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下思品第二课第一框教学设计
七下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
七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知道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C、懂得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C、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B、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C、在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
浙江省2002届高考状元王海波的故事 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王海波考得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后来他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学好语文,我能行!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帮助同学,我能行!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他发现自己能行,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2年高考„„ 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不仅成为他们班里、他们年级高考成绩第一名,而且成为浙江省高考状元。他创造一个“奇迹”!
请回答:是什么力量最终使王海波获得好成绩? 活动一:我有“我能行!”
上课认真听讲,我能行!做早饭,我能行!
代表班级比赛,我能行!
„„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温馨提示:
1、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
2、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结果是怎样的?
4、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思我悟:什么是自信?
第二篇:七下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范文
七下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能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自信的感受,调整心态,形成新的自我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我能行”,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在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
2.教学难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活动法、角色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因为哪些事而变得不平凡?(学生说出2008年的重大事件)
2.在汶川地震中最感动你的人物是谁?请你介绍他的事迹。
3.教师出示林浩的图片急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林浩救出两名同学?(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信。
过渡:林浩一个10岁的孩子便拥有这么强的自信,比他小的孩子有没有自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探究。
(二)活动探究,学习知识
1.活动一:我有“我能行”
(1)多媒体出示小孩爬楼梯的材料并思考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楼梯,他的肚子紧紧贴楼梯上,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使劲地忙乎着,两条小腿儿使劲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次、三次„„他失败了,他趴在那不动了,是累了?还是在想着什么?妈妈急忙跑过去,想帮帮他,可他推开妈妈的手,继续爬,最后,他终于靠着自己爬上去了!
a.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推开妈妈的手?(因为他相信靠自己也能爬上楼梯,这就是自信)
b.如果这个孩子会说话,当妈妈帮她时,他会说哪一句话(三个字)?(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过渡:这个孩子有自信,其他孩子有没有?
(2)多媒体出示孩子图片组并引导学生感受他们都有“我能行”。
过渡:这些孩子都自信,都有“我能行”,跟他们相比,你有我能行吗?
(3)我有“我能行”
a.写出你的“我能行”
b.说出你的“我能行”
c.谈谈你在做“我能行”事情时的感受。
(4)总结自信的含义
这种“我们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人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过渡:自信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让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探究:
2.活动二:自信人物故事会
(1)多媒体出示魏敏芝的材料并思考: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过来。从车上走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甲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都不敢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站了出来。
a.你认为女孩会说一句什么话?(“我想演。”)
b.女孩敢站出来,这说明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充满自信的人)
(2)说出你心目中的自信者及事迹
(3)多媒体展示自信者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自信者应有什么样的风采?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自信的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过渡:我们刚才看到、听到并说到的人都是自信者,是不是生活中的人都是自信的人呢?他们之间的行为有什么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活动。
3.活动三:请你来评价
(1)多媒体出示情境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得知全市要开展英语口语竞赛,某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成绩教好的同学中选拔了三位同学去参加比赛,这三位同学分别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结果。同学甲:我一定要拿个好名次,打败竞争对手。于是更加刻苦用功地学习,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同学乙:在英语竞赛中获奖还不是小菜一碟,不用复习就能拿到好名次。最终名落孙山,败下阵来。同学丙:如果在比赛中失利就会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该怎么办呢?对假装生病,不去参加比赛。果然在比赛那天没有看到丙的身影。
a.你认为甲、乙、丙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b.请你猜想一下三个人的比赛结果,并说明理由。
(2)教师小结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的能力,即使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从容享受生活的乐趣。
(3)情境表演:在90分面前 小品内容:英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之后,自信、自负、自卑的三个人都得了90分,这三个同学拿起了自己的试卷。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各编一个小品进行现场表演。
第二步:根据表演猜测所扮演的角色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说说自己想成为哪种人?
过渡:大家都已了解了自信的重要性,并愿意做自信的人,那么,你现在的自信度是多少?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检测:
4.活动四:自信检验
(1)多媒体出示检测题目,学生如实回答问题
a.假如可以自愿调座位,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b.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答案你拿不准时,你会怎么办?
c.数学测验后,在老师公布成绩前,你会怎么样?
(2)师小结:大家已经发现自己的自信心还存在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
(三)知识梳理
1.你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觉得本节课中有哪些问题没有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四)齐读诗歌,情感升华
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第三篇:七年级思品第六课第二框
七年级思品第六课第二框《善于调控情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抑郁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2)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2)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3)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教学重点】
1、排解不良情绪
2、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吐血而死,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喜极而疯”,满街狂呼“我中了!”“我中了!”《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情绪是“过于生气”,结果是“气得他吐血而死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情绪是“过分高兴”,结果是乐极生悲“喜极而疯”。
所以说不良情绪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生活和学习进步。我要想请问大家的是,刚才两则例子中的主人公他们的情绪反应适度吗?
二、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2分钟)
1、我们人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2、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联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3、调节和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教师巡视指导,检查自读情况,要求学生边自读边在课文做好笔记,7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最后有教师点评评分。
三、互助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下列问题:(12分钟)
1、为什么要调节情绪?
2、我们在调节和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由学生共同讨论并做好笔记,7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最后有教师点评评分。
四、教师导学,归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8分钟)
1、青少年情绪的特点?
不稳定性、强烈性、自控能力差。观点1: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观点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为什么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 答: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观点3: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3、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
答: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4、表达情绪时应注意什么?
答: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同学、朋友间应懂得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课堂演练:(10分钟)
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将《一课一练》本框练习完成,然后分组回答。
六、课堂总结:(1分钟)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一旦有不良情绪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及时地加以排解,否则就会身体和生活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在情绪表达和排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七、布置作业:
完成本框练习,预习下课内容
第四篇:七年级思品第六课第二框教学设计(黄婉莲)
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教学设计
黄婉莲 【课标内容】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 “认识自我”部分中的“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抑郁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2)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2.能力目标
(1)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2)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3)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教学重点】 1.排解不良情绪 2.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集中在哪些方面。(2)调查学生及老师调控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准备:
(1)回忆以往自己在不良情绪调节方面的做法。(2)调查同学、家人及老师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3)了解家人、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情绪调节的期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播放歌曲《快乐颂》,营造氛围。
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此时此刻,你们心情如何?
有很多同学可能感到紧张,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家的这种情绪反应?仅仅是因为今天有人来听课吗?为什么有些同学紧张,有些同学兴奋,而有些同学无所谓呢?导致同学们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贴近学生的经历或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绪可以调适
表面上看来,同学们的情绪反应似乎是由很多老师来听课这件事而引起的,如果这样的话,应该所有的人都紧张才对,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呢?因为,同学们对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这件事的看法不同,所以,同学们的情绪反应就五花八门。其实,人们的情绪反应不是由某件事而引起的,而是由对这件事的看法所导致的,对这件事的看法、态度和信念才是导致产生的直接原因,而这件事本身只是一个间接原因。这种理论被称为情绪ABC理论。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绪好坏是由自己的想法所决定,如果能改变一个人的不正确想法,就能改变他的情绪,甚至行为。影响我们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此事的解释和看法,因此即使发生的事情相同,若我们所持的信念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看来,情绪是与人的态度紧密相关的,情绪是可以调适和改变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既然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怎样来调适我们的情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可以选择的,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改变自己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就会改变原有的不良情绪。
情绪需要调适
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初中生,为什么一定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呢?同学们不调适自己的情绪会怎样呢?初中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的同时,初中生的情绪也表现出容易冲动、易变、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的特点,情绪表现很不稳定、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情绪的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使得不少中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使我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和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有时放任的情绪还会影响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妨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节,不良情绪必须调控,这对任何人来说都很有必要,对我们情绪多变的初中生来说,就更应如此。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居高不下,这与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调控情绪不无关系。本活动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初中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特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情绪调节的意义。
排解不良情绪的策略
那么,应该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呢?课前,我做了一个“你的情绪常因什么事情而多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占82.6%,另外,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不顺利、认为自己家庭氛围不好、不满意自己的形象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假如,期中考试结束了,你对自己的成绩极为不满意,非常懊悔,甚至气愤,你是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把你的高招与大家交流一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注意转移法: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改变注意焦点;
※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 改变环境,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郊游或散步„„
合理发泄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方式宣泄出来。※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 向他人倾诉; ※ 进行剧烈运动; ※ 放声歌唱或大叫; ※ 巧用颜色; ※ 听听音乐; ※ 写写日记; ※ 发发牢骚; ※ 声声吁叹„„
理智控制法: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努力使自己愉悦起来。※ 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 自我暗示,自己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 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以便从不良情绪之中摆脱出来;
※ 心理换位,与对方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 学会升华,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
在对“你是怎么调控情绪的”课前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能够用倾诉、听音乐、运动、哭等方法来调控情绪。虽然,同学们无意间用上了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但调查发现同学们有意识地用理智来调控情绪、主动提高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方面还发展得不尽如人意。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情绪调控的策略来积极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 学习实际,说出自己是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采取哪些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情绪调控高招时,要注意点拨和评价,引导其方法合乎道德和法律规范。
同时,教师注意总结和归纳,将学生说出的具体方法进行归类,并注意适当地讲解。情绪调节的目标
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做?
中午,期中考试成绩发下来了,张亮考得很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他心里非常难过,也很懊恼。邻座王强考得不错,他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同学说:“我妈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的《网球王子》光碟,到时候,我借给你们看。” 张亮听到这话,一声不响地走出教室„„
王强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你能想象当时张亮的心情吗? 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运用一些方法调控情绪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表面上看,情绪表达似乎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而且,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常,喜怒有度,这是我们调控情绪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对别人的情绪给与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那么,我们的喜悦将加倍,而痛苦会减半,同学们的情谊也将更加深厚。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归纳出情绪调节的目标,即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评选情绪调控高手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调控情绪,也知道了调控情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你是否很注意观察?你发现了身边的情绪调控高手了吗?他们是谁?你为什么选他们?有同学自荐吗?你觉得自己是情绪调控高手的理由是什么?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情绪调控的高手。
评选“我身边的情绪调控高手”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感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情绪训练营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不良情绪发生时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也知道了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常,喜怒有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如何有效地预防五种不良情绪的产生。失望、急躁、懊悔、不满和怨恨这五种不良情绪是我在前期调查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几种不良情绪。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不良情绪进行讨论,三分钟后,选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正视失败和挫折 控制徒劳的失望 调整目标,加倍努力 改变方法
期望应该具有连续性 加强计划性 办事前做到自我暗示 摆脱无益的急躁 加强素质训练 做是始终如一 事前计划周详 不要沉湎于后悔体验 消除无谓的懊悔 不要为他人当替罪羊 培养洒脱、豁达的性格 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要学会全面地观察事物 驱散不满的阴云 要有自知之明 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正是怨恨的存在 认识怨恨的危害 避免怨恨的伤害 努力做到宽容 学会遗忘不愉快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情绪调控的技巧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调查之中发现的学生想迫切调适的不良情绪,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实际,分组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使之内化知识。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调控不良情绪,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调控不良情绪的策略有: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和理智控制法。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大家知道,快乐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它会感染每一个人。现在,让我们在《快乐崇拜》的歌声中去慢慢体味今天的学习内容。
“抛弃了烦恼的请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崇拜„„快乐会传染,请你慷慨„„”
通过回顾,帮助学生形成本课的逻辑主线。让学生在歌声中回味本课,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第五篇:第一框教学设计
第一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第二框—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四课时授完,其中辅导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见教材引言)
2、板书课题:
第18课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二、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框 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
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情境活动一: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见教材P89页)活动设臵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议一议:(引导学生从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不同角度去讨论)①七年级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②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
③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得同学。
教师赠言:
人在社会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0页)
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都会给周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事例。(见教材P90页)
活动设臵目的:一是印证以上观点,二是教育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小节,不要因为细小举动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
想一想:
①自己是否遇有过类似的举动? ②这一举动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影响? 实践探究:(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想一想:
链接材料分别说明了行为的影响。
你能说说这两种行为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吗? 教师讲述:
前者偏重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后者偏重于行为对个人的影响。所以说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板书)
2、不同行为有着不同结果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91页)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
人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先阅读P91页教材,再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教师讲述:(对材料中‚方斌拨打‘110’ 报警电话的事例的分析。)方斌拨打‘110’,就其动机是为了满足对‘110’报警电话的好奇心,其目的是为了验证警察接警后到现场的速度,其采取的手段是谎报险情,其行为的程度上未使用更为恶劣的手段,未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故而其行为的结果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秩序,构成了违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刘浩同学面对歹徒毫不退缩,机智勇敢的行为,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犯罪分子受到了惩罚,得到了老师、同学的称赞。而方斌谎报险情的错误行为,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又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实践锻炼:(详见教材P91页材料)请你为这个材料续写可能的结尾——
(学生阅读材料后,相互交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续写内容)
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
四、作业
(详见《资源与学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课
第十五课实践训练
一、例题1:(辨析题)
中学生小黄做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不想多费脑筋,就找要好的同学抄一遍县
城的答案,说是‚小意思,不要紧‛;由几个同学常常在一起偷偷抽烟,还说这是‚小意思,好玩‛;另有一位同学跟邻居玩扑克赌钱,竟然说:‚钱不多,小意思,何必大惊小怪‛。
你认为这类‚小意思‛是小意思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我认为这类‚小意思‛不是小意思。这类‚小意思‛,多数属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缺点,玩扑克赌钱已经是一种赌博行为。这些同学之所以认为是‚小意思‛,就是认为其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不严重。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被‚笑一死‛之类的‚蚁穴‛开启绿灯,就会逐渐发展到恶习上瘾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中学生因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知道区别对与错父母,是与非,好与坏;要严于自律,做事多考虑后果,明白积小成大的道理,坚决抵制不良行为。
例题2:(材料分析题)
刘某在学校读书时常偷同学和学校的东西,学校老师对他进行多次批评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初中毕业后,他又在社会上行窃,曾被公安机关拘留多次。但就在那一次拘留期满回家的第三天,他又抢劫银行,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请回答:
(1)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刘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检查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的理解)
答: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法律法规的行为。案例中刘某的偷窃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刘某的什么行为是犯罪?(检查学生对犯罪行为的理解)
答:犯罪是指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李忠刘某抢劫银行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3)刘某从小偷小摸到成为抢劫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检查学生对知识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理解)答: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注意改正,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4)我们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考察学生对知识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理解运用能力。)
答:提示:1要认识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关系‛的观点是错误。2要防微杜渐,自觉守法。既要树立守法观念,有的养成自觉守法习惯。
例题3:
2005年九月,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联合组织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视频聊天等从事淫秽色情活动专项行动。截至11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利用互联网视频聊天等从事淫秽色情活动的刑事案件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1名,其中刑事拘留123人,取保候审21人,逮捕了25人,治安处理了35人,现在已经移送起诉的17人;关闭清除了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净化了网络环境,促进我国互联网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1)因为色情活动对未成年人有何危害性?
答:未成年人在涉‚黄‛后,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则极易诱发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危害。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活动的诱惑?
答:①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②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要运用法律手段同各种不良诱惑作斗争。
(3)因从事淫秽色情活动被治安处理的35人和被逮捕的25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这两种行为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前者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后者属于犯罪行为。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
治安管理处罚,尚未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对社会危害性大,受到的是刑罚处罚。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可见,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作业
将以上各题在作业本上完成。
第十六课实践训练
1、中学生陈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得‚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增因头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可是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请回答:
(1)陈某的行为哪些终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说明了什么?(3)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1)小陈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偷学校东西?打骂同学是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
(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般违法和犯罪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道德修养,不注意杜绝不良行为,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我们应该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许,增强法制观念,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才能防患于未然,健康成长。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国家文化部队网吧管理明文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材料二:中学生小陈迷恋上网,不断旷课,还经常彻夜不归,其父亲老陈对此想尽办法,可儿子仍然不能自拔。这次儿子又失踪了,老陈苦苦寻找了三天,走遍了当地的网吧,最后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小陈。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老陈发现,在一些网吧中,很多中小学生整夜泡网吧。
材料三:为了给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近日,山东全省重拳出击,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一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被依法取缔,还学生一个健康的环境,还校园一片洁净。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我国哪些法律?(2)中学生小陈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部法律?为什么?
(3)材料一、三体现了未成年人的哪项保护?只要有了这项保护以及家庭、学校的保护,小陈就能改正错误吗?请说明理由。
答:(1)材料二中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2)小陈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因为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陈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他应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应该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小陈旷课泡网吧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而是违法的。
(3)材料一、三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有社会保护和家庭、学校保护,小陈不一定能改正错误,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还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小
陈在依靠社会保护的同时,还应该增强自律能力,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探究•创新•实践
今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某中学的三位男同学在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正在路旁一居民家扒窗行窃的偷盗分子。于是他们三人分工,一个去报警,另两个藏在路旁监视,不让犯罪分子溜掉。报案的同学跑到附近的法院报告了情况,法院的值班人员说这不属于自己管辖,未予受理。于是这位同学只好又跑到电话亭打110。另两位同学看到犯罪分子作案后要溜掉时,大胆地迎上去与其周旋,最后于犯罪分子展开搏斗。警察及时赶到,大家一起把犯罪分子扭送到公安机关。
请回答:
(1)三位同学的做法体现了法律常识的哪些内容?(2)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做?
答:(1)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②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凡效仿三位同学的做法,以及其他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得方式方法的正面回答,都可以。
三、作业
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课
复习内容:第十七、十八课实践训练
1、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答: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分清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首先要有明确所谓判断标准,包括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控能力。
(见教材P87页)
2、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答:我们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之前预先队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3、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完本学期的《思想品德》后,在思想品德老师的组织下,举行一次‚我有什么责任?‛的主题班会。班会开得非常成功,同学们围绕‚我有什么责任?‛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很多同学在班会后都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该班的小佳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小佳想,过去,自己的数学没考好,总是怪爸爸没有辅导;自己忘记写日记,总是埋怨妈妈没有提醒自己;自己在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总是说老师偏心,不请他来回答……经过这次班会后,他经常用‚我有什么责任?‛来问自己,认识到很多事情没有做好,责任在于自己。逐步地,小佳各方面都有起色,而且学会了促使自己进步的一种思想方法。
小佳的变化使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答:(1)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我们在家庭里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社会上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