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1粤教版!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 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3)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2)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教学难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通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1、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华夏文明”、“世界各国文明”竞猜,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4、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小结
(四)达标训练
(五)课堂延伸:千年传说,魅力《梁祝》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腾出时间静心聆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主题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启示 问题设计:
1、这部动画片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创新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2、说说近期我国传统文化涌现了哪些优秀的作品。(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当代中国文化”,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四、小结
五、达标训练
六、课堂延伸
通过知识拓展、材料透视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产业”。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2粤教版!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知道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3)理解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认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难点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师:央视为什么要推出这个节目? 生:略
师: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除了汉字以外,中华文化还有哪些体现呢?
师: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几大文化,如埃及文化、婆罗门文化、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当然还有中华文化。除了中华文化以外,其他的文化还存在吗?
生:不存在了
师: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生:略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二、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生:略
播放视频《申奥宣传片》
师:你这个宣传片中你看出了哪些? 生:略
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构成:
(1)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
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师:这些古语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见课件。(2)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着人伦情理及家国情怀 举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等。
(3)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是其中两朵绚丽的奇葩 师:你能背出几首唐诗或宋词吗? 生:略
师:除了唐诗宋词外,中国的传统文学典籍还有哪些? 生:四大名著、诗经、论语等
(4)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 师: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哪四个吗? 生:略
师:这四大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全世界。中国的民间艺术也是缤彩纷呈,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中国民间艺术。
生:略
生: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5)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
师: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列举福建土楼);传统戏曲堪称国粹;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
师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连线题:传统文化——影响
材料:《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师:中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 师: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倡导经典诵读? 生:略
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材料: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死守落后、陈腐的观念,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师:文化落后,也要挨打。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二、新课教学
(一)民族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1、文化创新的基本点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师:你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我们要传承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抛弃的? 生:略
师:传统文化元素:猛兽“泰哥”老虎,挥舞着道德的大棒维护着青青草原的安宁;巨兽“包包大人”大象,依据着“草原法典”维护着草原的正义与公平;主角狼与羊之间也不是水火不容,蕉太狼与暖羊羊是患难之交,小灰狼在羊村里一样受到羊儿们的呵护。符合“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始终贯穿着家族的观念。羊村里的羊儿就是一个大家族,面临着险恶的生存挑战,但总能借助祖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及自身才智化险为夷。
创新性:以养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剧情轻松诙谐,情节爆笑,对白幽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中的新鲜名词。
播放视频《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动画《喜羊羊》《熊出没》暴力粗俗》 师:这也告诉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性,要积极向上。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播放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深刻》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制度的精神之魂。
1、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播放视频《“最美”人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世界文明是丰富多样的,多种文明的成果共同造就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成就。所以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师:每个国家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你知道以下图片是代表着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吗?
生:略
师: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文化也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师: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呢?
生:略
师总: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国的中学生,要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系列图片:喜羊羊的衍生产品
师:由动画片开始,衍生了一系列产品,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
二、新课教学 师:什么是文化产业?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经营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行业。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行业。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行业。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行业。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行业。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行业。
师: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因此,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三、介绍《哈利波特》、日本动漫、《江南style》的材料
师:从它们文化产业的事例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可以传播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
播放视频《文化强国建设是发展需求》
师: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师: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建设文化强国还需努力。
四、播放视频《中央财政48亿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五、播放视频《文化部长: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急需创新能力》 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1粤教版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是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书写研究报告,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思,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教学重点
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我们党在不断的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激发学生对党的爱戴之情。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播放《走进新时代》
提问:新中国短短五十多年历程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1、历史再现《走进新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受人欺负,到当家作主;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那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强之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2、辩一辩有人说,搞革命要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说法对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本45页至46页,然后告诉我们,为什么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试举例说明。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
一、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事例说明:
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就防御第八号超强台风“桑美”作动员部署工作。板书
二、中国共产党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原因
教师讲述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联系时政着重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的必然性。
3、我抒我心
当然,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党内也不免有腐败分子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利用职务便利,公然卖官,索取他人钱款合计人民币603.1857万元。这该怎么办?
教师讲述: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分析:民主执政,是进一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实行依法行政,最主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早在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就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解决自身的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郑重的党,一个伟大的党。
4、练一练
请从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地位角度谈谈为什么党提出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二课时
一、导入:身边的故事
学生播报新闻:2005年是浙江省农村的“选举年”:全省3.8万个村将进行村委 会换届选举,3500万农民将选举自己的“当家人”。这是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表演自编小品《村委会选举**》
二、观察与思考一
师:你认为小强说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略。
(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 学生:略
师: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板书)
师: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呢?请看视频《中国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
生:观看视频《中国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回答从而理解村民参与自治的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知识回眸
师:人民怎样当家作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分析。
2、合作探究
出示温州市发改委就市区征收垃圾处理费举行听证会 师: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公民听证制度? 生:略
师:①说明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立法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能使各项法规和政策更好 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观察与思考
承转:让我们再回到小品,在小品中小刚说去告,行使的是什么权利? 学生:略
师:小刚他们决定行使自己的权利,经过商量他们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请判断一下你建议他们选择哪种?
生:进行判断
师:你们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 学生:合法。
教师:是的,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板书)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扭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呢? 生:略
师: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享受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课时
导入:观察与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P46课本材料:法制巡礼。
思考:(1)以上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它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2)我国实施的治国基本方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引出课题。
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板书)
教师介绍“人治”和“法治”的区别,让学生感受“依法治国”的进步性和优越性。并提问:(1)什么是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1)什么是依法治国(板书)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以下内容: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治”的含义、所依据的“法”是什么。回忆初二思想品德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并出示A、今日说法-----“孙志刚案”始末,请同学围绕着“违宪审查”这个中心,谈谈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以及这个案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B、阅读感悟-----阅读课本P48(我国宪法第四次修订内容)相关链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宪法的修订程序这么严格?为什么要做以上这样的修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宪法修正的内容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板书)
学生自学回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并通过选择,让学生理解“十六字”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板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
承转: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和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二、政府依法行政(板书)
教师提问:我国政府的性质?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学生看书P50-54。
(1)我国政府的性质?(板书)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其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2)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板书)
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体举例说明(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板书)
采用事例教学法,收集政府不依法行政和依法行政的案例:湖南嘉禾事件、温州“效能革命” 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1粤教版
《1.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的相同点与区别。
2、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基本政治制度,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学生小记者介绍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选举等情况,说说自己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
二、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任期。人大代表的产生:选举产生。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间接选举产生。
2、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
3、县乡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的任期: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都是5年。
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要参政议政,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各民族欢聚一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三、青藏公路是雪域高原第一条沥青道路,它和川藏公路的修通,结束了“唐蕃古道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独木舟”的原始运输方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
二、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党和国家不但确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相互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我国民族自治区方面的有关情况。(如:我国建立了多少个省级自治区?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最早成立的是哪个自治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5大省级自治区,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除了自治州、自治县外,还有一大批民族自治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设疑过渡: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板书)
引导过渡:民族区域自治概念文字不多,但是内涵很丰富,说到底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问题。
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交流讨论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什么机关自治,为什么司法机关不能自治;第二个问题:民族自治机关的性质是什么,与中央机关是什么关系。第三个问题:联系联邦制的特点,比一比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有何不同。第四个问题:联系已往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第一个问题:因为权力机关的自治就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本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决定本地区的一切重大事务;行政机关的自治就体现了民族地区人民自主管理本地区一切重大事务;司法机关不能自治是因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二个问题: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两种性质: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除了可以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自治不是自立)
第三个问题: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政权,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而联邦制下的共和国、州、邦等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和宪法,甚至还有某些外交权。
第四个问题:解决的问题不同: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实行的地区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教师小结过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经过国家宪法肯定之后,成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
3、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板书)
学生阅读归纳:民族区域自治权,教材一共列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简单讲就是: ①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件;②安排管理进方经济;③安排使用地方财政;④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⑤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教师点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自治不是自立。
4、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板书)教师设疑: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原因的?(学生回答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分步交流汇报)
(1)历史基础(学生阅读-交流-汇报哪些历史情况决定的)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尽管存在某些隔阂和纷争,甚至出现过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错综复杂局面但是,从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看,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凡是统一的时候,国家就繁荣发展,分裂的时候,人民就遭殃。
(2)客观条件(学生阅读-交流-汇报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全国没有一个民族单独居住在一个地方,全国各省市和70%以上的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这是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件。
(3)共同利益(学生阅读-交流-汇报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有哪些共同利益)首先是经济利益,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落后;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活动空间是狭窄。这种情况下,只有各民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其次是政治利益,我国各族人民只有同仇敌忾、团结奋斗,才能共同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小结过渡:以上情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民族的愿望作出的正确选择。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讨论: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表现?(学生阅读-归纳)第一,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行使管理本地各项事务的权利。教师点拨:民族自治实质是讲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教师从哲学上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幅圆广阔、民族众多,应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各民族的历史情况、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都不一样,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正是有利于结合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方面用足用生活中央给予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另一方面大胆制定与实施本地区的具体政策。民族地区多在祖国的边疆,与周边许多国家接壤。中央已经决定实施沿边发展战略,并给了民族地区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国务院1992年6月9日决定让新疆实行8条优惠政策。据此新疆确定了“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正在形成以乌鲁木齐为龙头,以伊宁、博乐、塔城为窗口,以沿周边国家开放地带为前沿,以铁路沿线开放为依托,以东部省区为后盾,覆盖全区的开放网络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格局。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我国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资源不足,活动空间狭窄,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但经济文化落后,因此,各民族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在国家的扶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持帮助下发展经济。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结合起来。
教师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引导思考讨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民族政策存在什么关系呢?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略)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咱们一起唱一遍好不好?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台湾还没有回来。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殚精竭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回答:“一国两制”。
实践中的“一国两制”这框内容我打算分四个板块学习:
二、回顾历史: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课堂设问: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谈谈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怎么来的?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澳门被占领的过程和台湾问题由来,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
教师: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
三、统一之道:一国两制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提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四、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
教师: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动的一刻。(播放历史记录片《香港回归纪实》)
课堂设问:了解港、澳历史问题的由来,见证港澳的顺利回归及回归后的成功发展,谈谈你的启示?
五、展望未来:台湾早日回归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 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
教师:目前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你们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要为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献计献策。打出《台湾问题解决方案意见征集表》
方式和平统一、武力统一、政治保持现状、军队、法律、政党、外交、经济维持现状、中央调控、文化互相融合、思想统一、奇思妙想……
最后:打出余光中的《乡愁》师生齐读。为进一步渲染气氛,播放一遍FLASH动画《乡愁》。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科学发展国强民安33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教学设计1粤教版
《3.3 和平发展 时代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知道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理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主题,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2)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教学重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和平的认知。教学过程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意义:让人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3)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4)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影响和平的因素)
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