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孙艳(写写帮推荐)
《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服先镇中心小学校 孙艳
一、教学目标
(一)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三)通过读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四)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二、教学重点: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四、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课件,组织学生查阅有关张乐平的漫画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示三毛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位朋友,你们认识他吗?你们喜欢三毛吗?
谁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师出示课件,介绍张乐平及其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关于三毛的幽默漫画,《雨后春笋》。(板书课题)
学习“笋”字。
2.你喜欢幽默吗?为什么?
了解幽默的作用
(二)初步看图
学生打开书,仔细看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读图下面的成语,读准生字字音,再结合图画想想成语的意思。
小组交流讨论后指名汇报
(三)理解图意,学习生字,理解成语
1.出示图1:仔细观察,图上的三毛怎么样?在做什么?
学习“悠”,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扩词,理解“悠然自得”。
2.他怎么样做的?看图说一说。(出示图2)
学习理解“随心所欲”,扩词。
3.出示图3:三毛在干什么?他的神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津津有味,理解词意,练习说话,学习“津”,记忆并扩词。
4.三毛看着看着,他怎么样了呢?(出示图4)“酣然入梦”,理解成语意思,学习酣字。
5.这时三毛为什么醒了?(出示图5)说图意,他为什么又大吃一惊呢? 理解“大吃一惊”。
6.他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6)板书“疑惑不解”,学习“疑、惑、解”三个生字。
(四)理解幽默:
1.观察: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2.再观察:前三幅图与后三幅图有什么不同?前三幅图中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的。3.思考:课题:“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的非常快,三毛仅睡了一觉,帽子就摘不到了,谁能具体地说说“雨后春笋”的意思。(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的大量出现。)
(五)口语表达
(出示课件)学生连起来讲图意,用上图上面的成语。
(六)总结
学习了这则幽默,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七)巩固练习,检查学习情况 1.读成语,并练习说话。2.开火车读词语
(八)欣赏张乐平的漫画作品,感受幽默的魅力
(九)作业
回家把漫画的内容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雨后春笋
悠然自得
随心所欲
津津有味
酣然入梦
大吃一惊
疑惑不解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的大量出现。
第二篇:《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通过读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深入理解漫画反映的深刻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幽默,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漫画:同学们,你们认识漫画中的主人公吗?
2、三毛是作者笔下的生活在冷酷、残忍的旧社会的漫画人物,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写满“乐观、幽默,机智、善良”等令人赞叹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后春笋》这组漫画(板书课题),看一看究竟三毛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事。
二、初看漫画,随文识字。
1、观看漫画,自学生字。
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翻到65页,一边看图一边读成语,并在成语中画出会认的字,多读几遍。拿出你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弄懂你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2、诵读成语,检查认字。
利用各种形式读成语:指名读、同桌读、引读等,纠正“津”字的读音。
三、观察漫画,学习成语。
1、请同学们默默地把这几幅漫画看一看。
2、老师看见有的同学发出了会心的笑,那说明你看懂了这几幅漫画的意思,体会到了其中的幽默。
3、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第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首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发言。
4、这幅漫画的题目为“悠然自得”,你认识这个字吗?(出示“悠” 字的卡片)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5、你知道“悠然自得”是什么意思吗?结合漫画讲一讲。
6、观察其他漫画,随机识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其他几幅漫画吗?[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内容,说一说对字词的理解,并相机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酣”字是一个会意字,由酉、甘会意,表示酒味甘醇,饮者畅快尽兴。
7、边认字边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注意“欲”的第四笔捺变成了点。注意“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方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
8、请你把这几幅漫画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组成一个小故事。
四、游戏检验,巩固字词。
开火车游戏:出示生字卡片,开单轨火车时学生只认字,开双轨火车时学生既认字又组词。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把漫画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找一找生活中的图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幽默。
1、讲一讲漫画故事。
2、读生字。
二、鼓励质疑,感受幽默。
1、逐幅图看,每一幅下面配有一个成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前后桌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大胆想象,练习说话:
1、摘苹果游戏:黑板上出示带有成语的苹果卡片,哪些同学摘到苹果后,先读一读。
2、生活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些词语中所描绘的这种表现呢?请你选择你所喜欢的成语说话。
四、思考问题,品味幽默。
1、再仔细欣赏漫画,看了图上的孩子的表情和神态想说什么?多方启发学生就图来讨论,并让学生说出有意思在哪。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2、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导说出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3、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4、再观察图画:这几幅图背景中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
前三幅中没有下雨,后三幅中下了一声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的。
5、再思考:根据漫画内容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课题“雨后春笋”的。意思是下雨后,竹笋生长的速度非常快,三毛仅睡了一觉,帽子就摘不到了。
6、教师总结:“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大量出现。
7、指导朗读: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一读成语。
五、完成练习,回味幽默。
1、展示你搜集的标。
2、讲一讲三毛的故事。
六、课外延伸,展示幽默。
1、这么令人发笑的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简介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关于三毛的作品有《三毛的诞生》、《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新生记》。
2、你还知道他创作的其他作品吗?
出示几组漫画学生欣赏。如《孤苦伶仃》《相形之下》。
七、师生小结,提升幽默。
1、看了这组漫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教师总结: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学到知识,能让我们更喜欢学习,希望同学在生活中多积累幽默。怀着愉快的心情再来边看漫画边读一读成语。
八、布置作业,搜集幽默。搜集几幅漫画或几则小幽默。
第三篇:画杨桃教学设计孙艳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三年级组 孙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投影片。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对杨桃的了解。2.向学生介绍杨桃。(出示ppt)。3.让学生观察杨桃实物,画杨桃。
4.展示学生绘画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位置画出的杨桃是不一样的。
过渡:同学们在不同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是不一样的,画出来的杨桃也就不一样,今天这个主人公也画了杨桃,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三方面:谁,在什么地方,在了一件什么事。这几方面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齐读第1自然段
1.用“—”画出父亲是怎样教“我”学画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叮嘱”,并换一个词填入课文中,使意思相近。3.用“叮嘱”造句。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凭主观推测,以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的。)5.再次朗读父亲的话。
过渡:“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2.用====线画出“我” 认为画的怎样? 3.那同学们对我的画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过渡:在同学们的说笑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朗读6—17自然段,找一找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第6—17自然段
1.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2.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
3.通过这些动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当时的心情,读出真实情感。5.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6.再次问同学们时,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感受。7.体会这两组对话中同学们语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8.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播放音乐)过渡: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四)学习第18自然段 1.老师讲的话里一共有几句?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五)学习第19自然段
1.思考:老师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相似?(做事情要实事求是。)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读《画杨桃》这一课,应该懂得: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一样的时候,不要先认为别人是错的,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实事求是。
五、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父亲 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 看到什么样 画什么样
六、教学反思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展开。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
本篇课文循循善诱,饱含哲理,字里行间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课文脉络清晰:先略写父亲教育“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的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抓住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按“看—找—读—说”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用心看、仔细找、反复读、大胆说。通过直观看杨桃图片、杨桃实物;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反复朗读关键语句段落,感悟文本,大胆交流练说,联系实际表达见解想法。在分析重点段落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不同方式的朗读,换位体会,亲身体验,升华感悟。
第四篇:孙艳心得体会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心得体会
洒基镇云尚小学
孙艳
通过最近的网络学习活动,我对活动体会深刻。作为一名教师,借助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学习,不但为提高个人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对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也大有收获。得体会如下:
一、增强了个人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终身自觉学习的意识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能、不断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才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优质的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和便捷开展学习,掌握更加丰富多样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也为个人的更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二、使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图书馆开放无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制定学习方案、运用学习资源。
三、网络学习转变了个人的学习方式
数字图书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贮存了各种文化,面对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思想、观念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去学习、了解、吸收知识。通过网络学习,使个人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为我服务,避免了以往为查找某一信息而在书海里艰难查找,在图书馆中翻来翻去的麻烦,通过网络查询很快就能搜索到你想要的内容,使个人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积 极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总之,通过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网络学习活动,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不断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洒基镇云尚小学2014年10月25日
第五篇:9加几教学设计(孙艳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杜家地小学
孙艳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90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认真不认真?,你们欢迎吗?(欢迎)。好的,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考考小朋友。
1、猜数。8、15、18。(利用区间套,让学生体会数感)2、10加几的加法。
10+2 10+9 10+6 7+10 10+3
8+10 师:同学们,这些算式都是?(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十等于十几。)那看看这些算式。
2+9+8 3+8+7 6+5+5 4+7+6 9+9+1 师: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发现这些算式中有加数可以凑成10,然后10加几就等于十几)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对又快!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课件)
师:这就是我要带同学们参观的运动会场,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赛跑组有13名运动员,啦啦队有15人。
2、试着说说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离我们最近的3个同学,他们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原来是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的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
12、13依次数。(点数)
(2)从9数到13。(接下去数)(3)9和4合起来是13。(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加法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十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4、练习
(1)课本89页做一做第1题
师 :1.上面这两道计算题都是什么算式?
2.你们都是怎样算的?把什么数拿来拆,为什么要拆1和几,而不拆成2和几?你根据什么?
引导(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教师出示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
(1)结果都是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3)揭示课题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板书课题.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顺口溜。
(4)练习二十第2题
移动9,每次加卡片上的数。
5、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闯关题
(1)你能有顺序地说出下面的算式吗? 9+()=1()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以9+5=14为例 加数比得数的个位多1,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2)填数
9+7=1()9+5=1()9+9=1()9+()=13 9+()=15 9+()=12 9 +()=1()
(3)开放题 课本90页第4题。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