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

时间:2019-05-12 17: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

第一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报告

三门峡第四小学小学课题组

课题自2004年4月份开题以来,我们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回顾准备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的研究,我校自申报课题开始,就积极加快学校硬件的建设,学校已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为了使课题能够顺利开展,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学习培训。

二、课题研究实施情况:

1、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课题进入研究实施阶段开始,首先组织召开课题组教师研讨会,共同讨论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定稿后,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讨,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同时成立了小学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三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又再次组织学习研讨,拟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2004年11月,我们又邀请专家到我校,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做了专题报告,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做了专业性的指导,彭莹老师还为我校示范了一节课题研究课。

2、确定本课题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加强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

二是按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制定研究计划,小结研究情况。三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四是结合学校“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上好课题研讨课。

五是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六是鼓励教师参加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经验的撰写、课堂赛教等活动,不断总结出研究经验。

3、课题研究具体开展情况:

(1)、学习理论、提高教师本身的素养。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了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要求课题研究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同时,定于每个星期二的下午放学后集中学习一个小时。(2)、共同研究,制定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各子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和组员,通过研讨会共同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好课题研讨课课程表。每学期从第四周开始上课题研讨课。

(3)加强交流研讨,共享集体智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方便课题研究的开展,学校在网站上开辟了“课题实验”专栏,为教师开通了博客,为教师加强交流,共享集体智慧搭建了平台,加强了同伴互助。(4)、精心实践,上好课题实验课。

根据课题组的研讨课课程表,上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在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上传有关上课教师上课题研讨课的通知。上课教师要提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课题组老师要提前阅读,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课题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议,要求人人发言,做好记录。评完后,评课教师还要在博客上对这节课进行网络评课。

课题组就是这样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验探究活动的,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上课老师更是感觉自身上课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实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起来。(5)、及时总结,撰写心得。

每学期末,课题组都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自己的实验心得。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农远应用新星、农远应用优秀管理员等评比活动。因为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智慧随之增长。

(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初步总结出一些适合我校教育的教学方法。模式一:

1、“光盘教学为主—教师辅导”法:这种方法是以光盘教学为主,让学生跟着电视里的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参照光盘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模仿学习、对教学知识适时总结概括,适当点拨。这种方法是模式一的研究成果,很适合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教师可以模仿电视里的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了师生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方法,以李承明老师上的《珍珠鸟》一课,就是充分利用光盘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点拨,引导。代老师的这节课,后来还参加了市优质课评选,获得市一等奖。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录像课《大禹治水》,使学生和电视里的小朋友展开学习竞赛,教学非常成功,参加市录像课评比,也获得了二等奖。

2、“教师上课为主—光盘辅助”法:这种方法以教师教学为主,用光盘中有效的资源和学习方式,辅助教学。这种方法我校王米霞老师使用的很熟练,王米霞老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评优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获得市一等奖,省二等奖。王米霞老师的课上的很灵活,能合理的利用光盘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添光异彩。候玲老师上学期还担任了支教任务,把模式一的教学方法推广到马岗明德小学,这种方法在马岗小学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3、“转换资源—自主创新”法:对教学光盘中的有效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并根据教师风格合理的使用光盘资源教学。

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可以利用教学光盘来帮助教师讲课,学生跟着教学光盘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程来学习;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由教师和教学光盘交替授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根据教学光盘创设的情景组织学生活动。模式二:

1、“空中课堂同步”法:这种方法是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和电视里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不能随意调整教学时间,课上也不能随意暂停或重复教学内容。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强,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很广泛。

2、“课后巩固欣赏”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已经上过内容后进行的,目的是巩固

教学内容,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或遗漏的地方,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

3、“课后观看对比”法:这种方法和“课后巩固欣赏”法很相似,也是在课后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没有学习好的地方,比较自己在那个环节掌握的不够牢固。

模式二同时还为模式一和模式三提供了充足的网络资源。刻录了50张光盘,利用空中课堂上了70多节课,下载了教学资源100多个G。模式三:

1、“双主互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托网络,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这种方法很适合当前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的综合学习方式。此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杨甫、王道兵老师的数学课采用这种模式多,应用熟练。杨甫老师应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角的度量》一课,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小学桥头教研分会一等奖,明光市一等奖。王道兵老师上的《设置动画效果》电脑课,参加了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并获得二等奖。

2、“导学—探究”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体现教师的风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优良品质,形成适合人全面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詹丽丽老师的课主要采用这种模式,詹老师通过设计“导”,为学生创造出“学”的氛围,詹教师的“导”具体表现在:当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时,教师给予引导;当学生学习思路混乱时,教师给予开导;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辅导;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时,教师给予指导;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应给予引导。使用这样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学生也就有了“学”的氛围。使课堂活了起来。侯苏丽上的品德与社会《我的责任》,参加了优质课评比,获得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张勇老师于2008年4月承担了明光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活动,执教三年级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让学生的探究学习充分的到发挥。今年三月份又在“三门峡市小学新课程第六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五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把课题研究成果向地区进行推广。

这些方法是在实现模式一、二所有应用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计算机教室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上信息技术课、提供资源查询、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技术,相关学科知识等)、组织简单的网络合作学习、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组织比赛等教学活动。

(二)课题实验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取不少成绩。如:

范聪怡校长撰写的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设计在《行知研究》2004年第六期上公开上发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文于2004年12月获国家级一等奖;侯苏丽老师撰写的《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三门峡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并在《行知研究》2005年第二期上公开发表;《我是小主人》活动方案获市二等奖、省三等奖;《我的责任》教学设计获省二等奖,多媒体课件获市三等奖; 王米霞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于2005年2 月获市二等奖;《小晨会大舞台》主题班队会 于2005年4月在《行知研究》发表;(7)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对于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我们主要有书面材料的收集和网络收集。书面材料的收集从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上课的通知、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记录,教师撰写的论文、教育叙事、课件、光盘等都进行了分类整理、归类入盒。网络收集主要是在学校的网站上开辟的“课题实验”专栏,包括计划总结、课题研讨、学习培训、教师主页、研究成果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有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上传。

三、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

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够。

2、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参与研究的老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大家都是主课老师,有的还是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因此积累的先进理论不够。还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五、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今后,课题组努力的方向是:

1、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创新精神。

2、继续完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抓好课题研究工作,让老师们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期,能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3、深入进行课件与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高耗低效现象,使多媒体课件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向系统的资料库的方向发展,为老师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同时起到向周边学校辐射的作用。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

中期报告

三门峡第四小学小学课题组

2005年3月

第二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1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三门峡第四小学 2002年9月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选题背景与价值

2l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得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初步认识到: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农远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可能。

但随着资源配置的提高和不断更新,学校的布局调整,优秀教师的流动等诸多原因,实施并提升资源应用的效益仍为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资源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青年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实质性效益理解还不透彻,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有效推广,教师在资源应用及多媒体的应用上大多还处于浅层次,未能真正将农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源应用于学与教的策略与方法上值得积极探索与提高,有效把握课改方向,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即将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无一例外的把信息技术这一手段的运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譬如“„„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是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现化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及现代远程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指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的案例研究,开发使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

“学与教”方式是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而形成的能够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各种方式的总称,也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应对现代课堂转型。

二、研究内容及预设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研究。通过研究,力求使课题组成员在所教学科中将先进信息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并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师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共享现代教学资源。重点是如何将“学与教”方式有效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取得预期目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更为有效的使用范式及运用技能,并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秀课例、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远程接收IP资源中的学科教学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实践应用研究,对学与教的策略与方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摸索,具体表现: 1.有效促进教师的备课方式。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备课方式,使之农远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2.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形成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性的正确观念和认识,引导学生有效地在虚拟环境下探究学习,真正使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现代课堂的转型。

3.强化资源应用的策略性,注重多媒体课件实效性,避免目前多媒体教学注重外表,忽视实质的问题,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并使学生在视频、音频资料、课件作用下,刺激多种感官参与,达到学与教效果最大化,并努力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鉴别使用能力及制作水平。4.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与现今的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应用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本课题既是对我校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深化,目的仍是为解决我镇青年教师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又为广大农村学校农远资源应用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因此本课题研究涉及本校16名青年教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组通过校本研修,采取以教师自主研修为主结合中心教研组教师团队合作为辅的方式实现课题的目标。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源,观看培训课程和课例,同时学校利用校本研修针对教师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确保教师教育理论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本课题研究树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课程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促进教师应用技术成为日常教学行为为目的”的理念。以教师的自主研修为主、团队合作为辅,突出团队协作。分析存在问题和了解教师需求,按照课题统一部署,自主、多元地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方法为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班级试点研究。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主要用于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内容,以此调整教师校本研修实施计划。

行动研究法:指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文献研究法: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途径,获取国内相关课题的资料信息,了解研究现状,调整研究措施,充实研究内容。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班级试点研究:在学校内开辟试点班级,配备简易多媒体,与普通班级进行实验对比,提炼试点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

本课题是中溪中心小学“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课题。课题实施全面纳入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其教科研活动经课题组提出,由教科室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保证课题组活动的常态化落实。

五、课题研究预期进展与成果表现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2.9~2003.3)检索国内、外最新资料、文献;搜集、整理远教资源中的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组织培训,统一观点,统一认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和组织准备。具体内容有:

1、成立课题组;

2、自主申报参与课题研究;3.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4、撰写课题实验方案;

5、课题的开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3.4~2004.6)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内化、落实。具体内容有:

1、开展农远课件制作和农远资源应用培训。

2、集中组织教师观看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有效整合典型课例、新课程小学学科使用教学策略,聘请专家讲座,开展交流讨论。

3、各教师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实际自主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探索,开展课题研究。

4、撰写教学设计与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

5、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及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04.9—2005.12)主持人主持对研究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实践论证,并总结上报形成结论并推广。具体内容有:1.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2.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3申请结题。

第三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方案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 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三门峡第四小学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如今的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渐激烈。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电子邮件、卫星远程通讯、虚拟现实等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信息社会对今天教育的要求。如何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有了较高的水平,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加丰富,这些国家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的成果。在国内,近年来,也跟上了世界现代教育的步伐,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力度,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这只是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校是三门峡一所规范化化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日臻完善,老师和学生们感受着现代化教育带来的清新与时尚!教学环境的变革和进步,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各学科中去,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媒体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建构主义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在建构性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2、心理学理论

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时,由于负诱导大脑皮层的其它区域或多或少地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使落在这些相对抑制区域的刺激,不能作出应有的兴奋,负诱导愈强,注意就愈集中,因此,当人的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对于其它事会“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多媒体的声像、色彩、动感、变幻都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知理论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多媒体技术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育中的运用为特色的,始终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物质层面上,它可以物化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开发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有效地表现教学内容,为教学提供更便利的工具(手段),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实验变量

1、自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利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2、因变量 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3、干扰变量的控制

(1)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同。(2)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资料。(3)实验班和对比班师资条件无明显差异。

(4)其他干扰因素及时发现并予以控制,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从二、三年级中各选取3个实验班。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先进理念指导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2)、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共同开发、收集、整理一些多媒体课件,建设一个切合本校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优化资源组合,为广大教师服务,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能力。

(3)、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使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培养一个现代化科研型群体,使学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先进学校迈进。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运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软件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教学因素,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为了使研究工作能顺利运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由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特性决定的。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加强师资理论学习,在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一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教学应用上。只有加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服务功能,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2)、因“科”制宜原则。因为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一,教学的风格相对各异,所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中,力求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与学科教学风格相吻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技术优势,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讲究实效的原则。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务必要走出把它当作“花瓶”点缀的误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其主要功能并非只是刺激学生感观来调动学习气氛,而主要是拓宽教育教学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多媒体教育软件的选择要从学科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科教学的效果出发,摆正媒体教学的“辅助性”位置,利用多媒体的自身优势,展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拓宽教学容量。增强其实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周期:2002年9月——2005年6月

2、步骤: 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2月(前期准备)。成立课题组,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采取文献法组织课题人员参加电化教育理论与科研方法的系列培训,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现状。

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4年6月(实验阶段)。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及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1)细化课题

课题组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在各学科中确定子课题,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

(2)具体实施

a、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采取购买、交流共享、自制、收集下载、试用等方式,不断开发现代教育资源。b、课堂实践。开设若干节公开课,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观看课堂录相及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开设公开课,继续探索,逐步完善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c、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进行优秀论文和课例、课件的评比。d、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6月(总结阶段)。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3、方法: 采取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班实验前后的纵向对比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间的横向对比。通过各种检测和评估,定期收取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八、效果检测

1、检测项目

(1)实验课课堂状况检测(2)教学成绩检测(3)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检测

2、检测工具(1)问卷调查(2)观察记录

(3)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4)统计表

3、检测方法

(1)观察法:通过了解公开课听课老师的观察结果,对课题实践课的教学情况作定性判断。

(2分析法:开设若干节公开课,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观看课堂录相及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开设公开课,继续探索,逐步完善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

(3测验法:预先设计好问卷,课后让学生完成,教师认真加以分析,对公开课教学效果作出评判,为下一轮行动提供借鉴。(4)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各种类型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课题实践课的看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5统计法

4、检测次数和插入

(1)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每学年两次,于每学期期末进行。(2)课堂状况检测随机进行。

(3)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效果检测分别在开题和结题时进行。

九、实验措施:

1、聘请教学及电教等方面的专家对实验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2、在省、油田教育中心、电教馆、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

3、学校组成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实验的领导。

4、组成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参加的课题组。

5、课题组实验教师负责设置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实验目标检测体系、检测工具、实施效果评估方案,集体备课,实验教师实教。

6、课题组策划电教教材,收集典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况录像课。

7、经常向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汇报情况,求得支持和帮助,并及时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

十、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包括实验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的课例、教案设计、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光盘。

十一、实验保证措施

1、学校成立《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范聪怡 副组长:侯苏丽

成员:

张爱玉 朱香玲 冀群霞 王米霞 李承明

2、课题指导小组 组长:杨馆长 副组长:徐老师

3、经费筹措:学校拿出专项基金用于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学资料的购买、教师的培训,中心电教馆帮助。

4、课题组情况:本课题负责人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很强的组织能力。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学历层次高,研究专长互补,研究方向一致,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5、研究条件: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且都可上网。图书阅览、上网查阅,信息来源丰富。提供本课题组的研究设备齐全,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和最后的完成。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三门峡第四小学小学课题组

2002年9月

第四篇:《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中期报告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上网总人数曾经到达了5.64亿,网民中10-19岁人群比例为24.0%。网络在很大水平上正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绳,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目前,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沿海各省,公民信息素养普遍偏低,网络与信息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尚未形成,网络中充斥的色情、暴利、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和谐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因此,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和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第三,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第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

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第五,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现代社会的发挥子,使青少年各方面压力较大,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且青少年情感体验丰富,波动较大。在显示生活中,人的情绪情感的宣泄总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的,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释放提供了新渠道。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少有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

第六,提高自信心,激发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青少年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网上各电子网站的个人主页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网上创造的成功可以激发青少年创作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第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援助。目前互联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心理健康网站,尽管它们侧重点不同,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担负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的责任。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1)学业成绩下降

(2)道德意识下降

(3)社会责任弱化、身体健康受损

(4)心理素质脆弱、人际情感疏远

(5)价值观念谈化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未成年人: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本课题中指我校的初中学生。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

本课题对心理素质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1、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可感的思想教育环境,抓住课堂教学这

个主阵地,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2、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网络教育模式,净化网络环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的主要特点。

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的问题的研究;

4、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5、克服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利因素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对象:本校学生

研究的方法:

1、问卷式调查法:针对我校的七八年级的同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他们上网途径、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费用来源等进行了了解掌握。

2、走访调查法

对附近区域内的网吧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上网人群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对未成年人的进入有没有限制等。

3、典型人物跟踪调查法:

锁定两名经常“泡吧”的同学,和他们以聊天的形式进行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生更容易说出他们的心里话,从而了解他们上网的情况,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得到更加真实的信息。

4、文献分析法

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学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传播学》的相关内容,每位教师自己研读了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并做了认真的摘抄或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及其他优秀方法的参考,从中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回归到实践,循环往复,接受检验、修改总结。充分发挥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正面作用,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

(1)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做好开题工作的二级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明确地意识、理解课题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2)集中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笔记,补足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加强和完善学校的电教设施配备,微机室所有电脑开放互联网,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全部配备电脑并连接Internet。

(4)成立专门课题机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工作有章可循。

2、研究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

(1)对学校附近区域内的网吧进行了调查,了解其硬件配置、宽带接入方式、网吧环境、收费标准、服务器资源、主要上网人群及是否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标志等,对本地人群的上网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2)对我校的七八年级学生共327人做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上网途径、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费用来源及家长对上网的态度等。

(3)对两名上网成瘾的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

(4)在全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培训工作,对老师进行必要的上网操作及课件运用与制作的培训,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

七、研究的主要成效

1、课题组形成了关注课题的科研氛围

课题开始阶段,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总体理论素质不高,我们集中学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每位教师选学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2、初步为我校的网络环境创设了良好氛围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对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归纳出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主要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教育学生要认识遵守网络道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自尊,选择,判别等能力和批判意识,教给学生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标准和方法,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加强管理,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3、初步研究了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的个案,采用问卷、实地考察、个案跟踪的调查研究方式,分别对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未成年人的老师、网吧老板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分别进行了调查,收取了第一手资料。

4、初步形成了本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

(1)案例、研究人员的原始资料如读书笔记、文摘、访谈记录、调研数据、小结等。

(2)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3)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教学论文

(4)学生作品、课件等

八、下一步本课题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实践,多次调研,我们逐步总结出了网络环境影响心理素质的几个要素,开始重视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研究并推广经验(2012年12月—2013年4月)

1、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深入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性。

2、对现有研究做进一步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在广度上拓宽,在深度上如何深入。

下一步要作好以下的实证研究:

(1)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的问题的研究;

(3)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4)克服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利因素的研究。

在以上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下列问题,争取总结成论文成果,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成长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树立其正确的网络观,从而确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我校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趋科学化,专业化,系

统化,正规化。

(二)、总结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各方面、各阶段信息,进行认真综合分析,边实践边总结,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编辑文集,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鉴定和验收,推广研究成果。

第五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

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从小组合作、竞赛教学法和讨论法等问题与与教师交流信息技术学科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直接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本课程中用讨论法讲解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课很成功。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喜欢讨论教学法。问题引导则是讨论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解决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帮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法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灵活的运用知识,辨别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而且组织形式多样灵活,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避免学生边缘化。实施过程的组织控制是讨论法的关键难点,需要教师严格按实施步骤进行。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引导者,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数字教学的新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下载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研究中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