实践运用于课堂,让科研的种子播种到课堂这篇土壤中。我深知,有小组才可以开展小组活动,从而才能实践小组活动化教学。于是我们教师开展了具体的小组构建。合理地构建活动化教学小组是具体

实施活动化教学课题研究的良好保证。于是我们结合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老师的意见,将学生按三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划分。以六(2)班为例,选择10名优秀的同学作为小组长(为1号同学),10名后劲生作为种子选手(上升潜力最大为4号同学),由组长选择帮扶的后劲生,其它同学自由组合,以下是六(2)班的部分小组的分组情况表:

当然这样的小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任课老师,及组员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旨在为组员们之间培养默契,增强小组的学习能力,激发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为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化教学做好铺垫。

有了小组,我运用课例为小组创设情境进行操练。如:以下为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part c的活动情境设计及意图

活动设计一:fill in the blanks请学生先独立完成以下灰姑娘与其继母的对话(a即灰姑娘的继母b 即灰姑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出大家在答题时容易出错的几空,并简单分析一下原因。a: there is going to _____(be)a party.(将要举行一场舞会,但你不能去)

you can’t go there.b: but, but? i want _____(go).(但是我想要去啊)a: you don’t have any beautiful _____(dress)or _____(shoe).so you shouldn’t _____(go)to the party.you need to clean the _____(horse/house).(你既没有漂亮的裙子也没有鞋,所以你不应该去,你应该在家打扫。)b: please, please let _____(i)go.(求你让我去吧)

设计意图:

该作业的设计力图引入灰姑娘的故事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复习be going to ?的一般将来时的句式结构,特别是帮助学生复习了易错的there is going tobe?(活动,比赛)的句式结构,还复习了 want to do, dress的复数形式,shouldn’t加动词原形的结构和帮助学生区分了horse 和house。综合复习面较广,然后让一位学生扮演a即灰姑娘的继母,让另一位学生扮演b即灰姑娘,让其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学生的语调表达人物性格。这样学生的兴致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对于时态的理解,句型的掌握和语言的输出。

不足之处:当然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答案会有所不一,于是会出现互相讲解理由说服对方,更有甚者会出现争执,这时老师就会介入,而我一贯的做法是讲出正确答案,那样正确的一方会很开心,而另一方则很失落,这样看似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难题,实则不然,通过阅读该书让我了解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之后我的做法会相应地做出改变,我会让各执一词的双方冷静下来,听一听对方讲解的理由,让他们自己判断一下,谁的更有道理。从而加强学生的倾听,理解,思辨的能力,这恐怕比我多讲题目要有用得多。

活动设计二:play the role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完成以下灰进行角色扮演。a: can i have ?(我能有??吗?)b: what for?(派什么用?)a: i want to ?.(我想要??)because ?.(因为??)b: sure.let me find it for you./let me help you.(好的。让我为你找到它/让我帮助你。)

设计意图:

该作业是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一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让学生乐于助人,假设如果你是小仙女,你能够如何帮助灰姑娘,从而进行语言的输出。之后,让其进行同伴互助式的角色扮演,让一位学生扮演a即灰姑娘,让另一位学生扮演b即小仙女,这样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进行信息的互动,智慧火花的碰撞。以下为一组学生的造句: a: can i have some money?(我能有一些钱吗?)b: what for?(派什么用?)a: i want to buy a beautiful dress.(我想要买一条漂亮的裙子)because i have no beautiful dresses for the party.(因为我没有漂亮的裙子参加舞会.)

b: sure.let me find it for you.(好的。让我为你找到它。)在学生们共同完成一项项挑战的同时,我不禁发现让学生尽情参与其中,后劲生也跃跃欲试,这学习不再是学优生和老师之间频繁互动的事了,是生生参与便“乐”在其中了。

下载体验生成内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生成内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策略

    谈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策略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中学 林文萱 【摘要】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体验生成......

    浅谈童年经验对艺术家体验生成的意义

    浅谈童年经验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摘要:一个人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童年......

    课外阅读课内化

    课外阅读课内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 自去年来,我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在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时,并不是简单的......

    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

    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内容摘要】 活动式教学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之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萌发新的知识、情感和能力是教师研......

    互动生成

    关注学生的小想法 高中语文组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粗线条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教学中必须体现教师在关键处、细微处......

    课堂生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内化学生行为规范

    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内化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道德意识的形成首先......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语)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