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范文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优化“研学案”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我校构建了“问题引导――高效课堂”的数学科教学模式,在对研学案的编制、使用原则及实践过程中容易走入的误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研学案;问题引导;设计原则;误区
我校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构建了“问题引导――高效课堂”的数学科教学模式。研学案编写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两个抓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研学案编制和使用几个方面的实践认识。
一、研学案的编制
所谓“研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研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研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研学案”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研)学案,自主加合作”。
1.研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研学案不能脱离教材,它是为了学生更有效的“用教材学”而设计的学习方案,要依托教材,达到增长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的目的。
2.研学案的使用时间要求
研学案一般提前下发,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但对于低学段的学生不宜下发,老师在课上指导必须跟上。一般一份研学案在课前预习的时间必须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在老师对课题内容进行设计时就要精心设计研学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训练。在课堂学习中,对研学案的使用是课堂学习进程一体进行的。由于学生学习差异,在研学案的学习使用上也有快有慢,所以各学习小组由学科组长根据课堂学习进程总体把握,根据课堂各环节预设的时间统筹安排。
3.基于“问题引导”的研学案的设计
研学案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学习的直观体验,能积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编制研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研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研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问题引导”的意义。
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研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明确地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三、“问题引导”研学案的结构
研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几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先个人阅读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研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我校数学科研学案的结构包括研学目标、研学重难点、课前导学,确定研学目标、课堂研学,解决研学问题、研学检测,突破重难点、研学总结,升华主旨、研学评价几个部分。
研学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课堂研学: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研学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研学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研学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四、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精心设计的研学案,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看能否用好研学案。由于学生学习差异,加上研学案本身开放性的问题设置的自由度,会导致学生的在学习进度上的参差不齐,如何保证不同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不会使那些同学在某些学习环节上无所事事,尤其是在课改初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学案的设计的问题层次不强、难易梯度不够或者题量偏小。
(2)小组学习缺乏合作意识、没有互帮互学,出现各自为战的状态。
(3)小组学习角色分配不到位。学优生没有承担更多的小组学习的任务。
(4)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生还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上。
学生的主体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是因为老师没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研学案与小组学习上。因此,教师除了对研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做好“指导员”的角色,还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员,协调学习进度,协调组内的分工,协调角色分配等。
五、研学案使用的误区
老师在使用研学案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显性目标,经隐性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轻视或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前者是显性目标,可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的,是具体、可测的易评价的;后者为隐性目标,它常常以一种隐性状态出现,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之中,对知识的掌握之中,体现在师生交流、合作之中。任何知识的获得过程都无不含隐性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方法和情感思索,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
误区二:重研学案的使用,轻教材的使用
研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研学案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是“二次加工”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它不能脱离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而单独存在。所以研学案要与教材进行很好地结合。
误区三: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使用研学案时,容易出现对学生评价要求“一刀切”现象。在研学案的使用上,一方面加强个别指导,一方面要组织好组内帮扶,尤其是在评价使用上进行分层次评价。教师要学会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误区四: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在研学案使用和课堂学习中容易导致两个极端就是重“讲”轻“学”和重“学”轻“导”。要解决使用研学案“度”的问题。
老师不能把研学案当成传统的教案,老师驾驭课堂,主宰课堂,把所谓的“唯一答案”强加给学生,对那些本应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代之以讲深、讲细、讲透。
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处于自由散乱的状态,自学迷失方向,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能深入,拓展偏离主题,生成没有价值,目标没有达成等等。
研学案中的“收”与“放”、“活”与“实”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很多,但只要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原则来处理这种关系,坚持这样的教学原则,科学地认识课改中研学案的作用,并在使用中适度调整,不断反思,逐步完善,就能达到日臻完美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几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朱荔潮
福州第三中学
笔者结合两年多来教育教学探究与实践,详细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几种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对这几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
一 引言
当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渗透,不断进行着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深刻变革,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出改变。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和特点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的渗透,做出把现代信息化教育作为福州第三中学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的突破口,于2002年建成当时在本省堪称一流的网络实验室。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生物学教学,是我们每一位生物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以下,本人就生物学教学实践做一简单阐述。
二 创造能够实施多种教学模式探讨的必要条件
1、创建新型的网络实验室
建成的网络实验室有以下特点:
①提供完整的设备,使师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进行学科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探讨; ②以校园网和互联网为教学平台,实行对全部实验室师生的开放性教学;
③可以进行日常的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同时也可以以网上的其它方式实现与交流; ④能够利用网络,提供多种生物实验的范本模式、远程实验观摩和远程虚拟实验的条件。⑤能够用网络进行日常的各种测试和课堂教学实时反馈动态掌握教学效果。
2、建立网上生物学教与学的虚拟环境--综合性学习教学网站
①本地资源(局域网):根据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发挥本组教师的优势,建成多个以互联网为平台,收集了许多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能够提供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生物教学资源网站,供师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选择使用。
②远程资源:在本校的局域网上运用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如K12、学科教学资源网,中科院国家实验室,美国生物资源国家实验室,圣迭戈大学远程网络实验室等。
③泛资源:提供搜索途径,学生可以在网上、网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这三类资源其实就是三个层次,学习者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的内容,研究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
总之,有一个能够够实现网络教学的实验室,有预先建立生物学综合性学习教学网站,提供网上探究生物课程教与学的虚拟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的生物学综合性学习教学网站已初具规模,在近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三 实践网络环境下的生物学教学模式
在两年多的生物学教学运用实践中,在参考了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摸索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和技术水平,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意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生物学教学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打下基础。现以高中生物学《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为例来阐述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探讨的模式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讲授模式:
当前这种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广,教师的与传统的角色变化不大,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高三阶段的复习课更是能够起到举一反三,承上启下的复习效果。
上课时间的程序进程主要是:复习旧课;教师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即介绍事先准备好的网站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浏览网站,学习主干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知识重难点问题,列表对比不同的生物结构,选做有关的习题;熟练掌握有关习题的解法。
在这种模式中,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有关课文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并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教师通过网络,按照一定的时间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引,在多媒体的课件中,了解学习内容,理解一些难于理解的概念,看到难于看到的生物体内部构造,了解细胞内部的主要的生化变化。
优点:组织比较简单,有统一的学习进程,和课程实施同步。教师统一演示的内容较多,容易突出重难点,学生也易于接受;对全体学生来说,要求是统一的,这种教学对学生应付过关性考试,有极大的帮助。该模式从本质上是传统课程实施模式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目前我们的网络教育课程实施大多数都采取这种模式。
缺点:类似于传统课程实施模式;共性大于个性,缺乏变化,除了课程实施手段的变化,其思想实质是原来的讲授教学法,只是扩大知识的容量,时间相对灵活。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用专题网站的设计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目前生物组的专题网站都是由教师自己开发的。实用性较强。
第二种进入试验的的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进入主题
学生实现知识的认知是需要一定的情境的。教师首先就是要创设学习情景。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主题的学习中,由于这主题是高中生物学的第一章《细胞》中的一节,因此首先要解决什么是细胞质这一概念,因此,用flash和影片演示出多种细胞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再提出细胞质有什么功能,通过对相关的资料信息的思考,由教师引导进入主题。
(二)围绕主题“提问题”
围绕主题“提问题”这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网上阅读教师提供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信息,提出自己对素材中与《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主题有关的疑难问题。例如:什么是线粒体?叶绿体如何工作的?如何开展细胞器的研究等等问题,然后将学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之间相互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主题学习中,主要通过提供教师自制的课件和网站让学生在虚拟的探究环境下进行探索,通过阅读吸收新知识,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进行专题探究。由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强大功能和教师的适当提示,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收集整合素材,以电子作品ppt的形式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过程的同时,教师可根据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指引,运用网络、课件和书本收集、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结论;
(四)课题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最终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主题中,我们以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代表对其中的某一个专题进行解答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本组对这一专题的ppt文稿,并说明本专题中的知识点和学习中的体会,在专题的演示中,同学们还可以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以期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可以对该学习内容作归纳总结,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逐步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知识。
(五)学习评价
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主题学习中,我通过线上测试系统让学生进行随堂或课后测试,通过计算机的实时反馈,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获得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比较准确的评价,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今后的教学。
(六)知识的延伸
在围绕上述主题研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的延伸,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课文中的细胞器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有关探究细胞内部奥秘的现代化工具的图片,让学生们在课后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优点:
1、协同合作:自主学习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心得,要让小组代表对专题进行解答,就必须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再选出代表,从而达到协同合作之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品格;
2、分享学习成果:通过成果交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3、这种模式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行为和发展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
缺点:学生在课堂中的自由度很高,很难有个平均的尺度来要求每个学生。于是,在教师引导不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参差不齐了。学生习惯了教师的引导,一旦失去这种引导,学习的进程就出现了脱节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表现出的散漫,无所事事,有的干脆玩起了网络游戏。
四 结论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有如多种,各有利弊,如:
(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模式。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发挥着桥梁作用。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仍居于被动地位,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加强。这种模式适合于教学难度较大、复习的内容。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导者与资源、工具的提供者;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资源与工具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定学习步骤与进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知识。这种模式适合于学习网络素材较多的学习内容。
(3)协作式学习。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进行分工,小组间或竞争或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中心人物,不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刺激,学习的内容得到更主动的消化,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网络提供了大量资源,这种模式更好地体现了网络的优越性。
(4)、以发现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只提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材料,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收集和整理大量材料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的教学平台,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的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模式重在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适合于探索规律的课程。
当然,我们在运用各种模式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品格的完善的模式都是好的模式。网络的作用就在于能提供丰富而便捷的资源,能提供突破时空的平等交流。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就是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信息资源是开放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引导,采用任务式的教学方式,克服网络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2]《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第三篇:“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等建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创新能有效实现新课程凸显人格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宗旨;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现对此课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谈一些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4-0089-02
随着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挑战。那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应对,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笔者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在进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性思考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及有利条件
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来,它是指教学过程是以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以个人独立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有许多有利条件。从建构主义理论原则、新课标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也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作了明确规定:“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理解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和意志品质来看,高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从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高中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学科特点来看,学校教育设施完备,如较多的历史音像资料可提供给学生欣赏;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有较强的查阅、搜索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多姿多彩的,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
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立足于课堂内,扩展于课堂外。
立足于课堂内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辩论式”、“问题讨论式”等方式。这里主要介绍“自主学习”方式,其流程是:鼓励预习、深入探讨、点拨感悟、自主建构学习。鼓励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记录难点、疑点,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格外注意,从而避免在听课或讨论时舍本逐末。同时,在学生的感知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探讨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预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的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如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讨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拨,在反馈探究结果时,如果学生的观点或结论是正确的,教师除了充分肯定外,更重要的是要论证他们的观点为什么说是正确的,要从问题答案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给予肯定;如果不完整或是错误的,除了指出其不足和错误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答案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校正。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表现为点拨,还要引导学生重新尝试,使学生从自己的不断尝试中得出经验教训。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笔者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建构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与核心。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对材料的搜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如上《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自主建构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局部、整体)等。对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当今现实进行探究,自主建构奥巴马执政举措与罗斯福新政的类似点。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归宿。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流程多次循环使用,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目的。
扩展到课堂外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从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观念出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课堂外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并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锻炼。课堂外探究式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课堂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和表演历史剧,等等。
三、“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成效
在两年多的课题实践中,笔者在不同阶段,采用观察、检测、问卷等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期末测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反馈。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课前能够进行预习的学生达90%以上。有65%以上的学生能够在预习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大胆提问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分工明确,讨论深入,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得比较好,学生学期考成绩比以前明显进步。这说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历史成绩。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科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有的或许并不完美,通过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正好能弥补一些缺憾,学生的需求、灵感、智慧可以启迪教师的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获得师生的双赢,达到教学相长。
四、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教师应认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成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会和谐共赢。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学生学习要遵循教学规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能力固然重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性思维?怎样将课堂教学与课内外探究二者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值得教师们深入思索。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要不断地再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
总之,新课程下教学模式创新,既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又是一个教学模式问题。要让新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衬、2002.[2]王占才.用建构主义理论反思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3]姚承智,范承岁.“自探精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1,(2).[4]胡双林.例说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中学历史教学,2010,(4-5).
第四篇: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引言:本学期以来,我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校的教师取消了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非常重视,从格式到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本文主要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导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本学期我校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所谓“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推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达标检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主动地去学习。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导学案”正是打造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在这里我仅谈自己对“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一些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对“导学案”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导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⑤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⑥强化一个“研”字。在实施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预制、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导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
(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
(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一、利用“导学案”备课的根基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体会学生,疏通教材,从擒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灭沉环绕如何确定教学方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填补完美。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讲堂教学,课后教师正在“导学案”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合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构成部门。教师不能纯挚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当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删改,融进本人的创意。教师可正在导学案长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勒和填补填写的踪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合适本人的教学要求,可正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本人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正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按照“导学案”内容当真进行讲义预习。所有学生必需自行处置“导学案”中根本题部门,学出缺力的同窗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处置的问题当做好标识表记标帜,第二天与同窗交流或正在讲堂上向教员量信。
2、讲堂上注意做勤学习方法和纪律的笔记,以便此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正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拾掇,装订成复习材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别的书面课外做业,当真指点学生利用“导学案”,正在上课前必需抽批部门“导学案”,以便体会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讲堂教学时要充实阐扬讲义的典型示范做用,勤恳做到以学生为从体:新知识罢休让学生自动思虑;沉点、难点让学生谈论;问题让学生思虑解答;纪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斥地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拔本人,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帮);
(2)预习信问反馈、课文沉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师分题(如沉点词组或句型操练),分组合做(小构成员板演,小组长率领本组学生把本人分的题全数讲会,让全数组员节制);
(4)展现提拔(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问题,其它小组同窗提出信问及不脚);
(5)达标测评,拓展耽误。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利用要求
1、教师必需正在实施讲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员,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取代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讲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利用。讲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进行调控,勤恳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置的问题判断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信点,引导学生总结纪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缺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脚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讲堂教学情况构成“错题集”。
4、按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六、相关保障法子: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操练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便别的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行;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脚课程,并按标准课时放置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从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虑后提问)的学习法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拾掇的学习风气。
3、合理放置学生座位。班从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按照学生本有知识根本,合理放置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做,火伴互帮。充实阐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担任本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讲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空气可否浓密;②看学生的参与面可否广,参与人次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教员采纳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讲堂效率。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点、以素量教育要求为方针编写的,用于指点学生自从学习、自动参与、合做探究、优化成长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方针”的告竣为起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立异、自从成长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从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点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感情、立场价值不雅观的培养潜移化。正在充实卑沉学生从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阐扬教师的从导做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讲堂教学效害的最大化。
学案遵照学生的学习纪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沉心前移,充实表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成长和联系,次要按照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讲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耽误。正在先学后教的根本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连系。
2、学案产生的布景是什么?
学案是教育教学成长前进的产品,有诸多的布景要素,归纳综合起来次要有①政治布景:现阶段,科学成长不雅观指点下的扶植社会从义和谐社会的思惟核心是坚持以报答本,正在学校坚持以报答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果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需卑沉学生的从体地位,让学生自动参与、自从成长。②社会布景:当今社会是竞让的时代,构成竞让的关键要素是立异,而学生立异能力的培养毫不是靠教师合座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果此,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当是自动思维和积极切磋的过程。③素量教育布景:素量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成长。培养少数尖子不可,只沉知识不沉能力与学法不可,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正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素量。④新课改布景:传统的教育培养方针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方针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需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感情立场价值不雅观潜移化。⑤东平教育布景:学生多,小学教师老化,教学量量低,人民群寡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脚人民群寡不竭增加的优秀教学需求,必需高速平衡成长;尽量减少资流出格是师资的不平衡,正在不添加学生课业承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秀;正在现有资流前提下,不让一个学生落伍,尽量满脚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处置上述问题必需进行讲堂教学更始,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3、学案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学案是正在新课程更始的布景下,针对素量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量量而提出的,是讲堂教学更始、提高讲堂教学量量和效害的有效载体。
(2)学案真正表现了学生的从体地位。学案导学,自始至末是学生自从学习的过程。学生正在拿到学案后,记忆起头了自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点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白体会学习方针,节制学习的沉点,并盲目地进入预习形态,80%的学生能处置80%的根本知识,并沉新发觉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沉点、难点和信点,盲目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正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点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研究,或小组会商,或研讨或探究。学生盲目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正在教师指点下的自从学习与合做学习的过程,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家丁。
(3)学案真正表现了教师的从导做用。落实学生的从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撤销教师的从导做用,不然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标、无序的、无目标、无方法、无方针的学习。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起头,教师就未进入了指点脚色,因为从学习方针简直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聪慧表现,讲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按照教学情况不竭的变化随时给与协帮和点拨,把持启发机笨推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拔。教师既不是傍若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傍不雅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4)学案真正实现了果材施教。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师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现,而是真正的同步学习同步指点。学外行头有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合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按照不合学生的不合学习情况或集体点拨或个体指点,教师的次要精神集中正在那些学习姑且有坚苦的学生身上,并按照他们的不合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按照本人的需要,或独立研究,或就教教员,就教同窗,按需索取,自正在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白了学习要乞降具体的方法指点,但它毫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从地、自正在地设计和实施本人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按照教学情况印人、果事随机做好指点。
(5)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沉心前移,工做做正在了课前,次要精神集中正在了课上。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不留课后做业,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后做业和加班加点犯愁为难。学案是按照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方针设计,未涵盖了“三维方针”的根基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学案既是学生讲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承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承担。
学案导学学生有备而学。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无标的目标、有目标、有策略、无方法、操做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从,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节制灭学习,效率天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照了人的认知纪律,由预习准备起头,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信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拔天然包含其中。传统的简单机械性学习完全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少慢差费天然就成了多快好省。
(6)“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根基思绪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现·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合适科学的学习纪律和认知纪律的,天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根基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天然就能学会自从学习,学会本人提出问题,寻找处置问题的方法和路子,不只可以摸清学习的纪律,还可以有立异的方法和法子。
(7)学案有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集中学习精神。学案将学习的沉点前移,划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正在很大程度上满脚了学生的猎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信解困的愿望,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获得了充实的调动,自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时吸引灭学生,精神天然集中。因为学案中问题是固定呈现的(不像教员口头提问转眼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既解除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神去思虑、去探究,这不只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优秀品量的构成。
4、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如何的?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制的集体聪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基于素量教育培养方针并连系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方针的表现,是教师将先辈的教育思惟、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利用于指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根基方案。果此,教师当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惟、教育理念,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会和节制学情,阐扬本身的伶俐才笨,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美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点本人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实理解把握和利用勤学案,充实阐扬其正在指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正在充实把持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刚强于学案,要充实阐扬客不雅观能动性,灵多变,兼容并蓄,不竭研究与立异,多方收集材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点学案的修订与完美,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美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正在编写、利用、修订与完美学案的过程中,本身获得锻炼,素量不竭提高,能力不竭加强。果此,学案也是推进教师成长的一个主要载体。
7、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辟的一类学习方案,次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协帮并推进他们自学。所处置的沉点问题是“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力图把学生放到从体地位、家丁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配合参与、优秀互动的载体。
教案:次要从教师本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传授的角度来考虑,沉正在处置“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利用的。
8、学案的根基要素及其功能是如何的?
一份完整的学案当包含以下根基要素:
(1)学习方针。包罗知识方针、能力方针和觉悟方针,能让学生懂适当节制哪些内容,节制到什么程度,加强学习的自动性和针对性。
(2)沉点难点。它能提醒同窗们要灭沉节制的问题,明白本课学习的标的目标,激励学生想方设法沉点冲破。
(3)知识结构。用收集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不雅观、直不雅观的体会。
(4)学法提醒。引导学生面临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罗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现、启发点拨、做业等。是学案的主要构成部门,可以强化根本知识的落实,根基手艺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正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核心问题,协帮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正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立异能力。
(8)巩固操练。是学案中的根基要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利用类、立异型、会商型等多类题目问题,穿插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做为讲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9)讲堂小结。有学生来总结所学次要内容和学习感应感染、心得、收成、体味或提出信问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填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建都包含以上要素,可以按照学科的具体实际恰当增删,不合课型的学案亦当有所不合。同时,正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图科学有效,要按照学生的认识程度,思维情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试探求知的自学提纲,果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创制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9、学案编写的准绳是什么?
从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从体;
导学性:具有指点学生学习的做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正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条理性:看护不合条理学生的不合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硕完美的“留白处”;
立异性:有害于培养学生的立异认识;
民从性:师生配合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正在做中学。
10、学案编写要表现哪些特点?
“学案”的编写当表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根本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脚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跃自动地成长。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表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从体性:学生的学习是自动的。
④差同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
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不雅观念。
11、设计学案时当注意什么?
(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只要有学习方针,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理当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动。只要不竭的成功,不竭激内心的潜力,才能不竭地充赔本人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实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正在学习中感应轻松,又能体味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加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决心和怯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全国。学案不只要明白学什么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白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虑、如何会商等学习方法。
12、学案编写的准备工做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体会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贴心理清,学习立场清,可接受程度清,情况影响清。只要这样,才有可能充实估量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呈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全体结构、次要线索、擒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构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狡计,把握住沉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连系;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合条理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果材施教”、“差同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数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加点、思维的激发点,以处置学生思维、试探的问题。
13、学案的学习方针当如何定位?
制定学习方针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方针不只要具体,要充实把持教材的单元(课组)方针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醒和课后的思虑和操练要求来确定,并且要沉点凸起,明白学习沉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沉就轻。方针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从体,要让学生读得大白,弄得清晰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14、学生提前体会学习方针和沉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白学习方针、沉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白任务,课后复习无标的目标,提高自从学习效率。教学的沉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沉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必然的思维启迪(如察看、对比、推理、归纳、会商等)。让学生本人动脑、脱手、动口处置问题,正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切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5、学案中的预习包罗哪些内容?
课前预习可以包罗:一是与本学习方针相关布景材料和思惟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觉、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做品、做者、写做的时代布景、做品的思惟意义、现正在学习的价值、次要知识和手艺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供给根本知识和根基手艺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推进学生完成必然的根本方针,为讲堂教学奠基健壮的根本。
16、学案中的“预习”设计有什么价值?
学案中的“预习”可以或许充实引导学生“先学”。这类先学不是那类漫无目标的学,学生要按照学案中的学习方针、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纳自学的方式自从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当的讲堂操练。学生正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零丁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虑,考试考试用本人未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形态,会激发学生正在静思中按照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供给的考试考试器材,本人动脑脱手获取知识,发觉问题。
17、学案知识问题化设计有什么意义?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节制器和鞭策器。它不只正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灭节制学生学习过程的做用,更起灭鞭策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从学习的做用。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量量,直接决定灭学生学习的量量,也决定灭学案导学的成败。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有以下意义:
(1)使学生学习的标的目标、目标明白。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试探、去向置,学生的学习动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类有方针、无标的目标的动。
(2)使自从探究学习得以落实。学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设法子去向置,或看书、或考试考试、或查询拜访等,学生正在设法子处置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天然就履历了自从探究动。不只问题能获得必然程度的处置,并且正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从探究学习能力。
(3)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注意力品量。学生学习有了方针和标的目标,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方针的动中,并可以或许及时解除其他干扰。这样,不只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且,长此以往,更会培养学生优秀的注意力品量。
(4)有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正在处置的一系列问题中,不再是被动的去施行任务,而是要去自动的思虑、当真的思虑、详尽的思虑、勤恳的思虑,正在学生自动思虑处置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虑的积极性会逐渐加强,思维的深刻性也会相对提高,有害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量。
(5)小组合做交流成为需要。学生正在自学中,必然会逢到一些难以处置的问题,必然想与其他同窗进行试探与交流小组合做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类盲目行为,避免了小组合做学习的形式从义。
(6)能培养学生优秀的看书习惯。学案中的问题都是环绕讲义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正在处置问题中会起首认识到,要处置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可,看书不思虑不可。这样,就有害的培养了学生带灭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虑的优秀习惯。
18、编制学案学法指点要考虑哪些要素?
学法指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学习方法的指
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门,也是能力结构的主要构成部门。注沉学法指点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果此,正在学案中,学法指点贯穿始末,如学案中的学习方针设计、信问
问题提醒、解题思绪、方法、技巧等指点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
条了了的学法线。随灭知识收集的构成,学法指点也构成科学完
整的体系,为学生阐扬本人的伶俐才笨供给和创制必要的前提。学案中的学法指点次要包罗知识识记和手艺训
练的方法指点、问题的处置策略指点。要明白告诉学生从哪些角
度进行察看、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虑、会商等,学习方法指点要充实连系学习方针,要举出必然的学习题例,通
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节制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9、学案中的操练当如何设计?
操练的设计当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方针及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正在操练问题设计时,当注意多设信,正在无信——有信——无信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节制知识,加强学习能力。操练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沉于根本知识根基手艺,侧沉于巩固强化讲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利用,属根本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沉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利用,难度、灵度较大,是对学出缺力同窗的培优,侧沉于培养学生知难而退的研究精神。对不合年级的学生操练的侧沉点当有所不合。低年级的学生当侧沉根本知识的节制,而高年级学生当把侧沉点放正在能力的培养上。操练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操练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供给直接的反馈,一边对操练中呈现的问题当及时发觉,给夺斧正,做出准确的评价。
20、如何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根本。果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核心”、“两有”和“三性”。“一个核心”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推进学生自从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实体会学生认知水安然平静未有的知识根本,充实考虑学案如何导学生学,如何做到果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按照,要做到方针明白,沉点凸起,难点分手,方法适当,头头是道。“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需具有必然的试探性、科学性和从导性,试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可以或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考试操做、合做交流等学习动,可以或许真正处置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合适学生的认知纪律,有必然的条理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处置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可,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光看书不思虑不可,思虑不深不透也不可;又要合适学科性量和教学方针的要求。从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凸起学生的从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正在教师从导下的有效学习,出格是注沉对学习坚苦学生的指点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决心。
21、学案编写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灭眼点正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核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灭眼点则正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核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协帮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概况到本量,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纪律,有条理放置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立异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刚强于标准,要有害于协帮学生冲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害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害于学生发觉问题。但事实上,我们良多教员正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逢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脱节“传授化”的影子,怎能正在讲堂上表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惟?
误区二;学案编写做业化
从性量上看,学案是协帮学生完成学习方针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构成部门,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外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正在设计“学案”时没有颠末当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以致机械照搬讲义内容,连编排挨次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若是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制成学生去抄讲义,死记软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谜底,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谜底的过程,根柢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毫不是纯挚的别的一份额外的家庭做业,要防行把学案搞成又一本“操练册”,从而加沉学生的承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和,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激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决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正在预设学案时必需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正在通过他们的合做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理当按照“三个方针”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方针”的前提下驰显出属于他本人的个性,决不能采纳“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近”
学案的编写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准绳,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方针不能过高。有的教员正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方针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持久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乐趣降低,教学量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需按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安然平静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条理。
22、学[转载]导学案设计案是如何通干预干与题导学落实三维方针的?
学案设计的沉点正在“问题导学”上,它包罗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点。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方针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按照学生的认知纪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合条理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绪扶引。二是学法线。正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点学生如何读,如何思,如何操做,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正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表现学习内容的感情价值、世界不雅观、方法讲价值,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准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连续串彼此跟尾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构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23、学案正在教材的开辟方面有哪些价值?
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步履态的开辟利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纪律进行情景化、生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出格注沉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处置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在处置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正在学习新课前,不只对要学习的内容、沉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实的思惟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流,充实阐扬了教材做为学生次要学习材料的做用。
24、学案编写的开放性表现正在哪些方面?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表现正在:①编写的从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聪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细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类合力。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表现多类能力的分析训练。包罗动眼察看、动耳倾听、动脑思虑、脱手操做、动笔书写,它凸起的是实践能力。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表现正在把自正在成长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提高,个性和特长获得充实成长,学生得以自正在和谐的、生动跃的成长。
25、一节优秀的学案理当起到这些做用: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宽阔眼界;③注沉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条理多样;⑤结构合理,操做容易。
26、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聪慧,可是,学案的利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动,教师必需对学案进行立异设计与灵利用。真正利用时,因为不合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不异,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手艺和讲堂调控能力也不尽不异,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当各尽所长,区别看待,出格是对学习成就差同较大的班级更当利用不合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未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正在当真研究教材和当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根本上,当真研究学案,体会学案的设计狡计,连系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良,进一步完美学案,并制定出本班利用该学案的具体法子,让学案愈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27、如何连系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正在学案利用的试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做: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核心讲话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出格是连系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利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讲话准备。
⑵会商阶段(核心环节):
正在划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起首由核心讲话人从讲学案。次要环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狡计。②学案的利用方法。③操做过程中有可能呈现的问题和坚苦。④如何按照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⑶完美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会商动,教员们再连系本班的特点和情况,阐扬各自的客不雅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删改、填补、更正、完美,构成适合本班的具有本人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28、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从性、探究性、合做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点或教育为从导,师生配合合做完成教学方针的一类教学方式。这类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只要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并且有害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充实表现教师的从导做用和学生的从体地位,使从导做用和从体做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29、实施学案导学有什么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讲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送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讲堂教学中,正在讲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沉的、被动的顺当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正在参与立异,自从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刚刚处于最佳形态,思维方能被激。果此以学生为从体,就要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从体,让学生成为思维动的从体。①“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会商、试探,使他们亲身参与讲堂教学,真准确立学生正在讲堂上的从体地位,给学生供给学习的前提和机缘,唤起学生的从体认识,阐扬学生的客不雅观能动性。②“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做性强,并真正有害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类教学模式一悔改去教师纯挚讲,学生被动听的“合座灌”教学模式,充实表现了教师的从导做用和学生的从体地位,并和谐统一,阐扬最大效害。正在这类模式中,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学案,当真阅读教材,体会教材内容,然后,按照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本人的概念或见地,师生配合研究学习。这类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脚了学生思维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脚学生自我认识的成长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有十分积极的做用。而教师则不只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虑,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课改的重头戏,也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在借鉴全国课改名校课堂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旨在规范课堂流程,落实以学定教的“学本课堂”理念,通过实践探索,促使广大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
十多年课改,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教师“霸权”思想严重,“满堂灌”的课堂依旧十分普遍,学生在课堂上听天书、“活受罪”,等下课、等放学、等放假。同时,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的环境下听课、学习,逐渐沦为只会做题的机器,表达、分析、展示、思辨等能力严重退化。
为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内注明课改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结合导学案的运用,实施六个步骤:导入明标、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小结反思。
一、导入明标
两个步骤,一是导入,二是明确学习目标。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心里的、思想的、知识的准备。导入新课后要根据所学内容重难点,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功能,结合学情及课标要求,立即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两个步骤,一是学生自学,二是师生质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以学定教,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三、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让优生影响、帮助、带动同组的人,围绕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进步,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四、展示点拨
两个步骤,一是展示,二是点拨。在学生小组、组间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或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要根据导学案中的预设环节,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五、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导学案上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
六、小结反思
两个步骤,一是小结,可引导主要让学生完成,小结范围可设计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二是反思,反思可有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反思紧扣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进行,教师反思主要结合“教后记”进行。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六个步骤要灵活运用,因课制宜,不能僵化处理,生搬硬套。具体授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目标的呈现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二是教师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学生自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也就是说,在自学前要“给任务、限时间、教方法”,自学结束后要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要科学规划小组活动。首先,小组的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经过一到两个月调研、酝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自发式需求,杜绝“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评价须采取捆绑式,坚持普惠性、激励性、公平性、长效性原则,让小组成为学生课内外活动的主要单位。小组交流可根据学习需要随时开展。
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和展示机会。我们的学生因长期没有质疑的机会,慢慢退化得不敢问、不会问了,课堂提问全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展示的可以是小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展示应该作为课堂的核心元素无处不在。
五要处理好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预设环节,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点拨。点拨可以是穷追发问,也可以是集中讲解。集中讲解要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要求教师耐心倾听,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点拨也可以相机而动,教师随时介入,不一定非要在学生展示之后。
六要高度重视小结反思环节。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学生小结由学生个体先小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其次开展组内小结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最后教师适当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导学案的编写运用、学习小组的组建和捆绑式评价是“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施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导学案编写使用、学习小组创建、捆绑式评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那么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对导学案的使用定位不准。导学案究竟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不少教师心里没底。有些教师以导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以导学案代替作业,导学案不仅没有起到对学生学习“导”的功效,反而干扰了原有的课堂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是学生分组、捆绑式评价不科学。不少学校、班级在学生分组的时候,研究论证不足,学生小组成员缺乏互补性,小组间无法形成竞争机制。始终找不到一条集公平性、激励性、普惠性为一体的评价办法,许多评价方式都存在一个“质”和“量”的关系问题,一旦把握不当,不仅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性,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是“六环节”运用上不够灵活。“六环节”是一种总的要求,不一定每节课都严格按照这六个步骤依次进行。如果僵化地套用,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改革套上“枷锁”。所以,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授课内容、课型等因素,进行大胆变通。我们可以拉长一些环节,也可以灵活调整六环节的次序。
总之,我们推行模式教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在践行中超越模式,形成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自我教学风格。“立模”的目的是“破模”,是“化茧成蝶”,是蜕变与升华最重要的,是领悟模式秉承的思想,创新自我风格,达到“无模之模”,是为“至模”境界。
参考文献:
[1]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东华大学出版社).[2]《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张四宝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3]《中国名校:课改九大范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