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史感想
院史感想
“根源蒙古,花开巴蜀,响誉神州”——何氏骨科造福人类。身为何氏企业的一名员工,深感自豪!通过这一次的院史的学习,我已找不出更华丽的语言来表达对院长崇敬之心,对医院的依赖之情。医院在院长的带领下经历过无数次风风雨雨,而如今为我们呈现出一道道彩虹,让我们在这个家园里幸福的生活。我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来阐述“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或要为护理事业做什么贡献的天使情怀。我只深深的体会到我的梦想在这个八一骨科美丽的舞台上逐一实现:
我是来自大巴山区的农家女,三十多年前,我们那个山村被国家例为贫困山区,那时的父母一心供我读书,目的只希望我能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时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繁华,也不知道祖国有多辽阔,只知道读书。通过9年的教育我领到了两份通知书,一份是重点高中,一份是职业卫校,高音喇叭在山头不停的宣传我就是我们那个村飞出的凤凰,那时的我是父母的骄傲。手拿着两份录取通知,不知何去何从。听我们村长说职业学校出来,就有技术,可以在城里做工,就这样我选择了从事医学行业,不过那时就根本不知道护理和护士有啥关系,没有识过字的父母说可能就是做宾馆服务员。在开学第一天,一位学长在学生会上说:我们是当代有作为的中专生。我当时好生羡慕,对身旁同学说,他好能干,是中专生哦!结果全班同学大笑我一场。从那时起我才知道护理专业是做什么的。面临毕业分配时,因为家里拿不出五千元给接收的县医院建院积资,就被分到乡卫生院,面对破烂不堪的卫生院,我所有的梦都被破灭了。但不甘心的我又返回学校请求老师能给我帮助,当时班主任找了一家中介公司把我介绍到了成都军区机关医院,那时我还不敢告诉父母我放弃铁饭碗当起打工妹。怕他们的付出是一场空,只是说是直接分到成都部队医院了,我父母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大都市,抬眼望去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而不再是绵绵起伏的高山。但好景不长,在医院工作了四年,暂且不说当时医院对合同工的另眼相待,就说他们医院对合同护士必须实行每五年更换一次的制度,让我再一次陷入困境之中。眼看只有一年就要面临失业,脑海里一片迷惘,我该何去何从?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能让我生命有转折的人,得到他的帮助,让我到八一骨科医院应聘护士。记得第一次面试,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站在院长的办公室门口,久久不敢敲响他的门,因为生怕这一次的希望就此消失,生怕贵为一院之长的领导不会给区区的一个小护士机会,正在我六神无主、坐立不安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声非常和善的声音问我找谁?我猛的转身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找院长,我是来面试的。院长用钥匙打开办公室后,亲切的说到:进来吧。院长的和蔼可亲像一股暖流松散了我所有绷紧的铉。贵为院长能这么平易近人的和一名护士交谈我是第一次感受到。院长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把以前单位的事情办好后就回来报到。当我回到前医院递辞职时,院方说我应该提前半个月打报告,我说我提前一个月辞职,前医院让我考虑清楚,说一个用人单位不可能空一个月的位置等着你回去,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一个月后会是什么样,那一个月我觉得是我人生最漫长的日子,因为两家医院隔得很近,所以我几乎每天下班都要跑到八一骨科医院来看看,站在医院大楼门口,想像自己将能成为其中一员。看见身装工作服的医生护士,我都不敢正眼相看,生怕识破而拒之门外。
一个月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八一骨科医院一名护士,看见全院职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誓求发展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后,我不再迷惘,不再为自己是打工妹而自卑,再也不觉得护士这个职业比别人低一等,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在人格面前是人人平等,感受我们护士的社会地位等到尊重。我终于可以自豪的告诉妈妈我不再漂泊。
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记得铁饭碗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的压力。而如今在医院这个苍天大树下保护下,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身为人母的我不再后悔当初放弃铁饭的决定。在我与医院共成长的十几年光阴里,见证医院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一座座住院大楼拔地而起,收治病人屡创新高,具有何氏骨科特色主派的中西医结合现代化专科医院家喻户晓。《何氏骨科》品牌响誉着神州,造福着人类。梦想中国谈梦想,我的梦想在医院的这个平台得到实现,品偿到人生的价值。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会铭记院长的训导,脚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来跟上医院发展的步伐,八九病区:杨晓
第二篇:家具史感想
家具史感想
学了一本的的家具史让我产生了很多疑惑,在家具史的历史中觉得很多家具的产生只是一件发明的产物,发明与设计有着什么联系还要在弄懂。发明与设计有什么区别有待学习。在外国家具史中很多都是以发明人的名字以命名,那设计者是什么概念疑惑。。。。
风格一词在书中也有出现,风格是啥意思,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但个人觉得风格一次可以替换成流行两个字,流行是啥意思,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致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家具历史中的著名家具哪一个不是以有权威有影响力的人倡导出来。流行一次在当时是比较合适的。
先入为主一个词大家都知道,我觉得中国为什么没有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就是因为学了家具史,因为思想被前辈们束缚,也不可能有哪一个人能超过前人,个人意见是学完家具史尽快忘掉,让思想回归自然那样才能设计出与前人不一样的能超过他们的家具来。
不过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家具史这门课程,了解到家具的由古代至今所走的道路。认识到家具的分类,风格等等。让我们了解到家具更深的层次。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具二重特点。家具的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当时的占有情况,还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
中国古典家具是最经典的一部分,中国自古的礼仪也是影响家具的一部分。
还是要把老祖宗的东西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想到这里自己的设计基础还是不够好,自古至今的家具图案雕刻都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平面构成,和前人一比觉得还差的远。如果是我在现在都想不出那图案是怎么想出来的。学完了家具史这本书我觉得还要学的很多涉及的知识范围自己还是不够广。多多努力。
第三篇:服装史感想
服装史感想
甘婉雯 1400450204
我对服装本来就很感兴趣,对于这门可以让我纵观中外数千年服装文明发展的课程我更是非常喜欢。通过一系列文字,图片还有影片比较生动深刻的了解了中外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不但对服装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非常有利于我们以后的设计,因为时装的流行总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特别是对中国服装史,这是每一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服装历史文化,才更有利于我们在设计中传承中国文化做出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
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古埃及古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西方服装发展过程。老师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服装实物图以及自己实地参观拍摄的照片向我们讲述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服装特点,服装和时代的关系等等。我觉得西方服装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最初兴起时的服饰,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对世界服装中心的影响。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和发展。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希腊服饰的理念,非常适用于当今的环保理念,希腊服饰优美的垂坠感,所塑造出的人体优美曲线一直是国外服装大师所热衷的服装样式。还有古埃及的饰品设计异常精美,而且样式齐全。不但有头饰、手饰、戒指,还有脚链、胸饰,甚至还有纹身的出现,无论从样式还是工艺都与现代首饰非常接近。不仅在首饰设计方面对我们有启发,而且也能延伸到服装设计中,是设计灵感的源泉之一。
此外,我还知道了服装起源有御寒护体,吸引异性等说法,知道了古希腊时期服饰和建筑造型的一定联系,知道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开始了男子上宽下窄女子上窄下宽的人为化造型,还知道了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下半叶推动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服装中心以及在十九与二十世纪时服装的迅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十九及二十世纪,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处开始崭露头角,而如今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如Dior,Channel等等都是在当时开创了女装的新风尚。
不知不觉,我们已学习完西方服装史,继而开始对中国服装历史进行全面的学习。与西方服装史的极其多变化并追求时髦不同,中国服装更多的会体现一种文化内涵和等级差异,这与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有着巨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服饰可谓密不可分,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先秦到唐朝到明清的服饰。中国的服饰很明显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尊卑分明的特点,衣服上的图案虽然美丽,但体现的却是阶级压迫,比如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纹,平民百姓只可以穿粗布麻衣,这一点在明清时期最为突出。中国服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个民族在服饰方面的交流融合,如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就是说中原汉民族学习游牧民族短衣长裤的服装样式,衣身紧窄、活动便利,起初推广时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后因行动方便于生产所以大加推广。而中国最古老,最广泛的服装样式就是汉服,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装,据现代人体研究专家论证,汉服最符合人体健康,舒适度远大于现代服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汉服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衣扣,对人体束缚极小,而外观又高雅华贵,潇洒飘逸,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面料环保益于健康,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借鉴汉服的特点,对现代服装进行中国式的改良。中国传统服饰中往往会融合如由白,青、黑、赤、黄代表的金、木、水、火、土,即“五方正色”,而寓意美好的事物如蝙蝠,寿桃,梅花等等也会频繁出现在古代人们的服饰上。同时,随着朝代的变迁,封建统治的加强,服装也有了区分官员等级和权贵阶级的作用,比如在唐高宗时代黄色也开始成为封建集权者服饰的专用色,武则天时期规定官服上“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到明清时期官服上所绣的图案已经可以完全体现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势了。而如同西方妇女的穿紧身胸衣一样,从五代时期开始中国女性就要遭受裹小脚之苦,直到民国时期才有所好转。而在民国时期后中国服饰就大大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开始向舒适性实用性和多风格方向发展了。
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的缠足,缠足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一种习俗,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缠足时代,大多数妇女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骨骼定型了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众说纷纭。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兴起于北宋。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当时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认为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例如“三寸金莲”一词代表赞美女性脚美的名词。而四寸之内被称为“银莲”,大于四寸者则称为“铁莲”,可见崇尚小脚的程度。关于对小脚的审美,最著名的小脚审美著作,是清代方绚的《香莲品藻》,把女性的小脚,从形状、尺寸、装饰、气味等角度来作分类品评,又有“香莲四忌”说,“行忌翘趾,立忌企踵,坐忌荡裙,卧忌颤足”。辜鸿铭对小脚有嗜癖,酷嗜嗅女人小脚。我觉得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畸形的审美心理。
总而言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中西服装的发展变化历程,也体会到“衣”不仅可以体现一种文化,也可以发扬一种文化。同时我还通过服装的差异体会到中西方在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思维创新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些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在我未来对服装的学习和设计上都有巨大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中外服装的了解还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中加深,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以后也要把眼界放宽,不断汲取中外服饰的精华,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
第四篇:改革开放史感想
改革开放,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和赵紫阳四个人的作为,因为改革开放的成败是同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关键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为总设计师而胡耀邦为总工程师。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改革开放自然有过一些错误,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是国家进步的最好的道路。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和推行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强调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不渝地遵循”。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党所犯的错误,包括“文革”这样严重的错误都无法纠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仍将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两个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就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而在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坚决平反冤假错案。这就在实际中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以领袖的决策和指示为真理标准的僵化思维模式,明确了领袖的决策和指示也必须与实践相符合并接受实践检验,如果与实践不符也需要纠正。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丝毫没有贬损领袖的决策和指示的重要性。在我国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证明,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领袖的决策和指示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这场讨论中,给我的启示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统一。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必然会涉及到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怎样做到既坚决批判“两个凡是”,又对毛泽东同志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是这场讨论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既对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进行严肃批评,又要防止以偏概全,否定他革命的光辉一生,否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整体仍是科学理论体系。回顾历史,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也是今天我们把各项事业向前推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皇甫平事件。在1991年春天,从官方媒体中传出一个新的声音——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与众不同的声音。这声音是以评论的方式连篇累牍抛出来的。2月15日,也即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在喜气洋洋地过春节,第一篇就出来了。文章不长,却让人觉得处处大有深意。你这里刚刚若有所思,它却断了档,等你就要把它忘了,它又出来了。就这样,后面三篇文章用了65天才全部刊登出来,作者都是一个名字:皇甫平。其中文章的话处处充满了暗示:不要理会北京的那些意识形态纠纷,赶快干自己的。而一篇文章中的话“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把一这场**的“导火索”给点燃了。导火索”那一边连着北京。《当代思潮》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向上海方向发出第一轮反击。在4月20日这一期上,它发表文章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而随后《真理的追求》也开始攻击,把皇甫平说成是逃亡海外的政治流亡者的同路人。随后,邓小平南行上海,本来并无特别意义,只是一个完全个人的习惯,他喜欢在上海过春节。但邓小平显然对改革开放的局面不能满意,身在上海,觉得有必要重新做点什么,所以也就有了南行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总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力为标准理论。
在这次**中北京的矛头不仅仅是冲着“皇甫平”的,而实际上在批邓,这次‘批邓’不是出现在毛泽东的晚年,而是出现在改革十二年之后。不过在邓小平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中国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和平演变”,而是经济搞不上去;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不是资本主义,而是自己的事情办不好。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想到这些问题,邓就觉得再也不能沉默。所以才会有邓小平一系列的动作,邓小平为了改革开放可算是鞠躬尽瘁呀。
关于改革开放,这也只是冰山的一脚。而通过课程,以及写这篇文章查找的资料,我了解了相当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以前总以为改革开放就是邓小平一手操作的,而且过程也没那么曲折。现在才了解改革开放的艰辛的历史,了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当凶猛,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些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能体会到,中国基本上已经达到温饱的状况,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但经济是发展上去了,总感觉代价太大,单位能耗居世界前列,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难以估量。而且更可怕的是贪污、腐败愈演愈烈,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第五篇:中国美术史课感想
中国美术史课感想
11121227 赵爽
经过几周的中国美术史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地对中国历代的美术知识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深。
在中国历史的了解中,我对宋代的那段历史有一些过多地了解。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虽然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然而却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在诗歌方面的发展从唐以后的豪放大气转为细腻委婉,造词组句也更加生动细致令人细细品味,意境深远。在经济方面,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一片市井的繁荣,而这一切的繁荣正是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科技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刷术、航海罗盘、天文方面的水运天象台等等,这些科技发明是人类的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段历史,我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之一,在这段期间,尽管军事上处于薄弱的地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的淋漓尽致,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定,而这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
中国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缔造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在这些众多的名人中,我对朱耷的印象相对来说比较深。朱耷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在国破山亡后,他在逃离和悲伤中过完余生。因此,每当我看到他的作品,我就感觉到一种孤独悲伤的情感。在他的一些鸟禽图中,简短的几笔墨痕就勾勒出一只孤傲但又落寞的禽鸟,画面中反映了朱耷的哀伤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他的气节。例如,在他的一幅画中画了两只停在树枝上的鹰,其中一只昂头张望,但它的眼神中却是一股傲然不懈的神情,像是对清朝的不屑;另外一只耷拉着头,畏缩着脖子,羽毛也松软杂乱,好像是一种无奈的忧伤的感觉,从这幅画中就看出了朱耷自己身影的写照。因此,每当我看到他的画的时候,我都被他的画深深的打动。
每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给予了这个民族的根和生存下次的养分,这不只体现在民族中,也体现在现在的企业品牌中。在众多的品牌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三福”这个衣服品牌店,这里的衣服主要服务对象是年轻人,这里的衣服款式多样,并且体现时尚。这是一个普通的类似于连锁的衣服店,在这个店的品牌商标中,就体现着这个品牌所要体现的年轻、时尚的品牌气息。在它的品牌的标志中,是以九宫格为原型的九块具有跳动气息的红、黄、蓝三样颜色的色块组合而成,让人看起来活泼而具有亲切感的同时,也感受到这个品牌店的时尚、年轻的经营文化。因此,每当我买衣服的时候,我一般都回去那,在那里除了价格实惠外,主要还是倾向于他的品牌文化。
因为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专业性质的要求需要我们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涉足于哲学、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而这次中国美术史的选修课就很好的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通过学习这门课,也确实受益匪浅。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前我是倾向于走一步是一步的思想,但是最近我发现人生还是需要适当的规划。在我的未来几年,我打算在毕业之前,学会专业的制图三维软件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另外打算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具备有外国人交流无障碍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在这学习的几年中,将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我也将脚踏实地的去实现自己的计划,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