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课堂中教学示范的研究
美术课堂中教学示范的研究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刘文军
内容提要: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被经常使用。但是在课改进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示范的认识和行为发生了诸多偏差,或弱化了示范基本功,或淡化了示范的重要性,或规避教学示范„„。笔者从事美术教师培训工作多年,长期关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示范行为,颇有一些心得。本文针对教学示范这一问题做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立足于理论,并引用典型案例加以阐释。
主题词:示范、美术教学、教师 正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被经常使用。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部分教师对教学示范的认识和行为发生了诸多偏差,对教学示范难以科学把握。本文试图立足于美术课堂从整体上对“示范”这一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做一些个人思考。
一.示范的定义
何为示范?只要作为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对学科的理解都能说出一些个人的观点,鉴于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术科”的特点,可能美术教师更有发言权,描述得更准确一些。它和演示有区别吗?面对这个问题,老师们要么将其混为一谈,要么模棱两可、莫衷一是。因此,必须界定它们各自的涵义和辨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以扫除部分教师认识上的障碍。
示范(现代汉语字典: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①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美术技能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扎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材料的处理和加工以及制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示范。(如图1-3)
图1
图2
图3
示范的基本要求:
1.示范要做到程序清晰、方法明确、要点突出,让全体学生看到示范的全过程。
2.教师或示范者在进行示范时,往往需要语言的讲述来配合。但由于示范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因此讲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要喧宾夺主。讲述起提示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说明程序和方法。
在美术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如学习木刻版画时,要按照“起稿-木版染墨-刻版-印刷”这一顺序进行,而不能颠倒顺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加以强调,同时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可以采用重复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
演示(现代汉语字典: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和理解)与示范十分接近,是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板画或数字化媒体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行为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演示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演示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因此,演示应该经常与讲述结合起来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示范与演示在概念阐释上十分接近,实施的要求上也大同小异。不过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⑴、目的不同:示范的主要目的是教师的展示,便于学生模仿。如学习木刻版画时,教师示范是呈现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学生模仿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即制作版画作品。演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如教师用分别盛着红、黄、蓝三原色的水的玻璃被演示间色是如何调配的,学生了解此现象而无必要模仿。⑵、语言运用程度不同:虽然两者都离不开讲述,但讲述在两者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教师或示范者在进行示范时,一般都需要语言的讲述来配合。但由于示范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因此讲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示范是主,讲述为宾,不要喧宾夺主,用过多、冗余的讲述去淡化和抵消示范的作用。如果讲述成为主要方面,实物或其他的直观因素成为辅助手段,那么我们可视其为演示,因为重点已经转向对原理和法则的理解了。
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示范还是演示,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多运用。
二.教学示范遵循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熟练、生动的示范,能增强教学的魅力和感染力,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导向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每一次不经意的教学示范,学生都有可能模仿。因此,对教师的示范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答疑解惑、铺路搭桥。
1、示范要科学正确。②教师的示范与演示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达等行为要慎重,示范的正确和科学是最基本的要求。笔者曾经观摩了这样一节课,课题为《我们戴上红领巾》。授课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少先队的各项重要
图4
图5 的活动,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仪式的四个重要环节,即出旗、授巾、宣誓、敬礼。之后,教师通过拼摆基本型示范人物的出旗动态,如图4-5。上图表明,教师的拼摆示范是有误的,双手的动作组合是不科学的,对学生后续的创作活动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示范要照顾全体。教师的示范就是使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的具体直观的操作来掌握某种技能、过程或程序等,当学生了解教师示范过程出现困难或障碍时,它的功效必然被大大降低甚至为零。类似的现象诸如教师身体遮挡范画、范画过小等。如图6
3、示范要熟练流畅、口手并用。教师示范时,要求辅以一定的语言,使学生对过程和现
图7
图8 图6 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刺激视觉与听觉感官,丰富内容。同时也要求教师能熟练流畅的进行示范,这样,既能展示教师的专业能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又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流畅性。笔者曾经观摩了这样一节课,课题为《画门神》。
适当的讲授后,教师开始示范,“长方大脸画中间„„”教师根据口诀诗熟练地完成示范画(如图7-8),学生十分叹服。
4、示范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教学示范有如一把双刃剑,即可促成教学活动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挤压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前要有所预见、在课后要有所反思,找到两者的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某教师讲授《我设计的车》一课,本课要求学生的作品在保证汽车合理结构的前提下能展现个人的创造性。教师画了一辆外形像苹果的房车,内部有会议室、厨房、卧室等等。③由于教师的示范过于具体,学生在看了教师的示范之后,思维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而发散,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式,最后导致作品大量雷同,有悖于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基本理念④。
5、示范后有要求、鼓励求异。示范要有适当的拓展。在创作或作业之前,对学生要有思维上的引导,要求学生不要照搬教师的范画,鼓励学生有创新、表现自己的个性,甚至可以将其列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教师讲授《适合纹样》一课,示范了一幅以方形为外形的花卉造型的适合纹样,先画出纹样的骨架,然后在骨架上添花纹。教师画完后,让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形状来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比比谁有创意。”最后,教师提示:“大家还要注意,当外形发生变化后,要适当调整纹样的形状或寻找更适合外形的纹样”。结果,学生的作业中呈现不同外形的适合纹样,如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等,同时纹样也随着外形的不同而呈现各自的姿态,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案例中的教师示范之后,及时给学生提出要求、并且用激励的方式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三.美术课堂中常见现象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为人文性和工具性,工具性更多的涉及到表现和应用,而对技能的掌握则是实现工具性的主要途径,技能的学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更直接的、更主要的还是要依赖教师的传授,很多技能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而身教则更有效。通过示范,学生可以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比较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从而提高表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把美术课设计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又耐人寻味。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示范举足轻重,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
然而,在我们的一线课堂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示范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缺少必要的示范
某教师讲授《画玩具》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观察不同材质玩具的基础上总结各自的特点,并合理使用各种线条表现其特征。在课堂上,教师用了大量时间带领学生分析玩具造型、概括材质特点。如何在画面中用线条这种美术语言去具体表现不同材质的玩具?教师并没有加以正面引导。此时,示范应是最好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教师的示范与讲述去解决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构图、比例、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的变化等等。鉴于以上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克服心理障碍,敢于示范,同时着力练好专业基本功。
2、示范存在问题
笔者曾观摩《老茶馆》的录像课,本课为了使学生达成表现人物喝茶姿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上要求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不同动态人物造型困难的问题。人物是造型对象中最难以驾驭和掌握的,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使只是剪影似的造型,也要处理好人物比例、人体结构、部位衔接等基本问题。本案例中,不管教师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将脖子直接与下巴前端衔接,这种做法是欠妥的。鉴于以上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充分,同时提高专业素养,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3、示范缺少必要的讲解
《汽车站》一课要求学生回忆汽车站的场景,并观察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以“汽车站”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的示范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场景表现的难题,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思维方式,诸如,如何用绘画的语言组织画面?如何把握创作过程的条理性(表现不同物象的前后关系)?在示范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得到教师充分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作业难以达成设定的目标。学生作业也验证了这一点:由于没有考虑到遮挡关系,部分画面线条穿插凌乱;近大远小的简单透视现象没有体现,画面没有层次感;缺乏想象力,学生作品模仿现象严重。鉴于以上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加强示范过程的研究。
4、示范重复累赘
《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课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植物,并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此课安排在四年级,本学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及构图
能力。在示范环节中,教师先做了一个竖构图的示范,绘画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画面构图、叶子的穿插、大小疏密变化等要点。之后,教师又做了一个横构图的示范,如图9。课堂最后,教师只给学生留下较少的艺术实践时间,教师的横构图示范有多此一举之嫌,这一示范并没有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仅仅“解决”横构图问题而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示范
图9 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包括认知水平、思维状况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高效率的示范。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观察美术课堂所领悟到的有关美术教师课堂示范的一些粗浅观点和心得,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碰撞出智慧的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
①.尹少淳《美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②.李维奇《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 ③.徐健 成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④.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二篇: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教学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应该建立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
从事乡村美术教学七年多了,正如夫妻关系一样,此时自己内心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以及与学生在活动中的长期接触,有着很多的不是滋味。在这七年多的教育工作中,听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没有艺术细胞,不会画”、“老师,学画画有什么用”、“老师,我爸爸不喜欢我画画”。每每听见这样的话,都感觉是打自己的耳光!然而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看来在偏远的农村依然存在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清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有着很大的狭隘。同样是学科,为什么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理解就这样有分歧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现在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在教育改革翻天覆地的今天,农村教育正得到合理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农村教育大有起色,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年代里,“素质教育”一词已经是呼声越来越高,而美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及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在农村地方依旧存在不足,农村的师资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落到实处,在很多教师、家长、学生的观念里还把它当副课,有的只排课,但实际上一个学期都没上过。也有一些教师上过,但老师本身不专业,脱离教材,教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没有形成美术的教育体系,使所教学生没有目标性。美术课就这样被迫打入农村教育教学的“冷宫。”长时间地封冻起来。给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次我们来看看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因:1.农村的美术教育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业的教室、教学用具、学具,就连学生的美术课本都不齐、甚至有的时候都没有。2.农村的美术教育师资的限制: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特别是能说会画的美术教师,没有教师谈美术教育我认为是一句空话。3.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虽说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有的学生家庭还是无法接受美术教育所要产生的大量费用,让人望而却步。4.农村的社会背景的限制:家长不重视、不理解,不给学生买绘画方面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地不在乎,都认为是些无用的东西,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才是第一位的。加上学生视野不开阔,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正是存在以上这些制约农村美术教育的原因,我认为,对其进行最好的调整办法就是建立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根据自己本校实际的环境、条件建立自己本校的美术课程。第一:与学校、家长、同事协调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争取学校对美术课的理解和帮助,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让教师有条件示范,让学生能跟上教师讲解来完成作业的这种基本环境条件。其次是与家长有所沟通,让他们认同你的教学。本人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在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美术教育活动,让美术活动更加普及,更加与我们生活接近。比如我原来了学校的艺术节上面,以前只是一些形式简单、数量较少、体积很小的作品进行展示,甚至多年不变,或者是几年没有的现在。经过我的几年尝试,在学校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原学校的艺术节已经是每年必须开展的活动,是学校,甚至乡镇人民的一件大事。再活动中学生家长看见了孩子们除了文化知识以外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大力发展,更能直观的感受到美术教育的成果以及重要性,这时的家长也就开始支持自己孩子在美术教育上的一些要求,更有一些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自己孩子做不会的或者是办不到的。
家长支持了,但更需要同事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给同事增加麻烦,再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堂纪律,教室环境卫生等问题。例如,我们的美术课有很多的手工,一堂下来如果满地都是纸屑,你的同事还支持你的工作吗?同时说明了你的美术课是失败的,上得不美。如果拿下课前的二三分钟来整理卫生,来进行美的教育,我想教育的结果又不一样了。
其次,可以利用学校各种活动或者其它活动来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来布置班级文化建设。这样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班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
一、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化积淀,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既可以使身处农村的孩子感受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要提高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中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留心生活,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树叶,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瓷砖、易拉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它们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三、动手实践,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淳朴而又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创造美的活动。在乡土文化中,在劳动过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源泉,都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自由大胆地去描绘,去赞美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中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绘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因为,在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会更多,如开展剪纸、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教学。这类教学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四、感知生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手段。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对乡土文化中蕴含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切合农村孩子认知实际的一种好的做法。对农村学生来说,如果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文化知识,品评一幅艺术作品也就变成了品评一幅家乡画卷,这就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乡土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时,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学生,应该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中蕴藏的美术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诸如农村灶台上的绘画、年画、典型建筑物、桥等作为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这些图画以后的心理感受,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乘机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人文历史与传统,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的提高大有帮助,能使一堂简简单单的美术课变得丰富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了他们的审美思路。
总之,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跳出“纯美术”、“专业体系”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注重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因地制宜,竭力去开发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使农村美术教学更富有生气,更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8.[2]布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6.[3]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4] [5]马斯洛,林方译.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6、374.[5] 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M].黄剑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4.第二:与农村现状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
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困难大一些,大家都狭隘地理解为绘画,然而绘画只是美术中的一种而已,我们当教师的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乡土材料、实地写生来进行教学。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预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彩笔、卡纸、剪刀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假如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爱好,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进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没有卡纸,同样我们的作业本纸也可以代替;家家户户都有的绿豆、黄豆、大米,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豆类拼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出色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卫生筷子制作出来的别具一格的作品美妙极了。
本人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四年了,我教过语文、思品、美术、英语等。在这些科目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超过我的想象。同样是学科,为什么学生会对它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对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更直观的传授绘画技巧----示范,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达到一定的绘画水平,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美术课设计的直观形象,除了大量的图片冲击以外示范更是举足轻重,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半个孩子,他们也许已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动手能力还是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因此需要老师的示范引导其进行绘画是必须的,而美术课的教学示范是指在美术课中,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或制作地方法和步骤或原理,提高鉴赏水平,为实践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东西是“不画不知道”。如《古镇风情》一课是水彩淡描课,我试着只讲理论,如何构图如何上色,结果学生在画完初稿后出现了诸多问题:涂水彩时,水分把握不好,颜色涂的不匀;主题不突出等等,不仅作业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如果教师如果能够边讲解边示范制作版画的过程,便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二、美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美术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教学中重讲解,轻示范;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却忽略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扎实掌握和绘画方法的学习运用,造成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缺失。所以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认识到示范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很多技能技法的传授需要教学示范。
1、因材示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频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材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
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水墨画—动物》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3、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的选用示范手段。对于低年级,如果有较难的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的明白,学的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4、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的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的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
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的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5、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之,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及精心演绎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教师如果抓好这一环节,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摘 要]美术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美学素养的双重使命,示范性教学是美术课堂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目前美术课堂中的“示范” 教学现状让人不容乐观。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技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示范性教学;意义与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新景象,主要表现在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忽视了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意义
目前,部分小学课堂忽视教师示范、课堂示范形式单一或者过于强调教师示范而忽视学生创造,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兴趣,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一)示范是展示和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课堂示范是美术教师展示基本功,提高基本功的重要机会。开展课堂示范性教学工作,能够倒逼教师课下多多练习,反复操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权威、光彩的一面。
(二)示范是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认为“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学生才能身临其境,通过感性的形象认识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美学概念,激发创作热情,如在教授“水墨人物”时,老师以班级里某个同学的样貌做示范进行绘画讲解,边示范边强调脸和五官要用淡墨,中锋行笔,头发要用水泼一下,蓬松感才强烈,上身得空白与下身得裤子浓墨形成鲜明对比,当熟悉的同学出现在图画中时,小学生们内心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作品创作中.二、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中使用示范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益处,如何有效示范避免落入“示范不当”的陷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示范性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用 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示范性教学方式众多,形式多样,不同方式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教师应掌握各种方式的利弊,学会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1、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授《跳舞的点和线》时,“墨分五色”这一知识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老师现场拿出清水和墨汁,把毛笔吸干后直接蘸饱墨画出点和线,待墨色干枯后再蘸水画出富有变化的点和线,如此反复四次加水示范,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呈现了出来,学生由此自主地学到了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这里的现场示范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该方式一般是将成品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好奇感。例如在教学生制作以戏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时,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一幅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学生示范
示范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找到结合点。让绘画或制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示范,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风儿吹过》一课时,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龙卷风、台风、微风,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理解程度不同,绘画方法就大不相同。教师通过比较、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勇敢创新,挖掘学生绘画潜能,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此外,个体式示范、局部示范、针对学生作品的修改性示范等也是美术课堂示范性教学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方式的运用既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二)教学示范要注重教学实效、时效
选择了合适的课堂教学示范形式之后,还需把握示范的时机。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在教授《我驾神舟游太空》这一课时,不同的示范时机具有不同的效果。片断一:教师用视频展示“神七升天”视频
教师引导提问1“刚才大家看到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提问2“想一想太空里还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示范
片断二:教师先画出飞船和宇航员的图画
教师提问1“画的是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播放“神七升天”视频教师提问2“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
两个片段比较,片段一中,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片段二中,由范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想象环节,为学生创作铺平道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呈现由点到面的喇叭趋势,而不是由面到点的漏斗趋势。
(三)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应被作为教育的对象,更应被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或体验或探究。如《跳舞的点和线》,采用师生限时擂台赛的形式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师生选择同样的题材在2分钟内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随着每一笔在纸上跳动,墨色淋漓,点线变化,学生会觉得原来笔墨游戏这么简单,这种方法取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使学生体验到水墨画的神奇。台上师生紧张创作,台下的学生也努力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创作表现一幅水墨画。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当、适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畅快淋漓的乐学于创作中赋予课堂于“神”,行神兼备,方为上品。因此,提倡示范教学,不断地探讨示范教学,并且不断地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理应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永远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摘要】美术教学作为一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应有其研究的深刻含义。“示范”教学依然是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目前美术课堂中的“示范” 教学现状让人不容乐观。优化传统教学“示范”,创新课堂“示范”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技艺,并感受中国传统宽博的审美情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示范有效性 形式与方法 教学相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与运用,小学各门学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教学法也已有所更新和拓展。但在如今的美术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令我们担忧的现象:第一、老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有过度依赖的倾向而忽视课堂示范。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对示范环节的缺失。第三、学生期望能看到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示范,而老师却因专业生疏而不敢动手。因此,美术课堂上老师用娴熟的画笔亲历亲为地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慢慢少见了。下面我从以下几点阐述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示范的研究:
一、示范教学含义和意义
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在美术课中,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或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或原理,提高鉴赏水平,为实践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的示范分为两大类,即平面示范和立体示范。平面示范是指教师运用大量的范画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范画包括:教师范画、学生范画、名家作品。教师范画、名家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学生作品因为贴近学生,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引发深深的共鸣。同龄人作品的借鉴能使学生的创作更有底气,信心十足。立体示范教学是指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现场亲自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绘画步骤、方法的运用、工具和材料的运用技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美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极快地在教学中体会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应是扬弃, 而不是舍弃。在美术课程改革中, 教学示范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关键是在于示范得当, 讲解得法, 变传统教师讲解的填鸭式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最底层,尤其是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课堂上语言表达很积极,想象力丰富,可是落实到纸上,学生往往想的出却不知道怎么画,久而久之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二、示范教学的有效运用
1、教学示范要选择正确的形式和方法 a.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b.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时,例如在教学生制作以戏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一幅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c.媒体示范
美术教学中对一些不易被理解、接受的理论知识,可利用多媒体示范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适合纹样”时,运用多媒体快捷、形象地演示出适合纹样的排列规律---对称、均衡、向心、离心、旋转、综合,图文并茂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启发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语言或行为描述,展示作品的内容、形式或方法等,这其实也是一种示范。美术教师课堂示范的形式有许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内容而异。
2、教学示范要把握要点、时机, 注重教学实效、时效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我驾神舟游太空》 课堂片段一:
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我们已经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了,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内容 生:人、五星红旗,飞船
师: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太空里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 教师示范 课堂片段二:
课堂开始教师画宇宙飞船,画航天员,让学生猜这是哪里? 生:太空 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人类多美伟大,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答
师:你还能想象到太空里有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刚才的范画里适当补充
两个片段比较,片段一,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成为“画蛇添足。片段二由范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想象环节,为学生创作铺平道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呈现由点到面的喇叭趋势,而不是由面到点的漏斗趋势。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以美术技法传授、技能提高为主的课,教师示范一般要推后到学生练习前进行,这样才能有效。
3、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注重教学相长
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示范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和探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跳舞的点和线》采用师生限时比赛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在5分钟内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不要因为简单而不屑去做,不要因为烦琐而不愿去做,更不要因为懒惰而不想去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还需要多渠道的吸取优秀经验,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从学生出发,从课堂出发,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更有利于教学事半功倍的灵活多样的示范方式。纵观许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上与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了示范教学有关。他们以示范为主线展开教学,直观、亲切而又通俗易懂,试想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氛围下,会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画画,会有哪一个学生不愿意画画呢?让每个学生都在科学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技艺,通过美术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提倡示范教学,不断地探讨示范教学,并且不断地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永远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1]李永正.小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常锐伦, 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3]尹少淳.美术教学策略系列之——何谓教学策略[J].中国美术教育, 2010,4.[4]毕田增, 敖国儒.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部分[M].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
第五篇: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教学的重要性
从事美术教学一年多了,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没有艺术细胞,不会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更直观的传授绘画技巧----示范,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达到一定的绘画水平,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美术课设计的直观形象,除了大量的图片冲击以外示范更是举足轻重,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半个孩子,他们也许已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动手能力还是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因此需要老师的示范引导其进行绘画是必须的,而美术课的教学示范是指在美术课中,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或制作地方法和步骤或原理,提高鉴赏水平,为实践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东西是“不画不知道”。如《古镇风情》一课是水彩淡描课,我试着只讲理论,如何构图如何上色,结果学生在画完初稿后出现了诸多问题:涂水彩时,水分把握不好,颜色涂的不匀;主题不突出等等,不仅作业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如果教师如果能够边讲解边示范制作版画的过程,便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观察、思考中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绘画方法,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二、美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美术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教学中重讲解,轻示范;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却忽略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扎实掌握和绘画方法的学习运用,造成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缺失。所以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认识到示范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很多技能技法的传授需要教学示范。
1、因材示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频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材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水墨画—动物》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3、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的选用示范手段。对于低年级,如果有较难的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的明白,学的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4、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的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的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
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的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5、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之,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及精心演绎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教师如果抓好这一环节,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