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荆棘丛中探索信息化管理新路
荆棘丛中探索信息化管理新路 ——界龙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初探::.界龙集团董事长 费钧德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膨胀、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大趋势下,“信息化”这一名词已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策方针,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公司“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了界龙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并在下属多家子公司实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回首界龙ERP开发的十多年路程,荆棘满布、难关重重,感触颇多,下面就界龙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作简要回顾,以求教于同道。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必然性
首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规模壮大、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便是这革命的中心,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取代原先单纯的人工管理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使用人工管理,这一模式在企业规模较小时尚可“以人为本”地发展生产,但企业规模发展至数百上千人、年产值发展至上亿元之时,在计划与生产进度的掌控、出入库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就明显捉襟见肘,既费时耗力,又造成诸多人为的紧张与失误。九十年代之后,即使是小型企业也需要运用ERP管理软件,否则,在交货时间、与客户沟通、管理成本等方面都将明显处于劣势,可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取而代之将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生产进度、库存物料使用、库存资金占用、账款回收、成本核算等信息,从而使经营者实时全面地掌控整个业务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其次,管理信息化也是包装印刷行业的特点使然。包装印刷行业是介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其特点决定了ERP软件需具有独特模式。此外其产品包装极其个性化、加工品种多样化、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市场上通用软件对包装印刷企业的不可适用性。包装印刷行业的种种特点凸现了对专业的包装印刷ERP需求的艰难复杂,又显得更为迫切重要。由于包装印刷行业是以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来开展服务业的业务,通俗地讲:“没有产品,却有着做不完的产品”。以我集团子公司上海外贸界龙彩印厂为例:从2004年4月1日截至2004年12月6日,总共承接的511家客户的6718个合同中要求加工定做13849个产品,总计24519个印件。平均每一工作日生产66个产品、117个印件,这些产品、印件在规格尺寸、原辅材料、技术工艺、后道加工等许多关键核算元素上很少雷同(这些元素的排列组合趋向于无穷大)。针对每一产品都必需开具专用的工艺施工单(即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然后才能根据该施工单安排生产步骤。与此同时,众多的客户群决定了其交易习惯和合同约定的千差万别,对递送服务、客户管理和账务管理等管理子系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上种种问题恰恰是通用ERP软件难以解决的难题。曾有一家国内知名软件供应商,在推介其通用ERP产品适用性的时候,明确表示包装印刷行业不包括在内,可见包装印刷行业ERP系统的设计研发是极具挑战性的。包装印刷行业的特性决定了界龙集团不应该、也不可能套用已有模式或选用通用ERP软件,只有走自力更生、自主开发的道路,才能找到适应于行业特点、适用于企业管理的ERP系统。再次,国际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成果有助于包装印刷业ERP系统的开发。正当我公司规模日益壮大、盼望有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来武装企业之时,本人于1987年在新加坡某企业发现了ERP这个“宝贝”。于是,回国之后,我们就策划自己开发ERP软件。受到国际先进ERP系统开发成功经验的启发,我们坚定了自行开发的信心。目前大多数
软件供应商仍处在完全按照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开发阶段,与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相去甚远。当前,国内的ERP系统整体水平仍处于探索初期,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奉行有所甄别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界龙ERP经历了一个从艰难起步、遭遇瓶颈、克服难题,到快速提升、收效甚佳的过程。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首当其冲的难题是当时包装印刷的从业人员中找不出具丰富管理经验的软件编写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国内业界找不出理想人才,退则求其次,先找一个会编写软件的人才干起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企业经营者人才又不懂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开发,很难按软件开发人才的要求提供管理信息。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在于帮助企业完成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在于项目推进与项目控制,项目推进保证项目实施的价值,项目控制确保项目的成功。经过几年磨合、沟通、整合,经营管理者与软件开发者初步达成共识,先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几个管理模块。从中我们认识到,开发ERP软件的人才必须先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善于同企业经营管理者沟通交流,ERP所需要的实施服务人员并非一定是计算机或软件专家,而是拥有丰厚行业背景与经验的管理人才。鉴于此,我集团子公司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就印刷生产与业务流程及IT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有效的互相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出一支懂管理懂IT的ERP实施服务团队。
鉴别ERP真伪的关键在于项目实施是否给企业带来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以及是否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提升而非仅仅是报表和单据的电子化与办公自动化。因此,在业务流程被代码化的基础工作完成之后,便进入了提升发展阶段,此阶段的关键是要将生产与业务的各流程和环节统一化、链条化、完整化。从接受订单→制订工艺→安排生产→领用材料→各工序的流转→送货及运输的调度→实现销售→货款回笼,界龙ERP系统制订了一套完整合理的流程。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了各类人为差错。在诸多流程环节上的严密控制和监督,有效地堵塞了各种漏洞。例如:降低纸耗是节流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不仅可以做到事后跟踪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发生超损用纸的时候就强制性地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记录在案。又如,ERP系统可以随时对大宗物资(纸张)采购进行比价和分析,对采购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经济漏洞加以有力的遏制。只有这样通过ERP系统对每一流程分别授权,各流程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形成的严密制约体系。
由此,ERP规范了企业经营管理,使“管理出效益”成为可能,而ERP的监控功能也应运而生了新型的员工奖惩制度,通过ERP可以知晓哪些员工既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又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通过此奖惩制度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激起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我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提升促进和扩大了降本增效的成果。2006年,我公司在全国包装印刷行业经济效益排行榜中,人均年创利税名列第二。
三、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上世纪末,我公司自行开发的ERP系统已相当成熟,名之以“印友ERP”管理软件,成为企业管理的大脑和左右手,除了上述提出的有利于降本增效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商务智能,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促进业务结构优化等重大作用
(一)、使商务智能化
运用商务智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经常会碰到下列问题:该客户的信用情况如何?某产品在价格上是否还有让利空间?某种纸张的库存情况如何?各类设备的产能负荷如何?这些需要及时做出的反应和判
断,通过界龙ERP系统都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商务智能还为企业建立了自动预警机制。例如纸张的库存积压,某些客户货款回收拖拉,形成坏账;某些订单迟迟未能履约,可能会带来违约责任;某些客户的订单在逐渐减少,业务流失等等。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难发现的异常和风险,通过ERP系统可以及时揭示,做到防微杜渐,减少、甚至消除由此带给企业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运用商务智能,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有备而战、领先一步。
(二)、使管理精细化
通过界龙ERP系统使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变为可行,而精细化管理正是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有效手段。
界龙的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对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考核的依据必须量化为数字,如果通过手工计算考核数据,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得不偿失。从界龙ERP系统中可以方便地提取考核所需的成本投入,获得及时准确的考核数据。这样,绩效考核用数据来说话,就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成本核算方面。由于印刷业的产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比性的特点,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要做批量成本核算和分析非常困难。界龙ERP系统,却能充分挖掘系统的基础信息,以极小的成本投入实现了批次成本和分步成本核算,每个产品的利润率是不同的,每个客户的加权平均利润率也是不同的。通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将不同利润率的产品和不同利润率的客户清晰地加以分类,由此发现不同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包括利润率和利润额),由此产生的一整套数据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经营者可以据此对症下药,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使业务结构优化
举例来说,某子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寻找企业内部原因时,则有员工抱怨工作太多、忙不过来。通过界龙ERP系统对该企业该时间段进行业务结构分析,发现该企业承接了较多的零散订单(20.60%),而这些订单金额总计只占业务总量的0.36%。也就是说企业投入了二成多的管理力量来应付这不到0.5%的产量。通过分析,企业决策层调整了业务结构、放弃了一部分小额订单,把业务开发重心放到较有规模实力的客户和较大的订单上。到年底时,该企业业务总量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因为质量和信誉的提升而得到较大增长,使大客户、品牌企业的业务总量和业务比例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决策参谋功能为企业决策层在产能扩充、设备购置和改造、业务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高效可信的数据依据,成为企业管理的好参谋、好助手。
现在,通过网络技术,公司对下属骨干企业实现了集团监控,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及时上报总公司,并由总部职能部门对这些数据进行监督审核,逐步实现集团控制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把从事ERP系统开发维护工作的原光明信息管理科技公司改为公司IT管理总部,强化了集团内部企业的管理水准。
回顾界龙集团的十多年管理信息化建设之路,决非一帆风顺。它是一种探索,更是一道标杆。在此我仅谈及此过程中的一些探索性工作,籍此抛砖引玉。我界龙ERP系统还要不断地完善,始终保持其在管理理念上的前瞻性及在管理手段上的全面性和先进性。希望包装印刷业这一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追求完美的传统行业,能够走管理信息化建设之路,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使千年文明古国的印刷业重焕青春,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沟通美丽、传承文化,迎接包装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篇: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探索电子对账新路
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探索电子对账新路
银企对账是银行与开户单位定期核对账务,以达到两者账务一致、保证银行和企业内外账务相符的有效手段,是防止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其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引起了银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案件等一系列由于银行内控机制出现问题,即对账工作实施不利造成的特大金融案件发生之后,各方对银企对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银企对账是银行和企业之间最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避免由于银企账目不一致所引起或隐藏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各方对资金的非法挪用、资金的错误收付等。但随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开户的数量明显增加,银企对账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一、加强银行对账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005年3月银监会在《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中提出了13条要求,其中第九条就是专门针对与客户对账工作的,文件中要求“加强和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账之间的适时对账制度,对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可参与对账人员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改善管理理念,改进技术手段”。从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可以看出,加强与客户对账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银行必须完善并积极运用与客户对账手段,形成定期对账机制,进一步提高全行的内部控制水平,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目前,银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要强于企业,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集中对账,对账人员和前台相分离等,但从接二连三发生的金融案件来看,在频繁的文件和口号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从事对账岗位多年,我认为相当多的银行业机构存在“重经营轻内控、重效益轻管理”的问题,没有把银企对账工作从防范案件的高度来认识,这就造成了上热、中温、下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对账工作的开展。银企对账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保证银企双方资金安全高效运营,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不法分子冒用单位账户诈骗银行资金、银行内部员工贪污挪用单位资金等经济案件屡有发生的情况下,切实做好银企对账工作对确保经营安全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因此,银行要坚持严格规范的银企对账,要把做好银企对账工作作为强化内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银企对账中的技术问题
(一)在银企对账中,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虽然银行、银监会制定了一些银行与客户对账方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强制约束。部分单位财务人员缺乏对账意识,把对账看成是银行工作,视为与其无关的“软性”任务,甚至有的单位财会人员认为对账是多此一举,能拖则拖,消极对账,甚至丢失了银行对账单而无法返还,银行对账单的回收率得不到保证。
(二)银行对账单在投递过程中存在无法送达的情况。随着城区改造和企业的发展,许多单位地址经常变更,但是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到银行修改对账单地址信息,导致对账单在投递过程中因为地址错误被退回。另外许多保密单位和管理较严格的大企业不允许外单位人员进入,这也导致部分对账单无法送达。
(三)银行对账周期太长。我行重点客户是每月对账一次,非重点客户是每季度对账一次,对账周期太长。虽然这样做也可发现未达账项,最终调平双方账户,但对于防范可能发生的案件,则起不到及时发现的作用。因为有些诈骗分子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作案,如果不及时对账,就无法通过银企对账这种方式起到及时追查案件的作用。
(四)银行的对账单委托中国邮政代为投递,送达率很难得到保证。虽然外包降低了银行的对账成本,但是发送和回收率受外包公司工作效率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五)银行在收到对账单回执后,核对预留印鉴,进行系统录入、统计时工作量巨大。部分企业存在“应付对账”的情况,对银行存款、贷款余额并未进行细致地核对,只是随便盖一个章程就算完事,经常出现对账单印章与预留印鉴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对账无效。
(六)对账内容单一,信息不够全面。由于受到版面限制,银行邮寄给客户的对账单格式比较简单,对账内容仅有月底余额等,相关发生额、结算等信息根本无法反映,不利于风险控制与客户账户管理,造成企业对这种对账不够重视。
三、探索电子对账 开拓对账新局面
虽然近年我行对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银企对账中的技术问题制约了对账工作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银企对账管理自动化,积极探索电子对账,建立起依托服务器的远程对账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对账渠道,提升对账工作水平,提高对账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提出,利用科技网络,实行电子对账是今后对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已有多家银行开发出网上银行对账系统,但是都比较简单,处在初级阶段。我行作为国有大银行,应该加大、加快这方面的技术投入,研发出自己的银企对账系统,大力推行网上对账,这样既方便快捷又具有保密性,使我行的银企对账管理工作达到同业领先水平,促进银企对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电子对账完全不同与传统对账,它避开了制约传统对账发展的技术问题,电子对账通过网上银行的渠道为客户提供了实时的自主、自助的对账方式,节约了银行的邮寄成本,实现了银企互动。客户经过数字身份认证登录网上银行,可以轻松了解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资金交易情况,并将对账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我行,不需要再加盖印鉴章,解决了传统对账中的难点问题。对于长期不进行对账的客户,系统可以进行相关设臵,将超过30天没有对账的客户导入生产系统,如果客户前来办理业务,前台柜员就可以从系统中得到提示,要求客户先对账然后再办理业务。
未来的电子对账系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一方面满足客户个性需求,能根据客户提供的邮箱地址或手机号码实时提供提醒服务,另一方面考虑到银行业务渠道、产品服务、客户分类都在不断发展,系统应整合对账信息管理、对公账单管理、系统内往来对账、回收统计考核等各项功能,不仅方便客户操作,更成为银行明晰内部账务往来、监控特殊账户的系统。
笔者认为银行的对账中心应当逐渐由银行的一个内控部门向银行的一个新的业务部门过渡,电子对账系统中对账只是最基本的功能,银行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对账业务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运用专业的金融分析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对于大额客户,资金链的风险及相关信息是企业运作中很关注的问题。我行可以运用其强大的信息系统及专业的金融分析能力(理财服务),将对账工作的外延扩展,使其变为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如果银行的能力有限,可以在保密的前提下,提供账户数据给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解决了银行对账的成本问题,而且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可能这个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将会对银企对账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银企对账是一项长期而经常的工作,他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案件发生的有效监督手段。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坚信我行会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将银企对账管理落到实处,确保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第三篇: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中瑞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的丰碑之一――瑞典中国商贸城在2006年2月12日隆重奠基之后,于9月28日迎来试营业。试营业当天,瑞典国家投资促进总署高官、瑞典卡尔马省、市的省市长,以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高官,一起出席剪彩仪式。瑞典中国商贸城是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产品集散地,它的试营业是中瑞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对促进两国民间友好交往,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意义重大。
卡尔马,瑞典南部的一个静谧小城,人口不超过7万。难怪会有人质疑,这样一座小城市,怎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一个能容纳2500个商铺的中国商贸城,对于卡尔马来说,能否承受如此之大的人流、物流?
为什么选择在瑞典,在办中国商贸城?作为凡尔顿集团董事长骆金星说,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第一次来到卡尔马,骆金星发现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有80%-90%都是中国货,但是经过调研却发现这些产品并不是直接从中国运来的,甚至整个北欧地区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来。一个如此高端的消费市场,大量的日用品却经过三手甚至四手的倒卖,而北欧是公认日用品、食品的价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国家之一,其日用品、食品的价格均为中国的十倍,这就是很好的商机。而且瑞典奉行开明的对华友好政策,它所处的波罗的海区域和中国小商品贸易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都有极其相似之处。而卡尔马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整个半岛的中心地带,区域优势非常明显。坐飞机的话只需2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欧洲的任何一个主要的国家和城市。因此,骆金星决心打造一个商贸城,以卡尔马为物流辐射中心,不仅辐射瑞典,更辐射到这个城市周围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如挪威、丹麦、芬兰进而再辐射到整个欧洲。
选择卡尔马,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卡尔马政府的支持,包括瑞典政府支持瑞典政府卡尔马政府允许瑞典中国商贸城参股其铁路、公路,包括港口、机场。凡尔顿的参股,对当地的基础建设有了发言权,能够促使当地的交通运输等条件,朝有利于项目经营的方向发展,并将会保证投资业主物流成本的提前可控性。
此外,从成本上考虑,如果把大型批发市场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或其他一类城市,就好比放在中国的北京或上海,交通拥堵,成本高昂。一番考察下来,瑞典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卡尔马既有发达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和铁路,又能良好的辐射能力。
因此,骆金星最终将中国商贸城选址在卡尔马,从此与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瑞典政府有关部门和卡尔马省、市政府主要官员的鼎力支持下,在骆金星和他的凡尔顿团队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下――9月28日,中国瑞典商贸城试营业,谱写了卡尔马这座美丽的古城和骆金星这个浙江商人的故事序言,更揭开了中欧经贸往来新的一页。
第四篇: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
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
11月28日—29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和台湾省农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两岸合作社在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解读国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就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会议邀请了央行、银监会和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就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各类新型机构在实际运行中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台湾地区农会的农村金融专家介绍了台湾地区农会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情况,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销合作社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包国新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村金融问题,为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组织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微型金融服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国家对于参与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开放性政策,为各类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机遇,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舞台上,一批新的参与者正
1在成为演绎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长期扎根在农村的供销合作社,也正在探索成为这股农村金融“新势力”中的一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众多商业银行的撤离,使得“三农”金融服务被边缘化的情况更加严重,丧失了金融支持的农村经济发展显得步履维艰。对于这样的发展困局,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供销合作社有着更深刻的感受,这也成为供销合作社尝试农村金融试验的原动力。就在众多商业银行从农村市场“撤退”时,一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村金融试验却在悄然进行。
试验一:组建担保公司
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农民“贷款难”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贷款担保难,为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浙江省瑞安市供销合作社与市财政局共同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农村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把注册资金存入信用社,并以此为担保金,获得10倍于担保金的贷款,信用社对担保公司推荐的客户给予融资服务,这一尝试大大缓解了部分农民的融资难题,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金融试验中投下的第一颗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逐渐繁衍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成立农信担保公司38家,注册资本金约
4.5亿元,为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和农户提供担保业务5213笔,担保额约18.3亿元,很好地解决了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难题。
试验二:“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2004年,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局、科技局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发起,组建了瑞安农村合作经济协会。在协会的框架内,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供销合作社利用网络优势帮
助专业合作社产品开展市场销售,信用社为农民生产提供融资支持,农业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技术支持,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目前浙江已有20个县开展了“三位一体”试点。试验三: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的融资难,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服务。
山东沂水县姚店子镇供销合作社,指导农民在蔬菜协会的基础上自愿发起组建了“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生姜产业,利用生姜在种植、收购和加工环节资金需求上的季节差异,在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成立以来,已经为社员提供22笔资金互助业务,累计互助金额83.7万元。与此同时,一些资金互助已经突破单个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专业合作社已达60家,互助业务量累计13129笔,互助金额累计2.2亿元。
试验四:参与农信社改革和村镇银行建设
部分地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村镇银行建设,发挥基层网点熟悉农民和农村经营业务的优势,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如安徽省利县供销合作社参与了该县农信社改革,芜湖市供销合作社参与发起成立了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等。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组建村镇银行的有2家,参与农信社改革的有10家。
新课题:诸多问题亟需探讨
尽管金融试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家对于农村金融创新的鼓励性政策也
给供销合作社的农村金融探索之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对于长期以来以农村流通服务为“三农”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而言,在探索参与农村金融服务这条“陌生”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道。第一,如何广泛推广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类似于山东沂水姚店子“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模式,实质是产生于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是以生产合作推动信用合作,把二者有机融为一体,在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信用合作是农民自发成立,自己制订规章制度,自我管理,是真正的农民的合作金融,很受农民欢迎。发展这种模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何进一步推广?
第二,如何认识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根据调查,当前农村的信用合作发展很快,仅供销社合作社系统就有60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但目前获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并注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只有10家,村镇银行有62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农民不愿意注册登记,还是银监部门的审批限制了这种组织的成立,对资金互助社的某些规定还有待完善?另外,对没有注册登记的农村信用合作,如何去引导其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
第三,如何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多年来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农村贷款风险较大,经营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那么这种信贷担保的机制具体如何建立?市场主体是什么?政府以何种形式介入?采取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第四,供销合作社如何找准参与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伊朗等亚
洲各国合作社以及台湾地区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看,有了金融的支持,合作社能得到较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途径很多,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发挥优势。对县级供销社来说,应积极指导推动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同时,有条件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可参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设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组建农村信用担保公司等,关键是如何具体操作?如何解决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问题?
显然,这些问题不仅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探索面临的问题,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所面临的普遍性的问题,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国家政策为市场参与者去破解,正是这些问题的破解,可能是我国农村金融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破题:邀请专家建言献策
面对金融这样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面对农村金融探索之路上的诸多待解之谜,供销合作社选择了对外“取经”。此次“海峡两岸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与发展研讨会”,邀请了各路专家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研讨,并就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些设想和尝试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期找准供销合作社参与金融服务的切入点。
台湾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是台湾农、渔民成立农渔联合会,进而在农渔联合会(生产合作)基础上产生信用合作发展而来的,与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合作,具有较高相似性和可比性。此次研讨会,邀请来自台湾地区的农村金融专家就台湾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运行状况与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进行了交流。央行、银监会的代表详细讲解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相
关政策,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改革理清了政策思路。来自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借鉴花旗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经验,为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介绍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治理与风险防控的运行操作模式。
“研讨会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有针对性,对我们尝试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位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省(供销社)也有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打算,这次参加研讨会,也算是项目开始前的一次培训吧,确实收获不小。”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454期作者:孙思磊
第五篇:探索河北特色群众工作新路
探索河北特色群众工作新路 ——河北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综述
2011年10月28日11:14 来源:《河北日报》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把群众工作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平台、抓机制、化积案为重点,以“两个中心、一站一室”建设为重要抓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使群众工作与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并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
分步实施 稳妥推进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思路清晰
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一个清晰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思路是前提。
2010年底,省委常委会连续两次专题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今年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群众工作现场交流会,成立高规格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制定出台了今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全面启动。时隔3个多月,4月28日又召开了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又在清华大学举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省委书记张庆黎,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庆伟到任后,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张庆黎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明确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随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举措的实施,燕赵大地正在掀起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热潮。
推动全省群众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2011年群众工作推进方案》,对今年12项全省群众工作重点,分四个阶段推进,明确了每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河北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2011年群众工作督查要点》等,对每项工作进行了具体责任分工,确定了27个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形成了目标明确、分步推进、环环相扣的无缝责任链条。特别是对群众工作站室建设,明确要求11个市分三步组织推进。实践证明,这种分步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思路,为全省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服务群众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大建立 三大目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形成
在2011年2月12日召开的全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付志方明确要求,今年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两大建立、三大目标”。
建立高效运转的全省服务群众平台和网络,做到群众办事和诉求有人管、有人负责。目前,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中心和“一站一室”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全部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181个应建行政服务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189个应建联合接访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联合接访中心;2366个乡镇、街道,51697个行政村、社区,有工会组织的61664个企事业单位,全部建成了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没有工会组织的15119个企事业单位,全部设立了群众工作员。初步建立起上下贯通、纵横结合,协调有力、运行规范,作用突出、成效明显的服务群众平台网络,实现了服务群众“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更多的事。截至6月底,全省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事项300多万件,联合接访中心办理群众反映问题5万多件,全省群众工作站、室分别办理、解决群众问题9万多件、21万多件。
建立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机制,靠制度机制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常性工作。目前,全省制度机制建设运行呈现出“7+3”(七项制度和服务群众代理代办制度、干部入驻群众工作站室制度和群众工作站室评议制度)的格局,形成了意在源头、注重治本的长效态势。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确定的七大机制,并按照群众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固定下来,进行规范完善,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
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取得明显实效。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共确定308项民生实事,明确责任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省直部门确定了一批相关的惠民政策,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蹲点调研、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衡水市开展以“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群众情暖万家”活动,共组成各种群众服务队和小组523个,下基层4000多人次,筹集帮扶资金52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难题4100多件,培训农民5万多人,实现新增就业3500多人。
坚持群众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因矛盾纠纷没人管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各地、省直有关部门认真实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严格落实包案责任,大力推进化解信访积案工作。石家庄市抓实“三大调解”联调联动,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今年1—5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028起,调处化解5550起,化解率达92%。
通过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我省解决进京非正常信访等成效突出,化解了大量积案,信访形势明显好转。1—6月,全省市、县(市、区)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共办理群众反映事项5万多件。到6月底,有关部门交办我省的信访积案全部在规定时限内查处完毕。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亮点突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必须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创新工作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成立了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省群众工作的开展,省直各部门、各市、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结合乡镇(街道)、村街(社区)群众工作站室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五位一体的领导体系。确定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市作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试点,鼓励四市所辖县(市、区)在群众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创新平台建设。市、县两级把各有关部门直接服务群众的职能、资源、窗口整合在一起,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群众需要办理的行政事项和上访诉求事项尽可能在这两个中心集中办理;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把代办群众事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上访诉求问题等原本属于“七所八站”的职能整合到一起,建立群众工作站(室),“一个窗口”对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这样做,既形成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合力,又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
创新工作机制。省委坚持把群众工作的重点放在主动抓基层、抓源头、抓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上。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办法,并及时形成了工作制度,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张家口市尚义县满井镇积极推行干部“乡编村岗”的做法,选派镇干部到村群众工作室任职,把村群众工作室办成了群众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民生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发展、综治维稳“六合一”的大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各地坚持把为群众服好务摆在做好群众工作的首位,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保定市为破解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成立了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并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兴办民办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起与120急救中心联动服务热线,针对所有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向老人免费发放救助终端,建立覆盖城镇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有4万多户老年人家庭入网,加盟企业达3800家,登记志愿者3万多人。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巩固完善”和“总结提高”阶段的基本要求,坚持抓督导、抓推进,确保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抓深化、抓提升,以更好发挥平台网络的作用;抓完善、抓实效,以形成管用长久的制度机制;抓典型、抓推广,以带动发展引领创新;抓评查、抓测评,以激励先进鞭策一般,努力把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全面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