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的感受
关于对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的论述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网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综合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使变电站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常规变电站之外,还出现了微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负荷的增长,电压等级和综合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电力设备不断涌现,该地原有变电站设备陈旧,占地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为满足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电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地区变电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变电站的设计思路是紧跟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最新的设计标准和规范,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摒弃落后和即将淘汰的技术,确定科学的模式和结构,选择质量优良和性能可靠的产品,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研究探讨符合国情的变电站系统设计模式。
典型设计的主要原则:
变电站典型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标准统一、运行高效。努力做到统一性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适应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和谐性的协调统一。
统一性:建设标准统一,基建和生产运行的标准统一,外部形象风格要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特征。
可靠性:主接线方案安全可靠,典型设计模块组合后的方案仍能保证安全可靠。
经济性: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综合考虑工程初期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追求设备寿命期内最优的企业经济效益。
先进性:设备选型先进、合理,占地而积小、注重环保,各项技术经济可比指标先进。适应性: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要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外部条件均能适用。
灵活性:模块划分合理,接口灵活,组合方案多样,规模增减方便;编制基本模块和子模块的概算,便于在实际工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概算。
时效性:建立典型设计滚动修订机制,随着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典型设计。
和谐性:变电站整体状况与变电站周边人文地理环境协调统一。
电气主接线设计: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装置和控制方式的确定都有决定性的关系。一般电气主接线的 设计应当从以卜几方面考虑:
(1)节省投资。电气主接线应简单清晰,以节省开关数量,降低投资成木;要适当采用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以便选用性价比高的电气设备;二次控制与保护方式不应过于复杂,以节约二次设备及电缆的投资。
(2)减少占地面积。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设备的布置创造节约上地的条件,尽可能使占地面积减少。同时注意节约搬迁费用、安装费用和调试费用。对大容量变电站,在允许条件下,应采取一次设计,分期投资、建设,尽快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3)减小电能损耗。在发电厂或变电站中,正常运行时,电能损耗主要来自变压器,应经济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尽量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耗。电气设备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选择设备是使电气主接线和配电装置达到安全、经济的重要条件。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适当采用新技术并注意节约投资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互感器的选择:
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间的联络元件,用于向测量仪表、继电器的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供电,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各电压等级均采 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主变台数的考虑原则及台数的选择
(1)对大城市的一次变,在中、低压侧构成环网情况卜,装两台主变为宜。
(2)对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或大型的工业专用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装三台的可能性。
(3)对规划只装两台主变的变电站,其主变基础宜大于变压器容量的1~2级设计以便负荷增容时更换主变。
变压器各侧电压的选择
作为电源侧,为保证向线路末端供电的电压质量,即保证 在10%电压损耗的情况卜,线路末端的电压应在额定值附近,电源侧的主变电压按10%额定电压选择,而降压变压器作为末端可按照额定电压选择。所以,对于220kV的变电站,考虑到要选择节能新型变压器,220kV侧应该选220kV,110kV侧选115k、10kV侧选10.5kV。配电装置和总平面布置设计
选择配电装置应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情况及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节约上地并保证运行和检修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宜采用屋内型。当采用管型母线的配电装置时,管型母线选用单管或分裂结构,固定方式宜采用支撑式或悬挂式,当地震烈度为姗度及以上宜选用悬挂式。
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推荐方案与实施方案:
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分为两个层而。第一为国家电网公司推荐方案;第二为在上述设计原则和推荐方案的指导下,通过推荐方案模块拼接和结合各网省公司的特色方案形成的各自的实施方案。由于典型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典型设计的适用性,各网省公司的实施方案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典型设计推荐方案将不断优化充实,因此,网省公司的实施方案也将逐步减少。
90年代后期,220kV变电站设计方案普遍为220kV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户外管形母线中型配电装置;110kV采用单(双)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户外管形母线中型配电装置;35 kV采用真空开关柜。此模式变电站占地而积一般在40亩左右。
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开关设备合资生产厂的不断出现,以及山东电网结构的逐渐加强,我院220kV变电站的设计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了高中电压等级的旁路母线。2000年前后设计的220kV桓台变电站,占地27亩。
2001年以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对运行的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实施了无人值班改造,并对新建工程提出了按无人值班设计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同时,各市供电公司针对国产隔离开关运行问题较多的情况,普遍要求采用合资厂生产的隔离开关。此外,随着各生产厂制造成本的降低,国产GIS设备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使得合资厂AIS方案与国产GIS方案综合造价基本相当。在此情况下,我院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提出了全GIS变电站设计方案,并在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不断优化,形成了近几年相对固定的设计模式。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业仍在不断发展,其市场前景较为良好。质量监督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各个工程参与者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只 有重视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工作,通过完善质量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增强质量监督的执法力度、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立质量评优机制,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方可真正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价值。
第二篇: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典型方案
二.A方案
2.4.1 发电机参数(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4回,本期2回;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
1)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内下列部分:
a)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所用电系
统设备,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测量及控制操作设备,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电缆设施等。
b)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2)系统通信设施、所外道路、所外上下水系统、场地平整和特殊基础处理、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其中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不作具体设计。
3)设计分界点
a)变电所与线路的分界点为: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进线耐张线夹(不含)为界。10kV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为界。
b)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三)设计条件
2.4.1 发电机参数
1)所址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1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35℃
设计风速: 30m/s 覆冰厚度: 5mm 海拔高度: <1000m 地震烈度: 6度
污秽等级: II级
设计所址高程: >频率为2%洪水位
凡所址自然条件较以上条件恶劣时,工程设计应作调整。2)系统条件
按照系统的情况,设定110kV系统短路电流为25kA,要求10kV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过20kA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1 发电机参数
1)投资: 静态投资: 1367.45 万元,单位投资: 434 元/kVA; 动态投资: 1398.96 万元,单位投资: 444 元/kVA;2)占地面积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7695.96m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560m
2主控制楼面积: 422.5m2
(五)电气主接线
变电所主接线110kV、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A02-A02-001”。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装置室左侧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变电所纵向长度为108.7m,横向宽度为70.8m,占地面积为7695.96m2。
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A02-A02-002”。
(七)Ö÷ÒªÉ豸ѡÔñ
1)35kV及 110kV配电装置
35kV及110kV断路器选用单断口瓷柱SF6断路器。
35kV及110kV隔离开关选用GW4型隔离开关,110kV隔离开关配电动操作机构。35kV隔离开关配手动操作机构。
110kV电流互感器选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1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10kV避雷器选用氧化锌避雷器。
2£©10kV配电装置
选用XGN2-12型固定式高压开关柜,配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配一体化弹簧操作机构,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ÎªÏû³ýгÕñÓ°Ïì,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抗铁磁谐振三相电压互感器,型号为JSXNGF-10¡£
3)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容量及分组按就地补偿,便于调节及不产生谐振的原则配置,本典型设计无功补偿容量按主变容量20%左右考虑,本期工程装设2组3000kvar无功补偿装置成套装置。
4)35kV中性点消弧线圈
35k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按规程要求不超过10A,本典型设计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暂按选用智能型油浸式消弧线圈,容量为550kVA考虑,调节范围为9挡,具体工程设置按系统情况而定。
(°Ë)ϵͳ¼Ìµç±£»¤ºÍ°²È«Îȶ¨¿ØÖÆ×°ÖÃ
变电所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及广西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1)110kVÏß·±£»¤
每回线应装设反应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的保护。配置三段式相间距离、接地距离、零序电流方向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带电压切换回路及断路器操作回路。后备保护采用远后备方式。组屏采用2回线路保护合用一面屏的方式。
2)110kVĸÏß±£»¤
110kV²à³õÆÚÖ»ÓÐ2»Ø³öÏß,Ôݲ»¿¼ÂÇ×°ÉèĸÏß±£»¤£»ÖÕÆÚ4»Ø110kV³öÏߣ¬µ¥Ä¸Ï߷ֶνÓÏߣ¬°´¹æ³Ì¹æ¶¨×°ÉèÒ»Ì×110kVĸÏß±£»¤¡£
(九)系统通信
本变电所由所在网区地调调度管理,为满足综合自动化的要求,变电所应具有光纤或其他形式可靠的通信通道,并设一门邮电公网电话。由于各地区通信条件差异较大,在典型设计中难以统一,由相应工程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典型设计仅预留通信设备装设位置,不作具体设计。
(Ê®)微机监控装置
控制功能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取消常规的控制屏和中央音响信号系统,声光报警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分为变电所层和现地设备层。现地设备层按所内一次设备布置间隔来划分配置。各间隔的监控设备相对独立,这些设备通过现地局域网实现数据链路的连接,可完成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送。
所内局域网按单网考虑,通信介质采用光纤,变电所层可采用总线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现地设备层宜采用总线型结构。
(十一)土建部分
地基和抗震
建(构)筑物按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设计,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初期基础工程量未考虑有软弱下卧层估算,具体工程应根据其地质报告复核基础设计,必要时应修改基础设计或结合当地经验采用人工地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广西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标准设计的建(构)筑物设防标准按一般变电所,即丙类建筑物设防,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三、B方案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二)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
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与A方案相同。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投资: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静态投资: 1194.5 万元 1204.81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 379 元/kVA 382 元/kVA 动态投资: 1222.03 万元 1232.57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 388 元/kVA 391 元/kVA
2)占地面积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
5618.3m
25961.06m2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454.3m2
454.3m2
主控制楼面积:
316.8m2
316.8m2
(五)电气主接线
方案一
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内桥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1”。考虑在110kV侧计费, 110kV出线安装三相电压互感器。
方案二 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单母线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2”。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室左侧主控制楼前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
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B02-A02-003、004”;
方案一占地面积为5618.3m2, 方案二占地面积为5961.06m2。
配置、系统通信要求、基本与
(七)Ö÷ÒªÉ豸ѡÔñ
主要设备选型、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A方案相同。
第三篇: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信阳110kV滨湖
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信阳110kV滨湖变电站、周口110kV变电站工程安全检查通报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基建标准化深化应用工作的通知》(基〔2010〕46号)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2010年版)、《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公司质安部与电网工程二部共同对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信阳110kV滨湖变电站、周口110kV变电站工程进行了安全标准化检查,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对现场进行了检查、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信阳110kV滨湖变电站工程对现场及监理项目部资料部分进行了检查、周口110kV变电站工程对监理项目部资料进行了检查(11月上旬对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
总体看法,110kV工程的施工现场及监理项目部资料较220kV董庄变电站工程现场及资料差。与监理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要求,差距就更大一些了。本次检查220kV董庄变电站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按照国网公司的要求做的比较到位。其它工程现场较乱,文明施工较差。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工程监理项目部自身应编制的安全管理资料不完整、不齐全。如有的项目部未编制监理项目部应急预案、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编制的安全监理工作方案(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急预案、安全监理管理制度未按国网公司要求的格式、制度名细等的要求编写;安全旁站与国网公司安全旁站的项目要求差距过大;安全检查签证有些项目什么也都未做、有些做了也不符合国网公司的要求;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编、审、批不规范;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安全、质量目标不一致;数码照片分类不规范、整理不及时、拍摄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一、许昌110 kV横山变电站工程
1、现场存在问题:
1.1 一个开关接两个用电设备;接地缠绕及接地连接不牢固;
1.2 孔洞无盖板;
1.3 梯子使用不规范;(梯子的最高两档不得站人)
1.4 消防器材不防冻。
二、漯河220kV董庄变电站工程
1、资料存在问题
1.1安全强制性条文实施细则未编制;(也可与质量强制性条文实施细则统一编制)
1.2 无安全检查签证记录。(至少目前应有施工用电检查签证、工程项目开工两个安全检查签证)
2、现场存在问题
2.1保护零线重复接地接地体过小;(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接地体直径应为Ф16mm园钢,截面积应大于190mm)
2三、信阳110kV滨湖变电站工程
1、资料存在问题 1.1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未签字;应急预案无编制人、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
1.2无安全旁站工作计划;
1.3强制性条文执行缺少安全部分施工单位编制的计划表及记录表;
2、现场存在问题
2.1接地体过小;接零不规范(缠绕);
2.2脚手架无剪刀撑;斜道栏杆搭设不规范;
三、扶沟110kV变电站工程
1、资料存在问题 1.1未编制应急预案; 1.2安全旁站记录不齐全;
1.3强制性条文检查表填写不规范。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北京城北500 kV变电站GIS系统的交流耐压试验2006概要
第27卷电力建设・・
北京城北500kV 变电站GIS 系统的交流耐压试验 刘铁成,程金梁,刘凯乐
(北京送变电公司,北京市,102401 [摘要]城北500kV 变电站GIS 系统的交流耐压试验,根据GIS 设备结构复杂、间隔数量众多、整体电容
量较大等特点,合理选择了耐压设备组合方式来满足试验容量的要求,并采用了母线连同GCB 单元整体加压的方法。既圆满完成了试验,又最大程度减少了试品的加压次数,从而降低了对试品的绝缘损坏。[关键词] 500kV 变电站GIS 交流耐压试验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229(200611-0008-03 收稿日期:2006-09-20 作者简介:刘铁成(1976-,男,从事高电压试验工作。1工程概况
北京城北变电站本期建设2台1200MVA 的 主变,500kV 进线2回,220kV 出线8回。变电站 500kV 系统为内桥接线方式,220kV 系统为双母
线双分段接线方式,桥断路器及分段断路器均断开运行。
城北变电站的220kV 系统、500kV 系统均使用了平高东芝公司生产的GIS 设备,按照交接试验要求,需对全站的GIS 系统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城北变电站的GIS 系统规模较大,220kV 系统包括18个电气间隔,500kV 系统包括3个电气间隔,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 内置于罐体内。本次交流耐压试验要附带电压互感器一起进行,这就要求在耐压过程中除考虑GIS 的耐压标准外,还需避免PT 发生谐振,导致铁芯饱和,从而损害被试品本体。所以,交流耐压试验的频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完备、安全的交流耐压试验方案。
2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方案的确立 2.1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
准》(GB50150—91、《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DL/T 618—1997、《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编制试验方案。GIS 常规试验项目包括主回路电阻测量、GIS 元件调试、SF 6气体微水含量和检漏试验等。交流耐压试验应在被试设备的常规试验全部结束,且试验合格后进行。
2.2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流程
GIS 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第1阶段是老练净化,其目的是清除GIS 内部可能存在的导电微粒或
非导电微粒。老练净化可使导电微粒移动到低电场区或微粒陷阱中,并烧蚀电极表面的毛刺,使其对绝缘没有危害作用。老练净化电压值应低于耐压试验电压值,时间可取15min。第2阶段是耐压试验,即在老练净化过程结束后进行耐压试验,时间为1min。
AC Voltage-withstand Test of GIS System at North Beijing 500kV Substation LIU Tie-cheng,CHENG Jin-liang,LIU Kai-le
(Beijing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mpany,Beijing City,102401 [Abstract ] The AC voltage-w ithstand test of GIS system at north Beijing 500kV subst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structures of GIS equipment, many number of compartment and big capacity of integral capacitance.So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rational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oltage-withstanding devic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est.A compression method applied on the bus with the integral GCB unit was adopted,which has completed the test and reduced the compression numbers on the samples to the maximum extent.As a result,the insulation damage on the samples was reduced.[Keywords ] 500kV substation;GIS;AC voltage-withstand test 电力建设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第27卷第11期2006年11月 Vol.27No.11 Nov,2006 8 第11期・・
B 1—— —
调压器;B 2———激励变压器;U R ———有功损耗的等效电阻;C
1、C 2——— 电容分压器高、低压臂电容;C X ———被试品;V ———
电压表;F ———熔丝;U L ———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的流程:试验准备→空升试验→耐压前绝缘电阻测试→交流耐压试验→耐压后绝缘电阻测试→后期工作。
2.3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设备
采用CHX(U-f-4000kVA/800kV 型调频式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其输出电压最高可达到800kV ,输出电流5A。该设备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RLC 串联回路中,当感抗与试品容抗相等时,电抗
中的磁场能量与试品电容中的电场能量相补偿,试品所需的无功功率全部由电抗器供给,电源只供给回路的有功损耗。此时,电路的cos φ=1,即电源电压与谐振回路电流同相位,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压降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即ωL= ωC
。当回路中L、C 参数固定时,调节电源的频率等于回路谐振频 率时,即f=1 2πLC ",可产生谐振,此时: Uc=I 1ωC =I ωL
则品质因数:Q= Uc U 1=I ωL IR =ωL R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电源输入380V ±10%三相,50Hz;额定试验容量4000kVA;谐振电压0~ 800kV;频率调节范围30~300Hz;频率调节分辨率
0.01Hz;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电抗器Q 值≥70;电抗器电感量100H/节,共4节;分压器4节串联分压比为2000/1。
2.4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方案2.4.1 交流耐压试验加压过程
试验程序由现场试验人员编制,经制造厂和用户同意后,确定采用图2的加压方案。
2.4.2交流耐压试验方案的设计
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U t 按《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最终确定为:220kV 系统耐压值为356kV ,500kV 系统耐
压值为612kV。试验采用调频法,在50%的试验电压以下进行谐振点调节,GIS 组合电器频率应控制在30~300Hz。考虑到PT 耐压试验时对频率的要求比较特殊,根据城北变电站使用PT 的特点,将耐压频率确定在以下范围:220kV 系统为120~300Hz , 500kV 系统为60~300Hz。
在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应施加到每相导体和外壳之间,可以每次一相加压,一相加压时其他相的导体应与接地的外壳相连。试验电源可接到被试相导体任一部位。试验程序的设计原则上应使每个部件都至少施加1次试验电压,同时必须尽可能减少固体绝缘的重复试验次数。
2.4.3 220kV 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方案的确定 现场实测220kV GIS 系统相关数据如下: 电容量:GCB 单元700pF/相,母线40pF/m ,母线PT 250pF/只,线路PT 200pF/只。
PT 分布:A 相———
母线PT 2只、线路PT 4只;B 相———母线PT 2只;C 相———母线PT 2只。城北变电站220kV GIS 系统共有14个GCB 单元,若按照常规试验方法,对GCB 单元逐个进行耐
压试验,不但耗时耗力,而且要对母线多次加压。交流耐压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对试品反复加压会对其绝缘造成损伤,所以耐压方案必须尽可能减少加压次数。
根据现有设备的容量,我们采取如下加压方式(以A 相为例,B、C 相参照A 相方法进行:(1以GIS 设备一端的1号主变进线为加压端,将4号母线上的所有主刀合闸、地刀分闸,5号母线上的所有主刀分闸、地刀合闸;靠近1号主变进线的
7个GCB 单元断路器合闸;B、C 相从其他出线侧接地。这样4号母线、1号主变进线及7个GCB 单元
能够耐受电压。
(2以GIS 设备另一端的2号主变进线为加压端,将5号母线上的所有主刀合闸、地刀分闸,4号母线上的所有主刀分闸、地刀合闸;靠近2号主变进线的7个GCB 单元断路器合闸;B、C 相从其他出线侧接地。这样5号母线、2号主变进线及7个GCB 单元能够耐受电压。
图1串联谐振交流耐压原理图 图2交流耐压试验加压过程
北京城北500kV 变电站GIS 系统的交流耐压试验 9 第27卷 电力建设・・
线用量(使变电站的总长度和管母线长度都缩小了 12m ,经济性较高。间隔宽度变为12m 后,我们进
行了电气距离的校验。
出线相间距满足手册中间隔宽度为12m 时的最小相间距(3750mm 和相对地距离(2250mm ,悬垂串相间距为3m ,满足设备最小相间距,可见增加出线悬垂串后,边相的对地距离满足要求,同时也减小了导线的风摆。
2.3.3主变的布置
主变压器2组1200MVA 主变压器布置。采用
单相变压器,每相容量400MVA ,变压器单列排列,变压器间设置防火墙,主变出口处采用管母线,减小了纵向尺寸。(我们考虑过本站采用单台三相变压器的型式,因为采用三相变压器的一大特点是节约占地。但是就本站而言,其横向距离主要由220kV GIS 设备控制,所以三相变压器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的特点在本站不明显。
2.3.4电气总平面布置的确定
电气总平面的布置是在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
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结合总图专业的要求,使之在电气布置上合理,进出线顺畅、功能分区明确,所区总平面规整,工程总投资经济。本变电站的电气总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3小结
该变电站地处北京市近郊,土地资源珍贵,而 GIS 设备在供电可靠性和节约土地方面优势明显, 故500,200kV 均采用GIS 设备,节省占地2.44hm 2。220kV 配电装置每个间隔按照12m 设置,比原来敞开式布置缩小1m ,既能在电气距离上满足要求,又节省了占地和GIS 设备的封闭管母线用量,经济性较
高。该变电站主变低压侧选择66kV 电压等级,既保证今后扩建方便及配电装置的可靠性,又节省了投资。
(责任编辑:马 明 表1 220kV 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结果
注:使用激励变输出电压10kV 抽头,电抗器两串两并,加装均压环,试验电压356kV。
表2500kV 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结果
选择上述加压方法可以分相6次完成整个系统的耐压工作,而且实现了所有试验部分仅承受1次加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其绝缘的损伤。
2.4.4500kV GIS 系统交流耐压方案的确定
现场实测500kV GIS 系统相关数据如下:电容量:GCB 单元330pF/相,母线50pF/m ,母
线PT 700pF/只,线路PT 700pF/只。PT 分布:A 相———
母线PT 2只、线路PT 2只;B 相———母线PT 2只;C 相———母线PT 2只。GCB 单元共3个。
根据现有设备的容量,我们采取如下加压方式:
从任一套管处加压,每次耐压一相。所有GCB 单元和主隔离刀处于合闸状态,所有地刀处于分闸状态,分3次进行。按这样的方案能够顺利完成交流耐压试验。
3GIS 系统交流耐压试验的实施和结果
方案制定完成后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在试验前,我们考虑到现场试验电晕损耗较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耐压设备进行了改进,包括:修缮了部分变形的均压环,选用了直径300mm 的高压引线来代替原有引线,完善操作台保护系统等,为试验顺利进行
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试验于2006年5月26、27日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2。
这次交流耐压试验均一次通过,升压过程中没有发生放电和闪络现象,且试验数据在被试品允许范围内,所以GIS 系统交流耐压顺利通过。
(责任编辑:李汉才
相别频率/Hz 调压器输出电压/V 调压器输出电流/A 输入电流/A A 122.5928011020 B 137.0326010515C 137.25 265 109 17 相别频率/Hz 调压器输出电压/V 调压器输出电流/A 输入电流/A A 84.0828013835
B 93.1226512028C 91.56 270 126 30 注:使用激励变输出电压20kV 抽头,电抗器四串,加装均压环,试验电压612kV。!!!!!!!!!!!!!!!!!!!!!!!(上接第7页 10
第五篇:开展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总结
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开展变电站同业对标活动工作总结
变电运行工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制定的《变电站标准化管理考核细则》为总则,在公司所属的14座35KV变电站之间大力开展为期三天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变电站同业对标及流动红旗夺标竟赛工作。
变电运行工区对该活动作了周密部署、详细安排,把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分为了宣传发动、现状分析、对标比较、指标评价、持续改进五个阶段,出台了《关于在变电站开展同业对标活动的实施方案》、《变电站标准化管理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文中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具体措施都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了总结。
一、建立组织机构,部署动员学习
公司领导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供电企业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此非常重视,曾多次指导变电运行工区的同业对标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变电站管理水平的主线。本次“同业对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对标工作组织体系和7个对标工作小组,何局长亲自担任组长,成员来自局属14座变电站的站长及负责人。
9月28日,变电运行工区组织召开了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变电运行人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要充分认识到在变电站之间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的科学性、艰巨性、紧迫性,深刻理解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的真正内涵,切实明确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的目标要求,正确把握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变电站“同业对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学习经验、查找不足
为将同业对标工作各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变电运行工区坚持边学、边问、边查、边改,问查结合的方式,做到熟练掌握每一问、认真开展每一查、及时落实每一改,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了“四个到位”,促进了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对标工作小组对各个变电站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并与各变电站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对标”学习,我们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共186条。问题主要表现为:
(1)、工作上落实力度弱,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不积极主动地去谋划工作,没有本站的工作特点。
(2)、日常操作行为不规范,两票均存在一定的错误。(3)、设备统一标识管理不规范、不齐全,五防机上装有游戏。
(4)、个别变电站重视不够,卫生较差。
各被查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在“严、细、新”上下功夫,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查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搪塞,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着安全生产常态化的管理理念,为确保“对标”工作的成效,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查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制定了详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的重点和时间要求。按照考核兑现求细化的的原则,通过这次活动,评选出3个标杆变电站,分别为新井店---综合管理标杆站,中原---设备管理标杆站,偏城---文明生产标杆站,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过程控制,建立独立的安全活动记录。
三、今后工作思路:
1、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流程和手段,强化责任和考核,加强常态管理,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和完善常态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入持久地全方位扎实推进“同业对标”工作。力争同业对标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细化,措施更加得力,工作更加扎实。
2、坚持全面开展同业对标工作,此项工作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全方位的工作,不但要开展综合比较,也要进行专业比较,要进行内部比较,更要进行外部比较。
3、坚持管理与指标兼备的原则,对标比较,要进行指标比较,更要注重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的比较,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飞跃。
4、坚持动态比较原则,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要求,及时更新学习标杆,树立新的赶超目标,确保标杆的先进性。
5、坚持创特色、讲方法、计成本、重实效的原则。不论是在对标指标的选择上,还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方式、方法、方面上,都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6、在对标范围上,要先进行内部对标,然后扩展到外部对标,内部同业对标标杆单位每半年明确一次,在对标内容上要逐步扩展到各项管理和业务。
7、把变电运行人员技术培训纳入常态管理,进行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实用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注重技术与管理培训,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培训,培训方式釆取自学与系统教育相结合。
8、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带头积极参加工区的各项活动。
9、按邯郸供电公司关于《变电运行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变电站设备统一标志及资料管理,加大安全工器具及物品的定置化管理力度。
10、试运行变电工区及各变电站“五遥”功能,积极协调变电站的内网建设管理,能实现网上传递工作票和审核操作票。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变电运行工区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离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工区将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着力整治久拖未决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建立以“严”字为核心的安全责任落实机制,本着标准求高、管理求细、工作求新考核求严、效果求实的原则,自我加压,创新发展进一步构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管理创新为龙头,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载体,以责任考核为保证的工作体系,使同业对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我公司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变电运行工区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