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认识感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科学态度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课件、洗净的橘子、闻香盒、学生活动手册。●学生课前洗净双手。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怎么都安静下来啦?(生:听到了铃声)2.提问: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听到这上课铃声的?(生:耳朵)
4.思考:我们用耳朵倾听就知道上课,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 4.学生交流:眼睛、小手、嘴巴(舌头)、鼻子。
5.小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感官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发现。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课主题——感官,初步了解眼、耳、口(舌)、鼻、手(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由于课才开始,学生会认为嘴巴、手是感官,教师不用急着否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体悟发现,做进一步地探究与概念纠正。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
1.出示图片,激趣: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生上台指认)
2.追问:你的眼睛真厉害,竟然把这个小动物找出来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怎么发现它的? 3.学生交流,介绍动物特征。
4.提问: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小耳朵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 5.音频播放,学生辨识。
6.拓展:再用耳朵听听,我们教室外面有哪些声音呢?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生互动交流)7.(出示闻香盒)谈话: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个好吃的,在不打开盒盖的情况下,你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8.学生讨论:用鼻子闻一闻。9.科学方法指导:挥扇法闻气味。10.学生板演,分组活动。
11.提问:你闻到的是什么气味?描述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味?
12.谈话:小朋友们都有个灵敏的鼻子,发现里面是橘子,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学生品尝)。13.交流:说说你吃到的橘子味道是怎样的?
14.提问:你们方才剥橘子皮时,有什么感觉?(生交流)
15.讨论:用你的小脸蛋触碰一下橘子皮,有这种感觉吗?用手臂去触碰一下呢?腿呢?(生交流)
16.谈话:我们的小手、脸蛋、裸露在外的手臂、腿,都能感觉到橘子皮软软的,凉凉的,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表层覆盖着皮肤,我们就是靠皮肤来进行感觉的(板书:皮肤)。17.总结:我们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18.课堂检测(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画一画,把感官和做的事连连线。
【评析】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发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单板为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与交流。但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学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在这里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引领者的角色,以便帮助学生有序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科学学习的能力。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动物们也有感官,它们又是怎么用感官观察的呢?(生交流)
2.视频播放:狗、老鹰等敏锐的感官。
3.交流互动: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安全教育:不明物品尽量不要用闻,尤其是尝的方法去观察发现。
【评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而又需要刻意练习的一个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感官及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在总结时,尽管学生年龄小,说得也较细碎,但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是点的积累,层的叠加,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教学片断赏析
“用皮肤感知橘皮”教学片断
师:刚才你们剥橘子皮了,说说橘子皮是怎样的? 生:软软的。生:有点毛。生:绿色的。
生:剥的时候还有汁水,把手也弄绿了。生:外面的很光滑,里面的是毛的。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橘子都清洗干净了。把橘子皮放在小脸蛋上感觉一下,有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这个橘子皮有些凉。
生:还很光滑,放在脸上很舒服。
师:大家把橘子皮靠一靠手臂,穿短裤的小朋友还可以靠一靠你裸露的小腿,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点头。师:这些部位都能有感觉,是因为表面的皮肤在起作用,帮助我们发现了橘子皮软软的、一面光一面毛等特征。
【片断评析】
关于身体表面的皮肤是感觉器官,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是本课的一个理解难点。学生对皮肤的认知比较模糊,仅是屏直觉思维,很片面地认为手是能感觉物体的冷热、毛糙细腻,是人体的感官。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身体其他部位的体验,引导学生把脸部、颈部、手臂、腿脚等身体部位获得的感觉联系起来,知道这些部位能有感觉就是因为表层的皮肤在起作用,由此帮助学生认识到皮肤才是人体获知外界信息的器官。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感官总动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5、感官总动员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把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观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挑选当地的一些特产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 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 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科学探究
●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科学态度
● 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 意识到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玻璃杯、各种茶、蜡烛,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家里喝过茶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不一样的品茶会。
二、组织活动
1、品茶活动
(1)观察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水。观察其茶叶和茶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学生戴上眼罩分别品尝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3)学生汇报,描述和记忆。
(4)探究: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5)讨论:为什么捏住鼻子喝茶和不捏鼻子喝茶不一样?(6)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
2、观察蜡烛 *没有点燃的蜡烛
(1)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3)学生汇报。*点燃的蜡烛
(1)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3)学生汇报。*小结。
三、阅读拓展
1、喜欢吃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总结。
【评析】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从语言的表达到相互的交流,从片面的了解到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和发展,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片断赏析
师:你喜欢吃西瓜吗?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挑过西瓜呀? 生:去过。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挑西瓜的吗? 生:我爸爸会把西瓜捧在手里,说重一点的好。生:我妈妈说要看西瓜的花纹。生:爸爸抱着西瓜敲。师:怎么敲? 生演示。
师:你听过敲西瓜的声音吗? 生:听过。
师:哪种是好瓜的声音呀?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声音砰砰砰的是好瓜。
师:要挑一个好瓜,不光要看瓜皮的花纹、还可以掂一掂西瓜的重量,听一听敲西瓜的声音,甚至切一小块尝一尝。
【片断评析】学生交流如何进行挑西瓜时,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把平时生活中随父母挑西瓜的方法用语言组织表达,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包含了细心观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正体现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科学探究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科学态度
●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
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大家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世界。
【评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的逐层推进式的,从认识感官到各种感官的具体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几种感官观察事物,到最后借助工具观察,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新课前用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
(一)活动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观察左手拇指指纹,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楚,你有没有办法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3、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4、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5、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选项。
6、谈话:用放大镜我们已经基本能看清指纹了,还有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你知道是什么吗?(显微镜)
7、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8、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指纹。
9、交流观察感受。
(二)活动
二、听心跳声
1、指导学生相互听心跳声。
2、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4、交流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心跳声听到的有何不同。
(三)活动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
1、导入:放大镜、显微镜能让我们看清细小的物体,有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于望远镜你知道什么?
2、视频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功能。
3、看书上的各种工具,视频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
4、指导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线题,让学生对各种工具对应延伸我们什么感官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评析】一年级的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是有的,但是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就比较少了,尤其是比较专业的观察工具,那就更少了。所以本课中地三个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了是巨大的,这既是好处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学生的的关注点往往会是观察事物的过程体验,对于工具使用带来的好处,以及观察工具对我们感官的延伸意义会忽略,就是我们常说的“玩得很开心,什么没学到”,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时加强了两种方法观察方法观察体验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优势,以及观察工具带来的便利。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2、总结: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果家里有放大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
【评析】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
教学片段赏析
“观察大拇指”教学片段
师:仔细观察自己的左手大拇指指腹部位,你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这些线就是我们的指纹。你的指纹长什么样的? 生:有好多线。生:淡淡的。生:很细。生:看不清。
师:指纹又细又小,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了,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到亮的地方去看。生:看得时候离眼睛近一些。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行,那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呢? 生;用放大镜。
师:好主意,你用过放大镜吗? 生:书上看到过的。
师:谁用过放大镜吗?来说说怎么用? 生会演示,不会说。
师:看明白了吗?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眼睛觉得看清楚了就行。一起试试吧。注意小手上有些脏,不要碰到镜片哟。生:看清楚了。
生:老师,我手上的线一圈一圈的。生:我的也有一个个圈。
生:我的和旁边小朋友的不怎么一样,我的不圆。生:我的也不圆。„„
【评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是过渡设计自然巧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能充分把握利用,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多媒体演示: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小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喔”叫起来。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 3.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评析: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从儿童熟知的童话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1)比一比。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钟,短短的胖胖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学具钟的时针、分针。
②都有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评析: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摸一摸、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①学生尝试拨整时。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问:你拨的多少?刚才三个同学说的“X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板书)指看三个钟面说“这个读X时„„”并板书:X时,X时,X时。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a.早上上学的时刻。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设计新颖、有创意。]
3.应用。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小学生该怎样珍惜时间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打开书第92页)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多媒体),仔细看书上第92页,说一说,他什么时刻做些什么?(小组说一说)(2)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 师: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加强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
1.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安排合理。)(1)活动。
上午()时做()(:)做()()时做()下午(:)做()()时做()(2)评一评:获胜者是谁? 2.聪明屋。
聪明屋里住着一位智慧老爷爷,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难题,这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猜一猜它是几时。
[评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特地安排设计了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巩固练习环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小组合作设计一天作息时间表,学生设计出的一天作息时间,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
总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开放,教者充分应用教具和学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信息交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其它诗作。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明月
故乡
教学后记:这首诗孩子们都会背,在学习时我设计了一问题是:假如你是诗人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同时在拓展上还让孩子对李白的《古朗月行》等诗作进行了欣赏。
7.《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指导“尖”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与课文有关的熟字:门、人、大、小、目、手、儿、在、里。
2、指名认读音节:shan liang chuan jian xing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有趣的儿歌:《小小的船》,读题。
2、教学“船”。
船:左右结构,左边是“舟—zhou zi pang”,“舟”像一只小船的船身,中间的一横像船桨,舟字旁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一提不要出“船身”。
3、你们看见过什么船,在哪儿看见过?课文中说的小小的船是什么船呢?听老
4、师读课文。
三、教师范读。
出示投影,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朗读。谁能说说书上说的船指什么?。
四、引导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看看课文有几行,有几句?
3、指名逐行读,共同评议正音。
4、组词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5、同桌互读课文。
6、看图说话:小姑娘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什么?(板书:看见)
7、教学“看、见”
看:先写一个“手”,把竖钩改成撇,下面写个“目—目zi pang”。
见:注意里面的撇应写在竖中线上。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和新教的偏旁。
2、指名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教学生字。
1、指名读第1句。
①“两”第三声,要读准;“弯弯”“小小”“两”“尖”要读重音。
②跟“弯”相反的词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请看图说说。为什么说它像小船?
③教学“两”“尖”
两:不能念成er。口头组词:两边、两样、两旁
尖:上下结构。“”是新偏旁,叫小字头,注意“小”作偏旁时要去掉钩。“尖”怎么记?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尖尖的?并请学生指图说说弯弯的月儿什么地方是尖的?
④口头填空。
()的月儿()的船,()的船儿()尖。
⑤指导朗读。这月儿弯弯的、黄黄的、两头尖尖的,多可爱啊!要读
出月儿非常可爱的样子。
2、教学第2句。
①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我、小、坐、只、闪闪、蓝蓝”要读重音。
②教学“在、只、星”
在:中间是土字,上面一横短一点。口头组词:现在、存在、正在。
只:在这儿念zhi。口头组词:只有、只好。
星: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写得扁一点。
③“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了什么?
比较句子: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课文中为什么说“只看见”?“闪闪”是什么意思?
④口头填空: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的星星()的天。
⑤训练说话。要是坐在船里的这个“我”是你,你会觉得怎么样?(有条件可抽动投影片,使“船儿”动起来。)
⑥朗读指导。在蓝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多美呀!谁能满脸带笑地来读这一句。
3、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
1、配音朗读,培养学生情感,学习有感情朗读。(可适当加些动作)
2、出示投影。让我们也坐坐像小船似的月儿,上天去看看,看见了什么?(看投影背课文)
3、有感情地个别背诵和齐背。
三、责疑问难,鼓励学习。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这孩子飞上天空坐在弯弯的月儿上,是真的吗?人们能不能上天去旅行?(鼓励学生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能上天去旅行。)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4题:把句子说完整。第1句是例句,可指名学生读。第2句有图画做提示,可指导看图说。第3句无提示,要求学生先在脑子里想好一幅图,再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要用上“我看见”,还要注意句子的完整。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月儿
小船
看见
星星
天
教学后记: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汉字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学习叠词时孩子们都很积极。
8.《阳光》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三.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 的评价。)
五.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二.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三.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四.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五.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六.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七.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八.实践
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
板书设计:
阳
光
阳 光 像 金 子
教学后记:本课除了认识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外,另外一个重难点就是理解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孩子们用语言表达不是很明白。
9.《影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仿照课文试编儿歌。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4、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一组。
2、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做好铺垫
课前开展体育游戏:我说你做,如老师说:向左转,学生马上做相应的动作。
二、引发话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我们在体育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好玩吗?你踩了几个同学的影子?
2.揭示课题:
①读题,注意读好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②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影”字?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2.创设情景,读儿歌:“大苹果,圆又大,读好生字摘下它,摘下它”。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请你先自己读一读: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②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胆出来当小老师,评议,并带着大家读。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3.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4.同桌合作再读书,互相学习。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多有趣!
2.播放多媒体课件:影子怎样跟太阳捉迷藏呢!出示4幅太阳、影子在前、后、左、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3.想象:大家看,影子像什么?你还可以把影子叫做什么? 4.听读:听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读的?
5.评议:他读得怎样?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6.尝试读:自己在座位上试一试,把课文读得有感情。7.比赛读:你觉得自己哪一节读得最好你就读哪一节!
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鼓励: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请你们自己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
2.动手画影子(准备几幅画有不同事物,太阳在不同方位的图画):你喜欢画哪一幅就画哪一幅,注意看太阳公公在哪里?想想影子在哪里?请你画出来。3.分享作品:
①在四人小组互相评评你画的影子,看谁画得最准确、最好。②把你画的影子拿给老师看看,让老师指点指点。
六、扩展活动
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西南北》,并观察我们学校的方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一)看拼音读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来复习一下。1.齐读卡片。2.去拼音读生字。3.开火车读。4.男女学生比赛读。
(二)读词
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就和这些字宝宝做做游戏吧!(游戏:送礼物。)出现的词语有:
影子 常常 小黑狗 朋友 跟着前后 它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想想你觉得哪一行最难读。
(二)反馈
哪一行你认为最难读? 1.学生回答。2.个别学生帮助读。
3.个别学生读(教师注意听学生发音,适时指点)。4.齐读本行。5.师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
1.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有趣在哪儿?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朗读训练:(1)个别学生读。(2)学生评议。
(3)男女学生比赛读(比比谁读得有趣)。(4)齐读。
3.你能说说影子有趣在哪儿吗?(1)同桌互相说。(2)指名说。
(四)质疑解惑
对这些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不明白地方吗?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做游戏,都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用喜欢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①齐读。
②大组与大组比赛读。
③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读!
四、课外延伸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朗读自己发现、了解了这么多知识,下面我们再来做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吧!(下列两项可根据执教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选择。)
A.看今天阳光很强,过一会儿到操场上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再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
B.今天没太阳,那我们回到家,在灯下照照自己的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影 子
影子------小黑狗
前
后
朋友
左
右
教学后记::教学这篇课文时天气晴朗,太阳高照.因此我借住阳光来上这课.,孩子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对影子的方位以及和太阳的关系理解得十分透彻.。
10.《比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认识“”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识字。教学难点:读好问句。教学准备: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
2、生字卡片。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激趣,谈话揭题
(师指着黑板上大森林的场景)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1、出示拼音课题,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指导读好“巴”的轻声)
2、师在拼音下书写生字。(再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通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评议(随机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等平翘舌音)
3、同桌互读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划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师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句式参考:(鼓励不同的说法)
a、参加比尾巴的有()、有()、有()、有()、有()、还有()。b、参加比尾巴的有()、()、()、()、()和()。c、()、()、()、()、()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
四、趣味识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生字宝宝找主人”。要想找对主人,就必须先认识生字宝宝,对吗?
1、老师贴出生字卡片,请小老师自由选择自己会读的“字宝宝”教给大家。2、游戏开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关动物图片旁,并说明理由,教大家读两遍。
3、通过比较异同,学习“巴”和“把”、“公”和“松”。4、学习新偏旁“矢”、“八”、“鸟”
五、书写指导
1、自由描红各一个,想想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引导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云”第二笔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3、各写三个。
六、你还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扩词)
七、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二课时
一、快乐复习生字“争奖牌”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同桌合作读课文,谈谈你的发现: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2、指导读问句。(注意最后一个字声调要上扬)
3、指名回答这些问句。
4、以各种形式促读。a、师问生答 b、男女生对读 c、小组对读 d、伙伴对读
e、以快板的形式表演读
5、找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
经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你能从书本中圈出来吗? a、试圈
b、反馈,师板书
c、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引申学会运用词语。
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把“比尾巴”的金牌挂在谁的身上?
2、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吗?
3、师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你们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不管长还是短,不管弯还是扁,不管漂亮还是难看,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尾巴,就是一条好尾巴。
四、画尾巴(课后作业)
1、小朋友们,赶快拿起笔,给动物们添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尾巴吧。
2、交流作品。
板书设计:
比 尾 巴
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长
短
一把伞
弯
扁
最好看
教学后记: 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对反义词的学习也进行了加强。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学过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教学重难点:生字的笔画以及根据偏旁部首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挂图、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
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花瓶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2.我会填
①.出示题目。(出示“花瓶”图,花瓶上写出“三画,四画,五画”),你们知道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吗? ②.小组学习。
1.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插哪个花瓶的花?
2.请在题目中找出你要插的花,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又对又快。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④.口头组词:一朵花上只有一个字,他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⑤.扩展练习:老师再给你们两个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吗(老师在花瓶上贴“二画,六画”)1.小组合作学习。
2.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小组贴上一朵大红花。
3.小朋友,你们继续跟着老师往前走,闭上眼睛,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呀,(出示课件或挂图,不出现文字)我们来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②.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③.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得好。1.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丽的一副图啊!④.游戏。(对口令巩固数量词)1.老师说数量词,同学说事物名称。
如,一张()几朵()一片()几座()
一条()一堆()一棵()两只()2.同学甲说数量词,同学乙说事物名称。⑤.比一比,抢答。
1.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有兴趣的话回家跟爸妈对口令,比一比,好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填
读
背
教学后记::对于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生对平时熟悉的东西能正确搭配,有的则不能正确的搭配量词.如:飞机 马等.对偏旁部首的归类都掌握不错.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2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教材说明
“这样做不好”是引用人们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两幅图分别画着两件不该做的事情:一件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件是一位阿姨在院落中的水龙头处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已经溢出来了。图中都有人在一旁劝说。三.教学重难点:说出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劝说。四.教学准备:课前观察身边不好的行为,并劝说他们改正 教学过程:
1以题激趣。揭示话题,读读题说说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如,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好?教师相机解题,出示图片。)2看图谈话,了解图意。(1)图上的谁做了什么不好的事?(2)在一旁的人正在干什么?解释“劝说”。即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3分组讨论。可5—6人一组讨论书上第二题。再推选两位代表准备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美化,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重点指导学生劝说时要讲出道理(不一定讲全),语句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5分组准备表演。即一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可加上被劝说的人的语言、动作。6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板书:
这 样 做 不 好
保护环境
节约用水
教学后记::学生能看懂图意,也明白这样不好的道理.发言也很积极,踊跃.但在语言的组织和逻辑关系方面的训练还要引导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