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2: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

很多教师都在谈生命教育的问题,我在这一方面曾经梳理了一些材料,拿出来反思、修改,也当做一次学习的感受。

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更加关注人的生命本身,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培养全人的立足点。学生的生命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的主题词,那么,生命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认识与体验,生命教育的立意即在于此。

学校都在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在课程开发领域,特色可谓层出不穷。那么,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校教育研究怎么搞,特色是否能一夜之间产生呢?我们可以从实践的层面进行认识其有益的价值。现在,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研究领域,特色主义的倾向正在由正常的追求走向极端地追捧,当然也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问题。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要建立,但是真正让这一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准和深厚的底蕴,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积淀,而且,在某些情况之下,机遇往往大于努力,对教师和学校来说,机遇或许意味着能力或者意味着水平。“特色”与“个性”是目标,在不远的地方,有时可望而可及,但是需要寂寞地、耐心地、长时间地去努力。也许,特色有时对我们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立足学校、立足课堂去努力追求效用,就让特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吧。

一、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珍惜生命存在

认识生命的基本现象,珍惜、关爱和呵护生命是教材的主体内容。认识生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入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让学生从“奇妙的我”开始来探讨自己身体的秘密,这是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充满自信和兴趣。激起他们乐于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还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等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与作用。知道男、女身体的差别。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教学中运用询问父母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学习。比如“身体里面的秘密”活动,通过学生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自己健康的皮肤、强壮的骨骼,然后说出自己所能做的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健康成长,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让学生通过了解心脏、肺、胃、肠等主要器官以及他们的作用,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兴趣,喜欢自己。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讲述自己掉牙的经历。通过学生遇到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来探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面对各种成长中的问题。

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从呵护自己的身体做起,通过设计“做自己的守护者”让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增进学生对自身的关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上学路上遇到的情况、一个人在家里时的情况等,让学生进行分辨,建立在任何情况之下,生命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生命意识。而“我的身体你不能碰”不仅是安全教育,更是一种对生命尊严和个体独立性的呵护。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危险是可以化解的,“生命的警钟”集中呈现给学生的就是在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危及到生命的一些危险。其中居家安全是学生最切实的安全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家里的的厨房危机四伏,而受到忽略的各种电器,饲养的宠物等,都可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伤害。学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公交车、轮船、飞机等,骑行或乘坐的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确,以应对可能随时发生的伤害。而“防火自救”是学生的必然本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年龄的增长,让学生认识生命更为复杂与深刻的内涵。人的忧患意识正在远离我们的学生,事实上,就整个世界来说,天灾人祸是随时都可能到来的,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是会造成生命的巨大损失的。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由此更需要学生从小具有抗拒、躲避灾难的能力。“生存的考验”应以真实的情景带给学生更多的关于灾难和危险的场面,让学生从中寻求自护自救的方法,认识到在灾难面前,保护生命是第一选择。传递给学生的是应对灾难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惧怕这个世界。

随着学生跨入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正在增强,身体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掩藏不住的心事也在困扰着他们,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学生突然感觉到了有许多话无处可说,有许多问题无处可问,孤独感成了许多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感受。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来说,青春期教育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当前学生受各种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早熟,应当说,将青春期教育提前到小学高年级并持续到初中阶段是必要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初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应当从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涉及到拒绝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的侵袭。让学生建立为一生的健康负责的态度,以此来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其中拒绝烟酒是中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但也是很多学生不断尝试、陷入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防艾滋病教育则是一个时代性的刻不容缓的话题,理应成为学生一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是本单元的起点。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并不处处都是阳光灿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保护自己的过程中还要面对生活中的“陷阱”。也就是说,在更多地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不能回避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而是要深刻认识积极避免。“避开‘陷阱’”选择性侵害、网络诱惑、毒品诱惑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案例来辨析。对于各种侵害或者诱惑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警惕性,远离他们;另一方面还要在侵害发生的时候,进行坚决地反抗,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帮助学生反思浓厚亲情,感恩生命关怀

“爱”是生命的主题,让学生认识爱,学会爱,进而对社会具有感恩的意识,不仅是让学生对社会有所回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情中体验到“爱”的时候,会使他们更加感觉生命的美好。“我是这样长大的”设计从妈妈对自己的哺育入手,模拟各种活动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使学生对妈妈更有一种依恋和感恩。而在“生命的关爱”中,在“我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涉及到的将是维持家庭生活的过程中父母的辛勤劳动,使学生在感动之余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谢谢爱我的人”引领学生的行为,如何“谢谢”他们?

泰戈尔说:“让生如夏花之烂漫,让死如秋叶之静美。” 对自己生命的了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主题,但是,生命的过程是伴随着爱的过程展开的。生命是循环的,这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但这一过程是充满爱的,是美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避免学生对衰老、死亡等的恐惧。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存在观,了解人的正常的延续活动,生命之于人是来之不易的,既有生理上漫长的过程,又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由此让学生在学习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对父母、社会的感恩意识,以及对自己神圣的生命的珍惜。关于生命的循环,这是学生从幼年就不断问起的话题,家长、老师的回答始终是那么含糊。“明天的我(记得亲爱的人)”主题活动就是通过读物、故事、询问等活动,让学生搞清楚自己以及他人复杂、曲折的生命经历。活动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爱之情。通过访谈活动、搜集图片等资料,结合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是会慢慢衰老的,而且是会死去的,但是死去的人们会留在亲人的记忆之中。让学生明确人的生命的循环,懂得生、死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可怕,建立正常的生命认识观。

关爱和感恩不能止于亲人,要涉及更多的人。在沟通与交往中以爱心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方式,同样地,人类生命现象会很复杂,如果面对残疾人或者生活上有巨大困难的人,学生该怎么办呢?“感恩生命”以及“学会行动”等活动引领学生来感受、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热爱每一个生命体,同情与关怀需要帮助的人。对残疾人不歧视、不回避,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人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反思,明白我们面对着个体与群体等等各类关系,要生命愉悦、有意义,就要与他人或者外在的环境处理好关系。探究“爱”的价值与内涵,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以音像资料提示或者图片、文字资料等展示关于残疾人、身处绝境的人的境况,引发学生的情感,探讨如何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美好,欣赏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就是生命本身,让生命更美好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什么样的生命是最美好的?虽然不可一言以概之,但是,本质来说,属于自己的生命是最美好的,也就是说,生命必须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得到生命的自然需求与精神需求,对自我的了解与控制是生命价值的基本形态之一。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处于生命之中最为灵动、敏感、好奇的儿童、少年时期,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地受感性的支配,更直接地感受生命的幸福与苦恼,而缺少理性的思维,但是,这种感性的印记会长久地留在他们的生命中,最终转化为对生活理性感悟。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需要更多地体会生命的丰富与美好,其中理应包括亲情的关爱、人际的和谐、个体的自由、求知的乐趣、付出的幸福、成长的感动、探索的艰辛、磨砺的充实、失败的酸涩。惟其如此,才是生命健康成长、才是生命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无论是探索、磨砺还是失败,都没有对生命的打击、冷落、禁锢,而只是生命个体置身自然生活世界的必要的体验。这些都是价值的体现,是生命的价值的要求。

“在生命世界中”和“生命的意义”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举行专题的寻找美丽生命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在生活中、文本中、其他的相关材料中,寻找生命的存在,感受大自然中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生命,然后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故事会、图片展示、远足踏青等活动,欣赏生命的神奇与美好。另一方面让学生思考、欣赏生命的价值。

人为什么而生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并不是小学生所能够完成的,但是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知道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是极为关键的,这也是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期待的根本保障。应当说,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克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学生探讨“幸福”是什么,以此来规划自己精彩、幸福的生命存在。明白工作才是幸福的,劳动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于平淡中体味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包括“幸福在哪里”、“他们都在工作中”、“我的生命最精彩”三个主题活动。关于“幸福在哪里”活动,让学生询问妈妈或爸爸“幸福是什么?”交流自己的询问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生活中的幸福。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本身是快乐的,我们应当使生命更加美好追求幸福是生命的正常活动。关于“他们都在工作中”旨在让学生去调查人们是怎样工作的,了解工作的意义,不同岗位上的人们都在创造着财富和美好的生活。使学生明白工作是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是生命发展的途径。只有参与劳动,积极工作才能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圆满的发展。关于“我的生命最精彩”活动则是让学生设想未来,我怎样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思考自己生命的方向,并且计划一下如何使这一愿望变为现实。开展“找回一个真我”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自己对于集体的作用,明白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信仰和人生的道德追求,都是权利的载体。使学生建立起整个人类社会主人的意识,每一个人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生命的价值并不渺小,组织学生写个人的生命宣言。

四、带领学生沉思精神存在,敬畏生命尊严

不可否认,人是为自己的生命的自然存在而生活的,但是也是一个精神的生命体。是的,作为一个人,不仅是物的化身,还具有生命的精神意识,人的精神就是人性的载体,人的生命是最复杂而且值得敬畏的。很多时候,可以忽略一个人肉体的存在,但是一个人的精神需求,他幸福与需要的满足却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情感、意识理应得到重视和开发。而这不仅是精神需要,而且是生命的尊严,生命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高贵不可侵犯的,生命的本质是值得敬畏的。

虽然“人和其他高等哺乳动物之间,在各种心理才能上,是没有根本的差别的。”[7]人的生命就在于具有并且超越最原始的能力,具有自我认知和幸福感,人的生命理应得到敬畏。从这一点上来说,生命是可贵的而不是泛化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状态,但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状态,因为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状态。“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因而,如若有人对丧失自己的生存、对沦于永恒悲惨的危险漠不关心,那根本不是自然的了。”[8]所以,我们说,生命是思考的、追问与反省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关注。生命是神圣的,是值得敬畏的,我们没有权利侵害生命,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一种真诚的敬畏,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最高境界,当前中小学生中出现的自杀、杀害父母等极端的行为,原因很多,但是他们无视生命的浅薄意识也是造成这一恶果的重要原因。生命教育的过程始终贯穿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活动来激起学生对于生命的真爱。

“敬畏生命”包括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尊严(生命无价)”、“善待生命(我们有权利选择吗)”三个主题活动。通过案例、故事的引领,让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过程是丰富而美好的,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他很脆弱,珍爱生命是人的一种本质的价值追求。生命的尊严以典型的例子的引领为主,让学生意识到人的生命是应当得到尊重的启迪学生正确决定自己的人生观。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尊重自己。让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热爱生命,给生命以关怀。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他是生命。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来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价值,进一步明确死亡的定义,认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生成正确的生命观。如何善待生命,让学生思考:由“安乐死”到人的自杀,我们有权利决定一个正常生命的结束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搜集或者呈现给学生大量的当前学生自杀以及杀死父母的极端案例,探讨其中的缘由,思考其中的生命伦理价值,激发学生敬畏生命,懂得生命的无价。

五、促进学生追寻生命自由,激扬生命智慧

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外在的环境要提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同时,自由也是学生生命的发展与自我感受状态,是一种心理的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他们生命质量的体现,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是学生作为生理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前提。小学中年级设计 “做自己真好”内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入手,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自觉克服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具有强烈自信心。由此而生成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个体生命意识,个体的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本单元设计的重要领域。“今天真快乐”、“我是自己的主人”、“我会更好”等活动就是对此的良好阐释。具体活动包括:通过我的优点展示、才艺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白自己是独特的,让学生寻找真实的自我,在自尊与自信中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模拟情景、提供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痛苦与困难是生命存在的组成部分,而且痛苦与困难对人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在此基础上,寻找方法战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生命的自主、主体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中我的一票来谈感想,使学生建立班级主人的意识,再进一步让学生就各种问题谈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我就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观点的决定者,要对自己负责。生成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并且充分展示出来。做快乐的自己,寻找生活的、学习的乐趣,生成为自己的一种积极、愉快的生存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认识到生命的自由,体验到生命的智慧成长。人是具有精神存在价值生命体,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让学生建构自己的智慧人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层面。珍惜时间、反思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法制的社会里遵纪守法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学生必须要建立的生命智慧意识。而这也是学生健康、积极地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是他们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充满智慧和诗意地生存是“智慧的人生”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学生思考时间的意义,珍惜时间与珍惜生命联系起来,规划自己的未来智慧生活;特别是读书计划、学习计划的设计应当遵循怎样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明白思考是学习、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习成就智慧的人生,使生命更富有意义,会思考、想思考,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作为学生,要怎样进行思考,这是需要探究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智慧的人生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精神价值和智慧发展。并且以此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包括生活中的学习,学习中的思考等等内容的设计。同样,法律是整个人类社会一种集体生存智慧的体现,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守法对于人们的美好生活的重要,法律的社会包括:做遵纪守法的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

六、实现学生守望生命责任,关怀生命世界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人不能仅仅为自然、为社会而生存,但是他要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自然和社会,还要改造自然和社会。古罗马喜剧作家泰伦修有一句话:“我是人,我认为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 人是有责任的生命体。可以设计“多彩的生命”、“为了未来的生命”等,帮助学生对于生命责任的实现。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生命的美好,才是生命教育能够真正进入学生的生命的良好途径。学生生活在生命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体都是鲜活的,在小学阶段,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在养小动物、栽培植物的过程中,用生命来感悟另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成长,从而生成对美好生命世界的由衷赞叹,以及对生命世界的向往。学生的生命关怀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人的身体自身,而是让学生探究生命的丰富多彩,了解生命、人类的由来,畅想未来生命以及地球以外的生命,建立一种广博的生命认识。事实上,学生也在思索、迷茫于这些问题之中,让他们对此展开探究,产生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其兴趣的关注点,从远古到未来,学生的思维在遨游于生命的多彩世界里,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这些单元的教学实施中还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性地学习。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意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而且还要为未来的美好幸福生活而积极努力,这一领域里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生命教育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是就环境说环境,而是通过生命的更替、生命的需要来说环境,让学生建立环境是生命的保障的概念,自觉地维护环境。从生命保护的视角来看待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为人类的未来生存而思索。通过“生命能‘克隆’吗?”、“谁是生命的敌人”、“美丽的家园”三个主题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于生命世界的思考和感受。其中,“生命能‘克隆’吗?”通过试管婴儿的思索,“克隆”,生命就能长存吗?以及我们应该不应该“克隆”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争论,让学生由生命科学的发展来思考我们人类的未来,生命还需要依托什么而生存?“谁是生命的敌人”则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列举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分别探讨他们的危害。如:土地沙漠化、森林遭到滥砍乱伐、野生动物灭绝、人口剧增、饮用水短缺、渔业资源减少、河水严重污染、大量不当使用农药、地球气温上升、酸雨正在发展等。“美丽的家园”则是带领学生领会地球是孕育生命、关爱生命的美丽家园,这里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生命多彩绽放的空间,这里的文明就是人类生命智慧的结晶,如何呵护美丽的地球?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让学生以不同的小组来分别探讨,通过研究论证,来规划美好的地球未来。为人类未来的生命的生存做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对未来的思考不能仅仅限于自己的未来生活,而是以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来支配自己的理想,构建自己对于人类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本单元的设计首先从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入手,以“身属祖国”为题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防教育,而不是国情教育。然后让学生将视野放之于整个人类社会视角,给予学生必要的国际理解教育,“同一片蓝天下”昭示的就是全人类的理解、沟通与合作。而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责任的。

基于生命与情感的课程设计集中体现了情境体验教学的理念和思路,从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综合建构一系列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内容,呵护学生自然的和精神的生命存在,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主动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二篇:生命教育班级课程

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小蜗牛班植物观察班本课程

课程背景:

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并实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本质上讲,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生命特征都要放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生命教育极其重要,生命教育是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以及优秀道德形成的必要途径。

课程目标:

1.通过儿歌,绘本等初步了解自己生命的形成过程,理解生命来之不易,从而珍爱生命。

2.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体会向日葵乐观,积极向上优秀品质。

3.了解其他一些花、草等植物(如梅花,菊花,松树等)从种子——开花(长叶)——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生长变化,养成爱护花草树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

4.通过阅读和实践,了解一些常见农作物(如水稻,棉花,花生等)的生长特点与作用,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4.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活动整合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望和动手实践能力,充分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

课程内容与实施:

1.阅读——孩子语言发展的基石。A.基于生命课程的绘本:

《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两棵树》

《小种子》 《一粒种子的旅行》 《和植物跳支舞》 《植物天地》 《彩虹色的花》 《花婆婆》

《一片叶子落下来》 《小威向前冲》 《我从哪里来》 《我为什么快乐》

《挖土机年年作响》

《小鲁的池塘》 《我永远爱你》 《我和种子共成长》等

B.基于植物生命课程的诗歌:小红薯

小红薯,爱淘气,红薯地里捉迷藏。脑袋钻进泥土里,辫子拖在地面上。

玉米公公

玉米公公年老了,长长胡子胸前飘,石榴娃娃瞧见了,咧开嘴巴笑他老,香蕉娃娃懂礼貌,上前弯腰问声好

小豆芽

小豆芽,长得乖,钻进水里不出来,身子白白水灵灵

月季花

一朵红,一朵黄,朵朵花儿香又香。刺儿多,刺儿尖,根根刺儿长又长。折花的娃娃扎了手,浇花的娃娃闻花香

小松树

小松树,真可爱,不怕寒风吃,不怕烈日晒,听小鸟唱新歌,看蓝天白云彩,长啊长啊长,长成一棵栋梁材。

牵牛花

牵牛花,像喇叭,紫花白花和蓝花,藤儿长,向上爬,又遮荫来又看花。

小松树 不戴小绒帽,不戴小手套,不穿滑雪衫,不穿大棉被。风里站着笑,雪里不弯腰。青青小松树,身体真正好

萝卜白菜

红萝卜,大白菜,红的红来白的白。吃萝卜,吃白菜,圆圆的脸儿真可爱。孩子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地学习语言、文字、画面、情感以及思想,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热爱生命、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2.亲子共读,让读书更有温情。

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享受到这个过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共读一本书。茶余饭后,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聊聊书中的故事,说说读书的收获。在充满书香和温情的环境中,孩子会更幸福地成长,更能热爱我们的生活。

3.观察——孩子语言实践的途径。

(1)安排孩子收集植物的图片和资料,在活动中让孩子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及相关知识。

(2)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拍摄下图片并及时用户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心得。

(3)通过看录像、观赏花卉盆景及教师讲座,培养学生 对植物的兴趣。

4.种植——实践感知的最佳方式。

A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花苗,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栽种(也可以和父母栽种),根据各类植物喜阴、喜阳、耐旱等不同习性,将它们摆放在指定地点的不同方位上;

B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花盆贴标签;

C在日常实践中指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探索浇水、施肥、把握泥土湿度和植株对光照需求度的技术;凡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D指导学生观察花卉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做好记录(可以以图画的形式)。

5.写绘——孩子语言表达的温床。

我们通过“读”,留给孩子的是什么?给他们的启发是什么?他们又能从故事本身出发,创造哪些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一切,我们可以通过写绘作业获得。

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绘画语言:用画面(一幅或者多幅)记录一种植物从种子到结果的过程。

●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有条件的一定要让孩子讲给爸爸妈妈听,他必须要讲述他的画面,可能是解释,可能是讲故事,一定有口头的语言。

通过写绘,儿童能表述自己整体的生命,讲述他完整的故事、想法和情感。写绘作品是一个整合图画、语言、文字的特殊作品。孩子借对象表达自己的认识,这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写绘作业完全是他们童心 的自然流露。孩子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向家长,向同伴,向自己诉说;利用他们的作品把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设想说出来;利用作品收藏自己成长的足迹。

6.表演——孩子语言活化的翅膀。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乐意表现自己,他们看的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故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精彩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美妙体验,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气质的提升。因此,演课本剧《植物妈妈有办法》既 6 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又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成果展示:

1.选择一幅或多幅图完成一份读写绘作品,有能力的也可以自己想象完成,然后到语文老师处换取一张小书虫卡。

2.排练一部课本剧《植物妈妈有办法》。

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相关的图片。3.根据观察所得,及时写下观察小日记。4.植物小名片的展示。

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以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本课程活动为主要的评价原则,所以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内容

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知识、活动、能力四个方面确定评价内容,并根据,读写绘作业,观察作业,亲子作业等 7 来评价。

三、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分为三星、四星和五星三个等级,采用单元性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第三篇: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范文

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要: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从教育方面来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对生命的不重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一、我国生命教育发展历程

生命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道家高扬个体生命价值,认为世界万物中,生命是一种最高贵的存在,是最值得珍视的。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皆珍爱生命。然而中国传统的生死观以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为主调,只将死亡视为一种自然归宿而泰然处之,拒绝对死亡意义的探寻。它导致中国人长期缺乏生命神圣的观念,缺乏对生命存亡的深切关怀,另外政治化的死亡态度弥漫社会各领域,使有关死亡的诸多复杂问题被简化和弱化①,群体伦理意识最终战胜了对于生命的留恋。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生命教育在中国大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而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预防暴力、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以及环境保护而提出的,是在死亡曲解与生命异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生命教育的理念已逐步深入教育界。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马加爵”杀人事件、“泼熊事件”、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学生不能自救事件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等,反映了我国现实教育领域,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有意无意对生命漠视或压抑的观念比较普遍地存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也必须引起我们对生命教育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生命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生命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存在缺陷

1.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认识

中国一直在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品德修养课就含有生命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等问题。在规定生命教育的内容时则②

往往还是注重于通过生命教育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在很多人的眼里,生命教育主要的即是“安全教育”。中国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轨道就是引入西方的科学教育,不仅教学的内容科学化,而且教学手段、方法、管理皆科学化。但在此过程中,教育对科学的追求逐步滑向了科学主义,又引发大量问题。比如说,在中小学课程中,我们是怎样对孩子们谈生命的呢?最常见的是告诉孩子们:人从哪里来?人从猴子变化来;人到哪里去?“人死如灯灭”;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DNA,就是碳水化台物。这样一种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观,使人与动物、植物的生命无法真正区分开来。人之自然生命与人文生命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更得不到彰显。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感觉,伤害自己乃至自杀都随随便便,而伤害甚至杀害他人与亲人也毫无顾虑,没有内疚与恐惧。药家鑫能够随意杀害一条人命而处之泰然,有害食品的愈演愈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这是教育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也是中国推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自杀问题为例。许多青少年只知生活感受不知生命存在,以为生活就是生命,以至于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存在。他们往往把生活的感受视为人生的全部,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等,皆可以成为走向自杀、放弃生命的理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丧失的严重后果。传统中国人有一种人生观,叫做“好死不如赖活”;而现代人有一种人生观,可称为“赖活不如好死”。所以,不正确、不健康的人生观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最主要最内在的根源。许多青少年常常将某些挫折、失意和痛苦这些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这其实是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或忽略生命中还承担着其它的诸如孝敬父母、建功立业等社会责任。所以,我认为,以往解释自杀现象及解决自杀问题多为心理学、精神医学的治疗,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关注于生死哲学的解释;从解决自杀现象的心理学与医学的治疗方式转换为生命教育的综合性预防方式。

(二)教育领域对于生命教育的欠缺

1、生命教育的普及度与深度不够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管是伤害他人生命还是自我结束年轻的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因此,生命教育要伴随学生成长,要在全国中小学甚至大学生中普及。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教育只是在中小学略有涉及,高校就更加少见。并且虽然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强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对珍爱生命的教育却非常薄弱。没有通过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没有领略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当前的高校频繁的学生自杀及他杀事件,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科学、系统、理性的认识,而对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生命的错误态度。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极为追切和必要,在大学里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缓慢,重视度不够

中国很长时间以来没有把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体系重视起来。只是在部分课程教育中有所显现,如小学的自然常识、安全知识教育及中学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体系一直没有能在学校中得到充分发展③。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界才逐渐开始了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讨论。研究高潮起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之后,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但它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在上海之后,其他省市的中小学校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主要是以珍惜生命、日常生活安全知识、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生存等的教育为主。而目前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几乎还是空白。

三、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对策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 就是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读写算等能力才有价值。我国当前重视人才的培育,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反映出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与反思,生命教育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如何发展呢?

(一)积极汲取西方国家生命教育中的合理成分

西方国家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涵盖生命安全、个体成长、公民品德和个性养成、情感控制、生命价值观等涉及个人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的理念是以个人生命为本。中国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和参照。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应分为生命认知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2个层次,生命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生命存在和成长的认识,对生命安全的认识及相关生存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个体被动接受知识、认识生命的教育过程⑤。生命意识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⑦,是一种内在意识培养和启发的过程。

(二)扩展生命教育的深度,重视生命安全及价值的教育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我们往往教育学生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却很少告诉他们关心自己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提倡见义勇为,但同时应讲究方法,在关心、帮助他人之前,首先确保自己生命安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不足,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的案件已经造成沉重的社会损失。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价值观上,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大学生可能只是一名普⑥④

通人,而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故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同时,还要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教育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他们应该充满青春的生机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三)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为一体,界线不明。要做好生命教育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本质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统一的。生命教育是从生命的角度拓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部分内容重叠和交叉,但二者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其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故相互不可替代。

生命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与措施,但其侧重点不同。生命教育是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教育。它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整体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为此,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以相互代替,只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两者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培养与塑造人才的根本目标。

(四)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命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教育事业,尤其是开展生命教育事业的根本依据。生命教育的提出、兴起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事业,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的完美,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尊重生命,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生观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贯穿于生活全方位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参与,需要协调生命教育内外部各要素关系,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保护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促进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① 郑晓江.善死与善终一中国人的死亡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2.63~65

② 《试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术》李高峰----教育导刊

③ 成秋.呼唤。生命教育”.天津教育,2004,12:21—22.

④ 徐颖.刘明瑛.刘宪亮,等.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卫生软科学,2006

⑤ 张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追溯和前瞻.青年探索,2008,l:83—85.

⑥ 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43—44.

⑦ 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89一190.

第四篇: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

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

刘乃华

一、缘起

面对多元的社会,人际关系更形复杂,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而新的价值系统也一再的变化,要使我们的下一代走出迷惑,生命教育的推动绝对是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一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导孩子活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一个快乐又负责的人。所以强调尊重、欣赏生命的「生命教育」自然成了办学的核心理念。

二、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的目的是关注整个教育体系要有生命力,教导学生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怀。教育原本就是生命互动的历程,因此「教育的一切」本该就是生命教育的内涵,总体而言,学校的「一切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三、生命的核心概念

(一)、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价值的肯定(吴庶深、黄禛贞,2001)。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能充实且有意义的成长,并奉献自己的一生,所有生命都有其生存的地位、目的和价值,生命的每一份子都是同等的重要(王佩莲,2001)。而青少年成长过程「不纯粹是生理上的变化,同时遍及智能、兴趣、态度、人格、适应、感情的调适、职业与学业性向,及信仰与道德观念的改变」。青少年在此巨变动荡的环境,其感触、反应、行动最是激烈,倘若社会能够满足他们自我需求、人格独立、兴趣发抒、获得尊重,并建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必有积极正面的帮助;反之,则容易陷入情绪不稳,忧虑恍惚、嫉妒自卑、浮躁反叛及恐惧迷惘之中。(江顺裕,1985)因此,教育的功能在实现个人的价值,个体的价值并非先天的秉赋,而是后天的创造,而教师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分析个别学生价值发展的可能范围,指导他们认识社会文化价值,使进而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在化而成为其自我的价值。

(二)生命意义

人为什么而学习?正是为了生命本身更美好的存在而学习;应该学什么?那些会使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学问;又该如何学呢?不是紧张、压迫的学习,1是让生命回归到原初喜悦、快乐的学习状态,更不是以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而是以生命中的美好与良善为更有价值的学习,让我们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有更多的尊重、珍惜与关怀(游惠瑜,2002)。生命意义的获得Baumeister(1991)提到人要觉得生命有意义必须要满足四个条件即:目标、正当化、有效能以及自我价值;所以只有当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目标、认可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并且肯定自我的价值、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追求个人独特的使命及目标时,个人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而这些考虑的因素正都是影响个人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因素。Frankl(1986)则表示生命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获得意义:

第一:从我们所给予生活的东西中,即是我们的创造物中。

第二:从我们对世界所求取的东西中,即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中。第三:从我们对命运所采纳的立场中,这一立场是我们深信不可改变的。

另外,从生存的悲剧性经验中,从痛苦、死亡和愧疚中也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引自刘翔平,2001)。而国内青少年生命意义来源依序为:活动、求知、学业、关系、服务、逸乐、成长、健康、工作、获取、信念(宋秋蓉 1992)。事实上,在国内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之下,学业成就常沦为评定个人价值的指针,有能力且愿意认同此目标的学生适应良好;反之则适应不良,因而对个人的存在产生疑问,于是对生命充满了负面的感受,而使得青少年缺乏生命意义来导引其生活的步履。宋秋蓉(1992)研究显示生命意义与学业成就有显著相关存在,且大致随着成绩表现的优劣程度,其在生命意义量表上的得分亦随着升降。

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追求认同的关键阶段,成功的与失败的经验,会交错内化形成其自我概念与自我价值感,而外在的奖惩正是这样经验的具体标签,自然会影响青少年对生命的看法与体认。

整理有关影响生命意义感因素的文献中发现,影响国中阶段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有: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满足感之获取、学业表现、参与活动、个人成长、外表。同时在另外的研究中也认为个人的责任感、无力感、自我超越性价值及对过去、目前、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时间知觉等都会影响个人的生命意义。

(三)生命态度

根据弗朗克的意义治疗理论,编制生命态度剖面图,归纳出生命态度的六个因素:求意义的意志、存在盈实(无挫折)、生命目的、苦难接纳、死亡接纳。而此六个因素,又可再抽出两个高层因素:「生命意义的追寻与肯定」与「存在的超越」。而个体看待生命的态度,可以从下列六点获得观察,分别是:理想、自主、爱与关怀、存在感、经验、死亡态度。大致来说,「理想」、「自主」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爱与关怀」是对他人的态度;「经验」、「死亡」态度是面对生命的处静与遭遇时,所表现的态度;「存在感」则是对目前当下所处境的一个指标,虽然可能受到环境与突发事件的影响,但可以大致忠实的表现当下的情形。谢曼盈(2004)从文献探讨中,归纳出生命态度涉及目标、责任、成长、经验、认

知、情感等方面的意涵,和年龄、职业效能的表现有明显的关联,和性别、信仰方面的关系因研究取向各不相同,而有不同的结果,但社经背景、就读学科方面,则无显著的差异。

综合以上所述,研究者认为生命态度是指人们对外在一切的感觉和行动,其根源于人的认知与情感,而其表现状态就人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追求。生命态度会因年龄的高低和职业效能的表现而有不同,而一个人生命态度会决定了他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生命的价值感。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

在探讨了生命教育的缘起、意义、内涵及目的,可以发现推展生命教育在当前教改纷扰与社会对立不安的年代,更显出其推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然而要使生命教育的推展具体可行,就必须有适当的实施方式,才能实现其目的。而生命教育涵盖层面很多,其落实不仅是正式课程的推展,整个潜在课程的设计安排更是相当重要,如教师的身教、言教、境教、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都可能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推展(张淑美,1996)。孙效智(2000)则认为最好的实施方式应包含体验活动、正规理论课程以及融入式教学等,此外,从家庭、小区到校园也应提供一种尊重生命的环境。学校推动生命教育,必须从「环境设施」、「课程教学」、「教师素养」以及「学生文化」着力。事实上,任何教育政策的推行都必须涵盖行政层级、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环境塑造及家长认同等面向才能具体落实。以下就此五个面向分别探讨之。

(一)行政层级的面向

在教育行政方面必须透过相关法令,成立负责机构或研究单位、定期的邀集专家学者学术研讨、发行生命教育专刊、培训师资、编辑教师及学生生命教育手册、编列预算推展以及鼓励研究等资源,使生命教育的推展成为永续发展的教育目标。成立生命教育推动组织及学校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规划发展生命教育软件资源、督导各级年段成立生命教育执行组织、策订生命教育倡导计划并颁订学校生命教育实施要点。

1.研拟编辑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教材,配合东方国家之传统生死观点,建立本土化的系统教材,供师生教学或学习之参考。

2.落实生命教育各阶段之「衔接原则」,从幼教到初中小阶段应将生命课题纳入课程,开设生命教育相关学分供教师研习,让教师面对课程统合时能够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3.在校园推动生命教育,须要校长的带领与坚持,还要各行政单位的合作与执行。也有必要成立一个推动团队,长期研发适合学校使用的教材与教学法,一起设计体验活动和学生活动。重新厘清教育的方向、校长应全力支持生命教育、行政单位应全力配合、教师应具备正确的理念、协助家长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以及让小区产生共识等。

4.校长的角色与理念在生命教育的推展上深具关键性,因此校长应具有正确理念,以身作则,真正诠释「全人教育」的理念,并且反省在校园中发生的违反理念的事。正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并经由实际行动使全校师生产生共识,并以学校实践全人化的教育为荣。

5.配合「学习型学校」(learning school)的推展,校长应重视教师的教育知能进修,教师于进修中可获得新的观念、做法,将有助于生命教育顺利推动。在学校行政方面,唯有校长具备正确的理念,愿意带领与支持生命教育的推展,并能整合教、训、辅、总各处室资源,从课程的执行、校园环境的规划、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学生辅导工作的配合等各个面向全方位的推动,才能使生命教育的理念与精神在学校里具体落实。

(二)教师参与的面向

务必先激发教师的认同与配合意愿、考虑学生的发展特性与需求,进而获得家长的全力配合,以达事半功倍。倘若全校的导师和任课老师都愿意投入生命教育的工作行列,这一份热情,会让老师们成为学生的生命楷模,当这一步完成,我们的学生成为「人」的质量会一代比一代出色。生命教育是生活化与终身化的历程,而非孤立与只有学生才要学习的课题。生命教育教学的成效存乎教师本身的信念。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能。增进老师的参与必须定期举办生命教育教学研究会及教学观摩会以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辅导知能,并倡导人性化教学(辅导理念融入教学)协助导师经营优质班风,同时鼓励教师认辅适应困难及行为偏差学生并增进教师辨识学生行为问题能力。事实上,任何教育政策的推展,若得不到教学现场老师的认同与支持,都将是镜花水月空有其表象。

(三)课程设计的面向

推动生命教育宜有统整性的眼光与周详的设计,其原则宜以正式课程为催化剂,而以非正式课程为创造实施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机制。「生命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活动,若只着眼于如何响应社会的近期问题,很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深层社会文化价值,以免生命教育流于表面,只能治根不能治本。同时可考虑加入各种传统和文化背景(如国家、文化传统、办学机构、小区),使各价值有更丰富深厚的支持。所以生命教育未来应规划成一专门的课程,有特定的目标与一系列的课程内容,如此,教师才容易掌握其精神并持续的推动。生命教育并非局限于某一科目的教学而应采取科际整合的方式,不论是辅导活动、国文、美术、音乐、健康教育等皆可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中。Maglio&Robinson(1994)指出体验式的课程比指导式的课程更容易让学生去处理自己个人的问题。融合主体课程规划发展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规划发展各年级生命教育教学主题、配合主题教学发展生命教育教学活动单并在上学期实施生命体验周活动及下学期推动生涯发展周活动。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推展在课程设计的面向,应该考虑传统价值与文化背景,同时宜规划正式的专门课程,并以科际整合的方式融入各领域的教学之中,另外辅以主题教学与体验活动,才是最佳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模式。

(四)教学实施的面向

1、在教学方式上

生命教育的教学,以感动学生为其根本,教学的方式应以活泼、生动与多样化为主,如反省教学、价值澄清、两难讨论、角色扮演、歌唱、投影片、幻灯片、小组讨论、影片欣赏、体验活动、专题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等。其中以视听器材辅助教学最具成效,凡与切身有关社会时事之事件或例证,最能引发学生讨论并引起学习动机。其教学法可用于正式与非正式方式,包括「随机教学」、「亲身体验法」、「欣赏与讨论法」、「模拟想象法」、以及「阅读、指导法」。教法宜生动、活泼和有趣,不能使学生觉得生命是沉重的负担与乏味的,且应适时的结合学校教育与生活经验,因此参观、访问等,让学生从做中学都极为必要。

2、在活动实施上

生命教育的实施方式相当的多元化,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应该兼顾认知与情感,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并采阅读、活动、体验、作业、想象与讨论等方式进行,是相当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不论是生活教育、生涯教育、环保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或是校内各项比赛或竞赛活动、校外教学活动,都需要以生命教育为主轴,在生命教育的精神与理念下进行与实施,否则还是隔离式、外加式的教育,即使是体验活动亦然。教师可将生命教育课程融入各科教学中,并纳入学校正式活动如团体活动、晨间活动或辅导活动等,将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之重视。

(五)在环境塑造与家长参与的面向

营造温馨、有人性的教育环境是必要的,因为唯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接纳、尊重、温暖与关怀的环境,使学生能感受到温馨与有人性,才有成长的可能。也因此,生命教育切忌运用权威、独裁、压制、控制与支配等手段。邀请家长及校外人士的协助,因为生命是整体的、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实施并非只限于学校内,整个社会环境才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也是最好的生命教材。因此,除了学校的教职员工之外,学生家长及校外人士也必须有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学校必须塑造生活化的教育环境,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同时校园环境的布置、课间活动以及一些制度、典礼的规划推行,应配合生命教育认知的建构,积极运用于校园生命环境的营造。

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周围环境以及人事物等密切联系着,生命教育绝非可以独立存在或是单独实施一项活动即能奏效。必须从「学生本位」出发,与生活经验结合,在师长与家长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最后再回归于日常生活的实践。

五、结论

教育行政推动生命教育,拟定生命教育实施方案及实施要点,宜统整考虑当前辅导计划有关方案的内涵与作法。再经过系统思考的「校务计划」,整合贯串教改理念与作法,直接带动教师在班级经营与实务教学上的改善与成长,始可克竟其功。而学校推动生命教育应重视正式及潜在课程的设计,并据以规划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和活泼多元的教学方式,同时校长及行政单位必须重新厘清教育的方向,并取得教师的认同与共识及引导教师建立正确的理念,以建构实施生命教育的完整支持系统。另外也要协助家长及小区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愿意参与、融入,使生命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

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强调回归教育本质-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教学」是最好的辅导。老师的每一堂课,都能带给孩子学习的喜悦与满足。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能珍惜的表达关怀与尊重。哈佛大学商学院 约瑟夫.巴德洛克在『默默领导』一书中指出:『我观察到,最实际的领导者,很少是英雄。这些人不是知名度很高的优胜者,也不想变成那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严谨地,为组织、为周遭的人、为自己,做正确的事。』「默默领导人每天耐心付出的努力,是让公司更好、也让世界更美好的关键所在。默默领导才是推动及改变世界的那只手」。而各位正是学校最让人尊敬也是最重要的默默领导人。

我们在创造学校的文化,而在学校的文化中,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归属感来于自和谐。因此允许争执,但不要有无谓的批评与指责;藉由彼此的尊重与合作,共同创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爱与希望的愿景,不能是口号,必须是我们心里真切的想望。有『爱』我们学会用尊重与关怀珍惜每一次的人际互动;有『希望』我们更懂得彼此欣赏与鼓励。

第五篇:生命教育课程作业1

生命教育课程作业

感悟生命

主讲教师:开课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学生所在单位:化学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提交日期:日

(以上为学生填写)

成绩:

任课教师签章: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作者看到紫藤萝之前,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她的心上,但当她看到了“闪光的、盛开的藤萝”,她却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作者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悟到了“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的事业之中。在作者揭示出她的感悟之后,紫藤萝就不仅仅是纯自然的生物,而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象征生命的再生,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象征时代的更迭,象征美的不灭„„作者的对紫藤萝的赞礼,是对生命活力的呼唤,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表达出作者振奋精神、阔步前行的昂扬状态。

于是,我明白了生命就是顽强的,充满活力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勇敢的前行。

室友悄悄走来,问我敲敲打打着电脑在干什么。我说在做我的生命教育的作业,便随口一问“你说生命是什么?” 他挠了挠头,认真地想了一会说:“生命,生命应该是指具有活动能力,具有生存和延续能力的植物和动物。对,生命就是指有生气的生物。““就这么简单?”我有些不甘心。“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啊?”“怎么没有?像你,是你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你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气,是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动物啊。”

这一番话对我又有了新的启发,生命本来就是简单的,只在于每个人能否在能持有生命的时候,好好掌握快乐和珍惜时光,因为快乐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同一时间内,生命赋予人是公平的,那就要看谁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了。就像海伦,她虽是聋哑人,但她的生命价值是很高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犹如是持有一张记帐签发的,却是无法报销的单程旅行票,此票有长途的,有短途的,有充满希望和神奇的,有面对艰难和险恶的,有平坦广阔的,更有沟沟坎坎的。谁也无法估计谁的行程距离与旅途状况,此票只能等旅行结束才能结帐,但最终也只能是结帐,无从给予你报销。

人人手里捏紧了这张单程旅行票,人人会经过很多驿站,在这些驿站中,等待你的或许是鲜花与掌声,或许是荆棘与苦难,或许是坎坷与崎岖。是选择陶醉或清醒,是选择萎缩或奋进,是选择却步或勇敢,每作一次选择,无论在精神上,或是在体内的潜在力量上,都是无形的较量与拼搏,对生命都是一种考验。每选择一回,就要看谁能签转出这张旅行票,能不能走向新的驿站。

比如医院,这是人人都会经过的小驿站。就是那么一个小驿站,对有些人来说,它只是个小小的中转驿站,累了困了稍作整休后,又轻装上阵,更英姿爽爽了。可对某些人来说,就这样一个人生旅途中的小驿站,却成了人生终点站,过早地被收回了那张被捏得破破烂烂,无法记帐的旅行票。

生命之所以宝贵,那是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而且是非不得以是决不能透支的。透支生命,与透支经济截然不同,透支经济,风险虽大,但毕竟还有填补偿还的余地或后路,还存有让你偿还或接受别人帮助的机会。而透支生命呢?当你无法用自身的能力去偿还这份透支,就永远也填补偿还不了这份子了,而且是利率极高的,那时就谁也帮不了你了。这种透支挪用,等着你的就是死刑,那是一种慢性折磨的极刑。当然,受折磨的不只是你本人,更是折磨关爱你的亲人!因为,从实质意义上分析而得,这生命原本就不只属于你本人,你的生命早与你的家人相溶不可分了。你敢说你自私地透支生命不是侵权吗?你敢说你的透支生命不是罪孽深重吗?

突然想起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章中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作者在文中开头便写到:“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作者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精神近于崩溃,于是就和离家咫尺的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地坛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为一个失魂落

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给他一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的命运,思索人生的价值,让他“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在作者的眼中,地坛虽然看似“荒芜但并不衰败”,看似沉寂却处处涌动着生命的喧嚣。在这种启示之下,作者从开始发现生命,继而观察生命,进而赞叹生命:“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支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废弃的园子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充满生机,并处处以其生机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只有对生命精细观察的人,才能有如此敏锐的感情触角;只有深爱生活的人,才会以如此温馨的笔调描摹如此细微的生命搏动。作品中的这些精美而生动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下了作者那片枯萎干涸的心田重新滋润和复苏的过程。对于这一切,作者把它说成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这不就是说大地母亲在对作者这个人生道路上暂时“迷途的羔羊”指点迷津吗?这对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作者来说,无疑是启示,是鼓舞,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可以说,地坛像一位智者,在不动声色地拯救着作者,使作者一步步远离死亡的陷阱。

在生命意义的有力启迪下,作者在地坛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专心致志”的主观能动性的思考过程——即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作者思想飞跃的最关键、最本质的阶段。“生与死”,这是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也是生命的首要内容。法国哲学家加谬曾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①对于加谬所云的“根本问题”,《我与地坛》给予了肯定性的回答。这段时间里,“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这块既凝聚着沉重的历史沧桑印记,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当代生命骚动的大地,成了启示作者沉思的最直观的空间。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作者进行了透彻的、辩证的分析和论证,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从地坛这个特

定的环境中,感悟了人的生死只是上帝或自然法则的一种安排。死是一种必然,一种天意,不必害怕,不必急于求成。死神是人生最守信用的伙伴,早晚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你没有力气生存的时候,死神肯定会来搭救你。在史铁生眼里,死是一种回归,有回家的温馨,有节日般的快活。这些理解使他的死亡观超越了世俗的生命感受。作者正是在遭遇到命运巨大打击的可怕境遇中,经历了狂躁怨恨、悲观沉沦、痛苦反省之后,在地坛——大地母亲宁静温暖的怀抱里,通过深沉的哲学思考,渗透了生命的真谛,彻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一次最艰难的思想飞跃,从而使自己人生观升华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晶莹澄澈的新境界。而地坛在其间对作者来说,既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启示者,同时又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见证人。那些刻印在地坛大地身上无处不在的轮椅车辙轨迹,都见证着作者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哲学思考过程中的每一步努力。

想透了死,并非也就想通了活,尤其对残疾人的生命来说,就更是如此。人为什么活?怎样活?成了作者追问的焦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地坛寻找答案,思考生命的内涵。“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那不因人时冷落和自身衰微而黯淡,仍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石门落日;那敢于在最落寞的时候,把天地叫得苍凉的高歌雨燕;那能激起人们对过去和未来遐思的雪地上的脚印;那看淡忧郁和喜悦、镇静地伫立了几个世纪的苍黑古柏;那送来清纯泥草味儿的夏日暴雨;那捎来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的秋风落叶------无不激励着作者勇敢面对不幸,积极进取,弹奏起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人生壮歌。古园形体曾被人肆意雕琢,但大自然中它的永久的活力谁也不能改变。石门落日、雨燕高歌、雪地脚印、古柏伫立、风霜雨雪仍旧年复一年;园中的花木鸟虫,竞相生长,生机勃勃,一岁一枯荣。这一切都无言地述说着人、动物、植物都会死亡,在生命过程中,都要尽其所能,活出自身的不可更易的特性,展示出生命的最大活力和价值。大自然如此,古园如此,万物之灵的人又何尝不该如此呢?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史铁生在大自然中感悟了生。

如果说地坛里勃勃生机的自然让作者感悟了生死,那么出没地坛的那些不相识的游人、朋友、亲人则向作者默默传递着人生的意义、温暖、乐趣,作者也从他们身上获取了对生命的感悟。

坚韧的母亲,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来园里散步的夫妇让人想到爱情的甜蜜;认真练唱和作者互致问候的小伙子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亲近的温馨;美丽却先天弱智的拾灯笼花的少女,让作者悟出“命运面前,休论公道”;运气不佳的长跑朋友则让作者思考人活着的价值问题;豪爽的饮酒老人使人品味一种放荡不拘的浪漫情调;率真的捕鸟老汉则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执著痴情;来去匆匆、朴素而优雅的女工程师,让作者生出无穷的美的遐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作者从悲观漠然到赞叹、讴歌,进而热爱生命?是地坛!是大地母亲!所以作者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是啊,大地母亲哺育和培养着人类,永远赐予人类以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人们依恋她,感谢她,正是因为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获得了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信念。而作者把这种人类和大地母亲的关系,浓缩、诗化成一种特定个人和特定环境背景的关系,那就是——“我与地坛”!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迹痕,带走的不过是些微的记忆。当我们停留在生命的指针重合的那一瞬,这些微的记忆将带我们回到降生的瞬间,夕阳的迷雾仍在搂抱着眷恋。

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生命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生命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追寻你的梦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个你想做的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亦只得一次机会去做你所想做的事。

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生命之花盛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下载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教育课程(5篇范例)

    生命教育案例——其一 (2007-03-07 19:47:42)转载 ▼ 生 命 教 育 案 例 目前,我校在师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师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究与现实思考

    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究与现实思考 [摘要]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k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

    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呈现一种对现有幼儿园课程进行反思、对一些主流的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并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呈......

    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

    摘 要 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呈现一种对现有幼儿园课程进行反思、对一些主流的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并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呈......

    关于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辞旧迎新之际,生命的质感最明显,就像海潮退去的沙滩,贝壳、海螺等一目了然。平时,我们感觉不到生命的节律或者失去。只有当生命季节交替时,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年轮又多了一圈。......

    亲情与生命的思考

    亲情与生命的思考 昨天无意间收到朋友圈里的微信,其中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感觉是一句很简练、精辟的一句话!面对死亡还有更简短的总结吗?年......

    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生命因成长而美丽》---校本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