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

时间:2019-05-12 14: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

第一篇: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报告书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_邹玺敏20100513763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_符作丹20100513771_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_张生萍20100513772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匡 军20100513773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乔光军20100513768

所 在 学 院 _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年 级专业班级 2010级生物技术2班

指 导 教 师 __ 卢 景 昆

目 录

摘要................................................................关键词...............................................................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研目的.......................................................(二)调研内容.......................................................(三)调研的地点、方法.................................................(四)调研对象...................................................(五)调研时间........................................(六)调研结果........................................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三、社会实践的意义

四、结语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研照片、原始资料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报告书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了解和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的大学生都在毕业前争先恐后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感想进行了调查,目的是想充分了解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些真实看法及感受,为其他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但又想参加的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参考资料,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多多获益!关键词:理论,社会实践,创新,看法,参考

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以往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因疏于社会实践的经历,在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警惕,在毕业前争先恐后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一般来说,毕业生的职场经验最短缺。所以,很多毕业生应聘工作时在社会实践栏中列举自己在学校期间的所有校园实践内容,完全不顾自己的经验是否与招聘岗位中的职位需求是否一致,有时反倒是社会经验不对头,丢失工作机会。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到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感想和效果。更明确地给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而又想参加的广大青年学生一个指南,希望能对你们的择业过程带来帮助。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1、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2、根据真实的调查情况,反映大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3、将这些真实的感想和有价值的经验介绍给那些还未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希望能够对他们产生借鉴作用,让他们在时间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4、了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便于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二)调研内容

大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切身体会,以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看法。

(三)调研的地点和方法

1、地点:重庆市各高校(大学城校区)

2、方式:以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共发放了150份,收回138份,回收率为92%。(调查问卷附后)

(四)调研对象

重庆市各高校大

一、大

二、大三部分学生

(五)调研时间

2012年9月5—27日收发调查问卷 2012年9月28—29日分析问卷结果 2012年10月8—13日调研报告的书写及修改

(六)调研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分别向大

一、大二和大三发放了50份问卷,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同学。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大学,对社会实践接触比较少,所以未曾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但据以往调查资料显示,大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在日渐增多。说明现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意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

在此,我们通过报告分析的形式向大家分享此次调查的结果。

1、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及经历? 我们的问题1是:大学期间你参与过社会实践吗? 选项:A.从没有参加过

B.1—3次

C.3次以上 频数:A(14.5%)

B(51.4%)

C.(34.1%)问题2是:您身边的人(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支持您参加社会实践吗?

选项:A.是

B.否 频数:A(88.4%)

B.(11.6%)问题3是:对于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行为,您的看法是? 选项:A.有必要

B.无必要

C.为所谓

D.愿意尝试,是必修课 频数:A(58.0%)

B(5.1%)

C(5.8%)

D(31.1%)

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部分同学还多次参与。说明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假期活动之一。这在某些方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有助于大学社对社会的真实面容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身能力发展需求指出方向。而且,有88.4%的亲朋好友都支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那11.6%不支持社会实践的同学,我们进行了随机访问,部分同学表示,家长担心同学们在工作中受累受骗,或者希望孩子多些时间学习,还有少数家长希望孩子有时间多在家陪陪父母。

对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有89.1%的同学觉得有必要。其中有34.9%的同学觉得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必修课。有5.1%的同学觉得没有必要,5.8%的同学觉得无所谓。

我们小组的看法是,大学生可以适当地参与一些社会实践,获取一些实践体验,但是不能每次都选择相同工作类型,除非是以赚取生活费为目的。在兼职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工作的需求

问题4是: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实践的信息的?

选项:A.网络

B.广播电视

C.报纸杂志 D.同学朋友介绍 E.其他(如:中介所)频数:22.4%

8.5%

16.7%

39.9%

12.5% 问题5是:您觉得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是?

选项:A.周一到周五固定某时间

B.周末

C.劳动节等短时假期

D.寒暑假

E.任意闲暇时段

频数:A(5.7%)B(27.5%)C(12.7%)D(31.8%)E(22.3%)问题6是:你喜欢哪类社会实践?

选项:A.家政

B.促销

C.调研

D.教育

E.导游

F.产品代理

G.电脑组装和维修

H.服务员

I.小生意(如礼品、文具等)

频数:A(10.4%)B(16.7%)C(10.9%)D(29.2%)E(9.4%)F(3.6%)G(3.2%)H(6.2%)I(10.4%)问题7是:社会实践您最想去的单位是(多选)?

选项:A.教育机构

B.企事业单位

C.机关单位

D.报社

E.农村

F.城市 频数:21.4%

25%

19%

16.5%

8.3%

9.8%

这些问题主要反映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实践工作信息的获取途径及需求。我们可以从结果中看出,同学们从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工作信息,其中通过同学朋友介绍的居多,其次是网络、报纸和中介等途径。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在寒暑假和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大概占总体的59.3%。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愿意在任意闲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随机访问得知,这部分同学主要是通过兼职的方式赚取生活费用或零花钱。

对于社会实践岗位需求大家也是各有不同。其中教育类、促销类居多,占总体的45.9%,其次是调研类、家政、小生意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都能吃苦耐劳,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所以大家对工作单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大部分人希望去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其次是机关单位和报社。通过随机访问得知,他们希望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的能力。

3、对社会实践的看法

问题8是:课题感兴趣的情况下,社么因素会让您想要放弃实践研究(多选)? 选项:A.交通

B.家人影响

C.经费问题

D.时间问题

E.心理因素

F.其他 频数:18.2% 7.9% 28.9% 27.1% 13.2% 4.7% 问题9是:在事件之前,您应该走些什么准备(多选)? 选项:A.心理 B.理论知识 C.对单位的了解 D.其他 频数:23.2% 27.0% 40.1% 9.7% 问题10是:您认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选项:A.学习者 B.组织者 C.参观者 D.工作者 频数:65.1% 6.7% 10.7% 17.5% 问题11是: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困难在于(多选)?

选项:A.联系实践单位 B.确定时间项目 C.组建实践团队 D.资金投入不足 E.没有安全保障,容易受骗

频数:A(23.4%)B(15.5%)C(14.9%)D(25.0%)E(21.2%)问题12是:您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多选)?

选项:A.关注、了解社会现实 B.学以致用、锻炼自我 C.结交朋友 D.增长见识、为就业做准备 E.赚钱 F.学校要求 G.服务社会

频数:A(17.8%)B(25.7%)C(12.5%)D(21.1%)E(13.6%)F(4.0%)G(5.3%)问题13是:您认为当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组织管理有待提高 B.活动时间太短 C.选题太空泛,可操作性不强 D.追求媒体效益,活动不务实 E.活动创新性不高

频数:A(19.4%)B(24.9%)C(19.9%)D(18.6%)E(17.2%)从这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看法大有不同。经费、时间等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放弃社会实践的主要原因,还有交通问题和家人因素影响也相对较大。在参与社会实践之前,对工作单位的了解成为同学们主要的准备工作,理论知识和心理准备对大家来说也比较重要。通过随机访问得知,对于社会志愿义务服务性的实践活动还需要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以及与当地领导人商议活动安排等工作。65.1%的同学都认为,在活动过程中扮演着学习者的身份,从这一点来看,大家都对实践活动当做一种学习的途径或平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心态。尤其是对于那些想创业的同学来说,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学会与人合作。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识更多的人,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再创业。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实践单位的联系,资金的筹备,安全保障问题和民众信任度等问题。比如其中一个受访同学谈到,他们组建义务家教团队在一个乡村去个小孩子补课时,家长们对他们心存疑虑,担心他们是诈骗分子,但经过细细的解释和出示证件等方式最终得到家长的信任,最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还有一个同学说到,她暑假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厂打暑假工,工资比较高,由于是网上找的,开始她有些担忧,害怕是传销组织。她谨慎地与负责人交谈,最后经过资料查询和向亲戚朋友打听了才确信。还有几个同学在暑假期间组队去义卖T恤衫,开始组建团队和拉赞助的时候遇到很多难题,后来,无论是进货过程还是义卖过程也都是困难重重。不过最终还是成功了。

大学实践是一个多功能活动,它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形态的一种平台,也是社会单位发现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工作方向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许多同学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能力,学以致用,是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未就业做准备。而且大部分实践还能获得些许资金报酬。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详单多的问题。24.9%的同学觉得实践活动实践较短,同学们还未充分地进入工作中的角色活动就要结束。毕竟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也有同学在工作期间发觉,自发组织的活动中,组织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活动选题过于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组织者好追求媒体效应,活动不务实等。比如有同学提出,有些组织去给流浪者联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不太实际的做法。第一,工作的提供单位不了解流浪者的能力:第二,流浪者对同学的信任度以及活动的实施都不实际。还有好多同学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局限于兼职类活动,忽略了哪些无偿的活动,导致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选择性失误。

三、社会实践的意义

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

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动力。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学生们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学生们懂得了各种滋味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会的到。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学生们在学校能够学到的东西毕竟是太有限了,远远不够他们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像他们所想的光用逻辑来推导一下就可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的学习虽然也经常看些案例之类的,但一旦进入角色,即发现自己所学的欠缺.当他们从学校走入社会,才会觉得在象牙塔中的平静与安逸太久了,似乎很难体会到现实社会的惊涛骇浪。

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对德智体本身来说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目前, 相当部分的青年在注重实现自我的同时, 往往忽视和拒绝贡献社会, 从而削弱了社会责任意识, 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横着一条不浅的鸿沟。社会实践能萌生责任意识, 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研照片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第二篇:理论与实践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运用有效教学的三大铁律上好《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灵璧一中

薛芹

看了余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大铁律,深受激发。现在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来学习。我在上这一节课时,首先给学生十分钟时间来预习课本内容,当然预习时要带着问题来学习。我当时就设计了几个问题。(1)有几种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观(2)践行正确的消费的原则有哪些?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先学习,提高对这课内容的认知度,这就达到了先学的效果。当然学生自学后老师不是就无事可干了,老师要进行检查,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老师要精心讲解。如这一课几种消费心理的区别,老师就要重点讲解,让学生区分清楚。所以只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学习能力不具备时教师必须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讲解。如对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教师就要先教,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适度消费,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当然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教过后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我在教过难点后,让学生对这课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所有的新知识与原来的旧知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识,在上每节新课前,我首先都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都要从上节课相关知识导入到新课,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旧的知识,已经学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能为学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复习了上节课内容,这时我继续提问: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哪些主观因素,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这一课学习中去,在温故的同时也做到了知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结合性 实践群体 理论研究群体

【论文摘要】以往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是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差异角度展开的,这样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矛盾,但难以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启示。因此,从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入手,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结合的层次对应性,弄清其结合的内外机制,就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教育理论被实践群体内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研究者根据实践群体反馈,对教育理论进行修正、完善的相互作用过程。由于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层次性,这就决定了其结合也有一定的层次对应性。加上不同种类教育理论品格和目的指向的差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能为实践群体所选择和内化。只有那些具备内化条件与结合机制的教育理论,才能成为真正指导教育实践的可行性理论。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条件

(一)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

在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必须保持自身的可实践性。因为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才能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那些从学科逻辑体系中演绎、从其他学科移植或翻译引进的教育理论,因其缺乏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土壤,缺乏与教育实践历史的、情景性的联系,很难直接用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要具有可实践性,就需要经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创生的教育理论,才能做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在创生指向上具有针对当下教育实践的目的性,具有走进实践群体内心世界的亲和力,形成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等系列实践特性。

纵观历史上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教育理论,可以发现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切合实际的指导性,这是成为指导教育实践理论的前提。二是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实践者行为的改变是教育理论最终得以实践的重要标志,它往往以师生形成新的操作程序加以显现。三是实事求是的推广性。教育理论具有切合实际的指导性,表明其对指导特定条件下的某些实践活动是有效的,但能否在一定层面和范围内推广,才是真正表明其指导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关键。四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众性,这正是教育理论走向实践群体的特有品格。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只有面向生活才具有现实的生命力,做到与时俱进;也只有面向大众,才能获得实践群体的支持,打牢践行教育理论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

首先,要形成在二者结合中起桥梁作用的中层教育理论。中层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思路,他提倡在整体的社会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实践研究之间建构一类与特定领域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中观层次的概念体系。中层理论的定义决定了中层教育理论建构者既要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能准确、完整地、富有创造性地解读抽象的理论文本,又要与实践群体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丰富的关于当前教育实践的经验,并能深刻把握和理解当前教育实践的状态。中央和省市教科所研究人员就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利用自身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实践指导者的双重身份,选择其中最为当代教育实践所需要的理论作为切入点,将抽象的教育理论作应用性加工,对外来教育理论作本土化处理,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样建构的中层教育理论,既坚持了抽象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又把其理论核心变成了易于为实践者理解和操作的方法,从而起着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作用。

其次,借助对教育政策的影响走向实践。教育理论要实现大面积地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最为有效的捷径就是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制订,借助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作用。要成为这种影响教育政策研制的教育理论,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育理论建构主体具有参与教育政策研制的权力。这类教育理论建构主体可直接以建议或提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影响相关研制者的思想,将自己的理论渗透到教育政策之中乃至为教育政策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二是教育理论本身恰好是教育政策研制者所需要的。就不同层次教育理论对教育政策研制的影响看,只有那些影响较大且反映了时代教育改革脉搏、代表多数人心声的基础教育理论,才易引起教育政策研制者的关注。因为以此为基础制订的教育政策才能既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就应用教育理论而言,因其能为教育政策研制提供具体建议和技术支持,因此只要研究的问题与政策制订者所要解决的难题相关,就容易引起关注。至于推广性教育理论,因其关注的是教育理论具体化、实效化的推广办法,与特定情境中教育政策的研制和教育行政直接相关,因此这类理论也为教育政策研制者青睐。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次对应性

从教育理论与研究对象的划分上,可区分为“事实——规律”“评价——规范”“规范——行动”和“事实——解释”等层次。就教育实践而言,可分为国家和省区教育行政——市县校行政——师生群体三个层级。尽管个别层次教育实践群体可以同时与多个理论层次结合;同一层次教育理论,也可能为不同实践层次者所用。但不得不承认,由于不同层次实践群体的需要层级和对理论的解读能力不同,制约了其在选择与之结合的教育理论层次上具有较大的偏好和主流特征。这就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满足“门当户对”的层次对应条件,才能实现“幸福”的联姻,产生“耦合”效应。根据二者的层次特征,笔者拟从三个层面考察其结合方式。首先是宏观层面的结合。即“事实——规律”“评价——规范”教育理论与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实践的结合,其多以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体现出来。为了有效实现宏观层次的结合,在政策研制过程中需要邀请各类教育专家参与,以便吸纳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次是中观层次的结合,即“评价——规范”“规范——行动”层面教育理论与市县校教育行政实践的结合。在当前条件下,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学习相关“评价——规范”理论,结合上级政策和法规精神制订考评方案;根据“规范——行动”理论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实现该层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再者是微观层次的结合。即“规范——行动”和“事实——解释”教育理论与教师层面实践的结合。教师通过学习并运用相关“规范——行动”理论,解读、内化市县校的实施细则,结合长期积累的教育经验,转化为指导自身教育实践的操作程序,实现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2]

上述结合表明,每一教育实践层次都是对应两个层次以上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层次既连接上一层次实践群体,又指导下一层次实践群体,以形成两个实践群体之间相互沟通的基础。

二、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在机制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外在强求,而是内在的统一。这种内在统一性,一方面通过教育实践,个体内化教育理论的心理机制得以深化;另一方面,则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群体结合的心理机制实现面上推广。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个体心理机制

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个体应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教育理论影响教育实践的第一步是实践者学习、内化教育理论的演绎生成过程,其认识是沿着原理论——概念论——感性论的路径进行的。实践者通过这一步形成能切实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内化理论,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解决者内在实践经验的结合。第二步,实践个体应用已经内化了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经验,发现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理论。实践者通过这两步,完成从内化他人理论到自我理论的生成过程,在个体认知上达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仅此还不足以促成实践者付诸行动,还必须以知的统一为基础,通过情感的动力作用促使其自觉地实践教育理论。这就要求教育理论实践者要注意首战必胜,让自己一开始就尝到甜头,形成积极实践教育理论的心态。践行教育理论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实践者必须经历持之以恒地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显著成效。因此,践行教育理论中,实践者必须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为了增强实践者践行教育理论的意志力,除了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实践者的思想境界和目标追求外,要在每一关键环节对实践者的微小成功予以物质和精神激励,促使其形成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内在成就动机,产生坚持下去的决心。[3]同时,实践者之间也需要一个宽松的内部心理环境,要及时给失败者以鼓励和关心,促使其产生感激、报答支持者的情感,把关心转化为再次实践的动力。只有实践者把内化了的教育理论转化成特定环境中的实践情感和意志力,他(她)才能持续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二者全程和全面地结合,并最终形成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教育理论与实践群体结合的心理机制

教育实践群体是以一定社会阶层或集团的方式存在并开展活动的,因此教育理论是否符合实践群体文化心理就非常重要,它直接制约着实践群体对教育理论的选择,影响着其对教育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为此,我们需要建立起教育理沦与实践群体传统文化融合的心理机制。[4]一是根据实践群体对教育理论解读的民族性,创造易于为本民族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二是引导实践群体形成自觉学习、内化教育理论的职业道德。在相关政策和舆论宣传影响下,促使实践群体逐步把学习、理解、研究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形成违反教育理论将从内心感到有违教师职业的不安感。三是理论研究群体应从心态和情感方面与实践主体群产生内在融洽。要善于根据教育实践群体需要,自觉地变革教育理论,形成分解与重构抽象教育理论的习惯。通过分解细化,把实践群体难于理解的教育理论体系逐级转化为便于操作的教育理论。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外在机制

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有很强的价值性,其中必然暗含利益和情意倾向。教育理论在走向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群必将从自身利益立场对其进行选择。只有那些给实践群体带来实际利益的教育理论,他们才积极选择并乐意践行之。

由于理论研究群体与实践群体生存环境和利益立场的差异,要让教育理论的建构者更多地理解实践群体的利益,必要时可建立二者密切结合的利益拥绑机制。一是形成教育理论研究者乐于参与实践,教育实践群体积极追求理论学习的制度。就当前我国的情况看,国家已经借助学历教育和课题项目等激励机制,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实践群体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主要问题是如何让理论研究者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扎下根来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度还没形成。二是形成激励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群体代表共同制订教育政策,共同参与重大教育课题攻关的机制。以此创造更多机会让实践群体发表对教育理论的意见,促进教育理论研究者积极吸收其改进建议,借助二者密切合作的方式创新教育理论。三是在创建与应用教育理论中,要注意利益机制的作用。对理论研究者而言,需要站在实践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建构出符合实践群体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就实践者而言,首先教师要有为学生发展舍得牺牲的精神。因为教育理论更多是从学生利益的角度设计的,其在走向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比过去付出更多精力,同时还要承担因实践新理论引发的教育改革所带来的风险。[5]其次,在新教育理论的推广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先选点实验,以调整教育理论在实践中造成的利益分配偏差。同时,注意将实践群体的阶段获益与最终获益结合起来,形成逐级获益的机制,以确保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持续发展性。

总之,只有借助外在的利益激励机制,将理论研究群体与实践群体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促使理论群体向实践深入,反思抽象理论实践化的思路;引导实践群体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反思自我经验普适化、理论化的加工方法,以此促成二者同绕重大教育问题的解决,协作建构“抽象理论——中层理论——实践机制”纵向贯通的教育理论体系。用这样的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教育实践,再配之以践行教育理论的情感和意志,才能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平.“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的再追问——从命题合理度、作用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2]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3]罗凯梅.教育实践研究的叙事转向[J].基础教育研究,2004(1).[4]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5]郭向宁.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层结合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

第四篇: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1

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

(节选)

第一节成功及成功教育理念

一、成功的涵义

在成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改革实践中,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我们是这样来认识和把握“成功”的:

1、成功,表现为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因而没有终极意义上的成功;

2、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其最高目标是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3、成功,是在原有基础上找到新的起点,并付诸行动而取得成效;

4、初中学生的成功,就是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还在于学校是培养人格的场所。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可以这样说,如果学生(主体)认为自己成功了,那就是真的成功了,至少这是走向新的成功的开端。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认识也并非没有道理。

二、成功教育的涵义

成功教育是鼓励受教育者不断走向成功的教育。

在实践中,可以对成功教育作如下理解:

——成功教育是面向学习困难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教育;

——成功教育是以帮助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过程和活动。

——成功教育是一种有其特定内容的一般的教育模式和类型;

——成功教育是一种教育文化的发展战略;

——成功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是教育科学有待形成的专门领域。

以上分析中,第一、二、三项属于普通教育学范畴,第四项属于教育文化学范畴,第五项属于教育哲学范畴。

综合这五个方面的含义,我们又可以对成功教育作这样的界定:成功教育是主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的,使之由“失败者”变为“成功者”,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的教育,它是一种具有新意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教育形态。

说成功教育是包含新意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相对于过去那种以“拔尖”、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想观念而言的;说它是新颖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是相对于以往那种“应试”式、“淘汰”式的教育方法和行为而言的。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受“英才教育”的影响很深,说穿了,其主要功能就是“选优”、“汰劣”(这里的“优”和“劣”很值得考证一番),其结果只是为少数所谓“尖子生”铺就了进身之阶,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压抑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致多数人困不能升学而怀着被淘汰的苦闷、带着“失败者”的心态步入社会。其实,这正是传统教育的失败。成功教育所孜孜以求的正是要极力避免这种失败,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三、成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成功教育的思想内容是指反映成功教育思想实质的一系列概念与命题。成功教育的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承认学习困难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教育的改革,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而导致自信心日渐丧失,最终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提倡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掘自身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后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激发内部动力机制,主动内化教育要求。

——成功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如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运作方式),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新的成功。

——成功教育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因而十分注重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自信心、意志力、成就动机的培养作为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性工程。

——成功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四、成功教育的主要命题

1、成功是进行教育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一命题是成功教育思想的核心,被视为“成功原理”,是考察成功教育活动价值的根本依据,因此被视为成功教育诸原理的原理。

2、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

3、“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一个极富哲理的命题,被作为至理名言传诵至今,成为人们生活的信条。它辩证地揭示了“失败”与“成功”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激励了无数处于坎坷、磨难、逆境中的人的勇气和斗志。“成功教育”则从事物的别一侧面变换视角,认为不仅“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成功”同样可以成为“成功之母”。譬如,现实的成功可以激发潜在的成功;今天的成功可以激发明天的成功;此一成功可以激发彼一成功;小的成功可以激发的大的成功„„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则更是数不胜数了。

“失败”之所以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人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不该怎样做,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讲的;“成功”之所以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人们可以从成功中总结经验,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样做,这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讲的。把经历过的“失败”和“成功”作为“成功之母”来认识、来对待,日后“成功”的概率无形中就增加了许多。从问题的深层次考虑,成功教育所面对的“学习困难学生”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屡屡的失败给他们稚嫩的心灵所造成的创伤实在是太大、太深重了。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成功”的正面激励,而“失败”的反面刺激的作用相当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成功教育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是从心理上、行为上找到了矫正学习困难学生的良方。

“失败乃成功之母”对成年人,尤其是思想深遂、阅历丰富、性情乐观的成年人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生理、心理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并未完全成熟的少年儿童,对他们而言,失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大大地超过成功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如果教育不及时、不得法,失败所导致的消极作用就更加明显了。

4、面向成功,走向成功

这是对前三个命题的总结。它实质上是提倡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是成功教育本身所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插花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1重点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念在插花花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众说不一。但是它的重心是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插花花艺课程,是一个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的提高需要一定理论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插花花艺教学;职业教育

一、问题提出

“插花花艺不仅仅是一种动手艺术,它更是一种思维艺术。从花卉市场的普通插花员,到具备一定设计水平的花艺技师,还有最高层次的插花大师,他们的差距更多地存在于艺术理论素养方面”。为了更好地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插花艺术能力,我们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其动手能力强,有较强表现欲等特点,同时也需要对其理论素养进行培养。但是,这些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没有兴趣,同时还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理论无用论),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呢?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就是必然的选择。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

(一)行动;

(二)思想;

(三)新价值之产生。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陶行知是第一个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改革实践家。陶行知把“做中学”改造成“教学做合一”,其中“做”已非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而是以显示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实践;其“教学做合一”,既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应用过程 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要把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掌控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就要在环境、内容、方式方法、教与学的互动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实践准备

为了使理论与技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技能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几个准备:

1.设施准备

建立一个插花花艺实训室,配备一个准备室,便于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一体的实施,做好设施上的准备。在实训室内配备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理论的讲解,再配上制作好的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时,配上柔缓的音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技能操作,有助于学生的创作,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有效性。

2.教师准备

要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透彻,并能够融会贯通,专业技能水平能够达到技师以上。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把新技术新知识吸收到教学内容中;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融合。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把握教学节奏,调控学生活动,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准备

教师了解教学对象--学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思维,围绕教学内容和重点,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力,挖掘主体的潜能。一是要突出技能的可操作性。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非常强调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技能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应更加突出学生实技能践能力的训练、“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插花教学过程中,综合项目的实训教学,充分利用引导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完成实训项目。二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各自的团队,有共同的愿景,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也有共同的团队目标,他们为了实现目标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三是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方法 ⒈在做中学

在插花花艺基础教学中,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花泥的浸泡;花材的日常养护;插花花艺分类;各个基础花型的操作步骤等。在教师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基础理论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第二步,教师做示范操作,一边示范一边再次讲解,强化理论知识;第三步,学生模拟操作,在操作中体验理论的指导;第四步,进行作品点评,在点评中把理论结合进去,这也是学生再学习过程。经过以上的步骤学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技能操作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如在进行对称式插花造型“半球型、三角型、水平型”,不对称式造型“L型、S型、心月型”,花束制作“单面观花束、四面观花束”等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⒉在学中做

理论教学是对技能的指导,是提升实践的质量关键。在插花花艺作品制作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学习的到位,运用的到位,对作品创作和制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也为作品艺术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础。

插花花艺课程中有很多理论是提高作品创作的指导性理论,如:插花技法和插花构图原理,是提高作品制作,提高作品艺术性的基础。然而这些理论的学习往往非常空洞,如果是泛泛的学习,学生既不理解,也无法真正的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实现理论的学习。如:在讲解插花技法时,有“仰俯呼应”这个技法,如果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还会是一知半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教师在示范讲解过程中,通过花材的位置角度,相互之间的对话等,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如何做到“仰俯呼应”,然后学生去创作作品,在创作中再次亲自体会什么是“仰俯呼应”,最后通过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⒊ 在做中教

无论是哪个知识领域都会有一些比较高深的部分,插花花艺教学中比较高深的理论就是插花构图原理,它主要分为五部分,即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主次分明。在进行这部分知识讲解过程中,就要通过实践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具体方法是: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再通过示范操作来讲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作品制作来消化理论知识,最后通过师生点评来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实践过程——案例

在婚礼这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教这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进行婚礼设计与制作学习过程中,首先为学生一个真实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要完成好一个完美的婚礼用花设计和制作,光会操作是不够的,要学会设计,而要进行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如:各种用于婚礼的花材及花语;针对不同款型的车要设计出不同的花车装饰造型;根据新娘的不同体型、体态和脸型设计不同的新娘手捧花;根据婚礼典礼的不同场合设计好花门和路引;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选择好婚礼用花并进行构思设计。其次,教师利用引导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如何去思考以上问题,并给予大量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婚礼常用花材、花语、不同车型设计的花车、新娘手捧花的不同造型,不同花门类型等等资料让学生去学习。并要求学生作好资金预算,后期展示设计,并把整个制作过程的评价标准在引导文中教给学生。再次,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依据评价标准,查阅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寻找一些信息),按小组进行婚礼用花的设计,然后根据模拟情境要求的资金情况,定购花材,并进行制作。最后,每个小组进行自己婚礼用花的展示,依据评价标准每个组对展示的组进行评价,教师也对每个组进行评价。但是要求每个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用插花构图原理和插花技法中的知识以及婚礼用花制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加以点评,如色彩搭配,如何与新娘脸型进行搭配造型,怎样体现高低错落,怎么具有层次感等等。

在这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也用理论知识指导了自己的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到了知行合一。

四、实践的结果

(一)由于教学和学习的每一步骤都渗透着一定量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既可以使学生在动手中理解和巩固各个“知识点”,又能让学生在摸索中发现新问题和拓展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的技能有了稳步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可以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综合项目的制作,可以承接婚礼用花的制作,会议用花的制作,宾馆用花的制作等。通过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理论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可以承担插花岗位中的工作。

(三)学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得到分解。并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做中学习,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创作作品中,检验理论学习的程度。如:学生在学习完二年的课程以后,能够初步完成高级插花员的理论水平,能够轻松的考取中级插花员的证书。可以从事婚礼用花设计和制作、会议用花设计和制作、丧礼用花的设计和制作、宾馆用花的设计与制作、餐桌花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初步设计出艺术插花作品和花艺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并能够参与一般的插花比赛。

(四)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是自己独立存在的,所以一些插花基础理论还是需要单给一些课时让学生去了解,如:插花发展简史、东西方插花分类等。这些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还必须有教师的讲授才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五)很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里就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也有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要避免这种差异的存在,还需要教师多变换教学活动设计,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毅,向明.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下载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切身体会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医院管理工具理论与实践培训心得

    参加医院管理工具理论与实践培训心得(卢秀琴) 质量管理工具是国际上通用的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随着医院管理中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尤其是其获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

    领导发言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台阶的起步

    领导发言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台阶的起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公司党委安排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

    谈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谈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摘要:理论和实践结合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模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我院的特色课程之一。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1(五篇模版)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在11月21日,学校组织了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两项专题讲座,在全天的学习中,我对创新理论与实践专题更为感到兴趣,我对这专题谈谈......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以逻辑方法为主的传统物理教育忽视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视频课教案1

    湖南理工学院精品视频课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1、2课时 教学对象:外语学院2012级5、6班学生共40人 教学时间:2014年9月1日下午第5、6节 教学地点:16517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Int......

    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全莒县举行新一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专家们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入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几天的学习是我对教学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