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

时间:2019-05-12 17:4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

第一篇: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命题视角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08·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 C.66.5°N、66°N、0°、40°S(2)根据

中()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零

(3)①地在()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答案(1)A(2)D(3)A a

月与

b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Pa与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

B.66.5°S、66°S、40°S、40°N D.66.5°S、66°S、0°、40°N 的白

Pb的关系应符合

变式演练

1.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2)()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1)B(2)C 当 太 阳

B.b C.c 直

在d

,下

说D.d 法

确的是

命题视角二 太阳的视运动及其应用

下面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太阳视运行图”,回答下列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问题(回归线按23.5°)。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行路线图的是()A.摩尔曼斯克

B.伦敦

C.南极中山站

D.北京

(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较差为,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大或小)。

(4)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南京应(宽或窄)些,原因是。

答案(1)83.5°N 90°N(2)A(3)40° 70°N~90°N 小(4)宽 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京,物体影子长

变式演练

2.(原创题)某人某日在日出后一小时观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正西。

此后,他每隔3小时观测并记录一次,绘成了右图,当他注意到自 己的影子最短时,手表上的时间为13∶00(北京时间)。已知某人 所在纬度为30°N,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的半球为,南半球为 季。

(2)此日此人所在地区的夜长 小时,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

(3)关于图中影子的朝向,②处影子朝向是北京时间 测得的,此时太阳位于天空的 方。

(4)某人所在的经度是。

(5)结合以上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某人所在区域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偏低 B.某人所在区域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丰富 C.某人所在区域紫色土壤发育 D.某人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 E.某人所在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答案(1)北半球 冬(2)10 20(3)10时 东南(4)105°E(5)CE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精选)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教学重点

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

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看来你们与老师少年时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一、地球的公转

请同学们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第P13“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

情景设置

1.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

(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1(2)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节气和季节)。

(3)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热量少,温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P15活动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

出示投影:(认知结构)

(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 学生回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师: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呢? 二、五带的划分

师:我们一起来看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同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幅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幅图,请同学们注意: 1.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1)①当地球位于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 范围。(2)当地球位于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3)当地球位于春秋分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学生:学生完成下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完成表格如下:

老师: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什么变化?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逐渐增高。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有无阳光直射,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那么我们划分五带的根据是:(1)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2)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教学板书

一、地球的公转 二、五带的划分

课堂检测:

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太阳的照射 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2.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66.5° B.23.5° C.0° D.90°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昼夜交替 B.五带的划分 C.四季的形成 D.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反思

第三篇: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

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学过程 设计

【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这是为什么?

【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提问】太阳直射光线和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两者关系有什么意义?

【总结】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转年春分,由0°逐渐扩大到360°,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所成的夹角,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观察】图1.2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由s23°26′→0°→n23°26′→0°的回归运动—回归年。

【思考】地球上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请同学课下思考。板书设计 方向 周期 速度 特点 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 23时56分4秒 15°/时 地轴指向不变

自转与公转同时、叠加 回归年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 365日6时 9分10秒 59′/时 30﹏/秒

地轴相对于黄道倾斜 成66°34′夹角

教学设计方案二 〖导入 新课〗

1. 观察式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天文馆中的傅科摆》景观图,探究傅科摆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

2. 提问式导入 :①为什么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 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

③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④为什么冬天昼短夜长,夏天昼长夜短? 〖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

1.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2. 提问:学生表述地球自转方向。

3.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情况。

4. 提问: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分别是什么方向?

〖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

1.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2. 演示:任意转动地球仪。

3. 提问:地球自转了几周?(学生回答不出来)4. 讲解:确定地球自转周期必须选取参照物,参照物就是恒星和太阳,分别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5. 板图:《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

6. 启发:恒星并不是恒定不动的,而是在高速运动的。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出恒星在运动?(学生回答距离遥远)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处在恒星的位置回首望地球,能否看到地球在运动?(学生回答不能)。

7. 讲解:恒星日是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360°)。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时间是24小时。由于日地距离较地球和恒星的距离近的多,又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所以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ˊ,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地球自转速度的教学〗

1. 读图:《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 计算: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360°÷24小时 =15°/小时)。3. 观察: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变化规律。

4. 讲解: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则由于各纬线圈周长不同出现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线速度为零。〖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的教学〗 1. 讲述:开普勒三定律。2. 读图:《地球公转的轨道》

3. 讲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其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也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发生变化,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速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4. 读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

5. 讲解:地球公转在每年一月初到达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达到最大;每年七月初到达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达到最小。

6. 讲解: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同时,太阳也在运动,因此,以太阳作为参照物时地球公转的周期(回归年),要比以恒星作为参照物时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要短,前者为365日5时48分46秒,后者为365日6时9分10秒。7. 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教学〗

1. 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2. 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3. 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ˊ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ˊ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加的结果。4. 板书:黄赤交角:23°26ˊ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的教学〗 1. 读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 讲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ˊ(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ˊ(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板书:

探究活动

拍摄北极星空照片:

⑴准备器材:带有b门的照相机,三脚架,快门线,普通黑白胶卷。

⑵活动步骤:支好相机(将镜头光心对准北极星),装上快门线,将快门速度设定为b门,开启快门曝光,按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曝光时间分别拍摄,经冲洗放大获得四张北极星空照片,分析照片结果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

第四篇: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

轮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宇宙中的地球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考点知识梳理、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

(4)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⑴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α。目前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β=。

⑵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

大小),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继而引起四季的更替。

作图:在左图c处作出自转方向、轨道上作公转方向。在右图用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A、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减小。

春秋二分日(图甲):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降低。

夏至日(图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图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

,冬至日达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

,夏至日达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作探究】读下图填表,分析二分二至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

图1

图2

图3

节气

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

图1

全球

c点的昼长为

图2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南京.北京.悉尼的昼夜长短

图3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A.B.c.D的昼夜长短

B点的昼长时间为

①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赤道上终年昼夜

,原因:。

②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北,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南,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大值。

(3)四季的更替

① 天文上的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② 四季更替原因:由于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一年中各地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形成四季更替。

③ 不同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XX年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XX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下面3~4题。

3.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XX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XX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S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4.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

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

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5.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6.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两极附近

7.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8.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9.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0.读下图回答:

(1)上图为

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按北京时间为当日14时,在图中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在图中标出A点,A点为当日18点且昼夜平分。

(3)在图中标出B点,B点位于A点和北京的正南方向。

(4)在图中标出c点,c点此刻为当日20点,且昼长20小时。

(5)在图中标出D点,D点此刻为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

(6)在图中标出E点,E点此刻为16点,太阳高度为0°。

(7)图中F点为当日

时;

时日出。

(8)如果古代有人在某地测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8°,那么当时的黄赤交角为。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3)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5°N,90°E

B.23.5°N,90°w

c.23.5°S,90°E

D.23.5°S,90°w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c、D两地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相同

B.B、c地方时及正午太阳高度可能相同

c.B位于刚果盆地,此时受赤道低压控制

D.c位于阿拉伯半岛,此时气候炎热干燥

3.右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29—30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是()

A.由低伟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2).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B.15时

c.18时D.21时

4.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22时

B.14时

c.10时

D.2时

(2).该时刻,40°N纬线上()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B2、D3.c【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4.D【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5.B【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B2、c3.B

4.D

5.B

6.B7.D

8.D

9.A

0.(1)12;22;度数略

(2)-(6)略

(7)17时;7

(8)22.5°

1.(1)略

(2)A;A

(3)B-c-D;B-c;c-D-A;

2.(1)A

(2)c

3.(1)D

(2)D

4.(1)B(2)D

A-B;A-B-c

第五篇: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见上节课“课堂小结”)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课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生(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方法引导)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

(投影文本)(5)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生到达伦敦要拨慢8个小时,到达开罗要拨慢6个小时,到达莫斯科要拨慢5个小时,到达东京要拨快1个小时,到达纽约要拨慢13个小时。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已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此法直观形象,不易出错。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2004文综旧课程卷第11题)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合作探究)

生(讨论作答)

师(解析)该题是根据时区进行区时换算的题目,把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视为常识。据方法(1)(2)可轻易得到正确答案B。

(过渡)如果此时北京是今天上午8时,问纽约的日期和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昨日19时。

师对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下面来看两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1】 一对孪生姐妹出生在轮船上,船行在东十二区时,在当地时间2001年2月14日8点钟,恰好姐姐出生,航行在西十二区时妹妹出生。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妹妹出生在2001年2月15日 B.妹妹出生日期为2001年2月13日

C.姐姐出生日期一定比妹妹大一天 D.当时船是自东向西航行

(合作探究)

生(讨论)选B。

(方法引导)师非常好。船通过日界线航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为先出生的是姐姐,姐姐出生在东十二区,妹妹后出生,出生在西十二区,由此可知,当时船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的。根据日期变更的原则,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妹妹虽然后生下来,但出生日期应为2月13日,按出生日期来看,妹妹比姐姐大一天。所以选B。

师我们这儿新的一天从几点钟开始?

生子夜0时。

师我们这儿一到子夜0时就进入新的一天,因此,0时经线也是日界线。日期判断方法——0时经线向东(西)至180°为新(旧)日期范围。题目里若有“图中阴影区为x日,非阴影区为y日”等字样,应以此法作为解题切入点。请大家再看一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2】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全世界还有()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C.少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一半地方是9月31日

生(讨论)选A。

(方法引导)

师此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日界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因北京是东八区的区时,如果东八区是8时,那么中时区为10月1日的0时,所以0°经线指示的就是10月1日的0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所以全球恰好有一半地方是10月1日,所以选A选项是正确的。练习:

(投影文本)

1.已知日本东京时刻为下午4时,美国纽约(75°W)时间为几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几时?

答案:美国纽约(75°W)时间为2时;北京(106°E)地方时为14时44分。2.已知甲地时间为凌晨3时,北京时间为20时,求甲地的经度位置。答案:135°W。

3.某年6月22日6时,一架飞机从东十二区的甲地起飞,向东经过5分钟的飞行,飞越180°经线到达乙地,此时乙地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6月21日6:05。

4.右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为0:00,NB为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答案:(1)60°E 180°(2)22日4:00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

探究内容:读教材图1.21(1)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分析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4)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探究办法、过程:读图分析,共同探讨 探究结果:

(1)共同找出国际日界线,看它与180°经线的关系。

(2)东十二区的时刻最早,西十二区的时刻最晚。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迟。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4)比方说,新疆和我国东部时差两小时,因此全国高考开考时间的安排要统筹照顾。

下载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精品教案: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中国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教案:教案: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能力培养目标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

    2浅谈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精选5篇)

    浅谈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理论性强,抽象概括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必修一涉及到较多的自然地理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教学上难度较大。比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

    地球的运动教案2(推荐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

    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 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

    高考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汇总:2 地球运动专题

    高考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汇总:2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

    教学设计2: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过程与......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